2020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读书对于提升教学水平和丰富自身素养来说,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最近读的几本书,真的让我有了不少新奇的想法和深刻的感悟。
其中有一本书,它详细地阐述了音乐教育对于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这可让我想起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件小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准备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这堂课的内容是教他们唱一首新歌。
当我把乐谱和歌词写在黑板上,满心期待着孩子们能和我一起愉快地开启音乐之旅时,却发现有几个孩子的眼神里透着迷茫和无精打采。
我心里“咯噔”一下,想着:“这可不行,得想办法让他们提起兴趣。
”于是,我没有着急开始教唱,而是先给他们讲了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我声情并茂地描述着,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个充满情感的场景之中。
孩子们的眼神开始有了变化,不再那么迷茫,而是多了几分好奇和期待。
接着,我开始一句一句地教他们唱。
可这过程并不顺利,有个小男孩总是跑调,而且声音还特别大。
旁边的几个孩子忍不住偷笑起来,小男孩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我赶忙走到小男孩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着急,咱们慢慢来。
你听老师再唱一遍,注意这个音的高低变化。
”我耐心地给他示范了好几次,他也努力地跟着我学,渐渐地,他跑调的情况有了好转。
就在大家唱得有点起色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有几个孩子总是跟不上节奏,不是快了就是慢了。
我停下来说:“咱们就把这首歌想象成一列小火车,节奏就是火车的轨道,只有大家都在轨道上,小火车才能跑得又稳又快。
”我一边打着拍子,一边带着他们唱。
慢慢地,大家的节奏也统一了起来。
唱了几遍之后,我让孩子们分组练习。
这时候,我发现有一组的声音特别小。
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女孩不太自信,不敢大声唱出来。
我蹲下来对她说:“宝贝,你的声音就像一只害羞的小鸟,其实只要你勇敢地张开嘴巴,这只小鸟就能唱出美妙的歌声啦。
”在我的鼓励下,小女孩终于放开了声音,和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欢快地唱了起来。
当这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已经能比较完整并且有感情地唱出这首歌了。
音乐老师读书笔记
音乐老师读书笔记作为一名音乐老师,阅读与音乐教育相关的书籍是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最近,我读了几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为我打开了音乐教育的新视野。
在《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一书中,作者强调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在教育中融入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书中提到,音乐不仅仅是音符和旋律,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授西方古典音乐,而应该让学生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如非洲的鼓乐、印度的拉格、中国的民间音乐等。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音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共性和差异,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文化包容心。
在教学方法上,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路。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文化的比较和研究,让他们自己发现不同音乐之间的相似之处和独特之处。
还可以邀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家来学校进行表演和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元文化音乐的魅力。
《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音乐学习和教学的过程。
书中指出,音乐学习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更是情感和认知的发展。
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音乐感知和认知的发展阶段。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上存在差异,我们需要根据这些差异来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对于年幼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游戏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音高感;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音乐分析和创作。
另外,《创造性音乐教学》这本书让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创造力在音乐教育中至关重要,它能够让学生不仅仅是音乐的消费者,更是音乐的创造者。
书中介绍了许多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活动,如即兴演奏、音乐改编、作曲等。
通过让学生参与这些创造性的活动,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个性,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音乐老师读书笔记
音乐老师读书笔记作为一名音乐老师,阅读与音乐教育相关的书籍是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最近,我读了几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笔记。
第一本书是《音乐教育的哲学》。
这本书让我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作者强调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欣赏能力,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中提到,音乐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充分考虑到了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是否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去自由表达和探索音乐。
在教学方法方面,书中主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聆听、演奏、创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这使我认识到,单一的教学模式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我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另一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通过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的体验来学习音乐。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我深受触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节奏训练,让学生通过拍打身体、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来感受不同的节奏型。
我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
同时,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即兴创作环节也让学生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他们能够根据给定的主题或旋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片段,这让他们充满了成就感。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这本书则让我了解到了柯达伊教学法的魅力。
柯达伊强调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学习本民族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音乐文化。
此外,柯达伊教学法中的首调唱名法和手势教学法也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音高和旋律的走向。
小学教师音乐读书随笔3篇
小学教师音乐读书随笔3篇小学教师音乐读书随笔篇1一、学生的听从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角度上看,音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灵活多样的特性和不受视觉影响的审美特征,是以“听”引起学生对审美形象的注意。
故而“听”这个词在音乐中就具有了更加复杂和广泛的意义。
学生不仅仅要会“听”音高,还要学会“听”音色的变化、节奏节拍的变化,去“听”旋律线条的进行……。
就像学习绘画的人要训练几十种相近的颜色中,能够体味它们的不同一样。
听觉是行动的指导,无论是音乐的律动,旋律线条的进行,音色的多种变化等都需要用我们的耳朵去分辨,听得见它们细微的变化才有可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处。
学会听,是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听觉习惯,学习音乐重要的条件。
二、老师的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了解的第一步。
可是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有时学生的发言还没有说完,自己便到旁边拿奖励的小卡片没能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感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真情表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倾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动态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的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会给学生树立可感的榜样,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学教师音乐读书随笔篇2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
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内希望写出的音乐。
”——题记大自然和他的旋律隐藏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它的人会将它发扬光大,而不善于发现它的人,则一辈子只是忙忙碌碌,不懂得去享受,在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音乐——他们没有用心去体验。
我从小就喜欢音乐。
不过,那还只是喜欢,只是觉得很好听,大脑中还是一片空白,什么音乐背景,什么思想感情,我全然不知。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阅读与音乐教育相关的书籍是不断提升自我、丰富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最近,我读了几本令我深受启发的音乐教育著作,在此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笔记。
《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让我对音乐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强调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欣赏能力。
它让我明白,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方法方面,《有效教学方法》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
书中提到,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通过游戏和故事的方式引入音乐知识;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则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同时,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也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关键。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音乐心理学》则让我了解到音乐对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
音乐可以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甚至有助于提高人的认知能力。
这让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来调节自身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能力。
比如,在学生感到紧张或焦虑时,引导他们聆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来放松身心。
另外,《世界音乐文化》让我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这使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各种风格的音乐,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意识和全球视野。
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过去我在教学中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例如,在教授音符和节拍时,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枯燥的练习,导致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今后,我计划在教学中做出以下改变。
首先,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让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一起创作简单的旋律。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教学3篇)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教学3篇)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教学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1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
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
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
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
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
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
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
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
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
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1教师,不能不读书,因为唯有书香能致远;教师,不能不读书,因为学生时刻在进步。
—————题记《走在行知路上》是乡村教育家杨瑞清先生所著。
书中平白的话语,平实的文字,平常的生活,平凡的岗位,就像杨先生质朴的话语一样平易近人,然而书中许多教育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遗忘,像《八颗柿子树的故事》、《夏令营中是较量》、《校园、花园、果园》、《守住宁静》等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从杨瑞清先生那些朴实的话语中我着实感到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毕业时,原本有机会留在城里的他,却主动和同学一起要求到最苦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当教师;“升迁”为的团县委副书记,却硬是“辞官”回到五里小学:“适合做青年团工作的人不少,不缺我一个,扎根乡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
”从这句话中,我深深体会到杨瑞清先生对农村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探寻杨瑞清先生的成长历程,我深刻地感觉到,行知小学的成功之路,使我看到了坚忍不拔的信念力量,正是陶行知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正是他对陶行知思想的执着,才会让他选择到偏僻农村,三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我们每个老师在刚迈出校门时,都曾怀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但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转,这份理想已是慢慢变淡,渐去渐远,甚至不复存在,于是我们每天所从事的教学便成了工作,不再是一份事业,而以这样的心态对教育,只能出现职业的倦怠。
杨瑞清的成功,在于他对教育的美好追求,在于他但他始终如一地坚持,面对行知小学办不下去的挫折也不曾放弃,在困难前面,他选择了迎难而上,一种对教育的忠诚不渝地坚持。
在书中,杨瑞清始终把赏识教育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作为教育一个重要原则。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通用21篇)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通用21篇)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快乐的,作为小学学音乐教师,多读书,多提升自己音乐素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篇1这个假期我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一书,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深刻的体会。
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让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
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
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等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教学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形式表达出来,很好的帮助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教学,指导了教学工作。
我会利用假期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篇2我有幸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整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是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篇一: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读《爱心与教育》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
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
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读《书籍是长生果》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
这本书中又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
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读《文化苦旅》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
……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
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
当教师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书实在是枯燥得很。
小学音乐教研读书笔记
一、前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音乐素养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阅读了《小学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二、读书心得1.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书中提到,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等。
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音乐教育的目标音乐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音乐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任务。
(4)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4.音乐课程设计(1)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
(2)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施。
(3)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4)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实践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小学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阅读此书,我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了音乐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践行书中所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具有音乐素养的学生而努力。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篇(2)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篇(2)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篇(2)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篇(2)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 收到张桂梅老师《如何做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这本书后,我没有立即进入阅读状态,而是先看前言和后记,再看目录,再随机抽阅几个片段(这是我的读书习惯,窥斑知豹,如果几个片段读下来感觉不好,便就此打住),正是这几个片段抓住了我,我才真正读起她的书来。
我读得很慢,用了整整四个下午的时间才读完。
我感到她的书不可快读,就像听京剧,不可快放,快放了便索然无味。
读张老师的书你得品味,你得感受,你得体会,品味它的甜度,感受它的温度,体会它的力度。
我是用心读她的书的,因为用心,所以共鸣,所以感到她不只是一个音乐教师,不只懂得音乐教学,还是一个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人,是一个善于把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的人,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才学的人。
宏观感受,这本书有特点。
其一,从结构安排上看,或紧扣主题,或形散神聚。
全书共六章,其中有与主题扣得紧密的章节,如一至四章,也有与主题扣得看似不紧,甚至觉得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章节,如第五章的“说说武汉音乐学院里的流行潮”和第六章的“走过新加坡”等,细细品来却又不无联系,一是学音乐的人更爱追求美,更能创造美,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目的;一是由此及彼,引发对中国教育的深思考,大教育如此,音乐教育又岂能独善其身?这样的结构安排,避免了平淡和呆板,增强了趣味性、可读性,也增强了本书的张力。
其二,从思想内容上看,弘扬真善美,色难假丑恶。
“文以载道”,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总揽全书,贯穿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以及音乐教师应有的价值取向,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理论高度,理论与实际交相辉映,熠熠生光。
其三,从材料取舍上看,厚今薄古,疏远亲近。
写如何当好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选材的角度有多样性,可以引经据典,旁搜远绍;可以罗列清规,辅以说教;可以着笔名师,浓墨重彩。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阅读与音乐教育相关的书籍是不断提升自我、丰富教学方法和理念的重要途径。
最近,我读了几本令我深受启发的音乐教育著作,在此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笔记。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这本书让我对音乐教育的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奥尔夫强调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主张从儿童的天性出发,让他们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音乐。
书中提到的节奏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让学生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感受和表现节奏,如拍手、跺脚、拍腿等,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对节奏的感知能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我的课堂上,我尝试运用了这种方法,发现原本对节奏把握不太准确的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逐渐能够准确地跟上节奏,并且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则让我深入了解了柯达伊的音乐教育体系。
柯达伊重视民族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通过传承和学习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他强调歌唱在音乐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认为歌唱是培养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的最佳方式。
受其启发,我在教学中增加了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引导学生欣赏和演唱本民族的歌曲,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让我眼前一亮。
他认为音乐与身体的运动是紧密相连的,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表现音乐。
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简单的体态律动活动,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地摆动身体,观察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音乐的反应和理解。
我发现,学生们在身体的运动中更加放松,能够更自然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而且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另外,《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铃木镇一强调环境对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可以激发他们的音乐才能。
他还主张早期教育,认为儿童在早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读书是自我提升和丰富教学的重要途径。
最近读的几本与音乐教育相关的书籍,让我对教学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和想法。
其中一本书中提到,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符和节奏,更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情感的表达。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教学中的一段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准备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这堂课的内容是教孩子们唱一首欢快的儿歌《春天在哪里》。
我先给孩子们播放了歌曲的录音,让他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小脑袋随着音乐轻轻晃动。
“同学们,接下来咱们一起学唱这首歌好不好呀?”我笑着问大家。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清脆响亮。
我开始一句一句地教他们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孩子们跟着我一句一句地学,那认真的模样可爱极了。
可是,教了几遍之后,我发现有个叫小雨的小女孩总是唱跑调。
她一脸的紧张,小手紧紧地揪着衣角。
我走到她身边,轻轻蹲下,微笑着对她说:“小雨,别着急,咱们慢慢来。
”我又耐心地给她单独示范了几次。
就在这时,旁边的小峰突然大声说:“老师,小雨唱得太难听啦!”小雨的脸一下子红了,眼睛里闪着泪花。
我赶紧制止了小峰,“小峰,不可以这样说同学哦,每个人学习都有一个过程,我们要多鼓励。
”然后我看着小雨,“小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唱好的,咱们再试试。
”小雨点了点头,努力地跟着我又唱了起来。
这一次,她比之前有了一些进步。
我马上表扬她:“小雨真棒,进步很大哦!”听到我的表扬,小雨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孩子们的声音越来越整齐,越来越响亮。
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充满活力的小脸,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当孩子们基本能完整地唱下来这首歌时,我决定让他们分组表演。
每个小组都很认真地准备着,有的小组还自己设计了一些动作。
终于到了展示的环节,第一组的孩子们站了起来,他们唱得很整齐,动作也很可爱。
第二组的孩子们声音特别响亮,充满了自信。
轮到第三组的时候,小雨也在其中。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阅读与音乐教育相关的书籍是不断提升自我、丰富教学方法和理念的重要途径。
在众多的音乐教育书籍中,我最近读了几本让我深受启发的著作,它们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书中强调了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热爱。
作者指出,音乐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独特体验和表达。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可能过于注重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让我对音乐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从儿童的天性出发,通过游戏、律动、歌唱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书中提到的“原本性音乐”理念,即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的创造和表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我的课堂上,我开始尝试引入更多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用简单的乐器或身体动作来创作音乐。
我发现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音乐的乐趣。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使我对音乐教育的民族性和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扎根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学习本国的民间音乐。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西方音乐,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本国的传统音乐。
我开始在课堂上融入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民歌、戏曲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去探究家乡的音乐文化,培养他们对本土音乐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教授节奏感的训练时,我不再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拍打节奏,而是通过一些有趣的节奏游戏,让他们在玩耍中自然地掌握节奏的变化。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阅读与音乐教育相关的书籍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众多的音乐教育著作中,我总能汲取到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这些书籍就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我在音乐教育之路上前行的方向。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音乐教育的多元视角》的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思考。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音乐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让我对音乐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强调了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过于注重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和创造能力的激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去探索音乐的奥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还提到了音乐教育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音乐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引入更多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欣赏非洲的鼓乐、印度的古典音乐等,让他们感受不同文化中音乐的独特魅力。
另外,我还读了一本《儿童音乐心理学》。
这本书对于了解儿童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非常有帮助。
儿童的音乐学习具有阶段性和特殊性,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兴趣点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比如,低年龄段的儿童通常对节奏明快、旋律简单且富有故事性的音乐更感兴趣。
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来引导他们学习音乐;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则可以逐步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在《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一书中,我学到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中,合作学习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演奏或创作音乐,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这种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是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和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最近的阅读中,我收获颇丰,也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和感悟。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音乐教育的哲学》。
这本书让我对音乐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书中提到,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我们不能将音乐教育局限于音符和技巧的训练,而应该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是否过于注重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是另一本给我带来深刻启发的书籍。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原本性音乐,即让学生从最自然、最简单的音乐元素入手,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来学习音乐。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探索音乐的奥秘。
例如,通过节奏的拍打、身体的律动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或者利用简单的乐器进行即兴创作。
这让我意识到,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仅仅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
我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柯达伊教学法的精髓。
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并且要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
他主张通过歌唱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让学生在熟悉的民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这让我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让学生了解和传承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通过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在阅读《中小学音乐教学法》时,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比如,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和评价。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阅读与音乐教育相关的书籍是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还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作者强调了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热爱。
书中指出,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和心灵。
通过音乐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过于注重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内心体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情感的共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路。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从儿童的天性出发,让他们通过身体的律动、节奏的感知和即兴的创作来学习音乐。
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模式,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通过简单的拍手、跺脚等动作来感受节奏的变化,或者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制作简易乐器,进行演奏和创作。
这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让我了解到柯达伊教学法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柯达伊认为,民族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入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和传承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
同时,柯达伊教学法注重歌唱训练,认为歌唱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这让我意识到,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生的歌唱能力培养,通过优美的歌声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在阅读《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时,我被铃木先生的教育理念所打动。
他强调通过大量的聆听和模仿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
这让我明白了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为学生提供良好音乐环境的必要性。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充满音乐的氛围中成长,激发他们潜在的音乐才能。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体态律动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优秀5篇)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优秀5篇)关于对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篇1《音乐教育方向的研究与实践》读书笔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方向,包括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组织音乐活动等方面。
文章引用了多个教育专家的观点和实践案例,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背景:《音乐教育方向的研究与实践》是一本由知名音乐教育专家撰写的一本教育专著,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育的方向和实践。
该书的出版时间为2019年,全书共分为十章,涵盖了音乐教育的多个方面。
内容:本书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音乐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音乐教育的实践: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组织音乐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等。
3.音乐教育的创新: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音乐教育的评价:如何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果,如何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等。
5.音乐教育的未来: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等。
思考: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思考:1.音乐教育的目标: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技能。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音乐教育的实践: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音乐教育的创新: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创新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4.音乐教育的评价:我认为,评价应该注重过程和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反思。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或任务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3篇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3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音乐课越来越刮目相看。
接下来橙子搜集了音乐教师读书笔记,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
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
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
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
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
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
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
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
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
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
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
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不单单指个人读书的心得体会,它还可以指个人的经历与体会,就如下面整理的这几篇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一样。
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
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
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
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
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
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
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
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
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
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
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
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
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
带给学生以快乐。
使课堂内充满笑声。
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
师生共同讨论。
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
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
“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第三,教学目的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
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过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的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
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
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音乐的故事》是关于西方古典音乐史的通俗文图本,以古希腊时期的音乐为源头,讲述了宗教音乐、歌剧的发展,乐器的发展,著名音乐流派与音乐家等。
其主要内容有: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宗教音乐的发展、剧场点滴、歌剧的发展、法国歌剧后来居上等。
德里克·威廉·房龙,荷兰裔美国人,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
他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深入浅出。
智慧的妙语和真知灼见更是让人获益匪浅。
是出色的通俗作家、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在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都有著述,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的读者。
代表作有《音乐的故事》《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宽容》《房龙地理》等。
在《音乐的故事》中提到“既然促进生物进化的力量是不变的,既不能增也不能消减,那么这种力量作用也一定是完全相同的,所发生的变化也只是外形上的变化。
”所以说,进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转变过程,而不是进步。
较早把握进化论精髓的歌德认为,植物不存在进化之说,而只能发生形变,也就是说,只是植物的有机组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变化取代进化的观点应该作为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而在研究艺术发展史时特别应该如此。
古代人和现代人完全一样,至少在智力上是相同的,我们没有资格轻视前人,视他们为原始低级的人类。
虽然前人没有现代人那么多、那么先进的设施,却和我们同样具备人类的优秀品质。
因此,进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进步或者完善,至少在艺术领域是这样的,人类生生不息的一切努力只能促进艺术形式的变化。
所以,研究历史不仅仅是陈述历史事件,关键在于挖掘导致这些变化的规律和动力。
但是以进化的观点来指导历史研究是一种错误,应该用变化的观点取代之。
艺术形式无所谓进化而只有变化,这是我们现在研究音乐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
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在每一个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应该是完全平等的,而且反映出每一个时期的音乐创造者的性格特征。
所以,我们认为古代人的智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比不上现代人是毫无理由的。
然而音乐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因为形成音乐的乐音(即振动的空气)无法保存,这使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过去的音乐形式。
造型艺术用石块、画布和颜料来表现;诗歌中所包含的思想可以诉诸文字,可以得到准确的记录。
但是,音乐是靠空气振动形成的,我们如何将它保存下来呢?同样,过去100年中产生的真正优秀的“民族音乐”,都明显带有产生它的国家的特征。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不可能表现出南非高原草原或美国堪萨斯地势起伏的草原的景象,而只能表现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大草原的风光。
鲍罗廷、穆索尔斯基以及里坶斯基一科萨科夫的音乐,无一例外。
即使像斯克里亚宾和斯特拉文斯基这样的现代派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也总会带着一些特点,你听过之后,就会立刻断定:“这是俄国的东西”。
虽然你也搞不明白,你的根据是什么。
另外一些,如拉赫玛尼诺夫或塞萨尔·居伊等人的乐曲中反映出的西欧气质多于俄国气质,可是无论他们当中的哪一位都不能完全脱离他们的斯拉夫之根。
其实在创作《音乐的故事》这本书是,房龙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进行创作。
他一直努力从全人类的眼光来观察和叙述,超越地区的、宗教的、党派的和种族的偏见。
他反对任何形式的狭隘,包括那种为了给本民族增光而歪曲事实的超爱国主义。
房龙,他绝不是一个刻薄的人,比如,他对贫穷给莫扎特造成的伤害、对瓦格纳的人格、对帕格尼尼的贪婪本性并没有口诛笔伐,因为这些东西不仅没有伤害到神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们各自独特的音乐。
另一个更为典型的例子是,他对不合时宜且怪僻的贝多芬性格的完全深入的分析,一下子让我们体会到了他那本身兼具神性的悲悯情怀。
为了充实自己,围绕音乐名师工作室的合唱课题,寒假期间,我专成买了杨鸿年老师的《童声合唱训练学》。
从中,学到了关于合唱的不少知识。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少年儿童文化生活的需要,童声合唱艺术作为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在我国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天籁般优美动听的合唱,可以引导少年儿童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童声合唱团的成立对普及音乐教育、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从6周岁开始至12岁属童声期。
此阶段孩子的吸气量已增大,语言能力增强,声带发育已开始具有弹性,音域逐渐增宽,音量逐渐增大,音色的可塑性增强以及对音准的掌握也比较灵敏。
《童声合唱训练学》这本书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分九大章详细的从多方面介绍了童声的类别及训练问题,合唱中的呼吸训练,合唱中的发声训练,合唱中的共鸣训练,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合唱的音准训练,合唱中的吐字与咬字,如何处理合唱音响平衡问题等内容。
给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第一章第二节的关于训练问题:一、怎样算是良好的歌唱正确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气息)支持、正确的起声、准确的母音状态(母音色彩)、圆润的音色、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清晰的语言、准确的感情表达。
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
二、合唱训练中的几个对立统一关系呼吸与发声的对立统一(即气与声的对抗)、发声与吐字的对立统一(即声与字的结合)、气、声、字与行腔的对立统一(其中包括声与情的对立统一),只有解决好这几个对立统一关系,才能说得上是正确的歌唱,对独唱、重唱、合唱都是如此。
1、起声本身就是气与声的对抗,起声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表现力,所以向合唱团提出:“发音有点,线随点延”的要求就是这个道理。
2、从艺术角度来看,歌唱本身是线条的运动,并不是孤立地演唱一系列母音,所以就存在声与字的结合问题。
3、在歌唱中无论是气、声、字都不能离开对作品内容与感情的表达。
有生命力的歌唱,都是在横向线条旋律的运动中进行的。
以上是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的一些小收获,对于合唱排练我所需要的知识还有很多。
需要我们自己探究,名师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与我们成长的一本本书中。
读书可以进一步丰富我的专业知识技能,在以后的日子课堂评价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对被评价者的言语和行为做出的一种即时性评价,是一种信息的反馈形式。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从而达成教学的预期效果。
艺术学习比一般的知识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更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象力、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倡导个性化的艺术学习方式,艺术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及时针对课堂变化或问题,给以及时的评价、反馈,才会更有利于把握学生学习的发展动向,促进其艺术能力的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听课中,我发现课堂呈现的评价并不那么精彩。
如何让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能真正有效起来,让评价“艺术”起来?近年来,我在艺术课堂教学中针对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摸索与实践。
一、“教师评价”的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课堂,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评价的语言和奖励过于简单及单调,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不绝于耳;“小红花”处处开;“小星星”漫天飞。
日子久了,学生也腻烦了,提不起兴致。
随着学生素养的提高,渐渐地能体味出那些“简单评价”的空洞、苍白。
其次,有时我们教师评价不够客观。
学生对于学习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