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篇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教学3篇)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教学3篇)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教学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1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
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
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
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
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
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
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
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
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
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
音乐教学读书笔记

音乐教学读书笔记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下面橙子带来音乐教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音乐教学读书笔记(一)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读了《新修炼》不仅让我知道教师如何作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扮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的基本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
所以我觉得学习真是及时啊,深刻体会到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不仅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
基本功的修炼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
只有修炼好基本功,才能很好的使用,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音乐技术基本功音乐技术基本功实际就是音乐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说来就是大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几门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乐理,欣赏,音乐史,教学法……还有层次高一点的和声,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乐理论和技术课程,这对于今天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来说,不存在主课和副课,主修和选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读书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修的课程今天也不得不补上这些必备的科目。
2、舞台演艺基本功舞台演艺基本功本来是对职业演艺员的要求,但对于“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该是必备的,否则“音乐表现能力”这一教学价值教师无法很好地实施。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地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时间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音乐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溪流的流淌,是灵魂的语言。
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听,都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如果从儿童时期就接受音乐教育,那对每个孩子而言都会终生受益。
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我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学生音乐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培养节奏感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求,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
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使学生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
在课堂中,我告诉学生,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节奏,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学生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
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
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
2 .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
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等。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创造性音乐活动中,学生对音乐形象、声响、旋律与节奏,逐步产生兴趣,并在活动中探究音乐的奥秘、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
我主张在音乐活动中满足形式本身对探究、创新的需要,如探究声音的和谐美、追求节奏乐队的普通美,表现舞蹈动作的姿态美等。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篇一: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读《爱心与教育》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
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
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读《书籍是长生果》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
这本书中又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
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读《文化苦旅》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
……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
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
当教师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书实在是枯燥得很。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篇(2)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篇(2)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篇(2)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篇(2)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 收到张桂梅老师《如何做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这本书后,我没有立即进入阅读状态,而是先看前言和后记,再看目录,再随机抽阅几个片段(这是我的读书习惯,窥斑知豹,如果几个片段读下来感觉不好,便就此打住),正是这几个片段抓住了我,我才真正读起她的书来。
我读得很慢,用了整整四个下午的时间才读完。
我感到她的书不可快读,就像听京剧,不可快放,快放了便索然无味。
读张老师的书你得品味,你得感受,你得体会,品味它的甜度,感受它的温度,体会它的力度。
我是用心读她的书的,因为用心,所以共鸣,所以感到她不只是一个音乐教师,不只懂得音乐教学,还是一个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人,是一个善于把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的人,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才学的人。
宏观感受,这本书有特点。
其一,从结构安排上看,或紧扣主题,或形散神聚。
全书共六章,其中有与主题扣得紧密的章节,如一至四章,也有与主题扣得看似不紧,甚至觉得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章节,如第五章的“说说武汉音乐学院里的流行潮”和第六章的“走过新加坡”等,细细品来却又不无联系,一是学音乐的人更爱追求美,更能创造美,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目的;一是由此及彼,引发对中国教育的深思考,大教育如此,音乐教育又岂能独善其身?这样的结构安排,避免了平淡和呆板,增强了趣味性、可读性,也增强了本书的张力。
其二,从思想内容上看,弘扬真善美,色难假丑恶。
“文以载道”,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总揽全书,贯穿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以及音乐教师应有的价值取向,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理论高度,理论与实际交相辉映,熠熠生光。
其三,从材料取舍上看,厚今薄古,疏远亲近。
写如何当好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选材的角度有多样性,可以引经据典,旁搜远绍;可以罗列清规,辅以说教;可以着笔名师,浓墨重彩。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就这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
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
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得快,在记忆中保持得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得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而且不牢固。
[学生智力的不同并不能用聪明或者不聪明这样简单粗暴的词语加以评判。
除了类型不同之外,还有一个智力上的早发育和迟发育的问题,还有一个速度与质量的问题,一句话,“笨蛋”,即使有,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一些尚未被开发的聪明的孩子,也许他们的聪明不在你教的这一门学科上,也许他的聪明要在五周岁以后才会被身体发掘出来。
2002/7/30]……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常常做的是,为了使一个通过他自身的努力能够得到三分的学生达到我们期望的四分或者五分的目标,而结果把它留在了两分上。
我们的期望往往扼杀了孩子心中的唯一的一点自尊。
2002/7/30]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学生的不满意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够使我们满意,没有达到我们想要他达到的合格或者优秀,虽然,他确实也曾努力过,或者至少尝试过。
2002/7/13]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读《爱心与教育》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
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
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读《书籍是长生果》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
这本书中又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
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读《文化苦旅》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
……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
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
当教师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书实在是枯燥得很。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范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音乐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1近日,我细读了郑莉老师编着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一书,对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谓教学策略即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就是音乐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将所涉及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度的调节与有效的控制,使学生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学习热情,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以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这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概述,“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策略,“表现”领域的教学策略,“创造”领域的教学策略,“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应用策略,小学音乐课堂突发事件应对政策这八大章节。
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时代进步的火车头,积极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它的发展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其前进的有效动力。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在全国的进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也越来越明显,成为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有力帮手。
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乐曲欣赏、歌曲教学和乐理学习三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这三方面内容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乐曲欣赏是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模块之一。
在乐曲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音乐情境,重塑音乐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用音乐感染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音乐教师读书笔记篇1音乐教师读书笔记:探索音乐教育的深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阅读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音乐教育的深度探索》的书籍,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籍由一位知名的音乐教育专家撰写,他从多个角度对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入剖析。
通过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并不仅仅教授学生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天赋和兴趣点,因此,音乐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音乐教育的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艺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的音乐成长提供最好的支持。
总之,《音乐教育的深度探索》是一本值得每位音乐教师阅读的好书。
通过阅读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篇2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阅读有关音乐教育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音乐教育的未来》的书,这本书旨在为未来的音乐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和策略。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音乐技能和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书中的一些关键点和亮点包括:1.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包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技能水平的学生。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教学体验。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优秀5篇)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优秀5篇)关于对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篇1《音乐教育方向的研究与实践》读书笔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方向,包括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组织音乐活动等方面。
文章引用了多个教育专家的观点和实践案例,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背景:《音乐教育方向的研究与实践》是一本由知名音乐教育专家撰写的一本教育专著,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育的方向和实践。
该书的出版时间为2019年,全书共分为十章,涵盖了音乐教育的多个方面。
内容:本书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音乐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音乐教育的实践: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组织音乐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等。
3.音乐教育的创新: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音乐教育的评价:如何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果,如何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等。
5.音乐教育的未来: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等。
思考: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思考:1.音乐教育的目标: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技能。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音乐教育的实践: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音乐教育的创新: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创新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4.音乐教育的评价:我认为,评价应该注重过程和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反思。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或任务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一)《体验音乐》读书笔记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学习使人进步。
在闲暇时看书、广泛阅读书籍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大休闲方式,自己也不例外。
但大多是看报刊杂志、教育专著、养生保健之类书籍,却很少看音乐教育理论书籍。
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体验音乐》这本书籍。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著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著。
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
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
”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
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体验音乐》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
本学年,自己任教一年级,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娱乐性”为主的幼儿教育向“知识性”为主的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
他们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模仿能力较强,抽象思维有待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
音乐读书笔记4篇

音乐读书笔记4篇音乐读书笔记1音乐学习,就像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可用一般的学习理论为依据进行考察,从中来看它如何适应儿童学习的总体学习计划。
从学习领域来说一个便利的音乐学习的方法可从三个领域考察发展,即认知领域、技能领域与情感领域。
所谓认知领域就是涉及知识与事实的世界以及知识的应用与理解。
认知学习可用语言的阐述,它是明显的与可测量的。
而技能领域涉及行动技能的世界,是身体与精神的结合。
对情感领域的了解与困难颇多。
涉及到感情、敏锐、态度与价值判断。
总体来说,这些对于儿童了解生活是很重要的。
在发展全面的音乐能力的时候,也要强调认知领域与技能领域的能力。
音乐是高度综合的艺术,它发展人们的全部三个领域,但把它强调情感的发展作为首要作用。
如今艺术得到了普遍的注意与研究,它不仅对人们有益,而且它们引进学校课程后还改善了阅读、科学等“基础教学”学科。
在学校中,艺术教学计划的新发展也使得艺术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第三章学习理论与音乐学习了解到布鲁纳关于认知理论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可以用于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框架。
布鲁纳十分重视认知发展的研究。
他强调说:“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与发展的理论。
”在他看来,认知发展是讨论教学问题的基础。
在教学时,如果忽视认知发展以及它的各种制约因素与可能利用的机会,那确实是会出馊主意的。
由此布鲁纳提出来三个系统或模式,人们也通过这个三个系统,从内心展示了他们对世界的体验。
这三个系统是表演系统、图像或意象系统,以及符号系统。
以上三种再现表象期是相互联系的。
人的智力发展始终会沿着这三种表象系统的顺序前进。
教育过程的核心在于创造条件与提供帮助,使儿童的认知发展从表演式再现表象到映像式再现表象,到象征式再现表象。
布鲁纳也指出,这三个再现表象期之间是怎样过渡的,“这仍是一个有争议的尚难解答的问题。
”在他看来,没有教学理论的认知心理学是元的放矢,忽视儿童认识发展的教学理论也将是一无所得。
音乐读书笔记4篇

音乐读书笔记4篇音乐教师(一)《体验音乐》读书笔记学习使人进步。
在闲暇时看书、广泛阅读书籍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大休闲方式,自己也不例外。
但大多是看报刊杂志、教育专著、养生保健之类书籍,却很少看音乐教育理论书籍。
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体验音乐》这本书籍。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著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著。
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
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
”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
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体验音乐》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
本学年,自己任教一年级,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娱乐性”为主的幼儿教育向“知识性”为主的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
他们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模仿能力较强,抽象思维有待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
对于一年级孩子体验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音乐教师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师读书笔记(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1俗话说:“若给学生一碗水,自个必有一桶水”。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暑假期间,更应该充实自己,待开学时更加优秀的面对学生。
充实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读书,趁着假期,我读了由王艳芳老师写的《给音乐教师的建议》。
里面剪短但具有代表性的课堂真实小故事,使我看到了原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正是成千上万小学老师同样面对的问题,王老师的解决方法也让我受益良多。
红色的封皮,薄厚正好的书让人一拿到手就有赶紧读下去的欲望。
《给音乐教师的建议》记录了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的探索和感悟。
她的音乐课上得非常鲜活灵动、贴近孩子、富有特色。
书中一个个突发奇想的小妙招,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非常实用,从中我们也看到这位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对孩子的爱心。
李镇西老师为本书作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书,你也可以写。
我这里所说的“也可以写”,有个前提,那就是首先踏踏实实地做——做好每一天的教育。
然后,用笔忠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包括自己的教育行为、故事、感悟,等等。
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而精彩地写,又能促使我们更加精彩地去做。
书中编辑了王老师的日常教学教育教学案例,分为五辑。
第一辑穿越心灵的歌唱——畅享音乐;第二辑一切行动听音乐——课堂管理;第三辑润物无声育桃李——德育渗透;第四辑带上小耳朵出发——名曲赏析;第五辑徜徉在音乐的天堂——音乐活动。
这些案例,涵盖了德育渗透的、课程资源拓展的、音乐课堂管理等方面。
每个案例也配了简短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也只是心灵鸡汤式的思考导引。
上海的陈璞老师点评此书赞道: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种研究是一种叙事研究方法,属于“质”的研究,这也是一线音乐教师比较容易入手的研究途径。
音乐老师的读书笔记

音乐老师的读书笔记音乐阅读范文教师笔记(总三)看完某部作品你知道什么?这时候就要认真做笔记,写读书笔记。
如何写读书笔记,避免被写成“流水账”?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老师读书笔记的一篇短文样本。
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音乐老师读书笔记1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必有一桶水”。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暑假期间,我应该在开学之初充实自己,更好地面对学生。
充实自己的直接方法是看书。
假期里,我读了王砚方写的《给音乐教师的建议》。
课堂上短小但有代表性的真实故事让我看到,原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成千上万小学老师面临的同样问题,王老师的解决方案也让我受益匪浅。
红色封面,厚度合适的书,让人一拿到就想看。
003010记录了一位从教20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的探索与领悟。
她的音乐课非常活泼,灵活,贴近孩子,富有特色。
书中有奇思妙想的小妙招和生动的故事,非常实用实用,从中也能看出老师的教育智慧和对孩子的关爱。
李镇西老师为这本书作序。
前言里有句话:你也可以写我的书。
我在这里说“还能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首先要脚踏实地做好三三五四教育。
然后,用笔忠实地记录你的教育生活,包括你的教育行为、故事、感受等等。
只有把它做得精彩,才能把它写得精彩;而写得精彩可以让我们做得更精彩。
书中对王老师的日常教学案例进行了编辑,分为五个系列。
第一张专辑《唱透灵魂》——欣赏音乐;第二张专辑一切行动听音乐——课堂管理;第三辑润物细无声育桃李——德育渗透;第四张专辑:小耳名曲欣赏——首;第五张专辑流浪在音乐的天堂3354音乐活动。
这些案例涵盖了德育渗透、课程资源拓展、音乐课堂管理等方面。
每一个案例还配有对教学的简要反思,只是心灵鸡汤般的思考指南。
上海的陈普老师对这本书进行了评价和赞扬: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研究是一种叙事研究方法,属于“质”的研究,也是一线音乐教师容易采用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如果单从个案来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和驱动力有限,但如果能像王老师一样,在快乐中通过坚持和探索跋涉,“量变”*最终会导致“质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篇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快乐的,作为小学学音乐教师,多读书,多提升自己音乐素养。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带来的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1 这个假期我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一书,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深刻的体会。
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让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
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
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等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教学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形式表达出来,很好的帮助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教学,指导了教学工作。
我会利用假期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2 我有幸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整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是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
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参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
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
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兴趣,调动参与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
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
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
”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
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3 教师读书靠的是长期的积淀,坚持不懈的读书,读好书,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才会储备真知,才会受到文化的熏陶;才会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展现个人魅力和为师者的风范。
读书有甜。
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仰或俯,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由,兴味十足。
读书有苦。
读书是一桩苦事,并非所有的书都是你所爱读的。
比如有的工具书艰涩而枯燥,但身为教师的你,不读通工具书,显然是无法适应你的工作;比如有的哲学典籍抽象而深奥,常常让人敬而远之,但如果你对于哲学一无所知,那么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你的生活往往缺少智慧……读书之甜,让人心向往之;读书之苦,又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读书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该有酸甜与苦辣。
亲近生活,勤奋读书。
读书,让你眼目清亮、神清气爽,让你充实,让你宁静,让你幸福。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
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
就拿音乐来说吧,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后进生”。
教师要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师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
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遭到失败时,当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教师要给予鼓励。
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而当学生产生什么事都来做的想法时,当学生学会认识简谱时;当学生争先恐后的劳动时;当学生有一次作业得“优”时,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师的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行为。
你可以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
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4 《音乐的故事》是关于西方古典音乐史的通俗文图本,以古希腊时期的音乐为源头,讲述了宗教音乐、歌剧的发展,乐器的发展,著名音乐流派与音乐家等。
其主要内容有: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宗教音乐的发展、剧场点滴、歌剧的发展、法国歌剧后来居上等。
德里克·威廉·房龙,荷兰裔美国人,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
他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深入浅出。
智慧的妙语和真知灼见更是让人获益匪浅。
是出色的通俗作家、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在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都有著述,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的读者。
代表作有《音乐的故事》《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宽容》《房龙地理》等。
在《音乐的故事》中提到“既然促进生物进化的力量是不变的,既不能增添也不能消减,那么这种力量作用也一定是完全相同的,所发生的变化也只是外形上的变化。
”所以说,进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转变过程,而不是进步。
较早把握进化论精髓的歌德认为,植物不存在进化之说,而只能发生形变,也就是说,只是植物的有机组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变化取代进化的观点应该作为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而在研究艺术发展史时特别应该如此。
古代人和现代人完全一样,至少在智力上是相同的,我们没有资格轻视前人,视他们为原始低级的人类。
虽然前人没有现代人那么多、那么先进的设施,却和我们同样具备人类的优秀品质。
因此,进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进步或者完善,至少在艺术领域是这样的,人类生生不息的一切努力只能促进艺术形式的变化。
所以,研究历史不仅仅是陈述历史事件,关键在于挖掘导致这些变化的规律和动力。
但是以进化的观点来指导历史研究是一种错误,应该用变化的观点取代之。
艺术形式无所谓进化而只有变化,这是我们现在研究音乐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
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在每一个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应该是完全平等的,而且反映出每一个时期的音乐创造者的性格特征。
所以,我们认为古代人的智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比不上现代人是毫无理由的。
然而音乐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因为形成音乐的乐音(即振动的空气)无法保存,这使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过去的音乐形式。
造型艺术用石块、画布和颜料来表现;诗歌中所包含的思想可以诉诸文字,可以得到准确的记录。
但是,音乐是靠空气振动形成的,我们如何将它保存下来呢?同样,过去100年中产生的真正优秀的“民族音乐”,都明显带有产生它的国家的特征。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不可能表现出南非高原草原或美国堪萨斯地势起伏的草原的景象,而只能表现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大草原的风光。
鲍罗廷、穆索尔斯基以及里坶斯基一科萨科夫的音乐,无一例外。
即使像斯克里亚宾和斯特拉文斯基这样的现代派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也总会带着一些特点,你听过之后,就会立刻断定:“这是俄国的东西”。
虽然你也搞不明白,你的根据是什么。
另外一些,如拉赫玛尼诺夫或塞萨尔·居伊等人的乐曲中反映出的西欧气质多于俄国气质,可是无论他们当中的哪一位都不能完全脱离他们的斯拉夫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