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
中考数学题库(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数学题库(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3分)﹣2的绝对值等于()A.2 B.﹣2 C.D.±22.(3分)计算2a﹣a.正确的结果是()A.﹣2a3B.1 C.2 D.a3.(3分)要使分式有意义.x的取值范围满足()A.x=0 B.x≠0 C.x>0 D.x<0 4.(3分)数据5.7.8.8.9的众数是()A.5 B.7 C.8 D.9、5.(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B=10.CD是AB边上的中线.则CD的长是()A.20 B.10 C.5 D.6.(3分)如图是七年级(1)班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则表示唱歌兴趣小组人数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A.36°B.72°C.108°D.180°7.(3分)下列四个水平放置的几何体中.三视图如图所示的是()A.B.C.D.8.(3分)△ABC中的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周长是15cm.则△ABC的周长为()A.60cm B.45cm C.30cm D.cm 9.(3分)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C是⊙O的直径.∠C =50°.∠ABC的平分线BD交⊙O于点D.则∠BAD的度数是()A.45°B.85°C.90°D.95°10.(3分)如图.已知点A(4.0).O为坐标原点.P是线段OA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O.A).过P、O两点的二次函数y1和过P、A 两点的二次函数y2的图象开口均向下.它们的顶点分别为B、C.射线OB与AC相交于点D.当OD=AD=3时.这两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和等于()A.B.C.3 D.4二、填空题(本题共有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1.(4分)当x=1时.代数式x+2的值是.12.(4分)因式分解:x2﹣36=.13.(4分)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每人各打10发子弹.根据命中环数求得方差分别是=0.6.=0.8.则运动员的成绩比较稳定.14.(4分)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点F在BC的延长线上.DE∥BC.∠A=46°.∠1=52°.则∠2=度.15.(4分)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求得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16.(4分)如图.将正△ABC分割成m个边长为1的小正三角形和一个黑色菱形.这个黑色菱形可分割成n个边长为1的小三角形.若=.则△ABC的边长是.三、解答题(本题共有8小题.共66分)17.(6分)计算:+(﹣2)2+tan45°.18.(6分)解方程组.19.(6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2.8).(1)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2.y1).(4.y2)是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请比较y1、y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0.(8分)已知:如图.在▱ABCD中.点F在AB的延长线上.且BF =AB.连接FD.交BC于点E.(1)说明△DCE≌△FBE的理由;(2)若EC=3.求AD的长.21.(8分)某市开展了“雷锋精神你我传承.关爱老人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随机调查了本市部分老人与子女同住情况.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表(不完整)老人与子女同住情况百分比统计表老人与子女同住情况同住不同住(子女在本市)不同住(子女在市外)其他A50%B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本次调查的老人的总数及a、b的值;(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画在答卷相对应的图上)(3)若该市共有老人约15万人.请估计该市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总数.22.(10分)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A=DC.以点D 为圆心.DA长为半径的⊙D与AB相切于A.与BC交于点F.过点D 作DE⊥BC.垂足为E.(1)求证:四边形ABED为矩形;(2)若AB=4.=.求CF的长.23.(10分)为进一步建设秀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某村欲购买甲、乙、丙三种树美化村庄.已知甲、乙丙三种树的价格之比为2:2:3.甲种树每棵200元.现计划用210000元资金.购买这三种树共1000棵.(1)求乙、丙两种树每棵各多少元?(2)若购买甲种树的棵树是乙种树的2倍.恰好用完计划资金.求这三种树各能购买多少棵?(3)若又增加了10120元的购树款.在购买总棵树不变的前提下.求丙种树最多可以购买多少棵?24.(12分)如图1.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坐标原点.点D的坐标为(﹣.3).抛物线y=ax2+b (a≠0)经过AB、CD两边的中点.(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将菱形AB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匀速平移(如图2).过点B作BE⊥CD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F.连接DF、AF.设菱形ABCD平移的时间为t秒(0<t<)①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ADF与△DEF相似?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连接FC.以点F为旋转中心.将△FE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FE′C′.当△FE′C′落在x轴与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围成的图形中(包括边界)时.求t的取值范围.(写出答案即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即可解答.【解答】解:根据绝对值的性质.|﹣2|=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2.【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进行运算即可.【解答】解:2a﹣a=a.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同类项的合并.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3.【分析】根据分母不等于0.列式即可得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1)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2)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3)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4.【分析】根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解答即可.【解答】解:数据5、7、8、8、9中8出现了2次.且次数最多. 所以众数是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众数的定义.熟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需要注意.众数有时候可以不止一个.5.【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CD的长.【解答】解:∵在Rt△ABC中.∠ACB=90°.AB=10.CD是AB边上的中线.∴CD=AB=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6.【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单位1).然后结合图形即可得出唱歌兴趣小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也可求出圆心角的度数.【解答】解:唱歌所占百分数为:1﹣50%﹣30%=20%.唱歌兴趣小组人数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360°×20%=7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7.【分析】根据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从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可以看出这个几何体的正面、左面、底面是长方形.所以这个几何体是长方体;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关键是根据三视图和空间想象得出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8.【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底边的一半.又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问题可求.【解答】解:∵△ABC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相似比是.∵△ABC中的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周长是15cm.∴△ABC的周长为30cm.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要熟记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高、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以及推论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分别求出∠BAC和∠CAD的度数.进而求出∠BAD的度数.【解答】解:∵AC是⊙O的直径.∴∠ABC=90°.∵∠C=50°.∴∠BAC=40°.∵∠ABC的平分线BD交⊙O于点D.∴∠ABD=∠DBC=45°.∴∠CAD=∠DBC=45°.∴∠BAD=∠BAC+∠CAD=40°+45°=8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即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10.【分析】过B作BF⊥OA于F.过D作DE⊥OA于E.过C作CM⊥OA于M.则BF+CM是这两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和.BF∥DE∥CM.求出AE=OE=2.DE=.设P(2x.0).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出OF=PF=x.推出△OBF∽△ODE.△ACM∽△ADE.得出=.=.代入求出BF和CM.相加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过B作BF⊥OA于F.过D作DE⊥OA于E.过C作CM⊥OA于M. ∵BF⊥OA.DE⊥OA.CM⊥OA.∴BF∥DE∥CM.∵OD=AD=3.DE⊥OA.∴OE=EA=OA=2.由勾股定理得:DE=.设P(2x.0).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出OF=PF=x.∵BF∥DE∥CM.∴△OBF∽△ODE.△ACM∽△ADE.∴=.=.∵AM=PM=(OA﹣OP)=(4﹣2x)=2﹣x.即=.=.解得:BF=x.CM=﹣x.∴BF+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和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比较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二、填空题(本题共有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1.【分析】把x=1直接代入代数式x+2中求值即可.【解答】解:当x=1时.x+2=1+2=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明确运算顺序是关键.12.【分析】直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平方差公式:a2﹣b2=(a+b)(a﹣b).【解答】解:x2﹣36=(x+6)(x﹣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熟记公式结构是解题的关键.13.【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0.6.=0.8.∴<.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甲的成绩比较稳定.故答案为:甲.【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4.【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DEC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结论即可.【解答】解:∵∠DEC是△ADE的外角.∠A=46°.∠1=52°.∴∠DEC=∠A+∠1=46°+52°=98°.∵DE∥BC.∴∠2=∠DEC=98°.故答案为:9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5.【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y=kx+b过(2.3).(0.1)点.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求出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一次函数y=kx+b过(2.3).(0.1)点.∴.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交于(﹣1.0)点.∴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x=﹣1.故答案为:x=﹣1.【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键是根据函数的图象求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再利用交点坐标与方程的关系求方程的解.16.【分析】设正△ABC的边长为x.根据等边三角形的高为边长的倍.求出正△ABC的面积.再根据菱形的性质结合图形表示出菱形的两对角线.然后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表示出菱形的面积.然后根据所分成的小正三角形的个数的比等于面积的比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设正△ABC的边长为x.则高为x.S△ABC=x•x=x2.∵所分成的都是正三角形.∴结合图形可得黑色菱形的较长的对角线为x﹣.较短的对角线为(x﹣)=x﹣1.∴黑色菱形的面积=(x﹣)(x﹣1)=(x﹣2)2.∴==.整理得.11x2﹣144x+144=0.解得x1=(不符合题意.舍去).x2=12.所以.△ABC的边长是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有一个角等于60°的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点在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与菱形的面积列出方程.三、解答题(本题共有8小题.共66分)17.【分析】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零指数幂.然后代入tan45°=1.进行运算即可.【解答】解:原式=4﹣1+4+1=8.【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零指数幂的运算.二次根式的化简.属于基础题.18.【分析】①+②消去未知数y求x的值.再把x=3代入②.求未知数y的值.【解答】解:①+②得3x=9.解得x=3.把x=3代入②.得3﹣y=1.解得y=2.∴原方程组的解是.【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练掌握加减消元法的解题步骤是关键.19.【分析】(1)把经过的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解答.【解答】解:(1)把(﹣2.8)代入y=.得8=.解得:k=﹣16.所以y=﹣;(2)y1<y2.理由:∵k=﹣16<0.∴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点(2.y1).(4.y2)都在第四象限.且2<4.【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增减性.是中学阶段的重点.需熟练掌握.20.【分析】(1)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可得AB=DC.AB∥DC.继而可求得∠CDE=∠F.又由BF=AB.即可利用AAS.判定△DCE≌△FBE;(2)由(1).可得BE=EC.即可求得BC的长.又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即可求得AD的长.【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DC.∴∠CDE=∠F.又∵BF=AB.∴DC=FB.在△DCE和△FBE中.∵∴△DCE≌△FBE(AAS)(2)解:∵△DCE≌△FBE.∴EB=EC.∵EC=3.∴BC=2EB=6.∵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1.【分析】(1)有统计图表中的信息可知:其他所占的比例为5%.又人数为25人.所以可以求出总人数.进而求出a和b的值;(2)有(1)的数据可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用该老人的总数15万人乘以与子女“同住”所占的比例30%即为估计值.【解答】解:(1)老人总数为250÷50%=500(人).b=%=15%.a=1﹣50%﹣15%﹣5%=30%.(2)如图:(3)该市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的总数约为15×30%=4.5(万人).【点评】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统计图中整理出进一步解题的信息.22.【分析】(1)根据AD∥BC和AB切圆D于A.求出DAB=∠ADE =∠DEB=90°.即可推出结论;(2)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出AB=DE=4.根据垂径定理求出CF=2CE.设AD=3k.则BC=4k.BE=3k.EC=k.DC=AD=3k.在△DEC中由勾股定理得出一个关于k的方程.求出k的值.即可求出答案.【解答】(1)证明:∵⊙D与AB相切于点A.∴AB⊥AD.∵AD∥BC.DE⊥BC.∴DE⊥AD.∴∠DAB=∠ADE=∠DEB=90°.∴四边形ABED为矩形.(2)解:∵四边形ABED为矩形.∴DE=AB=4.∵DC=DA.∴点C在⊙D上.∵D为圆心.DE⊥BC.∴CF=2EC.∵.设AD=3k(k>0)则BC=4k.∴BE=3k.EC=BC﹣BE=4k﹣3k=k.DC=AD=3k.由勾股定理得DE2+EC2=DC2.即42+k2=(3k)2.∴k2=2.∵k>0.∴k=.∴CF=2EC=2.【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垂径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用的数学思想是方程思想.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23.【分析】(1)利用已知甲、乙丙三种树的价格之比为2:2:3.甲种树每棵200元.即可求出乙、丙两种树每棵钱数;(2)假设购买乙种树x棵.则购买甲种树2x棵.丙种树(1000﹣3x)棵.利用(1)中所求树木价格以及现计划用210000元资金购买这三种树共1000棵.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购买丙种树y棵.则甲、乙两种树共(1000﹣y)棵.根据题意得:200(1000﹣y)+300y≤210000+10120.求出即可.【解答】解:(1)已知甲、乙丙三种树的价格之比为2:2:3.甲种树每棵200元.则乙种树每棵200元.丙种树每棵×200=300(元);(2)设购买乙种树x棵.则购买甲种树2x棵.丙种树(1000﹣3x)棵.根据题意:200×2x+200x+300(1000﹣3x)=210000.解得x=300∴2x=600.1000﹣3x=100.答:能购买甲种树600棵.乙种树300棵.丙种树100棵;(3)设购买丙种树y棵.则甲、乙两种树共(1000﹣y)棵.根据题意得:200(1000﹣y)+300y≤210000+10120.解得:y≤201.2.∵y为正整数.∴y最大取201.答:丙种树最多可以购买201棵.【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与数学思想联系起来.读懂题列出不等式关系式即可求解.本题难点是(3)中总钱数变化.购买总棵树不变的情况下得出不等式方程.24.【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B和CD的中点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本问是难点所在.需要认真全面地分析解答:①如图2所示.△ADF与△DEF相似.包括三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I)若∠ADF=90°时.△ADF∽△DEF.求此时t的值;(II)若∠DF A=90°时.△DEF∽△FB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以求得相应的t的值;(III)∠DAF≠90°.此时t不存在;②如图3所示.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认真分析满足题意要求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限制条件.然后根据限制条件列出不等式.求出t的取值范围.确定限制条件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1)由题意得AB的中点坐标为(﹣.0).CD的中点坐标为(0.3).分别代入y=ax2+b得.解得..∴y=﹣x2+3.(2)①如图2所示.在Rt△BCE中.∠BEC=90°.BE=3.BC=2∴sin C===.∴∠C=60°.∠CBE=30°∴EC=BC=.DE=又∵AD∥BC.∴∠ADC+∠C=180°∴∠ADC=180°﹣60°=120°要使△ADF与△DEF相似.则△ADF中必有一个角为直角.(I)若∠ADF=90°∠EDF=120°﹣90°=30°在Rt△DEF中.DE=.求得EF=1.DF=2.又∵E(t.3).F(t.﹣t2+3).∴EF=3﹣(﹣t2+3)=t2∴t2=1.∵t>0.∴t=1此时=2..∴.又∵∠ADF=∠DEF∴△ADF∽△DEF(II)若∠DF A=90°.可证得△DEF∽△FBA.则设EF=m.则FB=3﹣m∴.即m2﹣3m+6=0.此方程无实数根.∴此时t不存在;(III)由题意得.∠DAF<∠DAB=60°∴∠DAF≠90°.此时t不存在.综上所述.存在t=1.使△ADF与△DEF相似;②如图3所示.依题意作出旋转后的三角形△FE′C′.过C′作MN⊥x轴.分别交抛物线、x轴于点M、点N.观察图形可知.欲使△FE′C′落在指定区域内.必须满足:EE′≤BE且MN≥C′N.∵F(t.3﹣t2).∴EF=3﹣(3﹣t2)=t2.∴EE′=2EF=2t2.由EE′≤BE.得2t2≤3.解得t≤.∵C′E′=CE=.∴C′点的横坐标为t﹣.∴MN=3﹣(t﹣)2.又C′N=BE′=BE﹣EE′=3﹣2t2.由MN≥C′N.得3﹣(t﹣)2≥3﹣2t2.解得t≥或t≤﹣﹣3(舍).∴t的取值范围为:.【点评】本题是动线型中考压轴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几何变换(平移与旋转)、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重要知识点.难度较大.对考生能力要求很高.本题难点在于第(2)问.(2)①中.需要结合△ADF与△DEF 相似的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避免漏解;(2)②中.确定“限制条件”是解题关键.。
中考数学复习《四边形》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四边形》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命题点分类集训命题点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计算【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相关计算;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考查形式:①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考查结论判断;②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角度、线段或面积;③添加条件使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3.考查题型:性质在选择和填空题中考查居多,判定题近年来多在解答题中考查,有时会在二次函数压轴题中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存在问题.【命题预测】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中主要的图形之一,性质与判定常常考查,是近年命题的重点. 1. 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BC 的中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OE =12DC B . OA =OC C . ∠BOE =∠OBA D . ∠OBE =∠OCE1. D第1题图 第2题图2. 如图,在▱ABCD 中,BM 是∠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M ,且MC =2,▱ABCD 的周长是14,则DM 等于( )A . 1B . 2C . 3D . 42. C 【解析】∵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BM =∠CMB ,∵BM 平分∠ABC ,∴∠ABM =∠CBM ,∴∠CBM =∠CMB ,∴CB =MC =2,∴AD =BC =2,∵▱ABCD 的周长是14,∴AB =CD =5,∴DM =DC -MC =3.3.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若AB ∥CD ,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写一个即可),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3. AD ∥BC (答案不唯一)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4. 如图,▱ABCD 中,AC =8,BD =6,AD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 1<a <7 【解析】如解图,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则OA =12AC =4,OD =12BD =3,在△OAD中,OA -OD <AD <OA +OD ,即1<a <7.5. 如图所示,在▱ABCD 中,∠C =40°,过点D 作AD 的垂线,交AB 于点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则∠BEF 的度数为__________. 5. 50°6. 如图,将▱ABCD 的AD 边延长至点E ,使DE =12AD ,连接CE ,F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FD.(1)求证: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 =3,AD =4,∠A =60°,求CE 的长.6. (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D =BC , ∴DE ∥FC.∵F 是BC 的中点, ∴FC =12BC =12AD ,∵DE =12AD ,∴FC =DE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2)解:如解图,过点D 作DH ⊥BC 于点H. 由(1)知四边形DECF 是平行四边形,∴DF =CE.∵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 =60°,AB =3,AD =4, ∴BC =4,CD =3,∠BCD =60°, 在Rt △DHC 中,HC =DC·cos ∠HCD =32,DH =DC ·sin ∠HCD =332,∵F 是BC 的中点, ∴FC =2,∴FH =FC -HC =2-32=12,在Rt △DFH 中,由勾股定理得DF =DH 2+FH 2=(332)2+(12)2=7,∴CE =7.命题点2 矩形的判定与计算【命题规律】考查形式:①利用矩形性质,结合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或面积;②矩形的判定,一般在解答题中考查,也常在二次函数综合题中考查矩形的存在性问题;③矩形折叠的相关计算与证明(见命题点6:图形折叠的相关计算).【命题预测】矩形性质将勾股定理、全等、相似等重要知识综合考查,是全国命题趋势之一. 7.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AB),点E 是BC 上一点,且DE =DA ,AF ⊥DE ,垂足为点F.在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 . △AFD ≌△DCEB . AF =12AD C . AB =AF D . BE =AD -DF7. B 【解析】逐项分析如下表:选项逐项分析正误A∵四边形ABCD 是矩形,AF ⊥DE ,∴∠C =90°=∠AFD ,AD ∥BC ,∴∠ADF =∠CED ,∵AD =DE ,∴△AFD ≌△DCE (AAS)√B只有当∠ADF =30°时,才有AF =12AD 成立×C由△AFD ≌△DCE 可知,AF =DC ,∵矩形ABCD 中,AB =DC ,∴AB =AF√D∵△AFD ≌△DCE ,∴DF =CE ,∴BE =BC -CE =AD -DF √8. 已知矩形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若AO =1,那么BD =________. 8. 2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9. 如图,矩形ABCD 的面积是15,边AB 的长比AD 的长大2,则AD 的长是________.9. 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问题. 设AD =x ,由题知,AB =x +2,又∵矩形ABCD 的面积为15,则x(x +2)=15,得到x 2+2x -15=0,解得,x 1=-5(舍) , x 2=3,∴AD =3. 10. 如图所示,△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E 是AD 的中点,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AF 交CE 的延长线于F ,且AF =BD ,连接BF. (1)求证:D 是BC 的中点;(2)若AB =AC ,试判断四边形AFB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0. (1)证明:∵点E 是AD 的中点, ∴AE =DE. ∵AF ∥BC ,∴∠AFE =∠DCE ,∠FAE =∠CDE , ∴△EAF ≌△EDC(AAS ), ∴AF =DC. ∵AF =BD , ∴BD =DC ,即D 是BC 的中点.(2)解:四边形AFBD 是矩形.证明如下: ∵AF ∥BD ,AF =BD ,∴四边形AFBD 是平行四边形.∵AB =AC ,又由(1)可知D 是BC 的中点, ∴AD ⊥BC ,∴四边形AFBD 是矩形.11. 如图,点P 在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且不与点A ,C 重合,过点P 分别作边AB ,AD 的平行线,交两组对边于点E ,F 和点G ,H. (1)求证:△PHC≌△CFP;(2)证明四边形PEDH 和四边形PFBG 都是矩形,并直接写出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11. (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DC ∥AB ,AD ∥BC ,∠DCB =90°.∵EF ∥AB ,GH ∥AD ,∴EF ∥CD ,GH ∥BC , ∴四边形PFCH 是矩形, ∴∠PHC =∠PFC =90°,PH =CF ,HC =PF , ∴△PHC ≌△CFP(SAS ).(2)证明:由(1)知AB ∥EF ∥CD , AD ∥GH ∥BC ,∴四边形PEDH 和四边形PGBF 都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D =∠B =90°,∴四边形PEDH 和四边形PGBF 都是矩形, ∴S 矩形PEDH =S 矩形PGBF .命题点3 菱形的判定与计算【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和形式:①根据菱形性质判断结论正误;②菱形的判定;③根据菱形的性质求角度、周长和面积;④与二次函数压轴题结合考查菱形的存在性问题.2.三大题型均会出现.【命题预测】菱形是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重要内容,是中考常考知识,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应做到牢固掌握.12. 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若增加一个条件,使▱ABCD 成为菱形,下列给出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 A . AB =AD B . AC ⊥BD C . AC =BD D . ∠BAC =∠DAC12. C 【解析】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A 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B 正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C 错误;由∠BAC =∠DAC 可得对角线是角平分线,所以D 正确.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 已知菱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A(5,0),OB =45,点P 是对角线OB 上的一个动点,D(0,1),当CP +DP 最短时,点P 的坐标为( )A . (0,0)B . (1,12) C . (65,35) D . (107,57)13. D 【解析】如解图,连接CA 、AD ,CA 与OB 相交于点E ,过点E 作EF ⊥OA ,交OA 于点F .由题知点C 关于OB 的对称点是点A ,AD 与BO 的交点即为点P .根据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两组对角,可知△COE ∽△EOF ,∴CO EO =EO OF ,∵OC =OA =5,OE =OB 2=25,∴OF =OE 2CO =(25)25=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F =OE 2-OF 2=(25)2-42=2,点E 的坐标为(4,2),易得直线OE 的函数解析式为y =12x ,直线AD 的函数解析式是y =-15x +1,联立得:⎩⎨⎧y =12x y =-15x +1,解得⎩⎨⎧x =107y =57,∴点P 的坐标为(107,57).14. 如图,在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若EF =2,则菱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 14. 16 【解析】∵E ,F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AB =2EF =4,∴菱形ABCD 周长是4AB =16.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 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5,AC =8,则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15. 24 【解析】如解图,连接BD 交AC 于点O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5,AC =8,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OA =4,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OB =3,∴BD =6,∴S 菱形ABCD =12AC ·BD=12×8×6=24. 16. 在菱形ABCD 中,∠A =30°,在同一平面内,以对角线BD 为底边作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BDE ,则∠EBC 的度数为________.16. 105°或45° 【解析】如解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 =30°,∴∠ABC =150°,∠ABD =∠DBC =75°,且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0°.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当点E 在△ABD 内时,∠E 1BC =∠E 1BD +∠DBC =30°+75°=105°;(2)当点E 在△DBC 内时,∠E 2BC =∠DBC -∠E 2BD =75°-30°=45°.综上所述,∠EBC 的度数为105°或45°.17. 如图,在Rt △ABC 中,∠B =90°,点E 是AC 的中点,AC =2AB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作AF∥BC,连接DE 并延长交AF 于点F ,连接FC. 求证:四边形ADCF 是菱形.17. 证明:∵∠B =90°,AC =2AB , ∴sin ∠ACB =12,∴∠ACB =30°, ∴∠CAB =60°, ∵AD 平分∠CAB ,∴∠CAD =12∠CAB =30°,∠CAD =∠ACD ,∴AD =CD , ∵AF ∥CD ,∴∠DCE =∠FAE ,∠AFE =∠CDE , 又∵AE =CE ,∴△AFE ≌△CDE(AAS ), ∴AF =CD , 又AF ∥CD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 又AD =CD ,∴四边形ADCF 是菱形.命题点4 正方形的判定与计算【命题规律】正方形的考查相对比较综合,难度较大,常在选择或填空的压轴题位置出现,考查知识点综合性强,涉及到正方形面积、边长和周长的计算.【命题预测】正方形综合了所有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因此以正方形为背景出题更具有对知识的检验性,倍受命题人青睐,考生应加以关注.18. 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则以相邻两边中点连线EF 为边的正方形EFGH 的周长为( )A . 2B . 2 2C . 2+1D . 22+118. B 【解析】∵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BC =CD =1,∵E 、F 是边的中点,∴CE =CF =12,∴EF=(12)2+(12)2=22,则正方形EFGH 的周长为4×22=2 2. 19. ▱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且AC⊥BD,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使得▱ABCD 为正方形. 19. ∠BAD =90°(答案不唯一)20.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N ,P ,G 分别在边AB ,BC ,CD ,DA 上,点M ,F ,Q 都在对角线BD 上,且四边形MNPQ 和AEFG 均为正方形,则S 正方形MNPQS 正方形AEFG的值等于________.20. 89【解析】设BD =3a ,∠CDB =∠CBD =45°,且四边形PQMN 为正方形,∴DQ =PQ =QM =NM=MB ,∴正方形MNPQ 的边长为a ,正方形AEFG 的对角线AF =12BD =32a ,∵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S 正方形AEFG =12×32a ×32a =98a 2,∴S 正方形MNPQ S 正方形AEFG =a 298a 2=89.第20题图 第21题图21.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2,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是OC 的中点,连接BE ,过点A 作AM⊥BE 于点M ,交BD 于点F ,则FM 的长为________. 21.55【解析】∵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O =BO ,∠AOF =∠BOE =90°,∵AM ⊥BE ,∠AFO =∠BFM ,∴∠FAO =∠EBO ,在△AFO 和△BEO 中,⎩⎪⎨⎪⎧∠AOF =∠BOE AO =BO ∠FAO =∠EBO ,∴△AFO ≌△BEO(ASA ),∴FO =EO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2,E 是OC 的中点,∴FO =EO =1=BF ,BO =2,∴在Rt △BOE 中,BE =12+22=5,由∠FBM =∠EBO ,∠FMB =∠EOB ,可得△BFM ∽△BEO ,∴FM EO =BF BE ,即FM1=15,∴FM =55.2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DEFG 为正方形,点E 在线段DC 上,点A ,D ,G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3,DE =1,连接AC ,CG ,AE ,并延长AE 交CG 于点H. (1)求sin ∠EAC 的值; (2)求线段AH 的长.22.解:(1)由题意知EC =2,AE =10,如解图,过点E 作EM ⊥AC 于点M , ∴∠EMC =90°,易知∠ACD =45°,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M =2,∴sin ∠EAC =EM AE =55.(2)在△GDC 与△EDA 中,⎩⎪⎨⎪⎧DG =DE ∠GDC =∠EDA DC =DA, ∴△GDC ≌△EDA(SAS ),∴∠GCD =∠EAD , 又∵∠HEC =∠DEA ,∴∠EHC =∠EDA =90°, ∴AH ⊥GC ,∵S △AGC =12×AG ×DC =12×GC ×AH ,∴12×4×3=12×10×AH , ∴AH =6510.命题点5 多边形及其性质【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①多边形的内外角和公式;②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2.考查形式:①已知正多边形一个内角或外角的度数或内角之间的关系求边数;②已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内角度数;③求多边形的内外角和.【命题预测】多边形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延伸拓展,也是中考命题不容忽视的知识点. 23. 六边形的内角和是( )A . 540°B . 720°C . 900°D . 1080°23. B24. 一个多边形切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A . 7B . 7或8C . 8或9D . 7或8或924. D 【解析】分类讨论:(1)切去一个角,减少一条边,设减少一条边后的边数是n ,则180°(n -2)=1080°,得出n =8,所以原多边形的边数是9;(2)切去一个角,增加一条边,设增加一条边后的边数是n ,则180°(n -2)=1080°,得出n =8,所以原多边形的边数是7;(3)切去一个角,边数无改变,设边数没有改变时的边数是n ,则180°(n -2)=1080°,得出n =8,所以原多边形的边数是8,综上所述,原多边形的边数是9,7,8都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25. 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25. 6 【解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内角和为(n -2)·180°,外角和为360°,则根据题意有:(n -2)·180°=2×360°,解得n =6. 26. 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45°,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26. 8 【解析】由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45°,其外角和为360°,可得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360°45°=8.方法指导设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 ,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内角和为(n -2)×180°,每个内角的度数为180°×(n -2)n.命题点6 图形折叠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命题规律】考查内容和形式:图形折叠计算以矩形折叠考查居多,常考查:①图形的折叠计算角度;②图形的折叠计算线段长或边长;③图形折叠的证明和计算结合;④图形折叠的操作探究.【命题预测】图形折叠将原有图形变得可操作化,且又很好地引入了对称知识,使问题升华,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掌握程度,是全国命题的主流趋势之一,值得每位考生关注.27. 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点B 的对应点为B′,AB ′与DC 相交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DAB ′=∠CAB′ B .∠ACD =∠B′CDC .AD =AE D .AE =CE27. D28. 如图,把正方形纸片ABCD 沿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后展开,折痕为MN ,再过点B 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MN 上的点F 处,折痕为BE.若AB 的长为2,则FM 的长为( )A . 2B . 3C . 2D . 128. B第28题图 第29题图29. 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A′处,点B 落在点B′处.若∠2=40°,则图中∠1的度数为( )A . 115°B . 120°C . 130°D . 140°29. A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知∠EA ′B ′=∠A =90°,∵∠2=40°,∴∠B ′A ′C =50°,∴∠EA ′D =40°,∠DEA ′=50°,∴∠AEA ′=130°,∴∠AEF =∠FEA ′=12∠AEA ′=65°,∵AD ∥BC ,∴∠1=180°-65°=115°.30. 如图,将▱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处.若∠1=∠2=44°,则∠B 为( )A . 66°B . 104°C . 114°D . 124°30. C 【解析】设∠ACD =x ,∠B =y ,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x +y +44°=180°180°-y -(44°-x )=44°,解得y =114°.第30题图 第31题图 第32题图31. 如图,将△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已知AB =7,BC =6,则△BCD 的周长为________. 31. 13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D =AD ,∴△BCD 的周长=BC +CD +BD =BC +AD +BD =BC +BA =6+7=13.32. 如图,在▱ABCD 中,E 为边CD 上一点,将△ADE 沿AE 折叠至△AD′E 处,A D′与CE 交于点F ,若∠B =52°,∠DAE =20°,则∠FED′的大小为________.32. 36° 【解析】∵在▱ABCD 中,∠D =∠B =52°,∴∠AEF =∠DAE +∠D =20°+52°=72°,∴∠AED=180°-∠AEF =108°,由折叠的性质得,∠AED ′=∠AED =108°,∴∠FED ′=∠AED′-∠AEF =108°-72°=36°.33.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AD >AB)折叠,使点C 刚好落在线段AD 上,且折痕分别与边BC ,AD 相交.设折叠后点C,D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H,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于点E,F.(1)判断四边形CEG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AB=3,BC=9,求线段CE的取值范围.33. 解:(1)四边形CEGF是菱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GFE=∠FEC,∵图形翻折后点G与点C重合,EF为折痕,∴∠GEF=∠FEC,∴∠GFE=∠GEF,∴GF=GE,∵图形翻折后EC与GE完全重合,FC与FG重合,∴GE=EC=GF=FC,∴四边形CEGF为菱形.(2)如解图①,当点F与点D重合时,四边形CEGF是正方形,此时CE最小,且CE=CD=3;如解图②,当点G与点A重合时,CE最大.设EC=x,则BE=9-x,由折叠性质知,AE=CE=x,在Rt△ABE中,AB2+BE2=AE2,即9+(9-x)2=x2,解得x=5,∴CE=5,所以,线段CE的取值范围为3≤CE≤5.34.如图,▱ABCD中,AB=2,AD=1,∠ADC=60°,将▱ABCD沿过点A的直线l折叠,使点D落到AB边上的点D′处,折痕交CD边于点E.(1)求证:四边形BCED′是菱形;(2)若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请计算PD′+PB的最小值.34. (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60°,由折叠性质可知,∠D=∠AD′E=60°,∴∠AD′E=∠B=60°,∴ED′∥BC,又∵EC∥D′B,∴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ED′=BC=AD=1,∴DE=ED′=1,又DC=AB=2,∴EC =1, ∴EC =ED′,∴四边形BCED′是菱形. (2)解:如解图所示,由折叠性质PD′=PD ,BD 之长即为所求, 作DG ⊥BA 的延长线于点G , ∵∠DAB =120°, ∴∠DAG =60°, ∵∠G =90°, ∴∠ADG =30°,在Rt △ADG 中,AD =1, ∴AG =12,DG =32,∵AB =2, ∴BG =52,在Rt △BDG 中,由勾股定理得:BD 2=BG 2+DG 2=7, ∴BD =7,即PD′+PB 的最小值为7.方法指导“将军饮马”模型:直线同侧两定点,在直线上确定一点使该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和最小.作法:作其中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另一点和对称点的线段即是最短距离和;最短距离计算方法:构造以最短距离线段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中考冲刺集训一、选择题1.关于▱ABCD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若A B⊥BC,则▱ABCD 是菱形B . 若AC⊥BD,则▱ABCD 是正方形C . 若AC =BD ,则▱ABCD 是矩形 D . 若AB =AD ,则▱ABCD 是正方形2.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 ,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A . a >bB . a =bC . a <bD . b =a +180°3.如图,正五边形ABCDE 放入某平面直角坐标系后,若顶点A ,B ,C ,D 的坐标分别是(0,a),(-3,2),(b ,m),(c ,m).则点E 的坐标是( )A . (2,-3)B . (2,3)C . (3,2)D . (3,-2)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 +BD =16,CD =6,则△ABO 的周长是( )A . 10B . 14C . 20D . 225.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AD ,CD 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EF =2,BD =2,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A . 2 2B . 4 2C . 6 2D . 8 2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26 cm ,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C ⊥AB ,E 是BC 中点,△AOD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多3 cm ,则AE 的长度为( )A . 3 cmB . 4 cmC . 5 cmD . 8 cm7.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GH ,若BE∶EC =2∶1,则线段CH 的长是( )A . 3B . 4C . 5D . 68.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E 为AB 上一点,过点E 作EF∥AD,与AC 、DC 分别交于点G 、F2H 为CG 的中点,连接DE 、EH 、DH 、FH.下列结论:①EG =DF ;②∠AEH+∠ADH=180°;③△EHF≌△DHC;④若AE AB =23,则3S △EDH =13S △DHC ,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二、填空题9.如图,在▱ABCD 中,BE ⊥AB 交对角线AC 于点E ,若∠1=20°,则∠2的度数为________.10.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且AC =8,BD =6,则菱形ABCD 的高DH =________.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如图,延长矩形ABCD 的边BC 至点E ,使CE =BD ,连接AE.如果∠ADB=30°,则∠E=________度. 12.如图,正方形ABCO 的顶点C ,A 分别在x 轴,y 轴上,BC 是菱形BDCE 的对角线,若∠D=60°,BC =2,则点D 的坐标是________.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3.如图,正十二边形A 1A 2…A 12,连接A 3A 7,A 7A 10,则∠A 3A 7A 10=________°.14.如图,菱形ABCD 的面积为120 cm 2,正方形AECF 的面积为50 cm 2,则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cm . 15.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6,BC =10.点E 在CD 上,将△BCE 沿BE 折叠,点C 恰落在边AD 上的点F 处;点G 在AF 上,将△ABG 沿BG 折叠,点A 恰落在线段BF 上的点H 处.有下列结论: ①∠EBG =45°;②△DEF∽△ABG;③S △ABG =32S △FGH ;④AG +DF =FG.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选上)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3 cm 2,E 为BC 边上一点,∠BAE =30°,F 为AE 的中点,过点F 作直线分别与AB ,DC 相交于点M ,N.若MN =AE ,则AM 的长等于________cm . 三、解答题17.如图,在▱ABCD 中,连接BD ,在BD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在D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 ,使BF =DE ,连接AF 、CE. 求证:AF∥CE.18.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C∶∠BAD=1∶2,BE∥AC,CE∥BD.(1)求tan∠DBC的值;(2)求证:四边形OBEC是矩形.19.如图,▱ABCD中,BD是它的一条对角线,过A、C两点作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延长AE、CF分别交CD、AB于点M、N.(1)求证:四边形CMAN是平行四边形;(2)已知DE=4,FN=3,求BN的长.20.如图,△ABC≌△ABD,点E在边AB上,CE∥BD,连接DE.求证:(1)∠CEB=∠CBE;(2)四边形BCED是菱形.2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AQ⊥BE于点Q,DP⊥AQ于点P.(1)求证:AP=BQ;(2)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四对线段,使每对中较长线段与较短线段长度的差等于PQ长.22.已知正方形ABCD中,BC=3,点E、F分别是CB、CD延长线上的点,DF=BE,连接AE、AF,过点A作AH⊥ED于H点.(1)求证:△ADF≌△ABE;(2)若BE=1,求tan∠AED的值.23.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把△ABC 绕A 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DE,连接BD 、CE 交于点F. (1)求证:△AEC≌△ADB;(2)若AB =2,∠BAC =45°,当四边形ADFC 是菱形时,求BF 的长.24.如图,将矩形ABCD 沿AF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E 处,过点E 作EG∥CD 交AF 于点G ,连接DG. (1)求证:四边形EFDG 是菱形;(2)探究线段EG 、GF 、A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G =6,EG =25,求BE 的长.答案与解析:1. C2. B3. C4. B5. A 【解析】∵E ,F 分别是 AD ,CD 边上的中点,即EF 是△ACD 的中位线,∴AC =2EF =22,则菱形ABCD 的面积=12AC ·BD =12×22×2=2 2.6. B 【解析】在▱ABCD 中,AD =BC ,AB =CD ,BO =DO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6 cm ,∴AB +BC =13 cm ,又∵△AOD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多3 cm ,∴AD -AB =BC -AB =3 cm ,解得AB =5 cm ,BC =8 cm ,又AB ⊥AC ,E 是BC 的中点,∴AE =BE =CE =12BC =4 cm.7. B 【解析】设CH =x ,∵BE ∶EC =2∶1,BC =9,∴EC =3,由折叠可知,EH =DH =9-x ,在Rt △ECH 中,由勾股定理得:(9-x )2=32+x 2,解得:x =4.8. D 【解析】逐项分析如下表:序号逐项分析正误难点突破对于多选项判断正误性的题目,几乎每个选项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单独判断其中每个的正误或跳跃式判断往往使题目变得复杂而无法求解,本题目难点在于④中,需将S △FDH 与已知条件AE AB =23联系起来,并用含相同未知数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S △EDH 和S △DHC ,继而求解.9. 110° 【解析】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D ∥AB ,∴∠CAB =∠1=20°,∵BE ⊥AB 交对角线AC 于点E ,∴∠ABE =90°,∴∠2=∠CAB +∠ABE =20°+90°=110°.10. 4.8 【解析】∵S =1AC·BD =2AB·DH ,∴AC ·BD =2AB·DH.∵四边形ABCD 是菱形,∴∠AOB =90°,AO =12AC =4,BO =12BD =3,∴在Rt △AOB 中,AB =42+32=5,∴DH =8×62×5=4.8.第11题解图11. 15 【解析】如解图,连接AC.∵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C =BD ,又∵AB =BA ,∴△DAB ≌△CBA(SSS ),∴∠ACB =∠ADB =30°,∵CE =BD ,∴AC =CE ,∴∠E =∠CAE =12∠ACB=15°.第12题解图12. (3+2,1) 【解析】如解图,过点D 作DG ⊥BC 于G ,DF ⊥x 轴于F ,∵在菱形BDCE 中,BD =CD ,∠BDC =60°,∴△BCD 是等边三角形,∴DF =CG =12BC =1,CF =DG =3,∴OF =3+2,∴D(3+2,1).13. 75 【解析】∵多边形A 1A 2…A 12是正十二边形,作它的外接圆⊙O ,∴劣弧A 10A 3的度数=5×360°12=150°,∴∠A 3A 7A 10=12×150°=75°.第14题解图14. 13 【解析】如解图,连接AC 、BD 交于O ,则有12AC·BD =120,∴AC ·BD =240,又∵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2OA ·2OB =240,∴ OA ·OB =60,∵AE 2=50, OA 2+OE 2= AE 2,OA =OE ,∴OA =5,∴OB =12,∴AB =OA 2+OB 2=122+52=13.15. ①③④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得,∠CBE =∠FBE ,∠ABG =∠FBG ,∴∠EBG =∠FBE +∠FBG =12×90°=45°,故①正确;由折叠的性质得,BF =BC =10,BA =BH =6,∴HF =BF -BH =4,AF =BF 2-BA 2=102-62=8,设GH =x ,则GF =8-x ,在Rt △GHF 中,x 2+42=(8-x)2,∴x =3,∴GF =5,∴AG =3,同理在Rt △FDE 中,由FD 2=EF 2-ED 2,得ED =83,EF =103,∴ED FD =43≠ABAG =2,∴△DEF 与△ABG 不相似,故②不正确;S △ABG =12×3×6=9,S △FGH =12×3×4=6,∴S △ABG S =96=32,故③正确;∵AG =3,DF =AD -AF =2,∴FG =5,∴AG +DF =FG =5,故④正确.综上,答案是①③④.第16题解图16.233或33【解析】如解图,过N 作NG ⊥AB ,交AB 于点G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 =AD =NG = 3 cm ,在Rt △ABE 中,∠BAE =30°,AB = 3 cm ,∴BE =1 cm ,AE =2 cm ,∵F 为AE 的中点,∴AF =12AE =1 cm ,在Rt △ABE 和Rt △NGM 中,⎩⎪⎨⎪⎧AB =NG AE =NM ,∴Rt △ABE ≌Rt △NGM(HL ),∴BE =GM ,∠BAE =∠MNG =30°,∠AEB =∠NMG =60°,∴∠AFM =90°,即MN ⊥AE ,在Rt △AMF 中,∠FAM =30°,AF =1 cm ,∴AM =AF cos 30°=132=233 cm ,由对称性得到AM′=BM =AB -AM =3-233=33 cm ,综上,AM 的长等于233或33 cm . 17.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第17题解图∴AD ∥BC ,AD =BC , ∴∠1=∠2, 又∵BF =DE ,∴BF +BD =DE +BD , 即DF =BE.∴△ADF ≌△CBE(SAS ). ∴∠AFD =∠CEB ,∴AF ∥CE.18. (1)【思路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 ∶∠BAD =1∶2,可求出∠DBC 的度数,其正切值可求出.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 ∥BC ,∠DBC =12∠ABC ,∴∠ABC +∠BAD =180°, 又∵∠ABC ∶∠BAD =1∶2, ∴∠ABC =60°, ∴∠DBC =12∠ABC =30°,∴tan ∠DBC =tan 30°=33. (2)【思路分析】由BE ∥AC ,CE ∥BD 可知四边形BOCE 是平行四边形,再结合菱形对角线垂直的性质即可证明四边形BOCE 是矩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C ⊥BD ,即∠BOC =90°, ∵BE ∥AC ,CE ∥BD , ∴BE ∥OC ,CE ∥OB ,∴四边形OBEC 是平行四边形,且∠BOC =90°,∴四边形OBEC 是矩形.19. (1)证明:∵AE ⊥BD ,CF ⊥BD , ∴AM ∥CN ,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MC ∥AN ,∴四边形CMAN 是平行四边形.(2)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E =∠CBF ,AD =CB , 又∵∠AED =∠CFB =90°, ∴△AED ≌△CFB(AAS ), ∴DE =BF =4,∴在Rt △BFN 中,BN =32+42=5.20. (1)【思路分析】要证∠CEB =∠CBE ,结合CE ∥DB ,可得到∠CEB =∠DBE ,从而只需证明∠CBE =∠DBE ,结合△ABC ≌△ABD 即可得证.证明:∵△ABC ≌△ABD , ∴∠ABC =∠ABD , ∵CE ∥BD ,∴∠CEB =∠DBE ,∴∠CEB =∠CBE.(2)证明:∵△ABC ≌△ABD ,∴BC =BD , 由(1)得∠CEB =∠CBE , ∴CE =CB , ∴CE =BD , ∵CE ∥BD ,∴四边形BCED 是平行四边形, ∵BC =BD ,∴四边形BCED 是菱形.21. (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AD, ∠BAQ +∠DAP =90°=∠DAB , ∵DP ⊥AQ ,∴∠DAP +∠ADP =90°, ∴∠BAQ =∠ADP.在△DAP 和△ABQ 中, ⎨⎪⎧∠APD =∠AQB =90°∠ADP =∠BAQ ,∴△DAP ≌△ABQ(AAS ),∴AP =BQ.(2)解:①AQ 和AP ;②DP 和AP ;③AQ 和BQ ;④DP 和BQ.【解法提示】①由题图直接得:AQ -AP =PQ ;②∵△ABQ ≌△DAP ,∴AQ =DP ,∴DP -AP = AQ -AP =PQ ;③∵△ABQ ≌△DAP ,∴BQ =AP ,∴AQ -BQ =AQ -AP =PQ ;④∵△ABQ ≌△DAP ,∴DP =AQ ,BQ =AP ,∴DP -BQ =AQ -AP =PQ.22. (1)证明:在△ADF 和△ABE 中,⎩⎪⎨⎪⎧AB =AD ∠ABE =∠ADF =90°EB =FD, ∴△ADF ≌△ABE(SAS ).(2)解:∵AB =3,BE =1,∴AE =10,EC =4,∴ED =CD 2+EC 2=5,设AH =x ,EH =y ,在Rt △AHE 和Rt △AHD 中,⎩⎪⎨⎪⎧x 2+y 2=10x 2+(5-y )2=9, 解得,x =1.8,y =2.6,∴tan ∠AED =AH EH =x y =1.82.6=913. 23. (1)证明:∵△ADE 是由△ABC 绕点A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AD =AB ,AE =AC ,∠BAC =∠DAE ,∵AB =AC ,∴AD =AB =AE =AC ,∠EAC =∠DAB ,在△AEC 和△ADB 中∵⎩⎪⎨⎪⎧AD = AE ∠EAC =∠DAB AB =AC, ∴△AEC ≌△ADB(SAS ).(2)解:当四边形ADFC 是菱形时,AC =DF ,AC ∥DF ,∴∠BAC =∠ABD ,又∵∠BAC =45°,∴∠ABD =45°,又∵△ADE 是由△ABC 绕点A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AD =AB ,∴∠DAB =90°,又∵AB =2,由勾股定理可得:BD =AD 2+AB 2=2AB =22,在菱形ADFC 中,DF =AD =AB =2,∴BF =BD -DF =22-2.24. (1)【思路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易得DF =EF ,DG =EG ,∠AFD =∠AFE ,再由EG ∥DC ,可得∠EGF =∠AFD ,从而得出EG =EF.根据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得证;证明: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F =FD ,∠AEF =∠ADF =90°,第24题解图∠EFA =∠DFA ,EG =GD.∵EG ∥DC ,∴∠DFA =∠EGF ,∴∠EFA =∠EGF ,∴EF =EG =FD =GD ,∴四边形EFDG 是菱形.(2)【思路分析】由(1)可知EG =EF ,连接DE ,则DE 与GF 相互垂直平分,证得Rt △FHE ∽Rt △FEA ,列比例式,结合FH =12GF 得到EG 、GF 、AF 的关系; 解:如解图,连接ED ,交AF 于点H ,∵四边形EFDG 是菱形,∴DE ⊥AF ,FH =GH =12GF ,EH =DH =12DE. ∵∠FEH =∠FAE =90°-∠EFA ,∴Rt △FEH ∽Rt △FAE ,∴EF FH =AF EF,即EF 2=FH·AF , ∴EG 2=12GF·AF. (3)【思路分析】把AG ,EG 代入(2)中的关系式,求得GF ,AF 的值,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D ,DE ,再证Rt △ADF ∽Rt △DCE ,可求出EC ,从而可求出BE 的值.解:∵AG =6,EG =25,EG 2=12GF·AF , ∴(25)2=12(6+GF)·GF ,∴GF =4, ∴AF =10.∵DF =EG =25,∴AD =BC =AF 2-DF 2=45,DE =2EH =2EG 2-(12GF )2=8. ∵∠CDE +∠DFA =90°,∠DAF +∠DFA =90°,∴∠CDE =∠DAF ,∴Rt △ADF ∽Rt △DCE ,∴EC DF =DE AF ,即EC 25=810, ∴EC =855, ∴BE =BC -EC =AD -EC =45-855=1255.。
中考数学-圆经典必考题型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解答题
中考数学圆经典必考题型中考试题(附答案)解答题1.(已知:如图,△ ABC 内接于O O 过点B 作的切线,交 CA 的延长线于点 E / EB & 2① 求证:AB= AC1AB ② 若tan / ABE=丄,(i )求 的值;(ii )求当 AC= 2时,AE 的长. 2BC=4cm 求O o 的半径.2.如图,PA 为O O 的切线, A 为切点,O 0的割线PBC 过点0与O O 分别交于B 、C, PA= 8cm PB3.已知:如图,BC 是O 0的直径,AC 切O 0于点C AB 交O 0于点D,若AD : DB= 2 : 3, AC= 10,求 sin B 的值.4.如图,PC 为O 0的切线,C 为切点,PAB 是过0的割线,1若tan B= _ , PC= 10cm 求三角形BCD的面积.25•如图,在两个半圆中,大圆的弦MNW小圆相切,D为切点,且MN AB MN a, ON CD分别为两圆的半径,求阴影部分的面积.6.已知,如图,以△ ABC的边AB作直径的O O分别并AC BC于点D E,弦FG// AB S A CDE S△ ABC= 1 : 4, DE= 5cm FG= 8cm,求梯形AFG啲面积.7.如图所示:PA为O O的切线,A为切点,PBC是过点O的割线,PA= 10, PB= 5,求:(1)O O的面积(注:用含n的式子表示);(2)cos / BAP的值.参考答案1.( 1)v BE 切O O 于点 B ,「. / ABE=Z C./ EBC= 2/ C,即 / ABH / ABC= 2/C,/ C +Z ABO 2 / C,/ ABC=Z C, ••• AB= AC.(2)①连结AO 交BC 于点F ,AB- AC, AOL BC 且 BF = FC.AF 在 Rt A ABF 中, =tan / ABF BF1 又 tan / ABF= tan C = tan / ABE=2 AF = 1 BF.AB AB .5BC 2BF4 ②在△ EBA M^ ECB 中 ,^EA 2- EA- (EA^ AC ),又 EA M 0 , 5 11EA= AC EA= — x 2 = 10 .5 11 11 22 •设O 的半径为r ,由切割线定理,得 PA = PB- PCAC 切O O 于点C,线段ADB 为O O 的割线,2AC = AD- ABAB= AM DB= 2k + 3k = 5k ,2 210 = 2k X 5k,••• k = 10,AB= AF 2 * * * BF 2BF 2 AF = 1BF 2/ E =Z E , / EBA=Z ECB△ EBA^A ECBEAEBBE 2 AB BC ,解之,得 EA ECk> 0,「. k= 10 .AB= 5k= 10 .AC切O O于C, BC为O O的直径,ACL BC在Rt A ACB中, sin B=虫10 10 .AB 5 屁5CD L AB于点D,/ADC=Z BD= 90°,/ 2= 90°—/ BAC=Z B.1tan B=2tan / 2=—.2AD CD 1 ACCD DB 2 CB .设AD= x (x > 0), CD= 2x, DB= 4x, AB= 5x .•/ PC切O O于点C,点B在O O上,• / 1 = / B./ P=/ P,「. △ PAC^ PCBPA AC 1PC CB 2 .PC= 10,「. PA= 5,PC 切O O 于点C, PAB 是O 0的割线,2PC = PA- PB210 = 5 (5 + 5 x ).解得 x = 3.AD= 3, CD= 6, DB= 12.1 1S ^BCD = CD" DB= — x 6X 12 = 36.2 22即三角形BCD 的面积36cm .PA= 10,二 PB= 20.2由切割线定理,得 PC = PA- PBA 內 DB= x + 4x = 15,解得 x = 3,CD= 2x = 6, DB= 4x = 12.S A BCD = ^CD- DB= 1 x 6X 12= 36.2 22即三角形BCD 的面积36cm .5.解:如图取 MN 的中点E 连结OE解法二:同解法一,由△ PAC^A PCB 得 PA PC AC CBPB 101220 AB= PB- PA= 15,2 2 2 a在 Rt A NOE 中 NO- OE = EN =2 6.解:T / CDE=/ CBA / DCE=/ BCA /• △ CDE^A ABC2S CDEDE S ABC AB DE = S CDE =任=1AB S ABC ' 42 ' 51 即 ,解得 AB= 10 (cm ,AB 2作OML FG 垂足为M11 则 FM= ^FG=丄^ 8= 4 (cm),22连结OF 11 OA= AB= — x 10= 5 (cm ).2 2OF= OA= 5 (cm ).在Rt A OMF 中由勾股定理,得 OM = . OF 2 FM 2 = -52 42 = 3 (cm ).A B FG10 Q 2 ••• 梯形 AFG 啲面积= -------------- • OM= -------- x 3 = 27 (cm ).2 27. 2 1 a n2 n ・ — =—a 2 2 8 2 2 1n( NO — OE ) 2 (平方单位). (2) CBAP AC PA △ ACP^A BAP —— P P AB PBAC 2AB 1S阴影 ⑴PA 是。
初三数学考试题型及答案
初三数学考试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A.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不变B.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C. 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D. 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答案:B2. 一个数的平方是9,那么这个数是:A. 3B. -3C. 3或-3D. 以上都不对答案:C3. 函数y=2x+1的图象不经过哪个象限?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C4. 一个圆的直径是10cm,那么这个圆的半径是:A. 5cmB. 10cmC. 15cmD. 20cm答案:A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A. 90度B. 60度C. 30度D. 无法确定答案:D6.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那么这个数是:A. 5B. -5C. 10D. -10答案:A7.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2cm、3cm、4cm,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A. 24cm³B. 12cm³C. 8cm³D. 6cm³答案:A8.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是:A. 5B. -5C. 5或-5D. 以上都不对答案:C9. 一个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开口向上,那么a的值是:A. 正数B. 负数C. 0D. 无法确定答案:A10. 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是2,5,8,那么这个数列的公差是:A. 3B. 2C. 1D. 4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一个数的立方是27,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
答案:3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3cm和4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是________。
答案:5cm3. 一个数的倒数是1/2,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
答案:24.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度。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及经典题型完整版(实用的中考专题复习指导书)
综合知识讲解目录第一章绪论11.1初中数学的特点11.2怎么学习初中数学21.3如何去听课51.4几点建议6第二章应知应会知识点72.1代数篇72.2几何篇11第三章例题讲解17第四章兴趣练习294.1代数部分294.2几何部分45第五章复习提纲50第一章绪论1.1初中数学的特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怎么学习初中数学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
“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
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5)把概念回归自然。
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
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
(必考题)中考数学填空题专项练习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已知a ,b 是方程23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22019a b -+的值是( ) A .2023 B .2021 C .2020 D .20192.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CD 是圆O 的弦,若35C ∠=︒,则ABD ∠=( )A .55︒B .45︒C .35︒D .65︒3.把球放在长方体纸盒内,球的一部分露出盒外,其截面如图所示,已知4EF CD ==,则球的半径长是( )A .2B .2.5C .3D .4 4.已知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是24y ax x a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若1a =-,函数的最大值是5B .若1a =,当2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无论a 为何值时,函数图象一定经过点(1,4)-D .无论a 为何值时,函数图象与x 轴都有两个交点5.如图,在△ABC 中,∠CAB=65°,在同一平面内,将△ABC 绕点A 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 ,则∠BAB′的度数为( )A .25°B .30°C .50°D .55°6.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7.五粮液集团2018年净利润为400亿元,计划2020年净利润为640亿元,设这两年的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为x ,则可列方程是( )A .400(1)640x +=B .2400(1)640x +=C .2400(1)400(1)640x x +++=D .2400400(1)400(1)640x x ++++=8.受益于电子商务发展和法治环境改善等多重因素,“快递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一匹“黑马”,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为300亿件,2018年快递量将达到450亿件,若设快递量平均每年增长率为x ,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 .()3001x 450+=B .()30012x 450+=C .2300(1x)450+=D .2450(1x)300-= 9.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60°,AB=2,扇形BEF 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2332π-B .233π-C .32π-D .3π-10.如图,AC 是⊙O 的内接正四边形的一边,点B 在弧AC 上,且BC 是⊙O 的内接正六边形的一边.若AB 是⊙O 的内接正n 边形的一边,则n 的值为( )A .6B .8C .10D .1211.如图,A 、D 是⊙O 上的两个点,BC 是直径,若∠D =34°,则∠OAC 等于( )A .68°B .58°C .72°D .56°12.如图1,一个扇形纸片的圆心角为90°,半径为4.如图2,将这张扇形纸片折叠,使点A 与点O 恰好重合,折痕为CD ,图中阴影为重合部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4233π-B .8433π-C .8233π-D .843π- 13.若a 是方程22x x 30--=的一个解,则26a 3a -的值为( )A .3B .3-C .9D .9-14.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B .平分弦的直线也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C .弦的垂直平分线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D .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1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0a x c -+=的两根为12x =-,26x =,则一元二次方程220ax ax a c -++=的根为( )A .0,4B .-3,5C .-2,4D .-3,1二、填空题16.“明天的太阳从西方升起”这个事件属于________事件(用“必然”、“不可能”、“不确定”填空).17.已知二次函数y =(x −2)2+3,当x _______________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18.二次函数22(1)3y x =+-上一动点(,)P x y ,当2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9.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他们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________.20.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0的解是x 1、x 2(x 1<x 2),则x 1﹣x 2=_____.21.一元二次方程22x 20-=的解是______.22.飞机着陆后滑行的距离s (单位:米)关于滑行的时间t (单位:秒)的函数解析式是23602s t t =-,则飞机着陆后滑行的最长时间为 秒. 23.如图,我们把一个半圆与抛物线的一部分围成的封闭图形称为“果圆”.已知点A 、B 、C 、D 分别是“果圆”与坐标轴的交点,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6x ﹣16,AB 为半圆的直径,则这个“果圆”被y 轴截得的线段CD 的长为_____.24.如图,点A 是抛物线24y x x =-对称轴上的一点,连接OA ,以A 为旋转中心将A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O ′,当O ′恰好落在抛物线上时,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25.如图,△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45°得到△AB′C′,若∠BAC =90°,AB =AC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三、解答题26.如图,斜坡AB 长10米,按图中的直角坐标系可用353y x =-+表示,点A ,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且30OAB ︒∠=.在坡上的A 处有喷灌设备,喷出的水柱呈抛物线形落到B 处,抛物线可用213y x bx c =-++表示.(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自变量取值范围);(2)求水柱离坡面AB的最大高度;(3)在斜坡上距离A点2米的C处有一颗3.5米高的树,水柱能否越过这棵树?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y=ax2﹣2ax﹣3a(a>0)图象与x轴交于点A,B (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1)求点A,B的坐标;(2)若M为对称轴与x轴交点,且DM=2AM.①求二次函数解析式;②当t﹣2≤x≤t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5,求t值;③若直线x=4与此抛物线交于点E,将抛物线在C,E之间的部分记为图象记为图象P(含C,E两点),将图象P沿直线x=4翻折,得到图象Q,又过点(10,﹣4)的直线y=kx+b 与图象P,图象Q都相交,且只有两个交点,求b的取值范围.28.“六•一”前夕质监部门从某超市经销的儿童玩具、童车和童装中共抽查了300件儿童用品,以下是根据抽查结果绘制出的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扇形图;类别儿童玩具童车童装抽查件数90请根据上述统计表和扇形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分别补全上述统计表和统计图;(2)已知所抽查的儿童玩具、童车、童装的合格率分别为90%、88%、80%,若从该超市的这三类儿童用品中随机购买一件,买到合格品的概率是多少?29.如图,Rt△ABC中,∠ABC=90°,以AB为直径作⊙O,点D为⊙O上一点,且CD=CB、连接DO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1)判断直线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E=4,DE=8,求AC的长.30.某企业为响应国家教育扶贫的号召,决定对某乡镇全体贫困初、高中学生进行资助,初中学生每月资助200元,高中学生每月资助300元.已知该乡受资助的初中学生人数是受资助的高中学生人数的2倍,且该企业在2018年下半年7﹣12月这6个月资助学生共支出10.5万元.(1)问该乡镇分别有多少名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获得了资助?(2)2018年7﹣12月期间,受资助的初、高中学生中,分别有30%和40%的学生被评为优秀学生,从而获得了该乡镇政府的公开表扬.同时,提供资助的企业为了激发更多受资助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热情,决定对2019年上半年1﹣6月被评为优秀学生的初中学生每人每月增加a%的资助,对被评为优秀学生的高中学生每人每月增加2a%的资助.在此奖励政策的鼓励下,2019年1﹣6月被评为优秀学生的初、高中学生分別比2018年7﹣12月的人数增加了3a%、a%.这样,2019年上半年评为优秀学生的初、高中学生所获得的资助总金额一个月就达到了10800元,求a的值.【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A2.A3.B4.D5.C6.D7.B8.C9.B10.D11.D12.C13.C14.C15.B二、填空题16.不可能【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应该从东方升起所以明天的太阳从西方升起这个事件属于不可能事件故答案为:不可能17.<2(或x≤2)【解析】试题分析:对于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在对称轴的左边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边y随x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性质可得: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18.【解析】【分析】先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再根据抛物线的性质以对称轴为界分情况求解即得答案【详解】解:∵抛物线的解析式是∴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顶点坐标是(-1-3)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x<-1时19.【解析】【分析】【详解】解:∵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任意从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来P(摸到白球)==20.-4【解析】【分析】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所求即可此题也可解出x的值直接计算【详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解是x1x2(x1<x2)∴x1+x2=2x1x2=﹣3则x1﹣x2=﹣(x1+21.x1=1x2=-1【解析】分析:方程整理后利用平方根定义开方即可求出解详解:方程整理得:x2=1开方得:x=±1解得:x1=1x2=﹣1故答案为x1=1x2=﹣1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22.【解析】【分析】把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当t=20时s取得最大值此时s=600故答案为20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最值23.20【解析】【分析】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6x-16可以求出AB=10;在Rt△COM中可以求出CO=4;则:CD=CO+OD=4+16=20【详解】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6x-16则D(024.(22)或(2-1)【解析】∵抛物线y=x2-4x对称轴为直线x=-∴设点A坐标为(2m)如图所示作AP⊥y轴于点P作O′Q⊥直线x=2∴∠APO=∠AQO′=90°∴∠QAO′+∠AO′Q=90°25.-1【解析】由题意得ABBC于DBC于EBC交BC于FAB=勾股定理得AE=AD=1DB=-1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b=3-b 2,a+b=-1,ab =-3,所求式子化为a 2-b+2019=a 2-3+b 2+2019=(a+b )2-2ab+2016即可求解.【详解】a ,b 是方程230x x +-=的两个实数根,∴23b b =-,1a b +=-,-3ab =,∴222201932019a b a b -+=-++()2220161620162023a b ab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将所求式子进行化简代入是解题的关键. 2.A【解析】【分析】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35BAD C =∠=︒∠,再根据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90ADB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BD ∠的度数.【详解】∵35C ∠=︒∴35BAD C =∠=︒∠∵AB 是圆O 的直径∴90ADB ∠=︒∴18055ABD ADB BAD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内接三角形的角度问题,掌握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解析】【分析】取EF 的中点M ,作MN ⊥AD 于点M ,取MN 上的球心O ,连接OF ,设OF=x ,则OM=4-x ,MF=2,然后在Rt △MOF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OF 的长即可.【详解】如图:EF 的中点M ,作MN ⊥AD 于点M ,取MN 上的球心O ,连接OF ,∵四边形ABCD 是矩形,∴∠C=∠D=90°,∴四边形CDMN 是矩形,∴MN=CD=4,设OF=x ,则ON=OF ,∴OM=MN-ON=4-x ,MF=2,在直角三角形OMF 中,OM 2+MF 2=OF 2,即:(4-x )2+22=x 2,解得:x=2.5,故选B .本题主考查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的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解析】【分析】将a 的值代入函数表达式,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可判断A 、B ,将x=1代入函数表达式可判断C ,当a=0时,y=-4x 是一次函数,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可判断D 错误.【详解】当1a =-时,()224125=--+=-++y x x x ,∴当2x =-时,函数取得最大值5,故A 正确;当1a =时,()224125y x x x =--=--,∴函数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x =,∴当2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B 正确;当x=1时,44=--=-y a a ,∴无论a 为何值,函数图象一定经过(1,-4),故C 正确;当a=0时,y=-4x ,此时函数为一次函数,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故D 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一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问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CC′∥AB ,∴∠ACC′=∠CAB=65°,∵△ABC 绕点A 旋转得到△AB′C′,∴AC=AC′,∴∠CAC′=180°﹣2∠ACC′=180°﹣2×65°=50°,∴∠CAC′=∠BAB′=50°.故选C .6.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A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7.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平均年增长率即可解题.【详解】解:设这两年的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为x ,依题意得:()24001640x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属于简单题,熟悉平均年增长率概念是解题关键. 8.C解析:C【解析】【分析】快递量平均每年增长率为x ,根据我国2016年及2018年的快递业务量,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此题得解.【详解】快递量平均每年增长率为x ,依题意,得:2300(1x)45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DAB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BG ≌△DBH ,得出四边形GBHD 的面积等于△ABD 的面积,进而求出即可.【详解】连接B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60°,∴∠ADC=120°,∴∠1=∠2=60°,∴△DAB 是等边三角形,∵AB=2,∴△ABD 3,∵扇形BEF 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4+∠5=60°,∠3+∠5=60°,∴∠3=∠4,设AD 、BE 相交于点G ,设BF 、DC 相交于点H ,在△ABG 和△DBH 中,2{34A AB BD ∠=∠=∠=∠,∴△ABG ≌△DBH (ASA ),∴四边形GBHD 的面积等于△ABD 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 扇形EBF -S △ABD =26021233602π⨯-⨯ =233π 故选B . 10.D解析:D【解析】【分析】连接AO 、BO 、CO ,根据中心角度数=360°÷边数n ,分别计算出∠AOC 、∠BOC 的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则有∠AOB =30°,根据边数n =360°÷中心角度数即可求解.【详解】连接AO 、BO 、CO ,∵AC 是⊙O 内接正四边形的一边,∴∠AOC =360°÷4=90°,∵BC 是⊙O 内接正六边形的一边,∴∠BOC =360°÷6=60°,∴∠AOB=∠AOC﹣∠BOC=90°﹣60°=30°,∴n=360°÷30°=1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正多边形和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正六边形的性质求出中心角的度数.11.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AO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DC=34°,∴∠AOC=2∠ADC=68°.∵OA=OC,∴∠OAC=∠OCA12=(180°﹣68°)=5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C解析:C【解析】【分析】连接O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OD,根据扇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连接OD,在Rt△OCD中,OC=12OD=2,∴∠ODC=30°,CD2223OD OC+∴∠COD=60°,∴阴影部分的面积=260418223=23 36023π⨯-⨯⨯π-,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扇形面积计算、勾股定理,掌握扇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3.C解析:C【解析】由题意得:2a 2-a-3=0,所以2a 2-a=3,所以6a 2-3a=3(2a 2-a)=3×3=9, 故选C.14.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等弧概念对A 进行判断,根据垂径定理对B 、C 、D 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本题解析.【详解】A.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等弧,不但长度相等而且半径相等.故本选项错误.B. 由垂径定理可知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而不是直线,也未注明被平分的弦不是直径,故选项B 错误;C. 由垂径定理可知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故选项C 正确D.由垂径定理可知平分一条弧的直径必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而不是直线.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15.B解析:B【解析】【分析】先将12x =-,26x =代入一元二次方程2(2)0a x c -+=得出a 与c 的关系,再将c 用含a 的式子表示并代入一元二次方程220ax ax a c -++=求解即得.【详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0a x c -+=的两根为12x =-,26x =∴()2620a c -+=或()2220a c --+=∴整理方程即得:160a c +=∴16c a =-将16c a =-代入220ax ax a c -++=化简即得:22150x x --=解得:13x =-,25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解题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找出参数关系,并代入要求的方程化简为不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二、填空题16.不可能【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应该从东方升起所以明天的太阳从西方升起这个事件属于不可能事件故答案为:不可能解析:不可能【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应该从东方升起,所以”明天的太阳从西方升起”这个事件属于不可能事件,故答案为:不可能.17.<2(或x≤2)【解析】试题分析:对于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在对称轴的左边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边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性质可得:当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解析:<2(或x≤2).【解析】试题分析:对于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在对称轴的左边,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边,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性质可得:当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18.【解析】【分析】先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再根据抛物线的性质以对称轴为界分情况求解即得答案【详解】解:∵抛物线的解析式是∴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顶点坐标是(-1-3)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x<-1时 解析:35y -≤≤【解析】【分析】先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再根据抛物线的性质以对称轴为界分情况求解即得答案.【详解】解:∵抛物线的解析式是22(1)3y x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1x =-,顶点坐标是(-1,-3),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且当2x =-时,1y =-;当x =1时,y =5;∴当21x -<≤-时,31y -≤<-,当11x -<≤ 时,35y -<≤,∴当2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35y -≤≤.故答案为:35y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抛物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9.【解析】【分析】【详解】解:∵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任意从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来P (摸到白球)== 解析:38【解析】【分析】【详解】解:∵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任意从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来,P (摸到白球)=353+ =38. 20.-4【解析】【分析】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所求即可此题也可解出x 的值直接计算【详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 ﹣3=0的解是x1x2(x1<x2)∴x1+x2=2x1x2=﹣3则x1﹣x2=﹣(x1+解析:-4【解析】【分析】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所求即可.此题也可解出x 的值,直接计算.【详解】∵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0的解是x 1、x 2(x 1<x 2),∴x 1+x 2=2,x 1x 2=﹣3,则x 1﹣x 2=﹣√(x 1+x 2)2−4x 1x 2=﹣√4+12=﹣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弄清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x1=1x2=-1【解析】分析:方程整理后利用平方根定义开方即可求出解详解:方程整理得:x2=1开方得:x=±1解得:x1=1x2=﹣1故答案为x1=1x2=﹣1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解析:x 1=1,x 2=-1【解析】分析:方程整理后,利用平方根定义开方即可求出解.详解:方程整理得:x 2=1,开方得:x =±1,解得:x 1=1,x 2=﹣1.故答案为x 1=1,x 2=﹣1.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熟练掌握直接开平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解析】【分析】把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当t=20时s 取得最大值此时s=600故答案为20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最值解析:【解析】【分析】把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即可。
中考数学复习《函数压轴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函数压轴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阅读与理解函数压轴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二是与动点、存在点、相似等有关的二次函数综合题.解答动点函数图象问题,要把问题拆分,分清动点在不同位置运动或不同时间段运动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进而确定函数图象;解答二次函数综合题,要把大题拆分,做到大题小做,逐步分析求解,最后汇总成最终答案.类型一 动点函数图象问题此类问题一般是通过分析动点在几何图形边上的运动情况,确定出有关动点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分析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动点在哪条边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引起了哪个量的变化,然后求出在运动过程中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最后根据函数关系式判断图象的变化.例1 (2016·济南)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B =90°,AB =AD =5,BC =4,M 、N 、E 分别是A B 、AD 、CB 上的点,AM =CE =1,AN =3,点P 从点M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MB -BE 向点E 运动,同时点Q 从点N ,以相同的速度沿折线ND -DC -CE 向点E 运动,设△APQ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秒,则S 与t 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为( )【分析】 由点Q 从点N 出发,沿折线NDDCCE 向点E 运动,确定出点Q 分别在ND ,DC ,CE 运动时对应的t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t 所在的取值范围分别求出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最后根据函数关系式确定对应的函数图象.【自主解答】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如图1),则DF =BC =4.第15题图 A BCDM N Q∵AD =5,DF =4,∴AF =3.∴sin ∠A=DF AD =45,MF =3-1=2,BF =AB -AF =5-3=2,DC =BF =2.∵AD =5,AN =3,∴ND =5-3=2.(1)当0≤t ≤2时,点P 在MF 上,点Q 在ND 上(如图2),此时AP =AM +MP =1+t ,AQ =AN +NQ =3+t .∴S =12AP •AQ •sin ∠A =12(1+t )(3+t )×45=25(t +2)2―25.当0≤t ≤2时,S随t 的增大而增大,且当t =2时,S =6.由此可知A 、B 选项都不对.(2)当t =5时,点P 在MF 上,点Q 在ND 上(如图3),此时BP =1,PE =BC -BP -CE =4-1-1=2.∴S =12AB •PE =12×5×2=5.∵6>5,∴选项D 正确.变式训练1.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90°,AC =BC ,AB =4,D 为AB 上的动点,DP ⊥AB 交折线A -C -B 于点P.设AD =x ,△ADP 的面积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正确的是( )2.(2016·烟台)如图,⊙O 的半径为1,AD ,BC 是⊙O 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图1 DC B A E M N QP F 图2 A B C D E M N Q P F 图3 A B C D E (Q )M N F P点P从点O出发(P点与O点不重合),沿OCD的路线运动.设AP=x,sin∠APB =y,那么y与x之间的关系图象大致是()类型二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构建合理的坐标系,并写出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并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后续的问题.一般来说,选择的坐标系不同,得出的解析式必然不同,因此解答此类问题时,选择最恰当的坐标系往往显得尤为重要.例2 (2017·金华) 甲、乙两人进行羽毛球比赛,羽毛球飞行的路线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甲在O点正上方1m的P处发出一球,羽毛球飞行的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满足函数表达式y=a(x﹣4)2+h,已知点O与球网的水平距离为5m,球网的高度为1.55m.(1)当a=﹣时,①求h的值;②通过计算判断此球能否过网.(2)若甲发球过网后,羽毛球飞行到点O的水平距离为7m,离地面的高度为m的Q处时,乙扣球成功,求a的值.【分析】(1)①将点P(0,1)代入y=﹣(x﹣4)2+h即可求得h;②求出x=5时,y的值,与1.55比较即可得出判断;(2)将(0,1)、(7,)代入y=a(x﹣4)2+h代入即可求得a、h.【自主解答】解:(1)①当a=﹣时,y=﹣(x﹣4)2+h,将点P(0,1)代入,得:﹣×16+h=1,解得:h=;②把x=5代入y=﹣(x﹣4)2+,得:y=﹣×(5﹣4)2+=1.625,∵1.625>1.55,∴此球能过网;(2)把(0,1)、(7,)代入y=a(x﹣4)2+h,得:,解得:,∴a=﹣.变式训练3.(2017·沈阳)某商场购进一批单价为20元的日用商品,如果以单价30元销售,那么半月内可销售出400件,根据销售经验,提高销售单价会导致销售量的减少,即销售单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相应减少20件,当销售单价是_____元时,才能在半月内获得最大利润.4、(2017•青岛)青岛市某大酒店豪华间实行淡季、旺季两种价格标准,旺季每间价格比淡季上涨.下表是去年该酒店豪华间某两天的相关记录:淡季旺季未入住房间数100日总收入(元)2400040000(1)该酒店豪华间有多少间?旺季每间价格为多少元?(2)今年旺季来临,豪华间的间数不变.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豪华间仍旧实行去年旺季价格,那么每天都客满;如果价格继续上涨,那么每增加25元,每天未入住房间数增加1间.不考虑其他因素,该酒店将豪华间的价格上涨多少元时,豪华间的日总收入最高?最高日总收入是多少元?【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组,进而求得该酒店豪华间的间数和旺季每间的价格;(2)根据题意可以求得总收入和上涨价格之间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化为顶点式即可解答本题.【自主解答】解:(1)设淡季每间的价格为x元,酒店豪华间有y间,,解得,,∴x+x=600+=800,答:该酒店豪华间有50间,旺季每间价格为800元;(2)设该酒店豪华间的价格上涨x元,日总收入为y元,y=(800+x)(50﹣)=42025,∴当x=225时,y取得最大值,此时y=42025,答:该酒店将豪华间的价格上涨225元时,豪华间的日总收入最高,最高日总收入是42025元.类型三二次函数的综合题二次函数作为整套试卷的压轴题,往往会命制三个小问题,其中第一问求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此问题往往利用待定系数法便可解决;第二、三问往往涉及动点问题及存在点问题,此问题需要利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知识综合解答,计算量很大,且题目较为综合.例3 (2017·泰安) )如图,是将抛物线y=﹣x2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其对称轴为直线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1,0),另一个交点为B,与y轴的交点为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N为抛物线上一点,且BC⊥NC,求点N的坐标;(3)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点Q是一次函数y=x+的图象上一点,若四边形OAPQ为平行四边形,这样的点P、Q是否存在?若存在,分别求出点P,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1)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因而可以设出顶点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2)首先求得B和C的坐标,易证△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点N作NH⊥y 轴,垂足是H,设点N纵坐标是(a,﹣a2+2a+3),根据CH=NH即可列方程求解;(3)四边形OAPQ是平行四边形,则PQ=OA=1,且PQ∥OA,设P(t,﹣t2+2t+3),代入y=x+,即可求解.【自主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1)2+k.把(﹣1,0)代入得0=﹣(﹣1﹣1)2+k,解得k=4,则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1)2+4,即y=﹣x2+2x+3;(2)在y=﹣x2+2x+3中令x=0,则y=3,即C的坐标是(0,3),OC=3.∵B的坐标是(3,0),∴OB=3,∴OC=OB,则△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CB=45°,过点N作NH⊥y轴,垂足是H.∵∠NCB=90°,∴∠NCH=45°,∴NH=CH,∴HO=OC+CH=3+CH=3+NH,设点N纵坐标是(a,﹣a2+2a+3).∴a+3=﹣a2+2a+3,解得a=0(舍去)或a=1,∴N的坐标是(1,4);(3)∵四边形OAPQ是平行四边形,则PQ=OA=1,且PQ∥OA,设P(t,﹣t2+2t+3),代入y=x+,则﹣t2+2t+3=(t+1)+,整理,得2t2﹣t=0,解得t=0或.∴﹣t2+2t+3的值为3或.∴P、Q的坐标是(0,3),(1,3)或(,)、(,).变式训练5.(2016·襄阳) 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2,0),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和点C,连接AC,顶点为D的抛物线y=ax2+bx+c过A、B、C三点.(1)请直接写出B、C两点的坐标,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DE交线段BC于点E,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BC于点F,若四边形DEFP 为平行四边形,求点P的坐标;(3)设点M是线段BC上的一动点,过点M作MN∥AB,交AC 于点N,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BA 向点A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当t(秒)为何值时,存在△Q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1)令x=0代入y=﹣x+3∴y=3,∴C(0,3),令y=0代入y=﹣x+3∴x=4,∴B(4,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x﹣4),把C(0,3)代入y=a(x+2)(x﹣4),∴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x2+x+3,∴顶点D的坐标为(1,);(2)当DP∥BC时,此时四边形DEFP是平行四边形,设直线DP的解析式为y=mx+n,∵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m=﹣,∴y=﹣x+n,把D(1,)代入y=﹣x+n,∴n=,∴直线DP的解析式为y=﹣x+,∴联立,解得:x=3或x=1(舍去),∴把x=3代入y=﹣x+,y=,∴P的坐标为(3,);(3)由题意可知:0≤t≤6,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m1x+n1,把A(﹣2,0)和C(0,3)代入y=m1x+n1,得:,∴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由题意知:QB=t,如图1,当∠NMQ=90°,∴OQ=4﹣t,令x=4﹣t代入y=﹣x+3,∴y=t,∴M(4﹣t,t),∵MN∥x轴,∴N的纵坐标为t,把y=t代入y=x+3,∴x=t﹣2,∴N(t﹣2,t),∴MN=(4﹣t)﹣(﹣2)=6﹣t,∵MQ∥OC,∴△BQM∽△BOC,∴,∴MQ=t,当MN=MQ时,∴6﹣t=t,∴t=,此时QB=,符合题意,如图2,当∠QNM=90°时,∵QB=t,∴点Q的坐标为(4﹣t,0)∴令x=4﹣t代入y=x+3,∴y=9﹣t,∴N(4﹣t,9﹣t),∵MN∥x轴,∴点M的纵坐标为9﹣t,∴令y=9﹣t代入y=﹣x+3,∴x=2t﹣8,∴M(2t﹣8,9﹣t),∴MN=(2t﹣8)﹣(4﹣t)=3t﹣12,∵NQ∥OC,∴△AQN∽△AOC,∴=,∴NQ=9﹣t,当NQ=MN时,∴9﹣t=3t﹣12,∴t=,∴此时QB=,符合题意如图3,当∠NQM=90°,过点Q作QE⊥MN于点E,过点M作MF⊥x轴于点F,设QE=a,令y=a代入y=﹣x+3,∴x=4﹣,∴M(4﹣a,a),令y=a代入y=x+3,∴x=﹣2,∴N(﹣2,0),∴MN=(4﹣a)﹣(a﹣2)=6﹣2a,当MN=2QE时,∴6﹣2a=2a,∴a=,∴MF=QE=,∵MF∥OC,∴△BMF∽△BCO,∴=,∴BF=2,∴QB=QF+BF=+2=,∴t=,此情况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当△Q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此时t=或或6.(2017·潍坊) 如图1,抛物线y=ax2+bx+c经过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0,3)、B(﹣1,0)、D(2,3),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E.经过点E的直线l将平行四边形ABCD分割为面积相等两部分,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F.点P在直线l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t(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t何值时,△PFE的面积最大?并求最大值的立方根;(3)是否存在点P使△PAE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由题意可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2)∵A(0,3),D(2,3),∴BC=AD=2,∵B(﹣1,0),∴C(1,0),∴线段AC的中点为(,),∵直线l将平行四边形ABCD分割为面积相等两部分,∴直线l过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A、D关于对称轴对称,∴抛物线对称轴为x=1,∴E(3,0),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m,把E点和对称中心坐标代入可得,解得,∴直线l的解析式为y=﹣x+,联立直线l和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或,∴F(﹣,),如图1,作PH⊥x轴,交l于点M,作FN⊥PH,∵P点横坐标为t,∴P(t,﹣t2+2t+3),M(t,﹣t+),∴PM=﹣t2+2t+3﹣(﹣t+)=﹣t2+t+,∴S△PEF =S△PFM+S△PEM=PM•FN+PM•EH=PM•(FN+EH)=(﹣t2+t+)(3+)=﹣(t﹣)+×,∴当t=时,△PEF的面积最大,其最大值为×,∴最大值的立方根为=;(3)由图可知∠PEA≠90°,∴只能有∠PAE=90°或∠APE=90°,①当∠PAE=90°时,如图2,作PG⊥y轴,∵OA=OE,∴∠OAE=∠OEA=45°,∴∠PAG=∠APG=45°,∴PG=AG,∴t=﹣t2+2t+3﹣3,即﹣t2+t=0,解得t=1或t=0(舍去),②当∠APE=90°时,如图3,作PK⊥x轴,AQ⊥PK,则PK=﹣t2+2t+3,AQ=t,KE=3﹣t,PQ=﹣t2+2t+3﹣3=﹣t2+2t,∵∠APQ+∠KPE=∠APQ+∠PAQ=90°,∴∠PAQ=∠KPE,且∠PKE=∠PQA,∴△PKE∽△AQP,∴=,即=,即t2﹣t﹣1=0,解得t=或t=<﹣(舍去),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t的值为1或.。
中考数学复习《角、相交线与平行线》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角、相交线与平行线》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命题点分类集训命题点1 线段【命题规律】主要考查: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两个基本事实.【命题预测】与图形的变换中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结合,求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另外也会与对称性结合,考查两线段和的最小值.1. 如图,田亮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A. 垂线段最短B. 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C. 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 D第1题图第2题图2. 如图,AB⊥AC,AD⊥BC,垂足分别为A,D.则图中能表示点到直线距离的线段共有( )A. 2条B. 3条C. 4条D. 5条2. D【解析】AD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BA是点B到直线AC的距离;BD是点B到直线AD的距离;CA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CD是点C到直线AD的距离,共5条,故答案为D.命题点2 角、余角、补角及角平分线【命题规律】主要考查:①角度的计算(度分秒之间的互化);②余角、补角的计算;③角平分线的性质.【命题预测】角、余角、补角及角平分线等基本概念是图形认识的基础,应给予重视.3. 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 )3. B4. 如图,OP为∠AOB的平分线,PC⊥OB于点C,且PC=3,点P到OA的距离为________.4. 3【解析】如解图,过点P作PD⊥OA于点D,∵OP为∠AOB的平分线,PC⊥OB于点C,∴PD=PC,∵PC=3,∴PD=3,即点P到点OA的距离为3.5. 1.45°=________′.5. 87【解析】∵1°=60′,∴0.45°=27′,∴1.45°=87′.6. 已知∠A=100°,那么∠A的补角为________度.6. 80【解析】用180度减去已知角,就得这个角的补角.即∠A的补角为:180°-100°=80°.命题点3 相交线与平行线【命题规律】考查形式:①三线八角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或计算,有时综合对顶角、邻补角求角度;②综合角平分线、垂线求角度;③综合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求角度;④根据角的关系判断两直线的关系.【命题预测】平行线性质是认识图形的基础知识,也是全国命题的潮流和方向.7.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与∠2的位置关系是( )A. 同位角B. 内错角C. 同旁内角D. 对顶角7. B【解析】根据相交线的性质及角的定义可知∠1与∠2的位置关系为内错角,故选B.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8. 如图,已知a、b、c、d四条直线,a∥b,c∥d,∠1=110°,则∠2等于( )A. 50°B. 70°C. 90°D. 110°8. B【解析】如解图,∵a∥b,∴∠3+∠4=180°,∵c∥d,∴∠2=∠4,∵∠1=∠3,∴∠2=180°-∠1=70°,故本题选B.9. 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a与b平行的是( )A. ∠1=∠2B. ∠2=∠3C. ∠3=∠5D. ∠3+∠4=180°9. C【解析】逐项分析如下:选项逐项分析正误A∵∠1=∠2,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 √B∵∠2=∠3,即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 √∵∠3、∠5既不是a与b被第三直线所截的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C∴∠3=∠5,不能够判定a与b平行D∵∠3+∠4=180°,即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 √10. 如图,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50°,那么∠2的度数是( )A. 30°B. 40°C. 50°D. 60°10. B 【解析】如解图,∠1+∠3=90°,∴∠3=90°-∠1=90°-50°=40°,由平行线性质得∠2=∠3=40°.11. 如图所示,AB ∥CD ,EF ⊥BD ,垂足为E ,∠1=50°,则∠2的度数为( )A . 50°B . 40°C . 45°D . 25°11. B 【解析】∵EF ⊥BD ,∠1=50°,∴∠D =90°-50°=40°,∵AB ∥CD ,∴∠2=∠D =40°.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2. 如图,AB ∥CD ,直线EF 与AB ,CD 分别交于点M ,N ,过点N 的直线GH 与AB 交于点P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 ∠EMB =∠END B . ∠BMN =∠MNC C . ∠CNH =∠BPGD . ∠DNG =∠AME12. D 【解析】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MB =∠END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MN =∠MNC ;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NH =∠APH ,又∠BPG =∠APH ,∴∠CNH =∠BPG ;D.∠DNG 和∠AME 无法推导数量关系,故不一定相等,答案为D.13. 如图,直线a∥b,∠1=45°,∠2=30°,则∠P=________°.13. 75 【解析】如解图,过点P 作PH ∥a ∥b ,∴∠FPH =∠1,∠EPH =∠2,又∵∠1=45°,∠2=30°,∴∠EPF =∠EPH +∠HPF =30°+45°=75°.命题点4 命 题【命题概况】命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一般几个知识点结合考查,考查形式有:①下面说法错误(正确)的是;②写出命题…的逆命题;③能说明…是假命题的反例.【命题趋势】命题为新课标新增内容,考查知识比较综合,是全国命题点之一.14. (2016宁波)能说明命题“对于任何实数a ,|a|>-a”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可以是( )A . a =-2B . a =13C . a =1D . a = 214. A 【解析】由于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它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所以当a =13,1,2时,|a |>-a 总是成立,当a =-2时,|-2|=2=-(-2),此时|a |=-a ,故本题选A.15. 写出命题“如果a =b ,那么3a =3b”的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果3a =3b ,那么a =b 【解析】命题由条件和结论构成,则其逆命题只需将原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即可,即将结论作为条件,将条件作为结论. ∵命题“如果a =b ,那么3a =3b ,”中条件为“如果a =b ”,结论为“那么3a =3b ”,∴其逆命题为“如果3a =3b ,那么a =b ”.中考冲刺集训一、选择题1. 如图,AB∥CD,DA⊥AC,垂足为A,若∠ADC=35°,则∠1的度数为( )A. 65°B. 55°C. 45°D. 35°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 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50°,则∠AED=( )A. 65°B. 115°C. 125°D. 130°3. 如图,∠AOB的一边OA为平面镜,∠AOB=37°36′,在OB上有一点E,从E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一点D反射,反射光线DC恰好与OB平行,则∠DEB的度数是( )A.75°36′B.75°12′C.74°36′D.74°12′二、填空题4. 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50°,则∠A=________.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5. 如图,直线CD∥EF,直线AB与CD、EF分别相交于点M、N,若∠1=30°,则∠2=________.6. 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M,N两点,将一个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若∠EMB=75°,则∠PNM等于________度.7. 如图,直线AB∥CD,BC平分∠ABD.若∠1=54°,则∠2=________°.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8. 如图,AB∥CD∥EF,若∠A=30°,∠AFC=15°,则∠C=________.9.如图,OP平分∠AOB,∠AOP=15°,PC∥OA,PD⊥OA于点D,PC=4,则PD=________.答案与解析:1. B【解析】∵DA⊥AC,∠ADC=35°,∴∠ACD=90°-∠ADC=90°-35°=55°,∵AB∥CD,∴∠1=∠ACD=55°,故选B.2. B【解析】∵AB∥CD,∴∠C+∠CAB=180°,∵∠C=50°,∴∠CAB=130°,∵AE平分∠CAB,∴∠EAB=12∠CAB=65°.又∵AB∥CD,∴∠AED+∠EAB=180°,∴∠AED=180°-∠EAB=180°-65°=115°.3. B【解析】根据平面镜反射原理可知,∠ADC=∠ODE,∵DC∥OB,∴∠ADC=∠AOE,∴∠ODE=∠AOE=37°36′,∴∠DEB=∠ODE+∠AOE=37°36′+37°36′=75°12′,故选B.4. 50°5. 30°6. 307. 72【解析】∵CD∥AB,∴∠CBA=∠1=54°,∠ABD+∠CDB=180°,∵CB平分∠ABD,∴∠DBC=∠CBA=54°,∴∠CDB=180°-54°-54°=72°,∴∠2=∠CDB=72°.8. 15°【解析】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AFE=30°,∠C=∠CFE,由∠AFC=15°,可得∠CFE=∠C=∠AFE-∠AFC=15°.第9题解图9. 2【解析】如解图,过点P作PE⊥OB于点E,∵OP平分∠AOB,∴PD=PE,∠AOB=2∠AOP=30°,∵PC∥OA,∴∠ECP=∠AOB=30°,∴PE=12PC=2,∴PD=PE=2.。
中考数学九种题型及解题策略
中考数学九种题型及解题策略九种题型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
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
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2、图形位置关系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
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
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
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经典题型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经典题型(含答案)全等变换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
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
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构造方法: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共旋转模型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
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形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说明:两个正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一个正方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及两个图形顶点连线的中点,证明另外两个顶点与中点所成图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方法是倍长所要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转化成要证明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已知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正方形)公旋转顶点,通过证明旋转全等三角形证明倍长后的大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证。
几何最值模型对称最值(两点间线段最短)对称最值(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说明:通过对称进行等量代换,转换成两点间距离及点到直线距离。
中考数学经典习题(50题)
中考数学经典大题1.已知在△ABC中,∠ABC=90°,AB=6,BC=8.点Q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Q作AC的垂线交线段AB(如图1)或线段AB的延长线(如图2)于点P.(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求证:△APQ~△ACB;(2)当△PQB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2.如图,对称轴为x=−1的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0).(1)求点B的坐标;(2)已知a=1,C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①若点P是抛物线上第三象限内的点,是否存在点P,使得S△POC=4S△BOC,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设点Q是线段AC上的动点,作QD⊥x轴交抛物线于点D,求线段QD长度的最大值.③若M是x轴上方抛物线上的点,过点M作MN⊥x轴于点N,若△MNO与△OBC相似,求M点的坐标.3.如图,已知在△ABP中,C是BP边上一点,∠PAC=∠PBA,⊙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且交BP于点E.(1)求证:PA是⊙O的切线;(2)过点C作CF⊥AD,垂足为点F,延长CF交AB于点G,若AG·AB=12,求AC的长;(3)在满足(2)的条件下,若AF:FD=1:2,GF=1,求⊙O的半径.4. 如图,已知函数y =−x 2+2x +3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D 、B 三点,顶点为C.(1)求△BAD 的面积;(2)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 ,使S △ABP =12S △ABC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DOQ 与△ABC 相似,如果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是以AB 为直径的⊙M 的内接四边形,点A 、B在x 轴上,△M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过点M 作直线ι与x 轴垂直,交⊙M 于点E ,垂足为点M ,且点D 平分AĈ. (1)求过A 、B 、E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证:四边形AMCD 是菱形;(3)请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ABP 的面积等于定值5?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 如图1,直角△ABC 中,∠ABC=90°,AB 是⊙O 的直径,⊙O 交AC 于点D ,取CB 的中点E ,D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P .(1)求证:PD 是⊙O 的切线;(2)若OB=BP ,AD=6,求BC 的长;(3)如图2,连接OD ,AE 相交于点F ,若tan ∠C =2,求AF FE 的值.7. 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A (3,2),B (0,1)和点C (-1,−2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若抛物线的顶点为P ,点A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为M ,过M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N (N 在对称轴右边),交对称轴于F ,若S △PFN =4S △PFM ,求点F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在轴上是否存在点G ,使△BMA 与△MBG 相似?若存在,求点G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 如图,PB 切⊙O 于B 点,直线PO 交⊙O 于点E 、F ,过点B 作PO 的垂线BA ,垂足为点D ,交⊙O 于点A ,延长AO 交⊙O 于点C ,连结BC ,AF.(1)直线PA 是否为⊙O 的切线,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BC=16,⊙O 的半径的长为17,求tan ∠AFD 的值;(3)若OD :DP=1:3,且OA=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 将抛物线C 1:y =x 2平移后的抛物线C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负半轴交于C 点,已知A (-1,0),tan ∠CAB =3.(1)求抛物线C 2的解析式;(2)若点P 是抛物线C 2上的一点,连接PB ,PC.求S △BPC =34S △CAB 时点P 的坐标; (3)D 为抛物线C 2的顶点,Q 是线段BD 上一动点,连接CQ ,点B ,D 到直线CQ 的距离记为d 1,d 2,试求出d 1+d 2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Q 点坐标.10. 如图1,AB 为⊙O 的直径,TA 为⊙O 的切线,BT 交⊙O 于点D ,TO 交⊙O 于点C 、E.(1)若BD=TD ,求证:AB=AT ;(2)在(1)的条件下,求tan ∠BDE 的值;(3)如图2,若BD TD =43,且⊙O 的半径r=√7,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1. 如图,过A (1,0),B (3,0)作x 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y =4−x 于C 、D 两点.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O 、C 、D 三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M 为直线OD 上的一个动点,过M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N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使得以A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此时点M 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 为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D ,PC. 求S △PCD =13S △CDB 时点P 的坐标.(4)若△AOC 沿CD 方向平移(点C 在线段CD 上,且不与点D 重合),在平移的过程中 △AOC 与△OBD 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 ,试求S 的最大值.12. 如图,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O 上,AD 与过点C 的切线垂直,垂足为点D ,AD 交⊙O 于点E.(1)求证:AC 平分∠DAB ;(2)连接BE 交AC 于点F ,若cos ∠CAD =45,求AF FC 的值.13. 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AB 边的中点,沿EC 对折矩形ABCD ,使B 点落在点P 处,折痕为EC ,连结AP 并延长交CD 于F 点.(1)求证:四边形AECF 为平行四边形;(2)若△AEP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P ,求证:△APB ≅△EPC ;(3)若矩形ABCD 的边AB=6,BC=4,求△CPF 的面积.1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ax 2−2ax −3a (a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经过点A 的直线l :y =kx +b 与y 轴负半轴交于点C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且CD=4AC.(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出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 、b 用含a 的式子表示);(2)点E 是直线l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若△ACE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54,求a 的值; (3)设P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 在抛物线上,以点A 、D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5. 如图,已知AB 为⊙O 的直径,PA 与⊙O 相切于点A ,线段OP 与弦AC 垂直并相交于点D ,OP 与弧AC 相交于点E ,连接BC.(1)求证:PA ·BC=AB ·CD.(2)若PA=10,sin P =35,求PE 的长.16. 已知:点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分别过点A 、C 向直线BP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 、F ,点O 为AC 的中点.(1)当点P 与点O 重合时如图1,求证:OE=OF ;(2)直线BP 绕点B 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FE=30°时.①若转到如图2的位置,线段CF 、AE 、OE 之间有一个不变的相等关系式,请写出这个关系式.(不用证明)②若转到图3的位置,猜想线段CF 、AE 、O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予以证明.17. 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C 分别为坐标轴上的三个点,且OA=1,OB=2,OC=4.(1)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以点A 、B 、C 、P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M 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在(2)的条件下,请求出当|PM -AM|为最大值时,点M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PM -AM|的最大值.18. 如图,在Rt △ABC 中,∠C=90°,BD 平分∠ABC ,DE ⊥BD 交AB 于E ,⊙O 是△BDE 的外接圆,交BC 于点F.(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连接EF ,若BC=9,CA=12,求EF AC 的值.19.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5,P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P ,作PF ⊥AP ,使PF=PA ,连接CF 、AF ,AF 交CD 边于点G ,连接PG.(1)求证:∠GCF=∠FCE ;(2)判断线段PG ,PB 与DG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BP=2,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四边形DMPF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BM 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 已知抛物线y =−12x 2+bx +c 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 (-4,0),B (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P 在抛物线上,连接PC ,PB ,若△PBC 是以B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3)已知点E 在x 轴上,点F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以A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 如图1,直角△ABC 中,∠ABC=90°,AB 是⊙O 的直径,⊙O 交AC 于点D ,取CB 的中点E ,D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P.(1)求证:PD 是⊙O 的切线;(2)如图2,连接OD ,AE 相交于点F ,若tan ∠C =2,求AF FE 的值.22.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ABC=60°,∠EAF的两边分别与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EAF=60°.(1)如图1,当点E是线段CB的中点时,直接写出线段AE,EF,AF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E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时(点E不与B、C重合),求证:BE=CF;(3)如图3,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B=15°时,求点F到BC的距离.23.如图,抛物线y=ax2+bx+c的开口向下,与x轴交于点A(-3,0)和点B(1,0).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1)求顶点D的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若△ACD的面积为3.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将抛物线向右平移,使得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交于点P,且∠PAB=∠DAC,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24.如图1,△ABC中,AB=AC,AE平分∠BAC,BM平分∠ABC交AE于点M,经过点B,M两点的⊙O交BC于点G,交AB于点F,FB恰好为⊙O的直径.(1)求证:AE是⊙O的切线;(2)若AC=6,CE=4,EN⊥AB于点N,求BN的长;(3)如图2,若CBAB =23,求tan∠MBA的值.25. 如图,抛物线y =−12x 2+bx +c 与x 轴分别相交于点A (-2,0)、B (4,0),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点P.(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M 、N 从点O 同时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在线段OB 、OC 上向点B 、C 方向运动,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交BC 于点F ,交抛物线于点H.①当四边形OMHN 为矩形时,求点H 的坐标;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PFB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 已知:如图,⊙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过点C 的切线与直径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连结PD.(1)求证:PD 是⊙O 的切线;(2)求证:PD 2=PB ·PA ;(3)若PD=4,tan ∠CDB =12,求直径AB 的长.27. 已知抛物线y =a (x +3)(x −1)(a ≠0),与x 轴从左至右依次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经过点A 的直线y =−√3x +b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1)若点D 的横坐标为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在第三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点P ,是以A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求点P 的坐标;(3)在(1)的条件下,设点E 是线段AD 上的一点(不含端点),连接BE.一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E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E ,再沿线段ED 以每秒2√3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D 后停止,问当点E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Q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最少?28.如图,已知在△ABP中,C是BP边上一点,∠PAC=∠PBA,⊙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且交BP于点E.(1)求证:PA是⊙O的切线;(2)过点C作CF⊥AD,垂足为点F,延长CF交AB于点G,若AG·AB=12,求AC的长;(3)在满足(2)的条件下,若AF:FD=1:2,GF=1,求⊙O的半径及sin∠ACE的值.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经过B、C 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3两点的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A(-1,0).(1)求B、C两点的坐标及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P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过点P作直线L//y轴,交抛物线于点E,交x轴于点F,设P点的横坐标是m,△BCE的面积为S.①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②在①的基础上试说明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S的最大值,并判断△OBE的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Q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C重合),且PQ//x轴,试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R,使△PQR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R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我们给出如下定义: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中点.求证: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PA=PB,PC=PD,∠APB=∠CPD,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中点,猜想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3)若改变(2)中的条件,使∠APB=∠CPD=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不必证明).31. 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与x 轴交于A (-1,0)、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其顶点为M (1,4),MA 交y 轴于点N ,连接OM.(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P 为(1)中抛物线上一点,当S △OAM =S △PAM 时,求P 点的坐标;(3)将(1)中的抛物线沿y 轴折叠,使点A 落在点D 处,连接MD ,Q 为(1)中的抛物线上的一点,直线NQ 交x 轴于点G ,当Q 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Q ,使△ANG 与△ADM 相似?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 如图1,△ABC 内接于⊙O ,∠BAC 的平分线交⊙O 于点D ,交BC 于点E (BE >EC ),且BD=2√3.求过点D 作DF//BC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DF 为⊙O 的切线;(2)若∠BAC=60°,DE=√7,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若AB AC =43,DF+BF=8,如图2,求BF 的长.3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 =x 2+bx +c 过A 、B 、C 三点,点A 的坐标是(3,0),点C 的坐标是(0,-3),动点P 在抛物线上.(1)求b ,c 的值,B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2)是否存在点P ,使得△ACP 是以A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过动点P 作PE ⊥y 轴于点E ,交直线AC 于点D ,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F ,连接EF ,当线段EF 的长度最短时,求出点P 的坐标.34.如图,经过的三个顶点A、C、D作⊙O,交BC边于点H,AB切⊙O于点A,延长半径AO交CD于E,交⊙O于F,P是射线AF上一点,且∠PCD=2∠DAF(1)求证:AB=AH;(2)求证:PC是⊙O的切线;(3)若AB=2,AD=√17,求⊙O的半径.35.如图,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A(-1,0)、B(3,0)、C(0,3),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D的坐标;(2)点C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点E,连接BC,BE,求tan∠CBE的值;(3)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若△DMB与△BCE相似,求点M的坐标.36.如图,在⊙O中,直径AB垂直弦CD于E,过点A作∠DAF=∠DAB,过点D作AF的垂线,垂足为F,交AB的延长线于点P,连接CO并延长交⊙O于点G,连接EG,已知DE=4,AE=8.(1)求证:DF是⊙O的切线;(2)求证:OC2=OE·OP;(3)求线段EG的长.37.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B点坐标为(3,0),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在抛物线位于第四象限的部分上运动,当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3)直线l经过A、C两点,点Q在抛物线位于y轴左侧的部分上运动,直线m经过点B和点Q,是否存在直线m,使得直线l、m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m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直线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8.在矩形ABCD中,AD=2AB=4,E是AD的中点,一块足够大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E重合,将三角板绕点E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B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1)观察图1,直接写出∠AEM与∠BNE的关系为:▲▲▲;(不用证明)(2)如图1,当M、N都分别在AB、BC上时,可探究出BN与AM的关系为:▲▲▲;(不用证明)(3)如图2,当M、N都分别在AB、BC的延长线上时,(2)中BN与AM的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写出你认为成立的结论,并说明理由.x+c经过B、C 39.如图,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ax2+12两点,点E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请求出点E和点M (2)过点E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于点M,交x轴于点F,当S△BEC=32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当E点的横坐标为1时,在EM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CMN和△CBE 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0.如图,AB是⊙O的直径,AD是⊙O的弦,点F是DA延长线的一点,AC平分∠FAB交⊙O于点C,过点C作CE⊥DF,垂足为点E.(1)求证:CE是⊙O的切线;(2)若AE=1,CE=2,求⊙O的半径.41.在△ABC中,∠BAC=90°,AB=AC,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CF.(1)观察猜想: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①BC与CF的位置关系为:②BC,CD,C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将结论直接写在横线上)(2)数学思考:如图2,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3)拓展延伸: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延长BA交CF于点G,连接GE.已知AB=2√2,CD=1BC,请求出CF的长.44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bx−8与x轴交于点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直线l经过坐标原点O,与抛物线的一个交点为D,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连接CE,已知点A、D的坐标分别为(-2,0),(6,-8).(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分别求出点B和点E的坐标;(2)探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FOE≅△FCE?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是y轴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设其坐标为(0,m),直线PB与直线l交于点Q,试探究,当M为何值时,△OPQ为等腰三角形.43.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交AC于点G,过点D作EF⊥AC于点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EF是⊙O的切线;(2)当AB=5,BC=6时,求tan∠BAC的值.44.已知,在△ABC中,∠BAC=90°,∠ABC=45°,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点B,C重合).以AD为边做正方形ADEF,连接CF.(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求证:CF+CD=BC;(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3)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且点A,F分别在直线BC的两侧,其他条件不变:①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②若正方形ADEF的边长为2√2,对角线AE,DF相交于点O,连接OC.求OC的长度.x2+bx+c与x轴分别相交于点A(-2,0),B(4,0),与y轴交于点45.如图,抛物线y=−12C,顶点为点P.(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M、N从点O同时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在线段OB、OC上向点B、C方向运动,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交BC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H.①当四边形OMHN为矩形时,求点H的坐标;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使△PFB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6.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C为直径,弦BD=BA,BE⊥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1=∠BAD;(2)求证:BE是⊙O的切线.47.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角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角四边形”.(1)概念理解:请你根据上述定义举一个等邻角四边形的例子:▲▲▲;(2)问题探究:如图1,在等邻角四边形ABCD中,∠DAB=∠ABC,AD,BC的中垂线恰好交于AB边上一点P,连结AC,BD,试探究AC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应用拓展:如图2,在Rt△ABC与Rt△ABD中,∠C=∠D=90°,BC=BD=3,AB=5,将Rt △AB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α(0°<∠α<∠BAC)得到Rt△AB,D,(如图3),当凸四边形AD,BC为等邻角四边形时,求出它的面积.48.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3,0),B(5,0),C(0,5)三点,O为坐标原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n(n>0)(2)若把抛物线y=ax2+bx+c(a≠0)向下平移133个单位长度得到新抛物线,若新抛物线的顶点M在△ABC内,求n的取值范围;(3)设点P在y轴上,且满足∠OPA+∠OCA=∠CBA,求CP的长.49. 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上的一点,点E 在AD 的延长线上,且PA=PE.(1)判断△PCE 的形状;(不必说明理由)(2)如图2,若点P 是BD 延长线上一点,其他条件不变,则(1)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把“正方形ABCD ”改成“菱形ABCD ”,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 ,试探究线段AP 与线段C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50. 如图,在△ABC 中,∠ABC=∠ACB ,以AC 为直径的⊙O 分别交AB ,BC 于点M ,N ,点P 在AB的延长线上,且∠CAB=2∠BCP.(1)求证:直线CP 是⊙O 的切线;(2)若BC=2√5,sin ∠BCP =√55,求点B 到AC 的距离;(3)在(2)的条件下,求△ACP 的周长.51. 如图,抛物线y =−x 2+bx +c 与直线y =12x +2交于C ,D 两点,其中点C 在y 轴上,点D 的坐标为(3,72),点P 是y 轴右侧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交CD 于点F.(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 的横坐标为m ,当m 为何值时,以O ,C ,P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3)若存在点P ,使∠PCF=45°,请直接写出相似的点P 的坐标.。
(完整版)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推荐文档
2x - 3 1 2x - 33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知识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1. 一元二次方程 3x 2+5x-2=0 的常数项是-2.2. 一元二次方程 3x 2+4x-2=0 的一次项系数为 4,常数项是-2.3. 一元二次方程 3x 2-5x-7=0 的二次项系数为 3,常数项是-7.4.把方程 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 3x 2-x-2=0.知识点 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1. 直角坐标系中,点 A (3,0)在 y 轴上。
2. 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 0.3. 直角坐标系中,点 A (1,1)在第一象限.4. 直角坐标系中,点 A (-2,3)在第四象限.5. 直角坐标系中,点 A (-2,1)在第二象限.知识点 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1. 当 x=2 时,函数 y= 的值为 1.2. 当 x=3 时,函数 y= 1 x - 2 的值为 1.3. 当 x=-1 时,函数 y=的值为 1.知识点 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1. 函数 y=-8x 是一次函数.2. 函数 y=4x+1 是正比例函数.3. 函数 y = - 1x 是反比例函数.24.抛物线 y=-3(x-2)2-5 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 y=4(x-3)2-10 的对称轴是 x=3. 6.抛物线 y = 1 (x - 1)2 + 2 的顶点坐标是(1,2).27.反比例函数 y =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x知识点 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1.数据 13,10,12,8,7 的平均数是 10. 2.数据 3,4,2,4,4 的众数是 4. 3.数据 1,2,3,4,5 的中位数是 3.知识点 6:特殊三角函数值1.cos30°=.22.sin 260°+ cos 260°= 1.3.2sin30°+ tan45°= 2.4.tan45°= 1.5.cos60°+ sin30°= 1.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 圆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中考数学复习《圆的证明与计算》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圆的证明与计算》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阅读与理解圆的相关知识的考查是中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圆作为一个载体,常与三角形、四边形结合,考查切线的性质及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直角三角形、求阴影面积等.解题时要先分析题干中的条件,然后从图象中挖掘隐含条件,最后再解题.类型一切线的判定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首先看圆的半径是否过直线与圆的交点,有半径则证垂直;没有半径,则连接圆心与切点,构造半径证垂直.例1 (2016·黄石)如图,⊙O的直径为AB,点C在圆周上(异于A,B),AD⊥CD.(1)若BC=3,AB=5,求AC的值;(2)若AC是∠DAB的平分线,求证:直线CD是⊙O的切线.【分析】(1)首先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即可;(2)连接OC,证OC⊥CD即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边对等角,可证得⊥OCA=⊥CAD,即可得到OC⊥AD,由于AD⊥CD,那么OC⊥CD,由此得证.【自主解答】(1)解:⊥AB是⊥O直径,C在⊥O上,⊥⊥ACB=90°,又⊥BC=3,AB=5,⊥由勾股定理得AC=4;(2)证明:⊥AC是⊥DAB的角平分线,⊥⊥DAC=⊥BAC,又⊥AD⊥DC,⊥⊥ADC=⊥ACB=90°,⊥⊥ADC⊥⊥ACB,⊥⊥DCA=⊥CBA,又⊥OA=OC,⊥⊥OAC=⊥OCA,⊥⊥OAC+⊥OBC=90°,⊥⊥OCA+⊥ACD=⊥OCD=90°,⊥DC是⊥O的切线.变式训练1.(2017·白银) 如图,AN是⊙M的直径,NB∥x轴,AB交⊙M于点C.(1)若点A(0,6),N(0,2),∠ABN=30°,求点B的坐标;(2)若D为线段NB的中点,求证:直线CD是⊙M的切线.解:(1)∵A的坐标为(0,6),N(0,2),∴AN=4,∵∠ABN=30°,∠ANB=90°,∴AB=2AN=8,∴由勾股定理可知:NB==,∴B(,2).(2)连接MC,NC∵AN是⊙M的直径,∴∠ACN=90°,∴∠NCB=90°,在Rt△NCB中,D为NB的中点,∴CD=NB=ND,∴∠CND=∠NCD,∵MC=MN,∴∠MCN=∠MNC,∵∠MNC+∠CND=90°,∴∠MCN+∠NCD=90°,即MC⊥CD.∴直线CD是⊙M的切线.类型二切线的性质已知某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当圆心与切点有线段连接时,直接利用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当圆心与切点没有线段相连时,则作辅助线连接圆心与切点,再利用切线的性质解题.例2 (2016·资阳) 如图,在⊙O中,点C是直径AB延长线上一点,过点C作⊙O的切线,切点为D,连接BD.(1)求证:∠A=∠BDC;(2)若CM平分∠ACD,且分别交AD,BD于点M,N,当DM=1时,求MN的长.【分析】(1)连接OD,由切线的性质可得∠CDB+∠ODB=90°,由AB是直径,可得∠ADB=90°,进而可得∠A+∠ABD=90°,进而求得∠A=∠BDC;(2)由角平分线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A+∠ACM=∠BDC+∠DCM,即∠DMN=∠DNM,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MN的长.【自主解答】(1)如图,连接OD,∵CD是⊙O的切线,∴∠ODC=90°,∴∠BDC+∠ODB=90°.∵AB是⊙O的直径,∴∠ADB=90°,∴∠A+∠ABD=90°.∵OB=OD,∴∠OBD=∠ODB,∴∠A+∠ODB=90°,∴∠A=∠BDC.(2)∵CM平分∠ACD,∴∠DCM=∠ACM.∵∠A=∠BDC,∴∠A+∠ACM=∠BDC+∠DCM.即∠DMN=∠DNM.∵∠ADB=90°,DM=1,∴DN=DM=1,∴MN=变式训练2.(2017·长沙)如图,AB与⊙O相切于点C,OA,OB分别交⊙O于点D,E,=(1)求证:OA=OB;(2)已知AB=4,OA=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1)连接OC,∵AB与⊙O相切于点C∴∠ACO=90°,由于=,∴∠AOC=∠BOC,∴∠A=∠B∴OA=OB,(2)由(1)可知:△OAB是等腰三角形,∴BC=AB=2,∴sin∠COB==,∴∠COB=60°,∴∠B=30°,∴OC=OB=2,∴扇形OCE的面积为:=,△OCB的面积为:×2×2=2=2﹣π∴S阴影类型三圆与相似的综合圆与相似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圆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一般结合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考查,求线段长或半径.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利用切线的性质构造角相等,进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所求线段或半径.例3 (2017·兰州) 如图,△ABC内接于⊙O,BC是⊙O的直径,弦AF交BC于点E,延长BC到点D,连接OA,AD,使得∠FAC=∠AOD,∠D=∠BAF.(1)求证:AD是⊙O的切线;(2)若⊙O的半径为5,CE=2,求EF的长.【分析】(1)由BC是⊙O的直径,得到∠BAF+∠FAC=90°,等量代换得到∠D+∠AOD=90°,于是得到结论;(2)连接B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自主解答】解:(1)∵BC是⊙O的直径,∴∠BAF+∠FAC=90°,∵∠D=∠BAF,∠AOD=∠FAC,∴∠D+∠AOD=90°,∴∠OAD=90°,∴AD是⊙O的切线;(2)连接BF,∴∠FAC=∠AOD,∴△ACE∽△OCA,∴,∴,∴AC=AE=,∵∠CAE=∠CBF,∴△ACE∽△BFE,∴,∴=,∴EF=.变式训练3.(2016·丹东)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AB的延长线上,CD与⊙O相切于点D,C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BDC=∠A;(2)若CE=4,DE=2,求AD的长.(1)证明:如图,连接OD,∵CD是⊙O的切线,∴∠ODC=90°,即∠ODB+∠BDC=90°,∵AB为⊙O的直径,∴∠ADB=90°,即∠ODB+∠ADO=90°. ∴∠BDC=∠ADO.∵OA=OD,∴∠ADO=∠A,∴∠BDC=∠A.(2)解:∵CE⊥AE,∴∠E=90°,∴DB∥EC,∴∠DCE=∠BDC.∵∠BDC=∠A,∴∠A=∠DCE.∵∠E=∠E,∴△AEC∽△CED,∴∴CE2=DE·AE,即16=2(2+AD),∴AD=6.。
中考数学经典压轴题专题
专题 1 :抛物线中的等腰三角形基此题型: AB ,抛物线y ax 2bx c a 0 ,点P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假设ABP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谈论:〔1 〕AB为底时〔即PA PB 〕:点 P 在 AB 的垂直均分线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 AB 的中点 M ;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k AB,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而求出 AB的垂直均分线的斜率 k ;利用中点 M 与斜率 k 求出 AB的垂直均分线的剖析式;将 AB 的垂直均分线的剖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剖析式联马上可求出点 P 坐标。
(2〕AB为腰时,分两类谈论:①以 A 为顶角时〔即AP AB 〕:点 P 在以A为圆心以 AB 为半径的圆上。
②以 B 为顶角时〔即BP BA〕:点 P 在以B为圆心以 AB 为半径的圆上。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 e A (或 e B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剖析式联马上可求出点P 坐标。
专题 2 :抛物线中的直角三角形基此题型: AB,抛物线y ax2bx c a 0 ,点P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假设ABP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谈论:〔1 〕AB为斜边时〔即PA PB〕:点 P 在以 AB为直径的圆周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 AB 的中点 M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 e M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剖析式联马上可求出点P 坐标。
〔 2〕AB为直角边时,分两类谈论:①以 A 为直角时〔即AP AB 〕:②以 B 为直角时〔即BP BA〕: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 k AB,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进而求出PA1〔或 PB 〕的斜率k;进而求出PA〔或 PB 〕的剖析式;将 PA〔或PB〕的剖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剖析式联马上可求出点 P 坐标。
(完整版)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
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题型一 先化简再求值命题趋势由河南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可知,分式的化简求值是每年的考查重点,几乎都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其中以除法和减法形式为主,要求对分式化简的运算法则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
例:先化简,再求值:,12)1111(22+--÷-++x x xx x x 其中.12-=x 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将x 的值带入计算即可求值。
题型二 阴影部分面积的相关计算命题趋势近年来的中考有关阴影面积的题目几乎每年都会考查到,而且不断翻新,精彩纷呈.这类问题往往与变换、函数、相似等知识结合,涉及到转化、整体等数学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例 如图17,记抛物线y =-x 2+1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A ,将线段OA 分成n 等份.设分点分别为P 1,P 2,…,P n -1,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点Q 1,Q 2,…,Q n -1,再记直角三角形OP 1Q 1,P 1P 2Q 2,…的面积分别为S 1,S 2,…,这样就有S 1=2312n n -,S 2=2342n n-…;记W=S 1+S 2+…+S n -1,当n 越来越大时,你猜想W 最接近的常数是( )(A)23(B)12(C)13 (D )14分析 如图17,抛物线y =-x 2+1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A(1,0),与y轴的交点为8(0,1).设抛物线与y轴及x正半轴所围成的面积为S,M(x,y)在图示抛物线上,则222OM x y=+()21y y=-+=21324y⎛⎫-+⎪⎝⎭.由0≤y≤1,得34≤OM2≤1.这段图象在图示半径为32、1的两个14圆所夹的圆环内,所以S在图示两个圆14面积之间,即从而316π<S<14π.显然,当n的值越大时,W的值就越来越接近抛物线与y轴和x正半轴所围成的面积的一半,所以3 32π<W<18π.与其最接近的值是,故本题应选C.题型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命题趋势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它通常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是运用“遇斜化直”的数学思想,即通过作辅助线(斜三角形的高线)把它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然后根据已知条件与未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列出方程来求解。
中考数学经典习题(50题)
中考数学经典习题(50题)1. 已知一边长为6cm的正三角形ABC,点D、E分别位于线段AB、AC上,使得AD = DE = EC,求三角形ADE的面积。
2. 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位于线段AB、BC、CD、DA上,使得AE = BF = CG = DH = 4cm,求四边形EFGH的面积。
3. 已知直边三角形ABC,点D、E分别分别位于BC、AC 上,使得BD = DE = EC,连接CF,若$ \angleACF=45^{\circ} $,求$ \angle ABD $ 的度数。
4. 已知正方形ABCD,点E、F分别位于线段AB、CD上,且AE = CF = 4cm,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5. 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 = BC = 4cm,AB = 8cm,点E、F分别位于线段AB、DC上,且$ \angle AED=45^{\circ} $,求$ \angle CFB $ 的度数。
6. 已知正方形ABCD,点E、F、G分别位于线段AB、BC、AC上,且AE = BF = CG = 3cm,连接DE、EF、FG,求四边形DEFG的面积。
7. 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分别位于线段AB、BC、CD上,且AE = BF = CG = 2cm,求三角形EFG的面积。
8. 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 = BC = 6cm,AB = 14cm,点E、F分别位于线段AB、CD上,使得EF平行于AB,且$ \angle ADE=60^{\circ} $,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9.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点E、F分别位于线段AB、CD上,使得AE = DF = 4cm,连接CE、EB、AF,求四边形CEFB的面积。
10. 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分别位于线段AB、BC、CD上,使得AE = BF = CG,连接AG、BF,若$ \angleAGB=90^{\circ} $,求AE的长度。
中考数学必考的26个题型
中考数学必考的26个题型1、计算题: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实数、二次根式、代数式化简、分式的化简求值等计算。
2、方程题: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方程的求解。
3、函数题: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函数的性质、图像和最值等。
4、统计题: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频数分布直方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方法的运用。
5、三角形题:包括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6、四边形题: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梯形等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7、面积题:包括面积的计算、面积与周长的关系等面积相关的问题。
8、勾股定理题:包括勾股定理的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运用等勾股定理相关的问题。
9、绝对值题:包括绝对值的性质、绝对值的最值等绝对值相关的问题。
10、旋转题:包括旋转的性质、旋转作图等旋转相关的问题。
11、平移题:包括平移的性质、平移作图等平移相关的问题。
12、折叠题:包括折叠的性质、折叠作图等折叠相关的问题。
13、轴对称题:包括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作图等轴对称相关的问题。
14、中心对称题:包括中心对称的性质、中心对称作图等中心对称相关的问题。
15、实数混合运算题:包括实数的混合运算等实数混合运算相关的问题。
16、代数式求值题:包括代数式的化简求值等代数式求值相关的问题。
17、方案设计题:包括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应用等方案设计相关的问题。
18、开放性问题:包括条件开放、答案开放、策略开放等开放性问题的解决。
19、阅读理解题:包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等阅读理解相关的问题。
20、新定义性问题:包括新定义的数学概念和性质等新定义相关的问题。
21、观察归纳题:包括观察和归纳数学规律和性质等观察归纳相关的问题。
22、点的坐标题:包括点的坐标的确定和应用等点坐标相关的问题。
23、线段和差题:包括线段的长度和差等的计算和应用等线段和差相关的问题。
24、角度和差题:包括角度的和差计算和应用等角度和差相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题型一 先化简再求值命题趋势由河南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可知, 分式的化简求值是每年的考查重点, 几乎都 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其中以除法和减法形式为主, 要求对分式化简的运算法则 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
例:先化简,再求值: ( 1 1 ) 2x x ,其中 x 2 1.x 1 x 1 x 22x 1 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 同时利用除法法 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将 x 的值带入计算即可求值。
题型二 阴影部分面积的相关计算命题趋势近年来的中考有关阴影面积的题目几乎每年都会考查到,而且不断翻新,精 彩纷呈.这类问题往往与变换、函数、相似等知识结合,涉及到转化、整体等数 学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例 如图 17,记抛物线 y =-x 2+1的图象与 x 正半轴的交点为 A ,将线段 OA 分成 n 等份.设分点分别为 P 1, P 2,⋯, P n -1,过每个分点作 x 轴的垂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点 Q 1,Q 2,S ,S ,⋯,这样就有 ⋯, Q n -1,再记直角三角形22n 1 n 4S 1= 3,S 2= 32n 32n 3OP 1Q 1,P 1P 2Q 2,⋯的面积分别为 记W= S 1+ S 2 +⋯+ S n -2111(A) 2 (B) 1 (C) 1 (D) 1 3234 分析 如图 17,抛物线 y =-x 2+1 的图象与 A(1, 0) ,与 y 轴的交点为 8(0 ,1) . 设抛物线与 y 轴及 x 正半轴所围成的面积为 抛物线上,则OM 2 x 2 y 2S ,M(x ,y)在图越来越大时,你猜想 W最接近的常数是 ( )211y由 0≤y ≤ 1,得 3 ≤OM 2≤1.4这段图象在图示半径为 3 、1 的两个 1圆所夹的圆环内,所以 S 在图示两 24 个圆 1面积之间,即4从而16<S <4π.显然,当 n 的值越大时, W 的值就越来越接近抛物线与 y 轴和 x 正半轴所围 成的面积的一半,所以31< W < π.32 8 与其最接近的值是,故本题应选 C .题型三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命题趋势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它通常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考 查学生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是运用 “遇斜化直” 的数学思想,即通过作辅助线 (斜三角形的高线 ) 把它转化为直角三 角形问题,然后根据已知条件与未知元素之间的关系,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列出方程来求解。
例 如图 2,学校旗杆附近有一斜坡。
小明准备测量旗杆 AB 的高度,他发 现当斜坡正对着太阳时,旗杆 AB 的影子恰好落在水平地面和斜坡的坡面上,此 时小明测得水平地面上的影长 BC=20米,斜坡坡面上的影长 CD=8米,太阳光线 AD 与水平地面 BC 成 30°角,斜坡 CD 与水平地面 BC 成 45°的角,求旗杆 AB 的 高度。
( 3 1.732,21.414, 62.449精确到 1 米)。
图2简解:延长 AD交BC延长线于 E,作DH⊥BC于 H 在Rt△DCH中,∠ DCH=45°,DC=8,所以DH=HC=8sin45° 4 2在Rt△DHE中,∠ E=30°HEDH 4 246 tan30 33所以BE=BC+CH+HE20 204 2 4 65.656 9.79635.452在Rt△ ABE中,AB BC tan30 35.452 20(米) 。
3 答:旗杆的高度约为 20 米。
点拨:解本题的关键在于作出适当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灵活地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题型四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命题趋势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会考到,基本上是在 19题或者 20题的位置出现,难度中等,问题主要为 ;求函数的解析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不等式的解集以及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的综合考查。
3例已知A(m,2)是直线 l与双曲线 y 3的交点。
x(1) 求 m 的值;(2) 若直线 l 分别与 x 轴、y 轴相交于 E,F 两点,并且Rt△OEF(O是坐标原点 ) 的外心为点 A,试确定直线 l 的解析式;3(3) 在双曲线 y 3上另取一点 B作BK x轴于 K;将(2)中的直线 l绕x点 A 旋转后所得的直线记为l ′,若l ′与 y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 C,且1OC OF , 试问在 y 轴上是否存在点 p, 使得S PCA S BOK4若存在,请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解:(1)∵直线l与双曲线y=的一个交点为A(m,2),x 33∴ =2 ,即m=.m23∴ A 点坐标为(,2).2(2)作AM⊥x 轴于 M.∵A点是Rt△OEF的外心,∴EA=FA.由AM∥y 轴有 OM=ME.∴OF=2OM.∵MA=2,∴OF=4.∴F点的坐标为(0,4).设 l : y = kx + b,则有34k+b=2,k=-,2 ∴ 3b=4.b=4.4∴直线l的解析式为y=-4 x+4.31(3)∵ OC=OF,∴ OC=1.4∴C点坐标为(0,1).设 B点坐标为(x 1,y1,),则x1y1=3.13∴S△BOK =2|x1|·|y1|=2.设 P点坐标为(0 ,y),满足S△PCA=S△BOK.①当点 P在 C点上方时, y> 1,有1 3 3 3S△PCA=2(y-1)×2=4(y-1)=2.∴y=3.②当点 P在 C点下方时, y< 1,有13S△PCA =2(1-y)=2.∴y=- 2.综上知,在 y 轴存在点 P(0,3)与(0 ,- 2),使得S△PAC=S△BOK 总结: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种图象的交点,这是惟一能沟通它们的要素,应用交点时应注意:(1)交点既在直线上也在双曲线上,交点坐标既满足直线的解析式也满足双曲线的解析式.(2)要求交点坐标时,应将两种图象对应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3)判断两种图象有无交点时,可用判别式确定,也可以画出草图直观地确定.题型五实际应用题命题趋势中考考查的实际应用题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及其相关方案的设计问题,此类问题近几年每年必考,且分值相对稳定。
例某学校为开展“阳光体育” 活动,计划拿出不超过 3000 元的资金购买一批篮球、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已知篮球、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的单价比为 8︰3︰2,且其单价和为 130 元.⑴请问篮球、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⑵若要求购买篮球、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的总数量是 80 个(副),羽毛球拍的数量是篮球数量的 4 倍,且购买乒乓球拍的数量不超过 15 副,请问有几种购买解题方法指导: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
即全面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2)根据题目需要设合适的未知量;( 3)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并作答,对方称的解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题意,针对问题做出答案。
题型六函数动态变化问题命题趋势函数动态变化问题最近几年每年必考,该类问题综合性强,题目难度较大,题型,题序及分值都很稳定,每年均在 23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命题。
一般为 3 问,第一问常常考查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第二问结合三角形周长,面积及线段长等问题考查二次函数解析式及最值问题;第三问多是几何图形的探究问例已知:在矩形AOBC中,OB 4,OA 3.分别以OB,OA所在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F 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过F 点ky (k 0)的反比例函数x 的图象与AC边交于点E .(1)求证:△AOE与△BOF 的面积相等;(2)记S S△OEF S△ECF ,求当k 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沿EF 对折后,C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分析本题看似几何问题,但是实际上△ AOE和△ FOB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和高恰好就是E,F 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而这个乘积恰好就是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
所以直接设点即可轻松证出结果。
第二问有些同学可能依然纠结这个△EOF的面积该怎么算,事实上从第一问的结果就可以发现这个矩形中的三个RT△面积都是异常好求的。
于是利用矩形面积减去三个小RT△面积即可,经过一系列化简即可求得表达式,利用对称轴求出最大值。
第三问的思路就是假设这个点存在,看看能不能证明出来。
因为是翻折问题,翻折之后大量相等的角和边,所以自然去利用三角形相似去求解,于是变成一道比较典型的几何题目,做垂线就可以了.方法指导针对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题目,首先要考虑代数与几何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找出其内在的联系,然后设出要求的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对于涉及存在探究性问题,首先假设条件的存在,然后再通过证明推理及计算,探究所假设的结果是否与已知,程相矛盾,若矛盾则假设不成推理过立,否则假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