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试论曹操诗歌的语言特色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曹操诗歌的语言特色

摘要:建安时期的诗人曹操,其诗歌语言有别于《诗经》和其他同时代的作家,独树一帜。

关键词:借鉴突破,民歌特色,韵,生命意识,情感基调

建安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与分裂使得社会动荡不安,特殊的社会状况使这一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文学诸方面都产生急剧变化,呈现出新的风貌。特别是诗歌,打破了两汉辞赋独盛和文人诗沉积的局面,“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创作出一大批作品,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政治理想的高扬和人生苦短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在文学创作领域出现的新气象、新特点被后人概括为“建安风骨”。“三曹”、“七子”、蔡琰等人的大量创作,也从而形成了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作为建安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一员,他跟西多同时代的作者一样,经历了汉末的大动乱,像其他文人一样,被卷入战乱的旋涡,甚至被推到社会的最底层。但不同的是,曹操诗歌解除了儒家思想的舒服,勇于进取,勇于突破创新,使得自己的诗歌在当时文学领域独树一帜。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称曹操为“改造文章的宗师”。如果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那么曹操正是这一自觉时代的开拓者和先行者。邓富华在《浅谈曹操诗歌的生命意识》中说道,“汉末建安时期,是政治上十分混乱,但也是人才辈出之际。在当时涌现的众多接触人物中,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兼文学家的,首推曹操。”

从后人给以曹操诗歌甚高评价可以看出,曹操诗歌就像启明星一样,为当时的文学发展点明方向,同时又影响着后人创作。那么,曹诗语言运用方面又如何呢?本文将从语言特色方面对曹操诗歌进行讨论分析。

一.曹操诗歌在语言运用方面对《诗经》既有借鉴又有所突破

第一,在形式。《诗经》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句,可算是四言句的滥觞。在《诗经》中,不论多少章、多少句,从头到尾,全是四字一句,那是最标准的四言诗。曹操诗歌在形式上仍保留着《诗经》中二句一行、四句一节的章法。他的四言诗还借用了《诗经》中的成句,化句为用。第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和《观沧海》等诗歌在艺术手法上都对《诗经》有一定的借鉴。第三,曹操诗歌还借鉴了比兴的手法。比兴的运用,《诗经》中的民歌可谓之典范,曹操四言诗亦多用比兴。《步出夏门行》中比兴亦多,如《龟虽寿》,总共十四句,前六句全是比兴,且以比兴开篇。比兴既多且生动,使全诗韵味深长。《短歌行》中亦大量使用比兴手法。

曹操的四言诗除了对《诗经》的借鉴外,还有自己的新创,这也是曹操能在四言体衰亡之际,独放异彩的主要原因。其创新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平易的当代口语组织四言诗的语汇,突破汉代四言体普遍不敢改变《诗经》体语汇的局面。“在《诗经》所处的时期,汉语词汇还以单音词为主,因而《诗经》一般句式的构成是以单音词为主,双音节词为辅。为了满足四言在诵读时形成的二、二节奏,《诗经》的许多四言句要通过在单音词前后增加虚字和衬字才能构成双音结构。二是改变了四言诗的诗行结构关系和句序。从表面上看曹诗仍是二句一行,四句一节,但诗行两句之间已不像《诗经》那样存在着语法结构上的依

存关系。《诗经》的一句基本不能独立,需靠下一句才能完成一足句。如“关关维鸿,在河之洲”(《周南•关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而曹诗中的句子,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类诗句,主要是凭意思的连贯构成一行或一节,各句句法是独立的,这样就不必使用《诗经》式的句序。另外,其次,《诗经》多叙事,而曹操四言诗则有着强烈的抒情性。曹操,四言诗融人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情怀。如《观沧海》中通过对渤海雄伟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壮阔的胸怀;《冬十月》中通过对北地风土民情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民生优患意识;《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诗人宏大的政治抱负;《龟虽寿》中“神龟”、“老骥”之喻,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的进取精神和事业心。可以说曹操是继《诗经》后,更好地用四言诗来抒情言志的。

二.曹操诗歌语言中呈现出鲜明的民歌特色

曹操诗歌绝大多数是杂言体和五言体,而杂言体和五言体正是汉乐府民歌诗体的主要形式。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这正好概括了曹操诗歌“古直”的语言运用,“古直”是以汉乐府民歌为主体的汉代诗歌的风格。“直”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直抒胸臆,直率的意思;二是指曹操诗歌语言用字简约,不事雕饰。以下试对曹操诗和汉乐府民歌作句摘比较:同写战争过后的惨象曹操这样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而汉乐府民歌则这样写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战城南》);写同样一件事情,曹操: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苦寒行》),汉乐府民歌: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十五从军征》);同样写家庭的贫困,曹操:瓮中无斗储,发筐无尺增,汉乐府民歌:盎中无二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东门行》)。明代胡应麟概括汉乐府民歌的语言特色是“矢口成言,绝无文饰,故浑朴真至独擅古今”,曹操的诗歌未尝不是这样。

另外,铺叙手法是民歌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它主要是按照顺序描写并列的事物,以壮大声势,渲染环境气氛,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梳妆,以表现她的美貌:“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在曹操的作品中,这样的写法也很多。《冬十月》写天气寒冷,“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路鸡晨鸣,鸿雁南飞;鹜鸟潜藏,熊署窟栖……”《苦寒行》。除此之外,民歌创造时大力动用的比兴手法在曹操的诗歌中也随处可见。《短歌行》用早晨的露水来比喻人生的短暂;《龟虽寿》以“老骥伏沥,志在千里”来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兴起,反复生发,加深了诗歌的主题。最说明问题的是《却东西门行》。诗曰: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恺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神龙藏深渊,猛虎步高岗。孤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诗歌具有鲜明的民歌特色,他的诗正是吸取了汉乐府民歌的营养之后,才显得更加动人。但曹操的诗歌毕竟不等同于民歌,曹操和其他建安诗人的功绩还在于,他们将诗歌的处决伸入了一个汉乐府民歌未曾达到的领域,从而使诗歌表现鲜明的文人性。

三.曹操诗歌言行中富含生命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