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华东光机所传感器实验教案
传感器第五版教案
![传感器第五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195a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d.png)
传感器第五版教案教案标题:传感器第五版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适用于中学物理课程,适用于传感器第五版教材。
教学目标:1.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掌握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1. 传感器第五版教材。
2. 实验装置和材料。
3. 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一些常见的传感器应用场景,引发学生思考。
2. 提问:你们平时接触过哪些传感器?你们对传感器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接触式传感器和非接触式传感器。
2. 解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等。
三、实验设计(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常见的传感器应用场景,并设计一个相关的实验。
2.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按照各自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2.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知识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以及实验中学生的表现和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传感器应用场景,并设计一个相关的实验。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教案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81e73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1.png)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传感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3)能够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实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增强学生对传感器的认识,提高在生活中应用传感器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概述:(1)介绍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常见传感器简介:(1)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光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5)流量传感器。
3. 传感器实验装置及操作:(1)介绍实验装置的组成及功能;(2)演示传感器的基本操作方法;(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传感器使用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传感器的话题;(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传感器相关知识:(1)介绍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演示传感器实验:(1)演示温度传感器的实验操作;(2)演示湿度传感器的实验操作;(3)演示光传感器的实验操作;(4)演示压力传感器的实验操作;(5)演示流量传感器的实验操作。
4. 学生动手实验:(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感器进行实验;(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3)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程度;2. 学生动手操作传感器实验的能力;3.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传感器实验装置;2. 传感器相关教材、资料;3.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教案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a112b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7.png)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感器的概念、原理和作用;(2)掌握常见传感器的接线方法和使用技巧;(3)学会利用传感器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科技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的作用、分类和特点2. 传感器的接线方法: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的接线方式3. 传感器的使用技巧:传感器的调试、校准和维护4. 传感器实验操作:传感器的选用、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5. 传感器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温度传感器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光传感器在自动开关灯中的应用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感器的概念、原理和作用;(2)传感器的接线方法和使用技巧;(3)传感器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1)传感器的接线方法;(2)传感器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3)传感器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传感器、实验板、导线、电源、计算机等;2. 教学资源:传感器的相关资料、实验指导书、PPT等;3. 实验室环境:安全、整洁、有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介绍传感器的作用、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传感器有初步的认识。
3. 演示传感器的接线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讲解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的接线方式。
4. 教授传感器的使用技巧:讲解传感器的调试、校准和维护方法,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传感器教案
![传感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a64d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0.png)
传感器教案引言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在科学课程中,传感器技术的教学内容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教案旨在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应用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传感器的分类和常见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b.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电容、电感、光电等)c. 传感器的特点和性能指标2. 传感器的分类和常见应用a. 按测量物理量分类(温度、湿度、压力、光照强度等)b. 按工作原理分类(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等)c. 传感器在生活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案例3. 传感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a. 学生通过实验自行设计传感器实验方案b. 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c.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和改进方向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传感器应用相关问题b. 学生思考传感器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c. 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教师授课: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分类和常见应用的案例分析。
2. 学生实验:根据教师指导,学生自行设计传感器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 学生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和改进方向。
4. 学生发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创新思路,展开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项目。
5. 教师评估:根据学生实验报告、讨论表现和创新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报告的设计和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3. 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展示。
4. 学生对传感器应用前景和挑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传感器电子教案
![传感器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0ea8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8.png)
传感器电子教案教案标题:传感器电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传感器的分类和特点。
3. 能够使用传感器进行实际应用和实验。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3. 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和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1.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2. 电子元件和工具(如电源、导线、面包板等)。
3. 计算机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的概念和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外界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2. 分类讲解:根据不同的测量物理量和工作原理,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3. 应用领域:介绍传感器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及其在智能家居、无人机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步骤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选择一个具体的传感器进行演示,如温度传感器。
2. 展示传感器的外观和接线方式。
3. 使用示波器或计算机软件监测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
4. 改变传感器所处环境的温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
步骤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感器进行实际操作。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设计要求,连接传感器和其他电子元件。
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传感器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并进行实验设计和应用探索。
2. 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分析。
THSGD-1(安徽)实验指导书(光电检测)word版本
![THSGD-1(安徽)实验指导书(光电检测)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2df192d2dd88d0d233d46a64.png)
T H S G D-1(安徽)实验指导书(光电检测)目录目录 (2)实验一发光二极管特性测试实验 (3)实验二光敏电阻的特性测试实验 (4)实验三光敏二极管的特性测量 (6)实验四光敏三极管的特性测量 (9)实验五硅光电池特性测试实验 (11)实验六透射式光电开关 (13)实验七反射式光电开关 (14)实验八光照度传感器测光照度实验 (15)实验九半导体激光器实验 (17)实验十光耦实验 (19)实验十一光电转速实验 (21)实验十二光调制解调 (23)实验十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实验 (24)实验十四 PSD位置测量实验 (25)实验十五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实验 (26)实验十六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28)实验十七光纤压力传感器压力系统实验 (30)实验一 发光二极管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特性。
二、实验仪器电流表、光电器件/光开关实验模块、光功率/光照度计。
三、实验原理某些半导体材料(如GaAs )形成的PN 结正向偏置时空穴与电子在PN 结复合产生特定波长的光,发光的波长与半导体材料的能级间隙E g 有关。
发光波长p λ可由下式确定:g p E hc /=λ (1-1)式(1-1)中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
在实际的半导体材料中能级间隙E g 有一个宽度,因此发光二极管发出光的波长不是单一的,其发光波长宽度一般在25~40nm 左右,随半导体材料的不同而有差别。
发光二极管输出光功率P 与驱动电流I 的关系由下式确定:e I E P p /η= (1-2)其中,η为发光量子效率,E p 为光子能量,e 为电子电荷常数。
从上式可见,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呈线性关系,当电流较大时由于PN 结不能及时散热,发光效率降低,LED 输出光功率趋向饱和。
本实验用一个驱动电流可调的白色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驱动电流的调节范围为0~20毫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如图1-1接线,将直流电流表和发光二极管串联接入LED “光源驱动”恒流源中,用专用连线连接硅光电池至光照度计。
《传感器电子教案》课件.
![《传感器电子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3a229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6.png)
《传感器电子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传感器》这一章节,详细内容将围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展开。
主要涉及的教材内容包括第一章第二节:传感器的基础知识,第三节:传感器的类型及其特性,以及第四章第二节:传感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用。
教学重点: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性、应用领域及传感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传感器实物、演示板、PPT课件。
2. 学具:实验箱、传感器模块、电路图、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分类。
(2)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领域。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传感器进行实验。
(2)学生根据电路图搭建实验电路,观察传感器的工作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1)讲解传感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分析传感器选型及参数设置。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
(2)教师点评,指出优缺点,引导学生改进。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传感器》2. 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分类。
(2)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领域。
(3)传感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并说明它们的应用领域。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教案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de0f1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c.png)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感器的概念、种类和作用;(2)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传感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变化;(2)学会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3)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认识,提高其科技素养;(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贴近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概述(1)传感器的定义;(2)传感器的分类;(3)传感器的作用。
2.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1)电阻式传感器;(2)电容式传感器;(3)电压传感器;(4)电流传感器;(5)霍尔传感器。
3.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1)温度传感器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2)光线传感器在自动开关灯中的应用;(3)压力传感器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4)湿度传感器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入传感器概念;(2)学生分享对传感器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与演示(1)教师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2)演示传感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变化;(3)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传感器性能。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4. 应用拓展(1)学生讨论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教师分享传感器技术在前沿领域的应用;(3)学生进行创意应用设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感器概念、种类和作用的了解程度;2. 学生掌握传感器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方法的情况;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五、教学资源1. 传感器实验器材;2. 传感器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3. 网络资源: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应用案例等。
(完整版)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优秀教案
![(完整版)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3523c167ec102de3bd8958.png)
师生总结:用金属丝可以制作温度传感器,称为金属热电阻。如前面已经学过的用金属铂可制作精密的电阻温度计。
(投影电阻R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演示实验4】热敏电阻随温度的升高电阻减小
学生两人一组,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测一只热敏电阻的阻值。第一次直接测量,第二次用手心捂住热敏电阻再测量,记录两次测得的电阻值。
师问:盒子里有怎样的装置,才能实现这样的控制?
生猜:(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请学生回答)
师生探究:打开盒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盒内的电路图,了解元件“干簧管"的结构.探明原因:玻璃管内封入两个软磁性材料制成的簧片。当磁铁靠近干簧管时,两个簧片被磁化而接通,电路导通。所以,干簧管能起到开关的作用。
师点拨:这个装置反过来还可以让我们通过灯泡的发光情况,感知干簧管周围是否存在着磁场。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传感器的三种常见敏感元件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电路的设计,理解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敏感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具
干簧管,磁铁,光敏电阻、热敏电阻演示仪、传感器简单应用实验盒、万用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理论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设计方案2】火警报警器(设计要求:温度过高,发生警报)
学生分组讨论:①需要什么器材?②提出设计方案;③学生分两组实施组装;④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⑤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师:( 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作阶段性的小结)传感器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元件,它使得某些非电学量容易测量或者能实现电路的自动通断.传感器的应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安全.但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说,传感器的应用还只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传感器的开发。那么,传感器如何进行开发呢?这还得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入手。例如,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为,如何利用电容的电学量与非电学量的关系设计一个电容式传感器?
方案 认识和应用光电传感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方案 认识和应用光电传感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39087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1.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认识和应用光电传感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光电传感器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光电技术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光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 光电传感器的结构与分类。
3.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案例。
4. 光电传感器的选型和安装。
5. 光电传感器的调试与维护。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电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实物展示和演示,增强学生对光电传感器的直观认识。
3. 利用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对光电传感器应用的掌握程度。
教学准备:1. 准备光电传感器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准备光电传感器实物及其配件。
3. 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光电传感器的实物,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什么是光电传感器?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二、光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光电效应、光电器件等。
2. 学生通过教材和课件,了解光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三、光电传感器的结构与分类(20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光电传感器,讲解其结构与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光电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场景。
第二课时四、光电传感器的应用案例(25分钟)1. 教师讲解光电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自动门、光线控制等。
2.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光电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优势。
五、光电传感器的选型和安装(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光电传感器的选型依据,如性能、价格、兼容性等。
2.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光电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六、光电传感器的调试与维护(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电传感器的调试与维护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掌握光电传感器的调试与维护技巧。
《传感器》精品教案
![《传感器》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2cb75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f.png)
《传感器》精品教案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环节一引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介绍传感器在自动控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并将机器人与人类行为对比,提出传感器的作用。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传感器,知道传感器在电器及自动控制领域有重要应用。
环节二实验探究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1.实验探究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实验用的光敏电阻是由硫化镉制成的。
硫化镉的电阻率与所受光照强度有关。
光照强度改变,光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
用多用表测量光敏电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阻值。
实验结果:结论:光照强度增大,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
光敏电阻是将光强信息,转化成阻值大小的电信息输出的元件。
光照情况遮盖表面暴露表面光源直射电阻值(Ω)240002400900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分析论证的能力。
2.实验探究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用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的热敏电阻,在温度变化时,电阻值随之变化。
用多用表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
用水浴方法改变热敏电阻温度,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结果:温度℃19.530.040.050.060.0电阻Ω8053403023温度℃70.080.090.095.0100.0电阻Ω19151099值阻电温度3.实验探究干簧管在电路中的作用干簧管又叫磁簧开关。
它的基本结构是将两片磁簧片密封在玻璃管内,两片虽重叠,但中间有一小空隙。
干簧管接触磁场时,两片磁簧片被磁化成异名磁极而接触,可以使电路接通。
干簧管远离磁场,磁簧片回到其原来的位置,可使电路断开。
干簧管是将磁信息,转化成电路通断的电信息输出的原件。
4.实验探究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在一个很小的矩形半导体薄片上,制作四个电极E、F、M、N,就构成了一个霍尔元件。
在E、F间输入电流I,当磁场穿过霍尔元件的工作面时,MN间就会产生电压,这个现象叫做霍尔效应,产生的电压叫霍尔电压。
实验电路图与实物连接图如下:用电压传感器测量霍尔电压。
实验结果:理论分析:如图,电流向右,电路中的载流子自由电子向左匀速运动,速度记为v。
传感器实验教案
![传感器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8ea2a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3.png)
传感器实验教案实验一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的应用二、基本原理: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是线性霍尔元件的输出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再经施密特触发器整形成矩形波(开关信号)输出的传感器。
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当被测圆盘上装有只磁性体时,圆盘每转一周,磁场变化6次,开关式霍尔传感器就同频率f相应变化输出,再经转速表显示转速n。
三、实验仪器:传感器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将霍尔转速传感器安转于霍尔架上,传感器的端面对准转盘上的磁钢并调节升降杆使传感器端面与磁钢之间的间隙大约为23mm。
2、将主机箱中的转速调节电源024V旋钮调到最小(逆时针方向转到底)后接入电压表(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打到于):其它接线按图所是连接(注意霍尔转速传感器的三根引线的序号):将频频转速表的开关按到转速档。
3、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在小12V范围内(电压表监测)调节主机箱的转速调节电源(调节电压改变直流电机电驱电压),观察电机转动及转速表的现实情况。
4、从2V开始记录,每增加1V相应电机转速的数据(待电机转速稳定后读取数据);画出电机的V1。
传光型光纤传感器位移量测是根据传送光纤的光场与受讯光纤交叉地方视景做决定。
当光纤探头与被测物体接触或零间隙时(d=0),则全部传输光量直接被反射至传输光纤。
没有提供光给接收端之光纤,输出讯号便增大,当探头与被测物之距离增加时,接受端之光纤接受之光量也越多,输出讯号便增大,当探头与被测物之距离增加到一定值时,接受端光纤全部被照明为止,此时也被称之为“光峰值”。
达到光峰值后,探针与被测物之距离继续增加时,将造成放射光扩散或超过接收端接收视野。
使得输出信号与量测距离成反比例关系。
如图26-2曲线所示,一般都选用线性范围较好的前坡为测试区域。
三、器件与单元:直流稳压电源、万用电表、Y型光纤传感器、测微头、反射面(抛光铁圆片)四、实验步骤:1、观察光纤结构,两根多模光纤组成Y型位移传感器,将两根光纤尾部端面(包括铁部)对准自然光照射,观察探头端面现象,当其中一根光纤的尾部端面用不透光纸挡住时,在探头端观察半圆双D型结构。
传感器原理教案-范本两篇
![传感器原理教案-范本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629b6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a.png)
传感器原理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功能及分类。
2. 学生掌握常见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
3. 学生学会分析传感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1. 学生培养对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2. 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概述:定义、功能、分类2. 常见传感器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3. 传感器应用案例分析4. 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概念、分类和应用2. 小组讨论:分析传感器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3. 实验法:观察传感器性能,验证工作原理4.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出传感器概念2. 讲解传感器概述(15分钟):定义、功能、分类3. 分析常见传感器工作原理(25分钟):以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为例,讲解工作原理及特点4. 传感器应用案例分析(10分钟):展示传感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5. 小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6. 实验操作(20分钟):观察传感器性能,验证工作原理五、课堂管理1. 学生座位:按小组安排座位,便于讨论和实验2. 分组策略:按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确保组内成员互补3. 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六、学生活动1. 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习效果2. 小组合作:讨论传感器工作原理和应用,提高合作能力3. 实验操作:动手实践,加深对传感器原理的理解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感器概念、工作原理的理解2. 课后作业:布置传感器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八、作业布置1. 习题:传感器相关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3. 提交截止日期:下次课前九、教学反思1. 评估学生对传感器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的理解程度2. 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3.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3. 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4. 实验操作的安全与有效性5. 教学评估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传感器基础知识、核心概念和工作原理。
传感器实验教案
![传感器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32131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1.png)
传感器实验教案目录实验一金属箔式应片性能——单臂电桥 (1)实验二移相器实验 (3)实验三相敏检波器实验 (4)实验四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性能 (6)实验五霍尔式传感器的静态位移特性——直流激励 (7)实验六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实验一 (8)实验七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实验二 (9)实验八热敏电阻测温演示实验 (10)实验一金属箔式应片性能——单臂电桥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所需单元及部件: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V/F表。
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N_+2v档,V/F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调到最大。
实验步骤:(1)观察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粱右端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lOom长的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一)、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V/F表的输入端Vi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V/F表显示为零(或接近零)。
关闭主、副电源。
(3)实验仪内配备的锁紧式插头线的使用方法:连线时,将连线的插头插入仪器上的插座后顺时针方向旋转30度左右接触就很可靠。
并可在此插头的上方可继续插入很多插头,可任意扩展,立体布线。
将插头逆时针方向旋转30度左右即可拔出。
注意拔出连线时千万不能直接拉导线,要拿住连线头部拨起,以免拉断实验连线。
(4)根据图1接线。
R1、B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x=R4为应变片。
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档,V/F表置20V档。
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
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P,D(W1),使V/F显示为零,然后将V/F表置2V档,再慢慢调电桥RD(W1),使V/F表显示为零。
(5)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刻度附近,按装到双平行梁的右端即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V/F表显示值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V/F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传感器实验》PPT课件
![《传感器实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bba76316fc700abb68fce6.png)
第16章 传感器实验
16.2 实验仪器简介
16.2.1 ZCY型传感器实验仪简介 图16-1为ZCY型传感器实验仪的外形图。整个仪器由
三部分组成,即激励源(电源和信号源)、试验台和处理电 路单元,三部分之间没有内部连接。各个传感器实验可用专 用连接线或迭插式导线将所需单元在面板上进行连接。在实 验仪上可进行不同传感器的静态实验、动态实验和传感器系 统应用实验。通过实验即可对各种不同传感器及其测量线路 原理有一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对如何组成测量系统有一 个直观而具体的实践过程。
(3)实验设备及环境条件; (4)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线路、接线图或流程图; (5)实验内容及主要操作简述; (6)整理原始实验数据,作出便于处理和分析的表格、 曲线或波形; (7)根据实验数据,对传感器的原理、性能特性、技 术指标、实验现象等进行分析,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 论,提出新的设想及研究的方法。
第16章 传感器实验
16.3.2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为ZCY型综合传感器实验仪、10MHz超低频
双踪示波器和万用表。在实验仪上用到的单元和部件有:直 流稳压电源、音频信号发生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差动放大 器、电桥、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螺旋测微器 和V/F表等。
第16章 传感器实验
16.3.3 实验原理 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静态性能实验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静态性能实验的基本原理是调整螺旋
第16章 传感器实验
2.关于LabVIEW 虚拟仪器是当前测控领域的技术热点,它代表了未来仪 器技术的发展方向。而美国NI公司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 LabVIEW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近几年 在我国测试技术及教育领域得到了迅速推广。 LabVIEW是一种易学易用、功能强大的图形化开发软件, 非常适合从事科研、开发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用 LabVIEW编写程序的过程就是一个程序流程图的绘制过程。 LabVIEW具有三个用来创建和运行程序的模板:工具(Tools) 模板、控制(Controls)模板和函数(Functions)模板, 开发环境包括三个部分:前面板、框图程序和图标/连接口。
传感器教案.
![传感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258c4b5acfa1c7aa00cca5.png)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线性度、测量范围和量程、重复性、 迟滞、灵敏度等。
(1)测量范围和量程 传感器所能测量的最大被测量(即输入量)的数值称为测量上限,最小的被 测量则称为测量下限,而用测量下限和测量上限表示的测量区间,则称为测 量范围,简称范围。测量上限和测量下限的代数差为量程。即:量程=测量 上限-测量下限。 (2)线性度
(2)动态特性的实验确定方法:阶跃信号响应法、正弦信号响应法。 (3)常用标定设备:静态标定设备、动态标定设备、现场标定设备。
1.7 传感器技术发展
1.7.1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
差动技术:显著地减少温度变化、电源波动、外界干扰的影响,抵消 共模误差,减小非线性误差。
平均技术:误差 δ Σ =±δ 0/ n
补偿修正技术:本身特性修正、工作条件或外界环境修正,可以通过 硬件或软件实现。
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 稳定性处理:时效处理、冰冷处理、永磁材料的时间老化温度老化、机 械老化、交流稳磁处理、电气元件的老化筛选。
教学内容及步骤
1.7.2 发展趋势
(1)开发新型传感器:(新原理新现象、新效应)采用新原理、填补传感 器空白、仿生传感器。他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按能量转换情况:能量控制型、能量转换型
能量控制型:在信息变化过程中,其能量需要外电源供给。如:电阻、电 感、电容、基于应变电阻效应、磁阻效应、热阻效应、光电效应、霍尔效应等。
能量转换型:主要由能量变换元件构成,它不需要外电源。如:压电效应、 热电效应、光电动势效应等。
按物理原理 电参量式(包括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等三个基本形式)、磁电式(包
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与 实验准备
讲授
时间
组织教学
《用传感器做实验》 学历案
![《用传感器做实验》 学历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51190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1.png)
《用传感器做实验》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传感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掌握使用传感器进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能够通过传感器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使用传感器进行实验的操作流程。
(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2、难点(1)传感器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与处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准确的结论,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学习资源1、实验器材: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实验操作台等。
2、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3、网络资源:相关实验视频、科普文章等。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传感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智能手机中的各种感应器件,到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控制,传感器无处不在。
那么,什么是传感器?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又如何利用它们来进行实验呢?让我们一起开启探索之旅。
(二)知识讲解1、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常见的传感器有物理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化学传感器(如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和生物传感器等。
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温度传感器为例,常见的有热电偶和热敏电阻。
热电偶基于两种不同金属的温差产生电动势来测量温度;热敏电阻则是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传感器的应用场景(1)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传感器可以控制加湿器的工作。
(2)在汽车工业中,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轮胎压力,氧传感器用于控制发动机的燃油喷射量。
(三)实验操作1、实验一:温度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的方法。
(2)实验器材: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热水、冷水、温度计。
(3)实验步骤:将温度传感器连接到数据采集器,并将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连接。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1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13)](https://img.taocdn.com/s3/m/82e9c1c4a8114431b80dd8c1.png)
第三节实验:传感器的应用素养目标定位※了解斯密特触发器的性能及工作原理※练习设计制作光控开关和温度报警器,培养设计和制作应用传感器的能力,素养思维脉络知识点1光控开关1.电路图如图所示2.工作原理白天,光强度较大,光敏电阻R G电阻值__较小__,加在斯密特触发器A端的电压较低,则输出端Y输出__高__电平,发光二极管LED不导通;当天色暗到一定程度时,R G的阻值增大到一定值,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A的电压上升到某个值(1.6 V),输出端Y突然从__高__电平跳到__低__电平,则发光二极管LED__导通发光__(相当于路灯亮了),这样就达到了使路灯天明熄灭,天暗自动开启的目的。
3.要想在天更暗时路灯才会亮,应如何调节R1要想在天更暗时路灯才会亮,应该把R1的阻值调__大__些,这样要使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A电压达到某个值(1.6 V),就需要R G的阻值更__大__,即天色更暗。
知识点2温度报警器1.电路如图所示。
2.工作原理常温下,调整R1的阻值使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A处于低电平,则输出端Y处于__高__电平,无电流通过蜂鸣器,蜂鸣器不发声;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 T阻值__减小__,斯密特触发器输入端A电势升高,当达到某一值(高电平),其输出端由__高__电平跳到__低__电平,蜂鸣器通电,从而发出报警声,R1的阻值不同,则报警温度不同。
3.要想在更高的温度时才报警,应如何调节R1要使热敏电阻在感测到更高的温度时才报警,应__减小__R1的阻值,R1阻值越__小__,要使斯密特触发器输入端达到高电平,则热敏电阻阻值要求越小,即温度越高。
思考辨析『判一判』(1)斯密特触发器的作用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2)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3)斯密特触发器是具有特殊功能的非门(√)『选一选』如图所示是一个基本逻辑电路。
声控开关、光敏电阻、小灯泡等元件构成的一个自动控制电路。
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教案
![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25ea1eda38376bae1fae12.png)
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要点一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即学即用1.半导体中参与导电的电流载体称为载流子.N 型半导体的载流子是带负电的电子,P 型半 导体的载流子是带正电的“空穴”.一块厚度为d 、高度为l 的长方形半导体样品,置于方向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中,当半导体样品中通以如图所示方向、大小为I 的恒定电流时,样品上、下底面出现恒定电势差U,且上表面带正电、下表面带负电.设半导体样品中每个载流子带电荷量为q,半导体样品中载流子的密度(单位体积内载流子的个数)用n 表示,则下列关于样品材料类型的判断和其中载流子密度n 的大小,正确的是( ) A.是N 型半导体B.是P 型半导体=qdUBI=qlUBI答案 BD要点二 传感器的应用 即学即用2.如图(1)所示为一测量硫化镉光敏电阻特性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恒定.电流表内阻不计,开关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发光逐渐增强,测得流过电阻的电流和光强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试根据这一特性设计一个路灯的自动光控电路.答案由光敏电阻的特性曲线可以看出,当入射光增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流过光敏电阻的电流增大.根据题意设计一个路灯自动控制电路如下图所示.控制过程是:当有光照时,光电流经过放大器输出一个较大的电流,驱动电磁继电器吸合,使两个常闭触点断开,路灯熄灭;当无光照时,光电流减小,放大器输出电流减小,电磁继电器释放衔铁,使两个常闭触点闭合,控制路灯电路接通,路灯开始工作.题型1 电路设计性问题【例1】现有热敏电阻、电炉丝、电源、电磁继电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若干.如图所示,试设计一个温控电路.要求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电炉丝自动通电供热,超过某一温度时,又可以自动断电,画出电路图说明工作过程.答案电路图如下图所示工作过程:闭合S当温度低于设计值时热敏电阻阻值大,通过电磁继电器的电流不能使它工作,K接通电炉丝加热.当温度达到设计值时,热敏电阻减小到某值,通过电磁继电器的电流达到工作电流,K断开,电炉丝断电,停止供热.当温度低于设计值,又重复前述过程.题型二结合传感器的综合试题【例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该装置是在矩形箱子的前、后壁上各安装一个由力敏电阻组合成的压力传感器,用两根相同的轻弹簧夹着一个质量为 kg的滑块,滑块可无摩擦滑动,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压在传感器a、b上,其压力大小可直接从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屏上读出.现将装置沿运动方向固定在汽车上,传感器b在前,传感器a在后.汽车静止时,传感器a、b的示数均为10 N.(g取10 m/s2)(1)若传感器a的示数为14 N,b的示数为 N,求此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2)当汽车以怎样的加速度运动时,传感器a的示数为零.答案(1)4 m/s2向右(2)10 m/s2向左题型3 生活物理【例3】如图所示为某种电子秤的原理示意图,AB为一均匀的滑动变阻器,阻值为R,长度为L,两边分别有P1、P2两个滑动头,P1可在竖直绝缘光滑的固定杆MN上保持水平状态而上下自由滑动,弹簧处于原长时,P1刚好指着A端,P1与托盘固定相连,若P1、P2间出现电压时,该电压经过放大,通过信号转换器后在显示屏上可显示物体重力的大小.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托盘自身质量为m0,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1)托盘尚未放物体时,在托盘自身重力作用下,P1离A的距离x1.(2)托盘上放有质量为m的物体时,P1离A的距离x2.(3)在托盘上未放物体时通常先校准零点,其方法是:调节P2,使P2离A的距离也为x1,从而使P1、P2间的电压为零.校准零点后,将物体m放在托盘上,试推导出物体质量m与P1、P2间的电压U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答案(1)k gm0(2)k gmm)(0(3)m=UgEkL1.关于传感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传感器的材料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B.金属材料也可以制成传感器C.传感器主要是通过感知电压的变化来传递信号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 B2.如图所示,是一个测定液面高度的传感器,在导线芯的外面涂上一层绝缘物质,放在导电液体中,导线芯和导电液构成电容器的两极.把这两极接入外电路,当外电路中的电流变化使电容值增大时,则导电液体的深度h变化为()增大减小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 A3.请设计一个用光敏电阻来模拟路灯的自动夜开昼关的电路.提供的仪器:光敏电阻、小灯泡、电源、继电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答案电路设计如下图所示.原理简述:据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入射光强度的增强而减小,当白天时,照射光敏电阻的光强度大,R1阻值减小,电流增大,电磁铁把衔铁P吸下使B脱离A,切断电灯电路,夜晚时相反.4.把蜂鸣器、光敏电阻、干簧管继电器开关、电源按如图甲所示电路连接,制成光电报警装置.当报警器有光照射时,蜂鸣器发声,当没有光照或者光照很弱时,蜂鸣器不发声.①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受光照后,阻值会变小.②干簧管继电器开关:由干簧管和绕在干簧管外的线圈组成,如图乙所示.当线圈中有一定的电流时,线圈产生的磁场使密封在干簧管内的两个铁质簧片磁化,两个簧片在磁力作用下由原来的分离状态变成闭合状态.当线圈中没有电流或者电流很微弱时,磁场消失,簧片在弹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分离状态.试说明光电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答案当报警器有光照射时,光敏电阻阻值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线圈产生的磁场使密封在干簧管内的两个铁质簧片磁化,两个簧片由原来的分离状态变成闭合状态,蜂鸣器电路接通,蜂鸣器发声.反之,当没有光照射或光照很微弱时,光敏电阻阻值很大,电路中的电流很小,干簧管内的两个铁质簧片处于分离状态,连接蜂鸣器的电路断开,蜂鸣器不发声.1.关于传感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通常的传感器可以直接用来进行自动控制B.传感器可以用来采集信息C.传感器可以将感受到的一些信号转换为电学量D.传感器可以将所有感受到的信号都转换为电学量答案 BC2.如图所示,截面为矩形的金属导体,放在磁场中,当导体中通有电流时,导体的上下表面的电势关系为()>U N =U N <U ND.无法判断答案 A3.如图所示,R1、R2为定值电阻,L为小灯泡,R3为光敏电阻,当照射光强度增大时()A.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中电流减小C.小灯泡的功率增大D.电路中路端电压增大答案 ABC4.唱卡拉OK用的话筒内有传感器.其中有一种是动圈式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膜片后面粘接一个轻小线圈,线圈处于永磁体的磁场中,当声波使膜片前后振动时,就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传感器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B.该传感器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C.膜片振动时,穿过金属线圈的磁通量不变D.膜片振动时,金属线圈中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答案 B5.(2009·晋中质检)互感器是一种特殊的变压器,借助它,交流电压表(或电流表)可以间接测量高电压和大电流.如下图所示为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的接线图,其中正确的是()答案 A6.如图所示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所接交流电压的图象.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0∶1,串联在原线圈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1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压器输出端所接电压表的示数为202VB.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2002WC.变压器输出端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D.串在变压器输出端的电流表示数为102A答案 C7.(2009·聊城模拟)钳形电流表的外形和结构如图(a)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 A.图(b)中用同一电缆线绕了3匝,则()A.这种电流表能测直流电流,图(b)的读数为 AB.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电流,图(b)的读数为 AC.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电流,图(b)的读数为 AD.这种电流表既能测直流电流,又能测交流电流,图(b)的读数为 A答案 C8.理想变压器连接电路如图甲所示,当输入电压波形如图乙时,已知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安培表读数为2 A,则()A.伏特表读数282 VB.伏特表读数 VC.输入功率为 WD.输入功率为40 W答案 D9.如图甲所示,在变压器的输入端串接上一只整流二极管D,在变压器输入端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u1=U m1sin ωt,设t=0时刻为a“+”、b“-”,则副线圈输出的电压的波形(设c端电势高于d端电势时的电压为正)是图中的()答案 B10.如图是街头变压器通过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变压器输入电压是市电网的电压,不会有很大的波动.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输送给用户,输电线的电阻用R0表示,变阻器R表示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当滑动变阻器触头P向下移动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相当于在增加用电器的数目表的示数随V2表的示数的增大而增大表的示数随A2表的示数的增大而增大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在增大答案 B11.为了减少因火电站中煤的燃烧对大气的污染而大力发展水电站.三峡水利工程中某一水力发电站的发电机组设计为:水以v1=3 m/s的速度流入水轮机后以v2=1 m/s的速度流出,流出水位比流入水位低10 m,水流量Q=10 m3/s,水轮机效率为75 %,发电机效率为80 %,试问:(1)发电机组的输出电功率是多少(2)如果发电机输出的电压为240 V,用户所需电压为220 V,输电线路中能量损失为5 %,输电线电阻为50/3Ω,那么所需升、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分别是多少答案 (1)624 kW(2)433∶26 000 26 945∶43312.如图所示,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电动势为E=20 V,内阻不计,它通过一个阻值R=6Ω的指示灯连接到一个理想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端.在变压器的输出端并联着24盏规格都是“6 V, W ”彩色小灯泡,每只灯泡都正常发光,导线电阻不计.求:(1)原线圈中的电流.(2)降压变压器的初级、次级线圈的匝数比.(3)若只使用18盏彩色小灯泡,通过计算说明这时每盏小灯泡的工作状态如何.(设小灯泡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答案 (1)31 A (2)13 (3)每盏灯泡的电阻R L =P U 2=144Ω 18盏灯的总电阻R 总=18L R =8Ω 设这时副线圈中的电流为I 2,则原线圈中的电流为31I 2 由功率关系得E (231I )-(231I )2R=I 22R 总 代入数据得I 2=1310A 这时每盏灯泡的电压U 2′=I 2R 总=1380 V>6 V 所以灯泡比原来更亮,有可能烧坏.13.如图所示,原线圈匝数为n 1,两个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2和n 3.四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分别接在 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当原线圈回路中a 、b 接入交流电压U 0时,四只灯泡均正常发光,则三组线圈的匝数比n 1∶n 2∶n 3等于多少灯泡的额定电压U 额等于多少答案 3∶2∶1 41U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箔式应变计性能——应变电桥实验目的: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实验原理: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
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1、R2、R3、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 R1、△R2/ R2、△R3/ R3、△R4/ R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RRR;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RR2R;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1= R2= R3= R4=R,∑∆=RR4R。
实验所需部件:(括号{ }内为2001B型内容)直流稳压电源+4V、公共电路模块(一){公共电路模块}、贴于主机工作台悬臂梁上的箔式应变计、螺旋测微仪、数字电压表实验步骤:1、连接主机与模块电路电源连接线,差动放大器增益臵于最大位臵(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差动放大器“+”“—”输入端对地用实验线短路。
输出端接电压表2V档。
开启主机电源,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调零后模块上的“增益、调零”电位器均不应再变动。
观察贴于悬臂梁根部的应变计的位臵与方向,按图(1)将所需实验部件连接成测试桥路,图中R 1、R 2、R 3分别为固定标准电阻,R 为应变计(可任选上梁或下梁中的一个工作片),图中每两个节之间可理解为一根实验连接线,注意连接方式,勿使直流激励电源短路。
将螺旋测微仪装于应变悬臂梁前端永久磁钢上,并调节测微仪使悬臂梁基本处于水平位臵。
3、确认接线无误后开启主机,并预热数分钟,使电路工作趋于稳定。
调节模块上的W D 电位器,使桥路输出为零。
4、用螺旋测微仪带动悬臂梁分别向上和向下位移各5mm ,每位移1mm 记录一个输出电压值,并记入下表:根据表中所测数据在坐标图上做出V —X 曲线,计算灵敏度S :S=X /V ∆∆。
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检查实验连接线是否完好,学会正确插拔连接线,这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
2、由于悬臂梁弹性恢复的滞后及应变片本身的机械滞后,所以当螺旋测微仪回到初始位臵后桥路电压输出值并不能马上回到零,此时可一次或几次将螺旋测微仪反方向旋动一个较大位移,使电压值回到零后再进行反向采集实验。
3、实验中实验者用螺旋测微仪进行位移后应将手离开仪器后方能读取测试系统输出电压数,否则虽然没有改变刻度值也会造成微小位移或人体感应使电压信号出现偏差。
4、因为是小信号测试,所以调零后电压表应臵2V档,用计算机数据采集时应选用200mv量程。
双孔应变传感器——称重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电桥电路的应用;2、测试重量与双孔应变传感器产生的电压关系。
实验原理:本实验选用的是标准商用双孔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四个特性相同的应变片贴在如图所示位臵,弹性体的结构决定了R1和R3、R2 和R4的受力方向分别相同,因此将它们串接就形成差动电桥。
当弹性体受力时,根据电桥的加减特性其输出电压为:RR 4E 4R R R R R R R R 4E U 44332211∆⋅⨯=⎪⎪⎭⎫ ⎝⎛∆-∆+∆-∆=实验所需部件:直流稳压电源、双孔悬臂梁称重传感器、公共电路模块(一){公共电路模块},称重砝码(20克/个)、数字电压表。
(图2)实验步骤:1、观察称重传感器弹性体结构及贴片位臵,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的电源连接线,开启主机电源,调节放大器调零电位器使无负载时的称重传感器输出为零。
2、接好传感器测试系统线路,称重传感器工作电压选用+4V,差动放大器增益为最大(100倍),输出端接电压表。
调节电桥 WD调零电位器使无负载时的称重传感器输出为零。
3、逐步将砝码放上称重平台,调节增益电位器,使V0端输出电压与所称重量成一比例关系,记录W(克)与V(mv)的对应值,并填入下表:4、记录W与V值,并做出W-V曲线,进行灵敏度、线性度与重复性的比较。
5、与双平行悬臂梁组成的全桥进行性能比较。
注意事项:称重传感器的激励电压请勿随意提高。
注意保护传感器的引线及应变片使之不受损伤。
光纤传感器——位移测量实验目的:1、观察光纤结构;2、测试光纤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位移量的关系。
实验原理:反射式光纤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图(22)所示,光纤采用Y型结构,两束多模光纤合并于一端组成光纤探头,一束作为接收,另一束为光源发射,红外二级管发出的红外光经光源光纤照射至被测物,由被测物反射的光信号经接收光纤传输至光电转换器件转换为电信号,反射光的强弱与反射物与光纤探头的距离成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对光强的检测就可得知位臵量的变化。
(图22)实验所需部件:光纤(光电转换器)、光电传感器模块、{光纤光电传感器实验模块}、支架、电压表示波器、螺旋测微仪、反射镜片实验步骤:1、观察光纤结构:本实验仪所配的光纤探头为半圆型结构,由数百根导光纤维组成,一半为光源光纤,一半为接收光纤。
2、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电源线及光纤变换器探头接口,光纤探头装上通用支架(原装电涡流探头),{探头支架},探头垂直对准反射片中央(镀铬圆铁片),螺旋测微仪装上支架,以带动反射镜片位移。
端接电压表,首先旋动测微仪使探头紧3、开启主机电源,光电变换器V贴反射镜片(如两表面不平行可稍许扳动光纤探头角度使两平面吻合),此时输出≈0,然后旋动测微仪,使反射镜片离开探头,每隔0.2mm记录一数值并V记入下表:位移距离如再加大,就可观察到光纤传感器输出特性曲线的前坡与后坡波形,作出V-X曲线,通常测量用的是线性较好的前坡范围。
注意事项:1、光纤请勿成锐角曲折,以免造成内部断裂,端面尤要注意保护,否则会光通量衰耗加大造成灵敏度下降。
2、每台仪器的光电转换器(包括光纤)与转换电路都是单独调配的,请注意与仪器编号配对使用。
3、实验时注意增益调节,输出最大信号以3V左右为宜,避免过强的背景光照射。
PSD光电位臵传感器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PSD光电位臵传感器结构;2、测试位移变化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原理:PSD(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是一种新型的横向光电效应器件,当入射光点照在光敏面上时由于光生载流子的流动产生光生电流I,经运算后即可知光点的位臵。
(图21)PSD器件工作原理实验所需部件:PSD传感器、固体激光器、被测物、位移装臵、PSD实验模块、{PSD光电位臵传感器实验模块}、电压表、示波器实验步骤:1、观察PSD器件及安装位臵,激光器臵于PSD组件中,调节反射体(被测端接电压表及示波器,连接物)与激光管的位臵大约为70~80mm ,模块输出V主机与实验模块的电源线及传感器探头。
2、开启主电源,连接激光电源,激光束射到被测物体后反射光经透镜聚焦入射PSD光敏面(激光器的光点可以调整,以提高PSD器件的光电流输出),调节位移装臵,使光斑位于PSD光敏面中点(通过观察窗口确认),调节模块“增益”旋钮,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不应有自激,此时模块电路输出为零。
3、分别向前和向后位移被测体,每位移0.1mm记录一电压值,并记入下表:作出V-X曲线,计算灵敏度,分析工作线性。
4、用遮挡物盖住观察窗口,使PSD器件不受背景光影响,重新进行位移测试,看结果是否有变化。
注意事项:本实验仪中的固体激光器只能作为实验光源之用,严禁实验者用激光光束照射人的眼睛,否则将会造成视力不可恢复的伤害。
需注意的是由于背景光的影响及变化,会使多次实验的结果有所不同。
光电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实验目的:1、观察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结构;2、测试温度变化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原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红外光传感器,属于热电型器件,当热电元件PZT 受到光照时能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受热的晶体两端产生数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如果带上负载就会有电流流过,输出电压信号。
实验所需部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菲涅耳透镜、温控电加热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实验模块、{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电压表、示波器(图20)热释电传感器结构及电路原理实验步骤:1、观察传感器探头,探头表面的滤光片使传感器对10μm左右的红外光敏感,可以安装在传感器前的菲涅耳透镜是一种特殊的透镜组,每个透镜单元都有一个不大的视场,相邻的两个透镜单元既不连续也不重叠,都相隔一个盲区,它的作用是将透镜前运动的发热体发出的红外光转变成一个又一个断续的红外信号,使传感器能正常工作。
2、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电源线及传感器接口,转换电路输出端接电压表。
3、开启主机电源,待传感器稳定后,人体从传感器探头前移过,观察输出信号电压变化,再用手放在探头前不动,输出信号不会变化,这说明热释电传感器的特点是只有当外界的幅射引起传感器本身的温度变化时才会输出电信号,即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只对变化的温度信号敏感,这一特性就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
4、将传感器探头对准加热炉方向,开启加热炉并将温度控制在50‴左右,用遮挡物断续探头前面的热源,观察传感器的反应。
5、在传感器探头前加装菲涅耳透镜,试验传感器的探测视场和距离,以验证菲涅透镜的功能。
霍尔式传感器——直流激励特性实验目的:1、观察霍尔式传感器结构;2、霍尔式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
实验原理:霍尔元件是根据霍尔效应原理制成的磁电转换元件,当霍尔元件位于由两个环形磁钢组成的梯度磁场中时就成了霍尔位移传感器。
霍尔元件通以恒定电流时,就有霍尔电势输出,霍尔电势的大小正比于磁场强度(磁场位臵),当所处的磁场方向改变时,霍尔电势的方向也随之改变。
(图23)实验所需部件:霍尔传感器、直流稳压电源(2V )、公共电路模块(一)、{霍尔传感器实验模块}、电压表、测微仪 实验步骤:1、{安装好梯度磁场及霍尔传感器}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电源及传感器接口,确认霍尔元件直流激励电压为2V ,另一激励端接地,实验接线按图(23)所示,差动放大器增益10倍左右。
2、用螺旋测微仪调节振动平台{精密位移装臵}使霍尔元件臵于梯度磁场中W D间,并调节电桥直流电位器W,使输出为零。
D3、从中点开始,调节螺旋测微仪,上下{左右}移动霍尔元件各3.5mm,每变化0.5mm读取相应的电压值,并记入下表:作出V-X曲线,求得灵敏度和线性工作范围。
如出现非线性情况,请查找原因。
注意事项:直流激励电压只能是2V,不能接+2V(4V)否则锑化铟霍尔元件会烧坏。
电涡流传感器——测转速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2、测试电涡流传感器输出频率。
实验原理:电涡流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在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 有关,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距离X有关,将阻抗变化转为电压信号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 的单值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