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 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 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 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 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 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作品鉴赏: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 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 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 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 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 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思想感情: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 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 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品鉴赏: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 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 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 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 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 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 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 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 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 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 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 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 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 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 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 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 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 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艺术特色: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 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 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 全。但愿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 好的月光。 作品鉴赏:
过零丁洋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
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 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
Fra Baidu bibliotek
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 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 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作品译文:
本诗作者通过回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忧国之痛和愿意以 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使人荡气回肠, 让人心怡神往。既表达了自己誓死不屈元朝的想法,又表明了要忠心耿 耿,要时刻想着自己的国家与人民们。
水调歌头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3)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 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 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 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 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 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 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 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有?端起酒杯来向青天问候。 不知道在天上的 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 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 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 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 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 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 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 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 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 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 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 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 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作品译文:
我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 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我一生坎坷,如雨中 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 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呢?死后我也要留下这 颗赤诚的心用来光照史册。 作品鉴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 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 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 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 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 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 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 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 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 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 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 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 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 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 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 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 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 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词作奔放豪 迈,慷慨激昂,南宋辛弃疾等人得以继承发展,形成了“苏辛”豪放词 派。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 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 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 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 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 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 情,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 州、睦州、湖州等地刺使,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官。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 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 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 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 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 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 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作品译文: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 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 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 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 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 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 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 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 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揄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 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 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刘禹锡这 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 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 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 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 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 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 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 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 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 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 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 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 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
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其诗精 炼含蓄,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 与 柳宗元并称“刘柳”。 创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为和州刺史上任返回洛 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盘桓半月,然后 结伴北上。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 刘禹锡。诗中云“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 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 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诗就为酬答白居易,着重抒发 这特定环境中思想感情。 作品译文: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 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 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 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 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 民族气节。 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