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流年已逝,孤篇横绝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棹歌》戴叔伦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 《把酒问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皎皎空中孤月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忆秦娥·箫声咽》李白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写思妇想念游子十分别致,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 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 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 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 月光“卷不去”,“拂还来”。 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
第七章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空中月色的皎洁,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 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天的浩瀚,让诗人 联想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 不知谁第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 人?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 诗人表现出对宇宙奥秘的沉思冥想。
品读哲理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 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 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 流,奔腾远去。这是一幅高远 澄澈宁静凄迷的图画。
品读哲理
此景引发了诗人怎样的情
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 感和思考?
有限,引发诗人对人生的观照,明
月长在而人生不再,明月长圆而人
相望:二人共望明月;相闻:互通音信。 逐:追随。月华:月光。流:流动;照:照耀 文:同“纹”。

孤篇横绝美在深情_张若虚_春江花月夜_品赏

孤篇横绝美在深情_张若虚_春江花月夜_品赏
,

,

憧憬
没有 悲伤


( 闻 一多 《唐 诗 杂论 宫 体

繁华 短 促 往往 在 人 生 与 自然 有 限 与永 恒 的
诗 的 自赎》 )
鲜 明对 照 中选 择 归 依 后 者 千 秋 永 在 的 自然 《 春》诗 中间 感
,
,
我 认 为这是 不 够 准 确 的
,

、 、
山 水 高于 转 瞬 即 逝 的 人 世 繁 华 强 调 对 人 生
名 作欣 赏第 3 期 /
7 9


。 , , ,



,

,
,

,
,
,

,
,
尤 其是 一 首 可 遇 而不 可 求 的好 诗
是 一 种 生 命 表达 形 式
它本 身就

和美丽

,
让 人 有 面对 神 奇 造 化 时 的 屏 息 之
, , , ,
而这 种 生 命表 达形 式 在 《春 江 花 月 夜》 中得 到 了最 充分 的 展示
显 出 特 征 引 人 人 胜 的东 西 使 那对 象具 有 更
跨越 时 空 与游子 常 伴 这 种深 情是 多 么 感 人
高 的价 值
。 ”
( 朱 光 潜 《西 方 美 学史 ) 而 对 明 月

多 么 投人 多 么 执 着 ! 相 比之 下 宇 宙 自然 的
意 象 的成 功 把 握 正 是 来 自 于 诗人 张 若 虚对 生
。 , ,
,
暂 但 作为群 体 的人 类是 代代 绵延 繁衍 不尽
的 ; 作 为 个体 而 言 人 生 的 悲 喜 丰富 而 生 动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
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春江花月夜》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 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而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 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第二部分: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一、面对良辰美景,引发 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 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 怅——哲理美
二、名句赏析—— 哀而不伤 三、请找出承接上文与启 发下文的文字。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名句赏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描述 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 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 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象在等待什么人, 可是总没等到.长江的水不停地流着, 什么时候才把她期待的人送来呢?
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 • 羡长江之无穷。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天问
一番“天问”表现了诗人对宇 宙奥秘的深思遐想和探索。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浏阳县。这里 也可以理解为泛指长着枫树的江浦。枫叶秋时 经霜变红,故青枫指春天的枫树。 这四句的巧妙之处在于:由眼前飘然而过的一 片白云起兴,用白云的“去悠悠”暗寓游子的 离家远游,从而巧妙地引出了月下的人物。

他凭什么可以做到“一首孤篇压盛唐”?

他凭什么可以做到“一首孤篇压盛唐”?

他凭什么可以做到“一首孤篇压盛唐”?借着《中华诗词大会》的热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古典诗词。

喜欢诗词的朋友,大多听过《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大名。

清末学者王闿运称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更是盛赞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不过这首诗的作者张若虚,却不太为人所知,我们对他的了解,可能仅仅是,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武装部长,主要工作是征兵。

但一个武装部长,居然能写出这么好的诗,真是不科学。

因为诗人不出名,这首诗,一开始也不是很受关注,唐代诸多诗词选本里,都不见其踪影,最早收录这首诗的选本,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那么为什么这首《春江花月夜》会获得“孤篇压盛唐”的极高评价呢?这首诗的魅力究竟在哪呢?下面我就来看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老实说,这首诗算是比较长的,全诗一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

每四句说一个内容,一共九个层次。

而这九个层次都是在望月和问月两个大主题下的。

台湾作家蒋勋在自己的书《蒋勋说唐诗》里认为这首诗的九个层次分别是,一、生命的状态;二、空白的状态;三、时空的意识;四、宇宙的意识;五、对虚拟性的肯定;六、转换女性的角度;七、对女性角度的肯定;八、更大意义的归属;九、交响乐的结尾。

用交响乐来形容这首诗,其实非常贴切,张若虚用月光营造了一个纤尘不染、空灵澄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春、江、花、月、人,都拥有各自的灵魂。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赏析与解读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赏析与解读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赏析与解读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作者简介:张若虚初唐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

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近齐梁体。

一首则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人以文传,张若虚就是靠这首诗流传闻名的。

诗评:《春江花月夜》在唐诗中的地位极为显赫,被誉为“孤篇压全唐”。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解析: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思考:“明月升空”的景象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高升的升,它最多只能写出,月出时的动态动作,而“生”字,则可见出月出的全部过程,既写出了月随江涌的气势,也写出了江洗明月的澄澈,明月好像是江水清洗、孕育而出的一样,明月和江水生命相融。

不仅江水、明月,各有其美,其中更蕴含着春意,这一切都都是在共潮生的明月映照之下,包容进去了,展示的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美。

原文: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翻译: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解析:这两句渲染了月照大地阔大的气象。

万里江波熠熠生辉,无不笼罩在月华之中。

滟滟原来是指江波的颜色,这里其实暗写明月的皎洁。

何处春江无月明,其实恰恰是处处有明月,这里采用反问的句式,把月照大地春回人间阔大气象表现出来了。

这样一种横跨千万里大手笔,呈现的是一片广阔辽远,壮丽灵动的月景。

原文: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翻译: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解析:前两句,用虚笔写远景,阔大的春、江、月、夜之景,这两句则是用实笔写近景,突出五景之中的花。

这首诗被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中的极顶,千古绝唱

这首诗被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中的极顶,千古绝唱

这首诗被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中的极顶,千古绝唱诗歌发展到唐代,算是走到了巅峰,唐代出了很多著名诗人,流传下来许多名篇,但是有这么一位诗人,并不被世人所熟知,他的诗流传至今也只剩两首,但其中一首诗后世对它的评价奇高,有“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等等极高的评价,这位诗人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他的《春江花月夜》。

全诗如下:《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初唐时期,诗作还是深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春江花月夜》可以说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它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完美的糅合,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被后来的诗人多次引用或化用,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说“孤篇盖全唐”还可以说“孤篇开盛唐”。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

”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唐张若虚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quot吴中四士quot。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quot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quot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

该诗中的quot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quot、quot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quot、quot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quot和quot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quot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春江花月夜正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编辑本段原文解析注释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著名诗作。

此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它不仅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全篇从月生始,至月落止。

以写景始,以写景结。

此诗四句一韵,平仄互押。

有一些句子运用律诗的平仄、对偶。

如“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寓变化于整齐之中,韵律婉转流美。

开篇第一段从开头到“孤月轮”,以优美笔触勾勒出春江月夜的壮阔图景。

“春江”一句为月的出场作铺垫,境界壮观。

“连”字写出江潮平海的汪洋无际,“生”字是作者对月亮升起的独特感觉,融入诗人主观想象,具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涌动感。

“滟滟”二句写出江月共辉的境界。

“江流”二句进一步拓展描写领域,此后诗人便着力描写江月。

“空里”二句写出月光水光皎洁如霜。

以上八句,诗人由远及近,逐层铺展月光下春江花林浩瀚、幽邃、恬静、多彩的夜色。

“江天”二句过度,凸现孤月色皎洁,玉宇明净,着一“孤”字,也和下文思妇的孤寂遥相呼应。

第二段从“江畔”至“送流水”,仿屈原《天问》笔法,对月的历史渊源与宇宙奥秘进行朦胧而又深层的哲理思考。

“江畔”一句,笔锋一变,由景到人,由现实到历史。

“何人”“何年”两问,表现作者对自然、人生、历史、宇宙的深沉探索,其诗意已拓展,寥廓而宁静。

“人生”二句体会历史人生的循环:个体的生命固然短暂,对种族的延续却永远不会休止,具有一种永恒的特性。

“不知”二句用拟人手法,由月的孤单联想到月的期待,微露淡淡的感伤,引发下文离别相思的描写。

第三段从“白云”到“水成文”,写月下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白云”一句起兴,以白云飘忽不定,象征游子的孤舟远处飘零,一种寂寞凄凉的愁绪由然而生。

“青枫浦”为地名,在古诗中又常用为离别场景,抒写一种离愁别恨。

赏析(19)

赏析(19)

孤篇横绝,美在深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品赏作者:佚名时间:2005-10-17 15:34:57 来源:会员转发人气:8874《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辞曲·吴声歌曲》旧题。

张若虚这首拟题作《春江花月夜》技压群芳,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流传千古,可以说是张若虚赋予了《春江花月夜》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

”对于《春》诗的起源、影响、地位做了准确的评价,高度的赞誉。

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也给予了《春江花月夜》高度的评价,“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在对《春江花月夜》反复的揣摩分析中,我深深感到它的魅力,我相信一首诗,尤其是一首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诗,它本身就是一种生命表达形式,而这种生命表达形式在《春江花月夜》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朱光潜在《诗论》中说,“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

”宗白华也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

”那么在《春江花月夜》中所表现的情趣是什么样的呢?它又是如何与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而形成诗的意境,造成读者的审美感受呢?我用下面这个结构式表示《春》诗意境的结构:自然美哲理美人情美月之色月之问月之情}月之魂(意)(象)(理)(情)《春江花月夜》中包括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树、明月构成了一幅清丽优美的画卷,其中春、江、花、夜只是背景,明月才是诗人极力渲染的意象。

在《春》诗中,月的意象美好纯净,月光所极之处,万物无不染上那一份纯净、清幽,体现出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春》诗中的月色极开阔,也极清丽,“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一轮明月从春江上冉冉升起,这个意象是如此的阔朗和美丽,让人有面对神奇造化时的屏息之感。

明月朗照之下,滟滟的水波,花草丛生的芳甸,如同披上霜雪的花树,银色的沙滩,一切是如此的清丽出尘,神秘朦胧。

备课参考 诗情优美,哀而不伤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意解读

备课参考 诗情优美,哀而不伤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意解读

备课参考诗情优美,哀而不伤——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意解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明代之后的文学评价史上享有盛誉,近代闻一多先生更是称赞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为这首诗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属于乐府旧题,很多人写过,陈后主写过,隋炀帝写过,诸葛颖写过,张子容写过,温庭筠写过,然而,现在提及《春江花月夜》,人们只记得张若虚的这首诗。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情优美,从诗题中的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我们已看到了人间绝美的五幅图景:春之卷、江之画、花之容、月之貌、夜之景。

然而,五个意象并非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整首诗以“月”为中心意象,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品味《春江花月夜》,我们还是从诗题出发,将这五种意象在文学史上所代表的象征含义以及在本篇中的含义一一解读,进而领略《春江花月夜》的诗情优美。

春,在我们的印象中,春是生机、希望和美好的象征,可是,在古典文学中属于一个感伤的意象,文学史上历来“伤春悲秋”一脉相承。

文学作品中伤春的诗词很多“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是文人伤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思妇伤春。

在我们看来如此美好的季节为什么文人会有那么多感伤呢?因为春是美好而易逝的季节,看到自然界的春天,文人会想到自己的青春时光,如春天一样美好易逝,无从把握。

于是,面对春天,文人会想到自己青春稍纵即逝,而功业未成,半世蹉跎,感伤的情绪溢于笔端。

在《春江花月夜》里,“春”出现4次,两次和“江”相连、一次“春半”、一次“春去”,流逝的春光,春已去,人未归,依然是感伤的情调。

江,在古代汉语中属于专有名词,指长江。

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东流,不仅是空间概念,更是时间的概念。

三千多年前,孔夫子曾经面对江水奔流发了一句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的流逝,如同这奔流的江水一样。

故而,在古典文学中,“江”是一个永恒流动的意象,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在滚滚流逝的历史长河中归于尘土。

春江花月夜手法赏析

春江花月夜手法赏析

春江花月夜手法赏析春江花月夜手法赏析“春江花月夜”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相传为陈后主所创,乃乐府旧题,隋炀帝杨广有两首同题五言短诗。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春江花月夜手法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然仍为乐府旧题,但他将五言短诗发展为七言长篇歌行;尽管依旧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已经摆脱宫体诗的藩篱,洗尽艳情诗的绮罗脂粉气息,借月怀人,极写相思离别之苦的同时,还有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探求。

因其非凡的艺术魅力,闻一多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一、构思巧妙,紧扣题目题目为《春江花月夜》,全诗构思巧妙,紧扣题目。

据统计,整首诗中春、江、花、月、夜这几个字的出现次数如下所示:可见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逐层展开,又以月贯穿。

而且对“月”的描写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首句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写天边初出的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写升至中天――天上的月亮,“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是写天边的斜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的是摇荡在江树之间的落月。

如此,初月――空中的月――斜月――落月,以月亮的起落这条弧线串起全诗,构思极为巧妙。

二、章法整齐而有变化《春江花月夜》基本上是四句为一个韵群,但又不拘泥于此,章法整齐而有变化。

开头四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偶数句的“生”字和“明”字押同一个韵,接下来四句诗中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霰”和“见”韵同。

之后几句的末字“轮”、“人”、“似”、“水”不按此规律。

而之后的余文又全是四句为一个韵群,“愁”和“楼”、“台”和“来”、“君”和“文”、“家”和“斜”、“路”和“树”。

整首诗以四句为一个韵群为主,但又略有变化,显得整齐而不呆板。

三、情、理、景的交融全诗按照写景、叙理、传情可分为三个层次。

“春江潮水连海平……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对景的描绘。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大约生活在公元660年—720年,扬州人,他曾作过兖州兵曹。

唐中宗神龙年间,他曾以“文词俊秀”而名闻长安,玄宗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若虚生平事迹记录很少,其诗多散逸,在《全唐诗》中仅存两首,除了《春江花月夜》,另一首是《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

隋朝以及初唐时期有人仿作,并逐渐将其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采,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一种评价是“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以孤篇压倒全唐”;再一种是闻一多的评价,他认为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幻灯片)日本汉学家还居然说中国古代只有两首好诗,一首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要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了解它的时代背景。

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社会是非常讲求家族人伦亲情的;封建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农业社会,人们的家族意识和亲情观念是极其浓厚的。

到了唐代,文人们在建功立业思想的鼓舞下,纷纷走出家门,寻求建功立业之路。

要建功立业,就要外出交游,就要结交权贵,寻求权贵的举荐。

人说“朝里无人难做官”,象杜甫,两次参加科举,因无人举荐,均以失败告终。

后来他就四处奔波,“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结交权贵,以求举荐。

那时候交通不便,外出郊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时间长了,自然就产生思乡思亲之情。

因此,唐代许多士人心中一方面怀着建功立业的渴望,另一方面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结,两者又很难调和,这必然引发诗人强烈的内心冲突,在“建功”与“思乡”的天平上,有时是建功的一边重一些,有时是思乡的一边重一些,而在漂泊途中,这天平就自然向思乡一边倾斜了。

那么这首诗是怎样抒写思乡之情的呢?我们就来具体看诗的内容。

「美图」十首唐诗史上孤篇横绝的巅峰诗作一首诗,千古名

「美图」十首唐诗史上孤篇横绝的巅峰诗作一首诗,千古名

「美图」十首唐诗史上孤篇横绝的巅峰诗作!一首诗,千古名!唐代诗歌史上从来不缺乏名篇佳作,更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凭借非常有限的几首诗甚至只是一首诗,却能牢牢占据诗人大家的地位,频频让人惊叹和称道。

今天,一往文学梳理了十位这样“孤篇横绝”的唐代诗人,把他们的代表作制作成了精美图片的形式,图片下附有诗歌赏析,供大家参考。

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欢迎转发分享。

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是开元年间“吴中四士”之一,至今仅存诗两首,而《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流传千古,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5个字包含了5种景,象征着自然的循环往复和人世的更迭。

流动的江水,花开花落的时光,千古长明的月光,照耀着古往今来的人们,而清凉的夜色也陪衬了如水般的岁月和生活。

唐诗第一次具有了如此美妙浑成的境界。

二、张继《枫桥夜泊》张继《枫桥夜泊》前人评价张继“诗情爽激,多金石”、“风姿清迥,有道者风”。

枫叶如火的季节里,诗人离家又是一年。

夜泊于苏州城外的枫桥,面对着满天霜华、星星渔火,还有落下的秋月,几声凄凉的寒鸦悲啼,诗人辗转难眠。

此时寒山寺外悠然响起的钟声,更是一声声敲打着作者的心扉,与愁苦的心境交织在一起。

全诗着重写景,情在景中,有声有色。

诗的后半幅成为整首诗歌的点睛之笔,虽然后人写过很多夜半钟声的诗句,但再也没有到达过张继的艺术水平。

三、崔护《题都护南庄》崔护《题都护南庄》这首诗成为后世无数写作小清新爱情诗词鉴赏者绕不过去的一首经典,描述的是一则一见钟情的故事。

《唐诗纪事》中记录了事件的本末:举人崔护考进士未中,清明时节在南郊独自散心,见前面有个庄院便上前讨水喝,有女子开门递水,靠在鲜艳的桃枝上,含情脉脉。

崔护告辞时,女子将他送至门口,似有不忍离别之意。

第二年清明,崔护再至此地,门庭依旧,故人不复。

因而写下了这首诗,传为佳话。

情感曲折,感情哀婉。

“人面桃花”已成为描绘娇艳女子的常用词语。

一诗成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一诗成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一诗成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简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境图注释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开满花草的郊野。

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

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此处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望:一作“只”。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意,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

这里指闺中思妇。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追随。

月华:月光。

21.文:同“纹”。

22.闲潭:幽静的水潭。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内容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内容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内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内容《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小编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供参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1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作者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作者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作者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作者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作者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孤篇横绝张若虚

孤篇横绝张若虚

孤篇横绝张若虚张若虚,人如其名。

当真是“深藏若虚”(《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张若虚一生十分低调,不喜欢炒作自己。

说起古人炒作自己一点也不比现代人逊色,像《容斋三笔》中记载的宋朝时后来为西夏崛起出了很多力的张元,吴昊等人:“将谒范、韩二帅(也就是范仲淹和韩琦),耻自屈,不肯往,乃礱大石,刻詩其上,使壮夫拽之於通衢,三人从后哭之,欲以鼓动二帥。

既而果召兴相見,踌躇未用间,张、吴径走西夏”。

这几人想求见范仲淹和韩琦,但又怕身份低,又觉得丢面子,于是想出来个炒作自己的主意,把自己的诗刻在一块大石头上,雇人在大街上拉着走,三人在后面哭丧一样的哭着跟着。

结果果然惊动了范、韩二帅,召见了他们,但还正在开会“研究研究”用不用时,张、吴就等不及了,投奔了西夏。

说来这两位古人的炒作手法,恐怕比“芙蓉姐姐”也不差,拿到现代来也很值得学习。

但张若虚是比较淡泊的人,所以历史上他的事迹也不多。

只知道他是扬州人(扬州真是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称为“吴中四士”。

想那贺、张等都是嗜酒如狂的人,张若虚既和他们齐名,想必也是好酒量。

但张若虚一生既不图名,也不图利。

乃是个真正淡泊于世事的人,既没有像贺知章那样做了朝中大官,也没有像张旭那样在当时就声名鹊起。

张若虚据记载只是“官兖州兵曹”,像这样的芝麻小官其实就只相当现在的公务员一样,顶多算个“干部”身份而已。

虽然张若虚无官无职,诗篇也只传下来两篇。

但仅凭《春江花月夜》这一首诗,就可以让江湖夜雨佩服的五体投地,毫不犹豫地将张若虚纳入才子的行列。

当然张若虚的另一首诗虽然不如《春江花月夜》有名,但也是篇很不错的诗,我们不妨看一下这首《代答闺梦还》: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着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当然《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实在写的太好了,所以上面这首诗才被掩盖了。

张若虚:孤篇横绝,压倒全唐

张若虚:孤篇横绝,压倒全唐

张若虚:孤篇横绝,压倒全唐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

这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的介绍。

可能没有人会料到,这篇堪称“孤篇盖盛唐”的张若虚,在整个中华诗史上,仅有的介绍。

这几个字,我们无法窥得他的半点形象。

如果不是四百多年前,胡应麟从《乐府诗集》中搜罗到了这篇《春江花月夜》,恐怕他将被彻底淹没在灿灿唐诗的故纸堆里。

四百多年前,万历才子胡应麟,闲赋在家,开始编撰历代诗选《诗薮》。

这是一本辑录历代以来的诗歌珍品的集子。

当他在故纸堆里看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两句时,浑身颤抖,不能自已。

春、江、花、月、夜——天地之间五个最美的意象,像是蒙尘的珍珠,折射出万丈光芒,扑进了他的眼帘。

有了这首《春江花月夜》,他的《诗薮》可以作为入棺的枕头,枕着唐诗长眠了。

这首诗,不仅抬高了《诗薮》的高度,更是将唐诗推向了高峰。

回溯历史,从唐至明,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一直被冷落了千年。

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皆不见《春江花月夜》之踪影。

宋代的文献如《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纪事》等,同样未载张作。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春江花月夜》,来自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其中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包含这首。

元人唐诗选本不多,张若虚仍未遇知音。

一直到了明代,胡应麟编辑《诗薮》,这首诗才真正被发现。

此后,主要的唐诗选本几乎都不会忽略这首诗。

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在《湘绮楼论唐诗》中称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现代诗人闻一多先生将其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尽管此诗被封王,但张若虚其人,却依然模糊不清,史上关于他的介绍,只留下开头的那几个字。

人们只是推算出他生活于初唐开元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二首,除了这首《春江花月夜》外,还有一首《代答闺梦还》。

开元盛世后,官场失意的张若虚回到了家乡扬州。

一天春夜,他独步长江之畔。

时值百花盛开,明月高照,一江春水滚滚东去。

“孤篇压倒全唐”被严重低估了一千二百年的张若虚

“孤篇压倒全唐”被严重低估了一千二百年的张若虚

“孤篇压倒全唐”被严重低估了一千二百年的张若虚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孤篇压倒全唐”被严重低估了一千二百年的张若虚有句古话说“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取得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意思。

现在的心灵鸡汤也有“评价一个人,只需要看他交往的朋友”这样的说法,也就是看“朋友圈”,能在一块混的,水平、档次应该差不多。

但是在初唐与盛唐的过渡时期,在一个被誉为“吴中四士”的小团体中,出现了一个知名度明显低于其他三位的人,这就是张若虚(647年—730)。

“吴中四士”中的其他三位中的张旭被誉为“草圣”,和书法家中另外一个敢称“书圣”的王羲之,并列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封圣的大家。

张旭这个“圣人”还是经过官方认证的,唐文宗曾专门下诏,钦定“大唐三绝”,那就是“诗仙”李白的诗、“草圣”张旭的草书、“剑圣”裴旻的剑舞。

在旧唐书对张旭也有传神的描写: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

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贺知章就不必说了,科举状元及第,官至太子宾客,玄宗停朝一日相送,金龟换酒交李白,“少小离家老大回”、“二月春风似剪刀”千古绝唱……就连不怎么熟悉的包融,和自己的儿子包何、包佶齐名当时,号称“三包”,成为润州(现在的江苏镇江)大族,史书中对父子三人都有传记。

元代的辛文房编著的《唐才子传》,将他们父子三人都列入“才子”的行列。

唯有张若虚在史书中没有本传,在《旧唐书》中介绍包融父子的时候,捎带了“他一笔”,说包融“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

《新唐书》中张若虚是跟随着贺知章露了一下脸,也多了几个字““扬州张若虚……若虚兗州兵曹”,这样,我们才知道张若虚是江苏扬州人,曾经当过兖州兵曹(类似于武装部长一类的职责)。

辛文房在编著《唐才子传》的时候,也忽略了他。

不仅是他的人在当时所处的时代籍籍无名,他的诗也是如此。

唐朝形成的诗集、钞本都没有收集他的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若虚:流年已逝,孤篇横绝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然而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为这首诗,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我接触张若虚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的我特痴迷古典诗词,每每遇到关于诗词曲赋的文章总是爱不释手。

读完这首诗,我便对那种幽美而邈远的意境感喟至深。

春、江、花、月、夜,每一种景物都可作出成千上万首诗。

然而张若虚却蘸墨挥笔,将所有的景色都囊括在一首诗中,且写得这么的深邃与美丽,让人不得不惊服于他的才气!
后来,我便开始对张若虚产生了痴迷。

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编织出如此动人心魄的诗篇?
于是,我开始收集他的诗词、查阅他的生平。

然而历史对于他的记载实在是太少太少,没有他的情感经历,也没有他的诗集传世,而关于他生平的描述也只有寥寥数语。

惟一让人能够窥见他一二的,只有那仅存的两首诗。

一首是《代答闺梦还》,一首便是《春江花月夜》。

看来要走近他,就必须走近这两首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真可谓是一个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将春江月夜中的美丽景色点染得无比的奇异——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折折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无疑,张若虚对月光的观察是极其细致与精微的,否则不会得此神笔。

由此观之,张若虚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可以说是严谨而审慎的,一个能够发现细微事物的美丽的人也应当是一个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任的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有人说,这几句是张若虚在探索宇宙的奥秘。

我不全这样认为,诗人固然是遐思冥想、神思飞跃、天马行空,但诗人仍紧紧联系着人生,追求与探索着人生至善至美的境界和哲理。

我忽然想起了曹植的那句“天地终无极,人命若朝霜”和阮籍的那句“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他们感慨的多半是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

但是张若虚却不同,他跳出了前人的窠臼,别开生面,只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便显出了一种超然的洒脱与达观。

这当是初唐的那种蓬勃的生命交响的回音吧!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离愁别绪仿佛是人世间永远也说不厌的话题,张若虚笔锋突转,思妇和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便跃然纸上,潺潺流动。

这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千百年后的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闻一多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
是过程的过程了。

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扫清了盛唐的路。

”如此的赞誉,恐怕也只有张若虚配享!
然而,据文史学家考证,张若虚的诗作长期湮没无闻,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花月夜》诗几乎无人所重。

直至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的《古今诗删》才收录了他的这首诗。

可以想象,在初唐的诗径上,张若虚走得是多么的孤独与艰辛。

或许彼时的他本就是一首诗,一首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长诗。

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便被耽搁下来。

幸运的是,在经过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之后,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终究是保留了下来,还得到了“以孤篇压倒全唐”的美誉。

徜徉在《全唐诗》的书页间,凝视着张若虚这个孤独得令人心碎的名字,思绪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他时而柔情婉约、时而凄迷悱恻的文字里,不能自已。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境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魄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这首《代答闺梦还》欲出宫体之篱,似启温李之风。

诗人首句点题,先写思妇送走自己戍边的丈夫,依依惜别的场面凄清动人,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再写离别之后,女主人公陷入漫长的苦思,但仍然强打起精神梳妆打扮,并通过用燕子、罗幕、蜜蜂、画衣、桃李、管弦等一系列意象来点缀和渲染,将思妇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

最后作者写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进入梦乡的思妇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于孤独中醒来后又只能在重重的叹息声中无奈的再次掩上窗扉。

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可谓是别具一格。

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

这是张若虚的一首拟闺怨诗,单从诗人的用心良苦(别具一格的人物心理描写、看似直接实则含蓄的心境描绘以及借景抒情的侧面烘托手法)上就可看出其是发自心底的真情流露。

张若虚出生在扬州,那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历朝历代都是文人墨客们的驻足之地。

作为“吴中四士”之一的张若虚自然也在其列,想必他的这首《代答闺梦还》就是写于此。

如此思之,张若虚应该算是一个痴情的文人吧。

他的红粉知己也应当是像秦淮八艳那样有着让人惊艳的容貌、有着令人欣羡的文才和有着柔情似水的性格的女人吧。

但是这些都已经无从考证,他的过往、他的传奇就像花瓣凋零融于泥土一样,散佚在了时光里、散佚在了漫长的历史中,让人寻不到踪迹。

作为一个士大夫,张若虚没能像宋之问、阎朝隐那样成为一代宫廷幸臣,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兖州兵曹;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没能像李白、杜甫一样佳作等身,还得到“诗仙”“诗圣”的美誉。

但是他有他的美丽,他有他的洒脱。

张若虚的诗风上承齐梁,下开盛唐,在诗歌的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与初唐四杰一起为盛唐诗歌的兴盛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人评价张若虚说,“在他的面前,李贺、李商隐挹其鲜润;在他的诗面前,宋词、元曲尽其支流”。

伟哉张若虚!他像一只孤独的雄鹰,在初唐的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他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寥落的夜空中闪着永志不灭的光辉!
作者丨李青松:「经典短篇阅读」专栏作者,笔名剑雪萧心,90后文青,有文见于《时代青年哲思》《高中生之友》等。

来源:经典短篇阅读(yuedu3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