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讲义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4)D类(危险):临床有资料表明对胎儿有危害 ,但治疗孕妇疾病的疗效肯定,又无代替药物 ,权衡利弊后再应用。如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链 霉素等。 5)X类(高度危险):证实对胎儿有危害,禁用
第二章
选药原则: 有A不选B类,X绝对禁选;选AB不选CD, 无药替代才选CD.
三、代谢(生物转化)
定义: 药物 代谢产物
1.4-3.4
=
[ A- ]
[HA]
= 10 -2 =1/100
血浆中:10 7.4-3.4 =
[ A- ]
[HA]
= 10 4 = 10000/1
酸酸少易;酸碱多难
第二章
• 某弱酸性药物的pKa是3.4,该药物在血浆( 血浆pH=7.4)中的解离百分率约为( ) • A.1% • B.10% • C.90% • D.99% • E.99. 99%
二、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
第二章
(二)药物的浓度差、膜通透性、面积厚度
(三)血流量——影响膜两侧药物浓度差 (四)细胞膜转运蛋白的量和功能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解离度小的药物易转运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定义:给药部位 影响因素 血液循环
第二章
1. 给药途径 2. 理化性质
3. 吸收环境
dC/dt = - keC
恒量消除 零级消除动力学 (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非线性动力学消除 n=0 dC/dt = - ke
第二章
血 药 浓 度 半 对 数 血 药 浓 度
零级 一级
零级
一级
时间
时间
浓度越大,消除速度越快 浓度越小,消除速度越慢
一、一级消除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与案例讲解
研究内容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 排泄 ) 用数学的方法描述药物在机体内的量变 规律(c-t)
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和案例讲解
意义
揭示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规律,为 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
指导新制剂的设计或改造,也可 为设计新的先导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和案例讲解
给药方便,流经舌下粘膜的血液经舌静脉进入颈内
静脉,可绕过肝的首关效应
许多口服首关效应强或在胃肠道中易降
解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等舌下
给药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和案例讲解
(五)、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快速、危险 ❖肌内注射:吸收快,吸收程度可与静注相当 ❖皮下与皮内注射:吸收慢,延时,胰岛素 ❖其它部位注射:动脉内注射、鞘内注射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 二、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和案例讲解
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1)滤过 2)简单扩散 3)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和案例讲解
滤过
1. 药物分子借助于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随体液通过 细胞膜的水性信道,由细胞膜的一侧到达另一 侧称为滤过,是一种被动转运方式
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和案 例讲解
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和案例讲解
pharmacology
Drug
pharmacodynamics pharmacokinetics
Body
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和案例讲解
药代动力学
药物的化学结构,构效关系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
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和案例讲解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D:用药总量。
绝对生物利用度:同一制剂,不同给药途径的AUC
(五)体内屏障
1. 血-脑屏障
脑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紧密,外 表面几乎全部为星形胶质细胞所包围。许多 分子量大、极性高的药物不能穿透,脂溶性 高或分子量小的药物可透过。
Blood-brain barrier limits drug access to brain
(五)体内屏障:
2. 胎盘屏障
2.易化扩散
顺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具有饱和性 具有竞争性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LOCUS OF ACTION
“RECEPTORS”
Bound
Free
TISSUE RESERVOIRS
药物的影响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
药酶诱导药:凡能够增强药酶活性的 药物(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 等)。合用时,使其他药效力下降,并 可产生耐受性,应增加其他药的剂量。
药酶抑制药:凡能够减弱药酶活性的 药物(异烟肼、西咪替丁、保泰松等)。 合用时,使其他药效力增强,并可产生 中毒,应减少其他药的剂量。
简单扩散
顺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无需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简单扩散的条件:脂溶性、解离度、浓度差。
绝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均有解离型
与非解离型,后者脂溶性高。
现以弱酸性药物为例说明(H-H方程)
HA
H+ + A-
Ka = [H+][A-]
[HA]
- lgKa= -lg [H+][A-] [HA]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的酶系统
药物代谢的类型与产物
氧化反应
通过加氧的方式将药物转化为极性更强的代谢物,易于排泄。例如,苯妥英钠在肝内氧化为苯妥英。
还原反应
通过加氢的方式将药物还原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硝苯地平在肝内还原为硝苯啶。
水解反应
通过加水的方式将药物分解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阿司匹林在肝内水解为水杨酸。
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半衰期计算公式
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对于制定给药方案和调整用药剂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半衰期也是判断药物是否易于蓄积中毒的重要依据。
半衰期的意义
半衰期计算
07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和药物代谢特征,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目录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吸收 药物分布 药物代谢 药物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01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学科,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于新药研发、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重要基础。
清除率的意义
03
清除率可以反映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是制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清除率计算
1
2
3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广度的指标。
表观分布容积定义
表观分布容积(Vd)= (总药量)/(血浆药物浓度),其中总药量和血浆药物浓度可通过实验测定。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精选课件
15
精选课件
16
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
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1)消化道吸收 (1)口腔粘膜: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 (舌下给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
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
吸收。
精选课件
44
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 10mg% , 经 计 算 其 表 观 分 布 容 积 为
D
A、0.5L B、2L
C、5L
D、20L
E、200L
精选课件
45
(三)血浆清除率
每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血中的某药全 部消除(L/min或h)。
消除速率常数(K)
某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速率数。
(2)时量曲线用普通坐标时为曲线,血 药浓度改为对数尺度时呈直线。
精选课件
39精选课件ຫໍສະໝຸດ 40四、药代动力学重要参数
• 生物利用度 • 表观分布容积 • 血浆清除率 • 血浆半衰期
精选课件
41
(一)生物利用度:
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消除 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
A(进入体循环药物量) F(生物利用度)=
由于有特殊的转运系统,所以水溶性大分子 物质也能选择性地通过生物膜。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2)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
①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
②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量小、脂 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易 通过生物膜转运,反之难跨膜转运。
精选课件
9
2、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或电位) 差的转运。
特点: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有饱和 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1-3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酶的诱导作用:能够增强药酶活性或增加药酶生成的作 用为药酶的诱导作用,药酶诱导剂如苯妥英钠、利福平等。 药酶诱导剂可以加速某些药物和自身的转化,这是药物产 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
药酶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生成的作 用为药酶的抑制作用,药酶抑制剂较常见的有氯霉素、异 烟肼等。药酶抑制剂可抑制药酶,使自身或其他药物代谢 减慢,血药浓度增高,药效增强,甚至出现毒性,故联合 用药时应多加注意。
10/31/2024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3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生物转化的时相和类型 (1)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通过该相反应大部分药物失去药理活性,少数药物 被活化,作用增强,甚至形成毒性代谢产物。 (2)Ⅱ相反应:结合反应 药物及代谢产物在酶的作用下,与内源性物质如葡 萄糖醛酸、硫酸、乙酸等结合成无活性的、极性大的、 易溶于水的代谢物从肾排泄。
被动转运:
滤过、简单 -
-
-
-
-
扩散
主动转运
+
+
+
+
+
易化扩散
+
-
-
+
10/31/2024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3 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自进入机体到从机体消除的全过 程。 决定了血药浓度和靶部位的浓度,影响疗效。 1.吸收 2.分布 3.生物转化 4.排泄
10/31/2024
二、药物的体内过 程
脂溶性高、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的多,排泄得慢; 而水溶性药物排泄得快。增加尿量,可降低尿液中药物 的浓度,加快药物的排泄。
改变尿液的pH可使药物的解离程度发生变化,对弱 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影响较大。临床利用改变尿液pH的 办法加速药物的排泄以治疗药物中毒。
3-药动学实验讲义(尿药法测定核黄素片剂消除速度常数)
实验三 尿药法测定核黄素片剂消除速度常数【实验目的】1、 熟悉尿药法在生物药剂实验中的应用2、 掌握尿药法计算消除速度常数等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实验原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观察一个方面的变化,常可间接地认识到另一方面的情况,所以药物在体内的速度过程变化规律,既可用血药法来估算,也可用尿药法来估算。
在多数情况下,尿药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定量分析精密度好,测定方法较易建立,而且取样方便,受试者可免收多次抽血的痛苦。
因此,在体内药物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除条件下,通常可用尿药法估算消除速度常数、生物半衰期等动力学参数。
尿中原形药物的瞬时排泄速度,可用下列微分式表示:X K dtdX e u= (1) Ke 为表观一级排泄速度速度,Xu 为t 时间尿中原形药物的累计排泄量,X 为t 时间体内存有的药量。
在静脉给药时,体内药量的经时过程可由下式表示:kt o e X X -= (2)Xo 为给药剂量,K 为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将(2)式中X 值代入(1)式后得:kt o e e X K dtdXu-= (3) 两边取对数得:303.2log logKtX K dt dX o e u -= (4) 由(4)式可见,原形药物排泄速度得对数对时间作图为一直线,其斜率为-K/2.303,与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所求的斜率相同。
(4)式适用于静脉给药后求算消除速度常数。
若口服给药,则体内药量经时过程可由下式表示:)(t K Kta o a a e e KK F X K X ----=(5)Ka 为表观一级吸收速度常数。
尿中原形药物的瞬时排泄速度可由(5)式代入(1)式得:)(t K Kta o a e u a e e KK FX K K dt dX ----= (6) 当Ka>K ,t 充分大时,则e -Kat →0,(5)式简化为:Kta o a e u e KK FX K K dt dX --= (7) 两边取对数得:303.2log logKtK K FX K K dt dX a o a e u --= (8) 由上述关系式可见,若以logXu/dt 对t 作图,可得到一条二项指数曲线,从其后段直线得斜率可求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K 。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肾脏排泄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主动分泌通道, 竞争性抑制);
肾小管重吸收(被动扩散,尿液pH)、
消化道排泄 肝肠循环: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
肝脏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的肝—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其他途径 汗液、泪液、唾液、乳汁、呼吸道、头发和皮肤。
第三节 药物的速率过程
一、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内转运的药物量随时间而下降;
t1/2恒定,与剂量或血药浓度无关, t1/2=0.693/ ke
消除 5单位/h
2.5单位/h
1.25单位/h
零级动力学消除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超过机体的消除能力),
即血药浓度按恒定消除速度进行消除,也称恒量消除。
过量用药时出现;
单位时间消除恒量的药物;
消除速率与药量或浓度无关,与初始浓度无关;
特点 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简单扩散、滤过); 可避免胃肠液中酸碱及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 可避免首过消除现象; 给药剂量准确; 药物效应快速显著.
影响因素 药物在组织间液的溶解度; 注射部位血流量。
血管内给药
无吸收过程,可迅速起效; 静脉注射、静脉滴注; 静脉滴注适用于治疗指数小、药物容积大、不易吸收或刺激性
代第 谢二 动章 力药 学物
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
物转化(代谢)及排泄的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而 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滤过、简单扩散 载体转运(active transport):主动转运、易化扩散 膜动转运:胞吐、胞饮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讲义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实验一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目的】以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内活性指标,观察苯巴比妥及氯霉素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从而了解它们对肝药酶的诱导及抑制作用。
【原理】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可诱导肝药酶活性,使戊巴比妥钠在肝微粒体的氧化代谢加速,药物浓度降低,表现为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减弱,即催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
而氯霉素则为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导致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增强,即催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
【动物】小白鼠8只,18~22g【药品】生理盐水、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5%氯霉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器材】天平、鼠笼、秒表、注射器1 ml×4、5号针头×4【方法与步骤】一、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每天1次,共2天。
2、于第三天,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的反应。
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计算戊巴比妥钠催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
二、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实验三-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PPT课件
.
3
• 戊巴比妥钠属于巴比妥类药物,小剂量镇 静、中等剂量催眠大剂量静脉注射作为全 身麻醉剂,也可用于中枢兴奋药中毒的解 救。
• 肝功能被抑制→肝药酶活性下降→戊巴比 妥钠在体内代谢减慢→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快,持续时间长→翻正反射消失快,持续 时间长
.
4
二. 实验目的
1.学习急性肝损伤的疾病模型建立方法,观 察肝功能损害对戊巴比妥钠作用的影响。
• 实验室温度保持在24~25度,如在20度以 下,应给麻醉小鼠保暖。否则动物将因体 温下降,代谢减慢而不易苏醒。
.
12
.
6
四. 注意事项
1. 室温最好维持在24~25度,如在20度以下,应给 麻醉小鼠保暖。否则动物将因体温下降,代谢减 慢而不易苏醒。
2.实验结束后可将小鼠拉断颈椎处死,剖取肝脏, 比较二组动物肝脏外观不同。四氯化碳中毒小鼠 的肝脏比较肿大,有的充血,有的呈灰黄色,触 之有滑腻感,其小叶比正常肝脏更清楚。
• 半小时后,小鼠各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 液0.1ml/10g,记录给药时间并观察动物反应, 计算戊巴比妥钠麻醉潜伏期(从腹腔注射到翻 正反射消失)和麻醉持续时间(从翻正反射消 失到翻正反射恢复)。
.
11
四. 注意事项
• 氯霉素溶液有结晶析出时可在水浴中加热 溶解。
• 吸取药液的注射器应小鼠的抓取,腹腔注射方法。
.
5
三. 实验步骤
• 实验前48小时取小鼠2只,皮下注射5%四 氯化碳油溶液0.1ml/10g,造成肝损害。
• 实验课中取注射过四氯化碳的小鼠和正常 小鼠各2只,腹腔注射0.3%的戊巴比妥钠 0.15ml/10g,观察动物反应。
• 记录各鼠的翻正反射开始消失和恢复时间, 比较肝功能不全小鼠和肝功能正常小鼠的 麻醉作用时间及麻醉消失时间有无显著差 异。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胞裂外排(exocytosis)
药物代谢动力学
跨膜转运(Membrane Transfer)
simple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active
facilitated
1. 药物理化性质; 2. 给药途径; 3. 药物剂型; 4. 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因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理化性质:
●分子量; ●脂溶性; ●解离度;
问题:什么样的药物容易被吸收?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给药途径
●常见的给药方式:
静脉 、吸入 、舌下和直肠、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 口服 、皮肤
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吸入(呼吸道给药,inhalation)
�定义:经口鼻吸入的药物从肺泡吸收的给药方式; 肺泡上皮细胞能吸收5 µm左右微粒, 肺泡表面积大(达200m2) ,
●适用于挥发性药物和气体药物,如鼻炎喷雾剂 ;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三)局部用药
●完整的皮肤吸收能力差 ; �适用于脂溶性高的药或加促皮吸收的药剂,如皮康王、无极膏 。 �问题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是局部给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
6)药物通过胞膜的速度受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药物分子大小; �药物脂溶性; �药物解离状况;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药物代谢动力学
7)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受环境pH的影响
� --------------离子障 ion-trapping �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
�原则:药物解离程度脂溶性 跨膜转运 效应。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生理实验课
关于电子版实验报告和论文的提交
1、一律采用电子文档。 2、用电子邮件方式向教师提交实验报告和论文。邮件主题注明“实 验报告”。教师收到实验报告或论文后应给学生发阅读回执。学生应 保留所发提交邮件和教师回执,以便证明实验报告和论文的提交。 3、 提交时间:实验完成后1周内。 4、 电子文档格式:实验报告和论文的电子文档采用Word2000或 Word2003书写,格式为:文件名.doc。在实验报告首页注明本人 Email地址(超链接形式)。 文件名格式:ml_wang128@
生理科学实验 /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Pharmacokinetics
实验内容
一、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二、家兔静脉注射苯酚磺酞(PSP)的药动学参
数计算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Drug Administration
Absorption
25min) 9. 分离血浆(6次取血完毕后一起离心分离) 10. 取血浆0.2ml加稀释液(已配制)3.0ml,摇匀。 11. 用分光光度仪比色测定(A520nm) 12. 计算药动学参数
家兔的麻醉
称重 麻醉:20%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1g/kg
(5ml/kg),耳缘静脉注射。
兔 颈 部 解 剖
对照组
肾损组
k (min-1)
t1/2 (min) Vd(ml/kg) CL[ml/(kg.min)]
注意事项
1. 供测定用的血样应严格避免污染,尤其不能被 PSP污染。
2. 取血和处理样本时应尽量注意避免溶血,明显溶 血的血浆不能用于PSP含量测定。
3. 耳缘静脉注射,在耳背两侧,从远端开始。 4. 每次采样前须将插管内原有的血液放完。 5. PSP用前先摇匀。
药物代谢动力学讲义
药动学讲义:要求:掌握药物在体内跨膜转运规律和影响因素吸收、首关消除、肝药酶及肝肠循环、生物利用度;熟悉主动转运、易化扩散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再分布、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生物转化了解一级消除动力学的概念、特点、基本公式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稳态血药浓度:药酶抑制剂、药酶诱导剂零级消除动力学的概念、特点、基本公式消除速率常数、血浆清除率、负荷剂量药物主要内容: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kinetics基本概念: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Process of Drug in the Body 药物经过给药部位进入直至排出机体的过程。
药物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 absorption)、分布( distribution)、代谢( metabolism) 和排泄( excretion),即ADME 四个基本过程。
代谢和排泄都是药物在体内逐渐消失的过程,统称为消除( elimination)。
一、药物的转运转运的类型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简单扩散易化扩散Simple diffusion 主要影响因素为体内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主要受到药物的溶解性和解离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脂溶性强的药物容易跨膜转运水溶性强的药物难于跨膜转运。
离子障ion trapping 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使其变成离子膜的那一侧,不可自由穿透;即非离子型即分子型脂溶性好,可自由穿透。
许多药物是弱酸或弱碱性的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离子化程度由其pKa 及其所在溶液的pH 而定。
pKa: 药物在溶液中50 %离子化时的pH。
二、吸收Absorption药物自给药部位经细胞组成的屏蔽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作用的快慢与其吸收速度相关(一)胃肠道给药方式:口服(per os )小肠粘膜舌下(sublingual )颊粘膜直肠(per rectum )直肠粘膜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First Pass Elimination 药物在肠道吸收后,通过门脉进入肝脏,部分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被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也随之下降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目的】以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活性指标,观察苯巴比妥及氯霉素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从而了解它们对肝药酶的诱导及抑制作用。
【原理】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可诱导肝药酶活性,使戊巴比妥钠在肝微粒体的氧化代谢加速,药物浓度降低,表现为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减弱,即催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
而氯霉素则为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导致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增强,即催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
【动物】小白鼠8只,18~22g【药品】生理盐水、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5%氯霉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器材】天平、鼠笼、秒表、注射器1 ml×4、5号针头×4【方法与步骤】一、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每天1次,共2天。
2、于第三天,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的反应。
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计算戊巴比妥钠催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
二、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5%氯霉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
2、30分钟后,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的反应。
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计算戊巴比妥钠催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
【统计与处理】以全班结果(睡眠持续时间,分)作分组t检验,检验用药组与对照组有无显著性差异。
(参见“数理统计在药理学实验中的应用”)【注意事项】1、催眠潜伏期为开始给药到动物翻正反射消失的间隔时间,睡眠持续时间为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间隔时间。
2、本实验过程中,室温不宜低于20 C,否则戊巴比妥钠代谢减慢,使动物不易苏醒。
3、氯霉素溶液有结晶析出时可在水浴中加热溶解。
4、吸取氯霉素溶液的注射器应预先干燥,否则易结晶堵塞针头。
【思考题】1、何谓肝药酶诱导剂与抑制剂?2、试从理论上解释苯巴比妥及氯霉素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
实验二家兔血浆中水酸钠浓度测定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实验目的】1. 以水酸钠为例了解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时量关系。
2. 了解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临床意义。
【实验材料】1.动物:家兔1只,雌雄不限,体重(2.5+0.5)kg。
2.器材:试管5支、离心管3支、试管架、小玻棒、l0ml吸管、注射器(1 ml、5ml、l0ml)、手术器械、动脉插管、动脉夹、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3.试剂和药品:25%氨基甲酸乙酯、10%及0.02%水酸钠溶液、10%三氯醋酸溶液、10%三氯化铁溶液。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取离心管3支及试管5支,编号备用,麻醉(乌拉坦4ml/Kg),1~3号离心管及4、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10%三氯醋酸7ml2.手术:颈动脉取血2ml,放入1号离心管3.给药:耳缘静脉注入10%水酸钠,150mg/Kg,取血(5,35min分别取血2ml放入2、3号离心管,4、5试管分别加入蒸馏水及0.02%水酸钠2ml)4.离心:2000r/分,5min,取上清液6ml,加入10%三氯化铁(12滴),比色(5min后,波长510nm),计算结果。
【注意事项】1.注意颈总动脉插管术。
2.取血时,要先用0.1%肝素润湿注射器和针头,取血后用肝素封管,避免血液凝固,每次取出血第1ml 弃去不用,再吸取2ml 置于离心管。
3.给药时间及给药后取血时间要记清。
4.取上清夜时,要先将上清液倒入编号相对应的试管中,再吸取所需的ml 数,以免吸入沉淀影响比色,注意吸管要对号使用。
5.计算Vd, CL 时注意单位换算。
【实验结果】管号 光密度(X ) 水酸钠浓度(Y )g/100ml 标准管(5号) X 0.02 给药后5min (2号) X 1 C 1 给药后35min (3号) X 2 C 2 计算:1、半衰期(t 1/2): K=y/xC 1=kx 1,C 2=kx 2(单位:g/100ml)t 1/2=tC C ∆-/)2log 1(log 301.0 (单位:min )注:k 为清除速率常数,y 为0.02g/100m1,x 为标准管即5号管的光密度值; C1, C2分别为给药后5、35分钟取血时的血药浓度;△t 为两次取血的时间差。
2、表观分布容积(Vd ):C 0=C 1×lg -1(0.301×t 1/t 1/2)(单位:g/100ml) Vd=D 0/C 0(单位:L/Kg )注:D 0为用药初始剂量(150mg/Kg ),t1为用药后到第一次取血的时间间隔 3、清除率(CL ):CL=0.693/t 1/2×Vd (单位:ml/min.Kg )实验三氨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实验目的】掌握血清中氨茶碱血药浓度的紫外测定法,掌握血清中茶碱提取法,验证氨茶碱的动力学模型,掌握二房室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
用有机溶剂将血清中的氨茶碱提出,用紫外测定法根据标准曲线测出氨茶碱浓度,用残差法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曲线描绘及参数计算,从而验证氨茶碱动力学模型,使大家对药动学研究有一初步的了解。
【实验原理】1.氨茶碱为临床常用平喘药,由茶碱与乙二胺缩合而成。
在酸性条件下,可用有机溶剂从血清中提取出茶碱,再用碱液将茶碱从有机溶剂中提出。
测量λ274和λ298处的吸光度(A274为茶碱和本底,即溶剂、血清的吸光度,A298为本底的吸光度),ΔA= A274-A298。
2. 氨茶碱经静脉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进行组织分布,达到平衡后转入消除相。
时量曲线呈二房室动力学模型。
3. 房室模型是抽象的数学模型,它的划分与解剖学部位或生理学功能无关。
药物转运速率相同或相近的部位可划分为同一房室。
房室模型可以分为一室模型、二室模型、多室模型。
大多数药物在体的转运和分布符合二室模型。
即药物静脉注射入血后,首先快速进入血流量大的组织,如心、肝、肾、肺、脑等,然后缓慢地向血流量小的组织,如脂肪组织、静止的肌肉组织等转移。
【实验材料】1、动物家兔1只,雌雄不限,体重(2.5+0.5)kg2、药品氨茶碱标准液3、试剂0.1mol/L HCl0.1mol/L NaOH异丙醇:氯仿抽提液(5:95)。
4、仪器754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液体涡旋混和器数学坐标纸一半对数坐标纸一。
【实验方法】1 动物实验部分1.1取健康家兔1只,称重,将家兔置于兔台。
1.2 在家兔一耳缘注射部位去毛、热敷和消毒,待血管扩后,以左手拇指与食指压住静脉耳根端,使静脉充盈,给药前用12号针头自耳静脉取血1-1.5ml,7号针头平行刺入静脉,抽动针管,见有回血即可推注。
对其静脉注射氨茶碱15mg/kg。
1.3另一耳用锐利刀片切割取血。
分别在给氨茶碱后5、10、20、30、60、120、180、300、420min取血。
1.4分离血清,各管均取血清0.5ml于15ml试管中,加0.1mol/L盐酸0.2ml、抽提液5ml,振摇混合,2500r/min离心10min。
2 血药浓度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2.1 吸取下层氯仿液4ml置另一试管中,加入0.1mol/L NaOH溶液4ml,振摇混匀,2500r/min离心10min。
2.2吸取上层碱液,以0.1mol/L NaOH溶液4ml作参比,振摇混匀,2500r/min离心10min。
测定其在λ274和λ298处的吸收度(A274和A298),计算△A。
3 制作茶碱标准曲线:取5支试管,依次加入茶碱标准液20、40、60、80、100µl,各加入0.1mol/L NaOH溶液4ml,终浓度依次为0.5、1.0、1.5、2.0、2.5µg/ml,测定各管的A274和A298,计算△A。
以茶碱浓度为横坐标,△A为纵坐标描点绘图,用Excel软件求直线回归方程,即为茶碱标准曲线的直线方程(图示)。
4. 将测得血清样品的△A代入标准曲线的方程,求得相应的C,C×10即为茶碱的血药浓度。
以时间为横坐标,浓度对数为纵坐标,用CAPP软件描点做图,判断氨茶碱在体代谢的房室模型。
【注意事项】1.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前需预热30min并激发氢灯。
2.振摇混匀药液时防止溅出并准确加样。
3.样品离心前需配平。
4.测量时若更换波长,必须重新调节0和100%。
【讨论】1.氨茶碱的时量曲线呈几房室模型?为什么?2.为何要测两个波长下茶碱的吸光度并取其差值?3.试述药动学参数V1、Vd、t1/2α、t1/2β、K10、K12、K21、Cl、AUC的含义。
实验四体液pH对水酸钠排泄的影响【实验目的】1.学习尿液中水酸的检测方法,掌握体液pH对药物排泄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大鼠代谢笼的使用,巩固大鼠的各种给药方法。
【实验原理】水酸钠经肾脏排泄物为水酸,尿液pH对水酸排泄影响非常大,当尿液呈酸性时仅排泄5%而尿液呈碱性时则排泄大约85%。
尿液中的水酸遇到三氯化铁后可生成紫色络合物,根据反应后溶液紫色深浅可以定性分析水酸钠排泄量的多少。
【实验材料】1.动物大白鼠,雌雄不限,200~300g。
2.器材大白鼠代谢笼两个,天平一个,棉手套一只,大鼠灌胃器两个,5毫升注射器两个,6号针头两个,30ml量筒1个,50ml注射器2个。
3.药品 5%碳酸氢钠溶液,15%氯化氨溶液,(单盲法配制并编号为A、B),2%水酸钠溶液,1%三氯化铁溶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蒸馏水,苦味酸,1%速尿。
【实验方法】1.取大白鼠两只称重并编号。
2.给其中一只按0.5ml/100g灌胃A药液,给另一只以同样剂量灌胃B药液。
3.30分钟后给两只大鼠灌胃5%葡萄糖生理盐水2ml/100g。
4.30分钟后,分别给两只大鼠腹腔注射2%水酸钠溶液1ml/100g及1%速尿0.2ml/100g。
5.收集各鼠30分钟尿液,将收集的尿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30ml,加1%三氯化铁 5ml,比较紫色深浅。
【实验结果】表2-1 体液pH值对水酸钠排泄的影响鼠号体重(g) 药物尿液反应后颜色结果分析1 2 AB【注意事项】1.实验步骤进行到4后,再将集尿笼插入代谢笼中,以免收集尿液前将集尿笼污染。
2.实验用烧杯、量筒、注射器、集尿笼应清洗干净,否则影响反应pH,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思考题】1. 药物的排泄途径有哪些?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有哪些?2. 体液pH还对药物的哪些体过程有影响?有何临床意义?3. 实验中给予碳酸氢钠、氯化氨、葡萄糖生理盐水、速尿等药物的目的各是什么?4. 根据反应后溶液紫色深浅为什么可以定性分析水酸钠排泄量的多少?写出水酸与三氯化铁的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