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辐射并不可怕(2015福建三明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中考说明文阅读能力训练和答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能力训练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6119046edb6f1aff001f6c.png)
我们身边的辐射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
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
放射线不同剂量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
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
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
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
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
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
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
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
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
身在辐中要知辐阅读答案
![身在辐中要知辐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06223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e.png)
身在辐中要知辐阅读答案①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现代人早已身在“辐”中。
可是,我身边很多人对于“辐射”两字,可以说是谈虎色变。
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身在“辐”中不知“辐”,因为辐射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② 辐射是科学中常用的术语,指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的过程,也称为“辐射”。
科学告诉你,自然界中的所有物体,只要温度接近绝对零度以上-273.15℃,就会不断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传递热量,这就是辐射。
③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笼统地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④ 所谓的“电离”,一般来说,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击出电子壳,使原子带正电荷。
具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能使原子电离,因此被称为“电离辐射”。
例如,人们谈论的核辐射是一种高强度电离辐射。
⑤非电离辐射,是指含有的能量很低,不足以让原子电离,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电磁波向外释放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
例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在我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太阳光和一般家用电器发出来的非电离辐射。
⑥ 虽然非电离辐射对细胞组织影响的研究并不长,但它的危害比电离辐射小得多。
当然,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如果你每天24小时不离开手机,总是戴着耳机听音乐,这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
⑦由于电离辐射会破坏细胞组织,可以引发癌症,所以,一般人常说的辐射都是指电离辐射。
⑧ 非电离辐射看起来很麻烦。
事实上,我们根本不用害怕。
⑨首先,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
有人说,微波炉这个家伙的功率可不小啊,而且靠发射电磁波工作,难免会释放大量的微波辐射。
但是,请放心,微波是无法穿透金属的,一般微波炉都是全金属外壳,所以,一个合格的微波炉是不可能让微波出来游逛的。
⑩ 其次,魔鬼有一英尺高,道路有一英尺高。
人类早就发明了许多防止辐射的方法。
福建省三明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无答案)
![福建省三明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2ac40bad51f01dc381f11a.png)
福建省三明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满分:150分)友情提示:1.本试卷共6页。
2.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积累与运用。
(共22分)(一)古诗默写。
(12分)1.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2分)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1分)3.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
(杜莆《春望》)(2分)4. 田家少闲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1分)5.请写出诗中含有“月”的诗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励志的名篇佳作,它们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仿照示例,写出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连续的两句古诗文名句。
(任选一个节日,古诗文名句课内外均可)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选文完成7、8小题。
(10分)夏天的云就像任人揉捏的面团,被风随意捏成很多形状,如果你看过夏天的云,你也会一样和我有同感的。
夏天的早晨天亮得总是很早,城市都像没睡醒的样子,就被太阳公公给照起来了。
天是湛蓝湛蓝的,透明蓝得像一片海洋。
云朵也变成了飘扬的旗子,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小白兔蹦蹦跳跳的,好像在找它的伙伴在哪里。
这时,来了一只小黄狗,小黄狗慢慢地走到小白兔身边,好像在跟小白兔友好地打招呼,小黄狗和小白兔不知怎么的又连在一起,它们飘呀飘呀,不一会儿,那些奇怪的云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下午的云不像早上是一大块一大块连在一起,而是一小朵一小朵整齐地铺在天空。
[高考语文]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
![[高考语文]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https://img.taocdn.com/s3/m/9419750ecc7931b765ce157a.png)
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距离是最好的防护方式当下,辐射成了关注度最高的热词,甚至出现了“谈辐色变”的地步。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只不过此“辐”非彼“辐”。
据了解,咱们生活中的辐射主要分为两大类: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在医院里拍胸片或胸透,身体受到X线辐射,这属于电离辐射;而日常生活中一些辐射则属于电磁辐射,如家电辐射。
人体生命活动包含着一系列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达到一定强度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主要表现在: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食欲下降等。
专家同时也提醒,生活中的辐射也没有那么可怕,适当的距离是防护的第一秘诀,距离越大受辐射的危害就越小。
生活辐射:电视辐射最持久;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而浑然不觉,说它是最持久的辐射一点也不为过。
时间长了,会出现头昏眼花、耳鸣等症状。
;应对措施:距离是最好的防辐射方法,看电视的距离要在2米以上,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超过1个小时。
电吹风是电视辐射的7倍多;据上海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的一项检测数据显示,一般普通家用的1000W 的电吹风,辐射值达350mG 左右(mG:毫克斯是磁场强度单位),而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辐射值分别约为45mG和100mG ,远远低于电吹风的辐射量。
因为使用电吹风时,辐射离头部距离比其他电器要近,所以辐射的危害不言而喻。
微波炉儿童尽量远离;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效应这一特征,达到加热、煮熟食品的目的。
研究表明,微波炉工作时辐射最大,微波炉所产生的强电磁波严重超标可能会诱发疾病。
;应对措施:打开微波炉后尽量离开,保持距离以达到防护作用,孕妇和小孩更要远离。
手机拨出未接通时强度最大;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
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
生活中的辐射并不可怕(2015福建三明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生活中的辐射并不可怕(2015福建三明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4df0d9465ce0508763213cc.png)
生活中的辐射并不可怕前两天,一条微博意外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网友发帖称,“天哪,楼里有家人,貌似媳妇怀孕了,说WiFi有辐射,影响他家媳妇的健康,逐家逐户敲门叫我们不要用……今天已经敲了4次门了。
”该微博被很多媒体转发。
WiFi辐射成为公共议题,舆论当然不是乐在戏谑这位“中国好老公、好老爸”,而是指望藉此给大众科普一下辐射常识。
因为随着WiFi的普及,各种“想当然”的担心还真不少,臆想出的危害足以拍成系列科幻片。
事实上,辐射一般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核辐射、X射线等,危害较大;非电离辐射则包括紫外线、可见光、手机、电脑、高压线、变电站、手机基站、电视广播等产生的电磁场,危害性较弱。
人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但有时张冠李戴,就带来了心结般的“辐射恐惧症”。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量级很小,比用于治疗肿瘤所需要的辐射量差了上亿倍的量级,比一次CT则差了近万倍。
WiFi其实与手机信号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微波。
目前尚无科学依据表明它会破坏人体DNA或蛋白质结构。
再说了,辐射对人体伤害一般是两种效应:一种是辐射量达到一定程度与级别,另一种是长期在辐射环境下的累积作用。
生活中电磁波辐射量,只有24小时不停地暴露在这种辐射环境下,长期累积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这几年,网上网下盛传仙人球、龙舌兰是“防辐射利器”,防辐射背心更是成了天下孕妇的“标配”。
只是,专家早就提示,类似说法纯属商家炒作,都是忽悠。
去年,果壳网发布了“十大最流行谣言”,众多白领心中的“常识”纷纷上榜,其中就有“孕妇需穿防辐射服保护胎儿”的说法。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欧美国家的孕妇多没听说过防辐射服了。
当然,如果媳妇怀孕就要灭了WiFi,那么,手机不能用了,电视不能看了,天上的通讯卫星最好也摘下来了。
对辐射危害采取合理防护,这是公共安全的底线。
但如果一味将辐射妖魔化,恐怕只会因噎废食。
眼下,我们身边的辐射源确实越来越多。
2015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5篇
![2015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926b18dd36a32d73758162.png)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2015年福建省说明文阅读5篇植物的“五官”①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每天对莴苣做10分钟超声波处理,结果其长势远比没受处理的莴苣要好。
之后,美国的一个学者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听音乐的四分之一。
这些实验说明,植物虽然没有具体形态的耳朵,但它们的听觉能力却非同寻常。
不相信?那么请你面对含羞草轻轻击掌,看看含羞草闻声后是否会迅速将小叶合拢。
②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如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向日葵始终朝阳。
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和质量,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
植物的“眼睛”对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识别不同光线,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眼睛”原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专门色素——视觉色素,植物凭借这种“眼睛”,从根到叶尖形成完整而灵敏的感光系统,对光产生既定反应,如花开、花合、叶子向左向右、变换根的生长方向等。
③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
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它们形成各种形状的“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还能分泌香味,许多昆虫因为闻到香味,而跌入了陷阱之中!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蜒一样的大昆虫。
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④真是奇怪,植物还有嗅觉灵敏的特殊“鼻子”。
例如,当柳树受到毛虫咬食时,会产生抵抗物质,3米以外没有挨咬的柳树居然也产生出抵抗物质。
这是为什么?原来,植物有特殊的“鼻子”——感觉神经,当被咬的树产生挥发性抗虫化学物质后,邻树的“鼻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将要来临,于是就调整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达到“自卫”的目的。
《我们身边的辐射》说明文阅读附答案
![《我们身边的辐射》说明文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c647c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5.png)
《我们身边的辐射》说明文阅读附答案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编辑的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宣纸阅读附答案宣纸①宣纸的原产地安徽泾县,唐代隶属宣州府,宣纸因而得名。
②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纸的制法是利用造纸机把纸浆平铺在网上而形成薄薄的纸页,再经过烘干而卷成纸卷。
宣纸却是用传统方法手工焊成一张张湿纸,贴在墙上干燥而成。
由于这点不同,宣纸的性能也与一般纸不一样。
③那么,宣纸有哪些特性呢?④宣纸有润墨性。
落墨于宣纸时,纸面会产生发涸的效果。
普通纸发涸会使字或线条模糊不清,也不会出现晕状化开现象。
而宣纸发涸会使墨色随水分逐渐向周围扩散,呈近似圆形的波浪式的变化,如果水墨掌握得当,就能获得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艺术妙味。
⑤宣纸有耐久性。
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
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
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
⑥宣纸的耐久性与它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测定,绝大多数宣纸pH值都在8.3左右,呈碱性状态。
因为宣纸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纸也不易出现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⑦宣纸有变形性宣纸能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当伸长或收缩。
它不怕折揉,可以重新装裱,即使折揉很多次,一经装裱便能整洁如新。
选文有改动1.2分宣纸的性能与一般纸不一样,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宣纸有哪些特性?3.2分指出下面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
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
4.3分为什么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答案:1.2分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2.3分宣纸有润墨性、耐久性和变形性。
3.2分作比较列数字4.3分因为宣纸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纸也不易出现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68bf485acfa1c7aa00cc5b.png)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①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露……而这些不是离我们很远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②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X射线前了吗?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
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
③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
如今大小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新型楼盘不断问世,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飘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隐患。
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④即使你不买房子,可总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
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
⑤再说煤炭,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
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铀、钍、镭、钋等,可随空气和烘烤食物潜入人体。
尽管含量很小,但长期集腋成裘式的积累,仍可对健康构成威胁。
⑥至于形形色色的饰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艺品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
可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如用重晶石、莹石以及含磷物质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
另外,有些专家还检测到放射性偏高的鹅卵石。
若摆放于室内,美则美矣,却将你的健康置于险境之中。
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一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
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
说明文练习 22(含答案)
![说明文练习 22(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92198659eef8c75ebfb38e.png)
说明文练习221我们身边的辐射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
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照射剂量(单位:毫西弗)对人体的影响小于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600~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2000~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
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
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
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
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
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
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
核辐射中考说明文阅读题
![核辐射中考说明文阅读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92915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3.png)
核辐射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核辐射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核能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核辐射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在中考中,核辐射的相关知识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核辐射中考说明文阅读题。
一、理解题目在中考中,说明文阅读题通常是以“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等方式出现的。
在核辐射相关的阅读题中,题目往往涉及到核辐射的概念、来源、影响等方面。
因此,理解题目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阅读题目时,应该认真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确定所需要回答的问题和答案的形式。
只有正确理解了题目,才有可能正确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阅读材料在阅读核辐射相关的说明文时,应该采取逐段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每一段的时候,应该注意段落的主旨和重点,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要注意文中提到的关键词汇和专业术语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标记、批注,以便于后期的回答问题。
在阅读之后,要归纳和总结所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培养自己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
三、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时,应该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简洁明了地回答问题。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文章中的原词原句,以免回答内容和文章不符合。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词,如“不多于”、“不少于”等,以保证回答的准确性。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些问题没有理解清楚,可以在回答时略去,以免影响其他问题的回答。
最后,在回答完所有问题之后,应该认真检查答案,确保没有错误和遗漏。
综上所述,阅读核辐射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需要从理解题目、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三个方面进行。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得好,才有可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推荐下载】《生活中的核辐射》阅读附答案word版本 (3页)
![【推荐下载】《生活中的核辐射》阅读附答案word版本 (3页)](https://img.taocdn.com/s3/m/d5ac134758fafab069dc02de.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生活中的核辐射》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生活中的核辐射①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②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
举个简单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了X射线前了吗?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
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
③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
如今大小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新型楼盘不断问世,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 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漂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隐患。
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④即使你不买房子,可总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
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
⑤再说燃煤,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
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铀、钍、镭、钋等,可随空气及烘烤食物潜入人体。
尽管含量不多,但长期集腋成裘式的积累,仍可对健康构成威胁。
⑥至于形形色色的饰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艺品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
可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如用重晶石、萤石以及含磷物质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
另外,有关专家还检测到放射性偏高的鹅卵石。
若摆放于居室内,美则美矣,却将你的健康置于了险境之中。
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1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
【初中说明文阅读】《我们身边的辐射》阅读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我们身边的辐射》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7891e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d.png)
【初中说明文阅读】《我们身边的辐射》阅读答案我们身边的辐射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我们身边的辐射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在这次m级地震的影响下,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一次“谈话”核辐射而“变色”,辐射自然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
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Weisifer(μsv))。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辐射剂量(毫西弗)对人体的影响不到100对人体没有危害一百~500没有疾病的感觉,但它可以减少白细胞数量,患癌症的可能性为1/130600~1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二千~4500脱发,严重的血液损伤,一些人在2至6几周内死亡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害。
事实上,人类生活在放射性环境中,人类生命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性。
人体辐射包括自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自然辐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的辐射以及人体内的放射性。
宇宙和自然界可以产生许多放射性物质,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和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
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
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约为0.25毫西弗,带发光计,每个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二千千米大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每支香烟的辐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初二语文试卷第一个5页共八页④ 日本的核辐射令人担忧,而我们周围的一些辐射源很容易被忽视。
事实上,在生活中,有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人体,对身体造成慢性损害。
《我们身边的辐射》的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我们身边的辐射》的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144d0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7.png)
《我们身边的辐射》的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
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照射剂量(单位:毫西弗) 对人体的影响小于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600~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2000~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
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
天然放射线主要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
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
详细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无视。
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
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荣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
《我们身边的辐射》阅读附答案
![《我们身边的辐射》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75c93c4b73f242336c5f18.png)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们身边的辐射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
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照射剂量( 单位:毫西弗)对人体的影响小于100对人体没有危害100 ~500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600 ~1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2000 ~45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
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
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
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
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
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
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
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九年级语文专项训练 说明文(一) 人教新课标版
![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九年级语文专项训练 说明文(一)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f9c5b5b9d528ea81c779e6.png)
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九年级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一)人教新课标版一、阅读《我们身边的辐射》,回答1-4题。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
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
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
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
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
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
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
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
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
《身在“辐”中要知“辐”》阅读答案
![《身在“辐”中要知“辐”》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2d28d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d.png)
《身在“辐”中要知“辐”》阅读答案《身在“辐”中要知“辐”》阅读答案①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现代人早已身在“辐”中。
可是,我身边很多人对于“辐射”两字,可以说是谈虎色变。
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身在“辐”中不知“辐”,因为辐射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②辐射是科学上常用的一个名词,指的是物体以电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的过程,也称为“放射”。
科学告诉你,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接近-273.15℃)以上,都以电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就是辐射。
③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笼统地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④所谓“电离”,一般而言,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
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人们因而称之为“电离辐射”。
比如,让人谈虎色变的核辐射就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离辐射。
⑤非电离辐射,是指含有的能量很低,不足以让原子电离,它是由电场和场交互作用产生的电波向外释放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电辐射。
例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在我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太阳光和一般家用电器发出来的非电离辐射。
⑥虽然非电离辐射对细胞组织影响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但不管怎么说,它比电离辐射的伤害要小得多。
当然,凡事无绝对,如果你天天24小时手机不离身,总是戴着耳机听音乐,那肯定或多或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⑦由于电离辐射会破坏细胞组织,可以引发癌症,所以,一般人常说的辐射都是指电离辐射。
⑧非电离辐射看上去很麻烦,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用怕它。
⑨首先,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
有人说,微波炉这个家伙的功率可不小啊,而且靠发射电波工作,难免会释放大量的微波辐射。
但是,请放心,微波是无法穿透金属的,一般微波炉都是全金属外壳,所以,一个合格的微波炉是不可能让微波出来游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辐射并不可怕
前两天,一条微博意外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网友发帖称,“天哪,楼里有家人,貌似媳妇怀孕了,说WiFi有辐射,影响他家媳妇的健康,逐家逐户敲门叫我们不要用……今天已经敲了4次门了。
”该微博被很多媒体转发。
WiFi辐射成为公共议题,舆论当然不是乐在戏谑这位“中国好老公、好老爸”,而是指望藉此给大众科普一下辐射常识。
因为随着WiFi的普及,各种“想当然”的担心还真不少,臆想出的危害足以拍成系列科幻片。
事实上,辐射一般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核辐射、X射线等,危害较大;非电离辐射则包括紫外线、可见光、手机、电脑、高压线、变电站、手机基站、电视广播等产生的电磁场,危害性较弱。
人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但有时张冠李戴,就带来了心结般的“辐射恐惧症”。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量级很小,比用于治疗肿瘤所需要的辐射量差了上亿倍的量级,比一次CT则差了近万倍。
WiFi其实与手机信号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微波。
目前尚无科学依据表明它会破坏人体DNA或蛋白质结构。
再说了,辐射对人体伤害一般是两种效应:一种是辐射量达到一定程度与级别,另一种是长期在辐射环境下的累积作用。
生活中电磁波辐射量,只有24小时不停地暴露在这种辐射环境下,长期累积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这几年,网上网下盛传仙人球、龙舌兰是“防辐射利器”,防辐射背心更是成了天下孕妇的“标配”。
只是,专家早就提示,类似说法纯属商家炒作,都是忽悠。
去年,果壳网发布了“十大最流行谣言”,众多白领心中的“常识”纷纷上榜,其中就有“孕妇需穿防辐射服保护胎儿”的说法。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欧美国家的孕妇多没听说过防辐射服了。
当然,如果媳妇怀孕就要灭了WiFi,那么,手机不能用了,电视不能看了,天上的通讯卫星最好也摘下来了。
对辐射危害采取合理防护,这是公共安全的底线。
但如果一味将辐射妖魔化,恐怕只会因噎废食。
眼下,我们身边的辐射源确实越来越多。
然而现代生活注定离不开辐射,只须坚持“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原则,既不掉以轻心,也不杯弓蛇影。
平日里,了解电器辐射参数指标,适度远离辐射中心,理性关注,科学防护,辐射其实也不是洪水猛兽。
(作者邓海建,选自《健康时报》,2014年04月21日第 01 版)
13. 生活中的辐射并不可怕,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辐射恐惧症”呢?(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福建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