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3课时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Ⅰ) 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_《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1课时)》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_《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1课时)》精品课件
设法将S型细菌中的DNA、蛋白质及其他物质分 离开,然后分别将它们加入已经培养了R型细菌的 培养基中,观察其后代是否有S型菌落出现。
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944)
S型菌
多糖
R型菌
蛋白质 DNA
结论: R
R
R+S
_D_N_A_是“转化因子”,即_D_N_A_是S型菌的遗传物质。
创新思维: 在裂解、分离、纯化DNA时有可能
1.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 实验: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到S型活细菌 B.对第4组实验的分析必须是以1~3组的实验为参照 C.本实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D.本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病毒:T2噬菌体
【思考】: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注入的是DNA还是
蛋白质还是都有?可不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辨别?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1P
DNA C、H、O、N 、P 32P
32S
蛋白质 C、H、O、N、S 35S
思考:是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的蛋白质 外壳和DNA 吗?
如何操作呢?
会造成DNA的损伤,DNA降解产物也能 起到转化因子的作用吗?
S型菌
多糖
R型菌
蛋白质 DNA DNA +DNA酶
R
R
R+S
R
新问题
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 也还含有0.02%的蛋白质。因此,有人认为:是 否是这0.02%的蛋白质在起遗传作用呢?
能否找到更好的实验材料呢?
三.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2)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2.格里菲思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结论:无毒性的R型活球菌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球菌混合后,有部分无毒性的R型球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球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

(2)设计思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3)过程:(4)结论:DNA是使R型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及方法(1)T2噬菌体的结构及代谢特点:(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实验过程及结论(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实验:①烟草花叶病毒结构:②实验过程:烟草花叶病毒水、苯酚――→震荡分离⎩⎪⎨⎪⎧RNA ――→感染烟草烟草叶发病蛋白质――→感染烟草烟草叶不发病③结论:控制烟草花叶病毒性状的物质是RNA ,不是蛋白质。

(2)TMV(烟草花叶病毒)与HRV(车前草病毒)的病毒重建实验: ①实验过程:⎭⎪⎬⎪⎫TMV 的蛋白质HRV 的RNA →重建病毒――→感染烟草→HRV 的病斑――→后代的类型HRV⎭⎪⎬⎪⎫TMV 的RNAHRV 的蛋白质→重建病毒――→感染烟草→TMV 的病斑――→后代的类型TMV②结论:控制TMV 、HRV 性状的物质是RNA 而不是蛋白质。

2.人类的探索结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四、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1.提取DNA(1)DNA 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NaCl 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_mol/L 时,DNA 的溶解度最低。

通过改变NaCl 溶液的浓度,可以使溶解在NaCl 溶液中的DNA 析出。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件 (共24张PPT)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件 (共24张PPT)

资料:艾弗里实验的缺陷 艾弗里的试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 果。 因为,艾弗里的试验中提取的DNA 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补充材料1:T2噬菌体的介绍: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 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有DNA,它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 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增殖。
问题4: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实验过程:
放射性
原因是:噬菌体的蛋白质 外壳未进入细菌内
放射性
原因是:噬菌体已将含32P 的DNA注入到细菌内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 问题5: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问题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还可以说明: DNA能自我复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 问题7:实验设计基本思路: 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开,单独的去研究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鼠死亡
小鼠存活
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小鼠存活
小鼠死亡
问题3: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①第3组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还有致病能力吗? ②格里菲思从第四组实验鼠小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型菌, 请分析活的S型菌是怎样产生的( B ) A.加热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 B.活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 ③格里菲思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 转化因子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 ________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 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 子”。 问题4: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有没有证明 了遗传物质是什么?为什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共23张PPT)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共23张PPT)

分开?
艾弗里实验是一个对照试验(相互对照)。第五组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DNA具有转化功能,能将R菌 转化为S菌,第六组不可省去,因为,它能“反 证”DNA的转化功能。
实验结论: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
变化的物质,是转化因子,是遗传 物质)
艾弗里实验缺乏说服力的原因
艾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信服这一结果。
【自学指导二】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艾弗里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什么? 2、第5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第6组实验设计有什么 作用?艾弗里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吗? 3、这个实验能得到何结论? 4、为什么讲艾弗里的实验还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思路是?
将蛋白质与DNA分开,
单独、直接地观察它 们的作用
为什么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比肺炎艾佛里 实验更有说服力?
小结
体内转化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
肺炎双球 菌的转化
(格里菲思) 菌中含有“转
化因子”
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DNA是“转
(艾弗里) 化因子”
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蔡斯和赫
DNA是遗传物质
尔希):
科学家病毒拆开实验
从实验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为了使实验结论的得出更具科学性,科学家设计了下列实验 二(病毒的重组实验), 请认真体会这一实验,这一实验 更能说明什么问题?
因为,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 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例2、(2015小高考)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 验发现,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的物质是 A.RNA B.蛋白质 C.多糖 D.DNA
例3、(2016小高考)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提纯 的 S 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DNA 和 DNA 酶,分别 加入到培养 R 型细 菌的培养基中(如图所示)。经培养后检 测,会出现 S 型细菌的 是( ) DNA 蛋 白 质 多 糖 DNA+DNA 酶

生物必修ⅱ苏教版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件.

生物必修ⅱ苏教版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件.

1、第4组小鼠死于什么病? 2、是什么原因使小鼠致死的?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格里菲斯从第四组实验鼠小鼠体内 分离出活的S型菌,请分析活的S 型菌是怎样产生的( ) A.加热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 B.活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格里菲斯从实验中 得到什么结论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思路: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 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繁殖过程
噬菌体
细菌
细菌染色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繁殖过程
吸附
首先,噬菌体的尾 端吸附在细菌的表面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然后, 噬菌体通过尾轴把 DNA全部注进细菌体内,而蛋白 质外壳则留在细菌体外,不起作 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复制
噬菌体的 DNA 在细菌体内, 使细胞本身的 DNA 解体,同时 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噬菌 体自身的 DNA和蛋白质,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
二、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R型菌
S型菌的DNA
R型菌
S型菌
R型菌
S型菌的 蛋白质或荚膜多糖
只长R型菌
R型菌
S型菌
(三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思考: 如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研究呢?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
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最后结论:DNA——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复制 组装
这些新合成的 DNA 和蛋 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 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013苏教版必修2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教案

2013苏教版必修2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教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杨明灯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原理和结论。

2 说出噬菌体的结构特点。

3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4通过分析图文资料,尝试信息的处理。

模仿科学家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过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启发,与学生观察探索相结合。

教学过程:引课: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这些俗话说的就是生物的遗传现象,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生物体内的哪种物质控制了这些遗传现象哪?也就是说谁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哪?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大量实验探索,最终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本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们的探索足迹,去探索谁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板书本节的探索课题)新课研学:遗传和变异现象是通过生殖过程发生的,生物科学家们对自然界中有性生殖过程进行了研究。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产生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要经过哪些生理过程?生: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三个生理过程。

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三个生理过程,看那些物质或结构在生物体前后代之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生:染色体。

由此,生物学家们认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思考,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那些?生: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这两种化合物究竟谁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哪?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上的生物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实验。

最终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其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是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面我们重点来探究这两个实验。

一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为遗传物质应至少具备哪些条件?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苏教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1)

苏教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1)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本章规划在我们学习了遗传和染色体之后,理解了遗传规律与染色体行为的关系,了解了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理解了孟德尔定律的本质及其应用等知识。

在本章,我们将要学习遗传的分子基础的知识。

1.本章内容组成本章内容由五节组成:“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关注人类遗传病”。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介绍了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着重展示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还着重介绍了DNA提取的方法。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本质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科学的发展需要科学实验,同时更需要科学家的睿智与坚持。

第二节“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介绍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DNA的分子组成及结构特点。

关于DNA的复制,教材首先通过“积极思维”介绍了DNA复制的精巧实验,然后从理论角度解释了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介绍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人类的基因组计划,并穿插介绍了人类对遗传密码子的探索过程和密码子表。

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分析镰刀状贫血症的病因,介绍了基因突变的相关概念和特点,然后介绍了基因重组和重组DNA技术的相关概念。

第五节“关注人类遗传病”介绍了人类遗传病的病因以及相关实例、人类遗传病的检测与预防措施等。

2.本章教材地位本章教材在学生学习了遗传和染色体之后,理解了遗传规律与染色体行为的关系,了解了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理解了孟德尔定律的本质及其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讲述了分子水平上的遗传: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关注人类遗传病。

促进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本质,同时也为后续知识——“生物的进化”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遗传使得个体代代相传,使物种具有延续性;变异有可能让生物产生适应变化的环境的性状,从而在自然选择中得以生存,并产生新的物种,这也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物质基础。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课件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课件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17-
首页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易错点排查
实验设计
当堂检测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a组为有荚膜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使小鼠死亡;b组为加 热煮沸的有荚膜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c组为无荚膜菌, 不会导致小鼠死亡;d组为无荚膜菌与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菌的DNA 混合培养,在有荚膜菌DNA的作用下,无荚膜菌转化为有荚膜菌,并 遗传给后代,产生有荚膜的活菌,导致小鼠死亡;e组为加热杀死的有 荚膜菌的蛋白质与无荚膜菌混合培养,不会发生转化,也不会导致 小鼠死亡。所以d、e两组对照,说明促使无荚膜菌发生转化的是有 荚膜菌的DNA,而不是蛋白质。但这种转化率是比较低的,大部分 无荚膜菌不能发生转化,所以在d组产生的后代中,大部分是无毒性 的,少数是有毒性的,D项错误。
①S 型细菌 DNA+R 型细菌 S 型细菌+R 型细菌
②S 型细菌 蛋白质+R 型细菌 只有 R 型细菌
③S 型细菌 多糖+R 型细菌 只有 R 型细菌
④S 型细菌 DNA+DNA 酶+R 型细菌 只有 R 型细菌
(2)实验结论 S型细菌的DNA才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
-5-
首页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易错点排查
实验设计
当堂检测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例题1】 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人患肺 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无荚膜的无毒性。下图是某小组所做的 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16-
首页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易错点排查
实验设计
当堂检测
A.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 B.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D.d组产生的后代只有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

苏教版教学教案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教学教案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五章班级姓名【知识回忆】回顾人们对遗传物质的初步认识经过【合作探究】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合适呢?尝试说出你的理由并试着说出几种生物。

【自主知识复习】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交流展示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2)原理:使小鼠患败血病而死亡。

(3)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思考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

思考2: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

思考3: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

思考4:对比分析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思考5: 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

(4)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思考6:(2008·江苏高)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交流展示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1)实验原理:对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2)实验过程:①S菌的DNA+ R型细菌(混合培养):。

②S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混合培养):。

③S菌的多糖+R型细菌(混合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提炼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的比较
两个实验的联系: (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 (2)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 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活学活用
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 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 型 细 菌 + DNA 酶 → 高 温 加 热 后 冷 却 → 加 入 S 型 细 菌 的 DNA→注射入小鼠
光滑 有

粗糙 无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a组和b组对比能说明什么?b和c对比呢?
答案 a组中小鼠不死亡,b组中小鼠死亡,这两组对比 可以说明S型细菌具有毒性。b组和c组对比说明,加热后 杀死的S型细菌失去毒性。
(2)四组实验中哪一组细菌发生了转化?该组与哪一组对比 可以说明S型细菌提供了遗传物质? 答案 d组实验中细菌发生了转化,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 活细菌,说明R型活细菌转化成了S型活细菌。与a组实验对 比,该组实验加入了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说明S型细菌 提供了遗传物质。
问题导析 (1)①中加入了DNA酶,S型细菌的DNA

水解,加入R型活细菌后不能转化出S型活细菌,小鼠存活;
②中直接加入了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没③有中
(有、
没有)活不细会菌,
(会、不会)转化出S型活细菌;④
与③相同,没有活细菌。
(2)一开始,小鼠的免疫系统会杀死大多数的R型细菌,
有 一 部 分 R 型 细 菌 转 化S为型细菌
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为了进一步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阅读教材, 结合材料完成下面的思考。
1.实验材料
(1)T2噬菌体 ①结构(如图1):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 构
成的,头部内DN含A 有

②特点: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S型细菌, 随 着
的出现,小鼠的免疫系统逐渐被破坏,R型细菌、S型细
菌数量都增加。
解析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 小鼠体内,随着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S型细菌的数量 增加。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 灭,随着S型细菌增多,小鼠的免疫系统被破坏,R型细菌 数量又开始增加。 答案 (1)存活 死亡 存活 存活 (2)B
遗传的分子基础
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59~61,总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探索过程及 结论。 2.结合教材P62,总结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 结论。
重难点击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及误差分析。

13 课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Ⅰ)

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性 ,沉淀物很放高射性_____
4.实验分析 (1)实验中能否直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来培养 噬菌体呢? 答案 不能。噬菌体是营寄生生活的,不能直接用普通 培养基培养,因此必须先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培 养细菌,再让噬菌体去侵染细菌。
(2)实验中离心前搅拌的目的是使吸__附__在__细__菌__上__的__噬__菌__体___
④S型 细 菌 + DNA酶 → 高 温加 热 后 冷却 → 加 入R型 细 菌的
DNA→注射入小鼠
(1) 以 上 四 个 实 验 小 鼠 的 存 活 情 况 依 次





(2)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
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
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当堂检测
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人们发现生物的遗传与染色体密切相关,染色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究竟哪种成分最可能是遗传物质呢? 为了证明DNA和蛋白质在遗传中的作用,格里菲思和艾弗 里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对象,分别做了体内和体外转化实 验,请分析实验过程,归纳实验结论。
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1)甲、乙、丙三组实验对照说明:D_N_A_是__遗__传__物__质__,__蛋____ _白__质__等__其__他__物__质__不__是__遗__传__物__质_。 (2)丁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DNA酶将DNA水解为脱氧核苷酸,水解后的产物不能 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DNA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 完成其功能。同时,也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的病毒,在宿主细胞外 没有 (有、没
有)独立代能力。
③生活史(如图2):T2噬菌体侵染 大肠杆菌后,会在_自__身__遗__传__物__质__
的 作 用 下大肠杆,菌 利 用
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
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
殖 到 一 定 数 量 后 裂,解大 肠 杆

,释放出子代的噬菌体。
(3)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 后,从死亡小鼠中是否只分离出S型活细菌? 答案 不是,还有R型活细菌。
已知在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 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55 ℃左右时,DNA 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2)大肠杆菌:单细胞 原 核生物。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5S

标记一部32P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
部分噬菌体的DNA。
, 标记另一
3.实验过程和结果 35S 32P
35S 32P
含35S的噬菌体+细菌――→ 上清液放射高 第三步:
性 ,沉淀物很放低射性_____ 噬菌体侵染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 上清液放射低 细菌
(3)分析比较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艾弗里转 化实验的关系。 答案 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遗传 物质,但遗传物质是什么并没有说明;而艾弗里体外转化 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现代研究表明,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 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的重新组合,使R型细 菌表达出荚膜的性状,变成了S型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