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
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 总则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外护物 enclosure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保护遮栏 protective barrier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保护阻挡物 protective obstacle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2电气分隔 electrical sepation将危险带电部分与所有其他电气回路和电气部件绝缘以及与地绝缘,并防止一切接触的保护措施。
电气工程设计规范最新版
电气工程设计规范最新版
本文档旨在总结电气工程设计中的规范要求,并提供最新版本
的指导原则。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规范事项:
设计原则
- 安全性:电气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确保电
力设备和电路的安全运行。
- 可靠性:电气系统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可靠性,以确保系统长
期稳定运行,并防范可能的故障和停电。
- 效率:电气工程设计应优化能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
系统效率。
设备选择
- 设备选择应基于项目需求和规模,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和
可靠性。
- 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获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
电缆和导线
- 电缆和导线的选择应根据电流负荷、电压等级和环境条件进行,并符合国家标准。
- 敷设电缆和导线时应遵循正确的方法,并保持适当的间距和
固定。
接地与绝缘
- 设备和系统的接地和绝缘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
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变压器和发电机
- 变压器和发电机的选择应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考虑负荷容量、效率和电能质量。
自动化与控制系统
- 自动化与控制系统应满足项目需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
控制。
- 控制系统应优化运行逻辑和参数设置,提高自动化程度和能
源效率。
以上仅是一些主要的电气工程设计规范事项,具体设计应根据
项目特点进行详细规划,并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及技术要求。
电气设计电气图纸设计规范,系统全面版【精】
电⽓设计电⽓图纸设计规范,系统全⾯版【精】【轻松学习,⽆鸭梨】2016年7⽉,开课在即,开放预约中,提前预约,启程⾃动化培训将可以提供全额贴息贷款,轻松学习,分期还款!⽆鸭梨详情咨询后⾯⼆维码跟启程美⼥联系!![plc+系统集成+伺服运动控制+变频驱动+组态+电⽓设计]2个⽉封闭式实训!!9⽉就业!!Tel:廖⽼师186****8041袁⽼师186****9568⽤电⽓图形符号、带注释的围框或简化外形表⽰电⽓系统或设备中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连接关系的⼀种图。
⼴义地说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曲线,⽤以说明系统、成套装置或设备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或连接关系,或者⽤以提供⼯作参数的表格、⽂字等,也属于电⽓图之列。
⼀、电⽓图分类 1、系统图或框图:⽤符号或带注释的框,概略表⽰系统或分系统的基本组成、相互关系及其主要特征的⼀种简图。
2、电路图:⽤图形符号并按⼯作顺序排列,详细表⽰电路、设备或成套装置的全部组成和连接关系,⽽不考虑其实际位置的⼀种简图。
⽬的是便于详细理解作⽤原理、分析和计算电路特性。
3、功能图:表⽰理论的或理想的电路⽽不涉及实现⽅法的⼀种图,其⽤途是提供绘制电路图或其他有关图的依据。
4、逻辑图:主要⽤⼆进制逻辑(与、或、异或等)单元图形符号绘制的⼀种简图,其中只表⽰功能⽽不涉及实现⽅法的逻辑图叫纯逻辑图。
5、功能表图:表⽰控制系统的作⽤和状态的⼀种图。
6、等效电路图:表⽰理论的或理想的元件(如R、L、C)及其连接关系的⼀种功能图。
7、程序图:详细表⽰程序单元和程序⽚及其互连关系的⼀种简图。
8、设备元件表:把成套装置、设备和装置中各组成部分和相应数据列成的表格其⽤途表⽰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等。
9、端⼦功能图:表⽰功能单元全部外接端⼦,并⽤功能图、表图或⽂字表⽰其内部功能的⼀种简图。
10、接线图或接线表:表⽰成套装置、设备或装置的连接关系,⽤以进⾏接线和检查的⼀种简图或表格。
电气控制柜设计规范
4.11 根据电柜内设备的防护等级,需要考虑电柜防尘以及防潮功能,一般使用 的设备主要为: 空调,风扇,热交换器,抗冷凝加热器。同时根据柜体的大小合适的选择不同功 率的设备。关于风扇的选择,主要考虑柜内正常工作温度,柜外最高环境温度, 求得一个温差,风扇的换气速率,估算出柜内空气容量。已知三个数据:温差, 换气速率,空气容量后,求得柜内空气更换一次的时间,然后通过温差计算求得, 实际需要的换气速率。从而选择实际需要的风扇。因为一般夜间,温度下降,故 会产生冷凝水,依附在柜内电路板上,所以需要选择相应的抗冷凝加热器以保持 柜内温度。
4.8 不能将装有显示器的操作面板安装在靠近电缆和带有线圈的设备旁边,例如 电源电缆,接触器,继电器,螺线管阀,变压器等等,因为它们可以产生很强的 磁场。 4.9 功率部件 (变压器,驱动部件,负载功率电源等等) 与控制部件 (继电器控 制部分,可编程控制器) 必须要分开安装。但是并不适用于功率部件与控制部件 设计为一体的产品,变频器和相关的滤波器的金属外壳,都应该用低电阻与电柜 连接,以减少高频瞬间电流的冲击。理想的情况是将模块安装到一个导电良好, 黑色的金属板上,并将金属板安装到一个大的金属台面上。喷过漆的电柜面板, DIN 导轨或其他只有小的支撑表面的设备都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下图 便为一个电柜的基本布局: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 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 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 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 连线 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 写的 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
联锁与保护环节设计: ➢ 用限位开关SQ1的常闭触点控制滑台慢速进给到位时的停车;用限位开关
SQ2的常闭触点控制滑台快速返回至原位时的自动停车。接触器KMl与 KM2之间应互相联锁,三台电动机均应用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
控制电路
电路的完善: ➢ 电路初步设计完后,可能还有不够合理的地方,因此需仔细校核。一共用了
三个KMl的常开辅助触点,而一般的接触器只有两个常开辅助触点。因此, 必须进行修改。从电路的工作情况可以看出,KM3的常开辅助触点完全可以 代替KM1的常开辅助触点去控制电磁铁YA,修改后的辅助电路如图所示。
修改后的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
➢ 尽量减少连接导线 。设计控制电路时,应考虑电器元件的实际位 置,尽可能地减少配线时的连接导线,如图a是不合理的。
IN
PN 103 KUN
式中, IN为接触器主触点额定电流(A);K为比例系数,一般取1-1.4;
PN为被控电动机额定功率(kW);UN为被控电动机额定线电压(V)。
(2) 交流接触器主触点额定电压一般按高于电路额定电压来确定。
(3) 根据控制回路的电压决定接触器的线圈电压
(4) 接触器辅助触点的数量、种类应满足电路的需要。
➢ 热继电器的选择
按照电动机的工作环境、起动情况、负载性质等因素来考虑。 (1) 热继电器结构形式的选择。星形联结的电动机可选用两相或三相结构热 继电器,三角形联结的电动机应选用带断相保护装置的三相结构热继电器 (2) 热元件额定电流的选择。一般可按下式选取:
电动机调速性质的确定:与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相适应 ➢双速笼型异步电动机,当定子绕组由三角形联结改为双星形联结时, 转速由低速升为高速,功率却变化不大,适用于恒功率传动。由星形联 结改为双星形联结时,电动机输出转矩不变,适用于恒转矩传动。 ➢直流他励电动机,改变电枢电压调速为恒转矩调速;而改变励磁调速 为恒功率调速。 ➢恒转矩负载采用恒功率调速或恒功率负载采用恒转矩调速,将使电动 机额定功率增大D倍(D为调速范围),部分转矩未得到充分利用。
电气设计规范4.20.
电气设计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高低压配电设备、照明箱动力箱等电气设计。
如本文件相关条款与用户协议(或地方标准)相冲突时,按照用户协议(或地方标准)执行。
一、本规范参照的国家标准:GB/ T 6988 《电气制图》GB / T 6988-1997 《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GB/ T 6988 .1《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1 部分:一般要求》GB / T 6988 .2《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 2 部分:功能性简图》GB /T 6988 . 3《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 3 部分:接线图和接线表》GB 7356《电气系统说明书用简图的编制》GB / T 472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GB/ T 5465.1《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绘制原则》GB / T 5465.2《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 T 4026 《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端子的识别和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GB / T 4884 《绝缘导线的标记》GB/ T 5094 《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GB / T 7159 《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GB/ T 7947 《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GB / T 10609.1 《技术制图标题栏》GB/ T 10609.2 《技术制图标题栏》GB/ T 14689《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GB/ T 14691《技术制图字体》GB / T 16679《信号与连接线的代号》GB / T 18135《电气工程 CAD制图规则》二、电气图的分类:功能文件:一次系统图、二次原理图位置文件:总平面图、装配图、元器件布置图、屏面布置图接线文件:二次接线图 [ 表]、端子图[表]、电缆图[表][清单]项目表:元件表、设备表、材料单等三、图幅、标题栏、等规定1.图幅一般为 A4 竖幅、 A3 横幅,一般不采用其它图幅,见附图 1。
2.标题栏按附表 1 填写。
3.图号、图名齐全规范,签字齐全。
4.图号编制方法:厂名缩写.图纸类型.项目缩写-序号厂名缩写:为公司拼音缩写JSTH图纸类型:二次原理图标YL;一次系统图标XT;二次接线图标JX;壳体图标KT;平面布置图标 PM项目缩写:为项目拼音缩写,一般为 2~4 个大写字母序号:为三位数字,从 001 开始编制。
电控原理图设计规范
电控电路原理图设计规范1.范围本设计规范规定了电路原理图设计中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电子公司的电控板、电子设备用的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一些涉及软件操作的部分以PROEL99SE软件为准。
2.引用文件《IEC 1082 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电路设计与制版PROTEL99 高级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3.定义原理图模块:等于或多于三个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具有输入输出端口,并且固定、通用的线路组合。
其余术语准采用IEC1082的术语定义4.总则4.1电路图应能表示出任一系统、分系统、成套装置、设备等实际电路的细节,但不必考虑其组成项目的物理尺寸、形状或位置。
它应为以下用途提供必要的信息:●了解电路所起的作用●编制接线文件●测试和故障寻找●安装和维修●准确指引PCB的设计4.2电路图的内容应包含:●表示电路中元件或功能件的图形符号●元件或功能件之间的连接线●端子代号、名称●用于逻辑信号的信号电平约定●通路和电路寻迹必须的信息(网络标号、信号代号、位置检索标记)●了解功能件所必须的补充信息4.3除非特殊情况,均以PROTEL99SE SERVICE PACK 6版本为电子设计软件。
5.一般要求5.1图纸幅面及原理图模板图纸模板有A2、A3、A4三种,图纸幅面的选取应考虑以下因素:●易读性●设计的组成和复杂性●采用较小幅面而图纸张数较多的可能性●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编制文件的要求●整理、复印、微缩、归档和其他文件加工过程的要求●应使图纸上所有的图素在选定的选择图纸幅面下打印时都能清晰的分辨出来5.1.1图纸模板文件的调用步骤:●在所设计项目的DDB内新建原理图文件●打开原理图模板的DDB文件●依次点击DESIGN、TEMPLATE、SET TEMPLATE FILE NAME…●选择适合幅面大小的原理图模板文件,点两次“OK”5.2标题栏标题栏内应填写齐全以下项目:型号:产品型号,应与产品控制版本首页填写的型号一致。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和步骤(精)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和步骤要完成好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除掌握必要的电气设计基础知识外,还必须经过反复实践,深入生产现场,将不断积累的经验应用到设计中来。
课程设计正是为这一目的而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一项初步的工程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的工作,了解一般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
本章主要讨论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要求、内容、深度及工作量.并通过实例介绍,进一步说明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电气设计包含原理设计和工艺设计两个方面,不能忽视任何一面,对于应用型人才更应重视工艺设计。
电气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属于练习性质,不强调设计结果直接用于生产。
设计的目的、要求、任务及方法一、设计目的电气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某一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实践,了解一般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
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电气设计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设备的用途、结构、操作要求和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电气设计应强调能力培养为主,在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几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独立工作能力与创造力;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工程绘图的能力;书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为保证顺利完成设计任务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接受设计任务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应完成的设计内容,拟定设计任务书和工作进度计划,确定各阶段应完成的工作量,妥善安排时间。
(2)在方案确定过程中应主动提出问题,以取得指导教师的帮助,同时要广泛讨论意见,依据充分。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多思考,尤其是主要参数,要经过计算论证.(3)所有电气图纸的绘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包括线条、图型符号、项目代号、回路标号、技术要求、标题栏、元件明细表以及图纸的折叠和装订.(4)说明书要求文字通顺、简练,字迹端正、整洁.(5)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设计任务。
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指南
电气原理图设计规范Reference to:1、GB 6988.1-2008(IDT IEC 61082-1-2006)2、GB 7947-2010(IDT IEC 60446-2007)3、GB/T 4026.1-2010(IDT IEC 60445-2006)4、GB 4884-1985(IDT ICE 391-72)5、GB 5094-2-2003(IDT ICE 61346-2-2003)6、GB/T 24341-20097、GB/T 4728.1-2005(IDT IEC 60617 database)8、GB/T 4728.2-2005(IDT IEC 60617 database)9、GB/T 4728.3-2005(IDT IEC 60617 database)10、GB/T 4728.4-2005(IDT IEC 60617 database)11、GB/T 4728.5-2005(IDT IEC 60617 database)12、GB/T 4728.6-2005(IDT IEC 60617 database)13、GB/T 4728.7-2008(IDT IEC 60617 database)14、GB/T 4728.8-2008(IDT IEC 60617 database)15、GB/T 4728.9-2008(IDT IEC 60617 database)16、GB/T 4728.10-2008(IDT IEC 60617 database)17、GB/T 4728.11-2008(IDT IEC 60617 database)18、GB/T 4728.12-2008(IDT IEC 60617 database)19、GB/T 4728.13-2008(IDT IEC 60617 database)20、GB/T 20939-2007(IDT IEC PAS 62400-2005 )目录1 目的 (1)2 范围 (1)3 术语和定义 (1)4 规范内容 (1)4.1 图纸规则 (1)4.1.1 图纸尺寸 (1)4.1.2 图框、标题栏格式 (1)4.1.3 字体 (1)4.1.4 图线 (2)4.1.4.1 型式 (2)4.1.4.2 宽度 (2)4.1.4.3 间距 (2)4.1.5 箭头、指引线与尺寸线 (3)4.1.6 比例 (3)4.1.7 注释 (3)4.1.8 围框 (4)4.2 元器件的图形符号及其标注 (5)4.2.1 概述 (5)4.2.2 图形符号的选取 (5)4.2.3 图形符号的状态 (5)4.2.4 图形符号的大小 (6)4.2.5 图形符号的取向 (6)4.2.6 图形符号引出线的表示 (6)4.2.7 图形符号的表示方法 (7)4.2.8 元器件的参考代号以及技术参数 (9)4.2.8.1 元器件参照代号的结构 (9)4.2.8.2 元器件字母代号 (9)4.2.8.3 元器件参照代号及规格的标注 (9)4.3 连接线的表示方法及其标注 (9)4.3.1 导线的一般表示法 (9)4.3.2 导线连接点的表示 (10)4.3.3 连接线的中断表示 (11)4.3.4 连接线的表示方法 (12)4.3.5 多回路电路的表示法 (13)4.3.6 连接线的识别标记 (14)4.4 接线端子及其识别标记 (15)4.4.1 端子及端子板的图形符号 (15)4.4.2 端子识别标记 (15)4.4.2.1 端子识别标记的组成 (15)4.4.2.2 端子代号的标注方法 (16)4.4.2.3 接线端子标记的原则和方法 (17)4.5 电源 (19)4.6 电气原理图设计内容 (20)4.6.1 电气原理框图 (21)4.6.2 电气原理接线图 (21)4.6.2.1 概述 (21)4.6.2.2 布局规则 (22)4.6.2.2.1 整体布局 (22)4.6.2.2.2 图面区域的划分以及符号位置索引 (22)4.6.2.2.3元器件的布局 (23)4.6.2.2.4 图线的布局 (23)4.6.2.3 器件、单元或组件的表示方法 (24)4.6.2.4 端子的表示方法 (24)4.6.2.5 导线的表示方法 (24)4.6.2.6 线缆选用要求 (26)4.6.3 电气元器件布置图 (26)4.6.3.1 概述 (26)4.6.3.2 电气元器件布置图设计原则 (27)4.6.4 I/O分配表 (27)4.6.5 BOM表 (27)4.7 原理图评审 (27)5 相关记录 (28)6 附录 (28)6.1 附录A 图框和标题栏(幅面A4)......................................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_2011
1 总则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外护物 enclosure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保护遮栏 protective barrier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保护阻挡物 protective obstacle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2电气分隔 electrical sepation将危险带电部分与所有其他电气回路和电气部件绝缘以及与地绝缘,并防止一切接触的保护措施。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⑴【引入】电器图以各种图形、符号和突显等形式来表示电气系统中各电器设备、装置、元器件的相互连接关系。
电器图是联系电气设计、生产、维修人员的工程语言,能正确、熟练的识读电气图是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一、电气图的作用与分类为了表达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意图,便于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安装、调试和检修控制系统,必须采用统一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1•电气系统图和框图2•电气原理图3.电器布置图4.电器安装接线图5•功能图6•电气元件配置明细表二、电气图阅读的基本方法1•电气图阅读的基本方法1)主电路分析2)控制电路分析3)辅助电路分析4)联锁和保护环节分析5)总体检查2•电气图阅读1)主电路阅读2)阅读控制电路三、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1•电气工程制图容电气控制系统是由若干电器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而成,从而实现设备或装置的某种控制目的。
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研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以及技术交流,就需要将控制系统中的各电器元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表达,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标准和国际标准,我国相关的标准已经与国际标准统一。
用标准符号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表示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关系的就称为电气控制系统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电气系统图和框图、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和接线表三种形式。
各种图都有其不同的用途和规定的表达方式,电气系统图主要用于表达系统的层次关系,系统各子系统或功能部件的相互关系,以及系统与外界的联系;电气原理图主要用于表达系统控制原理、参数、功能及逻辑关系,是最详细表达控制规律和参数的工程图;电气接线图主要用于表达各电器元件在设备中的具体位置分布情况,以及连接导线的走向。
对于一般的机电装备而言,电气原理图是必须的,而其余两种图则根据需要绘制。
绘制电气接线图则需要首先绘制电器位置图,在实际应用中电气接线图一般与电气原理图和电器位置图一起使用。
标准局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标准,制定了我国电气设备有关标准。
《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 总则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外护物 enclosure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保护遮栏 protective barrier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保护阻挡物 protective obstacle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2电气分隔 electrical sepation将危险带电部分与所有其他电气回路和电气部件绝缘以及与地绝缘,并防止一切接触的保护措施。
第三章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
第三章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
控制线路:
( SB2+ SQ1+ SQ3+) →KM1√→KM1+ 主触点吸合,M1正
转,炉门开启↘→KM1+ 辅助常开触点吸合,自锁。 →SQ4→KM1×→KM1- 主触点脱开,M1停止,炉门开启完毕。 →SQ4+ →KM3√→KM3+ 主触点吸合,M2正转,推料杆前进,上料 开始 →SQ2→KM3×→KM3- 主触点脱开,M2停止,上料完毕。 →SQ2+ →KM4√→KM4+ 主触点吸合,M2反转,推料杆后退 ↘→KM4+ 辅助常开触点吸合,自锁。 →SQ1→KM4×→KM4- 主触点脱开,M2停止。 →SQ1+ →推料杆回到原位。↘→KM2√→KM2+ 主触点吸合,M1反 转,炉门关闭 →SQ3→KM2×→KM2- 主触点脱开,M1停止,炉门关闭结束。 →SQ3+ →炉门回到原位。一个循环结束。
第三章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
控制线路: 按下SB2+→KM1√→KM1+ 主触 点吸合,M正向启动,由1向2运 动→到位置2 ↘→KM1+ 辅助常开触点吸合, 自锁。 →S2-→KM1×→KM1- 主触点 释放脱开,M正转停止。 ↘S2+→KM2√→KM2+ 主触点 吸合,M反向启动,由2向1运动 →到位置1→S1↘→KM2+ 辅助常开触点吸合, 自锁 →KM2×→KM2- 主触点释放脱 开,M反转停止。
第三章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
★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一般原则 当机械设备的电力拖动方案和控制方案已经确定后, 就可以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是 电力拖动方案和控制方案的具体化,一般在设计时应该遵 循以下原则: 1、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线路的 要求 控制线路是为整个设备和工艺过程服务的。因此,在 设计之前,要调查清楚生产要求,对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 结构特点和实际加工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电气设计人员深 入现场对同类或接近的产品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加以分 析和综合,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控制方式,起动、反向、制 动及调速的要求,设置各种联锁及保护装置,最大限度地 实现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线路的要求。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引言在机床的制造过程中,电路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涉及到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开关和控制器的选择和配置。
本文将介绍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组件,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基本原则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1.分离电源:将电源分为主电源和控制电源,以确保不会因为控制电路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
2.使用合适的传感器:选择适合机床应用的传感器,例如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
3.合理配置执行器:根据机床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例如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和液压执行器等。
4.使用适当的开关:选择合适的开关设备,例如按钮开关、刀闸开关和继电器等,确保系统的正常操作。
常用组件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设备,能够根据预定程序来控制机床的操作。
PLC通常由中央处理单元(CPU)、输入/输出模块(I/O 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
PLC的设计要考虑到机床的需求,合理选择适当的输入和输出模块。
通过编程,可以实现对机床的自动化控制。
PLC编程语言常用的PLC编程语言有梯形图(Ladder Diagram)、指令列表(Instruction List)、功能块图(Function Block Diagram)和结构化文本(Structured Text)等。
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可以提高编程效率和可读性。
变频器变频器是控制电动机转速的装置。
它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和电压来调整电动机的转速。
变频器能够提供精确的转速控制和启动/停止控制,适用于需要频繁改变转速的机床应用。
电气元件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中常用的电气元件有继电器、断路器、按钮开关和接触器等。
这些元件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关和保护。
实际案例数控铣床控制电路设计在数控铣床的控制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位置控制:选择合适的位置传感器,如光电开关或编码器,以获取工件和刀具的准确位置信息。
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
对于开启信号来讲,当开启的转换主令信号不只一个,还需 具备其他条件才能开启,则开启信号用X开主表示,其他条件 称开启约束信号,用 X开约 表示。显然,条件都具备才能开启, 说明 X开主 与X开约 是“与”的逻辑关系,用它去代替式(2-1)、 (2-2)中X开。当关断信号不止一个,要求其他几个条件都具备 才能关断时,则关断信号用X关主表示,其他条件称为关断的 约束信号,以X关约表示。“0”状态是关断状态,显然X关主与X 关约全为“0”时,则关断信号应为“O”; X关主为“O”而X关约 =1时,则不具备关断条件,所以二者是“或”关系。以X关主 +X关约代替式(2-1)、(2-2)中,则可得起、保、停电路的一般 形式,式(2-1)扩展成式(2-3);式(2-2)扩展成式(2-4)。
f k x 开 主 x 开 约 x 关 主 x 关 约) k ( f k x 关 主 x 关 约) ( x 开 主 x 开 约 k ) ( ( 2 3) (2 4)
例如需要设计一动力头主轴电动机的起、保、停电路, 要求滑台停在原位时,允许动力头主轴电动机起动,进给到 需要位置时,才允许停止主轴电动机。 若滑台在原位,压行程开关SA1。表示进给到需要位置 时,压行程开关SA2。起动按钮为 SB1,停止按钮为SB2, 则可用式(2-3)或式(2-4)设计继电器电路。 其中:X开主=SB1 X开约=SAl X关主= S B 2 X关约= S A 2 按式(2-3)
f K SB 1 SB 2 K
其一般形式为
fK X 开 X 关 K ( 2 Nhomakorabea 1)图2-26 起、保、停电路
式中
X开—— 开启信号 X关———— 关断信号 K———— 自保信号 fk————继电器K的逻辑函数。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有两种方法:一是经验法,二是逻辑法。
这里重点介绍经验法。
经验法根据生产机械工艺要求和工作过程,利用各种典型环节,加以适当补充和修改,综合成所需电路。
它的特点是无固定的设计程序和设计模式,灵活性很大,主要靠经验进行。
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大量的控制线路基本环节,同时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
在设计过程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试验,才能使线路符合设计要求。
即使这样,设计出来的线路也可能不是最简的,使用的电器及触点也不一定最少,所得出的方案也不一定是最佳的。
一般不太复杂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都可以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设计,这种方法易于掌握,便于推广,但设计速度慢,设计方案需要反复修改,必要时要对整个电气控制线路进行模拟实验。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包含主电路、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设计。
①主电路设计。
主要考虑电动机的启动、点动、正反转、调速和制动。
②控制电路设计。
包括基本控制线路和控制线路特殊部分的设计,以及选择控制参量和确定控制原则。
主要考虑如何满足电动机的各种运转功能和生产工艺要求。
③联结各单元环节。
构成满足整机生产工艺要求,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半自动及调整的控制线路。
④联锁保护环节设计。
主要考虑如何完善整个控制线路的设计,包含各种联锁环节以及短路、过载、过流、失压等保护环节。
⑤辅助电路设计。
包括照明、声及光指示、报警等电路的设计。
⑥线路的综合审查。
反复审查所设计的控制线路是否满足设计原则和生产工艺要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模拟实验,逐步完善整个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直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电气设计规范最新版
电气设计规范最新版最新版电气设计规范包含了许多常用的国标省图集,其中包括99(03)D501-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图集、10D303-2常用风机控制电路图、10D303-3常用水泵控制电路图等。
此外,还有12D11火灾报警与控制、12DX603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13J811-1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2015年修改版)等图集。
IEC规范也是电气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例如,GB.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__第1部分、GB 7000.1-2007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GBT .12-2006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选择等规范都需要遵守。
在电气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常见问题,例如民用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电气专业)、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10Cx504国标图集)、弱电监控相关图集等。
此外,防雷与接地安装(2003合订本D501-1~4)、河南省标12YD、南方电网10kV及以下业扩受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CAD版]XXX图集2015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还有一些规范需要注意,例如GB.1-2005电气附件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第1、GBT .21-2003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21、GB-规范等。
在电气设计中,遵守这些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GB .22- .1-2003是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断路器的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范仅适用于带过电流保护的断路器。
此外,还有一些插座和空调相关的规范,如GB 2099.3- -2008等。
GB -2012是连接器件电气铜导线螺纹型和无螺纹型夹紧件的安全要求规范,适用于0.2 mm2以上至35 mm2的导线夹紧件。
而GB 2099.2-2012则是家用和类似用途的插头插座规范。
对于老年人建筑规范,有GB- T -2003等规范。
这些规范旨在为养老设施的建筑设计提供标准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计划授课时间:2013.9.12【引入】电器图以各种图形、符号和突显等形式来表示电气系统中各电器设备、装置、元器件的相互连接关系。
电器图是联系电气设计、生产、维修人员的工程语言,能正确、熟练的识读电器图是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一、电气图的作用与分类为了表达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意图,便于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安装、调试和检修控制系统,必须采用统一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1.电气系统图和框图2.电气原理图3.电器布置图4.电器安装接线图5.功能图6.电气元件明细表二、电器图阅读的基本方法1.电气图阅读的基本方法1)主电路分析2)控制电路分析3)辅助电路分析4)联锁和保护环节分析5)总体检查2.电气图阅读1)主电路阅读2)阅读控制电路三、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1.电气工程制图内容电气控制系统是由若干电器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而成,从而实现设备或装置的某种控制目的。
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研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以及技术交流,就需要将控制系统中的各电器元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表达,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已经与国际标准统一。
用标准符号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表示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关系的就称为电气控制系统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电气系统图和框图、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和接线表三种形式。
各种图都有其不同的用途和规定的表达方式,电气系统图主要用于表达系统的层次关系,系统内各子系统或功能部件的相互关系,以及系统与外界的联系;电气原理图主要用于表达系统控制原理、参数、功能及逻辑关系,是最详细表达控制规律和参数的工程图;电气接线图主要用于表达各电器元件在设备中的具体位置分布情况,以及连接导线的走向。
对于一般的机电装备而言,电气原理图是必须的,而其余两种图则根据需要绘制。
绘制电气接线图则需要首先绘制电器位置图,在实际应用中电气接线图一般与电气原理图和电器位置图一起使用。
国家标准局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标准,制定了我国电气设备有关国家标准。
有关的国家标准有GB4728—19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1986《电气制图》、GB5094—1985《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和GB7159—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
2.电气工程制图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按照GB4728—19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规定,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是按照功能组合图的原则,由一般符号、符号要素或一般符号加限定符号组合成为特定的图形符号及方框符号等。
一般符号是用以表示一类产品和此类产品的特征的简单图形符号。
文字符号分为基本文字符号和辅助文字符号。
基本文字符号又分单字母文字符号和双字母文字符号两种。
单字母符号是按拉丁字母顺序将各种电气设备、装置和元器件划分为23类,每一大类电器用一个专用单字母符号表示,如“K”表示继电器、接触器类,“R”表示电阻器类。
当单字母符号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将大类进一步划分,以便更为详尽地表述某一种电气设备、装置和元器件时采用双字母符号。
双字母符号由一个表示种类的单字母符号与另一个字母组成,组合形式为单字母符号在前、另一个字母在后,如“F”表示保护器件类,“FU”表示熔断器,“FR”表示热继电器。
辅助文字符号用来表示电气设备、装置、元器件及线路的功能、状态和特征,如“DC”表示简化文字符号起见,当辅助文字符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组成时,可以只采用第一位字母进行组合,如“MS”表示同步电动机。
辅助文字符号也可单独使用,如“ON”表示接通,“N”表示中性线等。
3.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绘制原则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电器安装图、互连图)和框图等。
各种图的图纸尺寸一般选用297×210、297×420、297×630、297×840(mm)四种幅面,特殊需要可按GB126—74《机械制图》国家标准选用其他尺寸。
(1)目的和用途电路原理图就是详细表示电路、设备或装置的全部基本组成部分和连接关系的工程图。
主要用于详细理解电路、设备或装置及其组成部分的作用原理;为测试和故障诊断提供信息;为编制接线图提供依据。
(2)绘图基本原则根据简单清晰的原则,电气原理(电路)图采用电器元件展开的形式绘制。
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点,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大小。
因此,绘制电路图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基本规则:1)电路图一般包含主电路和控制、信号电路两部分。
为了区别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在绘制电路图时主电路(电机、电器及连接线等),用粗线表示,而控制、信号电路(电器及连接线等)用细线表示。
通常习惯将主电路放在电路图的左边(或上部),而将控制电路放在右边(或下部)。
2)控制系统内的全部电器和其他器械的带电部件都应在原理图中表示出来3)在原理图中不画各电器元件的实际的外形图,而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图形符号。
文字符号也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4)在原理图中,各个电器元件和部件在控制线路的位置应根据变阅读的原则安排。
5)原理图中元件、器件和设备的可动部分都按没有通电和没有外力作用时的开闭状态画出。
6)原理图的绘制应布局合理、排列均匀,为了识图,可以水平位置,也可垂直位置。
7)主电路(动力电路)中电源电路绘水平线;受电的动力设备(如电动机等)及其它保护电器支路,应垂直于电源电路绘制。
8)控制和信号电路应垂直地绘于两条水平电源线之间,耗能元件(如接触器线圈、电磁铁线圈,信号灯等)应直接连接在接地或下方的水平电源线上,各种控制触头连接在上方水平线与耗能元件之间。
9)在电路图中各个电器并不按照它实际的布置情况绘制,而是采用同一电器的各部件分别绘在它们完成作用的地方。
10)无论主电路还是控制电路,各元件一般按照动作顺序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11)电气元件应按功能位置,并尽可能按水平顺序排列,其布局顺序应该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12)电气原理图中,有直接联系的交叉导线联接点,要用黑圆点表示;无直接联系的交叉导线联接点不画黑圆点。
13)为区别控制线路中各电器的类型和作用,每个电器及它们的部件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且每个电器有一个文字符号,属于同一个电器的各个部件(如接触器的线圈和触头)都用同一个文字符号表示。
而作用相同的电器用规定的文字符号加数字序号表示。
14)因为各个电器在不同的工作阶段分别作不同的动作,触点时闭时开,而在电路图内只能表示一种情况。
因此,规定所有电器的触点均表示成在(线圈)没有通电或机械外力作用时的位置。
对于接触器和电磁式继电器为电磁铁未吸合的位置,对于行程开关、按钮等则为未压合的位置。
15)在电路图中两条以上导线的电气连接处要打一圆点,且每个接点要标一个编号,编号的原则是:靠近左边电源线的用单数标注,靠近右边电源线的用双数标注,通常都是以电器的线圈或电阻作为单、双数的分界线,故电器的线圈或电阻应尽量放在各行的—边(左边或右边)。
16)对具有循环运动的机构,应给出工作循环图,万能转换开关和行程开关应绘出动作程序和动作位置。
17)电路图应标出下列数据或说明:a各电源电路的电压值,极性或频率及相数。
3.图面区域的划分为了便于检索电路,方便阅读,可以在各种幅面的图纸上进行分区。
按照规定,分区数应该是偶数,每一分区的长度一般不小于25 mm,不大于75mm。
每个分区内竖边方向用大写拉丁字母,横边方向用阿拉伯数字分别编号。
编号的顺序应从标题栏相对的左上角开始。
编号写在图纸的边框内。
在编号下方和图面的上方设有功能、用途栏,用于注明该区域电路的功能和作用。
4.符号位置索引由于像接触器、继电器这样的电器其线圈和触点在电路中根据需要绘制在不同的地方,为了便于读图,在接触器、继电器线圈的下方绘出其触点的索引表,如图6.39所示。
对于接触器,其中左边一列为主触点所在的区域,中间为辅助常开触点所在的区域,右边一列为辅助常闭触点所在的区域。
对于继电器,其中左边一列为常开触点所在的区域,右边一列为常闭触点所在的区域。
图CM6132普通车床电器控制线路原理图四、电气控制系统图的基本知识1.图形、文字符号(1)图形符号图形符号通常用于图样或其它文件,用以表示一个设备或概念的图形、标记或字符。
电气控制系统图中的图形符号必须按国家标准绘制。
(2)文字符号文字符号分为基本文字符号和辅助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适用于电气技术领域中技术文件的编制,也可表示在电气设备、装置和元件上或其近旁以标明它们的名称、功能、状态和特征。
(3)主电路各接点标记三相交流电源引入线采用L1、L2、L3标记。
电源开关之后的三相交流电源主电路分别按U 、V 、W 顺序标记。
分级三相交流电源主电路采用三相文字代号U 、V 、W 的前边加上阿拉伯数字1、2、3等来标记,如1U 、1V 、1W ;2U 、2V 、2W 等。
(4)符号位置索引由于像接触器、继电器这样的电器其线圈和触点在电路中根据需要绘制在不同的地方,为了便于读图,在接触器、继电器线圈的下方绘出其触点的索引表。
对于接触器,其中左边一列为主触点所在的区域,中间为辅助常开触点所在的区域,右边一列为辅助常闭触点所在的区域。
对于继电器,其中左边一列为常开触点所在的区域,右边一列为常闭触点所在的区域。
五、电气控制图的基本规律1.自锁控制1)含义 2)电路组成2.互锁控制 1)含义2)电路组成(电气互锁)基本电气控制电路1.启、保、停控制图6.40所示是三相鼠笼式电动机的单向启、停控制线路,它由6.40(a )的主电路和6.40(b )的控制电路组成。
主电路包括一个断路器QF 、一个接触器KM 的主触点、一个热继电器FR 的热元件和一台电动机M ,控制电路包括一个停止按钮SB1和一个启动按钮SB2、接触器的吸引线圈和一个常开辅助触点、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
合上开QF (作电源总开关),按下SB2,接触器KM 的吸引线圈接通得电,衔铁吸合,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便运转起来,与此同时,KM 的辅助触点也闭合,将启动按钮SB2短路,这样当松开SB2时接触器线圈仍然接通,像这样利用电器自身的触点保持自己的线圈得电,从而保持线路继续工作的环节称为自锁(自保)环节。
这种触点称为自锁触点。
按下SB1,KM 的线圈断电,其主触点打开,电动机便停转,同时KM 辅助触点也打开,故松开按钮后, SB1虽复位而闭合,但KM 的线圈已经不能继续得电,从而保证了电动机不会自行启动,若要使电动机再次工作可再按SB2。
图6.40 启、保、停控制电路为了避免电动机、控制电器、设备及被控机械、操作者受到不正常工作状态的有害影响,使工作更为可靠,在电路中必须具有各种保护装置。
该电路具有多重保护功能,首先,QF兼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双重功能;其次,由于热继电器FR的热元件串接在电机回路中,所以对电机的过载和缺相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护;另外,在电动机正常运行时如突然停电或电压过低,则接触器没有足够的吸合力而复位,电动机停止运转,当电源恢复正常后电路不会自行启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这样的保护功能称为失压或欠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