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0 日学校王洪木小学听课教师满庆明授课教师苗振田年级四年课题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听课纪实分析意见一、导课:教师带来一个皮筋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玩一玩,师问:什么发生了改变?你发现了什么?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1、让学生用实验仪器来动手亲自操作。
2、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
3、将活动发现记在活动记录上。
4、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师问:物体有什么共同特性吗?6、师用海绵来演示(体积也可以改变)。
7、出试弹性概念。
8、师问:是否所有物体都有弹性。
9、请学生再来做实验,问有什么感受?10、学生汇报新的发现同时出示弹力概念。
11、请学生区分弹性弹力12、完成书77页记录。
三、总结:说说本课你的收获?情趣导入新课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中发现现象得出概念。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力量。
四、作业:回家后自己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做玩具。
板书设计: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物体受外力形状改变去掉力恢复原状——弹性→→(有限)体积弹力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5 日学校王洪木小学听课教师满庆明授课教师苗振田年级六年课题人体的司令部神经听课纪实分析意见一、导课:师问: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请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玩,要求学生做与老师指令相反的动作。
找出获胜者。
师问:是谁让我们完成了这些指令?(神经)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1、课件出示人体神经系统图。
师问:人体神经分几个部分?2、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按发出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宽松的课堂探究氛围,让学生快乐探究。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部位分几部分?分布在哪?3、游戏时完成指令的是同一种神经吗?小组讨论。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地球内部有什么》听评课记录
《地球内部有什么》听评课记录一、授课教师说教学设计思路及反思:《地球内部有什么》一课中的内容比较抽象,数据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起来也有些枯燥,在课前如果只是单调地让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学习可能因兴味索然而影响效果,而资料收集的多少又直接决定了课堂上的资料汇总和交流,从而影响到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的形式,将地球与学生们十分熟悉的鸡蛋进行类比,这样学生兴趣盎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从课堂教学看,微课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收集的资料十分丰富,课堂交流十分活跃,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最后环节,我让学生在了解了地球内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用橡皮泥来捏一个地球模型,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巩固了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特点的认识,最后让学生互相进行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互评中吸取其他学生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陷,将整节课推向高潮。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缺撼,例如,学生虽然都收集了很多资料,但可能是微课中给出的网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搜集的资料大多相同,这在今后的教学和微课制件中要注意,要提醒学生不要受到微课中提示的限制,要多途径收集资料。
另外,本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有点单调,没有很好地起来激励的作用。
第三,问题的提出一直都是教师在引着学生起,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听课老师评课概要:1、温故而知新,知识需要不断的复习,学过的东西需要一个巩固过程。
在本课当中,学习了地壳、地幔、地核各自的特点,学生去记忆这些数字有点困难,所以教师让学生用橡皮泥捏一个打开的地球,动手制作这个过程,既加强了对数据的记忆,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但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要把地球内部三层各自的厚薄应掌握好,注意比例,这样学生做出来的模型可能效果会更好。
2、对于本节课的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外,也要注意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评价,除了最的制作模型时的生生评价外,在每一次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环节,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一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最丰富,哪个小组整理的资料最有条理等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水流有力量》听评课记录
《水流有力量》听评课记录
《水流有力量》一课,李老师对于教材把握比较透彻,重点难点的设计准确,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比较巧妙,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设计和汇报上花费了一定的时间,所以在实验的操作上学生就很轻松地得到了实验结论。
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了实物,还尽量创造条件,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展示或再现身边的事物,以缩短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老师利用学生熟悉地风车入手,利用比赛的形式给本节课的课堂增添了色彩。
学生在活动时玩的开心,学的轻松!
李老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课堂上先让学生进行“谁的水轮转的快”的比赛,然后思考怎样才能让水轮转得快。
连听课教师都忍不住想去研究一下。
可见在提出问题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课教师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影响水流力量的大小的因素,让学生知道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只有一个不同条件才能比较,也就是要控制好这个变量。
例如要想验证水流力量大小与水流量多少的关系,必须让水流速度快慢相同,水位高低相同,冲击水轮部位相同,只有水流量的多、少不同才能比较。
注重了探究的过程性和水流的两面性。
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探究意识、实验能力、科学思维及尊重事实等方面素养的有效培养。
最后,李老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上,做了充分地准备。
把复杂
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形象化。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乐学易学,把自己的感情放在学习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学校
王洪木小学
听课教师
满庆明
授课教师
苗振田
年级
四年
课题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听课纪实
分析意见
一、导课:教师带来一个皮筋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玩一玩,师问:什么发生了改变?你发现了什么?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让学生用实验仪器来动手亲自操作。
2、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
3、将活动发现记在活动记录上。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25日
学校
王洪木小学
听课教师
满庆明
授课教师
苗振田
年级
六年
课题
人体的司令部神经
听课纪实
分析意见
一、导课:
师问: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请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玩,要求学生做与老师指令相反的动作。找出获胜者。师问:是谁让我们完成了这些指令?(神经)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人体神经系统图。师问:人体神经分几个部分?
4、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师问:物体有什么共同特性吗?
6、师用海绵来演示(体积也可以改变)。
7、出试弹性概念。
8、师问:是否所有物体都有弹性。
9、请学生再来做实验,问有什么感受?
10、学生汇报新的发现同时出示弹力概念。
11、请学生区分弹性弹力
12、完成书77页记录。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2、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按发出的部位分几部分?分布在哪?
3、游戏时完成指令的是同一种神经吗?小组讨论。汇报。
最新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5、师问:物体有什么共同特性吗?
6、师用海绵来演示(体积也可以改变)。
7、出试弹性概念。
8、师问:是否所有物体都有弹性。
9、请学生再来做实验,问有什么感受?
10、学生汇报新的发现同时出示弹力概念。
11、请学生区分弹性弹力
12、完成书77页记录。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25日
学校
王洪木小学
听课教师
满庆明
授课教师
苗振田
年级
六年
课题
人体的司令部神经
听课纪实
分析意见
一、导课:
师问: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请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玩,要求学生做与老师指令相反的动作。找出获胜者。师问:是谁让我们完成了这些指令?(神经)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人体神经系统图。师问:人体神经分几个部分?
9、观看视频了解膝跳反射。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神经
神经:大脑
脊髓: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宽松的课堂探究氛围,让学生快乐探究。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利用电教多媒体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20日
学校
王洪木小学
听课教师
课题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听评课记录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听评课记录一、教材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第二课《杠杆的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探究活动,是学生对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规律认识的升华,通过本课的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从而完成杠杆工具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连同后面将要学习的轮轴、滑轮和斜面共同构成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简单机械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思路本节课教授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学生接受知识强,杠杆基础知识在上节课得到了学习。
所以本堂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
本堂课教师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三、说教法(一)趣味引入用三个小游戏引入,是因为学生永远是好动的,学生看到做实验,而且可以参与进去,学习兴趣高涨,不由自主的为完成快的同学鼓掌。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接触观察三种杠杆工具。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学生通过刚刚的实验,已经不由自主地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试验用的三种工具,经过教师的引导,他们会联系到上节课学到的知识。
再结合观看的微课程,然后判断出所用的工具是哪种杠杆工具。
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给杠杆类工具分类。
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4月10日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参与人员:全体科学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我校于2023年4月10日开展了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全体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观摩课展示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两节观摩课,分别由我校科学教研组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展示。
第一节课由张老师执教,课题为《光的传播》。
张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张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科学知识。
第二节课由李老师执教,课题为《植物的生长》。
李老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了科学方法。
2.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全体科学教师齐聚实验室,开展了热烈的研讨活动。
首先,两位执教教师分别对所执教的课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
接着,教研组长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随后,全体教师针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学反思在研讨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了教学反思,深入分析了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活动总结本次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全体科学教师受益匪浅,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 教师们认识到,科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2. 教师们意识到,科学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有关铁的听课记录及评课
小学科学有关铁的听课记录及评课听课记录: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小学科学课,老师讲的是关于铁的知识。
讲课开始,老师拿出了一块钢制的导磁石,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
老师告诉我们,这块导磁石是由铁和其它一些金属元素合成的。
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铁的性质。
他说铁是一种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等特点。
铁的原子结构由电子层、中子层和质子层组成。
由于铁的电子层中有一个空位,铁可以很容易地吸引其它物质,成为磁铁。
接着,老师讲解了铁的产地和开采方式。
他告诉我们,铁的主要产地是地下矿藏。
通过开采和炼铁的过程,可以从矿石中提取出铁。
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了解了铁的采矿和炼铁过程。
然后,老师向我们讲解了铁的应用。
他说铁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领域。
同时,铁还可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如锅、勺、刀等。
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些铁制品,让我们亲自触摸和观察。
最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铁的简单保养方法。
他说铁制品容易生锈,所以我们要定期清洁和涂上一层薄薄的油脂,以防止生锈。
老师还向我们演示了如何正确地清洁和涂油。
他说,只有好好保养铁制品,才能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评课:本节课老师讲解的内容丰富、有趣,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铁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老师成功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他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和实物的触摸,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铁的特点。
老师还提前准备了清洁和涂油的演示,具体介绍了铁制品的保养方法,这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地保养铁制品。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老师可以多加一些铁的实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铁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其次,老师讲解铁的产地和开采方式时,可以使用更多的图片和视频,以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和记忆。
最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我们积极参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总的来说,本节课让我对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老师讲解生动有趣,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我们对铁的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听评课记录
《点亮小灯泡》听评课记录
《点亮小灯泡》一课教学中,邵老师通过“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这一主线,有效的抓住教学重点,并寻求突破难点的凭借,从而让学生在认识电器元件的基础上,顺利地点亮小灯泡,并对电路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正确认识。
在以下几方面做得具有代表性:
1、老师用视频展示四种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2、用视频展示短路实物装置电流图,让学生模仿实验并讨论小灯泡不会亮的原因。
教师介绍短路的知识。
用一根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级连接起来叫做短路。
短路会使电池和电线在瞬间发热变烫,会损坏电池,日常生活中要防止这样的连接。
(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清晰的看到正确和错误的事物装置图。
3、在教学过程中,邵老师抓住了认识电器元件时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让学生推测两极与两点有没有联系,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要想点亮小灯泡必须用电池的两极连接小灯泡的螺纹部分与锡点
部分,并且中间不能断开,教师顺势概括:两极连两点中间不断开形成回路。
4、在本节课的难点-连接电路图环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其他组的成果展现的大屏幕上,让优秀的小组同学展示自己的电路连接,有效的促进其他实验小组的
进展。
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纷纷举手展示电路连接,以显示自己的成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及评议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及评议一、听课记录本次听课的科目是小学科学课程,以下是对课堂的详细记录:1. 时间:[填写具体的时间]2. 主题:[填写课堂的主题或内容]3. 教师:[填写授课的教师姓名]4. 学生:[填写参与听课的学生人数]5. 教学方法:[填写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验等]6. 互动形式:[填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如提问、小组讨论等]7. 教学资源:[填写使用的教学资源,如课件、实物、实验器材等]8. 教学内容:[填写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二、评议对于本次听课,我对以下方面给予评议:1. 教师教学技巧:[填写教师的教学技巧,如讲解清晰、实例讲解生动等]2. 教学互动:[填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如提问回答积极、学生参与度高等]3. 教学资源利用:[填写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4. 学生研究效果:[填写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研究效果,如理解深刻、兴趣浓厚等]5. 评价总结:[填写对本次听课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三、建议根据本次听课及评议情况,我对未来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授课水平,注重讲解的逻辑清晰性和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2.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课件、实物和实验器材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5. 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四、总结通过对本次小学科学课堂的听课记录和评议,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互动形式。
然而,还有一些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本次听课也给我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思考,对于未来的教学和评价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上是对小学科学听课记录及评议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整理)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岩石》听评课记录
《认识岩石》听评课1、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准备比较充分。
课前,准备了岩石的图片,并利用投影展示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根据学生收集的岩石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观察记录表,以便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随时记录烦县的信息。
这样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探究。
2、不仅注重了观察方法的指导,而且注意指导学生做到观察有序。
实验是科学学习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在教学的第三环节,当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获得实验的方法之后,提醒学生,在实验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从后面的探究环节来看,这一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3、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究者,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亲身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得的过程。
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但正是这种“难度”,才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学生独立探索后,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充分表达出来。
通过讨论,学生的探索结果得到了交流,互相启发提高,自己找出了各种岩石的特征。
这种安排,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很有好处。
不足之处: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束,更不意味着作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结束。
通过本节课,通过本次活动,聆听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深深的感到: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材,还做的远远不够。
首先,在组织课堂教学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科学的实验教学有着极大的兴趣,致使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是专注于对知识的探究,而是在专注于玩。
尤其是在探究环节,课堂显得比较乱,却没有及时的去调控,显现了自身课堂组织能力较差。
其次,对于教材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到位。
在教材中,对于学生观察探究岩石的方法,只是列举了看、摸、刻、滴盐酸四种,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还有许许多多的方法,然而在教学中却只是局限于这四种实验方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听评课记录
《声音的产生》听评课记录本节课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本节课注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围绕重点展开观察实验活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一句经过了抽象和概括出来的话,学生并不都这么认为,而是认为是通过敲打、碰撞、弹动等产生了声音,为此课堂安排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①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②学生自主实验,怎样让不同的物体来发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③观察发声的音叉可以使水面有波纹,发声的鼓可以使鼓面的盐粒跳动,初步获得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④通过播放微视频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声音的产生原因。
最后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事物中进行抽象,认识到纷繁复杂背后的本质。
在学生学习本课前,他们对声音的产生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
很多物体都可以通过敲击、弹、拍打产生声音,虽然动作可以有很多种,但背后的本质却是一样的。
因此,在进行活动后就要对这些相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提出他们的共同点,即振动。
3、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
本节课在不同的知识点和重难点上采用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例如在声音产生上先采用的是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而在学生初步验证了猜想,对实验现象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教师适时采用播放微视频进行引导。
既照顾了课堂容量,有给学生充分的锻炼能力的机会,很好的在效果和效率上取得了平衡。
不足及改进措施:本节课无疑是较成功的,但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地方可以改进。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经过抽象和概括出来的话,学生并不这么认为,有人认为是敲打、碰撞、拍打……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已有的经验,他们关注的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
小学数学走进科学《三角函数》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走进科学《三角函数》听课评课记录背景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三角函数是一个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
为了提高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邀请了一位科学家作为特邀讲师,给学生讲解三角函数的应用案例,并进行听课评课。
听课内容讲师首先介绍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表,讲师向学生展示了三角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电视信号的接收、建筑物的测量等。
接着,讲师针对三角函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
他通过具体的计算步骤和简单的几何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则和图形意义。
最后,讲师与学生进行了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这种互动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的兴趣和记忆。
听课评价本次听课活动收到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反馈。
以下是一些评价和反馈意见:- 学生们对三角函数的应用案例很感兴趣,能够理解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 讲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图表,简单而详细地讲解了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 互动讨论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让他们更主动地研究和思考。
- 讲师能够很好地回答学生的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解答和建议。
改进建议尽管本次听课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有一些改进空间:-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练题和例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可以邀请更多的科学家或专业人士来给学生进行讲座,拓宽他们对数学的认识。
结论小学数学走进科学《三角函数》听课评课活动,通过邀请科学家作为特邀讲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研究机会。
学生们通过实际案例和生动的讲解,对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研究机会,推动数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后记此文档为对小学数学走进科学《三角函数》听课评课记录的简要回顾和总结。
详细的内容请参考实际的听课评课记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脑与神经》听评课记录
《脑与神经》听评课记录:《脑与神经》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的教学内容。
今天我们就邓老师所讲的这节课进行评课,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在本堂课教学中,邓老师恰如其分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如:借助FLASH课件,引领学生熟悉相关的游戏材料和游戏规则、展示实验记录单,让学生在游戏中有章可循,并在游戏之后引导学生初步交流游戏的收获,为引出脑的作用做出铺垫。
再如:借助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讨论交流的成果,在师生充分交流脑有指挥、记忆、思考等作用之后,再引导学生感受神经遍布全身。
恰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抽象的知识寓于活动之中,本节课邓老师设计了“抓小棒”、“吹口琴”、“辨别液体”等活动,这些个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通过巧妙地设计板书,将感官与动作分别记录在不同的区域,便于学生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梳理出神经系统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这一抽象的知识轻松地掌握起来,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科学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这一理念,全面落实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学生的记录作为学习科学完整过程的一部分,是学生积极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动力。
在本节课中邓老师关注学生的记录,并有效地分析学生的记录,更好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我觉得邓老师这节课顺应孩子们的需求,在语言、手势、表情等方面都能尽量贴近学生。
整堂课中始终以商讨的语气和学生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并对提出不同观点的同学给与表扬和鼓励。
整个课堂,学生活而不乱,在课堂中能够看到学生在知识的吸引下积极思维,努力合作的学习状态。
:本节课邓老师通过生动的动画、清晰的视频、简单易行的实验探究、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分析等形式,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融入精心设计的各类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潜在能力,层层追问,抓住学生的一个个思维点,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状态,将学生的知识构建从表面深入到本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直观的氛围中去体验和感受科学的思维训练。
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2页
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2页
本次评课的科目是小学科学,老师是来自XX小学的张老师。
一、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人的器官的作用及其防护措施,有眼、鼻、嘴、耳四个器官,要
求学生迅速地认出器官,了解每种器官的作用及其防护措施。
二、教学做法
1. 板书指导。
先用板书或小黑板给学生展示眼睛、鼻子、嘴、耳朵四种器官的图片,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认出,并让学生说出每个器官的作用:眼睛用来看东西,鼻子用来闻,
嘴巴用于吃东西,耳朵用来听声音。
2. 活动设计。
结合老师自己设计的小游戏,请学生分团体竞赛,要求每个学生一个
器官,快速做出各种动作,用肢体动作表示器官的作用,并正确说出器官的作用,来激发
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受到较大的欢迎。
3. 课堂讨论。
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学生交流有关器官的防护措施,如:常戴眼镜,
喝好水和多吃水果,保持室内清洁,常开窗透气等。
引导学生们理解,这些措施都是为了
保护自己的器官健康。
三、评课结论
本次评课中,张老师上课准备充分,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做法新颖,通过分团体竞赛,学生能很快认出器官,并了解每种器官的作用及其防护措施,学生也乐于参加活动,学习
积极性高,板书和课堂气氛非常良好。
总之,张老师这节课授课生动有趣,师生沟通融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太阳系》听课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太阳系》听课评课记录1.背景介绍本次听课评课记录是针对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堂课《神奇的太阳系》进行的。
该课程旨在通过介绍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等知识,培养学生对宇宙的认知和兴趣。
2.课程内容这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入:以简单有趣的问题开始,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好奇心。
知识讲解:通过图示和解说,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每个行星的特点和轨道运动。
实践探究: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例如模拟行星运动的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结回顾: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答环节。
3.课堂反应学生在本堂课上表现积极主动,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很强,提问积极。
在实践探究环节中,学生能够遵循指导,认真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说明。
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教学评价根据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应,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评价: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在讲解知识时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实践探究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问和回答的质量较高。
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5.改进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如视频、图片等,加强学生对太阳系的直观感受。
另外,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加一些小组合作或讨论的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6.总结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学生反应热烈,积极参与。
希望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0 日学校王洪木小学听课教师满庆明授课教师苗振田年级四年课题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听课纪实分析意见一、导课:教师带来一个皮筋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玩一玩,师问:什么发生了改变?你发现了什么?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1、让学生用实验仪器来动手亲自操作。
2、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
3、将活动发现记在活动记录上。
4、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师问:物体有什么共同特性吗?6、师用海绵来演示(体积也可以改变)。
7、出试弹性概念。
8、师问:是否所有物体都有弹性。
9、请学生再来做实验,问有什么感受?10、学生汇报新的发现同时出示弹力概念。
11、请学生区分弹性弹力12、完成书77页记录。
三、总结:说说本课你的收获?四、作业:回家后自己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做玩具。
板书设计: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物体受外力形状改变去掉力恢复原状——弹性→→(有限)体积弹力情趣导入新课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中发现现象得出概念。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力量。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5 日学校王洪木小学听课教师满庆明授课教师苗振田年级六年课题人体的司令部神经听课纪实分析意见一、导课:师问: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请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玩,要求学生做与老师指令相反的动作。
找出获胜者。
师问:是谁让我们完成了这些指令?(神经)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1、课件出示人体神经系统图。
师问:人体神经分几个部分?2、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按发出的部位分几部分?分布在哪?3、游戏时完成指令的是同一种神经吗?小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王洪木小学
听课教师
满庆明
授课教师
苗振田
年级
四 年
课题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听课纪实
分析意见
一、导课:教师带来一个皮筋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玩一玩,师问:什么发生了改变?你发现了什么?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让学生用实验仪器来动手亲自操作。
2、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四、作业:
回家后自己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做玩具。
板书设计: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物体 受外力 形状改变 去掉力 恢复原状——弹性
→ → (有限)
体积 弹力
情趣导入新课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中发现现象得出概念。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力量。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5 日
学校
王洪木小学
听课教师
满庆明
授课教师
苗振田
年级
六年
课题
人体的司令部 神经
听课纪实
分析意见
一、导课:
师问: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请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玩,要求学生做与老师指令相反的动作。找出获胜者。师问:是谁让我们完成了这些指令?(神经)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人体神经系统图。师问:人体神经分几个部分?
2、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按发出的部位分几部分?分布在哪?
3、游戏时完成指令的是同一种神经吗?小组讨论。汇报。
4、他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5、五名学生手拿卡片扮演开课时游戏活动。
6、学生用笔画出信息传输图,指名板演。
7、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过马路”神经传导情况。
利用电教多媒体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8、师问:神经分布均匀吗?生预测,做试验验证。出示活动要求。
9、观看视频了解膝跳反射。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神经
神经:大脑
脊髓: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宽松的课堂探究氛围,让学生快乐探究。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时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3、将活动发现记在活动记录上。
4、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师问:物体有什么共同特性吗?
6、师用海绵来演示(体积也可以改变)。
7、出试弹性概念。
8、师问:是否所有物体都有弹性。
9、请学生再来做实验,问有什么感受?
10、学生汇报新的发现同时出示弹力概念。
11、请学生区分弹性弹力
12、完成书77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