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系(概念与发展)汇总
第四讲 国际体系
自由主义国际体系思想
国际体系不是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 国际体系不是一种结构(力量格局),而是一种 进程,一种互动和学习的进程。 国际体系是国际社会的前身。国际体系是一组彼 此独立的共同体,而在互动中形成了共同的规则、 规范和利益,分享共同的认同后,就形成了国际 社会。 国际体系是一种制度体系,可以调节国家行为。 国际体系的变革:技术发展、议题变化、新行为 体的参与、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等。
国际体系变革
权力分配的变化 体系规范的变化 体系之外的变化
激进主义国际体系思想
主张国际体系变革 关注国际体系的阶层分化(国际压迫剥削) 国际体系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 体系) 国际体系国家的阶层分化与国家内的阶级 分化相交叉 脱体系论(附论)国际体系理论评价
整体的研究方法和整体性视野 容易导致对未能进入体系视野的因素的忽 视 多数国际体系理论讨论的是1648年后的国 际关系 体系本身的界定有一定随意性和主观性。
现实主义国际体系思想
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 传统现实主义强调国家行为对体系的塑造,新现 实主义强调国际体系结构对国家行为的约束。 国际体系的极
极是国际体系中有体系性影响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国际体系的类型:单极、两极、多极(均势体系) 极与国际体系的稳定
国际体系的阶层:资源与权力的分配,及其与国 际体系稳定性的关系
第四讲 国际体系
体系概念
指由规则性地互动的不同实体构成的集合 体,根据这种规则性的互动可以将一个体 系与其他体系区分开来。一个单位的变化 会引起其他单位发生变化,单位间的互动 会呈现出某种模式化特征。 国际体系是主要国家间的力量分布格局, 以及相互间的互动模式特征。国际体系构 成了国家行为的一种外部制约因素。
国际体系及国际格局
★ 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 整体性 • 相互联系性 • 不平等性
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 何谓“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 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 国际政治力量
——国际政治格局的构成要素
e.g. 主权国家、国家集团等
★国际政治格局相关理论 主张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 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总统。
• 1972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在赴杭州的飞机上。访问杭 州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 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 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 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对这一立场不 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 目标。” 《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 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 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是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 基础和前提。
• 国际政治力量的形成,与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 及其在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紧密相关。 • 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直接影响着国际政治 格局的变化,两者的演进呈同向性发展的趋势。 • 国际政治力量之间的经济关系相互制约;国际 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相互促进。
重点概念:国际体系;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力量;一元格局;两极格局; 多级格局;两极多元格局
第一节 国际体系及其特征
一、国际体系及其形成
资本主义发展
产业革命
殖民主义
世界体系
世界联成一个整体
知识点归纳国际体系概述
知识点归纳国际体系概述知识点归纳 - 国际体系概述国际体系是指各国之间建立的一系列组织、机制、法规等框架,用以管理和规范国际关系。
国际体系对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国际体系的概念、历史背景、主要组织、功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国际体系的概念国际体系是指由各国通过签订国际法条约、建立机构组织等方式,以维护和管理国际关系的一种规则框架。
它包括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关系等要素。
国际体系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各国之间的和平、发展与合作。
二、国际体系的历史背景1. 西方国家体系:早在公元1648年,签订了《威斯特法利亚和约》,结束了三十年战争,奠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此后,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政治联系的增加,出现了以欧洲国家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2. 冷战体系:二战后,世界分为两个超级大国阵营,分别由美国和苏联领导,形成了冷战格局。
这一时期国际体系的特点是两极对立、意识形态冲突以及核武器扩散的威胁。
3. 当代国际体系: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出现了许多新特征,如多极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等。
新兴大国和地区的崛起,从而推动了国际体系的变革和调整。
三、国际体系的主要组织1. 联合国(United Nations):成立于1945年,是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
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合作、推动社会进步与人权保护等。
联合国由大会、安理会、经社理事会等组成。
2.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成立于1995年,取代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成立于1945年,旨在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它通过提供贷款和政策建议等方式来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
4. 世界银行(World Bank):成立于1944年,以减少贫困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解读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解读引言国家和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两个重要主体。
国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一定领土范围内具有主权和政权的政治实体;而国际组织则是由各个国家共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旨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常识,包括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作用。
国家的定义与特点国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一定领土范围内具有主权和政权的政治实体。
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观点,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主权、领土和政权三个要素的综合体。
国家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权:国家具有独立自主的权力来管理本国的事务,并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和互动。
主权是国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核心特征之一。
2.领土:国家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行使主权和政权。
领土是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权力的行使基础。
一个完整的国家通常包括领土、人民和政府。
3.政权:国家具有政权,即统治权力。
政权可由各种形式的政府行使,如议会制、总统制、君主制等。
政权的稳定和有效性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国际组织的定义与特点国际组织是由各个国家共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旨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国际组织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般都强调合作、多边性和自治性这三个方面的特点。
国际组织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国际组织是各个国家之间为了共同利益而进行的合作机制。
通过国际组织,各国可以通过协商、合作和协调解决跨国问题,共同推进各自的发展目标。
2.多边性:国际组织的成员通常由多个国家组成,以实现更广泛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与双边合作相比,多边合作具有更高的包容性和更大的影响力。
3.自治性:国际组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能够独立决定自己的组织形式、规则和运作方式。
国际组织通常有自己的秘书处和行政机构,负责协调和执行其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事务。
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发展历程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发展历程与国际关系的演变密切相关。
双体系知识汇总
双体系知识汇总什么是双体系?双体系(dual system)指的是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的系统。
在教育领域,双体系指的是国际教育和本国教育并存的教育体系。
双体系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出国留学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不同,这些留学生们在海外面对的教育环境和挑战也往往与本国大学生不同。
因此,许多国家为了吸引和满足这部分留学生群体的需求,引入并发展了双体系教育。
双体系教育的特点双体系教育通常包括国际学生和本地学生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
其中,国际学生通常是指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本地学生指的是本国的学生。
双体系教育的特点如下:1.打破国界,促进交流双体系教育打破了国家界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学习环境。
通过与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同学交流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和背景下的知识和价值观。
2.丰富课程,提高素质双体系教育通常会将国际课程和本地课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社会实践、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竞争力,增强就业能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备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视野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各企业的青睐。
双体系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多语言和多文化的机会,从而提升其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双体系教育的发展现状目前,双体系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其中,英国是最早发展双体系教育的国家之一,其国际教育市场占据了世界的30%以上。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在加强双体系教育的发展和建设。
在中国,也有不少高校实行双体系教育。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双体系教育项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前来学习。
双体系知识汇总以下是一些关于双体系教育的知识点汇总:•双体系教育通常包括国际学生和本地学生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
•双体系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打破国界、促进交流。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变动中的政治与经济: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特点(国际经济体系公共产品、金砖四国)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特征(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决定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基本因素,是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2、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基本趋势:战后世界经济急剧增长,美日欧经济体三足鼎立。
3、当代世界经济特点:第一、经济多极化不可逆转。
第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第四、区域经济合作内涵深化从“极格局”的角度看,当今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是多极化;从“域格局”的角度看,当今世界经济则明显表现为两极分化4、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南北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各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也严重不平衡;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应短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5、世界政治的演变及趋势: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6、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特征:世界几大力量对比逐渐朝相对均衡方向发展;地区多极化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7、世界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两个基本理论元素:国家和市场现代世界民族国家和市场的共存及相互作用产生了政治经济学。
两者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世界上权力和财富的分配,但两者有各自不同的逻辑8、三种基本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是组织和管理市场经济以便取得最大效益、最高经济增长以及最大个人利益的学说和准则自由主义坚信市场不应受到政治干预,同时经济活动必然会加强国家的力量和安全。
自由主义者相信“绝对获益”。
华盛顿共识背景:拉美国家遭遇经济危机,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
内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和资金政策,宏观产业政策北京共识在“华盛顿共识”分崩离析、世贸组织会谈中断、阿根廷经济脆弱不堪,以及世界大多数地区不知新的发展范例为何模样的情况下,“北京共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线希望。
国际体系结构
中国国内有关国际体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学者们对国际体系的界定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界定的国际 体系与英国学派的国际体系概念基本一致,即:在特定历史时期,彼此进行互动的主要世界大国,按照一定的结 构形式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整体。这一界定强调了国际体系与国际社会的区分,认为国际体系不如国际社会那么 具有规范性,更多以权势界定、更具冲突的可能;因此,国际体系很大程度存在某种等级制结构,“极”是一个 理解国际体系的重要概念。第二类学者人数较第一类多,其所使用的“国际体系”事实上是指英国学派的“国际 社会”:国际体系是指由密切联动的各行为主体构成的,具有结构、功能并与环境互动的有机整体;包括国际行 为主体、国际力量结构、国际互动规则和国际机制等四方面。由于规范性较强,国际体系可以是和谐的、或可以 实现和谐,国际规则、制度等的重要性相当明显。
欧洲国际体系正处于巩固性的调整时期。欧盟宪法危机突显欧洲一体化长期存在的深化和广化之间的矛盾, 欧洲各国注意力相对内顾,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后延。此外,欧美重新界定北约的功能。北约正在由主要侧重军 事同盟和传统安全,逐渐转型为军事和政治功能并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兼顾的军事和政治组织。北约与俄 建立的和平伙伴关系;同时在欧俄关系中,俄越来越倾向于将能源作为一种政治工具。
国际关系三大体系理论概述
国际关系三大体系理论概述国际关系三大体系理论概述——对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的整理总结文/念治呈国际关系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是,西方国际关系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则是从一战后结束后才开始的。
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设立了第一个国际关系教席是国际关系学科成立的标志。
随后在不同时期曾出现不同学术理论在国际关系学术界主导的局面。
国际关系学脱胎于国际公法学和世界史学的娘胎中,后又受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影响,逐步形成一门横跨众多学科,并穿越时空的学科。
因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就显得大有裨益。
所谓国际关系,即国家间关系以及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但在国际政治学的理论研究中,一般拥有主权的近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彼此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和安全关系,但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一般更加关注其政治和军事安全。
因此,国际关系学的知识谱系的主题是冲突与合作,或曰战争与和平,发展宏线是从现实主义成为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主轴逐渐发展成为当今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一战的惨痛代价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人们希望建立一个没有战乱的国际社会,这种夙愿集中反映在威尔逊总统1918年提出的“十四点计划”之中,其理想主义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可以维护世界和平的超国家组织,具体表现为国际联盟的建立。
威尔逊理想主义中的民族自决、自由贸易、国际组织等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后来自由主义的发展。
但他理想主义多为一些国家关系思想和政策建议,要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理论还有一段距离。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可以用下图表示:国际关系理论的初创阶段表现为理想主义的兴起,即1919—1948年,但在其第一个阶段发生了一个重大的“断裂”,这就是1939年现实主义大师卡尔《二十年危机》的出版,此书矛头直接指向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下国际联盟在制止侵略方面遭到失败的典型事例,指责威尔逊理想主义是与现实主义完全对立的乌托邦主义,忽视现实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亦即“实然”问题,而去一味考虑“应然”问题,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高中政治国际关系决定因素教案:思考未来国际体系的发展趋势与变革方向
高中政治国际关系决定因素教案:思考未来国际体系的发展趋势与变革方向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国际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过程;2. 掌握国际体系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3. 掌握主要国际关系因素对国际体系的影响;4. 了解未来国际体系的趋势与变革方向。
二、知识点概述国际体系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国家组成的,共同遵守国际法规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规范,按照一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关系和相互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国际体系作为国际关系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三、知识点详解1. 国际体系的概念及形成过程国际体系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国家组成的,共同遵守国际法规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规范,按照一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关系和相互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国际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古代时期,各大国家就已经开始了相互往来。
但真正具有国际意义、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体系演化过程,是从西欧中世纪开始的。
在那个时期,欧洲国家的领土被封建贵族、教士、商人等各种各样的力量水乳交融,产生了一系列冲突和争端,并且具有一定的文明水平。
这种状况就导致了各国必须经过一直漫长的战争,来为其争夺更多的领土和权力。
到了17世纪以后,欧洲国家的权力逐渐上升,并开始崛起一些大国,如英国、法国、俄罗斯等。
这个时期,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也愈加激烈,出现了德国三十年战争以及起因于欧洲的一系列殖民战争。
这些战争使得欧洲大国开始思考如何来维护自己在国际关系中的利益,从而形成了一种符合当时需要的国际体系。
如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署,终结了德国三十年战争,此举标志着整个欧洲开始慢慢发展出多边体制。
2. 国际体系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体系在国际关系中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
国际体系是国际关系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能够反映各国间的权力、利益、价值观等各种关系。
如今的国际体系是由联合国、各国经济组织,以及其他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等构建起来的。
国际体系转型与全球治理变革的互动机制
2023-10-28•国际体系转型与全球治理变革概述•国际体系转型对全球治理变革的目录影响•全球治理变革对国际体系转型的反作用•国际体系转型与全球治理变革的互动机制•国际体系转型与全球治理变革的目录未来趋势01国际体系转型与全球治理变革概述国际体系转型是指国际关系结构、规则、机制和准则的全面调整和改变,是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深刻变革。
国际体系转型具有历史性、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它涉及到国际权力格局的调整、国际组织的改革、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等多个方面。
国际体系转型的含义和特点全球治理变革是指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和满足全球性挑战的需求。
全球治理变革的背景包括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全球性问题的凸显以及新兴大国的崛起等。
全球治理变革的概念和背景国际体系转型与全球治理变革的联系国际体系转型和全球治理变革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两个过程。
全球治理变革是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有助于推动国际关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国际体系转型是全球治理变革的基础和前提,它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国际体系转型和全球治理变革都涉及到国际关系中的权力格局、规则制定、机制运作和准则实践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互关联性。
02国际体系转型对全球治理变革的影响国际体系转型对全球治理结构的影响权力转移与地缘政治变化国际体系转型过程中,权力转移和地缘政治变化引起全球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角色变化。
国际组织与机制的演变国际体系转型促进国际组织的发展和机制的演变,推动全球治理结构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全球治理结构的变化国际体系转型推动全球治理结构从单极走向多极,从以大国为主导转向更多国家参与的治理格局。
1国际体系转型对全球治理机制的影响23国际体系转型促使全球治理机制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和治理需求。
机制调整与改革国际体系转型过程中,新兴领域的治理机制得以建立和发展,如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
体系与国际秩序
体系与国际秩序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迅猛,国际社会的关系也愈加复杂。
在这个背景下,体系与国际秩序成为了广受关注的话题。
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全球合作、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体系的概念、国际秩序的重要性以及体系与国际秩序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体系的概念体系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通过其中各个成员的相互作用和联结来维持。
在国际关系中,体系是指由各个国家构成的整体,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需要各国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利益追求和互惠互利。
体系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推动全球治理的进程。
二、国际秩序的重要性国际秩序是指国际体系中各个国家遵循的一套规则和准则。
它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确保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有序、稳定地发展。
国际秩序的建立和稳定对于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健康的国际秩序可以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与发展。
三、体系与国际秩序的相互关系体系和国际秩序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体系的建立和稳定需要一个规范和有序的国际秩序来支撑,而国际秩序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环境。
体系和国际秩序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四、维护体系与国际秩序的挑战然而,在当今世界,维护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趋势使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其次,恐怖主义、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对国际秩序和体系的稳定构成了威胁。
再者,新兴国家的崛起和权力转移也给体系和国际秩序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和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各国需要加强沟通协调,秉持多边主义原则,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和进步。
总结起来,体系与国际秩序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国政名词解释
1、国际关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地参与事务,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各种政治力量。
它包括以下四个特征:①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②具有自身特殊的利益;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④具有相对稳定的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从类型上看,可划分为: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
2、国家行为体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即主权国家,它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政治单位,是最有组织的政治经济实体,也是国际舞台上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行为体。
其基本特征如下:①具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②具有一定的政权组织机构;③具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3、非国家行为体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是国际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
它可分为: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国际性政治运动三种基本类型。
其行为特点如下:①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②对外行为的跨国性;③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4、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指若干主权国家为达到一定共同目标,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创立的国家间的组织,属于非国家行为体。
构成具备三要素:成员国之间有合作的政治意愿;组织之中要有一定的结构或形式;组织要有一定的运行机制。
按照区域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按政治、社会角度划分,可分为军事、经济、技术性国际组织。
5、国际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是私人的国际群体或协会,它们追求跨国利益。
与政府间组织不同,非政府组织不是由政府发起的,它们是不定期的由来自不同民族的公民群体组织、资助和管理的。
特点: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不是那么直接,但它在特定的功能性问题领域促进了较大的跨国合作;在很多领域和政府间组织形成相互协商与合作的关系,有力推动跨国合作。
主要包括:国际性政党组织、国际性宗教组织、国际性政治活动、跨国公司和恐怖主义组织等。
6、国家利益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国家间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从内容的角度可将国家利益划分为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其中安全利益是核心利益,经济利益是基本利益)。
国际政治知识点总结
国际政治知识点总结国际政治是指在国际社会中,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政策和行动的相互作用。
国际政治的发展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是世界各国之间相互合作、竞争和冲突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通过总结国际政治的重要知识点,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和演变。
一、国际政治的理论基础国际政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构建主义等不同派别。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间的权力和利益竞争,认为强国会压制弱国,国际体系是由权力关系构成的。
自由主义则关注国际体系中的规范、价值和合作,认为国际关系可以通过合作和对话来解决问题。
构建主义强调国际政治中的观念、身份和认同的影响,认为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构成的复杂网络。
二、国际体系的演变国际体系的演变经历了多种形式,主要包括19世纪的欧洲体系、20世纪的两极格局和冷战体系,以及21世纪的多极格局。
欧洲体系是以大国联盟和均势政策为特征,二战后,国际体系呈现出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冷战期间的国际体系是以冷战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政治体系,而在21世纪,国际体系呈现出多极格局,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国际力量崛起,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包括国家主权、国际安全、发展合作、全球治理等方面。
国家主权是国际政治的核心概念,是国际社会中各国平等地位和自主权利的体现。
国际安全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关切,包括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等多方面内容。
发展合作是国际政治的发展方向,包括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发展援助等领域。
全球治理是国际政治的重要议题,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法律、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四、国际政治的主要参与者国际政治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多方面力量。
国家是国际政治的核心参与者,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参与国际政治的争夺和合作。
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它们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考政治国际关系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政治国际关系基础知识清单一、国际关系基础概念1. 国际关系:指各个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关系。
2. 主权:国家在一定领土范围内行使最高权力和独立决定自身政治、经济、社会等事务的能力。
3. 近代国际关系:18世纪以来,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以强调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
二、国际体系与国际组织1. 国际体系:指国际关系中各国根据相互间的权力关系和各种规则形成的一种整体结构。
2. 联合国(UN):国际公共组织,于1945年成立,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
3. 世界贸易组织(WTO):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三、国际政治理论1. 现实主义理论: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强调权力政治和相互怀疑的现实。
2. 自由主义理论:主张个人自由、民主和国际合作,强调国际制度和法律的重要性。
3. 构造主义理论:关注国际制度如何塑造国家利益和行为,主张国际关系受到国内构建的影响。
四、主要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1. 北约(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西方国家的军事联盟,成立于1949年。
2. 东盟(ASEAN):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
3. 独联体(CIS):独立国家联合体,由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和安全合作。
五、主要国际协议和条约1. 《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组织的性质、任务和原则。
2. 《日内瓦公约》:规定了战争中保护战俘和受保护人的规则。
3. 《巴黎协定》:2015年达成的国际气候变化协议,旨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六、主要国际冲突和危机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主要因为各国的殖民扩张和民族问题引发的全球冲突。
2. 冷战:1947年至1991年,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个阵营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对抗。
3. 乌克兰危机:2014年至今,乌克兰政治危机演变为乌克兰东部地区的武装冲突。
七、主要国际合作和发展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2015年通过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议程,旨在消除贫困,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际体系平衡与国际法的发展
动关 系” o [ 2 1 2 1 罗伯特 ・ 利珀亦将 国际体系视作国际关系研究
的一种特定“ 科学框架 ” 。 【 3 J l 。 。 吉尔平则在罗伯特 ・ 蒙代 尔等
将体 系定义为“ 一种通过 以某种控制方式进行 有规则互 动而
统一的运行 系统 , 是行 为体 按照 一定 方式相互 联系 、 相互作 用而形 成 的有机整 体 , 其 中经济 交往 、 政治互 动、 文化 沟通 、
V0 1 . 3 7 No . 4
J u l y ., 2 0 1 3
国 际体 系平衡 与 国际法 的发 展
李杰豪
( 湖南商学 院 法学院 , 湖南 长沙 4 1 0 2 0 5 )
摘 要 : 国际体系包含国际政治、 经济、 文化、 道德等社会要素, 国际法作为国际体系的规则载体, 既是体系社会要
素相 互作 用的产物 , 也是建构体 系价值的制度性平 台。 良好 的国际法律秩序( 以力量相对平衡 的国际体 系为前提 )
应是建基 于经济基础之 上的政 治权 力与道德规 范的合拍 , 而不是单纯 法 律 规则对权 力政 治的 “ 委 身” 。受 当今 国际
社会 “ 无政 府” 现状与 实力政治的制 约 , 国际体 系的构 成与 国际法的运行 还普遍存 在 “ 重秩序 、 少正 义” 的价值缺 失, 但 当今 经济全球化与 国际关 系渐趋均衡 化、 网络化 、 人本化的发展 也为 国际体 系的道德与 法理 重建提供 了要 求
国际关系理论部分整理
国际关系理论1.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的出现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的关系,是对战争灾难所作的反思的结果。
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伍德罗•威尔逊(《论国家》、十四点纲领)、阿尔弗雷德•齐默恩(《中立与集体安全》、《国联与法权》)、约翰•默里。
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性是善良的,或至少是可以改造的,战争可以避免。
战争不是人性的产物,而是环境的结果。
战争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战争的有利可图使一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人类可以通过教育改造人性,避免战争。
(2)倡导国际主义,国家利益是可以调和的。
理想主义否定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对外政策中强调国家利益是狭义的民族主义的表现。
结束秘密外交,实现对外决策的民主进程,将有助于消除战争的起因。
(3)建立国际组织,开展国际合作,保卫世界和平。
国际联盟是威尔逊的“宠物”,是理想主义的希望,理想主义认为“这是达到永久和平的全部外交结构的基石”。
(4)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
理想主义认为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规范和约束国家的行为,从而最终使世界避免战争。
(5)提倡国际道德,确保世界和平。
理想主义认为,维护国际道德的途径使,通过国际联盟对实行侵略的国家进行制裁;发挥学者和政治家的作用,提高民众的觉悟和文化素质。
从以上可知,“国际主义”、“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道德”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理想主义的理论和外交实践。
2.汉斯•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摩根索的扛鼎之作《国家间政治》是当代国际关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核心的内容是摩根索提出的现实主义六原则。
这六原则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最完整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原则:(1)政治是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的。
现实主义相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
为了使社会不断完善,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则;(2)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政治现实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标志性特征,它是政治现实主义的核心,它使国际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区别于经济学(以财富界定权力)、论理学、美学和宗教学;(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核心概念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变化性和多样性。
国际体系与全球治理
国际体系与全球治理在全球化的时代,现代国际体系不断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着全球治理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他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影响呢?一、国际体系国际体系是指已建立的国家间的关系和互动规则,也就是全球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在现代国际体系中,国家是最基本的单位,而且国家之间存在各种形式的关系。
例如,在经济和贸易领域,有着国际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体系的演化是动态的,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发展。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决定了对德国的赔款和领土划分;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形成了两极格局;而近年来,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带动了国际体系不断朝着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二、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是指为全球问题制定应对策略、促进交流合作和共同挑战全球问题的行为和实践。
全球治理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趋势,因为全球化的进展和全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全球治理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规则,比如,多边主义、公正和平等原则。
另外,全球治理需要整合不同的国际组织和各个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形成多元合作模式,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比如气候变化、传染病爆发、贸易保护主义等。
三、国际体系与全球治理的联系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不是两个孤立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影响。
一方面,国际体系是全球治理的基础和条件。
对于整合不同领域和利益相关者来说,国际体系为其提供了政治框架和合作机制。
另一方面,全球治理又反过来影响了国际体系的进展和趋势。
全球治理的不断深化和多元化促进了国际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善,推动了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当然,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之间也存在着一些不一致和矛盾。
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各个成员国常常因为各自的利益和需求而产生分歧和冲突。
因此,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和平衡,避免出现严重冲突和破坏。
总的来说,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是两个重要的概念,体现了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大国关系
摘要国际体系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宏观国际环境密切相关。
国家利益是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主要动力,只有融入国际体系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国际体系几个主要特征表现为:和平发展是大趋势。
各国利益交织竞争主要采取和平方式。
主要大国间出现和存在进行合作的可能,大国间虽然存在矛盾,但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较小。
中美关系表现出利益交织和相互依存渗透、相互竞争的特点,中美关系在起伏中向前发展。
中俄政治经济关系迅速发展且仍有较大潜力;中日政治矛盾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深化;中印政治经济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应妥善处理朝鲜半岛的统一、大国影响、核开发。
对于中国而言,必须尽一切可能争取对自己比较有利的全球性和地区性国际体系。
国际体系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宏观国际环境的重要方面。
中国与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构成了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中既存在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因素,也有不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因素。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中国不会重复历史老路,不会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不使用武力扩张。
坚持多边主义、做负责任的大国、防范国际政治环境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消极影响等,是中国应对国际政治环境的主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国际体系;国际环境;中国和平发展战略AbstractThe thesis giv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global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National interest is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system which endows China with great capacity of self-development. The main attribut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r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s: First, peaceful development is the major trend of the times. Second, countries with respective interest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peaceful way. The cooperation possibilities exist among major powers. Although there are conflicts among the major powers, the outlook of massive military clashes and wars could be contained. The Sino-U.S. political relationship represents itself as both interdependent and competitive and shows a developing rapidly, and entered into a new stage.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have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hold great potential. There has been the sign of mitigation in terms of political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deepening,. China –India relation has gone through big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The Korean peninsula is a key region that may influence China’s domestic development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and China should take a prudent approach when dealing with the peninsula is a key region that may influence China’s domestic development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and China should take a prudent approach when dealing with the peninsula unification and nuclear development issues.The global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China peaceful development. The ten factors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would be advantageous for China’s peacefuldevelopment. Meanwhile, it lists the major factors that would be challenges or dis advantages for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acing China has been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China is neither competing for hegemony and challenging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order, nor attempting to expand by using military force. China shall insist on multi-polarization and multilateralism, serving as a responsible great power, and preventing the negativ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all these policies including others should become a major strategic alternative for China to cope with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nvironment.Key words: global system;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peaceful development目录第1章国际体系及其演变 (5)1.1、国际体系概念 (5)1.2当前国际关系的特点 (6)第2章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8)2.1和平发展的有利因素 (8)2.2、大国关系呈良性互动 (8)2.3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 (9)第3章中国对推动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构想 (10)3.1和谐思想 (10)3.2中国的国际战略选择 (10)第4章结语 (12)参考文献 (13)第1章国际体系及其演变1.1、国际体系概念关于国际体系的概念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国际体系与世界社会、国际秩序及世界秩序诸概念的比较
国际体系与世界社会、国际秩序及世界秩序诸概念的比较刘鸣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国际体系从其本源讲是一个历史概念.世界社会与国际体系相比,其基础不相同,它的行为主体是非国家的组织和个人.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关系是:体系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是一个跨历史阶段的抽象概念和框架.世界秩序是指一种在世界社会基础之上的秩序,重视行为主体的个人、民众运动的力量因素,要求以一种符合社会发展、人类共需的新法律、道德和价值观来规范世界上所有行为人.
【总页数】9页(P36-44)
【作者】刘鸣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
【相关文献】
1.国际正义与国际民主--兼论伊拉克战争后的世界秩序 [J], 喻希来
2.世界秩序危机中的区域国际法缺位问题——基于国际法供给侧的思考 [J], 钱芳
3.美国的世界秩序观与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1900-1945)(Ⅰ) [J], 王立新
4.美国的世界秩序观与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1900-1945)(Ⅱ) [J], 王立新
5.权势变动、议题领域竞争性与国际组织变革--评《世界秩序再谈判:国际关系中的制度变迁》 [J], 陈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关系体系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结课论文课题名称:“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关系格局”概念辨析专业:环境工程班级:10-环境学号:1003090102姓名:方江燕完成时间: 13 年 5 月 30 日“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关系格局”概念辨析班级:10-环境姓名:方江燕学号:1003090102摘要:在对国际关系体系这一概念作界定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体系。
“体系”一词在英文中是system,中文常常翻译为系统、体系、体制或制度。
这个词在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广泛使用,基本含义是:若干同类事物互相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如人们常说的宇宙体系、工业体系、货币体系、思想体系等等。
关键词世界体系国际体系格局在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中,体系一词常常用来描述和概括不断发展的国际关系现实。
西方学者一般使用“世界体系”、“国际体系”概念,前苏联学者则使用“国际关系体系”概念。
“世界体系”是美国社会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首先提出的。
他创立了世界体系理论,他的广为流行且颇有争议的历史性巨著《现代世界体系》详细地阐述了世界体系理论的重要观点,其中最关键的是“世界体系”这一概念。
他指出:“‘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
这一体系有不同界线、结构体、群体、法律条例以及相互依存性。
其机体包括相互矛盾的各种力量,有时通过压力在这一体系中结成一体,有时却由于不同力量之间的竞争使这一体系四分五裂。
这一体系具有生物体的特征,在其生命周期内,有些特质不断变化,而另一些特质则保持平稳的发展。
因此,这一体系的结构根据其功能内部的逻辑变化,在不同时期表现的强弱度不等。
由此可见,一个社会体系的特征实质上是生命的自我控制调节,发展动力由机体内部因素所促成。
”1他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产生于15世纪末期欧洲所谓“新君主制”形成时期,经过400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期,当美国和日本进入这个体系后,这一体系才真正成为全球性政治体系。
而且,资本主义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全球性体系,只要资本主义体系存在,就只有这一体系运转,任何其他形式的政治体制的存在都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不能构成另外独立的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Kaplan 將國際體系分為6大類
a. 權力均衡體系 (balance of power) b. 鬆弛的兩極體系 (loose bipolar) c. 緊密的兩極體系 (tight bipolar) d. 世界性的國際體系
e. 階層性的國際體系
(universal-international system)
(multilateralism)當中擺盪。 c. 在道德主義(morality)和現實主義 (realism)當中擺盪
四、國際體系的發展
(一)古典期 (classical period) (1648-1815) 1. 活動範圍較小,東西方世界不相往來 2. 經濟上自給自足、相互依賴相當小 3. 戰爭規模不大、一般可以控制 4. 君主國家、民主國家並立,互動的規範較原始 5. 國際成員多是主權國家,其他成員幾乎不存在 6. 國際衝突較多、合作較少,稍不小心即有戰爭
(三)現代期(contemporary period) (1945-迄今)
1.人類活動及爭奪範圍無所不在,甚至遠至外太 空。 2.衝突增多,但也同時改善人類的生活。 3.貧富差距拉大,形成愈益嚴重之勢。 4.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肆虐、世界更不安全。 5.經過冷戰、冷戰之後的和平似是異常脆弱。 6.一超多極的世界是否更安全?
(explicit or implicit rules of customs)
三、國際體系的內涵
(一)無政府狀態(anarchy) 1. 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相當不同,癥 結在於後者無中央政府以維持秩序 2. 正因國際政治為無政府狀態,故國 家必須:自助(self-help),結盟 (allies),以及自我節制(selfrestraint)
(五)強權和中等國家(great powers &
middle powers)
(六)小型國家與弱國 (small states & weak states)
(七)霸權(hegemony)與霸權穩定理論 (theory of hegemonic stability)
1. 過去的霸權:英國、美國 2. 未來的霸權: ? 3. 美國霸權的演變(不見得一定要追求霸權) a. 在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t)和孤立主義 (isolationist)當中擺盪。 b. 在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和多邊主義
(三)但今天國際體系指涉的範疇, 應該是遠遠大得多,不限定於是 民族國家,只要是國際關係的成 員,都應該被納入。
(四)國際體系是一個架構,各個成 員在這個框架中活動,其形式則 有合作與衝突。
二、國際體系的分類
(一)Morton A. Kaplan
著作「國際政治的體系與過程」 中指出,預測國家行為的假設 前提是:認為各國政治家都是 理性且消息靈通(但其實這些特質 ,並不保證能有正確的外交決策)。
根據美國國際政治學者弗雷德里克· 舒曼的研 究,西方國家關係體系主要包括: 相互承認擁有國家主權的國家。 以國際法的原則處理相互關係。 根據[勢力均衡]的政策謀求本國生存的國際社 會是通過基督教結合起來的。
社會主義衝突論觀點
對「文明國家」來說,近代國際關係體系是一 個使它們的權力欲不斷得到滿足的機制 對非西方民族來說,近代國際關係體系則是一 個使 其每時每刻都在蒙受屈辱的機制;越是 熱愛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就對這種屈辱感受得 越深刻。
國際體系(概念與發展)
一、國際體系的定義。
二、國際體系的分類。 三、國際體系的內涵。 四、國際體系的發展。
一、何謂國際體系?
(一)國際體系(international system) 又稱國際系統。是藉助於自然科學 (解剖學)的概念,將一個整體細看 其內部的構造, 並研究其各部分的 互動關係。 (二)定義:K. J. Holsti認為是由獨立的 政治單位(通常是指民族國家,nationstate)所組成的集合體。
(二)轉承期(transitional period)
(1815-1945)
1. 外交和國際政治的範圍,從歐洲逐漸擴散至世界 主要地區。 2. 交通發達,世界往來加深,但也增進了合作與衝 突。 3. 國際貿易增多、世界文明增進。 4. 戰爭規模加大、常有重大影響。 5. 君主國、民主國、集權國家、甚至法西斯、主義 國家、共產國家等,在此時應有盡有。 6. 主權國家以外的成員逐漸出現。 7. 民族主義的影響重大、科技使戰爭殺傷力增強、 美日等國嶄露頭角。
(二)主權(sovereignty)
1. 主權的彰顯 緣起於「至高無上的國內管轄」觀念發揚於 平等正常的國際參與,給國際體系帶來貢
獻及改變。
2. 但主權還是應有節制,特別是當前相互依賴 甚深的現代國際關係。 3. 哪些是主權的事務? 哪些是主權之外、應受國際規範的事務?
(三)安全兩難(security dilemma) (四)權力平衡 (balance of power)
社會主義衝突論觀點(一)
強烈的自信和不可抑制的熱情,幫助基督教民族擴張 勢力和影響,在世界 的範圍確立了西方的統治。 而當這種自信和熱情,發展到利用近代國際關係體系, 肆無忌憚地觸犯其他民族的文化禁忌,傷害這些民族 歷史地形成的民族感情的時候。事物的發展就走到了 它的反面——西方世界的文化,滲透激發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
(hierarchical international system)
f. 單元否決體系 (unit veto system)
2. Kaplan 指出影響國際體系: 五項變數
a. 體系的基本規則
b. 體系的轉變規則
c. 構成員分類變數
d. 能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數
e. 資訊變數
(二) K. J. Holsti
Holsti 指出決定體系性質的五個元素: 1.體系的範圍(boundaries) 2.政治單元的性質 (characteristics) 3.體系的結構 (structure) 4.成員的互動方式 (forms of interaction) 5.明示及暗示的規範
威斯特伐裏亞條約
一六四八年的《威斯特伐裏亞條約》(The Treaty of Westphalia)重新劃分各國領土和德 國各諸侯的領地,將武力作出的裁決以多邊條 約的形式固定下來。三十年戰爭是西方國家關 係體系的催生婆,在戰爭的瓦礫堆上,一個全 新的國際秩序開始出現。
西方國家關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