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各种概念
财务造假与会计舞弊
财务造假与会计舞弊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财务造假与会计舞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不道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还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财务造假与会计舞弊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财务造假与会计舞弊的定义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伪造、隐瞒或欺骗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信息,以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
会计舞弊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和记录过程中,有意地突破会计准则和规定,以欺诈性的方式改变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财务造假与会计舞弊的原因1. 经济利益诱因: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降低成本或追求高业绩,可能被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而选择财务造假或会计舞弊。
2. 管理层压力:企业管理层往往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他们需要向外界展示良好的财务表现,来吸引投资和保持企业竞争力。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他们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
3. 内部控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为财务造假和会计舞弊提供机会。
若企业管理层对会计核算过程缺乏监督和检查,很容易被人利用漏洞进行不法操作。
三、财务造假与会计舞弊的影响1. 社会经济损失:财务造假和会计舞弊导致市场失真和不公平竞争。
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根据虚假信息做出决策,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和损失。
2. 信任危机:财务造假和会计舞弊破坏了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一旦这些不诚信的行为被发现,企业将面临投资者和客户的信任危机,对企业形象造成不可逆的打击。
3. 法律风险:财务造假和会计舞弊违反了财务报告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导致企业面临重大的法律诉讼和罚款风险。
四、预防和应对财务造假与会计舞弊的措施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金流向的透明和准确。
2. 加强监督与监控:企业管理层应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进行严格监督,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监测与监控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及时识别并纠正问题。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会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处理中出现的违法行为,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
本文从会计舞弊的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了会计舞弊的原因和类型。
在解决对策方面,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和加强员工培训等多方面的措施。
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包括加强管理人员监督和建立风险警示机制等。
通过全面分析和解决对策的提出,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会计舞弊的发生,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持续发展。
只有全面认识并有效应对企业会计舞弊问题,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会计舞弊、分析、原因、类型、解决对策、预防措施、总结1. 引言1.1 绪论会计舞弊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了达到个人或组织的利益而故意篡改、隐瞒或虚构财务数据的行为。
会计舞弊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影响了市场竞争秩序,危害了社会的经济稳定。
对于会计舞弊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会计舞弊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类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预防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会计舞弊问题,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防范会计舞弊行为,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市场信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在当前经济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舞弊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只有加强对会计舞弊问题的认识,不断改进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才能有效地遏制会计舞弊现象的蔓延,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对相关各方有所启发,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廉洁诚信、阳光透明的商业环境。
2. 正文2.1 会计舞弊分析会计舞弊分析是对会计领域中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揭示舞弊行为的特征、规律和影响,从而为制定有效的防范和打击策略提供依据。
会计舞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司内部存在的潜在舞弊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通过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员工行为和会计数据进行审计和监控,可以发现存在舞弊可能的领域和环节。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通过欺诈、虚报、操纵财务信息等手段,达到获得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会计舞弊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虚报资产和利润: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形象,扩大信贷额度或者股价,可能会故意夸大资产和利润。
虚报资产包括虚假账务记录以及不真实的资产估值;虚报利润包括收入和利润额的虚报、费用的透支以及资金的转移等。
对策:加强内部审计制度,严格实施审计程序,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增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减少虚报风险。
2. 资金侵占: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资金流向、伪造支出记录、虚构债权等手段,将企业资金转移至自己或他人账户,达到侵占企业资金的目的。
对策:建立健全的财务审批流程和相关的账务核对机制,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控和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实行资金分离制度,确保多个人员参与资金管理和核对,提高资金安全性。
3. 财务报表欺诈:企业通过虚构交易、突击购销、虚构应收账款等手段,使财务报表虚假,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
对策:完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核查,建立独立性的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管,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和独立性。
4. 销售税收欺诈:企业通过假冒销售商、虚开发票、虚假报关等手段,逃避或减少缴纳税收,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对策:建立健全的税收管理制度,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提高税务部门执法水平;加强税收信息共享和协作,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要有效预防和打击会计舞弊,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的建立,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增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会计舞弊行为对经济和社会的危害。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是指通过伪造、篡改财务报表等手段来达到个人或组织不当利益的行为。
会计舞弊的类型较为复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收入和销售欺诈:包括透过虚构销售收入、突显销售收入、调节销售收入等手法,将实际不存在的销售业绩体现在财务报表上,以提高企业利润。
对策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内部审计,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对销售和收入数据进行多维度核对,并加强对销售合同和客户的审查。
2. 资产和存货欺诈:包括虚构资产、误导性存货记账、操纵资产折旧和摊销等手段,在财务报表中夸大资产价值,从而提高企业表面的财务状况。
对策是确保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真实性,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和计提折旧和摊销的核算,建立科学的资产减值计提制度。
3. 财务信息造假:包括虚构财务数据、隐瞒重要财务信息等手段,通过调整财务数据,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对策是建立严格的财务报告程序,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准确性。
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4. 贪污和侵占:包括滥用职权、挪用资金、接受贿赂等行为,在企业内部将资金转移或占为己有,损害企业的利益。
对策是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设立审计委员会,严格审批和执行经费支出,加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
5. 违规和违法行为:包括逃避税款、违反会计准则、违法违规操作等行为,通过不合规的方式获取不当利益。
对策是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建立健全的税务申报和纳税制度,加强对会计准则和规范的遵循。
为了防范和应对上述会计舞弊行为,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财务和业务流程的监督和审计,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度。
2. 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团队,对企业的财务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审计,及时发现和预防舞弊行为。
3. 增强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道德素质: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舞弊行为的敏感度,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是指企业内部人员在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制作等过程中,通过虚构、隐匿、夸大或缩小经济业务等手段,欺诈、误导或隐瞒财务信息,为获得不正当利益而进行的一系列不法行为。
其破坏了财务诚信、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对企业和社会造成极大损害。
本文将分析会计舞弊的主要类型,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会计舞弊的类型1. 收入和费用的舞弊收入和费用是企业运营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舞弊手段的主要对象。
其中,收入的舞弊手段包括虚假销售、虚构应收账款、未确认收入等;费用的舞弊手段包括虚构支出、滥用公司资产、私人费用记入公司账等。
2. 财务报表的舞弊财务报表是企业核算和报告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也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依据之一。
因此,企业可能通过虚增资产、隐瞒负债、虚构利润等手段欺诈财务报表,以达到掩盖真实状况的目的。
3. 资产和负债的舞弊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是设立和存活的基础,也是企业形象和信誉的体现。
资产和负债的舞弊手段包括虚增资产、隐瞒负债、非法转移负债等。
二、相应的对策加强对收入和费用的管理,建立相应的流程和制度,实现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同时,加强对关键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财务诚信和责任意识。
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防范虚增资产、隐瞒负债、虚构利润等行为。
建立完善的报表制度和审核机制,加强对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监督。
综上所述,会计舞弊是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防范、控制和惩治。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提高财务诚信意识,最终维护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信誉。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能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和业务运营造成严重的影响。
会计舞弊的出现,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股价下跌、法律诉讼以及声誉受损,这将对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了解和预防会计舞弊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会计舞弊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企业提供帮助。
一、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1. 虚假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是一种会计舞弊行为,企业以虚构的财务数据和信息来误导股东、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这种类型的舞弊通常包括夸大收入、低估支出或资产价值、违规资产折旧和摊销等。
企业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可能采取虚构收入、虚构费用、假冒资产等方式,蓄意误导外部利益相关方。
虚假财务报告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信誉,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虚假财务报告行为。
2. 资金盗用资金盗用是指企业内部人员滥用职权,将企业资金据为己有,或者用于非法目的。
资金盗用可以以虚构交易、伪造支付凭证等方式进行,危害性极大。
资金盗用会导致企业财务流失、财务稳定性受到威胁,同时也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控和审计,严格限制资金使用权限,有效防范资金盗用行为。
3.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一种常见的会计舞弊行为,指企业人员通过编造虚假交易和交易凭证,获取不正当利益。
虚构交易可能包括虚构销售、采购、投资等交易,通过虚假交易来虚增企业的业绩和利润,达到欺骗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目的。
为防止虚构交易,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交易程序和审批流程,严格落实内部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虚假交易行为。
4. 内部人员串通内部人员串通是指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相互勾结,共同进行会计舞弊活动。
内部人员串通可能在财务报告、资金盗用、虚构交易等方面存在,他们可能通过伪造凭证、共谋虚假交易等手段进行舞弊行为。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accounting fraud)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作账目、虚报利润、隐瞒负债等手段进行违法违规行为,以获得非法利益或规避法律法规的一种行为。
会计舞弊对企业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 超额收入(Overstating Revenue):企业利用各种手段虚构收入,如捏造销售和交易记录、虚构未实现的收入等。
对策:建立有效的收入认定政策和核实机制,加强对销售和交易记录的审查,定期进行销售和交易的独立复核。
2. 隐瞒负债(Understating Liabilities):企业通过隐瞒负债来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例如未披露债务、未计提坏账准备等。
对策:建立完善的债务审计制度,提高债务披露的透明度,确保财务报告中债务的充分披露和正确计提坏账准备。
3. 虚假成本(Fictitious Expenses):企业通过捏造或夸大成本,来虚构财务损失,从而减少应缴税款、提高净利润等。
对策: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核算的独立审查,确保成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虚报资产(Overstating Assets):企业通过夸大资产价值,增加公司净资产、提高股东权益等,例如夸大资产价值、虚构项目、隐瞒资产损失等。
对策:加强对资产估值的真实性验证,建立完善的资产清查机制和定期资产清查制度。
5. 蓄意误解(Intentional Misinterpretation):企业通过诋毁财务报告、夸大或缩小财务数据,以达到误导投资者或隐藏真实财务状况的目的。
对策: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查和表述准确性的核实,加强对财务报告中重要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对于会计舞弊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收入认定政策、成本核算体系、资产估值验证等,加强对重要财务数据和交易记录的审查。
2. 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计监督,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会计舞弊是什么
会计舞弊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一、会计舞弊的概念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
从舞弊的主体方面可把舞弊行为划分为组织舞弊和个人舞弊。
组织舞弊是指组织领导人为了本单位和其成员的利益,授权有关经办人员,利用不正当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单位利益的故意行为。
个人舞弊是指员工私自为了个人私利利用不正当的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组织或他人利益的故意行为。
二、会计舞弊的途径1.收入舞弊途径﹙1﹚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
主要手段包括:销售回购、销售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
主要包括: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在客户对该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时过早确认收入。
﹙3﹚利用财务报表合并技术虚增收入。
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会计准则,均以拥有实质控制权作为纳人合并范围的标准。
这样,一方面,对相关公司是否拥有“实质控制权”必须依赖财会人员的专业判断;另一方面,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拉长控制链条、构建复杂的公司体系等手段,进一步“拓宽”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这些会计选择的灰色地带无疑给企业管理层实施财务舞弊创造了条件。
2.费用舞弊手段﹙1﹚收益性支出资本化。
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就是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虚增利润。
﹙2﹚费用摊提目标化。
企业基于配股、增发等融资目的,或者为了迎合市场盈利预期等,常常人为调节诸如广告费、折旧费、研发费、预计损失、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的计提或推销的依据比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及推销期限的延长或缩短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或增加。
会计舞弊的名词解释
会计舞弊的名词解释在商业活动中,会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财务数据,以欺骗公司股东、投资者、债权人或政府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从而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经济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并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重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理解会计舞弊的本质和机制,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舞弊的类型1. 收入的操纵: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报告未实际发生的销售,或者通过欺骗性的会计减少费用以增加利润,从而夸大了企业的业绩和财务状况。
2. 资产价值的夸大:企业通过高估资产的价值、恶意低估负债,来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这可能包括虚构商誉、资产重估等手段。
3. 财务信息的隐瞒:企业故意隐瞒不良贷款、法律诉讼、重大账务等信息,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4. 风险与控制管理方面的违规行为:包括内部人员的贪污行为、滥用职权、侵占企业资金等违规行为,以及造假和篡改财务数据等。
二、会计舞弊的原因1. 利益诱惑: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业绩和利润,为了满足投资者和股东的期望,有时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达到目的。
2. 职权滥用:企业的内部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拥有对财务信息的控制和处理权力,有机会操纵财务数据,从而实施舞弊行为。
3. 控制和监督环境不完善: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审核程序以及独立监管机构,会为会计舞弊的发生提供可乘之机。
4. 个人道德缺失:一些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因为个人的道德观念不端正,缺乏职业操守,导致会计舞弊的发生。
三、会计舞弊的后果1. 对企业的影响:会计舞弊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无法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增加经营风险。
2. 对投资者和股东的影响:投资者或股东可能因为虚假的财务信息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导致经济损失。
3. 对市场的影响:会计舞弊的发生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降低市场信心,对整个市场形成不良影响。
4.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会计舞弊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失业的增加以及经济不稳定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会计舞弊论文
会计舞弊论文引言会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不合法手段来篡改或掩盖财务信息,以达到欺骗他人或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会计舞弊问题不仅在企业范围内存在,也在各个行业和经济领域中普遍存在。
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会计舞弊问题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会计舞弊的原因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因素:1.组织文化:企业的文化对会计舞弊具有重要影响。
若企业文化鼓励个人利益追求、不重视诚实和透明度,很容易导致会计舞弊的发生。
2.内部控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是防止会计舞弊的重要手段。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漏洞,例如缺乏审计制度、无法追溯资金流向等,会为会计舞弊提供机会。
3.贪婪和压力:个体贪婪和经济压力也是会计舞弊的原因之一。
由于追求个人利益或承受经济压力,个人可能选择通过篡改财务信息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会计舞弊的影响会计舞弊对企业和经济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经济损失:会计舞弊导致财务信息的不准确和失真,使企业和相关利益方无法了解真实的财务状况,进而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2.投资者信心破裂:会计舞弊破坏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当投资者怀疑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性时,他们可能会撤资,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3.市场环境不公平:会计舞弊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
企业通过伪造或篡改财务信息来获得未来经济利益,使其他企业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三、应对会计舞弊的措施为了预防和应对会计舞弊,相关利益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审计制度、资金流向追溯机制等,以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
2.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财务信息披露和审计的监管,对违规行为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罚,以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投资者的利益。
3.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会计从业人员应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对会计舞弊行为的警觉和拒绝态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上级或相关部门。
结论会计舞弊对企业和经济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预防和应对会计舞弊问题至关重要。
会计舞弊
会计舞弊舞弊是指用欺骗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包括人们能够设想的所有通过虚报以牟取利益的方法。
舞弊一般分为针对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和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两种,而企业实施的舞弊中最为常见的是财务报告舞弊一、会计舞弊的根源:(一)受现实利益的驱动。
第一,是管理者突出政绩的需要。
在我国,财务指标数据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领导的业绩、政府领导的政绩,处在高指标的压力和奖励的双重刺激下,部分企业会主动或被动地弄虚作假。
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中的敏感数据进行“人为”处理,造成会计信息舞弊。
第二,出于企业顺利取得银行贷款的考虑。
金融机构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首先要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其需要通过考察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以确定企业的资信能力。
为了获取金融机构贷款,一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就产生了舞弊的动机,对业绩进行粉饰。
第三,基于企业成功上市融资的需要。
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部分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先天不足,甚至其上市纯粹只是为了解决资金流量短缺的问题。
为能成功上市,这些公司往往调整甚至重做会计报表,虚构利润,进行财务包装。
然而这些公司上市后公司质量并未明显提高,业绩增长缓慢,用“圈回”的资金盲目进行扩张和多元化投资,形成新的亏损,出现新的资金短缺。
为了取得增发股票或配股资格,提高配股的价格,从资本市场上融到更多资金,这些公司往往采用虚增利润的方法,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第四,基于保留上市主体资格的考虑。
我国《证券法》规定,若上市公司连续3年发生亏损,公司股票就要被戴上“ST”、“PT”的帽子,甚至可能会被退市。
已出现亏损特别是已连续2年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保留其上市主体资格,避免被“戴帽”,或是已经被“戴帽”的公司为了早日“摘帽”,可能会采取多种方法粉饰会计报表,力求“扭亏为盈”,保留所谓的“壳资源”。
另外,一些企业为了少纳税,可能人为调整企业的会计利润,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以维护所谓的企业利益。
关于会计徇私舞弊的知识点
关于会计徇私舞弊的知识点会计是一门重要的职业,负责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
然而,正因为会计的核心作用,徇私舞弊行为也时有发生。
本文旨在探讨会计徇私舞弊的知识点,以增加大家对这一问题的了解。
一、徇私舞弊的定义和形式会计徇私舞弊指的是会计人员出于自身私利,以不合法、不道德的方式操作企业账目,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呈现不真实的面貌。
徇私舞弊的形式各种各样,包括但不限于虚构收入、夸大资产价值、隐瞒负债、操纵账目、误导审计等。
二、徇私舞弊的动机为了更好地理解徇私舞弊行为,我们需要了解背后的动机。
常见的会计徇私舞弊动机包括个人贪婪、企业压力、内部控制不力、奖励机制和懈怠等。
个人贪婪是最主要的动机,会计人员可能以个人利益为优先考虑,通过舞弊行为获取非法利益。
三、徇私舞弊的危害会计徇私舞弊对企业和整个经济体系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首先,舞弊行为会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失真,误导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破坏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其次,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影响员工和股东的权益。
此外,会计徇私舞弊还可能引发信任危机,损害社会对会计职业的信心。
四、预防和检测徇私舞弊的措施为了防止和发现会计徇私舞弊行为,企业和监管机构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清晰的责任分工、审计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徇私舞弊的机会。
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
此外,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通过审计和抽查等手段发现和打击徇私舞弊行为。
五、成功案例分析近年来,一些徇私舞弊案件得到了有效的查处,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例如,某公司会计在将来需要支付税费的时候,故意将其中一部分费用提前计入当年度支出,以减少将来的税负。
然而,这一行为被审计人员识破,最终导致会计人员被解雇并追究法律责任。
六、结语会计徇私舞弊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需要企业、从业人员和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1会计舞弊的内涵1.1会计舞弊的涵义会计舞弊属于舞弊,因此在此先界定舞弊的含义。
舞弊是故意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以诱使他人失去有价值的财务和法定的权利为目的。
也有学者将舞弊定义为:涉及一人或若干人故意、秘密地剥取他人的有价值之物,从而使自己获利。
有人指出,舞弊包括以下五个因素:犯罪者的存在、犯罪者有意识的行为、他人已经丧失有价值之物、舞弊行为发生时丧失有价值之物的他人并未察觉、犯罪者从该行为中获利。
该定义是从舞弊的检测者角度出发,即检测者必须发现犯罪的一方或多方角度,强调犯罪主体的存在性;同时,也明确指出舞弊行为的非法性。
然而,该定义仅是一般意义上人们对舞弊形成的看法,从立法和司法的系统考察,舞弊并不具备严格的定义。
因为舞弊囊括了相当一部分具有类似特征的犯罪行为,也就是说舞弊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法律的角度,我国对舞弊的界定大致如下:利用职务之便,汲取个人利益,在会计记录上歪曲事实、掩盖真实情况、欺骗他人;在职务上作弊,使企业财务受损;从会计的角度,对舞弊的界定主要涉及财务报表或会计资料的不真实性[1]。
会计舞弊通常情况下指的是有目的性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诈骗行为。
1.2会计舞弊的类型会计舞弊主要包括了以下具体行为:(1)对记录、凭证进行肆意伪造;(2)对资产进行侵占;(3)故意使用不合理的会计政策;(4)对交易或事项进行虚假记录;(5)对交易或事项隐瞒甚至删除。
SAS99将会计舞弊区分为两种类型:(1)与财务报表相关的舞弊。
是指通过失实财务报表欺骗投资者、骗取资本市场的认可,试图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以及资产方面的舞弊(偷盗、挪用公司的资产并设法隐瞒)。
财务报表舞弊的实质是管理层舞弊,它通常不涉及直接的偷盗,与非管理层雇员的舞弊有明显的差别,是一种业绩舞弊。
(2)与资产相关的舞弊。
资产舞弊是指管理层或者雇员非法占用公司的资产,比如员工在购货时收取回扣,将个人费用在单位列支,贪污收入款项,盗取或挪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等。
私营企业会计舞弊问题分析
私营企业会计舞弊问题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私营企业会计舞弊问题也在不断浮现。
本文将对私营企业会计舞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私营企业会计舞弊的概念私营企业会计舞弊是指企业在其财务核算和经营过程中,为虚增利润、隐瞒负债、伪造账目等目的而采取违法或不合规的会计处理方式的行为。
此类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市场竞争,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信任和公信力。
二、私营企业会计舞弊的原因1.缺乏道德约束。
由于私营企业缺乏行业管理和监管,企业负责人对道德风险的意识不够清醒,导致对会计处理的规范意识不强。
2.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私营企业由个人或家族经营,内部管理制度缺乏严格的规范,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内部审计和监管不到位。
3.追求利益最大化。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会计舞弊有时会成为实现该目标的策略手段之一。
三、私营企业会计舞弊的影响1.损害企业信誉,影响市场竞争。
企业一旦被发现存在会计舞弊的行为,将失去客户和市场的信任,严重危及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
2.扰乱市场秩序。
会计舞弊行为会形成不健康的市场环境、破坏市场秩序,刺激竞争者的不公平竞争行为,降低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3.造成金融风险和财务损失。
会计舞弊行为可能助长形成金融风险、导致企业失信,进而引发整个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导致严重的财务损失。
四、防范私营企业会计舞弊的建议1.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
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有效监测企业的经营状况。
2.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企业负责人的道德素质,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意识,不断加强对会计舞弊的风险意识。
3.加强外部监督和优化行业规范。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和企业自律机制,促进市场透明度和竞争公平性,加强行业规范制定和推广。
总之,私营企业会计舞弊是个常见的问题,它的存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担忧。
而要彻底解决会计舞弊问题,必须从多个层面入手。
什么叫会计舞弊
什么叫会计舞弊?当公司的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威胁时或当承受异常压力或受到经济利益驱使时,公司就会运用各种舞弊手段来粉饰会计报表以达到各种经济目的。
公司会计报表中的错报可能是由错误引起的,也可能是由舞弊引起的错误通常是指会计报表中的非故意错报。
包括金额或披露内容的漏报。
例如,报表编制过程中偶然出现的计算失误,以及在运用与计量、确认、分类、表达或披露有关会计原则时的失误等。
舞弊则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会计工作中的舞弊与错误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涉行为是故意还是非故意的。
会计舞弊的分类,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按照舞弊主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管理当局(经营者)舞弊和会计人员舞弊两大类。
管理舞弊是指公司管理当局中一个或多个成员操纵公司会计信息生成或披露而发生的舞弊行为;会计人员舞弊是指公司的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自己或与公司外部的第三者进行串通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
我们从它的目的来看,公司会计舞弊通常是与舞弊的动机和潜在的机会相联系的,舞弊的动机有经济性和非经济性之分。
但经济利益驱使是公司会计舞弊的最根本原因。
当公司的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威胁时或当承受异常压力或受到经济利益驱使时,公司就会运用各种舞弊手段来粉饰会计报表以达到各种经济目的。
会计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
无论是何种舞弊,都有可能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或与外部第三方的串谋,而它舞弊行为的目的则是为特定个人或利益集团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
具体而言,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1、虚构业务内容,虚列凭证,制造虚假余额这是一种常见的形式,舞弊通过改动凭证或直接虚列支出进行,如财务人员利用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做法,将工资虚拟名单中增加名字和金额,以达到贪污的目的。
有时财务人员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故意算错,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者擅自提现等。
2、商业企业用往来账户偷逃税款按照规定,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在款项付讫后才可抵扣。
为了逃避税款,在款项不足付款或不愿付款的情况下,企业领导授意财务人员,用以往年度或已下账的付款存根或未用支票存根对日期进行改动,作为抵扣付款凭证,这是企业套取税款的一种非法的舞弊行为。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会计舞弊在商业、财务领域一直存在,虽然有些舞弊手段是不合法的,但是有些舞弊行为并不明显。
会计舞弊可以造成企业经济损失、财务报表失真、经营风险等,因此,企业在业务管理中必须重视会计舞弊问题,并加强预防和发现措施。
本文将介绍会计舞弊的定义、类型,以及解决对策。
一、会计舞弊的定义与类型会计舞弊指人为地操纵会计数据、影响财务报表等手段来获得个人或组织的利益,同时规避税款、隐藏资产负债等问题。
会计舞弊存在多种类型,例如:窃取、贪污、挪用、洗钱、虚假记账等。
下面具体介绍几种类型。
(1)偷盗资产:偷盗资产是非法获取公司财产的行为,例如:盗窃、资产转移等。
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影响经营活动。
(2)伪造支票:伪造支票可以造成企业的财务报表虚报,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企业必须密切关注银行支票的使用情况,并严格管理涉及支票的人员。
(3)冒充收据:有些公司会在财务报表中虚构收据或者签名,或者将无关的支出转化成“收入”,以掩盖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
这种行为会对企业声誉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对公司的信誉造成破坏。
1、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公司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控制指令和流程,标准化企业操作规范,并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严格落实授权分离、审批程序、会计审计等制度要求。
2、实行有效的检查手段公司可以采取多种检查手段,例如:非常规检查、定期检查、临时检查等方式,对公司的经济状况、流程运行、财务报表等进行及时的检查。
此外,企业还应该开户商业考虑,进行定期的外部审计及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统筹应对。
3、加强员工告知在公司营运过程中,各级员工应当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流程操作、税务须知等有深入了解。
同时公司应当把工作不当、作假、缺勤等与本人有关的环节清晰地告知员工,遇有泄密行为应立刻通知员工部门及安全部门。
4、加强资料的安全管理公司必须将重要资料妥善管理,备份可靠的存档,一旦资料遭到窃取或破坏,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破坏公司的经济利益。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故意改变账目记录或虚构交易,以获得非法利益或掩盖真实财务状况的行为。
会计舞弊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收入与销售舞弊:包括虚构销售、将实际销售额减少、滥用收入确认政策等。
对策包括加强收入验证程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异常交易监控等。
2. 支出与采购舞弊:例如超估、虚增采购成本或虚构采购商等。
对策包括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管理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加强采购风险评估等。
3. 资产与资产负债表舞弊:包括资产转移、资产减值掩盖、虚增资产等。
对策包括实施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资产清查、加强资产估值程序等。
4. 成本与库存舞弊:例如虚构库存、低估库存损失等。
对策包括建立库存管理制度、加强盘点程序、进行异常变动监控等。
5. 应收账款舞弊:包括虚构客户、虚构销售、滥用退款等。
对策包括加强客户资信评估、建立应收账款跟踪与核销制度、强化发票与收款的独立核查等。
6. 现金与银行舞弊:包括盗取现金、伪造支票、虚构银行账户等。
对策包括建立现金与银行账户管理制度、加强对现金及银行账户的监控、实施资金流向追踪等。
7. 财务报表舞弊:例如虚增利润、隐瞒负债、操纵资产负债比率等。
对策包括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加强财务报告审计程序、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等。
为预防和发现会计舞弊,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审计制度、财务报告制度、权限分离制度等。
2. 加强审查程序,例如员工背景调查、供应商核查、客户资信评估等,以减少潜在的舞弊风险。
3. 进行定期的账务核对和内部审计,发现异常账目或交易后及时进行调查与纠正。
4. 培训会计人员和相关员工,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其更加了解会计舞弊的风险和后果。
5. 加强系统安全性,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防范黑客攻击和数据篡改的风险。
6. 建立举报渠道,鼓励员工举报舞弊行为,并对举报人员提供保护。
7. 进行独立的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和准确性。
会计舞弊之会计舞弊的方法
会计舞弊之会计舞弊的方法1. 引言会计舞弊是指通过虚假的会计记录和报告来欺骗利益相关方,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会计舞弊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企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理解会计舞弊的本质和原因,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会计舞弊方法,并探讨预防和检测这些舞弊行为的策略。
2. 常见的会计舞弊方法2.1 假帐方法假帐是指通过虚假的会计记录和报表来掩盖真实业务情况的方法。
常见的假帐方法包括:•虚构交易:通过编造虚假的交易记录来使企业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例如,虚构销售和收入来提高企业的利润。
•资产贬值:故意低估企业的资产价值,以减少纳税负担或欺诈其他利益相关方。
这可能涉及抬高债务或低估资产的成本。
•资本化支出:将费用错误地计入资本支出,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和财务表现。
•变动凭证:修改或篡改企业的会计凭证,以掩盖不当的财务报告。
2.2 利用漏洞进行舞弊会计舞弊者通常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和流程方面的漏洞来实施舞弊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利用漏洞进行舞弊的方法:•内部人员欺诈:内部人员利用其对企业内部信息和控制的滥用,进行欺诈行为。
例如,高级经理可能操纵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获取个人利益。
•虚假销售和收入确认:通过与虚假客户进行交易,并认定虚假销售和收入,以提高企业的业绩。
•盗窃企业资产:内部人员通过盗窃企业资产或滥用公司信用卡等方式获取个人利益。
•伪造文件和凭证:制造虚假的文件和凭证,如伪造发票和虚假合同,用于掩盖舞弊行为。
3. 预防和检测会计舞弊的策略为了预防和检测会计舞弊,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和检测会计舞弊的策略:3.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对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准确性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机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
这包括:•建立明确的授权和责任制度,确保不同职能和岗位之间的责任分工和权限限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以及对关键业务和流程进行审查和检查;•建立报告和投诉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关于会计舞弊行为的举报,并采取适当的纪律和法律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盈余管理(1)概念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另一方面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2)影响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
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
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3)目的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在实施盈余管理过程中又会有一些具体目的。
与其终极目的不同的是,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是以促进企业发展为中介,以达到公司规模扩张之后管理者报酬的增加、在职消费层次的提高以及政治前途的发展等终极目的的实现。
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筹资目的。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
《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
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
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
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候。
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于9%"。
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上司公司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的目的。
二是避税目的。
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是十分明显的。
"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25%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
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三是获取政治成本的目的。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非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如微软公司就曾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指控。
四是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的目的。
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进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等等。
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
这些都使得企业不敢轻易违反有关条款,否则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
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
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
2.会计舞弊(1)概念收入舞弊途径﹙1﹚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
主要手段包括:销售回购、销售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
主要包括: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在客户对该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时过早确认收入。
﹙3﹚利用财务报表合并技术虚增收入。
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会计准则,均以拥有实质控制权作为纳人合并范围的标准。
这样,一方面,对相关公司是否拥有“实质控制权”必须依赖财会人员的专业判断;另一方面,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拉长控制链条、构建复杂的公司体系等手段,进一步“拓宽”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这些会计选择的灰色地带无疑给企业管理层实施财务舞弊创造了条件。
费用舞弊手段﹙1﹚收益性支出资本化。
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就是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虚增利润。
﹙2﹚费用摊提目标化。
企业基于配股、增发等融资目的,或者为了迎合市场盈利预期等,常常人为调节诸如广告费、折旧费、研发费、预计损失、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的计提或推销的依据比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及推销期限的延长或缩短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或增加。
非经营性损益操纵企业常常通过处置转让子公司、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整等手段制造非经营性收益,进行利润操纵,企业采用非经营性损益进行利润舞弊的手段主要如下。
﹙1﹚债务重组。
新准则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
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及配股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新准则规定,若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也就是差额不计入损益。
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如想操纵利润,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司对商业实质的判断也存在着一定的会计弹性,这给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留下了一定空间。
﹙3﹚借款费用。
新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到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
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到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
这样,一些企业便可能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打主意,以达到操纵企业利润的目的。
﹙4﹚无形资产。
虽然新准则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定义进行了区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明确划分这两个阶段,因此,一些公司就可能通过主观划分,来决定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此外新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再局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这也给一些公司利用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方式或摊销年限来操纵利润提供了途径。
﹙5﹚政府补助。
新准则规定,“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计入当期损益”。
在这里,“已发生”和“将发生”是两个不同的时态,却关系到补助的确认金额及当期利润实现程度。
当前的环境之下,是否如实确认,完全依赖于企业的诚信程度。
因此,有些企业可能人为调节补助操纵当期利润。
﹙6﹚固定资产。
新准则要求公司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及预计净残值至少每年复核一次。
只要与原估计有差异时,就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净残值,并且调整的方法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调整。
因此,公司只要找到证据证明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对业绩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7﹚资产减值。
新准则中明确规定的不允许转回减值的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以及存货,其他如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等资产的减值准备仍可转回。
因此,新准则虽然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仍给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而且,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仍可由上市公司自行选择,公司可能为避免当年亏损,不按规定提足减值准备,留待以后年度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
﹙8﹚公允价值。
新准则按照现行国际惯例将“公允价值”引入中国会计体系。
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公允价值的应用在很多处理上需要人为判断,加上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难以做到真正的公允,可能一些公司会利用“公允价值”来调节操纵利润。
会计欺诈是会计主体在会计活动中,故意形成虚假会计信息,或者故意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不法行为。
它既发生在上市公司,也发生在非上市公司、非公司制企业,以及非企业的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
分析(故意形成,无中生有)5、会计造假广义上讲,只要你没有按照“会计准则”做账,都叫作假。
但是,实际过程中,由于准则的规定,如果全部按照准则中去做,由于很多的发票回单都是非正规性的,税前是不许抵扣的,将给企业利润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采取首发是,控制成本,降低利润,本质也就是造假。
还有一些是通过一些途径取得一些发票进行抵扣,也就是所谓多列支出,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总的来说,造假就是做假证,假账,假表等等,即只要你有一丝的凭证是你实际没有发生的,就是造假。
6、管理舞弊—银广夏(1)概念管理舞弊是指直接由组织管理层实施,突破现有会计规范,蓄意错误呈报、遗漏财务报告中应予披露的内容,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管理舞弊的作弊者通常均于事前精心设计,事后极力设法隐瞒,舞弊者的层次越高,越难有效预防与检查(2)动机一是融资(圈钱)。
资金与企业,犹如血液与人体,赚钱的公司为扩充设备,需要更多的资金;亏本的公司为了营运周转,更需要资金。
资金不足。
可能导致周转不灵,因而倒闭。
企业为了达到借款或增加资本的目的,可能虚报其财务报表,以便说服资金提供者,做出决策。
(1)初次发行阶段。
证监会要求公司有三年盈利,公司为了能上市,就进行财务包装。
这与发行体制有关系。
(2)配股阶段。
证券会要求上市公司净资产盈利率6%,才能配股。
为实现配股,上市公司也会进行财务包装。
(3)士曾发新股。
这也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包装行为。
东方锅炉、红光实业、麦科特、郑百文、大东海都是“包装”上市,虚构前三年利润,以达到IPO目的。
二级市场炒作编辑(操纵价格)。
企业股票如果上市,为维持股价或为使股票价格能达到预期的波动,常利用不实的财务报表,以达到目的。
股票价格预期的波动也可能是蓄意地使股价作暂时性的下跌,以便操纵者得以廉价购进股票,以取得更大的控制权或待价而沽。
琼民源与银广夏造假案主要目的是配合庄家二级市级操纵价格。
其它考虑编辑我国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另外一个目的避免带帽(ST、PT)以及退市;如果已带帽了。
ST 不想沦为lrr,PT不想最后退市,这些带帽公司一般都表现出强烈扭亏为盈的欲望以达到摘帽的目的。
此外,公司管理阶层为了达成预算目标,借以表现其为成功的经理人;或是为了贪得绩效奖金或分红,可能虚报财务报表。
前者可能为了表现自我或与工作职位安全有关;后者则是为了物质报酬。
有人称此类舞弊为”绩效舞弊”舞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