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研究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成员:XXX、XXX、XXX、XXX、XXX一、课题提出1、研究背景1)地理因素本课题组所在学校——XXX是武胜县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但地处乡镇,属农村学校,在农村学校系列中,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前列,但与县城学校相比,教学质量仍有一定差距。
因身处农村,见闻、资讯相对闭塞,学生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效率低下,老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慢,课堂教学仍属“教师中心式”模式,学生参与度低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差。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因素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探究性研究在城市数学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师生由此而受益的报道、案例层出不穷。
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这种“学生中心式”的教学模式,少之又少,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效率低下。
对于农村的数学教师,应尽快更新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让数学课堂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研究环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科研因素长期以来,我们农村的老师惯于教学,惯于教书育人,却很少思考,很少研究,只满足于研究现有的实际,很少实际联系实际,很少举行理性思考,更不要说举行教学研究,这种状况长此已往,我们农村黉舍的数学教学不落后才怪。
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在学生研究的主阵地——课堂上下手,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活动、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做主人,对于数学,让他们携手合作,去观察、去发现、去归纳、去探究、去应用,从而认识数学、感悟数学、研究数学,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
2、教育现状教育发展到现在,教育专家和教育部门提出了很多课改意见、计划。
但是多年的教育传统使学生、教师都惯于传统教育体式格局:“老师惯于教,学生惯于学”,不断呈现“学而不思”、“高分低能”的现象。
初中教科研课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课题申报\初中化学课题申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化学学习的认知背景,可以训练学生科学地思维,培养他们操作、观察、分析等多种能力,以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但在实际的一线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兴趣点往往集中在实验方面,而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感觉多停留在好玩,新奇这个层面。
教师对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也未能有充分而足够的重视。
因此,当前化学课中实验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仍然存在。
同时,由于面临升学的原因,为了节省时间,部分化学教师把做实验改为讲实验,把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会删减一些学生探究实验,使得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不能正常有效开展。
学生习惯于看老师做实验,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从而抹杀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热情。
而在分组实验教学时,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实验,而没有指导、交流、反馈和总结,这就使实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教师忽视了实验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种情形显然与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只有有效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发展。
因此,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当前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1、课题的界定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化学实验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它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形成科学、准确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判断实验教学是否有效,主要通过实验教学后,学生在上述诸多方面获得的发展程度来衡量。
当然上述功能的发挥,并不是一个或几个实验教学所能解决的,它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关注实验,真正认识到实验的教学功能,将每个实验教学的功能尽可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发展。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
但是,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进而解释道:“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此标准一出,“任务型教学”的风潮似乎一下子席卷了基础英语教学,一夜间成为了我们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法和模式,甚至作为唯一的方法倍加推崇。
许多人把“任务型教学”看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其实连自己都还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是“任务”。
难道“任务型教学”就真那么有效吗?经过几年的实践后,不少英语教师又陷入了迷茫。
一些英语教师的曾经反映:“我教了十几年英语了,突然发现我今天不会教英语了。
”这种反映代表了不少教师的真实想法。
一套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应当在继承的基础去改进和发展,逐步适应我们英语教学特点。
如果丢掉了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一味地追求创新,甚至求异,结果是丢掉了旧的,新的又没有学好,岂不是很可惜吗?新课标下的英语课程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和“体验参与”,而“任务型教学”只是体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方法之一。
诚然,“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很多优点,比如强调语言的真实运用,突出语言的意义,重视语言实践,突出习得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强调“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等。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5篇范例)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长春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马国军2011年5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现代数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
”、“数学是核心技术。
”、“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
”。
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
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
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
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 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 课题提出的背景(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2),明确提出并强调,教师“应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好课内外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陈芳,2010)。
(2)现实的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控制者,学生却充当观众、听众、配角。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因而学生所获得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较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有:只重视活动形式,忽略活动目标和内容;活动情境设置不合理;活动时语言单调,缺乏信息差;活动设计缺乏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活动组织方式不当,教师指令不清楚;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参与度不够;活动资源利用不充分;活动评价语单一,评价和反馈低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进一步发展。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各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使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而正确地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手段和评价因素,分析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真诚为您服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09年5月我校两个县级课题顺利结题,10月我校被评为“宿松县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频传的捷报进一步激发了坝中人的科研热情,教育科研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我们满怀喜悦与梦想投入了新的课题的申报工作,11月我校申报的市级科研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成功立项。
我谨代表坝头中学市级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作开题报告,交各位领导审议,专家指正,同仁讨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势必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2、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及课程标准的理念而编制的各类版本的教材如雨后春笋,然而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教学要求的定位、对教学内容的深广度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还存在着许多困惑,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可以通过作业来反馈、通过检测来评价,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在课堂中实现很是茫然,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3、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与无效情形仍广泛存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因为探究中过多帮、扶,使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主性,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缘由随着高效课堂有效性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课堂也实现了质的转变,教师在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研究兴趣的培养,突破书本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研究历史、应用历史,从而提高历史研究效率。
本文就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主,对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课题研究假设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一个全新的课堂研究氛围,利用兴趣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情,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为其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1.明确课题的内容:研究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搜集相关资料。
2.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程。
3.在研究小组的成员之间分配工作。
成立课题组,研究研究内容,分工负责;项目参与者了解了研究的内容和步骤,明确了各自的任务。
四、课题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过程,研究理论,成立组织,拟定研究计划,全面开始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通过调查制定实验方案,成立本课题的调查小组。
1、优化课题实施方案,启动课题研究2、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题调研与课题研究3.定期交流4、规范研究的运行机制,形成稳定的研究模式5、积累大量、丰富的资料第三阶段:阶段小结、完善修订课题目标。
第四阶段:1、质量抽测,反馈息,收集资料2、资料整理,分类归档3、总结:并产生与之相应的研究成果,如成果展示、调查报告、科研论文。
五、课题成员及工作安排:成员a:主持项目,主持项目的研究,负责项目的整体设计、组织和策划;负责研究的协调和指导;收集整理课题材料,开发资源和案例,完成计划、总结、研究报告、论文等书面工作。
并举办专题研讨会。
负责撰写期初报告、实施计划、期末报告等。
成员B:协助收集、整理资料,参与开发资源和案例,实施行动研究。
负责日常各种活动及会议的记载;负责撰写中期报告。
成员C:对内安排、召集、主持组内研讨活动,协助收集、整理资料,参与开发资源和案例,实施行动研究。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当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和全面,中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多更好的课程资源可供选择。
如何利用这些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成为中学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学教学中,优秀的课程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育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目前中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利用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资源的筛选、选择和利用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缺少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化资源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亟需加强研究和探索。
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学教师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探讨中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资源的筛选、选择、利用和评价;2.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3.数字化资源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和归纳,提炼出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相关方法和策略,并通过调查问卷等实证研究方法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提出中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和策略,给中学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2.探究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和应用,丰富数字化资源的教学功能和影响;3.为提高中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支撑。
四、研究的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总结,确定课程资源的筛选、选择、利用和评价方法,制定问卷调查方案。
时间安排:2021年1月-2021年3月;第二阶段:采集、分析和总结问卷调查结果,探究数字化资源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制定分析报告。
时间安排:2021年3月-2021年6月;第三阶段:对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总结和总结,编写研究成果,提交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课堂互动教学活动的实施,凸显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彻底颠覆了以教师讲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课堂互动教学活动也做了广泛的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这一教学活动的运用还存在很强的盲目性。
单纯为动而动,对动的实效未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少数动,多数不动;学生动,老师不动;形式上动,本质上不动;毫无秩序的互动等多种无效互动课堂表现依然存在。
没有把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发展上,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课堂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
这样的课堂互动是表面的、浅层次的,不是有效的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互动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预设目标。
有了预期目标,课堂互动就不会只流于形式,它使互动过程有序化,在此基础上的课堂互动才能产生效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能超越预期目标产生新的问题,对问题的解决就更加深入、全面,更能体现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当然有效课堂互动的目标,还不止于解决眼前问题,获取知识,而是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强调的是不仅注重学习效果、学习效率,更注重学习效益。
所以,一线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课堂互动教学策略及其有效性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建立更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1、进一步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开放的心态、参与的热情、积极求知欲,成为课程资源的主题和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历史课是中学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如何有效地教授历史知
识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存
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思维培养不足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一套能够促
进学生积极参与和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
研究内容
1. 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和挑战。
2. 调查初中历史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并分析其效果和局限性。
3. 探索和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活动、教材选择、教学
辅助工具等。
4. 实施教学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和参与度。
5. 分析数据,总结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改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积极性。
同时,新的教学模式还可能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计划
1. 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问题分析(两周)
2. 第二阶段:教学方法调查和分析(一周)
3. 第三阶段: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两周)
4. 第四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一周)
5. 第五阶段:撰写研究报告(一周)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能够提出一种有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培养,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和兴趣。
参考文献
- 张三, (2018).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 教育出版社.
- 李四, (2019). 《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中学教育研究, 10(2), 56-71.。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而我们做毕业设计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那么应当如何写开题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
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
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
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
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xx第7期P.28),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
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初中教科研课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课题申报\初中化学课题申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时效的内涵及衡量标准也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时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时效观转变。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课堂教学形式上比以前活泼了,学生参与教学比以前积极了。
但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化学教师课堂教学仍然以“师授”—“生受”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堂导入无激情;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部分教师为单纯提高纸笔测试成绩搞题海战术,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教学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县整体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即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
聚焦课堂、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近年来,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多,为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县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三中学课题组潘玉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经贵州省黔南州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黔南州2015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15B093。
根据黔南教科发【2015】32号文件关于公布2015年黔南州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的通知和三教研发[2015]43号文件要求,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高效课堂的界定高效课堂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二、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我们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听讲座,查资料,翻文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全班学生的特性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
新课程背景下黔南地区的高效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也出于起步阶段,不少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宏观管理层面而没有深入课堂,不少领域还有很多空白。
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就很有必要。
从事语文教学近二十年,我感觉到特别累,身心疲惫。
再加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束缚和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学习成了一种苦差,导致学生的创造性不强。
于是洗心革面大放手脚,在课堂中要质量,让高效课堂为我们真正减轻愈来愈沉重的教学负担;让高效课堂为我们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高效课堂迅速适应国家推行的课程改革;让高效课堂为我们第三中学提升学办学品位。
三、研究价值在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开展这项课题研究,有利于发展和丰富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同时为探索我校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性资料。
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极大的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常态教学研究统一并规范到课堂效率研究上来,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变革,充分挖掘体现学科本质特点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动作用,变革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课堂互动教学活动的实施,凸显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彻底颠覆了以教师讲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课堂互动教学活动也做了广泛的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这一教学活动的运用还存在很强的盲目性。
单纯为动而动,对动的实效未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少数动,多数不动;学生动,老师不动;形式上动,本质上不动;毫无秩序的互动等多种无效互动课堂表现依然存在。
没有把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发展上,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课堂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
这样的课堂互动是表面的、浅层次的,不是有效的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互动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预设目标。
有了预期目标,课堂互动就不会只流于形式,它使互动过程有序化,在此基础上的课堂互动才能产生效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能超越预期目标产生新的问题,对问题的解决就更加深入、全面,更能体现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当然有效课堂互动的目标,还不止于解决眼前问题,获取知识,而是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强调的是不仅注重学习效果、学习效率,更注重学习效益。
所以,一线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课堂互动教学策略及其有效性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建立更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1、进一步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开放的心态、参与的热情、积极求知欲,成为课程资源的主题和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其主要表现有:(1) 教师主宰。
(2) 主客体错位。
(3) 忽视差异。
(4) 知能脱节。
(5) 重负低效。
(6) 物式灌注。
(7) 追求形式。
(8) 发展畸形。
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
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
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化: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诸因素进行理性分析,找出影响有效教学的“致命因子”,再通过实践研究使这些因子逐步得到优化,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有效”。
(3)“课堂教学有效化” :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三中学课题组潘玉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经贵州省黔南州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黔南州2015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15B093。
根据黔南教科发【2015】32号文件关于公布2015年黔南州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的通知和三教研发[2015]43号文件要求,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高效课堂的界定高效课堂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二、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我们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听讲座,查资料,翻文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全班学生的特性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
新课程背景下黔南地区的高效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也出于起步阶段,不少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宏观管理层面而没有深入课堂,不少领域还有很多空白。
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就很有必要。
从事语文教学近二十年,我感觉到特别累,身心疲惫。
再加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束缚和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学习成了一种苦差,导致学生的创造性不强。
于是洗心革面大放手脚,在课堂中要质量,让高效课堂为我们真正减轻愈来愈沉重的教学负担;让高效课堂为我们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高效课堂迅速适应国家推行的课程改革;让高效课堂为我们第三中学提升学办学品位。
三、研究价值在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开展这项课题研究,有利于发展和丰富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同时为探索我校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性资料。
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极大的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常态教学研究统一并规范到课堂效率研究上来,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变革,充分挖掘体现学科本质特点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动作用,变革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
但是,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进而解释道:“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此标准一出,“任务型教学”的风潮似乎一下子席卷了基础英语教学,一夜间成为了我们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法和模式,甚至作为唯一的方法倍加推崇。
许多人把“任务型教学”看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其实连自己都还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是“任务”。
难道“任务型教学”就真那么有效吗?经过几年的实践后,不少英语教师又陷入了迷茫。
一些英语教师的曾经反映:“我教了十几年英语了,突然发现我今天不会教英语了。
”这种反映代表了不少教师的真实想法。
一套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应当在继承的基础去改进和发展,逐步适应我们英语教学特点。
如果丢掉了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一味地追求创新,甚至求异,结果是丢掉了旧的,新的又没有学好,岂不是很可惜吗?新课标下的英语课程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和“体验参与”,而“任务型教学”只是体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方法之一。
诚然,“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很多优点,比如强调语言的真实运用,突出语言的意义,重视语言实践,突出习得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强调“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等。
但是,“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大部分英语教师恐怕一时间还难以适应这一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主要内容:1、简要介绍课题申请过程,宣布课题通过审批,已立项。
2、阐述课题实施方案,介绍课题研究意义、目标、研究内容及具体步骤。
3、评议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给出指导意见。
4、初期研究工作安排。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题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内容:本课题着重论述两个问题:1、什么样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对于这个问题,将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思考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来研究。
2、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主要从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方式与策略两方面入手。
3、以导学案为载体,小组为阵地,引导学生预习、讨论、展示、总结,讲究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方法: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总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查找相应的理论,借学校搭建的平台,多种形式地开展工作,确立的基本策略是:实践——总结——实践——整理成论文,在请同行老师指点,最终形成初步的理论,从而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服务,为学生服务,为高效课堂服务,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专家会议法:请县教科研教育和理论研究专家,指导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分析统计法:对自己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建立相关的材料档案。
(3)文献法:从网络、媒体和书籍中搜集有关高效课堂实施的理论,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计划和措施,指导研究工作的实施,提炼经验理论。
(4)个案研究法:认真研究自己的课堂,找出问题和不足,进而找到普遍性的问题,针对性的开展研究,形成有指导性的经验和理论。
(5)行动研究法:在九年级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有意义的教研教改课,经验交流,专家培训指导等活动,对研究内容实施研究、探索、分析、综合,归纳总结,形成预期成果,达到相应的效果。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第一篇:《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二、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我省中小学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
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
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因此,作为一名站在中小学教育前沿的教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进行研究,去探索,去实践,真正地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起责任来,为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地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成长方面。
因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果为前提,免不了会产生教学的“固化”现象,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华而不实的心理,引起教学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
教师培训方面。
因过分强调教师培训的形式,忽视了培训的有效性,忽视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锤炼,忽视了教师教育基本素养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师的基本教育理论培训,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很多强制性要求下教师们只是忙于一些应付式的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二、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我省中小学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
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
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因此,作为一名站在中小学教育前沿的教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进行研究,去探索,去实践,真正地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起责任来,为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地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成长方面。
因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果为前提,免不了会产生教学的“固化”现象,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华而不实的心理,引起教学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
教师培训方面。
因过分强调教师培训的形式,忽视了培训的有效性,忽视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锤炼,忽视了教师教育基本素养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师的基本教育理论培训,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很多强制性要求下教师们只是忙于一些应付式的培训。
显然,教师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学习特征、能力发展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那么他的课堂徘徊于传统课堂的“囹圄”之中也视为正常,教学中难免会充斥着大量的、无意义的、无效的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需要冷静地对待新课改,我们的学生需要在情感态度、文化知识、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我们需要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怎样的有效的教与学三、课题研究的目1、使参研教师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其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建以促进师生主动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研究机制和发展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及实验区的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年级学科。
课题实验区的主区域为城关中心校区初中的各年级段学生,并以此为基础,将辐射到各中小学校。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本课题,我们将结合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历史、地理、物理、化学、音乐、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进而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问题2、研究有效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和影响。
3、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本课题研究思路:1、采取先培训后研究的措施,通过专家引领,校本培训,是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方式、方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形成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性认识,基本把我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在校本教研中利用调查法,调查了解、分析研究目前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的新问题,采用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形成调查报告。
2、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研究方式,使课题研究滚动发展。
3、及时进行课题中期结题,总结经验,调查研究方向。
4、按时进行最终结题培训,及时做出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有关结题报告。
六、本课题研究主要理论依据本课题所涉及的主要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有效教学等经典教育教学理论是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这些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1、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 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I)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
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
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或一组能力,这种能力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
多元智能包括这样七种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人际智力和个人内省智力。
除此以外,加德纳认为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智力,如灵感、直觉、幽默感、创造力、烹调能力、嗅觉以及综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
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
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
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设计及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所进行的研究,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环节进行。
先由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参照别人某些做法,提出研究计划,再根据预测做出决策之前,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计划,然后组织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断改进和调整计划,通过反思改善工作,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调查法:对我校教与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作可行性分析和研究,制定教与学的相关对策。
3、文献研究法:通过有关文献理论的学习,研究过程设计:2010年3月~6月,界定课题、开题论证阶段。
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资料,2010年8月~2009年7月,行动研究案例分析阶段。
教学有效性研究,认真研读、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011年3月~6月,数据分析、资料整理阶段。
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近两年有关教案和教学设计,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
2011年5~6月,结论性研究阶段。
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形成结题报告。
预期研究成果: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县市教学论文评比,编印论文集,并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2、课例:举行教学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并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3、结题报告:撰写5000字左右,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市级获奖或发表。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人员分工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设计合理: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的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实验、反思总结等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有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
2、方法得当: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资料数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开展研究活动。
组织保证:本课题组成员由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为了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准确性和普遍性,本课题组还吸收了兄弟学校(清河职教中心,清中附属初中,小屯中心校区初中)有一定教学研究经验的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组的成员。
课题组组长:张连华副组长:刘其志孙延芳成员:孙炳谦向伟徐平珍王月桂魏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