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3篇)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ppt课件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 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1、抵抗力稳定性的特征: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生物种类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 力稳定性越强。
生物种类
营养结构
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2、恢复力稳定性的特征:
➢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 控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目前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 ➢人口基数大, 人口仍将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发展目标:
➢2010年 控制在13.6亿以内 ➢2020年 14.5亿以内 ➢21世纪中叶,达到峰值15亿
缓慢下降, 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 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稳 定 性 抵抗力
稳定性
恢复力 稳定性
生物量、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 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合理利用——适度采伐、适度放牧、 适度捕捞)
• 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
• 可持续发展
• 间接价值(生态功能):调节生态系统--调节 气候、保持水土、蓄洪防旱等
• 直接价值(对人有利):食用、药用、旅游、 科研、文学艺术创作等
• 3、保护生物多样性
• 措施:就地保护—最有效保护:建立自然保护 区
•
易地(迁地)保护——濒危动植物:建
立植物园、动物园等,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保护基因
• 关键:
二、原因: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能力有限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教材。
它涵盖了许多关于生物的重要知识和概念,从细胞结构到人类基因组,从生态系统到进化理论,全面覆盖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所有内容。
以下是关于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细胞结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人教版必修三
课本中讲述了细胞结构的各个方面,包括细胞膜、细胞内器官、线粒体、核糖体等。
2.生物分子:生物体内存在大量的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等。
课本中详细说明了这些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遗传和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概念。
人教版
必修三课本中讲述了基因、表现型、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重要概念。
4.人类生殖和发育:人类生殖和发育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
领域之一。
人教版必修三课本中讲述了人类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胚胎发育和生殖技术等方面。
5.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是生物学的
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人教版必修三课本中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以及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以上是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的重要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仔细阅读课本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为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实验和做练习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教材,它包含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概念。
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重实践和练习,以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 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知识点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知识梳理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01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②过程(以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04地衣阶段→苔藓阶段→□05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特点:经历的时间□06长,速度□07缓慢。
④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⑤举例:沙丘、□08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②过程(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12小灌木→灌木丛→乔木→树林。
③特点a.经历的□13时间短,速度□14快。
b.具有一定方向性,预见性。
④影响因素:人为活动较为关键。
⑤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15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3.群落演替的结果(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16预见的或□17可测的。
(2)结构:一般生物种类□18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19越来越复杂。
(3)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20越来越高。
[问题思考] 1.初生演替为什么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长?提示:因为初生演替没有土壤条件,要经过漫长的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所以初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长。
2.所有群落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
群落演替主要受环境条件影响,还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可能演替为森林;如果在干旱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木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3.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提示:能。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典题分析题型一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分析[例1](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题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关注环境问题生物科学是新世纪的领先科学,与环境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密切相关。
因此,进行环境教育是国策教育,也是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
环境意识应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养成爱惜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和环境道德观念。
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我尝试就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专题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
实施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课题动员与组织教师介绍“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重视环境保护。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我们身边的污染问题。
然后由教师提出要求:自拟课题研究环境问题,可以是用实验方法模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也可以是搜集资料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或危害,内容不限。
学生自愿组合成最多四人的研究小组,共同初步选定小课题,并收集与本小组选题有关的资料,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
二、制定研究方案确定课题并拟定整个活动计划。
有的实验小组写出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和预期实验结果。
有的小组选定了非实验课题,限定了资料来源、小组成员分工、研究进度等计划。
三、开题报告实验课题小组上交较成熟的实验方案。
例如: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调查生活中的污染、吸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香烟对家鸽精神状态的影响、酸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酸雨对植物生活的影响、普通工厂的一般酸性污水对生物的危害、富营养化对生物的危害、香烟对植物的危害、探索酸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水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以及专题研究天津市水污染现状与其原因、关于大气污染调查简析、关于大气环境的污染的调查报告、我国今年沙尘暴探源等等。
四、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工作。
然后由各课题小组分组完成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指导。
由各组成员总结实验结果。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7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必修三目录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的生活环境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三节神经调节与液体调节的关系第四节免疫调节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三节种群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人体生命活动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我国的湿地资源及保护
我国的湿地资源及保护根据《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临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因此,所有季节性或常年集水地带,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线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
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
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它与森林、海洋一起被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我国现有湿地面积6594万公顷,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 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具有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由于人们在开发利用湿地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致使湿地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
湿地资源得不到正常的休养生息,湿地面积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加剧,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据统计,近40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海滨滩涂湿地约219万公顷,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一半;我国沿海红树林已由20世纪 50年代初的 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 1.4万公顷;近50年来,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超过了130万公顷,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我国有2/3的湖泊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20%的湖泊因污染丧失了基本使用功能;我国最大的湿地——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20世纪50年代面积536万公顷,现在只剩下113万公顷。
《湿地公约》正是各国在认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重要性的基础上,共同达成的一个重要的政府间国际公约。
它是由前苏联、英国、加拿大等6国于1971年签署的,目的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拯救世界上迅速消失的湿地和濒临灭绝的水禽。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6-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课件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1.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物种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圈内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原地 自然保护区
最有效
主题一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问题探究】 探究1:温室效应 (1)分析大气中的CO2的来源和去路。 ①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去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大气中CO2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提示: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大气中CO2浓度的平衡,是大 气中CO2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燃烧作用
×
(3)温室效应只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升高引起的。( ) 【分析】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各种氮氧化物等气体含 × 量升高导致的。 (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保护生物的种类多样,而一两个生物 个体的死亡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一两个生物个 体的死亡有可能会影响到基因的多样性。
【解题指南】明确CO2增多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减少CO2的来源和增加 CO2的去向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解析】选A。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含量 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缓解全球的温室效应危机, 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而减少CO2含量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 地,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温室效应,还可以改善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
第 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三)
[探究与学习] 为什么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提示: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
使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成人和老年人个体
数相对增长。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燃料需求增加;人均耕地
加剧 。 减少 ;植被破坏;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________ ________ 2.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措施:
答案:B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人口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控制人口的增长,才能更好地发展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 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与自然和谐发展
)
D.专家预测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高峰, 然后才有可能下降 [答案]C
【拓展过程】 本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治 理环境污染。 ↓ 课题延伸: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 ↓ 实例应用: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河流、湖泊水质的影响。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易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是指把 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
关系; • 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 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 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
我们可以把老子所说的“道”,理解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固然十分重要,甚至被说成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只是 这四大中的一个,人绝不能超越其他三个大而为所欲为。人类必须追求和实 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高中生物课件 必修三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无论局部地区,还是全国乃至全球,人口的 环境容纳量
解析: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可采用生物技术对其基因予以保
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答案:D
回 顾 考 情
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变暖、臭氧层破 坏和酸雨沉降,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
了极大的破坏。所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了高考命
题的热点素材,以此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
候等。
(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 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 远无法再生。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 ①含义: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
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例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②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 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 ③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
护草,草林结合。 另外还有水资源缺乏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3)外来物种入侵
①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
途 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 严 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种,
特称侵入种。
②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 态 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内容为“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掌握调查环境污染的方法,学会设计实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调查法、实验法研究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实验设计与操作。
2.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培养皿等)、环保宣传材料。
2. 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环保宣传视频,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实践调查:让学生分组进行环境污染调查,培养学生运用调查法研究环境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5. 结果分析:让学生分组展示实验结果,讨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影响及防治措施。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系统认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你所在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列举主要污染源,并提出防治措施。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污染源和防治措施,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易错警示动物激素化学本质的归纳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1)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垂体: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7、激素调节的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的________和去路?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3)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重要意义!8、体温调节(1)人体热量的主要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产热器官:骨骼肌和肝脏。
(3)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汗腺、毛细血管等。
9、水盐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途径侧向背光一侧运输(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x,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茎>芽>根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学习方法1.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
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2.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
必修三6-1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
C
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大力植树造林 D.人口的剧增
自主梳理
水资源缺短 生物多样性锐减
臭氧层破坏
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 、
、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
等。
要点归纳 1.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作用:阻挡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线,
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 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原 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答案
C
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
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
)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
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使生物能够登陆成功,并正常地存活下去。
(2)原因:空气中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 (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
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 10万个臭氧分子。
2.温室效应见物质循环一讲 3.酸雨 (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
后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使雨水的pH<5.6。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值变
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 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
(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
(2)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 (3)爆发的赤潮使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高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摆布(一般不超过1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一般机体经由进程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举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举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根蒂根基: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神经纤维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尺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下提能:第五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含解析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下提能一、选择题1.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A.光能→化学能→热能B.热能→光能→化学能C.化学能→光能→热能D.光能→热能→化学能[解析]选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物群落中的化学能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解析]选C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无论初级消费者多少,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都是初级消费者的10%~20%。
3.在由“草→鼠→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鼠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A.通过鼠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鼠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D.流入狐体内并被同化的能量[解析]选B鼠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余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被狐摄入,被狐摄入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剩下的被狐所同化;由于鼠的同化量等于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因此鼠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 kg的草,则这1 kg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解析]选C兔子吃了1 kg的草,但能被兔子同化的能量只是部分,因为有部分能量不会被同化,会随粪便排出。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而不是指个体。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此过程中利用了太阳能,因此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到了生物群落。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堂实录(人教版·杨老师)课件
教学课件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联合国全-才知道原来她是如此憔悴,
她已经承受不住孩子们无尽的索 取而日渐消瘦。
全球气候变化
热 死
地 球
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赤潮
7
臭氧层破坏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1)就地保护: 在原地对被保护的 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 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 最有效的保护。
• 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在异地 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如植物园、动物园、海底世 界等)
钟妙晖
北京记忆之——沙尘暴滚滚而来!
北京记忆之——灰色地带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潜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 的价值。
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一种不起眼的、当柴 烧的植物——三叉苦
(过去)
• 控制人口增长 •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防止环境污染 • 此外,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及宣传教育
• 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
•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7、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制定了许多部 法律,你能说出其中的一部吗?
8、你能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吗?
9、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哪三方面的持久而稳 定的发展呢?
10、听了今天的这个访谈节目,你有什么收获 吗?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在座的每一位 尽一份责、出一份 力!!
感谢您的聆听!
——钟妙晖
1、请说出至少三个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哪三方面呢? 3、生物多样性包含有哪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呢? 4、你能列举出三个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吗? 5、什么叫做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生物地理教案高中必修三
生物地理教案高中必修三教学内容:高中生物地理必修三:生态环境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知晓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3. 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4.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1. 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 识别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实地考察不同生态系统,了解其特点和生物多样性;3. 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圈、生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二课: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第三课: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过度开发、污染、生态系统崩溃等;-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物种灭绝、生态平衡破坏等。
第四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标;- 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教学反馈:课后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及时纠正并完善知识点。
评价方式:考察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评价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行动。
教学资源:生物地理必修三教材,实地考察资料,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提问或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 讲授: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介绍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3. 实践: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不同生态系统,体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生态环境的脆弱;4. 讨论与展示:小组讨论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及环境保护措施,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和方案;5.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全球气候变化
a.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②水资源短缺 b.化石燃料的燃烧
③臭氧层破坏 c.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④酸雨 d.石油泄漏、倾倒污染物等
⑤土地荒漠化 e.生物生存的环境被破坏
⑥海洋污染 f.人口多、污染严重
⑦生物多样性锐减 g.植被的破坏
(3)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
①特点: 全球性
水平表现为 染色体的多样性;③在个体水平表现为表现型的多样 性。
(2) 物种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 (3) 生态系统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宏观表现。
3.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
蛋白质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 的 不定向变异 与定向的 自然选择 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
②影响:对生物圈 稳态 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
基础速练
判断正误: (1)人口数量的变动只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 (2)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开始缓慢下降( ×) (3)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直接相关( √) (4)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题组二 环境污染实例分析 3.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 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的是( C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 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题组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的辨析
1.下生列物有多关样生性物的多间接样价性值的明说显法大,于直不接正价确值的是( A )
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 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 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C.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
2.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 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 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 属、农药污染。
解析: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 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 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 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 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题组一 运用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问题
1.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 同时使K值下降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 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第5讲 生态系统的保护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栏目导引
-3-
知识梳理 深化探究 能力突破 归纳总结
1.人口增长
自然增长率
基数大
减少 消耗
加剧
多样性
4 -
2.全球性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实例
水资源
臭氧层
Hale Waihona Puke 荒漠化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
5 -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连线)
2.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
理解错误的是( B )
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
A.环长境会容造纳成量对资是源指的生过态度系利统用,对导人致口新的的承环载境容能纳力量 B.随比着原生来产的的环境发容展纳,量环小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基础速练
(6)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 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它属于该地区生 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 (7)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 (8)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 ) (9)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 (10)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 ) (11)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 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 ) (12)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健康的经济发展( √ )
解析: 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36种蛋白质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 多态性,说明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较低。
题组二 结合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2016·黄山第一次质量检测)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 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 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 ( ) A.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 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出现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 羊等物种的遗传性 D.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4.“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 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 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
述不正确的是 ( D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就地 保护——最有效的保护 易地 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保护 加强 立法、执法 和宣传教育
(2)关键:协调好
人与生态环境
的关系。
(3)实质:反对 盲目地、掠夺式
地开发利用,提倡
“ 合理利用 就是最好的保护”。
6.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追求的是 自然、经济、社会 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解析: 青藏铁路的阻隔不能形成地理隔离,该措施可以降低青藏铁路对 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C错误。
4.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 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 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 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 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 行计划生育。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环境和资源
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 协调与平衡
基础速练
判断正误: (1)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 (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 (3)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 ) (4)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 间接价值( √ ) (5)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知识梳理 深化探究 能力突破 归纳总结
考点2
-29-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三 个方面。 (1)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 值也都属于直接价值。 (2)间接价值主要是指通过影响生态环境“间接为我所用”,如 森林和草原保持水土、湿地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
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
考点1
-7-
知识梳理 深化探究 能力突破 归纳总结
1.人口增长完全符合自然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吗?请分析说明。
不完全符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一个种群,它同 样具有种群的特征。但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 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因为人口的增长 还要受到国家政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 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
2.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 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 )
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B.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较低 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01
知识梳理 ·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02
题组演练 · 分类学习 提炼方法
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生物圈内所有的 植物 、动物和 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 全部基因和 各种各样的 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