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

合集下载

《政府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

《政府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合理性 (一)市场失灵 1.含义: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
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2.表现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 ➢ 帕累托效率 ➢ 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 ➢ 市场竞争形成的垄断、过度竞争产生的垄断、自
然垄断 ➢ 政府对市场垄断的治理
外部经济效应与政府经济政策
➢ 了解:科斯定理在解释和治理外部效应中 的优点与不足、政府对外部性问题治理与 管理的方式。
➢ 基本掌握:外部效应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科斯定理的内容、政府介入外部效应的原 因。
➢ 重点掌握:外部效应的概念、外部效应 的分类、庇古税和庇古补贴的含义、庇古 税和庇古补贴的政策含义和政策实践。
二.政府经济职能的地位和作用
1.政府参与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⑴ 斯密《国富论》:政府的三大职能
⑵ 从西方国家的私有制的产生理论中 可以推导出国家及政府有天然的管理 经济的职能
⑶“市场失灵”的存在
2.政府参与经济管理的特性
⑴政府由一些社会成员组成、在社会上从 事经济活动的各种组织机构之一..政府代表 着人民的利益.
1.规范政府行为,加快政企分开步伐 2.建立现代公共事业组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
水平 3.合理界定各级政府职责,划分财政支出范围 4.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5科技进步,提高振甫经
济管理效率
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 了解: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条件、政府在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职责。
4.政府与基本经济问题
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What (How many)
私人部门会由人们偏好决定,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
如何生产?——How
私人部门会在利润最大化大原则的驱使下由技术选择决定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2、政府经济学: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3、信息的不对称:指进行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5、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6、自然垄断: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

1、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1、外部效应: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1、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2、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3、投票悖论: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

4、票决循环:在投票选择中出现的无法选择最优方案的现象。

5、阿罗不可能定律: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

1、政府支出相对量: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购买性支出: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转移性支出: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公共投资: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2、财政投融资:指政府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府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哪些行为?A. 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B. 公共产品的提供C. 收入分配的调节D. 所有上述选项2. 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促进经济增长B. 减少市场失灵C. 实现社会公平D. 维护国家安全3.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主体是:A. 政府官员B. 政治家C. 选民D. 利益集团4.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提供公共产品B. 维护市场秩序C. 完全控制市场D. 调节收入分配5. 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包括:A. 公平性B. 效率性C. 可持续性D. 所有上述选项6. 政府支出中,哪一项不属于经常性支出?A. 教育支出B. 国防支出C.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D. 社会福利支出7. 政府税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 直接税B. 间接税C. 财产税D. 贸易税8. 政府在经济危机时期可能采取哪些措施?A. 增加公共支出B. 减少税收C. 降低利率D. 所有上述选项9. 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公开性B. 竞争性C. 排他性D. 经济性10. 政府债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政府收入B. 促进经济发展C. 控制财政风险D. 减少政府支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

2. 描述政府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

3. 阐述政府干预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限度。

2. 分析政府如何通过公共支出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提高。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政府在该情况下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并讨论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

案例:某国经济面临衰退,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升高。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稳定经济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5:D, B, C, C, D6-10:C, C, D, B, C二、简答题答案:1.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包括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市场秩序、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

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 《政府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  《政府经济学》PPT课件
(3)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但是政府本身有缺陷。因此, 对政府干预范围应作严格限定。
14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政府与市场的认识 ——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私有制和自由市
场制度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无政府主义,因此, 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无市场货币关系存在的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取代
21
三、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
福利经济学家庇古对市场缺陷分析,成 为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
完全竞争条件下,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但 仅依靠竞争不能导致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 所以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经济干预应局限于征税和补贴
22
三 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续)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 ——为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理论作出贡献 ➢ 自由市场时有效机制,但市场机制本身有缺 陷,必须引入政府对经济干预,否定了斯密 “看不见的手”理论 ➢ 政府通过财政、税收、货币等措施干预
其次,从交易方式上来看,所谓政府就是通过强制性的命令—
—服从关系,在经济当事人之间进行交易,实现资源配置,而市 场则是通过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自愿交易来实现资源 配置。
最后,从交易目标来看,政府是一种基于社会福利目标的“公
共选择”,而市场则是一种基于私人利益目标进行的“自主 选择”的制度安排。
15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续)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政府职能设想 ✓ 从对人的管理变成对物和生产的管理 ✓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途径来实现 ✓ 坚持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 坚持若干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16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续)
(二)以马歇尔为首的新古典学派对政府与 市场的认识 一些书刊的发表或出版 ➢ 1871年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 ➢ 卡尔.门格尔发表《国民经济原理》 ➢ 1874年利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 ➢ 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2024电大考试政府经济学

2024电大考试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网考自测题(2024秋)一.单项选择题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A.道德劝告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全部权D.法律制度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满意社会公共须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意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应量和价格,与最优供应条件下的供应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A.供应量偏高,价格偏高B.供应量偏高,价格偏低C.供应量偏低,价格偏高D.供应量偏低,价格偏低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7.我国现行收入安排政策是()。

A.公允与效率兼顾B.效率优先.兼顾公允C.公允优先.兼顾效率D.公允与效率相机选择8.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A.道路B.教化C.皮衣D.医疗卫生服务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分是()。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10.在公共物品供应的过程中会出现()。

A.免费搭车的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C.托付代理问题D.劣币驱除良币问题11.在公共物品的供应分析中,个体是()。

A.价格接受者和产量调整者B.价格接受者和产量接受者C.价格调整者和产量调整者D.价格调整者和产量接受者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干脆影响他人的利益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干脆影响他人的利益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干脆影响他人的利益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干脆影响他人的利益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四、名词解释(一)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旬效开展公干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5.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6.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7.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8.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9.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

多数裁定原则还可以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10.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1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2.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3.公共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与基础。

14.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

政府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它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什么是政府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即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而提高另一部分人福利水平的目的。

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即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什么是竞争失灵?竞争失灵指的是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什么是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什么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政府经济学—复习讲义

政府经济学—复习讲义

政府经济学第一章绪论一、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1、政府的定义:广义:government 区别于司法、立法机关狭义:administration 指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机关2、政府的四个层次:(1)中央政府及组成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及其内部的各厅局及其附属机构;(2)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3)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企、事业单位;例如:教育、卫生、铁道、电信、电办(4)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口银行、中国发展银行)二、政府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1、联系: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是建立在公共经济学的基础上。

2、区别:(1)研究对象范围不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不仅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理论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公共经济学注重对公共物品的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的分析;而政府经济学注重对公共物品的制约条件的分析。

(3)学科性质定位有区别尽管两者在许多知识原理有重叠和相同的方面,但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定位是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综合性学科,它的学科定位是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政府介入经济的理由一、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1、资源配置2、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3、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基本问题的不同解答方式。

现代经济学以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作为划分标准,把经济体制归纳为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种类型。

自然经济:以自然和习俗、传统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1)决策结构:一切基本问题都是由家长参照习俗和个人经验来作出决策。

(2)信息结构:由祖传的或经验的代际传承。

(3)动力结构:自给自足概括:它是一种低风险的,与落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社会进步十分缓慢。

计划经济:是一种以政府的行政命令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

(1)决策结构: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最高行政当局。

(2)信息结构:经济信息纵向传输。

(3)动力结构:以行政奖惩和精神激励为主要动力机制。

《政府经济学》课件

《政府经济学》课件

0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失灵
外部性
市场机制无法克服外部性,导 致资源分配不公和效率低下。
公共品
市场无法提供公共品,因为消 费者不愿意为公共品付费。
信息不对称
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可能 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
垄断
市场垄断可能导致价格歧视和 资源配置不公。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保障公平
政府通过干预市场,保 障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公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 质量。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强调人力资源在政府管理中的重要性,提高公务 员的素球挑战
全球公共治理旨在应对跨国问题和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国 际金融稳定等。
多边合作与国际组织
全球公共治理需要多边合作和国际组织的参与,共同制定国际规 则和标准。
THANKS
感谢观看
平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通过宏观干预,稳 定经济波动,减少社会
不公。
弥补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可以弥补市场 机制的缺陷,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投 资,促进经济发展和转
型升级。
政府干预的局限性
01
政府失灵
政府干预也可能存在失灵,如官僚 主义、低效率和资源浪费。
市场扭曲
政府过度干预可能扭曲市场机制, 降低经济效率。
全球公共政策网络
全球公共治理需要建立全球公共政策网络,促进各国之间的政策 交流与合作。
数字时代的政府经济学
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经济学正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和机遇。
数据驱动决策
数字时代为政府提供了大量数据,有助于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 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考点前言1.政府经济学是由公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2.财政学、经济学从纯粹属于国家走向公共社会,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

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由贸易、自由放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3.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年出版。

20世纪初英国剑桥学派的重要人物——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是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掀起了一场旨在用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代替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凯恩斯革命”。

4.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把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称为“干预经济学”,把科斯的经济学称为“产权经济学”。

5.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差别:(1)研究对象和范围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福利经济学,其分析工具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而政府经济学除此以外,还必须借助政治学理论,尤其是国家理论,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引入政治分析。

(3)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在经济学,而政府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应该属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

6.斯蒂格利茨把政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和如何决策”。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的基本特点:(1)主权性和独立性;(2)政治性和阶级性;(3)强制性和约束性;(4)执行性和实践性;(5)综合性和动态性。

2.市场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构成了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

4.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5.市场机制包括了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名词解释:1、效率准则:又称为帕累托效率准则。

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其他人没有受损的情况下受益。

换言之,经济运行达到最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要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

这一资源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或称为帕累托有效。

2、社会边际成本(MSC):指的是增加一单位的该种产品的产出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3、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4、私人产品:是指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的产品。

5、公共产品:是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6、混合产品:是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的产品。

7、金钱的外部效应:经济学家将因某种物品或服务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而以价格升或降形式给现有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8、外部效应:指的是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也就是指某些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9利益集团:由于个人的偏好不同,人们对于公共选择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的判断也有不同,有共同利益的个人通常会组成集团,通过对公共选择施加影响和压力以增进他们所认可的共同利益。

10、寻租理论:寻租是试图利用政治过程让利益集团获得超过他们机会成本的经济报酬的行为。

11、政治性经济周期:是唐斯选票最大化模型的一个应用或体现,在这一模型中,政治家、政党和官僚的行为与投票人的偏好一起发生作用,寻求选票最大化的政府并非经济事务中消极的、外在的因素,而是一个内生变量。

它们可以引起价格、产出和就业周期的变化。

12、垄断的概念及分类:垄断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少数当事人或经济组织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超经济势力,对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及市场供求状态实行排他性控制,以牟取长期稳定的超额利润的经济行为。

政府经济学(指研究政府经济的行为)

政府经济学(指研究政府经济的行为)
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必须遵循的科学的方法论。根 据唯物辩证法,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无不体现了如下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 定之否定规律。按照唯物辩证法方法学习和研究政府经济学,就是以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物质世界运动的三大规律 为基本线索,来把握和研究政府经济活动过程的内部联系及其政府经济活动与其他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 进而了解和掌握政府活动的规律性。
研究内容
在明确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政府的经济行为之后,还必须对政府的经济行为作出界定,这事实上 构成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而言,从政府的经济职能出发,研究政府经济行为也有了以下几个层次的内涵:
第一层次:是研究政府的经济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是由市场来界定的,即市场机制能够 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就不要界入;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领域,即市场失灵的领 域,就是政府行使其职能和发挥其作用的领域。据此确定的政府经济职能的集中体现,就是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还必须解决好外部效应问题及公共选择问题等。
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 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看来,最基本的单个经济单位是居民和厂商,前者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后者是经济中的生产者, 根据经济学关于每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效用(或利益)最大化理论出发,微观经济学对 于居民的研究,是以居民如何将有限收入用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实现效用(也即满意程度)最大化而展开的。微 观经济学对厂商的研究是从厂商如何将有限资源用于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展开的。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居民的效 用最大化和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研究,来探索整个社会的资源最优配置。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整个社 会的资源配置也就达到最优化了。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已排版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已排版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4.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5.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6.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7.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8.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们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9.投票悖论: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

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择,A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10.阿罗不可能定律:阿罗认为,一般来说在多数原则下,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所有标准的集体决策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11.转移性支出: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12.公共定价法:主要针对某些没有明确的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来确定成本和收益的政府支出项目,通过设计“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它们的成本与收益,并可直接提高它们作为准公共品的绩效.13.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14.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15.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基本生活的通过国家立法建立的保障制度.16.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17.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18.行政规费:行政规费是指政府机关为某些特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如办理结婚证、护照等收取的工本费、手续费等.这些收费主要是配合国家对有关行为、活动的统计、管理,并适当弥补政府管理成本费用,不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19.替代效应: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20.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主要包括税收法律、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21.: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22.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减除的部分.23.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受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24.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主要由预算管理级次的规定、预算管理权的划分、用品收支范围的确定和预算调节制度的安排等方面的内容组成.25.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名词解释A1.阿罗不可能定律:阿罗认为一般来说,在多数原则下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所有标准的集体决策规则是不可能的。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

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B1.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

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2.比例偿还法是政府按公债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这种方法是政府直接向公债持有者偿还不通过市场,所以又称为直接偿还法。

这种方法包括平均比例偿还、逐年递增比例偿还等具体形式3.部门预算是指各主要部门汇总编制的本系统的财政收支计划,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本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C1.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2.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3.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

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财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4.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部门登记的车船。

车船税的纳税人是对车船拥有所有权或管理权的单位和个人。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政府经济学考点前言1.政府经济学是由公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2.财政学、经济学从纯粹属于国家走向公共社会,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

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由贸易、自由放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3.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年出版。

20世纪初英国剑桥学派的重要人物——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是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掀起了一场旨在用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代替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凯恩斯革命”。

4.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把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称为“干预经济学”,把科斯的经济学称为“产权经济学”。

5.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差别:(1)研究对象和范围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福利经济学,其分析工具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而政府经济学除此以外,还必须借助政治学理论,尤其是国家理论,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引入政治分析。

(3)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在经济学,而政府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应该属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

6.斯蒂格利茨把政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和如何决策”。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的基本特点:(1)主权性和独立性;(2)政治性和阶级性;(3)强制性和约束性;(4)执行性和实践性;(5)综合性和动态性。

2.市场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构成了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

4.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政府经济学简答题

政府经济学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过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2.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答: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4.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答:公共物品的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5.简述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可能性分析;答: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时,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6.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答: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7.简述科斯定理的含义答: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科斯定理”的结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基础上的;然而,市场交易中存在成本,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8.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答: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指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9.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答: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10.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答: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有: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按其功能分类和其他分类方法;按政府职能对政府财政支出分类,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点,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析政府预算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以及政府对市场运行敢于的广度、深度;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可以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利于各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更好地对各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按其功能分类有利于体现政府各项支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可分析子在不同领域的配置状况;11.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答: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竞争性原则2公开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1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效发挥财政监督作用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发挥财政支出的宏观调控功能12.简述公共投资的范围和政府涉入的原因;答: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13.简述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和作用;答: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的限制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财政投、融资的作用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程度政府进行公共投资的较好方式;14.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答: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同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15.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内在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2风险分担功能3收入再分功能4维护社会稳定功能5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16.简述社会保险税含义和开征意义;答:社会保障保险税是强制征集社会保障基金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之所以会被广泛采用,是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越来越表现出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其费用支付的延续性与增长的需要,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与税收的征收方式相似,带有明显的税收化倾向,向这种税收化的倾向,能够保证社保基金筹资的顺利进行与征收的固定化;对我国来说,这种方式筹集基金有利于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充足的来源;17.简述财政补贴的涵义和特征;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正补贴的对于、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8.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关系的意义;答: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19.试述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答: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20.所谓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直接税的特点是:1税负不易转嫁2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3税负较为公平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21.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答:所谓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过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第二,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第三,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22.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答: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1税收制度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23.简述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答:经过长期的国有资产经营的实现证明,要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政企分开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6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24.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答: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1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稳定市场物价25.简要回答我国当前公共收费问题解决的方法;答:根据我国公共收费管理现状,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公共收费管理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收费,依法理财2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强公共收费管理3加强公共收费监督;26.简述公债市场的功能;答:公债市场是政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债券进行转让、买卖和交易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有:1为政府公债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2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3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4疼痛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27.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关系类型3政治安定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28.如何确定公债发行条件答:公债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公债及其与发行有关的诸多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法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债品种、公债发行全县、公债发行对象、公债发行数额、公债券面金额、公债发行价格、利息率、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等;29.公债偿还的方法有哪些答: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2比例偿还法3抽签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30.简述预算编制的原则;答: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有四项原则:1完整性原则;在国家预算之外,不应有其他的财政收支2准确性原则;财政收入数字应进行科学的预算3合法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4年度性原则;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31.简述我国实行部门预算的必要性;答: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有:1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2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 32.简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涵义;答: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集中收入管理,一切正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制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二是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三是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执行情况;33.简述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答:与条件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相比,公开市场操作有着下列优点:1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及试探性的操作,还可以进行逆向操作,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象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3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的是微调,不会像准确金率的变动一样产生震动效果;34.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着以下的差异: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2政策目标有区别3政策手段有区别4政策时滞不同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35.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答: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近来的发展,把每个区域纳入多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36.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答: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有限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低于税收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免税法、扣除法、低税法、抵免法等;37.国际税收协定包括哪些内容答: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2免除双重征税问题;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包括:明确所得概念,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确定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3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包括税收无差别对待是指缔约国各方给对方公民以本国公民的待遇,按等同于本国公民标准征税保证不加歧视等4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38.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答:贸易政策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其促进或限制对外贸易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范、措施;一般来讲,贸易政策主要包括:1关税政策;如针对不同商品进口或出口征收的从价税和从量税等2非关税措施;如针对不同领域实施的进口配额、许可证、自愿出口限制等3限制出口的扶持政策;如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措施39.简述我国的预算编制程序;答: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致过程如下:1单位、部门提出概算2下达预算收支指标3编制汇总预算4审批预算40.简述公债与税收和政府信用的区别;答: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信用,或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及其信用活动,所以说公债是政府信用的一种形式;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的规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形成这种收入的依据是政府信誉,所以相较于税收,公债有着自愿性、有偿性;。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1分)1. 政府经济学研究的主体是:A. 个人B. 企业C. 政府D. 非政府组织2. 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税收B. 促进经济增长C. 减少失业D. 所有以上选项3. 下列哪一项不是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A. 公共物品的提供B. 收入再分配C. 市场监管D. 私人企业的经营4. 政府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主要研究:A. 政府如何制定政策B. 政府如何执行政策C. 政府如何影响经济D. 政府如何被选民选择5. 政府经济学中,外部性问题通常指的是:A. 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B. 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C. 企业之间的竞争D. 个人消费行为6.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不包括:A. 纠正市场失灵B. 提供公共物品C. 促进私人企业的发展D. 实现收入再分配7. 政府经济学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工具?A. 税收B. 财政支出C. 货币政策D. 价格管制8. 政府经济学中,政府的财政政策通常用于:A. 调节经济周期B. 促进国际贸易C. 改善社会福利D. 所有以上选项9. 政府经济学中,政府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哪个机构来实施?A. 财政部B.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C. 央行D. 国家统计局10. 政府经济学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政府经济行为的基本原则?A. 效率B. 公平C. 稳定D. 竞争答案:1. C2. D3. D4. D5. A6. C7. C8. A9. C 10. 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2分)11.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包括:A. 提供国防B. 维护市场秩序C. 促进技术进步D. 调节收入分配12. 政府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通常表现为:A. 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B. 外部性问题C. 信息不对称D. 垄断13.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 法律手段B. 行政手段C. 经济手段D. 教育手段14. 政府经济学中,政府的财政政策包括:A. 税收政策B. 财政支出政策C. 债务政策D. 货币政策15. 政府经济学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政府经济政策的效果?A. 政策的透明度B. 政策的时效性C. 政策的公平性D. 政策的可持续性答案:11. A, B, D 12. A, B, C, D 13. A, B, C 14. A, B, C 15. A, B, C, D三、简答题(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6. 简述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政府经济学2024年复习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2024年复习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2024年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市场无效的是(D 以上答案都正确)2.以下对政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政府和国家是基本等同的两个概念)3.以下属于政府的职能的是(D 以上都正确)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A、满足社会公共须要6.以下对财政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理解不正确的有B增长和发展是相同的概念,可以混用7、购买性支出也称为(B) B.消耗性支出8、把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和国防费等, D.按费用类别来分类的。

9、财政支出的方向和政府活动的重心可以通过( A.财政支出分类)来探讨分析。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科学技术三项费用的是(C.更新改造费)11、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大幅增长的主要A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论被推崇12、80年头以后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增长减缓的重要缘由是(B)B.社会普遍认为财政支出增长过快是导致滞胀的重要缘由之一13、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的结构变更与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相符合的,即在社会经济发展到肯定阶段后,财政支出的重点将转向(C)C.社会福利支出14、瓦格纳法则可以简要归纳为 (B)B.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15、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D)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16、下列不属于国防的供应方式是:( A)A、政府生产、私人供应17、教化是一种:(B) B、准公共产品18、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政府对全体社会成员只能供应(C基本相同的公共医疗服务19、下列四项不属于基础设施生产的特点的是(D) D、风险低20、下列选项不属于政府参加基础设施投资的缘由的是(B) B、提高生产效率21、政府支农的重点在于(A) A、供应农业公共产品22、地区性中小型水利工程依据性质,属于(C)C、准公共产品23、改革之初,我国政府提高了农副产品价格,为了不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对城镇居民赐予肯定的价格补贴,这种补贴属于(B) B、显性现金补贴24、我们平常所说的“三险一金”不包含(A) A、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25.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A) A.获得财政资金26.债务收入是国家以(C)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公共产品的扩张性需求和平衡性要求
公共产品这个术语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由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姆尔森于1954年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一、公共产品扩张性的原因
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政府转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产品的效率,是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公共产品供给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政府职能的转型,也有利于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因此,提高公共产品供给,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实现政府转型的客观需要。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客观上要求不断推进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建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共型政府、公共产品的优化供给与公共产品效率的提高,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一,公共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际经验说明,一国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时期,也是该国公共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看,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4万多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正从温饱向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第二,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不适应。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和发展、分配制度的多样化、公民就业形式的多样化都表明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我国居民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需求日益增长,这迫切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第三,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进行的,计划经济导致公共服务的先天不足,公共产品效率低,缺少竞争力。

从目前看,我国公共产品与服务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客观上要求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公共产品的服务和调节作用。

二、公共产品的提供必须符合平衡性要求
1、公共产品是外部性和内部性的有机统一。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所谓“外部性”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主要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

公共产品的外部性主要是正面的,而且是高收益的。

譬如,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使不同阶层出身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体现了公正性,贫困儿童不会因此而辍学,不仅会使他本人和家庭受益,还会惠及社会和整个民族。

贫困家庭会看到希望,孩子会潜心读书,不会同社会对抗而走向极端,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如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使得老百姓的消费没有了后顾之忧,会刺激内需增长,市场经济会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来。

如果没有国家的干预,任凭私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公共产品和服务也会出现提供不足的问题。

2、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范畴和数量呈不断拓展的趋势。

弗里德曼对公共产品的定义是:一旦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消费的产品。

萨缪尔森对此的定义是:一是收费的不可能性,二是消费没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三是分配与平等的考虑。

如今,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服务一般包括: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基础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制度供给、宏观调控、信息发布、规范监管等经济性公共服务;社
会保障、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国防、警察、消防等公共安全型服务。

当然,公共产品的范畴也是在不断演化的。

以前消防、教育都是不折不扣的私人消费品,但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些都是有关基本权利的公共产品,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民众观念的变化所致,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范畴和数量,总体趋势是在不断扩大的。

对此,要有理性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三、政府需要明确自身在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的地位
1、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能市场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搞成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市场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经济部分进入市场,而政治和社会是不能进入市场的。

一旦政治与社会都进入,市场腐败就滋生了。

公共产品的市场化,既不会带来效率更不会带来公平,带来的只是权力优先,因为权力和公共品都是由政府掌控的,当掌握权力的政府官员拿公共品的订单与市场主体企业进行交换,权力与市场的结合就有了畅行的渠道,滋生了官员的寻租机会,带来的只会是腐败和民众的失望。

企业是要赢利的,本来免费提供的公共品却要消费者用货币来购买,挤占了民众的其他消费,降低了内需。

“当今社会,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的触角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生老病死、衣食住行。

以至于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政府,自己将如何生存。

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本质特性决定了政府投资的必要性,政府在这一公共部门领域投资是必然的。

”公共服务资金是通过税收筹集的而不是在服务过程中筹集的,因此,不能市场化。

政府购买服务和公共品不应是市场行为,而是调节市场的行为。

市场是产品生产者与消费主体之间的交易构成的,政府不是消费主体,政府购买的只是宏观调控的一部分。

政府用的是民众(消费者)的纳税,民众是出了佣金的,政府只是特殊“经纪人”。

无论是斯密还是穆勒、萨缪尔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2、公共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公共品”作为经济学概念,其核心特征是所谓“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指的是一个消费者消费该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非排他性指的是要把一个消费者排除在该项种物品的消费之外或者不可能,或者成本太高。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一些公共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其最重要的意义是,提供这些服务的成本不可能通过向消费者收费而收回,必须或者由国家付费,或者依靠民间捐赠。

公共产品不能进入市场,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如果指望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向用户收费来收回成本,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公共服务提供不足。

3、政府应逐渐从管制型走向服务型。

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相应地,政府应逐步从管制型走向服务型。

以人为本是这种转型的观念体现,更要在政府的行为上体现出来,即体现在政府为百姓服务上。

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来说,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理念,使人们很清楚地看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基本关系,极大地尊重和维护了民众的权利,而且,也直观地反映出政府在社会中所扮演的基本角色和承担的主要责任,从而为普通民众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监督政府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材料:和讯网消息 2011年11月18日,《经济学人》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主要关注转型期中国的迅速崛起,和讯网全程报道。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Adrew Erickson表示,我想说,所谓的蜘蛛人的意识,这就是中国在国际体制中有越来越大
的重要性,而且在这个体制中应该得到更高的地位,而且得到尊重。

但是既然中国想巩固这个地位的话,他就必须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