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

合集下载

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措施

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措施

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措施布鲁氏菌病,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其实它就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感染,主要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

想象一下,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家都在户外嬉戏打闹,却有个小小的“隐形敌人”在暗中潜伏。

所以,为了让大家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能安心无忧,今天我们就聊聊如何预防这个 pesky 家伙,确保我们的健康不被打扰。

1. 了解布鲁氏菌病1.1 布鲁氏菌的来源首先,咱们得先搞清楚布鲁氏菌是从哪儿来的。

它一般栖息在一些哺乳动物的体内,尤其是牛、羊、猪等。

如果你想知道它们的“家”,那就得看看这些动物的血液、奶或者胎盘,嘿,它们可是布鲁氏菌的“摇篮”。

所以,咱们要是去牧场或者农场,那就得小心点了。

1.2 传播途径其次,布鲁氏菌是怎么传染给我们的呢?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者喝了未消毒的牛奶和奶制品。

这就像你去朋友家聚会,没想到他们家有只“不速之客”——布鲁氏菌,结果你回家后就“被邀请”了。

所以,了解传播途径,才能更好地避开这“雷区”。

2. 预防措施2.1 加强动物健康管理好啦,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得想办法来预防了。

首先,农场主们应该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它们没得这个病。

就像给自家宠物做个体检,防患于未然。

定期接种疫苗也是个好办法,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布鲁氏菌的传播风险。

2.2 食品安全接下来,食品安全可不能忽视。

大家在超市买牛奶的时候,可要仔细看看包装上有没有“巴氏消毒”的标志。

这个小小的标志可是保护你健康的大功臣,能有效杀死布鲁氏菌。

还有,尽量别吃生的或者没熟透的肉类,这种“黑暗料理”可不安全呀!3. 个人卫生3.1 勤洗手说到个人卫生,勤洗手绝对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真的是个好习惯,别小看了这个简单的动作。

在处理动物、牲畜之后,记得洗手,尤其是那些刚从户外玩回来的小朋友们,别让“污垢”跟你一起回家哦!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边唱“生日快乐”边洗,绝对能把细菌“洗”出门。

3.2 穿戴防护装备此外,咱们在接触动物的时候,也最好穿上防护装备,比如手套和口罩。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2)多汗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每较其他热性病为著。常于深夜清晨热急骤下降出现大汗淋漓,大多患者感乏 力、软弱。
检查
1.周围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血沉在急性期增速,慢性期亦偏高。贫血不清,仅见 于严重患者或有延徒性病灶者。 2.细菌培养 需时较长,4周后仍无生长方可放弃。骨髓培养的阳性率高于血液,慢性期尤然。急性期阳型患者的血培养阳 性率可达60%~80%。 3.免疫学试验 (1)血清凝集试验试管法乃直接检测脂多糖抗原的抗体,效价≥1:160为阳性,但注射霍乱菌苗后也可呈阳 性,故应检查双份血清,若效价有4倍或以上增长,乃提示近期布氏杆菌感染。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法的阳性率高于凝集试验,且检测IgM及IgG的敏感性相似。因慢性患者 的抗体属IgG型,故本法可同时用于急、慢性病人的诊断。近来有采用亲和素酶联试验,较ELISA更敏感。 (3)2-巯基乙醇(2-ME)试验本法可检测IgG,用于鉴别自然感染与菌菌免疫。
谢谢观看
布鲁氏菌病
01 流行病学
03 检查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诊断
05 治疗
07 其他活动
目录
06 预后
布鲁氏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 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 2.传染途径 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 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 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黏膜、眼 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发生感染。 3.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

布鲁氏菌病情况说明

布鲁氏菌病情况说明

布鲁氏菌病情况说明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氏病或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与带菌动物接触,比如牛、羊、猪和狗等。

布鲁氏菌可以通过吸入感染、食物感染、直接或间接接触带菌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方式传播给人类。

布鲁氏菌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菌,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

当人类感染布鲁氏菌后,该细菌主要定植在淋巴组织、脾脏、肝、骨髓和生殖系统等部位。

该疾病具有慢性迁延性的特点,临床表现多样且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由此给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但也可以长达数月。

感染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盗汗、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这些症状呈慢性迁延性,可能反复出现,导致患者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在疾病的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生殖系统损害等症状。

布鲁氏菌病的确诊依靠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细菌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主要依靠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布鲁氏菌相关的抗体,包括IgM、IgG和IgA。

细菌学检测主要是通过分离和培养布鲁氏菌,如骨髓、血液、尿液、脑脊液、胎盘、胎儿等标本。

布鲁氏菌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一般以多西环素、阿米卡星和链霉素等为首选。

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和减轻症状。

此外,对于有关接触动物的个体,如牧童和兽医等,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隔离,以避免病情复发或传播。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措施主要包括:1.养殖业者要严格控制布鲁氏菌在养殖动物中的传播,采取隔离、灭菌和卫生措施,定期进行动物体检和病原学检测,避免未经检疫动物进入养殖区域。

2.动物饲养和屠宰要求卫生规范,保证食品安全,避免通过食物途径感染布鲁氏菌。

3.养殖从业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进行动物接触后及时洗手、消毒,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4.对于有关接触动物的人员,如兽医、农民、屠夫等,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抗体检测,及早发现感染,以便及时治疗和隔离。

《布鲁氏菌病》课件

《布鲁氏菌病》课件

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02
03
分享经验与技术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防 控布鲁氏菌病的经验和技 术,共同提高防控水平。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 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等开展的布鲁氏菌病防控 合作项目。
加强信息交流
及时了解全球布鲁氏菌病 疫情动态,加强信息交流 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 共卫生挑战。
例。
实验室检查
包括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分 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其中细菌学 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 法。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如 结核病、风湿热等。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其他治疗
注意休息,遵医嘱治疗,保持良好的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如对症治疗、免疫治疗等,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期头痛较为常见, 多为轻至中度。
睡眠质量差,易醒,多 梦。
不典型症状
胃肠道症状
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 泻等。
皮疹
如斑疹、丘疹、结节等,可出 现在病程的任何时期。
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晕、头痛、颈项强直等。
心血管症状
如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 。
03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疑 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
总结词
了解布鲁氏菌病的地理分布和流行情况有助于更好地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详细描述
布鲁氏菌病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地区,布鲁氏菌病在牲畜和野生动物 中广泛流行,导致人类感染的风险增加。在某些地区,布鲁氏菌病已经成为地方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当地居民 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024布鲁氏菌病

2024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目录CATALOGUE•布鲁氏菌病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控制•并发症与危害•研究进展与展望01CATALOGUE布鲁氏菌病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发病机制布鲁氏菌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侵入机体,引起菌血症和毒血症,进而导致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损害。

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患病的动物和人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羊、牛、猪等家畜是最常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布鲁氏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等,也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氏菌病普遍易感,但从事畜牧业、屠宰业、兽医等职业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肝脾肿大等。

此外,还可出现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并发症。

分型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布鲁氏菌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类型。

其中,急性型起病急骤,症状严重;亚急性型症状相对较轻,但病程较长;慢性型病程迁延不愈,可反复发作。

02CATALOGUE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确证检测试管凝集试验(SAT )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补体结合试验(CFT )滴度1∶10及以上;或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 )滴度1∶400及以上。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布鲁氏菌病相关的动物或物品有接触史,或生活在布鲁氏菌病疫区,或从事布鲁氏菌培养、检测或布鲁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实验室初筛检测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半定量凝集试验、荧光偏振凝集试验等任一项阳性或可疑。

诊断标准及流程从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细菌培养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等。

布鲁氏菌病研究

布鲁氏菌病研究
对畜牧业的影响
该病可导致动物流产、死胎、不孕等繁殖障碍,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和发展。
研究意义
深入研究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防控技术,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同时,该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研究也可为其他类似疾病的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02
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布鲁氏菌种类及特点
布鲁氏菌病研究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布鲁氏菌病概述 • 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措施与方案 •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布鲁氏菌病概述
病症定义与名称由来
病症定义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 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人类通过 接触感染动物或食用被污染的食 品而感染。
血清学检查
包括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用于检测患者血 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分子生物学检测
如PCR技术,可快速、灵敏地检测布鲁氏菌的DNA 片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具体标准 可能因地区和机构而异。
鉴别诊断
需要与风湿热、结核病等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排除其他疾病,从而确诊布鲁氏菌病。
临床表现诊断
01
02
03
04
发热
布鲁氏菌病患者通常会出现长 期发热,多为低热或不规则热 。
多汗
患者在夜间或凌晨时出汗较多 ,汗液黏稠。
关节痛
常侵犯大关节,呈游走性,疼 痛剧烈。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及淋 巴结肿大。

布鲁菌病PPT课件

布鲁菌病PPT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主要是患病的羊、牛、猪等家畜。患 病动物的组织、血液、乳汁、尿液等 均含有大量病原菌。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但感染后 发病者较少。从事畜牧业、屠宰业、 兽医等职业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病动物 的皮毛、肉类、乳制品等。此外,还 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病原菌的气溶 胶而感染。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 测等。
鉴别诊断
布鲁菌病需与其他引起发热、关节痛和肝脾肿大的疾病进行鉴 别,如风湿热、结核病、伤寒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 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02
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
布鲁菌病PPT课件
• 布鲁菌病概述 • 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 • 布鲁菌病治疗与预防 • 布鲁菌病案例分析 • 布鲁菌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布鲁菌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 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发病机制
布鲁氏菌为细胞内寄生菌,主要侵犯淋巴系统和循环系统。病原菌进入人体后,被 吞噬细胞吞噬并带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病原 菌在细胞内寄生,不易被清除,可导致长期感染。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的原理,检测血清中布 鲁氏菌抗体。
ELISA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血清中布鲁氏菌特异 性抗体。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检测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 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提高
检测灵敏度。

布鲁氏菌病科普知识

布鲁氏菌病科普知识
病畜肉、奶及奶制品中可能含有布鲁氏菌,人类食用 后可能感染该病。
为了预防消化道传染,应加强食品监管,避免食用未 经检疫或来源不明的畜产品;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习
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典型症状及体征识别
发热
布鲁氏菌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热 型不一,可呈现波浪热、不规则热等 。
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过敏反应
在使用抗生素前,需要了解患 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并进 行必要的过敏试验,以避免过 敏反应的发生。
监测肝肾功能
部分抗生素对肝肾功能有一定 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 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 。
避免滥用和误用
抗生素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 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导致的不良后果。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发病原因
布鲁氏菌感染,主要通过与感 染动物的直接接触或食用被污 染的食品而传播。
职业暴露
如牧民、兽医、屠宰场工人等 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群。
饮食习惯
食用未经煮尤其是与动物共居一室或接触 密切。
国内外流行现状及趋势
02
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管理,防止病原体通过环境污染传播

鼓励采用生物安全技术,如使用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净化环境
03
,降低布鲁氏菌病的发生风险。
疫苗接种政策宣传普及
加大布鲁氏菌病疫苗接种政策 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疫苗 接种的认识和接受度。
对高风险人群,如牧民、兽医 、屠宰工人等,实施免费疫苗 接种政策,降低感染风险。
布鲁氏菌病科普知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布鲁氏菌病概述 • 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管理 •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3)凝集反应 细菌侵入机体后,经7-15天血液中就出现 凝集抗体,随后凝集滴度逐渐增高。病畜流产 后10天以上,大多数血凝滴度升高,阳性反应 可保持几个月甚至2-3年以上。因此,流产后 采血时间要在7-10天以后为好。目前,广泛采 用凝集反应,常用的有血清玻板凝集反应和血 清试管凝集反应。
(4)全乳环状试验: 取被检乳样1ml于灭菌小试管中,加布鲁菌病全乳环状抗 原1滴于乳样中,充分混匀,置37℃水浴中60min,取 出判定结果。 强阳性:乳脂层形成明显蓝/红的环带,乳柱白色,临界 明显; 阳性:乳脂层的环带呈蓝/红,不显著,乳柱略带颜色; 弱阳性:乳脂层的环带颜色较浅,但比乳柱颜色略深; 疑似:乳脂层的环带颜色不明显,与乳柱分界不清; 阴性:乳柱上层无任何变化,乳柱着色,颜色均匀。
• 严格消毒 流产胎儿、胎衣深埋或烧毁,污染 圈舍、场地、用具用2%热氢氧化钠或 10%石灰乳消毒,粪便堆积发酵,乳制 品加热后使用,皮毛消毒后方可运出。
• 免疫接种 猪布鲁菌2号弱毒疫苗,适用于牛、 羊、猪都可作口服免疫。牛免疫期1年、 绵羊1.5年、山羊、猪1年;马耳他布鲁 菌5号弱毒疫苗用于牛、羊免疫。
3、布鲁菌属共有6个种 马尔他布鲁菌 (羊布鲁菌,3个生物型) 流产布鲁菌 (牛布鲁菌,9个生物型) 猪布鲁菌 (5个生物型) 犬布鲁菌 沙林鼠布鲁菌 绵羊布鲁菌
马尔他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绵羊、山羊,也能感染牛、 猪、犬、兔和人等; 流产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牛,也能感染羊、猪、犬、 兔和人等; 猪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猪,也能感染牛、羊、犬、人 等; 犬布鲁菌、沙林鼠布鲁菌、绵羊布鲁菌除感染本属 动物外,对其他动物致病力很弱或基本无致病力。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牛、羊(绵羊、山羊)、猪最 易感。此外,马、狗、猫、狼、狐狸、 猴、野兔、鸡、鸭及一些啮齿动物等以 及人都可自然感染。 一般情况下,初产动物最为易感, 流产率也最高,随着产仔胎次的增加易 感性也逐渐降低。

医学专题布鲁氏菌病概况

医学专题布鲁氏菌病概况

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 2008年全国共发病27767例(发病率2.10/10万);
• 2009年全国共发病35816例(发病率2.70/10万),发病数、发 病率超过有记载以来(yǐlái)的最高水平。
• 2010年全国共发病33772例(发病率2.53/10万),
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猪种布鲁氏菌(B.suis) 布鲁氏菌属 (Brucella)
犬种布鲁氏菌(B.canis) 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 沙林鼠种布鲁氏菌 (B.neotomae)

1、2、3 1、2、3、4 5、6、7、9 1、3 2 4 5 1 1 1
最适宿主 绵羊、山羊 各类牛
猪 野兔(欧洲) 鹿 野鼠 犬 羊(主要是绵羊) 沙林鼠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 3.2我国疫情特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布病流行特点在不断演变。
集中暴发的流行逐渐为广泛多点散发流行形式取代;以 牧区为主的地区分布不断在向半农半牧区、农区和城镇 区域扩展,现已扩大到23个省,目前有许多省区的动物 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内蒙、河北、黑龙江的牛羊布病 呈现出波浪式增长态势),但是有一些省区(如广西的 猪布病、新疆牛羊布病)呈稳定控制态势;感染对象原 以牧民、兽医(shòuyī)等职业人群为主,而今不断扩大侵袭 范围,农民、学生和儿童等感染率逐年上升。
13.94 12.6
13.31
11.51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代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报告病率(1/10万)

布鲁氏菌病演示课件

布鲁氏菌病演示课件
有反复发作、疼痛呈游走性等特 点,发作后无变形遗留,用肾上 腺皮质激素及青霉素等治疗有一
定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
本病常呈对称性关节炎,伴晨僵, 反复发作,类风湿因子阳性,与布 鲁氏菌病不同。
脊柱结核
有低热、盗汗等结核症状,进展很 快,X线平片可见骨破坏累及椎弓根 ,椎间隙高度正常,与布鲁氏菌病 表现不同。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主要是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如羊、 牛、猪等家畜。
人群普遍易感,但从事畜牧业、屠宰 业、兽医等职业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病动物 或其排泄物、分泌物、娩出物;也可 通过消化道传播,如食用未煮熟的患 病动物肉类或奶制品。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原则
1 2 3
关节炎
布鲁氏菌病常引发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 胀和功能障碍。处理原则包括休息、关节保护和 抗炎治疗。
心内膜炎
感染布鲁氏菌后,细菌可能侵犯心脏瓣膜,引发 心内膜炎。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并密切监测心脏 功能。
脑膜炎
布鲁氏菌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脑膜 炎。治疗需使用有效抗生素,并降低颅内压,预 防并发症。
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前2-3周与患病动物(羊、牛)或 其制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 生活在疫区的居民等。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乏力 、肌肉关节疼痛等典型症状。
初筛试验
确诊试验
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结果为 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结果为阳性 ,滴度1:100及以上。
实验室检测方法
免疫调节剂应用
免疫调节剂种类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等,可增强机体免疫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

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国内外疫情流行概况世界概况布鲁氏菌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60多个存在人畜共患布鲁氏菌病,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亚洲的伊朗、老挝、蒙古等国家发病较严重。

国内概况布鲁氏菌的主要储存宿主是感染布病的羊、牛、猪。

因此布病的地理分布与家畜分布密切相关。

我国布病疫区可分三类:①严重流行区:黑、吉、蒙、宁、青、藏、新、豫。

②一般流行区:陕、甘、川、冀、辽、鲁、晋、粤、桂。

③散发流行区:其他省市。

流行病学储存宿主与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猪、犬、鹿、马等。

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细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感染:•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接羔;•检查病畜•饲养病畜、挤奶•接触病畜排泄物•屠宰病畜•皮毛加工经消化道感染喝生奶、吃生拌肉或半熟的肉;饮用被病畜流产物、排泄物污染的水。

经呼吸道感染吸入带有布鲁氏菌的飞沫、尘埃,如工作于皮毛加工业车间内,生产布鲁氏菌苗、冻干菌种过程中,畜圈内牲畜活动,尘埃飞扬。

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临床类型临床分期潜伏期:一般1~3周,平均两周。

少数病例潜伏期可达数月或1年之久。

急性期:发病3个月以内,有高热、明显症状和体征,并出现血清学强阳性反应。

亚急性期:发病3~6个月,有低热和其他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反应和皮肤变态试验阳性。

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体温正常,有症状和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和皮肤变态反应阳性。

残余期:体温正常,症状和体征较为固定或因气候而变化,劳累过度而加重。

布鲁氏菌病及其防治PPT课件

布鲁氏菌病及其防治PPT课件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一线药物
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四环素 联合链霉素,是布鲁氏菌病的标 准治疗方案。疗程一般为6周, 需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
二线药物
对于一线药物过敏或无效的患者, 可选用二线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 唑、氟喹诺酮类等。但需注意二
线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 人群用药需谨慎,应根据具体情
血清学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凝集试验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布 鲁氏菌特异性抗体的存在及滴度变化。
实验室检测方法
细菌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通过采集患者血液、骨髓等样本,进 行细菌培养、涂片染色镜检等方法, 检测布鲁氏菌的存在。
应用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检 测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提高检 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传染源
主要是患病的羊、牛、猪等家畜,其次是野生动物 如鹿、犬等。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娩出物 及污染的水、食物等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 等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发病者仅为少 数。发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不同种布鲁氏菌 间有交叉免疫现象。
流行病学特点
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一线药物
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四环素 联合链霉素,是布鲁氏菌病的标 准治疗方案。疗程一般为6周, 需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
二线药物
对于一线药物过敏或无效的患者, 可选用二线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 唑、氟喹诺酮类等。但需注意二
线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
特殊人群用药
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复杂
布鲁氏菌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其排泄物、食用 未煮熟的肉类或奶制品等多种途径传播,防控难度较大。

布鲁氏菌病防治基本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基本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发传染--变态反映性人兽(畜)共患的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长久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二.布病的传染源现在已知有60 多个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重要是羊、牛及猪,另首先是犬。

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生产时或流产时可排出大量布氏菌。

人接触到这些带菌物质时就可能被感染。

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亲密,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能够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极少见到。

在普通状况下,布病病人不会将布病传染给别人或家畜。

三.布病传输途径在普通状况下,布氏菌能够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

因此,布氏菌可从多个途径传输。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喂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

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四、人群易感性:各类人群(不同年纪、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

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 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

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

如,在兽医、牧工、家畜喂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别人群。

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

布鲁氏菌病防控

布鲁氏菌病防控

病防控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建设,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
03
出贡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信息共享
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协同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
医务人员培训与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的 培训,提高其诊疗和防控能力。
VS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需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 消毒隔离制度,确保自身不被感染。同时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做好个人 防护,防止疾病的传播。
产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 凉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 高温潮湿环境。
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无 传染病和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疾病。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卫生操作培 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操作水平。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更新其健康状况和 体检结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保护易感人群,实施疫苗接种
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对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进行布 鲁氏菌病疫苗接种,提高人群 免疫力。
建立免疫屏障
通过大规模疫苗接种,建立人 群免疫屏障,降低布鲁氏菌病 的传播风险。
加强疫苗接种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动员等方 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疫苗接 种工作。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06
社会参与及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职责与协调机制
02
01
03
明确各级政府在布鲁氏菌病防控中的职责,包括制定 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监测体系等。
加强部门间协调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信息共享、 协同高效的防控体系。
推动政府将布鲁氏菌病防控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提高 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

布鲁式菌病护理查

布鲁式菌病护理查
深刻认识到在接触病患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的重 要性,如穿戴防护服、手套等。
病患心理关注
注意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 心理疏导和安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团队协作精神
强化了团队协作精神,与其他医护人员紧密配合 ,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改进措施提
护理流程优化
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护理流程的建议,如简化 护理操作步骤、提高护理效率等。
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和患者满意度。
远程护理服务拓展
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护理服务,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及时 、便捷的医疗服务。
THANKS
健康教育内容设计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指导
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 手、避免接触病畜等。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 易消化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休息与活动建议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休 息和活动计划。
技能培训加强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水平。
病患信息管理
建立完善的病患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查看患者的病情 和治疗记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护理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护理技术将在布鲁氏菌病护理中得到更 广泛的应用,如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患者生理指标等。
预防措施制定与实施
0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防 护意识。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畜直接接 触,注意食品卫生。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三.加强对儿童布鲁菌病的认识; 四.对于以发热、关节痛伴肝损害
症状就诊患者,予常规治疗1周 无效时,对疑似病例尽早行布鲁 杆菌凝集试验以协助诊断。
预 防 措 施
养殖户要做到科学养殖、规范屠宰。 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 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 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患者的 排泄物污染水源。做好个人防护,防 止气溶胶传播。接触羊只后要洗手, 不要在圈舍内吃食物,不玩羊羔。做 好养殖场卫生工作,流产胎羔应加生 石灰深埋。
较 之 S AT , 更 适 合 用 于 慢 性 、 有 并 发 症 、 复 发 和 持 续 性 感 染 患 者的检查,但对技术和设备都有要求。
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
到布鲁氏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 性率较低。
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目前使用的是2019年 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269-2019》。本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 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 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 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四. 诊断
01
疑似病例:符合1,并同时符 合2。
0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疑似病例 并同时符合3.1中任一项。
03
确诊病例:符合疑似或临床诊 断病例并同时符合3.2中任一项。
04
隐性感染:符合1,并同时符合 3.2中任一项,且不符合2。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脑膜炎、睾丸炎等疾病
3. 肌肉和关节疼痛: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骶髂、髋、 膝等)。疼痛的性质可如锥刺痒或为顽固性钝痛,疼 痛剧烈,一般镇痛药不能凑效。疼痛出现的时间多 与发热有关,开始发热时疼痛加重,体温下降时疼 痛随之缓解。一些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骨 关节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肌肉 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可见痉挛性疼痛。

布鲁菌病医学

布鲁菌病医学

临床表现
4.局灶性感染
布鲁菌病可以局限在几乎所有的器官,
最常局限在骨、关节、中枢神经系统, 表现
为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
5.复发
经抗菌治疗后约10%的患者出现复
发。复发往往发生在初次治疗结束后3-6
个月。复发往往与细菌的耐药性、细菌
在细胞内的定为以及不规范治疗有关。
实验室检查
(一)外周血象
---孕妇: 可采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如果 在妊娠12周内发生布鲁菌病,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类 药物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可减少妊娠中断的发生; 药物治疗对孕妇存有潜在的危险,应权衡利弊使用。
---并发症: 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必须采用易于 渗透血脑屏障的药物,同时疗程应适当延长,应用多 西环素、链霉素联合利福平或复方新诺明共6-8周;合 并心内膜炎,也可采用上述治疗方案,但常需同时采 取瓣膜置换,疗程也应适当延长;合并睾丸炎,除采 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外,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 激素;合并脊柱炎,应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可 延长疗程至8周或以上,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可获得持续较
强免疫力。因不同种布鲁菌之间存在交
叉免疫, 因此再次感染者少见。疫区居民
可因隐性感染而获免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细菌、毒素以及变态 反应均不同程度地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病菌自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 遂淋巴液到达淋巴 结, 细菌在胞内生长繁殖, 形成局部原发病灶。细 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细胞破裂, 随之大量细菌进入淋巴液和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 在血液里细菌又被血流中的单核细胞吞噬, 并随血 液带至全身, 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的单 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 形成多发性病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
患者,男性,56岁 发热、腰痛、乏力3月,阴囊肿大5天。
流行病学:清洁工人,清洗羊毛、羊血、羊内脏 等。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无皮疹,无瘀点瘀斑 ,心肺无殊,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右 侧阴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辅检:阴囊超声示左侧睾丸局限性回声改变。血 常规:白细胞8.0×10^9/L,淋巴细胞37.4%, 中性粒细胞55.7%,血红蛋白117g/L,血小板 计数206×10^9/L,CRP 64.0mg/L,血沉 14mm/h。(余均阴性)
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
急性期
临床分期
慢性期
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
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 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 减少。 2.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
实验室检查
(二) 病原学检查
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慢性期多表现为关节损害
布鲁菌病
1 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及分期
3
实验室检查
4 5
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病原学
布鲁菌: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 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 • 分为6种19个生物型
牛种、猪种、羊种、犬种、绵羊附睾种及沙林鼠种
对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和化学消毒剂敏感,但在自然
发病机制
布鲁菌
经皮肤或黏膜
淋巴结
淋巴液 血液
菌血症 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布鲁菌释放内毒素及菌体其他成 分
菌血症、毒血症和败血症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为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 1.发热: 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 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 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 意防护,可经受损的皮肤或眼结膜感染;
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
经消化道传染 食用含菌的乳类、水和食物而受染。 经呼吸道传染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 其他 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较强免疫力。 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感染而获免疫。
诊断
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 断。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 病例
确诊病例
隐性感染 病例
诊断
1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标准者为疑似病例: 1.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 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区的居民等。 1.2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 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
取血液、骨髓、组织、脑脊液等做细菌培养,
急性期培养阳性率高。
实验室检查
(三) 免疫学检查

1. 平板凝集试验 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 (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 试管凝集试验(SAT) 滴度为1∶l00 ++及以上或病程 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菌疫苗接 种史,滴度达1∶100 ++及以上者。 3. 补体结合试验(CFT) 周呈阳性反应) 滴度1∶10 ++及以上。(病后3
临床表现
2.多汗: 急性期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 3.肌肉和关节疼痛: 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慢性 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 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 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治疗
2.慢性期治疗 抗菌治疗: 慢性期急性发作: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 用法同急性期 部分病例需要2-3个疗程的治疗
治疗
3.并发症治疗 3.1 合并睾丸炎病例抗菌治疗同上,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 皮质激素。 3.2 合并脑膜炎病例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 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 3.3 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其他器官或组织脓 肿病例,在上述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菌 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
治疗
4.特殊人群治疗 4.1 儿童:可使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 8岁以上儿童治疗药物选择同成年人。
4.2 孕妇:可使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 妊娠12周内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联合复方新诺明。
布鲁氏菌病抗菌治疗推荐方案一览表
布鲁氏菌病抗菌治疗推荐方案一览表
预防
对疫区的传染源进行检疫,治疗或捕杀病畜,加强畜产
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分 钟可杀死此菌。
病原学
布氏杆菌: 根据其宿主倾向性和危害性进行分类 具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种类有马耳他布氏杆菌 , 流产布氏杆菌 ,猪布氏杆菌,绵羊布氏杆菌, 犬布氏杆菌 家畜:特别是对马耳他布氏杆菌最为易感的绵羊 、山羊和牛是人类最主要的感染源。
品的消毒和卫生监督,做好高危职业人群的劳动防护
和菌苗接种。对流行区家畜普遍进行菌苗接种可防止 本病流行。必要时可用药物预防。
风湿热
急期 慢性期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经规范治疗大部分是可治愈的。 在死亡病例中,主要的致死原因是心内膜炎、严重的
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少数病例可遗留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使肢体活动 受限。

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在补充营养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 (二)抗菌治疗 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 常用药物: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 、氨基糖苷类、三代头孢类药物
疾控中心回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1∶200 血培养:马耳他(羊)布鲁菌
治疗: 住院期间: 多西环素片100mg po bid 联合链霉素针1.0 im qd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布鲁菌式病
Brucellosis
瑞安人民医院感染科 徐霜
概 述
又称布鲁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 布鲁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急性期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
年代
1952-1982
1982-1990
90年代初
90年代末
万份人血 清 发病率
457 8.43%
788 0.75%
2.2 0.35%
2.2 3.57%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 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经皮肤及黏膜接触传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
治疗
1.急性期治疗 1.1 一线药物 多西环素合用利福平或链霉素。 1.2 二线药物 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酌情选用以下方 案: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或妥布霉素;利福平合 用氟喹诺酮类。 1.3 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1.4 隐性感染病例是否需要治疗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 建议给予治疗。
国内外疫情流行概况

该病为全球性疾病,全球每年新发患者数约500多万人, 来自100多个国家每年上报WHO的布鲁菌病超过50万
例。

我国年发病为6000人次左右。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
青藏高原及内蒙古等牧区。但近年来有增高趋势,最
近15年流行区域有南移的趋势,山西、河南、河北发 病率增加。
发病率:
诊断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第1项(初筛试验)阳性者。 3.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出现免疫学检查第2、3、4项 中的一项及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氏菌者。 4.隐性感染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 准,但无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伤寒、 副伤寒 布病 风湿性 关节炎



4. 布鲁菌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 滴度l∶400 ++及以上。(适用凝集试验阴性者)
实验室检查
(四) 特殊检查
X线检查、心电图、肝功能检查、
肿大的淋巴结活检、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
并发症和后遗症
(一)血液系统 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二)眼睛 色素膜炎、视神经炎、 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角膜损害 (三)心血管系统 (四)神经系统 脑膜炎、脑膜脑炎、脊髓炎、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五)其他 妊娠妇女:流产、早产、死产 心内膜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