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第五讲公共决策与决策者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共领域内的公用事物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

在我国包括一系列的命令、指示、通知、条例、规范等。

目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和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1、公共政策学产生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

产生标志: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勒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奠定了政策科学诞生的基础。

2、政策科学初步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1)、政策分析范式产生并迅速成长壮大。

“政策分析”一词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学家、林德布罗姆首先提出的。

政策分析范式发展的原因是运筹学家、系统分析家和应用数学家的推动2)、加强了对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尤其是政策执行及评估的研究。

政策制定向政策执行的研究重心的转移,构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范式出现的契机。

3)、政策科学的理论基础发生了显著变化。

20世纪70年以前,政治科学的理论基础是政治学,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经济学途径在政策研究上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此外,也存在着一些不足:20世纪70年代政策科学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传统的政策研究范式仍占主导地位,忽视政策过程中其他环节的研究,而且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要改善全人类的公共决策系统,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一方面目标过于宏伟,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它在回避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与对立的条件下,抽象的谈改善政策制定系统,缺乏可行性,因而又被别人斥为“披着科学外衣的意识形态”。

3、公共政策学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政策科学研究的视角和主题进一步拓宽,体现在:A加强了对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的研究。

B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日益融合,并最终导致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C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D政策工具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E政策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宽4)公共政策学发展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A高度重视宏观分析,促使政府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1、试述政策系统的构成以及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的关系。

所谓政策系统是指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即政策系统是由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的。

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

另一方面,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

我们必须准确界定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各政策子系统或政策行为者的性质、特征和功能,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它们与政策系统总体之间的联系方式,以达到进一步优化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之目的。

2、什么是政策网络?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所谓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②交换资源的需要;③结盟的需要;④追逐权力的需要;⑤协调的需要。

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①现代民主社会里政策网络是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异质的参与主体组成的;②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③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并不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而是政策行为者对功能和结构认知的结果。

3、什么是政策环境?其构成要素有哪些?对于具体的政策主体系统来说,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环境:一是政策系统所处的一般环境(客观事实环境),即系统的生态环境;二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具体环境(主体认知环境),即系统的工作环境。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也就是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分析一般环境是为了理解政策系统提供宏观、总体的框架和背景。

第五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五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政策客体系统。
五、政策支持系统
政策支持系统是指“整合了公共政策、群 体支援系统、指标管理系统、策略规划系统、 专家系统、人工智慧及系统模拟诸领域,所发 展出来的可以支援公共政策之规划、制定、执 行、评估、模拟等功用的一套系统。”
从中国大陆的政策实践来看,我们认为政 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 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 构成。
与影响的公众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
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 同,社会分工不同,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性 质、不同层次的利益需求。
公共政策所要调整和规范的对象就 是这些具有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利益要求 的社会成员间的关系。
(三) 客体系统 由公共政策的客体组成的系统就是
政策行为者也称为政策参与者 , 它们既是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组成 部分,也是政策支持系统和政策反馈 系统的构成部分,以及形形色色的利 益相关者和由他们组成的政策网络。
3、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的关系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一方面,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 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 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
政策网络的兴起源于政策环境的快速变化: 不确定性、模糊性、关联性、动态性。
这种环境反映的是后现代社会政治主体 日益多元化、决策范围日益扩大化、决策过 程日益社会化的趋势和现实,单纯依靠传统 的官僚体制无法有效解决复杂的公共问题, 而是需要多主体、多组织直接或间接参与到 政策过程中来。
从决策参与主体的相互依赖来说, 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 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 (2) 交换资源的需要。 (3) 结盟的需要。 (4) 追逐权力的需要。 (5) 协调的需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中央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第五次系统性评测答案

中央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第五次系统性评测答案

1.在公共决策中,决策者必须首先具有职业行为的思维方法,将决策过程作为一种普通的职业来对待。

()A. 错误B. 正确2.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A. 错误B. 正确3. 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A. 错误B. 正确4. 头脑风暴法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A. 错误B. 正确5. 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

()A. 错误B. 正确6. 德尔菲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A. 错误B. 正确7. 扁平式组织削减了内部层级,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

扁平的学习型组织是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A. 错误B. 正确8.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1)明确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2)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3)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A. 错误B. 正确9. 公共政策体制,是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并非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A. 错误B. 正确10.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系统分析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A. 错误B. 正确11. 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

()A. 错误B. 正确2.12. 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是决策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要明确提出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并告知执行者不得随意机动。

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

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

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在当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对于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共政策不仅涉及到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还需要进行决策分析来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公共管理学中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的关系,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公共管理学中的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机构如何制定、实施和评估公共政策的学科。

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系统地研究和评估不同政策选择的可能影响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政策分析需要收集、总结和分析各种信息,以揭示政策背后的影响因素和潜在问题,并提供改进方案。

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问题界定、政策目标设定、政策设计、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问题界定阶段要明确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并进行充分的背景研究。

政策目标设定阶段需要确定政策的最终目标,以引导后续的决策分析和方案设计。

政策设计阶段需要调研和比较各种政策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政策实施阶段需要考虑政策的执行能力和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最后,政策评估阶段需要对政策进行全面的评估,以验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的关系公共政策和决策分析是相互关联的,二者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决策分析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用于评估不同政策选择的利弊,并辅助政府机构做出科学决策。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决策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运用决策科学中的方法和工具,对政策选择进行评估。

决策分析旨在提供决策者所需的决策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影响,预测可能的结果,并作出有效的决策。

决策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模拟模型等方法,以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公共政策需要借助决策分析来评估不同政策选择的优劣,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而决策分析则需要基于具体的公共政策背景来进行,以提供政策制定者需要的优质决策支持。

公共政策学课件(全部内容)

公共政策学课件(全部内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

第二节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首先对这门学科的前两个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加以界定。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学的第一要素。

那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一)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1.本质与属性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2.构成与结构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 政策群和政策链(3) 政策一般(二) 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应予重视: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三)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三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过程。

严强《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公共政策决策)【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公共政策决策)【圣才出品】

第七章 公共政策决策一、关键概念1.公共政策决策答:公共政策决策是指政策行动主体围绕一定的价值和目标取向,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竞争、协商、合作,确定政策行动最终方案的过程。

公共政策决策是政策运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2.理性决策模型答:理性决策模型以“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前提,认为决策者总是追求以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利益和最佳的活动效果,理性决策的特征是决策者能够搜集一切决策所需的资料,获得一切决策所需的资源,通过思考能够排列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并选出最佳的方案。

理性决策模型认为,政策实施的结果就是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政府在进行政策决策时应放弃成本大于收益的政策选择,从而使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种决策模型。

3.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答: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是指以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经边沁、密尔等功利主义者发展,以及现代管理科学家的概括而形成的一种管理决策理论。

它要求在决策过程中必须把决策行为视为具有一致价值判断的整体行为而非个体或群体行为。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具备完备的知识和信息,能穷尽所有备选方案并预测到所有结果。

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4.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答: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指一种依靠有限的资源和信息,通过不断搜索,得出满意政策方案的决策方法或程式。

在有限理性决策中,决策者得到的是有限的决策资源和决策信息,然后进行对策搜索,将搜索出的对策方案逐个地进行比较,直到找出满意对策才停止搜索,最后输出满意的对策。

如果找不到满意对策,则降低满意标准,重新进行对策搜索,直到形成满意对策为止。

5.渐进决策模型答:渐进决策模型是指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所倡导的一种理论模型,这一模型认为由于理性决策在实际的决策活动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多方面的困境,所以决策者的决策是从现行政策出发的,只是对政策进行渐进的调整。

第五讲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第五讲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第一节政策目标的确立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政策主体为了解决政策问题所提出一般性要求,是对预期在较长时间获取的成就的正式而全面的陈述,也是一定时期国家或者组织的大的发展方针或者奋斗目标的分解。

而具体目标达到政策总目标的具体措施。

政策总目标很难量化,阐述一般也不明确限定实现结果的时间,而具体目标一般有明确的目标群体和时间限制。

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1)事实求是,面向未来(2)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3)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

(4)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也称元目标:公平、效率、发展、自由、安全。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1)价值因素(2)政治因素(3)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衡量政策目标实现的尺度,它将定性的或者概念的政策目标转化成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是关于那些被用来评估备选方案或者项目的目标诸方面的明确的陈述,包括成本、收益、有效性、可行性等。

尺度是标准的有形或者操作性的定义,每个标准有几个与之相关的量化的尺度。

尺度也称做指标。

确定评估标准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政治过程的本性使得决策者不愿意明确陈述出相关的政策目标,而目标不明确也就难有准确的评估标准。

二是被提出的政策方案或者项目往往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个目标,每个目标一般都有相关的评估标准,而每个标准都可能有多个尺度,这使得评估标准问题复杂化;三是政策参谋人员或者分析人员可能被公共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所雇佣,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多重的、冲突的目标和评估标准。

政策指标政策指标是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化,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者质的尺度,是政策目标具体说明。

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政治指标和综合指标。

第二节备选方案的拟订备选方案的产生一般经历3步:第一步:搜寻备选方案从问题构造的程序中可以发现一些备选方案。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Wing 加油。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诺姆于 1956 年出 版的《政策分析》中首先提出的。

公共政策发端于 1951 年拉斯韦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家 公共政策有如下概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 , 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对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 的特征。

3,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 , 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知识创造和权力运作相结合。

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

具体的说,是指社会团体,基 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 选择题:就当代中国的情况来说,政协共青团,工会,妇联,侨联,工商联 选择题 等非政府组织,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起着准政府组织的作用。

多选题: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2. 多选题 政策群和政策链 3,政策一般。

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 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 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 列政策。

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理 个人决策 理 性的路径。

性的路径。

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直观的路径。

直观的路径。

直观的路径 团体决策的方法是碰头会,头脑风暴法,具名团体法,德尔菲法。

团体决策 一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常用有以下方法:1,无结构访谈法(深度访谈法) , 一手资料 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

, , 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环境分析,结构分析,目标分析。

《公共政策学》讲义

《公共政策学》讲义

《公共政策学》串讲讲义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本章重点: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章难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典型例题: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A.政策主体系统B.政策过程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另外,在这一章中,涉及到公共政策学的几个概念及相关的提出者,需要对每个人物的主要学术贡献及观点扎实掌握住,这是历年考试的重要考点。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主具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本质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工具的定义及其内涵;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政策工具的分类。

本章难点:公共政策、政策本质、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等基本概念,掌握公共政策、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典型例题: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A.行政法规B.基本法律C.人大决定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E.部门规章【答案】ADE【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关于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知识点是每年必考,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本章重点:公共决策体制,公共政策主体与主体系统本章难点: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典型例题: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评估系统D.政策监控系统【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系统,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具体从本题来看,分类或类型的内容都是考试的常考知识点,要特别引起注意。

另外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公共决策体制知识点是每年必考,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本章重点: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含义及其认识论意义;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政治系统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公共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制定和执行的行动方针和行动准则。

第三讲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名词解释:1、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等(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官方决策者:指拥有合法的权力去作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

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集团2公民个人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多元化:联合国、WTO、欧盟2、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问题及其发生作用的社会群体。

3、公共政策问题:就是能够进入政策议程的社会公共问题。

4、政策目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社会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简答题:1、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或反对和不服某一项公共政策,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1)公共政策问题的相互依存性(系统性):政策问题是一个系统,整体在质上大于部分之和。

(2)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产生问题的外部条件是被有所选择地确定、分类、解释和评估的.(3)公共政策问题的人为性:政策问题的产生、存在和改变具有社会性,依赖于相关社会群体和个体,不存在政策问题的“自然”状态。

(4)公共政策问题的动态性:社会的动态性,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政策问题也变化4、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

2、经济环境: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产力的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3、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文化等,是公共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4、社会变迁公共政策必须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地调整其政策目标与内容、执行方式和手段,坚持改革的方向,使之能跟上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脚步。

公共政策学重点

公共政策学重点
(2)纠正和消除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
政策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目旳、评 估原则和评估措施五大要素构成。
政策评估系统旳任务是为政策旳去向以及 政策资源旳合理配置提供事实根据和价值根据。
政策评估系统旳基本功能是:
(1)提供政策连续、修正、调整或终止旳根 据;
(2)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三)政策反馈系统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旳生存、发展与
运营具有主要影响旳各种经济原因旳总和,涉及
生产力旳性质、构造,生产资料全部制旳形式、
经济构造、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总量等。
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旳制约和影响体现在:

(1)经济环境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旳基本
出发点;

(2)经济环境提供了政策系统运营所必需旳
政策执行系统旳基本功能是:
(1)为政策方案旳实施做好准备。 (2)有效实施政策方案。
(3)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3.间接主体系统
间接主体系统是指那些虽不拥有正当旳强 制权力,但能够参加或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 产生一定影响旳政策间接主体所构成旳系统。
间接主体系统旳要素大致能够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次国家政策行为者 ;第二类是跨国政 策行为者;第三类是全球政策行为者。
5.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既涉及全球范围内旳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演变旳共同趋势、全球秩序及相应旳规 则,也涉及对政策系统生存、发展和运营产生一 定影响旳民族国家间、跨国组织间竞争、合作与 冲突而形成旳具有一定稳定性旳政治、经济、文 化关系。国家环境对政策系统旳影响体现为:
(1)国际环境影响政策系统旳价值选择;
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 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旳一种特殊系 统。多层次、多网络是政策反馈系统旳突出 特点。

决策与公共政策

决策与公共政策

决策与公共政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政策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决策过程的参与。

决策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涉及到政策目标的确定、问题分析、选项评估和决策执行等环节。

本文将探讨决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决策对于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一、决策对公共政策的重要性1.政策目标的确定:在决策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确定政策目标。

只有明确了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方案。

决策者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权衡各种利益和权益,确保制定出的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2.问题分析:决策过程中需要对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决策者需要收集、整理各种数据和信息,了解问题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

只有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

3.选项评估:决策者需要从多个选项中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案。

这需要对各个选项进行评估和比较。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

通过评估各个选项的优劣,决策者能够制定出最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政策。

4.决策执行:决策只有在执行中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决策者需要关注政策执行的全过程,确保政策得到落实。

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

二、决策与公共政策的相互影响1.政策对决策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会对决策过程产生影响。

政策的目标和要求,会直接影响决策者的决策思路和选择。

政策的实施情况也会成为决策者判断决策效果的重要依据。

2.决策对政策的影响: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会受到个人经验、政策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决策者的价值观和偏好会对政策方向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决策的执行情况也会对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三、决策与公共政策的优化1.提升决策者的素质与能力:政策决策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决策能力。

只有通过提升决策者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

2.加强决策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决策与政策是相互依存的。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五章 第三节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五章 第三节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抉择与 合法化
主要内容 一 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
二 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
三 政策论证、政策审议与政策采纳 四 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五 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公共政策的抉择的含义P302: 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 量的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规定,对解决 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作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这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阶段。


(3)政策的法制化 含义: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 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也称政策立法,其 实是一种立法过程。

五 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从决策的内容分,公共决策可以分为平时决策和 危机决策决策两种,同时工具决策的常规性与否 可以分为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 非常规危机决策其实是典型的危机决策,常规平 常决策则是常规决策的典型形态。 Nhomakorabea

危机决策一般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具有显而 易见的不可逆转性,它要求在相当有限的时间和 相当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做出重大决策和快速反应。 危机决策的构成需要具备三要素: 第一,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 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第二,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 有限; 第三,事态的发展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 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三 政策论证、政策审议与政策采纳 (一)政策论证
政策论证是指政策方案的论证以有力的信息来强 化自己的主张,并且对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已经 提出或有可能提出是不同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抗 辩,旨在推动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策方案而拒绝 其他政策方案的做法。




1、政策论证的六大要素 政策相关信息、政策主张、立论理由、立论依据、 驳斥理由、可信度 ①政策相关信息,指与所论证的政策方案相关的 信息,包括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 策行动、成本 — 收益匡算、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的 信息。 ②政策主张,指政策论证的结论,即政策相关信 息的逻辑结果。 ③立论理由,指政策论证中的假定,这些假定往 往是某种公认的事实、原理、定律或常识,他们 把政策相关者与政策主体连接起来。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1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程虽然是该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戒政策行为者的功能活劢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政策系统的作 用总是大亍组成该系统的各个行为者个体作用的简单相加。各政策行为者的角色不行为必定 叐制亍政策系统的结构,政策系统既有的制度觃则也直接影响着各行为者谋求利益的斱式和 意愿以及他们劤力的成功程度。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五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1.试述政策系统的构成以及政策行为者不政策系统的关系。 答:(1)政策系统是由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 幵不其客体系统和环境有着频繁的互劢和能量交换。 ①主体系统 政策主体系统是由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又包括三个子系统, 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问接主体系统。 ②政策支持系统 政策支持系统是能够快速、灵活地帮劣决策者迚行决策活劢的辅劣系统,政策支持系统 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健全和完 善政策支持系统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③政策反馈系统 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的主体系统不客体系统、政策系统不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 殊子系统。突出特点是多层次、多网络。反馈首先来自对象系统。 (2)政策行为者不政策系统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斱面: ①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仸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 频繁互劢的结果。在政策系统内,丌同政策行为者围绕特定的政策议题,为着各自的利益讨 价还价、互相作用和博弈,使公共政策最终得以制定和执行。 ②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収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政策系统的运行过
2 / 14
圣才电子书

第五讲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

第五讲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
第五讲
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
1
主要内容
❖一、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二、政策执行的研究取向与理论模型 ❖三、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 ❖四、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五、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纠正
2
一、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1.政策执行问题的缘起 ❖2.政策执行的基本含义 ❖3.政策执行的主要特点 ❖4.政策执行的功能
5
❖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学术界最先对忽视政 策执行的现实进行反思。在政策执行研究的开山鼻 祖普里斯曼(T.L.Pressman )和威尔达夫斯基 (A.Wildavsky)等人的倡议下,西方尤其是美国公共 政策研究领域出现了一场研究政策执行的热潮,形 成了声势颇大的“执行运动”(Implementation Movement)。
排长对班长:明晚8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 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 话,营长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 岁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 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15
对该途径的批评:
❖ (1)它要求的所谓完美的必要条件很难具备。 ❖ (2)它更关注上层的政策决策者,而不是下层的执
6
❖ 就我们国内的情况而言,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很长 一段时期,很少有人将公共政策作为一门科学加以 专门研究,政府政策过程中的问题更多地出在政策 制定环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政策科学得到了 较快发展,政府政策过程中的问题相对更多地出现 在政策执行环节。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 对政策执行问题的研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 实际工作者的关注。
(1)基层官员的权力观:充分利用基层官员的自 由裁量权来推进政策的执行过程。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模板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模板

2.强度
(1)强度是指公众对某社会问题的态度或反应程度。 (2)如果公众对某社会问题的反应平淡,则不会引发相关的政策议程; 反之,如果引起公众的担心和愤怒,导致舆论哗然,那就会使得政策制 定者予以高度重视。
3.时间 (1)时间是指触发机制产生的时间。 (2)瞬间机制(很短时间内就能够广为人知的事件),如地震、爆炸、
3.传媒是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使得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
4.传媒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
会信息的重要工具。
(六)问题本身
1.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般而言,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策决策系
统的反应。 2.如果只有问题明朗化后才能导致政策议程的建立,则政策决策系统只 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且问题往往在明朗化时已经非常严重了, 因此决策系统应该立足现在,预测未来,及时洞察潜在的问题。
公众。
D.问题的复杂程度
E.先例的明确程度
2.政府议程 (1)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 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 政策议程。 (2)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照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政府 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政治体系的封闭
如果政府体系保守,决策过程封闭,民选代表不能代表选举人的利益,
那么公众与政府联系的渠道就会出现障碍,公众的呼声和愿望就很难为
决策者所知,人们不仅无法与决策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而且不能通过问 题讨论等形式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公众认定的社会问 题很难进入政策议程。
(四)承受能力的超重
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PPT文档20页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PPT文档20页
案例分析:“农民工:中国劳动政策的新议题。”
(三)确认政策问题的过程及方法
1、确认政策问题的过程
(1)问题察觉 (2)问题描述 (3)问题分析 (4)问题界定
2、确认政策问题的方法
(1)边界分析法 (2)多角度分析法 (3)类比分析法 (4)头脑风暴法 (5)其他方法。
三、公共政策议程
(一)公共政策议程的概述
3、从作用范围看,公共政策问题可以分为全国性问题、区 域性问题和地方性问题。
4、其他的分类。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一)确认政策问题的主体及其交互作用
1、确认政策问题的不同主体
公共政策问题并不是由单一主体来确认的,而是由多方主体 来认定的。主要包括:
(1)最主要、也是最经常的确认公共政策问题的主体是政 府部门。
(二)公共政策议程的启动与议决
1、政策议程的启动
有学者把政策议程引发机制分为内在和外在的两种形式。
内在的引发机制包括:1.自然灾害;2.意外的人为事件;3. 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4.资源分配中的偏执与失衡;5.生态变 迁。
外在的引发机制主要包括:1.战争;2.武器技术的重大发展; 3.国际冲突;4.世界性联盟的格局发生的变化。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 公共政策问题的 形成与认定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第五讲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概观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2、按公共政策问题的确定程度可以分为常规性问题和风险 性问题。
常规性问题是指,政策问题所面临的情景是相当确定的,存 在可数的备选方案,在政策价值取向上容易达成共识,并且能 对每个方案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和事先预测,从中进行较优的 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 体
实际的评价和分析。
思 维
顺从性思维方式;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盲目乐观地选择信息;群体极化
四、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领导要支持有异议者表达见解;
避 先告诉群体成员,让每个人独立地思考问题,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思 群体在决策讨论时,领导者不要在开始时就
维 的
表达自己的倾向性意见;
方 在意见统一后,不要匆忙作出决议,要创造

进 渐进决策是决策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

策 渐进决策是由现行政策的沉淀成本决定的;

式 渐进决策可以避免严重的、持久的错误;

成 渐进决策是与人性相适应的。

七、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
渐进决策模式的缺陷:
按照渐进决策模式做出的决策往往反映的

是社会中势力最强且又组织起来的那部分
视 决

出先后顺序;
容 决策者正确地选择最大限度地实现预定目标的那
个方案。
七、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
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全部详细的决策信息;

性 能够了解所有人的社会价值取向;

策 能够寻找到所有的决策方案;

式 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方案所可能产生的后

果;

限 能够正确地选择最有效的决策方案。

七、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
满意决策准则:在决策时,确定一套标准,

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
限 理
替代办法,如果考虑中的替代办法满足了

或者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替代
决 策
办法就是令人满意的,就可以选定并执行

这个方案。

投入 决策资源 决策信息
对策排 列比较
输出
对策 搜索
找不到满 意对策
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 技术因素 自然因素
提出方针目标 确定指标体系 确定对策措施
八、政策方案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 1.确定政策目标:注意分析目标的动态性 ➢ 2.设计备选方案(决策方法)。
决策方法(一):头脑风暴法
群体思维? 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
想。 激发机理:联想反应,热情感染,竞争意识, 个人欲望。 要求:参加人数一般为5~10人;会议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 设
八、领导决策风格(一):均衡型决策
习惯于作出均衡型决策的人,其决策过程缜密而果断, 对任务的条件和要求事先就做充分的分析,广泛地收集 和处理各种信息。这种风格的人一般具有深思熟虑和稳 健的特点,他们往往能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并提出方 案,善于深入地分析各种现象的因果联系,在出现难以 解决的问题时能灵活地改变探索决策的策略,情感稳定, 意志坚强,在困难的情况下能泰然自若,能对自己的推 测和行为作出批判性的评价,并能纵观全局,预测未来。
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理 决策者做出决定的各种目的、价格或目标是明确
性 决
的,而且可按它们的重要性排序;
策 决策者将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全部列举出来,以

供选择;
式 决策者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对每一方案进行评

估,并预测出该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基 本
决策者将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并按优劣排
找出满 意对策
降低满意 标准
满意的 对策
七、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
渐进决策模式要求决策者根据其过去的经
验对现行政策作小的修改,因而决策过程
渐 进
是一个稳健的连续过程,每次仅仅是缓慢

的变化,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从这种小的变
策 模
化中获取较大的改变。

七、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
渐进决策与渐进整治相适应的;
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只主持会议,对设想不作评论。 会议原则:禁止批评和评论,也不要自谦;以谋取设想的数量为
目标;鼓励巧妙地利用和改善他人的设想;与会人员一律平等, 各种设想全部记录下来;主张独立思考,不允许私下交谈,以免 干扰别人思维;提倡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任意思考;不强调个 人的成绩,应以小组的整体利益为重。

让大家再一次思考的机会。
五、决策群体的结构与优化
年龄结构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表达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应变能
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个性结构 优化:整体互补;合理精干;团队协作
六、决策群体的心理冲突与化解
观念冲突 目标冲突 利益冲突 行为冲突 领导风格冲突
六、决策群体的心理冲突与化解
决策的全体投票都对某项行政决策方案投赞成票。只
要其中任何一个投票人投了反对票,其他人的一致选

择结果就无效。
体 一
➢ 全体一致规则主要有以下特征:(1)一票否决。决

策人形式上都平等地享有决策权,任何一个否决行动,

对决策方案能否最终通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

“帕累托最优”。全体一致规则是肯定导向‘帕累托
协商解决法 仲裁解决法 权威解决法 拖延解决法 竞争解决法
七、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渐进决策模式 综视决策模式
七、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
从纯粹功利主义取向出发,目标是追求个
人的最大利益,不考虑时间和其他耗费的

限制。





七、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
二、公共决策的特点
决策主体和内容的公共性 问题的清晰度较差 追求公共共识和舆论的可行性 公共决策的后果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三、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
经验决策是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 程。
经验决策的方法通常有:直接判断法、淘汰法、 排队法、归类法
正确决策的重要性、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科 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都要求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 策转变。
八、领导决策风格(三):怠隋型决策
习惯于作出怠情型决策的人,面对问题往往是 犹豫不决和小心谨慎,在作出初步的假设后, 对假设的评价过于谨慎。这种人对他的一举一 动都要反复进行检验,监督和修改的行动多, 而形成的想法少,因而往往会拖延决策的时间。 这一类型决策风格的不足,是在情况紧急、要 求迅速决策的情况下,由于优柔寡断,瞻前顾 后,容易错失良机,延误决策。这种风格的决 策效率较低。
大?
八、政策方案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 1.确定政策目标:注意分析目标的动态性 ➢ 2.设计备选方案:可操作性、针对性、多
样性、互斥性、超前性。 ➢ 3. 备选方案评估:见下页。 ➢ 4. 确定备选方案:全体一致原则、多数同
意原则。
八、政策方案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 全体一致规则是指行政决策方案的通过需要参与行政

策 决策群体的结构与能力

量 群体决策的规模

影 群体中信息沟通的畅通程度

因 领导人对群体的控制能力

四、群体决策
群体思维是群众决策过程中,群体中的成
群 体
员单纯为了维护群体的统一,以表面一致

的压力阻碍了不同意见的发表,个别成员
策 中
的不同意见得不到群体的重视和客观评价,

使决策者不能对问题和解决办法做出符合
最优’的唯一投票准则。 所有决策人都能用自己的
投票行为而获益,或者说,决策人中至少没有人因此
而利益受损。
决策方法(三):对演法
对演法也称“逆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提倡 高度自由联想,禁止批评。对演法是靠相互批评 激发创造性。
在会议上安排一个由群体影响力的人,故意与大 家的意见相左,成心挑刺,从而破除追求一致所 带来的消极后果。
八、政策方案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 1.确定政策目标:注意分析目标的动态性 ➢ 2.设计备选方案:针对性、可操作性、多
决策方法(二):德尔菲法
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 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挥在 那趋势的预测结论。
实施步骤 :(1)组成专家小组;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 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请专家提出还 需要什么材料。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复。 (3)各个专家根据他们 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利用这些材 料并提出预测值的。(4)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列成图 表,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 见,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5)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 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直到每一个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 止。(6) 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
八、领导决策风格(四):风险型决策
习惯于作出风险型决策的人,类似于冲动型决策 者,在考虑问题时若遇到障碍,极端冲动的人会 生硬地去排除障碍,并按照自己的臆测立即作出 最后的决策,所产生的预测又会立刻被新的推测 取而代之。冲动型决策会越过假设的论证阶段, 而风险型决策并不回避这个阶段,但只是在发现 有不当之处时,才会对假设进行评价,因此,相 对于冲动型决策,它尽管会延误一些时间,但最 终提出的方案会得到较好的修正。
样性、互斥性、超前性。 ➢ 3. 备选方案评估:见下页。
八、政策方案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 成本:我们能否负担该政策方案实施的成本? ➢ 稳定性: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干扰还能实施下去吗? ➢ 可行性:在任何既定的时间内实施所选方案的概率是多大? ➢ 灵活性:该方案能够致力于达到不同的目的吗? ➢ 风险性:该方案失败的可能性大吗? ➢ 可传播性:政策方案能够被那些非政策分析人员所理解吗? ➢ 功效性:方案是否是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 ➢ 相容性:选择的方案是否与现行的规范或程序相适? ➢ 可逆性:如果方案遇到了失败,进行修订或替代的难度有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