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止痛药总结

合集下载

中药界的特效止痛药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统统都能消

中药界的特效止痛药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统统都能消

中药界的特效止痛药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统统都能消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统统都能消?中药界的特效止痛药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统统都能消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疼痛症状。

当我们身体不舒服时,常常会通过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如今,中药界有一种特效止痛药,即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缓解这些疼痛症状。

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不同类型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这些痛苦,我们不妨试试中药界的特效止痛药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

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是一种包含多种中药材的复方制剂,其中的每一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缓解不同类型的疼痛。

比如,腹痛是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中的某种药材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蠕动,缓解腹痛症状。

又如,腰膝酸痛是由于肾气不足所引起的,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中的另一种药材可以通过补肾壮腰的作用,缓解腰膝痛症状。

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的特效还体现在其安全性和疗效持久的优势上。

因为是中药制剂,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相对于西药来说更加安全可靠。

它的使用方式也非常简单,一般可以通过口服或外敷的方式进行。

此外,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的疗效持久,能够持续缓解疼痛症状,避免了频繁服药的困扰。

使用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来缓解疼痛症状,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使用的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不同的疼痛类型和病情来确定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其次,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来使用。

最后,我们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储存和保存,避免日晒、潮湿等对药物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药界的特效止痛药元胡腰膝痛腹痛冷痛瘀痛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持久的止痛药。

通过多种中药材的复方制剂,它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疼痛症状进行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在使用时我们还是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中医特效止痛

中医特效止痛

中医特效止痛当身体出现疼痛的情况,可以通过中药类的止痛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常用的延胡素也称作元胡,对于身体出现胃肠道疼痛表现,可以通过芍药甘草汤。

而出现热性疼痛伴有痛经的表现,可以通过失笑散。

如果身体出现寒性痛经的症状,可以通过活血止痛的药物,比如乳香或者是没药。

在临床应用中对于身体患有风湿性关节疼痛,可以通过祛风散寒止痛,活血的药物,比如蕲蛇、羌活、独活、乌药。

对于身体出现疼痛,比如阳明经头痛,可以通过白芷、川芎。

如果身体出现太阳经头痛出现的症状,可以通过羌活、蔓荆子。

如果身体时受阴经引起的头痛症状,可以通过细辛、柴胡。

如果是厥阴经引起的疼痛症状,可以通过吴茱萸和藁本等药物。

另外罂粟壳也有良好的镇静神经、止痛的作用。

中药的止痛药有: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等,根据各种药的性味归经不同其功效也各不相同。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要用于血瘀气滞诸痛,可以用于头痛、痹痛等。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为活血行气止痛的要药,可以用于跌打损伤、痹痛等。

郁金:活血行气、清心解郁、利胆退黄、凉血止血,可以用疼痛伴有出血或者神昏的疾病。

姜黄:破气行血痛经,可以用于痹证及妇女经闭或产后痛经。

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消肿,可以用于跌打损伤、疮疡肿痛。

外用止痛:(1)一位长者向我介绍,她膝关节痛(骨刺),吃药作用不大,但用了外用方后,疼痛减轻,逐渐消失。

我把她的外用方用于临床:颈椎痛或颈椎病、腰痛或腰椎病、膝关节痛(骨刺)、肌肉痛、下肢抽筋、痛经等,效果不错,现介绍给大家:八角茴香 25克,杜仲25,川断25,无碘粗盐500克(如没有无碘粗盐,有碘的粗盐也可以,但先把有碘的盐炒热,再放入中药一起炒热)共入锅炒热,装入布袋,(如果很烫,外面还可以用毛巾或布包裹一下敷痛处,不太烫了,再去掉外面的毛巾或布,继续敷痛处)敷痛处,一天敷2--3次,也可以连续敷2次,冷了可以回锅再炒热,反复敷用,药味没有了,再换一帖药,同上操作。

【中医】各种疼痛外用散剂处方总结

【中医】各种疼痛外用散剂处方总结

【中医】各种疼痛外用散剂处方总结特别提示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止各种疼痛家传秘方~细辛冰片生草乌三样各等分,冰片少放些,弄碎。

用法:用鼻子吸入一点点就可以了,注意吸时要快速。

可以治头痛牙痛脖子痛慢性疼痛:强筋松 1 b1 2 双氯酚酸钠 2 tib*3云南白药的保险子1粒和六神丸15粒,一日三次口服。

可以治疗心肌梗塞和重症癌痛,可以延长生命。

心梗连用7天,一年一次,可以保证不犯。

癌症连用一个月有治愈的报道。

疼痛一抹灵”——:红辣椒,虎杖,食盐各2公斤研成粗粉,75度酒精15公斤,浸泡七天滤渣取液,加入二甲亚砜4公斤,搅拌后密封3天后即可使用;每天抹患处3——5次,哪里疼痛抹哪里,对各种疼痛奇效。

肿痛立消单味密方是:石灰加煤油调成糊状,外敷肿痛部位,大约3~5小时钟消痛止.该方是张老秘授,临床验证对多种肿痛效果神奇. 石灰加煤油,忌见水,见水即烧伤止血止痛神药此药为老祖教落,经无数例验证,神效.凡跌打刀伤出血,用白花臭草(开白花,叶茎通体有白色绒毛,揉之有臭气,也叫感冒草)鲜叶取汁滴到伤口上,立即止血止痛,灵验无比.老祖说此是贼佬药,意谓旧社会做贼之人被人捉住打个半死,用此药能起死回生,安然无恙.特效止痛膏组成:樟脑粉,橡皮膏。

使用方法:适取疼痛面积大小均匀薄撒一层樟脑粉,外贴橡皮膏。

艾条悬灸十分钟。

适应症:肌肉劳损、风湿痹痛、颈肩腰腿痛及各种急慢性疼痛。

禁忌症:实热证,孕妇。

一般外贴6-8小时揭去效果非常好。

对付月子病、一方解疼痛!:七个朝天椒,半斤生姜,一把艾叶。

用法:大姜和艾叶剪碎和辣椒放在锅里用水煮(水适量),滚三个滚(就是烧开了关火,然后再烧开,如此三次),用水洗病灶的地方,七天一疗程治疗周身疼痛(肩痛、臂痛、腰痛)法秦艽1钱、川芎2钱、桃仁3钱、红花3钱、没药2钱、当归3钱、灵脂2钱(炒)、香附1钱、牛膝3钱,地龙2钱(去皮),水煎服。

中药麻醉止痛药

中药麻醉止痛药

中药麻醉止痛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药麻醉止痛药
有洋金花、闹羊花、六轴子、醉马草、大麻药,延胡索、马钱子、[铁捧捶、天仙子、白屈菜,
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

传说系由(也叫闹羊花、万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天南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1两、菖蒲3分组成。

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

1979年中外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华佗神方》,由唐代编集,里面就有人们所渴望而急需一观为快的“麻沸散”配方。

它的组成是:羊踯躅9克、茉莉花根3克、当归30克、菖蒲克,水煎服一碗。

不明之处请咨询:
广西罗城科技局李先生:,。

中药常用止痛药二十味

中药常用止痛药二十味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中药常用止痛药二十味
肉桂---通经散寒止痛
红花---活血散瘀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川芎---行气祛风止痛
白芍---养血柔肝止痛
冰片---开窍清热止痛
羌活---解表散寒止痛
独活---祛风除湿止痛பைடு நூலகம்
木香---健脾行气止痛
三七---活血消肿定痛
血竭---活血化瘀定痛
乳香---活血消肿定痛
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
鸡血藤---活血调经止痛
乌头---除湿散寒止痛
吴茱萸---助阳散寒止痛
小茴香---行气散寒止痛(寒疝之痛)
姜黄---破血通络止痛
莪术---行气消积止痛
郁金:行气活血止痛

中药外敷疼痛方剂整理

中药外敷疼痛方剂整理

中药外敷疼痛方剂整理疼痛药方1原料:川芎、郁金、乳香、红花、松节、川乌、白芥子、艾叶、独活、苍术、薄荷、樟脑、细辛、姜黄各 50 克。

用法:把以上各药研成细沬,然后用75%的酒精调匀,均匀摊敷盖住痛点,再用保鲜膜盖上,再用热水袋上面加热,1 个小时左右揭掉,此药可重复用 3 次。

每天 1 次。

7 天为 1 疗程。

主治: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肩周炎等引起腰、四肢、背部的疼痛。

疼痛药方2透骨草40g、川乌25g、草乌25g、三七25g、白芥子25g、红花10g、桂枝25g和独活25g。

将上述药物共研细粉,以温水调糊敷于患处,止痛快、无副作用,标本兼治。

疼痛药方3急性子50克、制草乌10克、制川乌10克、白芷25克、三七20克、制马钱子10克、川椒15克、冰片20克。

用法:上述中药倒入2升的容器中,倒入用1000毫升80%乙醇,也可选用高度白酒,与药在容器内混合制成药液,浸泡一日后即可使用。

使用时直接涂擦患处,用保鲜膜覆盖,每日涂擦1-2次,连续用2-3天,休息1天,21天为1疗程。

用药后局部有明显烧灼感,这是药力通过毛孔逐渐渗透的物理反应,对皮肤无损坏。

注:涂药后也可直接艾灸颈椎,不用保鲜膜覆盖,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方中所用的双乌和马钱子均是炮制过的,也有用生药的,毒性略大。

颈肩腰腿痛膏药:原料:乌梢蛇20-30g、生川乌15-25g、生草乌15-20g、白芷30-40g、细辛20-30g、生附子20-25 g、生南星25-35g、蜈蚣5-10条(13-18cm长)、水蛭10-18g、薄荷脑25-35 g、地龙30-38 g、红花20-30g、透骨草30-35g、蟾酥8-15g。

本发明膏药没有毒副作用,并且见效快,有的患者外敷1-2个疗程即可治愈,不易复发,总有效率可达98%.———————————————————————————————————————风湿疼痛(自发热)组方:白芥子90g 白花菜籽60g 马钱子30g 生川乌20g 生草乌20g 生南星20g 闹羊花20g 羌胡20g 独活20g 灵仙20g 白芷20g 川穹20g 乳香30g 没药30g 桂枝20g 斑蝥2g 冰片5g 樟脑15g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用法:将上述药物共研细粉,备用。

消炎止痛缓解关节疼痛秦艽川芎地龙等中药推荐

消炎止痛缓解关节疼痛秦艽川芎地龙等中药推荐

消炎止痛缓解关节疼痛秦艽川芎地龙等中药推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节疼痛成为了常见的健康问题。

关节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能够缓解关节疼痛的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在中药领域中,有许多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其中包括秦艽、川芎、地龙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中药进行介绍,帮助读者了解消炎止痛缓解关节疼痛的中药推荐。

一、秦艽(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秦艽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

它被认为是一种温中散寒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秦艽富含秦艽素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关节疼痛,并且改善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

二、川芎(Rhizoma Chuanxiong)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川芎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包括川芎嗪、川芎酮等,具有舒筋活血、止痛的功效。

川芎常用于治疗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关节疼痛,能够改善疼痛部位的血液供应,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三、地龙(Radix et Rhizoma Asari)地龙是一种热毒驱邪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地龙具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缓解关节疼痛。

地龙富含的有效成分地龙酮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能够舒张血管,改善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关节疼痛的症状。

除了上述提到的秦艽、川芎、地龙,还有许多其他的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如藁本、嗪柳酮等。

这些药材都具有一定的消炎止痛功效,对缓解关节疼痛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药在缓解关节疼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秦艽、川芎、地龙等中药材富含的有效成分能够消炎止痛,改善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关节疼痛的症状。

然而,使用中药治疗关节疼痛仍然需要谨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剂量和疗程的调整。

中药止痛药总结

中药止痛药总结

中药止痛药总结第一篇:中药止痛药总结中药止痛药总结中药止痛药总结1 痛证的病因病机1·1 六淫致痛风、寒、暑、湿、燥、火皆能侵袭体表肌肉、经络、关节,进而涉及内脏,扰乱气机,阻塞不通而致疼痛。

六淫致痛的因素主要是风与寒,其余的是相兼或转化。

如《临证指南医案》说:“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

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暑风,兼湿曰风湿,兼燥曰风燥,兼火曰风火。

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

……由是观之,病之因乎风而起者自多也”。

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素问·举痛论》说:“寒则气收”,“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应小络,故卒然而痛。

”若寒客经络关节,则筋脉,经络收缩拘急,可见筋脉、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等症。

1·2 气机郁滞而致痛气机郁滞在明代以前多称之为“郁”,如《金匮钩玄·六郁》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

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变化者不得变化也。

”又如《临证指南医案·郁》说:“郁则气滞,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必有不舒之现症。

”现代中医认为,气滞是指运行不畅而停滞之证;而气郁,则主要是指气郁结而不得发散的病理状态。

气滞则血瘀,可使血流滞涩,不通则痛,从而使人体某一局部出现疼痛,以及脉现迟涩之象;气机郁滞不畅,可致津液代谢发生障碍,脏腑功能气机失调,形成痰饮、水肿。

肝气郁滞,脾胃气滞,表现为胸闷、咳喘疼痛,肋胁部、中腹部、小腹胀痛。

总之,闷、胀、痛是其共同的病理表现。

1·3 饮食劳逸等致痛由于饮食不节,影响脾胃气机升降,产生内湿,阻滞脉道,引起气血运行障碍而致痛。

中医理论认为,劳力则伤气,劳神则伤心脾,房劳则伤肾,过度安逸则脾胃功能减弱,导致中气不足。

另外,跌仆损伤、动物咬伤、枪弹金刃伤、烧烫伤、冻伤等直接损害机体皮肤或经络、或血脉、或骨骼、或脏腑,使气血运行发生障碍,产生疼痛。

按现代医学,疼痛病种可分为炎症性、神经性、外伤性、占位性四类。

消炎止痛中药

消炎止痛中药

消炎止痛中药文章目录*一、消炎止痛中药*二、止痛的穴位有哪些*三、止痛的误区消炎止痛中药1、消炎止痛中药1.1、川乌辛、苦,热,有大毒。

归肝、肾、脾经。

袪风湿,散寒,止痛。

主要成分为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杰斯乌头碱等,此类生物碱毒性很大,是乌头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1.2、五加皮辛、苦、甘、温。

归肝、肾经。

祛风湿,强筋骨,利尿退肿,止血止痛。

适应症骨肉瘤、肿瘤骨转移、放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等症。

用量15~30g。

1.3、小茴香辛,温。

归肝、肾、脾、胃经。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2、止痛的妙招2.1、找出疼痛根源首先我们想要止疼,必须先找到疼痛的根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止疼,跳出疼痛区域找根源非常关键。

比如,小腿肌肉僵硬会导致脚跟痛,髋关节僵硬会导致膝盖疼痛。

2.2、调整坐姿有些人会出现腰椎颈肩疼痛,这和我们的坐姿也有一定的关系,积极的调整坐姿就可以帮助我们止疼。

“许多人因为不良的坐姿习惯而出现腰部和颈部急性、慢性疼痛。

”保持正确的办公坐姿要注意以下几点:电脑和键盘应摆放于身前的办公桌上,电脑屏幕上端与眼睛水平视线平齐。

肘关节呈90度弯曲,手腕部呈自然状态,臀部和膝部都应弯曲约90度,双脚自然踩在地板上。

3、吃止痛药需要注意什么3.1、服用止痛药时要多喝水服药期间,每天要喝2000-3000毫升白开水,既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避免药物析出结晶沉淀,淤堵肾小管而损害肾脏,又能增加尿量,帮助身体尽快把药物毒素排出去。

3.2、不要长期吃止痛药有的患者因头痛或关节疼痛不适就吃去痛片或头痛粉,长期服用极易产生依赖性,还容易伤及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尿血等副作用。

所以,对市售的非处方药(OTC)口服止痛药,需服用时也应听从医生和药师的指导。

止痛的穴位有哪些1、胸痛抠腋窝很多有心脏病的人,在激动、寒冷、饮酒、吃得太饱的时候,有可能会造成心脏病发作,而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

穴位在哪:抠腋窝。

《中药学》——活血止痛药

《中药学》——活血止痛药

《中药学》——活血止痛药
讲师:郭翠华教授
编辑:灵兰小草
一、活血止痛药的概念
治疗血瘀气滞导致的诸痛,称为活血止痛药。

二、川芎的特点、功效
三、川芎的临床应用:
1、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

本品辛香行散,温通血脉,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通滞,为“血中气药”,功善止痛,为治气滞血瘀诸痛证之要药。

2、头痛。

既能活血行气止痛,又长于祛风止痛,为治疗头痛之要药。

3、风湿痹痛。

治风湿肢节疼痛,常配羌活、当归、姜黄等。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之头痛,阴虚火旺、舌红口干、多汗、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不宜使用。

孕妇慎用。

止痛药的中药方剂

止痛药的中药方剂

止痛药的中药方剂身体感觉到疼痛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个时候如何缓解疼痛显得很关键,有人会吃止痛药,其实试一下止痛药的中药方剂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个中药方剂是经过中医检验的,对于身体保健有一定的帮助,服用这款中药方剂还有很多其他的养生功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能够帮你缓解痛苦。

止痛药【处方】当归、牛膝、川芎、生地黄、赤芍药、白芷、羌括、独活、杜仲、续断各30克。

肉桂、八角茴香、乳香、没药各15克。

木香、丁香皮、沉香、血竭各7.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打扑损伤、折骨出臼,金疮破伤。

【用法用量】老酒调下。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止痛紫金丸【处方】丁香50g;血竭50g;当归50g;熟大黄50g;木香50g;儿茶50g;红花50g;骨碎补(烫)50g;土鳖虫25g;乳香(制)25g;没药(制)25g;赤芍25g;自然铜(煅)25g;甘草25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腥,味苦、涩。

【炮制】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加炼蜜8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消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瘀血作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结语:有关止痛药的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止痛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

止痛药能够治疗打扑损伤,折骨出臼。

有相应情况的朋友可以买些药方来熬着喝。

通过上面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减少痛苦,从而拥有健康的身体。

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

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

外用止痛中草药有哪些止痛药的副作用有很多,但是中药是慢慢调理,相对于西药来说,对人体杀伤力小。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外用止痛中草药,希望能帮到你。

外用止痛中草药1、治疗癌痛。

如乳香、没药、山甲、元胡、血竭、冰片、蟾蜍等。

热证酌加青皮、山栀;寒证加丁香、肉桂;气滞加香附、川穹;血瘀加鸡血藤、桃仁等。

临床选用中药因疼痛部位不同而差异颇大,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2、治疗胸痛。

白芥子、薤白、荜拨、丹皮、牙皂、细辛、乌头等。

以气血瘀阻为主的止痛应化瘀通络,重用桃红四物汤及栝楼薤白半夏汤煎汁外敷;以痰湿阻肺为主的胀闷疼痛应燥湿化痰,用药以二陈汤为主。

3、胁痛。

桃仁、青皮、柴胡、香附、佛手等。

4、肝痛。

蟾蜍膏、琥珀止痛膏(琥珀、天南星、黄连、蟾蜍、樟脑、冰片、斑蝥、马钱子、小茴香等。

5、腹痛。

乌药、川椒、小茴香、三棱、毕澄茄、南星等。

外用透皮止痛中草药配方鼠妇内服方鼠妇又名鼠姑、湿生虫。

《本草纲目》中认为,鼠妇甘、平,无毒,可治疗牙痛、闭经、血瘕诸痛。

用法:可将干燥鼠妇研成细末,每次用温开水冲服3克,每日服3次。

或取干燥鼠妇60克,加水适量煎煮两次,共取汁240毫升。

每次服60毫升,每日服4次。

服药期间患者应忌吃酸辣食物。

鳖胆止痛方将活鳖(雌雄均可)洗净,投入沙锅或铝锅中,加入沸水煎煮5~10分钟,再将鳖剖开,取出胆囊,挤出胆汁,每日一次空腹服下。

若鳖在250克以上,可将胆汁分成两份供两日服用。

蟾蒜外敷方将活蟾蜍3只剥取蟾皮,再取蒜头1枚,将蒜捣碎后涂于蟾蜍皮上,将蟾蜍皮外敷痛处。

此方适宜于肝癌剧痛而用杜冷丁无效者。

阿雄膏外敷取阿魏、皮硝各60克,雄黄、马钱子各30克,麝香3克,葱白适量。

先将前4味药研成细末,与葱白一起捣如泥状。

然后将麝香涂于肝区疼痛明显处,再敷上药泥,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周换药一次。

雄黄散外敷取雄黄、明矾、青黛、皮硝、乳香、没药各60克,血竭30克,冰片10克,醋和猪胆汁各适量。

将前8味药共研细末,分成7包,每次取一包,用等量的醋和猪胆汁调成糊状后外敷,每日敷8小时,药糊干结时可用醋和猪胆汁调湿。

中药公认的止痛药你知道是哪个?

中药公认的止痛药你知道是哪个?

中药公认的止痛药你知道是哪个?
止痛效果最强的中药,比较公认的是元胡。

元胡的味道有些发苦,主要的功效是活血化瘀止痛。

元胡的止痛效果特别好,又是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非常小,一般痛经会使用元胡。

治疗跌打损伤、四肢疼痛的药物中,都有元胡这味药。

还有很多中药也具有比较好的止痛效果,当身体出现胃肠道疼痛时,可用芍药甘草汤;出现热性疼痛,伴有痛经时可用失笑散;出现寒性痛经,可用活血止痛的药物,比如乳香或者没药;身体患有风湿性关节疼痛,可用驱风散寒止痛、活血的药物,比如蕲蛇、羌活、独活、乌药;
对于阳明经头痛,可用白芷、川芎;太阳经头痛,可用羌活、蔓荆子;阴经引起头痛,可用细辛、柴胡;厥阴经疼痛,可用吴茱萸和藁本。

此外,罂粟壳也有良好的镇静止痛的效果。

中药止痛药总结范文

中药止痛药总结范文

中药止痛药总结范文中药止痛药是指用中草药制成的可用于缓解或消除疼痛症状的药物。

中药通常具有天然、温和、安全的特点,因此在许多人对西药产生抵触的情况下,中药成为了一种首选的止痛方式。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中药止痛药进行总结。

一、白芷:白芷又名防风,味辛、温,具有祛风湿、止痛、祛寒邪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头痛、骨痹和寒痹等疼痛症状。

二、川芎:川芎又名川芎胡椒,性味辛、温,具有活血祛风、止痛、通络的作用。

它主要用于经闭痛经、胸腹刺痛和头痛等疼痛症状。

三、桂枝:桂枝又名桂心,性味辛、甘,具有温经散寒、温阳止痛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寒湿阻滞、阳气不足引起的疼痛症状,如寒痹、腹痛和膝关节疼痛等。

四、三七:三七又名天山雪莲,性味微苦、微寒,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止痛的作用。

它主要用于痛经、风湿性关节炎和瘀血症等疼痛症状。

五、当归:当归又名女药,性味辛、甘、温,具有活血、补气、止痛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经血不调、痛经和腰腿痛等疼痛症状。

六、白胡椒:白胡椒为辣椒科植物的果实,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的作用。

它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证和肌肉酸痛等疼痛症状。

七、牛骨胶:牛骨胶是由牛骨炖制而成,性味甘、温,具有补肾益骨、止痛的作用。

它主要用于关节炎、骨质疏松和骨折后疼痛等疼痛症状。

八、狗脊:狗脊又名狗样,是狗科植物狗脊的茎、叶、花和果实,性味甘、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止痛的作用。

它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牙痛和头痛等疼痛症状。

上述中药都具有不同的治疗疼痛症状的功效,但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的功效和副作用可能因人而异,对于对药物过敏或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来说,需谨慎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此外,中药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也需要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以保证疗效的发挥和安全的使用。

总而言之,中药止痛药因其天然、温和、安全的特点,成为了一种备受青睐的止痛方式。

通过选用适合的中药,可以缓解或消除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止痛最强的中草药15方,解决颈肩腰腿痛

止痛最强的中草药15方,解决颈肩腰腿痛

止痛最强的中草药15方,解决颈肩腰腿痛1. 颈病消晕饮[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后下,蔓荆子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白芍12克,首乌12克,丹参12克,白菊花12克,青箱子12克,生龙骨12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石决明20克(先煎),玄胡12克,姜黄12克,杜仲15克,桑寄生12克。

[功用主治]和血,活血,潜阳,镇逆。

用治颈椎病引起的头昏,目眩,适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头煎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后,再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箱子,玄明,姜黄,杜仲,桑寄生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其汤服用。

二煎,三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

每日3次。

[辨证加减]呕吐加用竹茹12克,法半夏12克;烦躁不安加用琥珀1.5克,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克,茯苓12克。

2. 丹蚕米壳汤[组成]丹参30克,赤芍20克,鸡血藤25克,米壳30克,蚕砂30克,元胡20克,防风15克,泽兰叶30克,猪苓20克,云苓2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止痛。

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椎神经根炎。

[用法]上方诸药以清水900ml浸泡20分钟后煎,每剂煎四次。

共取汁450ml,待药稍凉后分四次口服。

在饭后每次6~8小时一次口服。

3. 天柱通关汤[组成]生黄芪15克,葛根30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乳香6克,苁蓉15克,鸡血藤12克,僵蚕6克,威灵仙12克,桂枝6克,牛膝12克。

[用法]本方用于颈椎病。

临床应用500余例,配合手法及练功,对各型颈椎病显效北在85%以上。

4.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组成]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5克,制草乌5克,止痉散粉1.5克。

[用法]上药除止痉散随饮片另吞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二次服。

[特点体会]颈肩臂痛神奇的止痛良方,肩痛、背痛、腰痛、全身痛,各种疼痛,最快根治只需7天!5. 治疗腰肌劳损的特效方方名三两半汤,党参31 黄芪31 当归31 牛膝15 杜仲24 川断18 玄胡15. 方中党参黄芪当归益气养血,杜仲川断牛膝壮强筋骨壮腰健肾佐以玄胡活血理气止痛。

中药止痛药总结

中药止痛药总结

中药止痛药总结中药止痛药总结1痛证得病因病机1·1六淫致痛风、寒、暑、湿、燥、火皆能侵袭体表肌肉、经络、关节,进而涉及内脏,扰乱气机,阻塞不通而致疼痛。

六淫致痛得因素主要就是风与寒,其余得就是相兼或转化。

如《临证指南医案》说:“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

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暑风,兼湿曰风湿,兼燥曰风燥,兼火曰风火。

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

……由就是观之,病之因乎风而起者自多也”。

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得先导。

《素问·举痛论》说:“寒则气收”,“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应小络,故卒然而痛。

”若寒客经络关节,则筋脉,经络收缩拘急,可见筋脉、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等症。

1·2 气机郁滞而致痛气机郁滞在明代以前多称之为“郁”,如《金匮钩玄·六郁》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变化者不得变化也、"又如《临证指南医案·郁》说:“郁则气滞,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必有不舒之现症、”现代中医认为,气滞就是指运行不畅而停滞之证;而气郁,则主要就是指气郁结而不得发散得病理状态。

气滞则血瘀,可使血流滞涩,不通则痛,从而使人体某一局部出现疼痛,以及脉现迟涩之象;气机郁滞不畅,可致津液代谢发生障碍,脏腑功能气机失调,形成痰饮、水肿。

肝气郁滞,脾胃气滞,表现为胸闷、咳喘疼痛,肋胁部、中腹部、小腹胀痛。

总之,闷、胀、痛就是其共同得病理表现。

1·3 饮食劳逸等致痛由于饮食不节,影响脾胃气机升降,产生内湿,阻滞脉道,引起气血运行障碍而致痛。

中医理论认为,劳力则伤气,劳神则伤心脾,房劳则伤肾,过度安逸则脾胃功能减弱,导致中气不足。

另外,跌仆损伤、动物咬伤、枪弹金刃伤、烧烫伤、冻伤等直接损害机体皮肤或经络、或血脉、或骨骼、或脏腑,使气血运行发生障碍,产生疼痛、按现代医学,疼痛病种可分为炎症性、神经性、外伤性、占位性四类、1·4疼痛得性质与部位疼痛按性质可分为八种,即胀痛、刺痛、重痛、绞痛、灼痛、冷痛、隐痛、掣痛。

可以止痛的中草药与方法

可以止痛的中草药与方法

可以止痛的中草药与方法很多意外都会让人遇到各种疼痛,幸运的是,大自然就是一个天然的药材库,其中不乏止痛的中草药。

它们可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有关于止痛的中草药,希望你会喜欢。

中草药1、川芎辛温。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祛瘀通脉。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使微循环血管开放数增多,降低血压与利血平有协同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栓素A2,降低纤维蛋白稳定性;镇静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有强心作用,可能通过心脏β受体兴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放射,抗维生素E缺乏。

常用剂量3-10g。

2、郁金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

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衄,黄疸尿赤。

3、姜黄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破血行气,痛经止痛。

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4、乳香乳香,中药名。

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方法1、松弛疗法可止痛,学习应用松弛疗法使全身肌肉充分放松,这不仅是缓解疼痛、防止疼痛加剧的好方法,而且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对有效地消除焦虑,帮助病人改善睡眠质量,充分休息,尽快恢复体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分散注意力止痛分散注意力的活动多种多样,只要是能够吸引病人注意力的内容都可以应用到止痛上来。

如听音乐、看电视、听广播等。

3、皮肤刺激止痛利用按摩、冷、热、压力等手段刺激皮肤,使其止痛或减轻疼痛,在医学领域的各专科都被广泛应用。

如外科的烫伤,可利用局部冷敷的方法,减轻疼痛和渗出;内科疾病引起的腹痛,可通过服务部按摩、热敷等方法,得到缓解。

头疼中成药十大排行榜

头疼中成药十大排行榜

头疼中成药十大排行榜头疼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由紧张、疲劳、压力等因素引起。

对于轻度头疼,很多人习惯性地选择中成药来缓解症状。

而随着市场上中成药种类的增多,消费者常常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在以下的十大头疼中成药排行榜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备受推崇的中成药,供大家参考。

1. 阿莫细栓主要成分:高度纯化的天然阿莫吗啡生物碱阿莫细栓是一种强力止痛药,常用于缓解中度到重度头痛和偏头痛。

其镇痛效果持久,能迅速缓解头痛症状。

但是,这种药物不能长期使用,因为容易产生依赖性。

2. 氨酚烷胺片主要成分:氨酚烷胺氨酚烷胺片是一种非处方药,适用于治疗轻度到中度头痛和偏头痛。

它具有镇痛、解热和抗炎的作用。

不过,由于含有氨酚成分,长期使用有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3. 天麻素片主要成分:天麻素、丹参素、三七素等天麻素片是一种中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它不仅能调节人体血液循环,还具有祛风、清热的作用。

但是,对于久治不愈的头痛,天麻素片并不是最佳选择。

4. 微活宁片主要成分:黄连素、蒲公英苷、麻黄素、流苏苷等微活宁片是一种多成分中药制剂,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头痛症状,特别是由紧张和疲劳引起的头痛。

它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不过,由于其成分复杂,可能引发个别人的过敏反应。

5. 伤风停片主要成分:梅菊花素、白芷素、银黄素、桑白皮等伤风停片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

它具有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

然而,伤风停片并不适合长期使用。

6. 头孢偏肾丸主要成分:头孢草、白芷、芍药、丹参等头孢偏肾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头部神经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它能舒展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头痛。

但是,由于制剂中包含有辛辣成分,不宜用于孕妇和体质虚弱的人群。

7. 牛黄解毒片主要成分:牛黄、黄连、连翘等牛黄解毒片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缓解头晕、头痛、目赤等症状。

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头痛。

常用止痛中药(1)活血祛瘀止痛药:川芎、...

常用止痛中药(1)活血祛瘀止痛药:川芎、...

常用止痛中药(1)活血祛瘀止痛药:川芎、...
常用止痛中药
(1)活血祛瘀止痛药:
川芎、玄胡、郁金、莪术、丹参、虎杖、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水蛭、乳香、没药、三棱、鸡血藤、五灵脂、穿山甲、姜黄、赤芍等,适用于外伤瘀肿,瘀阻经脉,瘀血内停之痛证。

(2)理气止痛药:
橘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青皮、佛手、乌药、荔核、青木香等,适用于气机郁结或气逆不降所致的诸痛证。

(3)温里止痛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等,适用于阴寒之邪在里所致的诸痛证。

(4)祛风湿止痛药:
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木瓜、桑寄生、五加皮、白花蛇、豨莶草、络石藤、徐长卿、桑枝、制川乌、制草乌、羌活、仙灵脾、海风藤、青风藤、制狗脊、骨碎补、防风、虎杖、香加皮、豨莶草、秦艽、鸡血藤、忍冬藤、续断、槲寄生、制南星等,适用于外感风湿所致的头痛,身痛,腰膝顽麻痹痛证。

(5)清热解毒止痛药: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黛、穿心莲、蚤休、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红藤、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垂盆草、马勃等,适用于三焦火毒热盛所致的诸痛证。

六个特效止痛药方

六个特效止痛药方

六个特效止痛药方1,止痛液【配方】细辛600克,荜拨、黑胡椒、生草乌、生川乌、生半夏、生南星、蟾酥各300克,樟脑、薄荷脑各100克,95%乙醇(酒精)10千克。

【制法】先将前7味药分别切碎或粉碎成粗末,备用。

蟾酥以适量水煮沸5分钟(主要为减轻毒性,不影响疗效),与上述药材置于同一容器内,加入95%乙醇密封,浸泡1个月后,滤取上层清液,加入樟脑、薄荷脑搅拌溶解,必要时过滤,贮瓶备用。

【功用】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疼痛不已。

【用法】外用。

用脱脂棉球蘸药液涂擦患部,每日涂擦1~3次。

【附记】治疗4000多例,普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般用药3~5次即效。

2,损伤擦剂,【配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川红花、川芎、当归尾各15克,桃仁、白芷、木瓜、乳香、没药、威灵仙各20克,川椒12克,肉桂1.0克,泽兰15克,樟脑粉20克,冬青油适量,75%酒精1500毫升。

【制法】将前16味共研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酒精,密封,浸泡1个月后开封,再加入樟脑粉,冬青油搅拌溶化,贮瓶备用。

【功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

筋肉肿痛。

【用法】外用。

每取此药酒适量涂擦患处,日涂擦3~4次。

【附记】验之临床多效。

3,,复方红花酚【配方】乳香、没药各27克,五加皮、川乌、草乌. 川红花、本通、仲筋草、桃仁、威灵仙、当归、川续断各63克,40%乙醇4000毫升。

【制法】将前12味捣碎,置容器中,分2次加入40%乙醇,密封,浸泡,第1次用乙醇2500毫升浸泡4天,过滤;第2次药渣用乙醇2000毫升浸泡3天,过滤。

合并两次滤液,静置即得。

浓度为20%。

【功用】散瘀消肿。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外用。

取此药酒揉擦患处,日擦1~2次。

【附记】切勿内服。

4,,复方消炎止痛搽剂【配方】草乌(或乌头)、红根(或生南海芋)各1000克,姜黄、天文草(或血满草)、土三七(或七叶一枝花)、山板、荜拨、黄柏、韭菜根、乳香、没药各500克,紫菀、八角枫、苏木、茜草、扁竹兰(或射干)各200克,百灵草、毛皮、雷公藤、青骨藤、四块瓦各300克,五香藤、商陆各100克,冰片50克,75%乙醇45千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止痛药总结使人体某一局部出现疼痛,以及脉现迟涩之象;气机郁滞不畅,可致津液代谢发生障碍,脏腑功能气机失调,形成痰饮、水肿。

肝气郁滞,脾胃气滞,表现为胸闷、咳喘疼痛,肋胁部、中腹部、小腹胀痛。

总之,闷、胀、痛是其共同的病理表现。

1·3饮食劳逸等致痛由于饮食不节,影响脾胃气机升降,产生内湿,阻滞脉道,引起气血运行障碍而致痛。

中医理论认为,劳力则伤气,劳神则伤心脾,房劳则伤肾,过度安逸则脾胃功能减弱,导致中气不足。

另外,跌仆损伤、动物咬伤、枪弹金刃伤、烧烫伤、冻伤等直接损害机体皮肤或经络、或血脉、或骨骼、或脏腑,使气血运行发生障碍,产生疼痛。

按现代医学,疼痛病种可分为炎症性、神经性、外伤性、占位性四类。

1·4疼痛的性质与部位疼痛按性质可分为八种,即胀痛、刺痛、重痛、绞痛、灼痛、冷痛、隐痛、掣痛。

按其部位又分头痛、胁肋痛、脘痛、腹痛、腰背痛、四肢痛八个部位。

2常用止痛中药的临床应用2·1解表止痛药如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藁本,这些中药均有辛温发散风寒、解除表证之疼痛的功效,适用于表寒证之头痛、身痛、风湿痹痛。

止痛的程度以羌活的作用最强,防风、细辛、白芷次之,藁本最弱;其止痛的范围以羌活、防风为广,为治外感风寒疼痛的要药,头、身、肩背、肢节风湿痹痛均可选用。

羌活适用于上半身疼痛;白芷、细辛适用于外感的头痛、牙痛;藁本适用于头昏痛、偏头痛或颠顶痛、齿颊痛和脑后部疼痛,其作用较缓弱。

2·2祛风湿止痛药如独活、防已、松节、威灵仙、寻骨风、海桐皮、蚕砂、菝葜、秦艽为代表,多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痛的作用,以解除痹痛为其主要功效,适用于风湿所致的肢体或关节疼痛。

其中以独活,防已的止痛作用最优,威灵仙、寻骨风、松节次之。

均可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腰、背、膝、足、肌肉、筋骨、关节疼痛。

独活、威灵仙最常用,可用于表证的头、身痛和跌打损伤的疼痛,独活尤宜于痹证之痛首选;防已性寒,多用于湿热的肢体疼痛,若用于风寒湿痹则需配温经散寒之药;寻骨风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止痛、消肿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2·3活血祛瘀止痛药如延胡索、夏天无、两面针、乳香、没药、五灵脂、川芎、丹参、自然铜、郁金、三七为代表,多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适用于气血阻滞的心绞痛、胸痛、头痛、胁肋痛、脘腹痛、痈疽肿痛、痛经、胃痛、心腹刺痛及跌仆损伤的瘀滞疼痛,风湿痹痛有气血瘀阻者亦可选用。

延胡索、夏天无、两面针的效力显著,作用部位广泛,多用于气血阻滞的心腹痛、胁肋痛、及痛经等多种疼痛。

近代研究证明延胡索内服可产生类似吗啡及可待因的效果,能显著提高痛阈,可用于神经痛、头痛、腰痛、关节痛、月经痛、肿疡疼痛等;夏天无有类似延胡索的止痛作用,可用于坐骨神经痛乳香、没药、川芎、五灵脂对一般的血瘀痛证立投见效,并可用于血瘀痛经和瘀阻胀痛。

丹参、郁金、三七为血瘀之心绞痛、胸痛所常用,丹参、郁金还长于止胁肋痛,常为首选药。

三七、自然铜为治伤科疼痛之要药,前者是伤科止血止痛的首选药,后者是治疗骨折瘀滞的良药。

2·4行气止痛药如木香、香附、乌药、檀香、沉香、薤白等,多具有疏通气滞之功效,常用于气滞之痛证,如:胃胆肠剧痛、疝痛、胁肋胀痛、月经痛及胸痹痛等。

其中以木香的作用最强,应用范围最广,《药性论》称:“木香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

”为行气止痛之良药,凡是气滞之腹痛首选木香。

香附长于治情志抑郁的心腹、胁肋、乳房胀痛、疝痛等证,对气滞的痛经最为适宜。

而乌药、檀香、沉香性较温和,适宜于寒郁气滞的腹痛、胃痛、胸痛、疝痛。

薤白是治胸痹痛的要药。

2·5温里止痛药如吴茱萸、高良姜、小茴香、川椒、毕澄茄等,多具有温里祛寒之功效,适用于里寒的脘腹冷痛、胃痛、寒疝痛,其中以吴茱萸为首选。

小茴香以治寒疝之痛见长,川椒尚有杀虫、安蛔止痛之功,兼治蛔虫引起的腹痛。

2·6麻醉止痛药有川乌、草乌、雪上一支蒿、祖师麻、天仙子、曼陀罗、八角枫、徐长卿等,这类药物以止痛为主要功效,作用强烈,效力显著。

前七味小剂量对疼痛有抑制作用,加大剂量则有麻醉作用,除徐长卿外均有毒性,应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

其共同点是均可用于风湿痹痛及跌打损伤之痛。

其中以雪上一支蒿、川乌、草乌的止痛作用最强,祖师麻、曼陀罗稍逊,徐长卿次之。

雪上一支蒿、川乌、草乌,均含乌头碱,其分解的成份有镇痛作用。

雪上一支蒿主要用于跌打损伤及风湿痛,多作散剂、酒剂,内服剂量宜小,每次不得超过0.02 g,1 d量不超过0.04 g,奏效快且持续时间长。

川乌、草乌多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痛、疝痛及风湿痛,还可用于头风痛、偏头痛。

祖师麻是流传已久,药效持久的著名止痛药,多用于风湿及跌仆疼痛,外用、内服均可,效力强而奏效快。

天仙子除用治风湿痛及跌打疼痛外,尚可用于牙痛、胃痛。

曼陀罗除治风湿、跌打疼痛外,尚可用于心腹冷痛,其花、叶、种子皆有止痛作用,而以种子止痛力最强,其花名洋金花,花与叶的有效量为0.3~0.9 g,种子用0.3~0.5 g,均宜作散剂。

八角枫多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痛。

徐长卿主要用于风湿痛,腰痛,对于心腹痛、痛经及跌打损伤疼痛也有明显的止痛功效。

徐长卿注射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胃痛、腹痛及各种癌痛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2·7清热止痛药这类药物有山豆根、射干、马勃、雪胆等,其性味都属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止痛之功效,多用于实热火邪引起的咽喉痛、牙龈痛、肿疡痛。

临床上治火热之咽喉肿痛,多选山豆根、射干、马勃;雪胆可用于齿龈肿痛、胃热痛等.3.讨论止痛中草药的临床应用,在熟练掌握中医药理论和药物性味、归经和升降浮沉的基础上,结合疼痛经络、部位、性质和病势进行选用,同时还应注意止痛药物的相互配合,做到药精效捷,有的放失,避免滥用贻害。

治疗疼痛以“通”字立法,《医学传真》说“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

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

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

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所以,“通则不痛”乃为治疗疼痛的根本大法,即通气、通血、通经络、通筋脉、通气机、通肠道,谓之六通。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笔者的体会,如头痛在枕部,属太阳经,可选用羌活、防风;痛在前额和眉棱骨,属阳明经,可选用葛根、白芷;头额两侧痛,属少阳经,可选用藁本,吴茱萸。

上肢痛,可用羌活、桂枝、桑枝。

下肢痛,可用牛膝、独活。

腰脊痛,可用桑寄生、蓁艽、狗脊、杜仲、川断;睾丸痛,可用小茴香、荔核、橘核。

胸痛,可用瓜蒌、薤白、枳壳。

胁痛,可用延胡索、川楝子、郁金;胃脘痛,可用砂仁、草豆蔻、佛手。

腹痛,可用白芍、吴茱萸、甘草、罂粟壳。

少腹痛,可用青皮、沉香。

虫积腹痛,可用槟榔、使君子、榧子仁、乌梅等。

对于疼痛的治疗,虽立“通”字之法,但病情是复杂多变的,正如陈修园在《医学从众录》中说:“腹中上下诸痛,寒热虚实,皆能致之,温清消补及发表攻里之法,皆可以止痛,故止痛无定方也”。

所以,临床选用止痛药,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准确选用,定位止痛,方可神效。

中医认为疼痛发生的机理多为“不通则痛”,即气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郁滞、冲逆和瘀结等,从而引起脏腑、经络等局部的疼痛。

引起疼痛的主要因素有三种,即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疼痛的性质一般分为寒热两类。

寒主收引,常导致经络、经脉的拘急;热多导致局部红肿。

此外,疼痛也有在气在血,属虚属实之别。

疼痛的特点,一般有剌痛、结痛、切痛、胀痛、掣痛、隐痛、绵绵作痛和时痛时止等。

中医对疼痛辨证时,一般认为疼痛多为寒证;剌痛多为瘀证;切痛多为实热;掣痛多为风寒;胀痛多为气郁、积滞;隐痛和绵绵作痛多属虚寒;时痛时止多属气分或虫积。

痛有灼热感、且得凉痛减为热证;痛有寒冷感,且得温则舒为寒证,如寒痰凝滞。

在“不通则痛”理论的指导下,“通则不痛”成为治疗痛证的大法,故有“痛随利减”之说,所谓“利”即“通”之意。

由于痛证以实证居多,治当以通利为主,因此“痛无补法”也是治疗痛证的大法。

在临证中,痛证也有虚证与实证挟杂者,如陈钟龄曰:“若属虚证,必须补之,虚而且寒,则宜温并行,若寒而不虚,则专以温剂主之”。

临证要根据邪气的性质,受邪的部位进行辨证论治。

寒者温之,热者寒之,因湿者化之,在血者逐瘀,虚者补之。

具体用药要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归经、止痛等特点灵活运用。

如羌活治腰以上的风湿痹痛,独活治腰以下的风湿痹痛,白芷治眉棱骨痛,藁本治巅顶头痛,千年健治筋骨疼痛,乳香、没药用于气血瘀滞的疼痛等。

以下将常见的止痛药按功能和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类:中草药止痛,罂粟壳、鸡屎藤,三七、元胡、丹参、蒲黄、麻黄、羌活、防风、藁本等,附子、干姜、花椒是最常用的(1)温中散寒止痛药:制附子、制乌头、吴茱萸、高良姜、毕澄茄、蜀椒、山奈等,可治疗因寒邪引起的腹痛。

(2)理气止痛药:香附、木香、佛手、九里香、乌药、茴香、香橼皮、甘松、九香虫、苏梗、姜黄、郁金柴胡、橘核、荔枝核、砂仁等,可治疗因气滞所引起的胀痛。

(3)活血祛瘀止痛药:川芎、赤芍、当归、延胡索、郁金、姜黄、红花、降香、生蒲黄、三棱、莪术、夏天无、祖师麻、乳香、没药、五灵脂、苏木、自然铜、丹参、刘寄奴、血竭,可治疗由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

(4)祛风止痛药:细辛、白芷、防风、藁本、羌活、独活、蔓荆子、薄荷、苍耳子、僵蚕等,可治疗风湿所致的疼痛。

(5)除风湿、通络止痛药:徐长卿、威灵仙、金丝杜仲、五加皮、千年健、表风藤、独活、七叶莲、雷公藤、羌活、细辛、豨莶草、防风、防己、蜈蚣、全蝎等,可治疗风湿痹阻引起的疼痛。

(6)消肿止痛药:三七、乳香、没药、苏木、冰片、王不留行、金不换、雷公藤、千年健等,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肿痛。

(7)清热止痛药:冰片、牛黄、川楝子、金不换、半枝莲、白背叶、白药子、秦皮等,可治疗有热象的疼痛。

(8)麻醉止痛药:洋金花、蟾酥、制乌头、两面针、北豆根、茉莉花、九里香、祖师麻、八角枫、细辛、花椒等。

洋金花可用于全麻,其余多用于局部和表面麻醉。

具体根据病位不同可以有不同配方:如:止腹痛的芍药甘草汤,中就是白芍药和甘草组合;止热性痛经的有失笑散,生蒲黄和五灵脂;止寒性痛经的有乳香、没药;止痛良方金铃子散"金铃子散,金铃子和延胡索组成;止风湿痹痛的有蛇类、羌独活、乌药等随病症不同而用药不同;止疝痛的有蜘蛛。

止头痛的就多了去了,分经论治,太阳头痛用羌活、蔓荆子,阳明头痛用白芷、川芎;少阳头痛用细辛、柴胡;厥阴头痛用吴茱萸、蒿本。

1、冠心病心绞痛用三七粉3克(冲服)配合瓜蒌、薤白、降香、丹参、桂枝、杜仲、鹿衔草、生山楂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交阻者,有明显的缓解疼痛、减少发作的效果。

而且用一般化瘀止痛药效果不明显或作用不佳者,加用三七后其效果明显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