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CO和硫化氢H2S中毒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辨识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辨识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
(二)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
窒息:二氧化碳、氮气、氩气、甲烷和水蒸气等气体浓度过高造成氧气浓度不足。
中毒: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等容易引起中毒。
爆燃/爆炸:甲烷、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燃性粉尘等。
其他危害:如中暑、淹溺、高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噪声、粉尘等。
典型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有限
空间种类有限空间名称
主要危险
有害因素
封闭或半封闭设备船舱、储罐、车载槽罐、
反应塔(釜)、压力容器
缺氧窒息、
一氧化碳中毒
(CO)
挥发性有机溶剂
中毒、爆炸冷藏箱、管道缺氧窒息
烟道、锅炉
缺氧窒息
一氧化碳中毒
(CO)
地下地下室、地下仓库、隧道、地窖缺氧窒息。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一氧化碳(CO)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较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吸入较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气体,比空气稍轻。
成人急性吸入中毒剂量约为600mg/(m3·10min),或240mg/(m3·3h);吸入最低致死剂量约为5726mg/(m3·5min)。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
接触一氧化碳的常见机会有: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煤矿瓦斯爆炸;氨、丙酮、光气、甲醇等的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等;煤气灶或煤气管道泄漏;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2.1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故现场核心区域,或者现场快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3),须采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护服无特殊要求;进入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周边区域,未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尾气等中毒事件现场,须使用可防护一氧化碳和至少P2 级别的颗粒物的全面罩呼吸防护器(参见GB2890-2009),并佩戴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废气等现场时,对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要求。
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和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生产工艺流程,通风措施,煤炉、煤气灶、燃气热水器及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以及煤气管道等相关情况,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一氧化碳浓度测定。
中学化学常见有毒气体
中学化学常见有毒气体1、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
密度1。
291。
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74%,有爆炸的危险。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约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约3 600倍,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
一氧化碳中毒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劳动时呼吸困难,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达10%—20%.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达30%—40%。
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50%。
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方法一般为:迅速移至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有条件者应给予吸氧治疗,并注意保暖。
昏迷不醒者立即手掐人中穴,同时呼救并转送有高压氧舱或光量子治疗的医院。
心跳呼吸微弱或已停止者,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同时迅速转院抢救。
2、二氧化硫(SO2):无色,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约为1:40)密度2。
551g/L。
二氧化硫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
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
人吸入二氧化硫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3、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一氧化氮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快转变为二氧化氮产生刺激作用。
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
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
HSE一氧化碳及硫化氢中毒急救手册
可编辑可修改一氧化碳及硫化氢中毒急救第一章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碳燃烧都会产生一氧化碳,在各种机械燃烧过程中排出废气中也含有一定的一氧化碳,煤层和油气层中也经常含有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很隐蔽的毒气,无色、无味,最大的危险性在于人们不知不觉中中毒,它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如煤气制造、炼焦、冶金、石油加工、日常生活等,只有我们对它彻底的了解,才能有效的防范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一、一氧化碳的特性及化学成分化学式:CO分子质量:28.01症状:无色、无味、无剌激性的气体,不易液化和固化。
沸点:-191℃溶点:-199℃相对密度:0.996(空气=1)密度:在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是1.250g/L比空气轻。
可编辑可修改溶解度:微溶于水,0℃时100ml水中溶解3.5ml,20℃时溶解2.3ml。
易燃烧(-191℃),自燃温度608.89℃,在12.5-74.2℃时爆炸。
二、一氧化碳的危险性一氧化碳燃烧时易发生爆炸,与空气混合,范围很宽,与氯反应形成光气,可以增强毒性,一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因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危险性很大。
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一氧化碳是一种毒气,空气中所含的浓度,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含量极微,常不超过0.01%,当空气及罐中含量达到0.06%,一小时就可引起中毒症状,当含量达到0.32%时仅需30分钟,就可使人陷入昏迷而致死亡。
一氧化碳对于年龄没有多大的区别,一样的没有特殊比例。
一氧化碳开始中毒症状,感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继而昏迷、痉挛、最后死亡,一氧化碳主要是由吸气进入肺部,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与血液里的红血球、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有效地与氧气结合,使血液失去给身体脏器供氧能力,造成机体严重缺氧,特别是肺脑细胞缺氧很快坏死,呼吸变得不规律,血压下降,最后血液循环衰竭,各种反射活动也消失,病人因呼吸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四、毒理、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合成碳氧血红蛋白。
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报警数据(甲烷、一氧化碳、氧气、硫化氢)
甲烷(CH4):超过%时仪器报警
仪表上甲烷(CH4)数值低于%时,属于正常。
仪表上甲烷(CH4)数值超过5%时,遇明火有爆炸危险,禁止电火焊。
仪表上甲烷(CH4)数值超过25%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
每隔30分钟左右到外面透气。
一氧化碳(C0):超过24ppm时仪器报警
仪表上一氧化碳(CO)超过50ppm 时,是成年人置身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含量。
仪表上一氧化碳(CO)超过200ppm时,(2-3)h后,有轻微的头痛、头晕、恶心现象,每隔30分钟左右到外面透气。
仪表上一氧化碳(CO)超过400ppm时,立即离开现场并报集控室。
氧气(02):低于%时仪器报警
仪表上氧气(02)数值为%,为空气中氧气正常含量;
仪表上氧气(02)数值低于15%时,人的呼吸就会急促、、眩晕、浑身疲劳无力,动作迟钝,立即离开现场并报集控室。
硫化氢(H2S):超过10ppm时仪器报警
仪表上硫化氢(H2S)50ppm——100ppm时,有刺激性味道,每隔30分钟左右到外面透气。
仪表上硫化氢(H2S)100ppm——200ppm时,嗅觉麻痹,立即离开现场并报集控室。
仪表上硫化氢(H2S)超过200ppm时,一小时内中毒。
立即离开现场并报集控室。
矿井空气中的常见有害气体
矿井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CO、NO2、SO2 NH3 H2 。
一、基本属性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相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
一氧化碳能燃烧,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为13~75%范围内时有爆炸的危险。
主要危害:血红素是人体血液中携带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细胞。
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合力比氧大250~300倍。
一旦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首先就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相结合,因而减少了血红素与氧结合的机会,使血红素失去输氧的功能,从而造成人体血液“窒息”。
0 .08%,4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和恶心,0.32%,5~1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30分钟引起昏迷,死亡。
主要来源:爆破;矿井火灾;煤炭自燃、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等。
2、硫化氢(H2S)硫化氢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即可嗅到,但当浓度较高时,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反而嗅不到。
硫化氢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个体积的水可溶解2.5个体积的硫化氢,因此,它可能会积聚在旧车道的积水中。
硫化氢能燃烧,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4.3~45.5%时有爆炸危险。
主要危害:硫化氢剧毒,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
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较低时,主要是腐蚀性刺激,浓度较高时能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
0.005~0.01%,1~2小时后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0.015~0.02%主要来源: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解;矿物氧化和燃烧;老采空区、老巷积水排放。
3、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是一种褐红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相对密度为1.59,易溶于水。
主要危害:二氧化氮溶于水后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硝酸,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肺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二氧化氮中毒有潜伏期,中毒者指头出现黄色斑点。
0.01%出现严重中毒。
窒息性毒物—硫化氢中毒
窒息性毒物—硫化氢中毒窒息性毒物中毒一般包括:CO中毒、氰化物中毒、H2S中毒、火灾烟雾中的有毒气体中毒。
据统计,H2S中毒居我国急性化学中毒发病人数的第四位(位于CO 、有机磷、氯气之后),死亡人数的第二位(CO 为第一位)。
毒理学简介:H2S为无色、带鸡蛋样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
H2S是一种神经毒物。
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其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
接触途径:1.工业生产(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造纸、橡胶、石油开采等)中排放的废气。
2.有机物腐败产生。
有机物腐败接触H2S最多见于处理污水池、污水井、疏通阴沟、下水道、清掏人工沼气池及挖掘河渠等作业,这些地方发生的中毒,有相当部分系由H2S引起。
吸收、分布、排出:急性中毒均由呼吸道吸入所致,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很快被吸收,皮肤吸收意义不大。
H2S进入人体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小部分以原形随呼气排出,大部分则被氧化生成无毒的硫化物、硫代硫酸钠及硫酸盐等经尿排出体外,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中毒机制:对机体产生危害的是来不及代谢和排出的游离H2S,它进入血液后可先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硫化高铁血红蛋白,过量的游离H2S ,随血液进入组织细胞,发挥致毒作用。
H2S主要与线粒体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强抑制剂)及二硫键(-S-S-)起作用,影响细胞的氧化还原过程,造成组织细胞内窒息缺氧。
血中高浓度H2S可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区的化学感受器,致反射性呼吸抑制,引起呼吸停止;也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闪电式中毒死亡。
以上两种作用发生快,均可引起呼吸骤停,造成电击样死亡。
在发病初如能及时停止接触,则许多病例可迅速和完全恢复。
H2S可直接作用于脑,低浓度起兴奋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引起昏迷、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抑制。
因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故最易受损。
发生炉煤气成分
发生炉煤气成分炉煤气是一种由燃烧煤炭产生的气体,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供暖。
炉煤气的成分复杂多样,包括一系列的有机化合物、无机物质和杂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炉煤气的主要成分。
一、主要成分1. 一氧化碳(CO):炉煤气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一氧化碳的生成主要是由于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吸入过量会引起中毒。
2. 二氧化碳(CO2):炉煤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产物之一。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大气中存在很多,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3. 氮气(N2):炉煤气中氮气的含量较高,约占总体积的70%左右。
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无害。
4. 氧气(O2):炉煤气中的氧气含量较低,约占总体积的2%左右。
氧气是维持燃烧的必需气体,燃烧时需要氧气参与,同时也支持了生物的呼吸过程。
5. 甲烷(CH4):炉煤气中的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也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甲烷是一种优良的燃料,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热能,广泛用于供暖、烹饪等方面。
二、其他成分1. 硫化氢(H2S):炉煤气中的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具有强烈的恶臭味道。
硫化氢是煤炭中的硫含量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产物,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吸入过量会引起中毒。
2. 氨(NH3):炉煤气中的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氨是煤中的氮含量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产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3. 一氧化二氮(NO):炉煤气中的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一氧化二氮是煤中的氮含量在高温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4. 氰化物(CN-):炉煤气中的氰化物是一种无色有毒化合物,具有剧毒。
氰化物是煤中的氮和碳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吸入或接触过量会引起中毒。
三、杂质1. 灰分:炉煤气中的灰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物质,主要由煤中的杂质、矿物质和不完全燃烧的残留物组成。
灰分的含量与煤种、燃烧条件等因素有关。
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报警数据(甲烷、一氧化碳、氧气、硫化氢)
. 甲烷(CH4):超过1.00%时仪器报警
仪表上甲烷(CH4)数值低于1.00%时,属于正常。
仪表上甲烷(CH4)数值超过5%时,遇明火有爆炸危险,禁止电火焊。
仪表上甲烷(CH4)数值超过25%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
每隔30分钟左右到外面透气。
一氧化碳(C0):超过24ppm时仪器报警
仪表上一氧化碳(CO)超过50ppm 时,是成年人置身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含量。
仪表上一氧化碳(CO)超过200ppm时,(2-3)h后,有轻微的头痛、头晕、恶心现象,每隔30分钟左右到外面透气。
仪表上一氧化碳(CO)超过400ppm时,立即离开现场并报集控室。
氧气(02):低于18.0%时仪器报警
仪表上氧气(02)数值为20.9%,为空气中氧气正常含量;
仪表上氧气(02)数值低于15%时,人的呼吸就会急促、头痛、眩晕、浑身疲劳无力,动作迟钝,立即离开现场并报集控室。
硫化氢(H2S):超过10ppm时仪器报警
仪表上硫化氢(H2S)50ppm——100ppm时,有刺激性味道,每隔30分钟左右到外面透气。
仪表上硫化氢(H2S)100ppm——200ppm时,嗅觉麻痹,立即离开现场并报集控室。
仪表上硫化氢(H2S)超过200ppm时,一小时内中毒。
立即离开现场并报集控室。
.。
火灾的黑烟成分
火灾的黑烟成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难事件,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黑烟,这些黑烟中含有丰富的成分,对人体和环境都有着危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火灾的黑烟成分及其危害。
1.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是火灾黑烟的主要成分之一。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气运输至身体各个部位,造成窒息和中毒。
长时间暴露在一氧化碳中会导致头晕、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2. 有机物火灾时,许多有机物质燃烧释放出来,包括苯、甲醛、甲苯等多种危害物质。
这些有机物不仅对人体有害,还会污染环境,影响空气质量和生态平衡。
3. 铅(Pb)铅是火灾黑烟中的另一种有害成分,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长期暴露在铅中会导致贫血、神经系统损害和生殖系统异常,严重影响健康。
4. 氰化物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易挥发并与氧气结合形成氰化氢气体。
氰化物对人体的影响极大,会导致呼吸困难、中毒和死亡。
5. 酚酚是一种有毒有害的物质,燃烧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
长期暴露在酚中会导致肺部疾病和呼吸系统损害。
6. 硫化氢(H2S)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易燃易爆。
硫化氢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伤害。
7.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是一种刺激性气体,燃烧释放出来后会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引起眼睛灼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8. 甲醛(HCHO)甲醛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对眼睛、鼻腔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暴露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严重后果。
在火灾发生时,黑烟中的这些有害成分会随着烟雾传播到空气中,对周围的人们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应及时离开火险区域,远离黑烟,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平时要加强火灾预防意识,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和用火用电安全,做好防火措施,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火灾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损失,还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大家要做好火灾预防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硫化氢H2S危害及防护
人发晕;几分钟内停止呼吸,须做人工呼吸
很快就不省人事,若不立即抢救将会导致死亡 立即不省人事,几分钟内死亡
3.1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⑴急性中毒症状 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会导致气喘,脸色苍白,肌肉痉 挛;当硫化氢浓度大于700ppm时,人很快失去知觉,几秒 钟后就会窒息,呼吸和心跳停止,如未及时抢救,会迅速死 亡。而当硫化氢浓度大于 2000ppm 时,人只要吸一口,就 很难抢救而立即死亡。
(4)输送装置、集油罐及其管道系统。
(5)用来燃烧酸性气体的放空池和放空管汇。 (6)提高石油回收率也可能会产生硫化氢。
2.1 硫化氢的来源
采油作业中硫化氢主要来源有(2/2)
在采油作业中有9处极易与硫化氢气体接触的场所。与设备 所在地有关的3处:
(1) 装载场所。油罐车一连数小时的装油,装卸管线时管 理不严,司机没有经过专门培训,而引起硫化氢气体 泄漏。
3.2 硫化氢对环境的危害 3.3 硫化氢对金属材料的腐蚀 3.4 硫化氢能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 3.5 硫化氢对钻井液的污染
3.1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硫化氢属剧毒物品,毒性比一氧化碳大5—6倍,几乎与氰化 氢同样剧毒。为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硫化氢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 有心脏等脏器损伤。被吸入人体,通过呼吸道,经肺部,由 血液运送到人体各个器官。首先刺激呼吸道,使嗅觉钝化、 咳嗽,严重时将灼伤;眼睛被刺痛,严重时将失明;刺激神 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呼吸困难;心脏加速跳动, 严重时心脏缺氧而死亡。
体积比浓度:
指硫化氢在空气的体积比。常用的是ppm表示。ppm浓度 指百分比浓度,即:
1ppm=1/1000000(10-6)
重量比浓度: 硫化氢在一立方空气中的重量,单位为:mg/m3或g/m3。 二者之间的关系: 1ppm ≈ 1.43mg/m3
有毒有害气体理化性能、中毒判断及急救措施--.知识讲解
有毒有害气体理化性能、中毒判断及急救措施一、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为无色气体。
具有臭鸡蛋气味。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
相对密度1.19。
可燃上限为45.5 %,下限为4.3%。
接触机会:石油炼制、沟渠、下水道、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
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毒理学: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
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硫化氢的急性毒作用靶器官和中毒机制可因其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
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
人吸入70~150 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
吸入300 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
吸入760 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
吸入1000 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
急性硫化氢中毒一般发病迅速,出现以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亦可伴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可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等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
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发生电击样死亡,即在接触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呼吸骤停,数分钟后可发生心跳停止;也可立即或数分钟内昏迷,并呼吸聚停而死亡。
死亡可在无警觉的情况下发生,当察觉到硫化氢气味时可立即嗅觉丧失,少数病例在昏迷前瞬间可嗅到令人作呕的甜味。
死亡前一般无先兆症状,可先出现呼吸深而快,随之呼吸聚停。
部分病例可发生呼吸系统损害和心肌损害。
判断:诊断急性硫化氢中毒时患者的衣着和呼气有臭蛋气味可作为接触指标。
急救: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窒息性气体中毒诊治
1. 关于单纯窒息性气体
主要来源: (1)直接吸入各种单纯窒息性气体; (2)任何造成吸入气氧含量下降的
情况,如枯井、储菜窖、谷仓、通 风不良矿井或地下坑道、密闭的 船舱等。
O2↓→ 细胞内H+↑→H+-Na+交换↑→细胞内Na+↑
↓
↓
生物氧化 黄嘌呤脱氢酶
Ca2+-Na+
障碍,ATP↓ ↓←细胞内钙超载←交换机制激活
黄嘌呤氧化酶
↓
↓ 激活磷酸酯酶A2→血栓素↑
↓
核酸代谢产物次黄嘌呤→→→ 黄嘌呤 →→→ 尿酸
↑→2Oˉ·2 +2H+ ↑→2Oˉ·2 +2H+
2O2 + H2O
常见的有CO、一氧化氮、 苯的硝基或氨基化合物蒸气 等。
(三)细胞窒息性气体
主要指通过抑制细胞呼吸酶活性,而阻碍细胞利用 氧进行生物氧化的有害气体;
此种缺氧是一种“细胞窒息”,也称“内窒息”,因此 时 血氧并无明显降低。
常见气体有氰化氢 (HCN)、硫化氢(H2S)
等。
三. 诊断要点
(一)认真追究接触史
(2)任何有机物的处理、发酵、 腐败过程,均有产生大量H2S的 可能,如皮革脱毛、鞣制,制糖 和造纸业的原料浸渍,鱼露、咸 菜淹渍,清理粪池、阴沟、垃圾 等。
(二)毒性机制提供的临床线索
窒息性气体中毒都可引起细胞 组织缺氧而导致机体损伤,因此 特征性表现不多。
但临床诊断除可依据有害物质接 触史外,还可根据不同窒息性气体的 致病机制及发病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以发现具有鉴别意义的线索。
有限空间作业防护
有限空间作业防护一、防护设备1.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2.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3.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呼吸防护用品1.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隔离式过滤式2、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和危害程度,依据相关防护标准,配备个体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穿戴与使用。
救生需要时,作业人员进入前应当拴带救生绳。
在缺氧或存在有毒物质(气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当采取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措施,并正确佩戴符合要求的呼吸器具。
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工具。
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防护用品。
在产生噪声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三、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附表:有限空间内作业用防护用品图片资料型号名称说明单价:元BW-Clip4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大屏幕同是显示H2S、CO、O2及%LEL气体浓度单键操作,可自动进行校准低、高、TWA、和STEL值,声、光及震动报警抗震结构,高防水性设计可充电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标准数据存储,事件记录功能采用新型长寿命、高精度传感器随机:充电器、一支锂离子聚合物充电电池(标称使用时间>14小时)、中英文说明书、培训光碟、快速使用指南功能:高度防水性能,液晶显示(合部气体同时连续显示),声光和振动报警,内设高低限和TWA、STEL报警7000.00HSGF500 硅胶全面具(配5#中型滤毒罐)FF-B 1.面罩与滤毒罐必须通过导气管连接;2.面罩与导气管及导气管与滤毒罐之间的连接应特别牢固;3.在使用前应该将滤毒罐上部盖子和滤毒罐底部的橡胶塞取下,使用完毕后,应重新密封。
硫化氢、氮气、一氧化碳培训
氧气 (%体积) 23.5 21
影响与症状
最高“安全级别”(大部分氧气检测器的高位报警通常为23%)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19.5
15-19
最低“安全级别”(大部分氧气检测器的低位报警通常为19%)
缺氧的最初征兆。努力工作的能力降低。身体方面可能会产生某些早期症状,例如冠状动 脉,肺及循环系统出现问题。 呼吸加速,脉搏跳动剧烈,肌肉协调能力降低,知觉和判断力下降。 呼吸急促,几乎失去判断力,嘴唇发紫。 精神迷乱,昏厥,失去知觉,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恶心,呕吐,身体无法自由移动。
你能看见或闻到隐形杀手吗?
? 发生怎么事了 怎么回事 …
另外必须注意,有关气体测试和受限空间进入等的指导手册,必须向从 一工艺操作员在从反应釜取样(气体)的过程中,在氮气吹扫的情况下,敞开的人孔 事气体测试或从容器外面取样的操作人员提示所存在的潜在危险。下文 使操作人员窒息,继而死亡。在离人孔6米的第二层料盘找到尸体。 图片是不良习惯的典型实例。
5.临时受限空间的风险
外部区域的缺氧状态会因任何形式的防护罩或帐篷而加剧。
临时受限空间的死亡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疏忽而在正在氮 气吹扫的敞开的人孔周围制造了一个封 闭区环境。其根源是未能认识到人孔出 来的氮气会在受限空间形成窒息危险, 对正在氮气吹扫的塔缺乏充分的控制。
工艺塔停止操作转入维修阶段已有几个周了。塔已经过清洗,正在进行氮气吹扫,有几个人 孔打开着。两个有经验的工人在检查人孔的法兰面是否产生应力裂缝。他们将染料喷在法兰 上,用黑光验证怀疑的地方。他们在法兰上面搭起了油布防护罩。油布罩形成的封闭区不久 就充满了氮气,两个人都窒息晕倒。一个死了,另一个因为晕倒时脸朝向金属格栅,可以吸 入维持生命所需的充分的氧而侥幸活了下来,
HSE一氧化碳及硫化氢中毒急救手册
一氧化碳及硫化氢中毒急救第一章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碳燃烧都会产生一氧化碳,在各种机械燃烧过程中排出废气中也含有一定的一氧化碳,煤层和油气层中也经常含有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很隐蔽的毒气,无色、无味,最大的危险性在于人们不知不觉中中毒,它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如煤气制造、炼焦、冶金、石油加工、日常生活等,只有我们对它彻底的了解,才能有效的防范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一、一氧化碳的特性及化学成分化学式:CO分子质量:28.01症状:无色、无味、无剌激性的气体,不易液化和固化。
沸点:-191℃溶点:-199℃相对密度:0.996(空气=1)密度:在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是1.250g/L比空气轻。
溶解度:微溶于水,0℃时100ml水中溶解3.5ml,20℃时溶解2.3ml。
易燃烧(-191℃),自燃温度608.89℃,在12.5-74.2℃时爆炸。
二、一氧化碳的危险性一氧化碳燃烧时易发生爆炸,与空气混合,范围很宽,与氯反应形成光气,可以增强毒性,一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因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危险性很大。
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一氧化碳是一种毒气,空气中所含的浓度,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含量极微,常不超过0.01%,当空气及罐中含量达到0.06%,一小时就可引起中毒症状,当含量达到0.32%时仅需30分钟,就可使人陷入昏迷而致死亡。
一氧化碳对于年龄没有多大的区别,一样的没有特殊比例。
一氧化碳开始中毒症状,感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继而昏迷、痉挛、最后死亡,一氧化碳主要是由吸气进入肺部,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与血液里的红血球、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有效地与氧气结合,使血液失去给身体脏器供氧能力,造成机体严重缺氧,特别是肺脑细胞缺氧很快坏死,呼吸变得不规律,血压下降,最后血液循环衰竭,各种反射活动也消失,病人因呼吸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2四、毒理、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合成碳氧血红蛋白。
有毒有害气体症状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出现的症状及性质一、一氧化碳(CO)的性质及危害是什么?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为0.97,绝对密度为1.25kg/m3;微溶于水;在正常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3%—75%时,能引起燃烧和爆炸。
一氧化碳毒性很强,它与人体血液中血色素的亲和力比氧气大250—300倍,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会很快地与血色素结合,阻碍氧气与血色素的正常结合,导致血色素吸氧能力降低,使人体各组织和细胞缺氧,引起中毒、窒息甚至死亡。
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016%时,数小时后人会感到轻度头痛;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048%时,将使人产生轻微中毒,出现耳鸣、头晕、头痛、心跳加速等现象;一氧化碳浓度达0.128%时,将使人产生严重中毒,失去行动能力,感觉迟钝;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4%时,在很短时间内,人将失去知觉、痉挛,甚至死亡。
《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矿井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4%。
二、硫化氢(H2S)的性质及危害是什么?1、物理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剧毒。
常温常压下可以1:2.6 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比空气重。
2、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2)可燃性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3)还原性(在水溶液中S为沉淀)露置在空气中,氢硫酸被氧化,变浑浊(4)二元弱酸性氢硫酸是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其典型反应有:(弱酸制强酸的特例,用于除去H2S气体杂质)危害:1)轻度中毒较低浓度引起眼结膜炎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畏光、流泪、眼刺激、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
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数小时或数天后痊愈。
2)中毒中毒在接触浓度200-300 mg/m3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呕吐、共济失调,同时出现头部发痒、咳嗽、胸部有压迫感等。
眼刺激症状增强,引起看光源时周围有色环存在,视觉模糊,这是角膜水肿的征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诊断
1.CO中毒临床可根据CO接触史、突然昏迷、 皮肤黏膜樱桃红色等临床表现作出诊断。 2.H S中毒临床诊断可以依据患者的衣着和呼 气有臭蛋气味作为接触指标及患者临床表 现作为参考。
2
CO和H2S中毒检查
目前CO和H S中毒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 指标。临床上通过现有的检查对患者进 行病情了解进而治疗。
CO和H2S中毒临床表现
CO中毒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 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 (如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 迷。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 中度昏迷。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或后遗症。 3.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 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 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 症。
3.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氧化碳中毒后首先受累及。尤其是大 脑皮层和苍白球等最为严重。在病理上表现为脑血管先痉挛 后扩张, 通透性增加,出现脑水肿和不同程度的局灶性软化坏死。
4. 由于缺氧和脑水肿后的脑血循环障碍,可促使血栓形成、缺血性软化 或广泛的脱髓鞘改变,致使一 部分急性CO中毒患者经假愈期,随后 又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症状的迟发性脑病。
H2S中毒机制:
1. H2S 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与呼吸道内水份接触后很快溶 解,并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强 烈的刺激作用。
2. H2S吸收后主要与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及二硫键(-S-S-) 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吸入极高浓 度时,强烈刺激颈动脉 窦,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停止;也可 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产生“电击样”死亡。
1.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 的开采和提炼,橡胶、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 甜菜制糖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 2.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 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 3.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 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 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 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H S中毒临床表现
2
1. 轻度中毒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 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 干啰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恢复。 2. 中度中毒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后以脑病表现显著,出现头痛、头晕、易激 动、步态蹒跚、烦躁、意识模糊,癫痫样抽搐可呈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等; 可突然发生昏迷;也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眼底检查可 见个别病例有视神经乳头水肿。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肺水肿。脑病症状常 较呼吸道症状出现为早。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 3. 重度中毒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发生电击样死亡,即在接触后数秒或 数分钟内呼吸骤停,数分钟后可发生心跳停止;也可立即或数 分钟内昏迷, 并呼吸聚停而死亡。死亡可在无警觉的情况下发生,当察觉到硫化氢气味 时可立即嗅觉丧失,少数病例在昏迷前瞬间可嗅到令人作呕的甜味。死亡 前一 般无先兆症状,可先出现呼吸深而快,随之呼吸聚停。
3.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 过久地开放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 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驾 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 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4.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 化碳报警器是专门用来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装置, 能在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的时候及时地报警,有的还可以 强行打开窗户或S中毒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CO和H S特性
2
• 1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 臭、无味、难溶于水的 中性气体。标准状况下 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 气密度(标准状况下 1.293g/L相差很小,这也 是容易发生中毒的因素 之一。
• 2 硫化氢是无色、剧毒、 酸性气体。有一种特殊 的臭鸡蛋味 ,具有刺激 性和窒息性 。即使是低 浓度的硫化氢,也会损 伤人的嗅觉。浓度高时 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 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 嗅觉神经)。
H2S中毒原因:
CO和H2S中毒机制
CO中毒机制:
1. C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 氧气的能力。HbCO不仅不能携带氧,而且还影响氧合血红蛋白(HbO2) 的解离, 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导致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 2. 一氧化碳也可直接引起细胞缺氧。一氧化碳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 二价铁相结 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
2
CO中毒检查
1.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 2.脑电图 3.脑影像学检查 4.血、尿、脑脊液常规化验 5.大脑诱发电位检查 6.血液生化检查 7.心电图
H S中毒检查
2
1.X线胸片检查 2.血液检查 3.心电图检查 4.心脏彩超
CO和H2S中毒的预防
CO中毒的预防
1.应广泛宣传室内用煤火时应有安全设置(如烟囱、小通气 窗、风斗等),说明煤气可能发生的症状和急救常识,尤 其强调煤气对小婴儿的危害和严重性。煤炉烟囱安装要合 理,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 2.不使用淘汰热水器,如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这 两种热水器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不使用 超期服役热水器;安装热水器最好请专业人士安装,不得 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冬天冲凉时浴室门窗不要紧 闭,冲凉时间不要过长。
CO和H2S中毒原因
CO中毒原因:
1.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一氧 化碳气体,如炼钢、炼焦、内燃机排出 的废气等。生产过程中,如防护不周或 通风不良,可发生急性CO中毒。 2.家庭用煤炉产生的CO及煤气泄漏,则是 生活性中毒最常见的原因。在我国,急 性CO中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急性 中毒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