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辅练习——文言文02
高三册语文补充训练(2)
高三册语文补充训练(二)一、(选择题3分一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节选自明·袁宏道《徐文长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B.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饵:招待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D.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练习02 苏教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02 苏教版赵轨,河南洛阳人也。
父肃,魏廷尉卿。
轨少好学,有行检。
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
迁卫州治中。
隋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
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机杼:织布机。
机杼之物:指劳作得来的东西。
)不愿侵人。
汝等宜以为诫。
”在州四年,考绩连最。
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
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
”轨受而饮之。
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
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
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
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
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萌夷(安抚聚合各族人民),甚有恩惠。
寻除寿州总管长史。
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
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
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子弘安、弘智,并知名。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清苦:守贫刻苦B、在州四年,考绩连最考绩:考试成绩C、访禾主酬直而去酬直:偿付价值D、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改操:改变品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框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BCD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是()A、隋高祖受禅,(高祖)转齐州别驾。
B、公清若水,(百姓)请酌一杯水奉饯。
C、其左右马逸入田中,(轨)暴人禾。
D、轨于是劝课人吏,(轨)更开三十六门。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汝等宜以为诫——你们应该把我的话作为告诫。
B、水火不与百姓交——像水和火一样不和百姓交往。
C、轨驻马待明——赵轨停下马等着看明白。
D、人赖其利——人们都依赖这个水利设施。
5、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轨廉政作风的一组是:()①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
【7A版】高辅练习—文言文
高辅练习——文言文03(1)叔孙通者,薛人也。
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败于定陶,从怀王。
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
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2)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
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
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
”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
”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
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
传言“趋”。
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
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至礼毕,复置法酒。
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
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C.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下D.竟.朝置酒竟:直至……终了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①及项梁之.薛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C.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D.①度吾所.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文意的一项是()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D.以尊卑次起上寿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的一项是()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6.翻译: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片段练习(共7个片段,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片段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分)王(指赵武灵王)遂胡服(名词做动词,穿胡服)。
使(让)王孙泄告公子成。
公子成再拜(拜了两次)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教化的地方)也(判断句),仁义之所施(施行的地方)也。
今王释(舍弃,放弃)此而袭(因袭,照样子做)远方之服(服装),畔(通“叛”)学者(圣贤们的教导),臣愿(希望)大王图(谋划)之。
”使者报王。
即之(到)公叔成家自请(请教)之,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
赵造谏曰:“隐(隐藏)忠不竭,奸(奸邪,邪恶)之属(类)也;以(因为)私诬(欺骗)国,贼(残害)之类也。
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逃避)其死。
”王曰:“忠不辟(躲避)危,明不距(拒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圣人不易(交换)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圣人之兴(兴起)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改变)礼(制度)而灭,子其(希望)勿反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1)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
(2)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分)襄王立,田单相(辅佐)之。
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状语后置)。
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衣,无可以分者,单解裘而衣(给……穿)之。
襄王恶(憎恶)之,曰:“田单之施(施恩),将欲以取我国(国家)乎?不早图(谋划),恐后(晚,迟)之。
”左右顾(看)无人,岩下有贯(用绳子穿连成串)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女(通“汝”,你)闻吾言乎?”对曰:“闻之。
”王曰:“女以为何若(“若何”,怎么做)?”对曰:“王不如因(趁机)以为己善。
王嘉单之善(善行),善(赞扬)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王曰:“善。
”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拱手行礼)之于庭(状语后置),口劳之。
”乃布令(发布命令)求百姓之饥寒者(定语后置),收(收容)谷(用食物供养)之。
高辅练习——《师说》
高辅练习——《师说》一、文学常识《师说》作者,字,世称。
代文学家,哲学家。
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是。
二、实词虚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惑而.不从.师4.生乎.吾前5.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是故..无贵无.贱8.其出.人也远矣9.犹且..从师而问焉.10.其下.圣人也远矣11.是故圣益.圣12.于.其身.也13.彼.童子之师14.或.师焉.15.小学而.大遗.16.官盛.则近谀.17.年相若..也1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9.圣人无常.师20.郯子之徒..21.六艺..时,学于.余..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2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三、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今义2.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今义3.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今义4.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今义四、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意思是2.或师焉,或不焉通意思是五、词类活用1.惑而不从师2.吾从而师之3.吾师道也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5.耻学于师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8.小学而大遗9.其贤不及孔子六、特殊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生乎吾前4.耻学于师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不拘于时七、一词多义孰能无惑古之学者必有师惑惑而不从师吾从而师之则耻师焉,惑矣耻学于师策之不以其道不耻相师吾师道也师师道之不传师道之不复或师焉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巫医乐师百工道有碑仆道孔子师郯子何可胜道也哉古之学者必有师其为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其皆出于此乎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可怪也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贤不及孔子士大夫之族八、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时训练:文言文阅读(二)
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郑珣瑜,字元伯。
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
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崔祐甫为相,擢左补阙,出为泾原帅府判官。
入拜侍御史、刑部..员外郎,以母丧解。
讫丧,迁吏部。
贞元..间,为河南尹。
未入境,会德宗生日,尹当献马,吏欲前取印,白珣瑜视事,且内贽。
珣瑜徐曰:“未到官而遽事献,礼欤?”不听。
性严重少言,未尝以私托人,而人亦不敢谒以私。
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贱敛贵发以便民。
方是时,韩全义将兵伐蔡,河南主馈运,珣瑜密储之阳翟,以给官军,百姓不知僦运劳。
全义与监军别檄有所取,非诏约者,珣瑜辄挂壁不酬。
至军罢,凡数百封。
有谏者曰:“军须期会为急,公可不报?”珣瑜曰:“武士统戎,多恃以取求。
苟以为罪,尹宜坐之,终不为万人产沴也。
”复以吏部侍郎召,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
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
实方幸,依违以免。
顺宗立,即迁吏部尚书。
王叔文起州吏为翰林学士、盐铁副使,内交奄人,攘挠政机。
韦执谊为宰相,居外奉行。
叔文一日至中书见执谊,直吏曰:“方宰相会食,百官无见者。
”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
珣瑜与杜佑,高郢辍饔以待。
顷之,吏白:“二公同饭矣。
”珣瑜喟曰:“吾可复居此乎!”命左右取马归,卧家不出七日,罢为吏部尚书。
亦会有疾,数月卒,年六十八,赠尚书左仆射。
太常博士徐复谥文献,兵部侍郎李巽言:“文者,经纬天地。
用二谥,非《春秋..》之正,请更议。
”复谓:“二谥,周、汉以来有之。
况珣瑜名臣,二谥不嫌。
”诏从复议。
(选自《新唐书·郑珣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B.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C.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D.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解析: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事件以及表示时间、官职的关键词判断。
高二级文言文练习
高二级文言文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完成1---3题(20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司马迁《史记〃鸿门宴》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每空1分,共8分)(1)从.百余骑从:(2)至鸿门,谢.曰谢:(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4)令将军与臣有郤.郤:(5)范增数目.项王目:(6)若.入前为寿若:(7)请.以剑舞请:(8)翼.蔽沛公翼: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每空1分,共5分)(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2)项王默然.不应然:(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4)因.击沛公于坐因:(5)籍何以.至此以:3.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7分)(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分)译:(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分)译:二、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完成4---6题(20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专题(二) .doc
2011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专题(二)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鸣机夜课图记蒋士铨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
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
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
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楼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母视铨,辄无言而悲。
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
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已,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能图人状貌。
2024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文言文二》
2024高三二模文言文二汇编【24二模徐汇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
(11分)录田父语〔宋〕宋祁①①岁维孟冬,京县大穰;户既还定,乡无捐瘠;室家溱溱②,厥声载路。
□□先生命从者具柴毂适野而观之:汁者满篝,稆者如茨,饁者③弗仇饷,锄者无德色,籴不闭邻,输不争承,欣欣然以尽四肢之敏。
②先生乃揖田父,进而劳之曰:“丈人甚苦暴露,勤且至矣!虽然,有秋之时,少而百囷,大则万箱。
或者其天幸然!其帝力然!”③田父俯而笑,仰而应,曰:“何言之鄙也!子未知农事矣。
夫春膏之烝,夏阳之暴,我且踦跂竭作,扬芟捽屮④,以趋天泽;秋气含收,冬物盖藏,我又州处不迁,亟屋除田,以复地力:今日之获,自我得之,胡‘幸’而‘天’也?且我俯有拾,仰有取,合锄以时,衰征⑤以期,阜乎财求,明乎实利,吏不能夺吾时,官不能暴吾余:今日乐之,自我享之,胡‘力’而‘帝’也?吾春秋高,阅天下事多矣!未始见不昏作而邀天幸,不强勉以希帝力也。
”遂去不顾。
④先生引车而归,从者曰:“夫子何让也?我直彼曲,请得还辩之。
”先生曰:“不可。
浅丈夫悻悻然,盗天功以私己力,乃自记之矣。
奚独父之诛焉?”〔注〕①宋祁:宋仁宗时工部尚书,文中“先生”乃自称。
②溱溱:繁盛的样子。
③饁者:送酒食到田间的人。
④扬芟捽屮:除去各种杂草。
⑤衰征:按土地肥瘠程度征税。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
(1分)A.然而B.且夫C. 已而D. 于是21.下列对第①段京郊之景的描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户户安居故土,人丁兴旺。
B.粮草堆积如山,五谷丰熟。
C.家家自给自足,无需互通。
D.人人开心劳作,各司其职。
22.田父认为作者“言之鄙”并予以反驳,结合第②③段内容加以分析。
(4分)23.第④段画线句仅仅是批评田父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看法。
(4分)20.(1分)D21.(2分)C22.(4分)答案示例:田父认为作者“丰收靠上天的保祐和皇帝的恩赐”的看法是浅陋的,我既不靠“天”也不靠“帝”,我的丰收之“获”是自己懂得并能顺时辛勤耕种与收藏,丰收之“乐”是自己能按时纳税,官吏不能剥夺我劳作的权利和成果。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培训: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
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02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
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
未久而罢。
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
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
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
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
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
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
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
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
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
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
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
诚圣主所宜思量。
”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孤夙.成,有奇度夙:早B.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C.为首.为讳乎首:首先D.不勤则亩损.三斗损:减少9.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④竟为世祖所疏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⑥10.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2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落实巩固提高 (1) Word版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
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
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
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
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
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
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
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
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
议者成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训曰:“不然。
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
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
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
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
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
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
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
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
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解析:选C。
高考语文附加题文言文
高考语文附加题文言文(总1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江苏高考附加题专题训练(一)文言文议论性语段阅读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6分)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2.《论语》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和上面语段所讲内容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即:。
(4分)附加题文言文议论性语段阅读训练二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中划线处断句(限6处)。
(6分)呜呼!公之功德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选自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有删节)2.文中的“公”是谁其散文代表作是哪篇请写出姓名及篇名。
(2分)答:▲3.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苏轼不推辞文正公文集作序的主要原因。
(2分)答:▲附加题文言文议论性语段阅读训练三一、文言文阅读 (10分)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
此二者,兵之微权。
英雄豪杰之士,所以阴用而不言于人,而人亦莫之识也。
(节选自苏轼《倡勇敢》) 19.用“/”给画线的文字断句。
(标在语段中)(6分)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20.写出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创作的词、赋篇名各一。
(2分) 2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
(不超过30个字)(2分)附加题文言文议论性语段阅读训练四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2021年暑假高一升高二专题知识辅导:文言文练习两篇
学员姓名:年级:高一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郭老师课题文言文两篇练习授课时间2021、7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的方法做到练习加强教学内容第一篇柳子厚风范其诏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宜可以少愧矣!(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1.韩愈,字___________,死后谥号“___________”,故又称“____________”,与柳宗元并称“___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2)当诣播州()(3)无辞以白其大人()(4)愿以柳易播()(5)虽重得罪,死不恨()(6)仅如毛发比()(7)不一引手救()(8)宜可以少愧矣()(9)播州非人所居()(10)而梦得亲在堂()(11)请于朝,将拜疏()3.与“士穷乃见节义”中的“见”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府吏见丁宁B.胡不见我于王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与“反眼若不相识”中的“相”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誓天不相负C.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D.两岸青山相对出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旦临小利害B.梦得于是改刺连州C.虽重得罪,死不恨D.誓生死不相背负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
他们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第二篇兴贤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高辅练习——《鱼我所欲也》
高辅练习——《鱼我所欲也》一、解释加横线字1.二者不可得兼2.所欲有甚于生者3.故不为苟得也4.故患有所不避也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6.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7.死亦我所恶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9.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1.贤者能勿丧耳12.一箪食,一豆羹13.呼尔而与之1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5.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16.万钟于我何加焉1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18.向为身死而不受19.是亦不可以已乎20.此之谓失其本心二、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所欲有甚于生者三、一词多义故不为苟得也二者不可得兼得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此余之所得也故不为苟得也为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四、翻译下面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则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五、阅读理解(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字______,______时人,____家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辅练习——文言文02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
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高辅练习——文言文02答案1 【参考答案】B【解析】A.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
2 【参考答案】D【解析】A.代词,代李迪 /表祈使,当,可。
B.代词,代亡卒/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以何”的倒装,用 / 用来。
D.都是竟然。
3 【参考答案】C【解析】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答案选C。
4 【参考答案】D【解析】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
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
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
5 【参考答案】⑴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解析】原文:论曰: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贤相也。
四人风烈,往往相似。
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
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知白、衍劲正清约,皆能靳惜名器,裁抑侥倖,凛然有大臣之概焉。
宋之贤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汉魏相,唐宋璟、杨绾,岂得专美哉!《宋史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6 ①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②(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解析】第⑴句注意“向”、“殆”“过”等词的落实,第⑵句注意“许”、“然”“壮”等词的落实。
【翻译】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
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
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
”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
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
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
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
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
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
”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
”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
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
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
”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
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
”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
”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漱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
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 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