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件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
(完整版)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

附件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和法规,落实《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苏政发[2014]1号)、《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苏环办[2015]19号)等方案,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等相关标准,积极推进我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污染防治工作,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订本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我省化学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其他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的工业企业可参照执行。
本指南适用于我省化学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工程,可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有效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48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HG 20546.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J/T 387 工业废气吸收处理装置HJ 200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26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7 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国经贸资源[2000]137号、国经贸资源[2003]2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6]86号)《聚氯乙烯等1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0]104号)《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4]273号)《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514号)《关于加强工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遴选、评估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2〕434号)《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第31号)《关于印发<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大气办[2012]2号)《关于开展<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调查和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2]18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苏环办[2013]318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4]1号)《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实施计划>的通知》(苏经信节能[2014]73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苏环办[2014]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的通知》(苏环办[2014]128号)《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15]19号)《关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泄露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示范与试点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5]157号)—4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相关清洁生产标准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指南。
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

附件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和法规,落实《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苏政发[2014]1号)、《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苏环办[2015]19号)等方案,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等相关标准,积极推进我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污染防治工作,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订本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我省化学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其他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的工业企业可参照执行。
本指南适用于我省化学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工程,可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有效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48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HG 20546.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J/T 387 工业废气吸收处理装置HJ 200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26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7 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国经贸资源[2000]137号、国经贸资源[2003]2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6]86号)《聚氯乙烯等1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0]104号)《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4]273号)《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514号)《关于加强工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遴选、评估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2〕434号)《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第31号)《关于印发<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大气办[2012]2号)《关于开展<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调查和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2]18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苏环办[2013]318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4]1号)《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实施计划>的通知》(苏经信节能[2014]73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苏环办[2014]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的通知》(苏环办[2014]128号)《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15]19号)《关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泄露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示范与试点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5]157号)—4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相关清洁生产标准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指南。
江苏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计算暂行办法pdf

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文件汇编
第一部分
国家及省内文件
95
(3)分类指导原则 充分考虑各个行业生产工艺、装备、污染控制技术不同带来的排 放特征差异,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建立覆盖生产全流程的 VOCs 排放 量计算体系。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用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 的计算方法。 (4)企业主体原则 企业是VOCs排放量计算的主体,应按要求提供基础数据,计算方 法、过程和依据,并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负责。 (5)统一口径原则 在污染物减排、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和排污收费等工作中, 同一项目应采用同一种VOCs 排放量计算方法。 四、计算方法选用 4.1石化、化工等VOCs原料生产行业应当分污染源项,根据企业计 算条件选择实测法、公式法、物料衡算法、系数法计算VOCs排放量。 表面涂装、印刷包装等有机溶剂使用行业应当采用生产全过程的物料 衡算法计算VOCs排放量。 4.2 企业应优先采用实测法计算各排放环节的 VOCs 排放量,当不 具备监测条件和无法获取实测数据时,可采用物料衡算法、公式法进 行计算,上述方法均无法实现时,采用系数法计算。 已开展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计划的石化企业应当采用实 测法、相关方程法、筛选范围法计算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环节 VOCs 排 放量,未开展 LDAR 的企业采用平均排放系数法计算。 4.3 采用实测法进行 VOCs 计算,应将非甲烷总烃或主要特征污染 物作为指标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优先采用企业在线监测数据,其次 采用手工监测数据。
表 1.2 可参照本办法核算的其他行业
1331 食品制造 与加工 1495 1511 石油化工 2520 2614 2619 2631 食用植物油加 工 食品及饲料添 加剂制造 酒精制造 炼焦 有机化学原料 制造 其他基础化学 原料制造 化学农药制造 生物化学农药 及微生物农药 制造 涂料制造 油墨及类似产 品制造 颜料制造 染料制造 密封用填料及 类似品制造 其他合成材料 制造 专用化学产品 制造 指化学农药原药,以及经过机械粉碎、混合或稀释制成粉状、乳状 和水状的化学农药制剂的生产活动 指由细菌、 真菌、 病毒和原生动物或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等自然产生, 以及由植物提取的防治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农药制剂 生产活动 指在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中加入颜料、溶剂和辅助材料,经加工后 制成的覆盖材料的生产活动 指由颜料、联接料(植物油、矿物油、树脂、溶剂)和填充料经过 混合、研磨调制而成,用于印刷的有色胶浆状物质,以及用于计算 机打印、复印机用墨等的生产活动 指用于陶瓷、 搪瓷、 玻璃等工业的有机颜料及类似材料的生产活动, 以及油画、水粉画、广告等艺术用颜料的制造 指有机合成、植物性或动物性色料,以及有机颜料的生产活动 指用于建筑涂料、密封和漆工用的填充料,以及其他类似化学材料 的制造 指陶瓷纤维等特种纤维及其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生产活动; 其他专用 合成材料的制造 指用各种食用植物油料生产油脂,以及精制食用油的加工 指增加或改善食品特色的化学品, 以及补充动物饲料的营养成分和 促进生长、防治疫病的制剂的生产活动 指用玉米、小麦、薯类等淀粉质原料或用糖蜜等含糖质原料,经蒸 煮、糖化、发酵及蒸馏等工艺制成的酒精产品的生产活动 指主要从硬煤和褐煤中生产焦炭、 干馏炭及煤焦油或沥青等副产品 的炼焦炉的操作活动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19年8月目录1 项目背景 (3)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5)3 国内外VOCs 监测标准及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状况研究 (7)4 标准制订的编制原则和技术路线 (16)5 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 (18)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 (18)7 性能指标验证 (29)1 项目背景1.1 项目来源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下达2017年度省级环保科研课题项的通知》(苏环办[2018]25号),下达了江苏省《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制订任务,项目统一编号:2017016。
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本课题的制定任务,合作单位为苏州工业园环境执法大队。
之后,2019年2月《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标准列入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三年建设规划(2018-2020年)。
1.2 工作过程2017年12月,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与合作单位成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项目研究组,完成了项目任务书和合同的填报签订。
研究组初步拟定了标准编制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讨论了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标准编制计划与任务分工。
2018年1月,根据《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单位及专家对承担的“江省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编号:2017016)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质询和认真讨论,通过开题论证,建议尽快启动实施。
2018年2月-2018年5月,收集省内VOCs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等政策文件,掌握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要求及安装情况。
收集在线监测系统测试原理、系统性能指标、安装要求、验收标准、数据审核、联网报送、运行管理模式以及日常管理考核等情况以及在江苏省的适用性。
赴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环科院、苏州监测中心等相关科研院所、环保组织开展专家座谈,深入研讨在线监测先进技术、标准内容以及实施情况,广泛吸取了国内先进地区的标准编制与实施先进经验。
地方喷涂废气排放标准

地方喷涂废气排放标准
地方喷涂废气排放标准根据不同的地方而异。
在中国,国家排放标准与地方排放标准有所不同。
国家排放标准由环保部制定,而地方排放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例如,浙江省有《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 2146-2018),福建省有《工业涂装工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5_ 1783-2018),巩义市有《工业涂装工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41 1951—2020),江苏省有《表面涂装(家具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2-2016),辽宁省有《工业涂装工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21/3160-2019),山东省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DB372801.52018),河南省有《工业涂装工序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41T 1946-2020 ),重庆市有《汽车整车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0577-2015)、《摩托车及汽车配件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_50_6602016)。
请注意,具体的排放标准可能因地区和行业而异。
如果您需要了解特定地区的喷涂废气排放标准,建议您查询当地的环保部门或相关机构,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落实《“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采取更加系统、精准、严格的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下同)治理措施,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确保在实现“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更大幅度地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以源头控制、结构优化、综合治理、总量控制为原则,通过采用结构调整以及原料替代、过程管理、末端治理全过程污染控制措施,全面开展VOCs减排工作。
重点削减工业源、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化生活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
全面建成VOCs综合防控体系,大幅减少VOCs排放总量。
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化工园区和重点企业VOCs综合治理,重点工业行业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削减10%以上。
到2020年,重点行业工艺装备、污染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污染治理设施稳定有效运行。
全省VOCs排放总量削减20%以上,重点工业行业VOCs排放总量削减30%以上。
通过与NOx的协同减排,O3污染加重态势得到遏制。
—1 —各设区市“十三五”三五市减排目标各地应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VOCs污染治理年度工作计划,明确项目安排和保障资金,确保治理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位。
二、重点任务(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在化工、纺织、机械等传统行业退出一批低端低效产能,化解船舶产能330万载重吨。
2018年底前,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化工企业,坚决予以淘汰。
2019年底前,对不能完成VOCs治理任务或VOCs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坚决依法予以关闭。
(责任部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环保厅)(二)强制重点行业清洁原料替代。
2017年底前,包装印刷、集装箱、交通工具、机械设备、人—2 —造板、家具、船舶制造等行业,全面使用低VOCs含量的涂料、胶黏剂、清洗剂、油墨替代原有的有机溶剂。
集装箱制造行业在整箱抛(喷)砂、箱内外涂装、底架涂装和木地板涂装等工序全面使用水性等低VOCs含量涂料替代。
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

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一、前言为加强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以下简称VOCs)污染的防治工作,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本控制指南。
本指南旨在规范江苏省重点行业VOCs污染的控制工作,帮助企业依法合规,减少VOCs的排放量,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二、重点行业分类根据江苏省实际情况,将以下行业列为重点行业:化工、石油化工、印染、制革、电子、电镀、印刷、涂装、汽车制造、家具制造等。
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VOCs排放量较大,对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三、VOCs污染防治要求1.环评及规划建议:新建、改建或扩建VOCs排放源的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制定污染防治措施。
2.减量措施:企业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降低VOCs排放。
对于存在替代品的,优先选择替代产品。
对于没法替代的,应使用低VOCs含量的原料。
此外,应加强设备设施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VOCs的排放。
3.技术措施:对于重点行业,企业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如进行封闭控制、回收利用、燃烧处理等,降低VOCs排放浓度和总量。
4.监测要求:相关企业应建立VOCs排放监测系统,并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排放数据和监测结果。
5.废物处理:相关企业应建立健全废物处理制度,将产生的VOCs废物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处理或转移。
6.法律责任:相关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履行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避免违法排放VOCs污染物。
四、指导和支持措施1.政府支持:江苏省政府将加大对相关重点行业的环境保护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3.整合资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应加强合作,形成共同治理VOCs污染的合力。
五、监督和执法机制1.监督检查:环保部门应加强对相关企业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确保企业按照规定开展排放管理工作。
2.污染源接纳:相关企业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查和准入管理,防止不符合排放规范的设备投入使用。
固定污染源VOC废气在线监测项目实施概述

项目背景
• 2016年1月1日,江苏省颁布《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2826-2016),其中规定了苯、甲苯、二甲苯、 苯系物、TVOCs的排放限值要求。
注1:苯系物为苯、甲苯、二甲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三甲苯(1,2,3-三甲苯、1,2,4三甲苯和1,3,5-三甲苯)、乙苯和苯乙烯合计 注2:TVOCs为极性色谱柱上,保留时间在丙酮和1,2,3-三甲苯之间,苯、甲苯、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三甲苯(1,2,3三甲苯、1,2,4-三甲苯和1,3,5-三甲苯)、乙苯、苯乙烯、乙酸正丁酯等VOCs物种浓度的合计,对上述物质范围内的色谱未识别峰,以甲苯 的响应系数来计算
• 2018年4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开展全省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检查监测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8〕148号), 要求各 VOCs 重点管控企业应安装 VOCs 在线监测设施。
注:VOCs 治理设施排风量在 10000m3/h 及以上的化工企业、 排风量在 40000m3/h 以上的其他行业企业可选为 VOCs 重点管控企业
监测参数 • 苯系物:苯、甲苯、乙苯、苯乙烯、二甲苯、三甲苯 • 非甲烷总烃 • 烟气参数:温度、压力、流速、湿度
部门 会议名称 保密级别
5
Editor: Xu Xun Date: 2019.07
方案介绍—功能实现
采样单元
预处理单元
分析单元
部门 会议名称 保密级别
6
Editor: Xu Xun
Date: 2019.07
预处理箱 • 箱式保温结构,约80°,安装在监测小屋外
部门 会议名称 保密级别
9
Editor: Xu Xun
江苏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

江苏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附件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和法规,落实《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苏政发[2014]1号)、《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苏环办[2015]19号)等方案,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等相关标准,积极推进我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污染防治工作,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订本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我省化学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其他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的工业企业可参照执行。
本指南适用于我省化学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工程,可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有效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T 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8017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GB 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1570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48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HG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J/T 387工业废气吸收处理装置HJ 2000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26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7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国经贸资源[2000]137号、国经贸资源[2003]2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6]86号)《聚氯乙烯等1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0]104号)《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4]273号)《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514号)《关于加强工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遴选、评估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2〕434号)《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第31号)《关于印发<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大气办[2012]2号)《关于开展<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调查和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2]18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苏环办[2013]318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4]1号)《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实施计划>的通知》(苏经信节能[2014]73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苏环办[2014]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的通知》(苏环办[2014]128号)《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15]19号)《关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泄露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示范与试点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5]157号)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相关清洁生产标准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指南。
江苏省文件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

ICS:13.040.40Z60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3151—2016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chemical industry2017-01-10发布2017-02-01实施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目次前言.................................................................................................................................................................... I I 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排放控制要求 (4)5监测要求 (6)6实施与监督 (9)附录A(规范性附录)确定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内插法和外推法 (10)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11)附录C(资料性附录)企业建立VOCs排放和控制台账的基本要求 (12)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控制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促进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监测及监督实施要求。
本标准是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未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或地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实施后,国家或本省另行发布的相关标准严于本标准时,应执行其相关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江苏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计算暂行办法

江苏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计算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以下简称VOCs)的排放量计算工作,减少及控制大气污染、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内重点行业VOCs排放量计算事项的处理,重点行业包括但不限于石化、化工、制药、涂装、汽车制造、印刷等行业。
第三条VOCs排放量计算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
第四条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负责本办法的解释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VOCs排放量计算第五条VOCs排放量计算方法应根据重点行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中应考虑以下因素:(一)生产工艺流程及物料损耗量;(二)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及处理效率;(三)废气流量、浓度及温度等参数;(四)废气处理设施的工作状况;(五)产品质量标准及需求等因素。
第六条VOCs排放量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监测与推算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在线监测数据、产品产销量统计数据、工艺流程图等方式进行计算。
第七条VOCs排放量计算中,应将不同排放源的排放量分别计算,并对整个重点行业的总排放量进行汇总计算。
第三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八条监管部门应定期对重点行业进行VOCs排放量计算结果核查,核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等。
第九条对于违反VOCs排放量计算政策法规的行为,监管部门有权采取以下监督检查措施:(一)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资料和排放量计算记录;(二)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核实实际排放情况;(三)抽取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条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有权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四章附则第十一条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全面、真实、准确进行VOCs排放量计算,并做好相关资料的保存工作。
第十二条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计算准确性。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江苏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指南(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对省内化工园(集中)区化工企业、石化企业等实施“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
二、评估依据∙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733-2014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DB32-3151-2016 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关于印发<石化行业VOCs 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及<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的通知》(环办〔2015〕104 号)∙《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苏环办〔2015〕157号)∙《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苏环办〔2016〕95号)三、 评估流程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开展(图1)。
图1 LDAR 项目评估流程四、 评估范围和内容从以下三部分对LDAR 实施情况进行评估:① LDAR评估方案制定是否合规 评估资料收集实施范围完整性评估组件标识及描述规范性评估 检测数据准确性评估 检测数据有效性评估 维修与延迟维修合规性评估 仪器校准、示值漂移评估 是否合规 组件信息管理和维护评估 LDAR 信息管理平台评估是否合规出具审核报告整改完善 LDAR 运行与管理评估检测与维修情况评估LDAR 项目建立评估 否 否 否LDAR 项目评估准备建档情况;②LDAR检测与维修情况;③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一)LDAR项目建档评估1、实施范围完整性采用资料分析与装置现场勘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估企业是否按照《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和《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的要求进行LDAR 项目的建立,包括并不限于如下内容:(1)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上标注进行LDAR工作的主体工程与公辅环保工程;并分别列表说明其基本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生产装置、主要生产单元、产品名称、生产连续性等)。
DB323151-2016江苏省地方标准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DB323151-2016江苏省地⽅标准化学⼯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CC附录C(资料性附录)企业建⽴VOCs排放和控制台账的基本要求C.1所有含VOCs的物料需建⽴完整的购买、使⽤记录,记录中必须包含物料的名称、VOCs、含量、物料进出量、计量单位、作业时间以及记录⼈等。
C.2含有VOCs物料使⽤的统计年报应该包括上年库存、本年度购⼊总量、本年度销售产品总量、本年度库存总量、产品和物料的VOCs含量、VOCs排放量(随废溶剂、废弃物、废⽔或其他⽅式输出⽣产⼯艺的量)、污染物控制设施处理效率、排放监测等数据。
C.3记录含VOCs物料的存储⽅式、存储场所。
如果存储⽅式是储罐,则应该记录储罐的周转次数(按照年⽤量除以储罐额定容量计算)。
C.4针对末端污染物控制设施的操作参数,除每⽇记录进出⼝风量外,还应该保留以下记录:(1)洗涤吸收装置,应记录保养维护事项,并每⽇记录各洗涤槽洗涤循环⽔量、pH值、废⽔排放流量。
(2)冷凝装置,应每⽉记录冷凝液量及每⽇记录冷凝排⽓出⼝温度。
(3)吸附装置,应记录吸附剂种类、更换/再⽣周期、更换量,并每⽇记录操作温度。
(4)热⼒燃烧装置,应每⽇记录燃烧温度和烟⽓停留时间。
(5)催化燃烧装置,应记录催化剂种类、催化剂床更换⽇期,并每⽇记录催化剂床进、出⼝⽓体温度和停留时间。
(6)⽣物处理装置,应记录保养维护事项,以确保该设施的状态适合⽣物⽣长代谢,并每⽇记录处理⽓体风量、进⼝温度及出⼝相对湿度。
(7)其他污染物控制设施,应记录保养维护事项,并每⽇记录主要操作参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挥发性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苏财综[2016]91号【发布部门】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发布日期】2016.09.09【实施日期】2016.1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苏财综〔2016〕91号)各市、县财政局、物价局(发改委、发改局)、环境保护局:为规范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管理,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的通知》(财税〔2015〕71号)等规定,我们制定了《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实施办法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环保厅2016年9月9日附件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了促使企业减少挥发性有机物(以下简称VOCs)排放,提高VOCs污染控制技术,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的通知》(财税〔2015〕71号)、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排污费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价费〔2015〕351号)等规定,制定本实施。
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

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指南目的本指南旨在通过规范江苏省重点行业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和控制,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该指南适用于化工、印染、油漆涂料、印刷、制药和电子等重点行业,旨在提供行业内企业在VOCs污染控制方面的具体解决方案和指导。
1. 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和分类1.1 定义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是指在环境温度下可以挥发成气态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工业生产以及化学产品的使用等。
1.2 分类根据挥发性有机物的特性和组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主要类别:•饱和烃类:包括烷烃、环烷烃以及烷基芳香烃等。
•不饱和烃类:包括烯烃、炔烃等。
•芳香烃类:包括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等。
•卤代烃类:包括氯化碳、氯代烷烃等。
•氧化物类:包括醇、醚、酮等。
2. 污染控制原则2.1 污染源分类与监测在制定污染控制措施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污染源的分类和监测。
根据行业不同,对VOCs的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检测,以确定主要的污染源和排放量。
2.2 优先控制措施针对主要污染源,应优先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其VOCs的排放。
例如,在化工行业中,可以采用密封设备、回收装置等手段来降低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2.3 技术改进和替代通过技术改进和替代,减少VOCs的使用量和排放量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措施。
例如,在印刷行业中,可以采用低挥发性油墨、水性涂料等替代传统的挥发性有机物。
2.4 排放管控和监测建立排放管控系统和监测机制,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和限值,确保VOCs的排放不超过规定的限制,并在必要时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报告。
3. 行业控制技术与措施本节将针对江苏省重点行业的污染源进行控制技术和措施的介绍。
3.1 化工行业•完善设备密封:采用适当的密封装置,降低化工设备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回收利用:采用挥发性有机物回收装置,将回收的有机物重新利用,降低排放量。
(完整版)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

附件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和法规,落实《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苏政发[2014]1号)、《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苏环办[2015]19号)等方案,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等相关标准,积极推进我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污染防治工作,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订本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我省化学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其他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的工业企业可参照执行。
本指南适用于我省化学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工程,可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有效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48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HG 20546.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J/T 387 工业废气吸收处理装置HJ 200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26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7 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国经贸资源[2000]137号、国经贸资源[2003]2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6]86号)《聚氯乙烯等1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0]104号)《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4]273号)《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514号)《关于加强工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遴选、评估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2〕434号)《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第31号)《关于印发<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大气办[2012]2号)《关于开展<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调查和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2]18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苏环办[2013]318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4]1号)《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实施计划>的通知》(苏经信节能[2014]73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苏环办[2014]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的通知》(苏环办[2014]128号)《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15]19号)《关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泄露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示范与试点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5]157号)—4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相关清洁生产标准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指南。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2016年3月,河北省环保厅印发河北省地方标准《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
标准对工业企业VOCs排放做了详细的规定。
全文如下: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环境工程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书彬、赵树慈、倪爽英、王洪华、曹鹏、雷永从、鲍晓磊、张焕坤、陆雅静、赵卫凤、周琳、李媚、成国庆。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污染物监测要求、实施与监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和新建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516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8017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HJ/T3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T3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38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75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6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583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HJ584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644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683环境空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732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733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HJ734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现状及hj38-2017解读教学文稿

一、VOCs的危害
臭氧污染最容易发生的地方
高温低湿无风的夏季午后,主污染源下风向,空气流动 受阻的半山腰。
一、VOCs的危害
不同污染区域的臭氧小时浓度日变化图
一、VOCs的危害
臭氧污染控制(VOC和NOX减排)
NOx 污染源 交通源: 汽车卡车火车 非交通源: 工程机械 燃烧设备: 锅炉
Part 03
VOCs 监测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要求
三、VOCs监测和管理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要求
时间
名称
VOCs的相关
2010.06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 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挥发性有机物被列为需重点控制的四项大气污染物之一。
2011.12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强调“加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有毒废气控制”,正式提出控制挥发性有 机污染物的排放,并明确提出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工作。
一、VOCs的危害
臭氧等浓度线与VOC和NOX消减路线
Part 02
VOCs国内外相关定义
二、VOCs国内外的相关定义
VOCs 国外的相关定义
VOCs 是 挥 发 性 有 机 化 合 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其定义有好几种,例如,
美国ASTM D3960-98标准将VOCs定义为任何能参加大气光 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
正己烷 m-二甲苯 o-二甲苯 p-二甲苯
序号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名称
1,2-二溴乙烷 烯丙基氯 苄基氯 溴二氯甲烷 溴化甲烷 1,3-丁二烯
2-丁酮 (MEK) 二硫化碳 环己胺 二溴氯甲烷
固定污染源VOC废气在线监测项目实施概述

部门 会议名称 保密级别
12
Editor: Xu Xun
Date: 2019.07
项目实施—调试记录
部门 会议名称 保密级别
13
Editor: Xu Xun
Date: 2019.07
技术验收—指标
调试项目
指标
气态污染物
非甲烷总烃准确度
a) <50mg/m3时,NMHC-CEMS 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20 mg/m3; b) ≥50mg/m3 -<500mg/m3时,NMHC-CEMS 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对准确度: ≤40%; c) ≥500mg/m3时,NMHC-CEMS 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对准确度≤35%
部门 会议名称 保密级别
16
Editor: Xu Xun
Date: 2019.07
摘自《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自动连续监测系统比对测试研究》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年7月
部门 会议名称 保密级别
17
Editor: Xu Xun Date: 2019.07
摘自《固定污染源苯系物自动连续监测系统比对测试研究》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年12月
流速
速度场系数精密度 当流速>10m/s 时,≤10%; 当流速≤10m/s 时,≤12%。
相关系数
≥9 个数据对时,相关系数≥0.90。
温度
相对准确度
CEMS 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3℃
部门 会议名称 保密级别
14
Editor: Xu Xun
Date: 2019.07
技术验收—结果
Chromatogram Integration Calculations Results Communic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13.040.40Z60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3151—2016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chemical industry2017-01-10发布2017-02-01实施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目次前言.................................................................................................................................................................... I I 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排放控制要求 (4)5监测要求 (6)6实施与监督 (9)附录A(规范性附录)确定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内插法和外推法 (10)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11)附录C(资料性附录)企业建立VOCs排放和控制台账的基本要求 (12)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控制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促进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监测及监督实施要求。
本标准是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未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或地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实施后,国家或本省另行发布的相关标准严于本标准时,应执行其相关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制定。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江苏省人民政府2016年12月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7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解释。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工业企业(261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2625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263农药制造、264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26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268日用化学产品制造、271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27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75兽用药品制造、276生物药品制造)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监测及监督实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
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5501 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5502 空气质量苯胺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5516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 3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T 3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4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5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66 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68 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583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HJ 584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 638 环境空气酚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 644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5 环境空气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 683 环境空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 732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 73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38 环境空气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 739 环境空气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59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01 环境空气和废气酰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液相色谱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江苏省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实施技术指南(试行)》(苏环办[2013]318号)《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治理技术规范》(苏环办[2014]3号)《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环办[2015]104号)《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苏环办[2016]95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根据GB/T 4754,本标准所指化学工业包括:261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2625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263农药制造、264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26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268日用化学产品制造、271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27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75兽用药品制造、276生物药品制造。
3.2标准状态standard state温度为273.15 K,压力为101325 Pa时的状态,简称“标态”。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3.3现有企业existing facility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
3.4新建企业new facility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化学工业建设项目。
3.5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3.6非甲烷总烃non-methane hydrocarbon(NMHC)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检测器有明显响应的除甲烷外的碳氢化合物及衍生物的总量(以碳计)。
本标准使用“非甲烷总烃(NMHC)”作为排气筒和厂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综合性控制指标。
3.7臭气浓度odor concentration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稀释倍数。
3.8排气筒高度emission height of stack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单位为m。
3.9初始排放量initial emission quantity单位时间内(以小时计),挥发性有机物未经净化处理的排放量,单位为kg/h。
3.10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aximum acceptable emission concentration排气筒中挥发性有机物任何一小时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单位为mg/m3。
3.11最高允许排放速率maximum acceptable emission rate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一小时所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单位为kg/h。
3.12厂界enterprise boundary生产企业的法定边界。
若无法定边界,则指实际占地边界。
3.13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boundary VOCs reference point按照HJ/T 55确定的厂界监控点,根据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扩散规律,当受条件限制,无法按上述要求布设监测采样点时,也可将监测采样点设于工厂厂界内侧靠近厂界的位置。
3.14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浓度限值concentration limit at boundary VOCs reference point标准状态下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在任何一小时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值,单位为mg/m3。
4排放控制要求4.1有组织排放限值4.1.1现有企业自2019年2月1日起执行表1规定的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气浓度排放限值。
4.1.2新建企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表1规定的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气浓度排放限值。
表1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气浓度排放限值4.2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浓度限值4.2.1现有企业自2019年2月1日起执行表2规定的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浓度限值和臭气浓度限值。
4.2.2新建企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表2规定的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浓度限值和臭气浓度限值。
表2 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浓度限值和臭气浓度限值4.3排气筒高度与排放速率4.3.1排气筒高度原则上不应低于15 m,若低于15 m,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标准值按附录A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4.3.2排气筒高度处于表1所列的两个排气筒高度之间时,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标准值按附录A内插法计算结果执行。
4.3.3企业内部有多根排放同一种污染物的排气筒时,若两根排气筒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
若有三根以上的近距离排气筒,且排放同一种污染物,应以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与第三、第四根排气筒取等效值。
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