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与哲学测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哲学基础测试题 2011、3、21
一、单选题
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有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要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D、夸大意识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4、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广告:“移动用户编辑短信到×××,联通用户编辑短信到×××,小灵通用户……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及今生命运”这种广告
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
B、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D、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A、唯心主义命题
B、乐观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唯物主义命题
6、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对立的哲学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社会是由神灵创造的
C、气者,理之依也
D、物是观念的集合
7、“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9、“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②唯心主义的态度;③客观地看待事物;④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具体科学对哲学有反作用
11.哲学的基本问题为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
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12.“心外无物”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分别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①世界是否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②意识对物质是否具有反作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④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4、“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15、“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句话说的是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无限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
C、人们的意识总是能正确地反映一切客观事物
D、人们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是由于人们得出了对客观事物相同的反映
17、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谈到自己的治学经验时,强调“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其中“法”指
A.物质的客观性B.意识的能动性C.事物的规律性D.实践的历史性18、“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的哲理是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体现的道理是
A、世界观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是否正确
B、思维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是否正确
C、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D、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
20、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了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可分的
C、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1、《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22、培根说:“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这就是说
A、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发展
D、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3、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他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