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动作工时库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引言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以确保工时的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二、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需要更高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生产设备,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标准工时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加班或资源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目标1. 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加班和资源浪费。
2.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四、标准工时管理流程1. 制定工时制度a. 确定工时计算单位,例如小时、天等。
b. 制定标准工时和加班工时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公式和计算规则。
c. 规定工时的计算起止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安排。
2. 工时计划制定a. 根据生产计划和员工数量,制定每个岗位的标准工时和加班工时计划。
b. 考虑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3. 工时记录与统计a. 建立工时记录系统,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
b. 定期统计和分析工时数据,评估工时使用情况和效率。
4. 工时分析与改进a. 分析工时数据,找出工时使用不合理或浪费的问题。
b. 提出改进措施,优化工时安排,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五、标准工时管理的注意事项1. 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加班和疲劳工作。
2. 考虑员工的个人需求和工作能力,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3. 建立健全的工时记录和统计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定期对工时管理进行评估和改进,适应企业发展和员工需求的变化。
六、标准工时管理的效益1.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减少员工的流失率。
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合理制定和执行标准工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以确保企业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工时管理制度,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2. 原则:a. 公平公正:标准工时应公平公正地适合于所有员工,不论其职位或者工作性质。
b. 合理科学:标准工时应基于充分的数据分析和工作量评估,确保合理性和科学性。
c. 可操作性:标准工时制定应具备可操作性,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
d. 持续改进:标准工时管理应与企业的持续改进目标相结合,不断优化和提升。
三、标准工时制定1. 数据采集:采集相关生产数据,包括生产工序、工作任务、工作量、工作时间等。
2. 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不同工序和工作任务的耗时情况。
3. 标准工时计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标准工时计算公式,考虑工序复杂度、技能要求、工作环境等因素。
4. 标准工时审批:制定标准工时审批流程,确保标准工时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5. 标准工时发布:将审批通过的标准工时及相关信息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员工。
四、标准工时执行1. 培训和沟通:对标准工时制度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理解和掌握标准工时的执行方法。
2. 工时记录:员工应按照标准工时要求记录工作时间和完成情况。
3. 工时统计:对员工的工时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工时偏差问题。
4. 异常处理:对于工时偏差较大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5. 绩效考核:标准工时可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挂钩。
五、标准工时监控和改进1. 监控指标:建立标准工时监控指标,包括工时利用率、工时偏差率等,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2. 异常分析:对工时偏差较大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引言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合理设定和管理工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控制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以确保工时管理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二、定义1. 标准工时: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2. 实际工时:指实际完成一项工作所耗费的时间。
三、标准工时设定1. 标准工时的设定应基于科学的工作测定方法,结合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难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2. 标准工时应经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3. 标准工时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经验水平,以及工作过程中的休息和调整时间。
四、工时管理流程1. 工时记录:每位员工应按照规定的工时记录方式记录自己的工作时间,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休息时间等。
2. 工时核算:根据员工的工时记录,计算出实际工时,并与标准工时进行对比。
3. 异常工时处理:对于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应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4. 工时报告:定期生成工时报告,包括各部门、各岗位的工时情况,以及工时利用率、工时效率等指标的分析和评估。
五、工时管理的考核与奖惩1. 考核指标:工时利用率、工时效率、工时偏差等可以作为工时管理的考核指标。
2. 奖励机制:对于工时管理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给予奖励,如工时奖金、表彰等。
3. 处罚措施:对于工时管理不规范或存在违规行为的员工,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扣减奖金、警告甚至解雇等。
六、工时管理的优化与改进1. 不断优化标准工时设定方法,确保标准工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工时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工时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建立健全的工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时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分析,提高工时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4. 定期开展工时管理的评估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标准动作工时库管理规范(含表格)
标准动作工时库管理规范(ISO9001-2015)1.0目的1.1规范标准动作时间库管理,使相关人员更好的明确操作。
1.2建立标准动作时间库,为标准工时制定提供参照基准,藉以提升标准工时制定的效率与准确性。
1.3提供生产部门直接人员培训,技能考核的参考依据.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标准动作工时库制定与管理.3.0名词解释模特法(MOD):利用预先为各种操作所制作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的方法.4.0部门职责IE部:负责标准动作工时库的管理、制定和复核;生产部门:督导管理各项标准动作工时的达成。
5.0运作程序5.1模特法的基本原理5.1.1人员操作时的动作均包括一些基本动作。
模特法把生产实际中的操作动作归纳为21中基本动作。
5.1.2不同的人在做同一基本动作时(在操作条件相同时),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误差在1O%左右)。
这里所说的“不同的人”指大多数人而言,对于少数特别快、特别慢的人不包括在内。
5.1.3人体的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最快速度所需要时间与正常速度所需要的时间之比,大体相似。
5.1.4人体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动作所需时间互成比例。
(例如:模特法中,手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两倍,小臂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三倍。
)5.2模特法详细动作划分5.2.1上肢动作(11种)①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共有5种,分别为手指动作M1、手腕动作M2、前臂动作M3、上臂动作M4及伸直手臂动作M5。
②终结动作。
其中抓取动作G有3种:接触G0;简单地抓G1;复杂地抓G3。
放置动作P也有3种:简单放置P0;较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2(注);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5(注)。
5.2.2身体及其它动作(10种)①下肢和腰的动作。
包括:足踏动作F3;走步动作W5;弯体动作B17(往复);坐下起身动作S30.②附加因素及动作。
包括:L1重量因素,考虑重量对时间值的影响;目视动作E2(独);校正R2(独);单纯地判断和反应动作D3(独);按下动作A4(独);旋转动作C4。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以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工时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
2. 原则:a. 公平公正原则:标准工时应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所有员工,不偏袒任何一方。
b. 科学性原则:标准工时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实际生产情况。
c. 可操作性原则:标准工时应具备可操作性,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
d. 持续改进原则:标准工时管理应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求。
三、标准工时的制定1. 数据收集:收集和分析与生产活动相关的数据,包括工序时间、员工工作时间、设备利用率等。
2. 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统计,确定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等。
3. 标准工时计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生产流程和工序要求,计算出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4. 标准工时评审:将计算得到的标准工时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确保标准工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 标准工时发布:将评审通过的标准工时公布给全体员工,并确保员工对标准工时的理解和接受。
四、标准工时的管理1. 工时记录:建立完善的工时记录系统,记录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和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
2. 工时统计:定期对员工的工时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工时超标或不足的问题。
3. 异常情况处理:对于工时异常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4. 员工培训:针对标准工时管理的要求,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标准工时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5. 绩效考核:将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的工时表现进行评价和奖惩。
五、标准工时管理的效益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标准工时管理,能够减少工时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产品交付速度。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标题: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合理规范的标准工时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生产效率,减少工时浪费,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标准工时管理的规范内容,匡助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工时管理制度。
一、明确标准工时的定义和范围1.1 确定标准工时的概念:标准工时是指在不超过法定工时的前提下,企业规定的员工应该完成工作的时间。
1.2 界定标准工时的范围:标准工时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加班工作时间和歇息时间等内容。
1.3 区分标准工时与法定工时:标准工时是企业内部规定的工作时间,而法定工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最高工作时间。
二、建立有效的标准工时管理制度2.1 制定明确的工时管理政策:企业应该明确规定标准工时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确保工时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2 设立科学的工时计量系统:建立科学的工时计量系统,实现对员工工时的准确记录和监控。
2.3 建立健全的工时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的工时管理流程,包括工时统计、考勤核算、加班管理等环节,确保工时管理的规范执行。
三、加强员工工时管理意识3.1 培养员工工时管理意识:通过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工时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2 激励员工合理利用工时:通过奖惩机制和激励措施,引导员工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3 建立员工参预工时管理的机制:鼓励员工参预工时管理,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共同促进工时管理的规范化。
四、监督和评估标准工时管理效果4.1 设立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对标准工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2 进行工时管理效果评估:定期对标准工时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4.3 不断完善工时管理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工时管理制度,持续提升工时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5.1 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员工工时不超过法定标准。
优秀的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优秀的标准工时管理办法优秀的标准工时管理办法标准工时管理办法1.总则1.1.制定目的为规范本公司标准工时之制定与管理,方便生产效率之计算,特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本公司产品作业标准工时之测定、制定、修改等,均适用本办法。
1.3.权责单位1)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标准工时管理规定2.1.定义2.1.1.标准工时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作业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完成一件工作的时间,称为标准工时,单位为分、人/件(或秒、人/件、小时、人/件)。
2.1.2.标准产量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在一个工作日内(一般为8小时),可以加工完成的产品数量,称为标准产量,单位为件。
2.1.3.标准工时与标准产量的关系标准产量=标准工时*标准人数*每日工作时间2.1.4.宽裕时间、宽裕率1)为了执行所定之作业,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宽裕时间。
2)在本公司管理现状下,完成作业所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管理宽裕,如工装夹具之安装、整理整顿等。
3)为恢复疲劳所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疲劳宽裕。
4)因人类生理需要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生理宽裕,如喝水、上洗手间等。
5)计算公式管理宽裕率=管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生理宽裕率=生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疲劳宽裕率=疲劳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宽裕时间=管理宽裕时间+生理宽裕时间+疲劳宽裕时间宽裕率=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管理宽裕率+生理宽裕率+疲劳宽裕率6)评核系数测试实际作业时间时,参照之作业人员,其劳动熟练程度与中等熟练工人之比较系数称为评核系数。
系数越大表示其劳动熟练程度越高。
2.2.标准工时的测算方法2.2.1.作业时间测算1)新产品小批试制是生技部工艺人员持秒表在作业现场对每一工序作业时间进行实际测算。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标题: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员工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标准工时管理规范的内容,包括工时计算方法、工时分配原则、工时监控与评估、工时管理的优势以及如何有效实施标准工时管理。
一、工时计算方法:1.1 标准工时的定义: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定工作任务所需的合理时间,包括直接工时和间接工时。
1.2 直接工时的计算:直接工时是指直接参预产品或者服务生产的工时,可通过工作时间记录、工作量统计等方法进行计算。
1.3 间接工时的计算:间接工时是指非直接参预产品或者服务生产的工时,如管理、行政等工作,可通过工作时间记录、工作量统计等方法进行计算。
二、工时分配原则:2.1 合理分配工时: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合理分配工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时完成。
2.2 公平分配工时: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工作负荷,公平分配工时,避免浮现过度负荷或者工时不足的情况。
2.3 弹性分配工时:根据生产需求和员工个人情况,灵便调整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三、工时监控与评估:3.1 工时记录与统计:建立科学的工时记录与统计体系,准确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为后续的工时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3.2 工时分析与优化:通过对工时数据的分析,发现工时浪费的原因,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3 工时评估与调整:定期对员工的工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工时调整,确保工时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四、工时管理的优势:4.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分配和优化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
4.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工时管理,合理配置员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4.3 保障员工权益:合理的工时管理可以避免员工过度加班,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五、有效实施标准工时管理:5.1 建立标准工时管理制度:制定标准工时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范,明确工时计算、分配、监控等各项内容。
工器具仓库管理的规章制度
工器具仓库管理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器具仓库管理,加强仓库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工器具仓库的管理工作,工器具仓库包括存放各类工具、设备、材料等物资。
第三条工器具仓库管理遵循“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仓库管理员要细心、负责地管理工器具仓库,确保物资的安全和完好。
第四条工器具仓库应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保管和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第五条工器具仓库管理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任何时候都要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第六条工器具仓库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或单位禁止违反规定。
第七条工器具仓库管理人员要维护仓库的整洁、安全,杜绝浪费现象,加强仓库物资的管理。
第八条本规章制度的有关事项如有调整或变更,由工器具仓库管理部门负责通知执行。
第二章仓库管理制度第九条工器具仓库采取定期盘点,确保仓库物资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整改。
第十条工器具仓库材料按照设定的分类和编码进行存放,保证物资的易查易取。
第十一条工器具仓库必须定期进行消防、卫生、安全等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工器具仓库要定期清理过期、损坏等物资,确保物资的整齐和清洁。
第十三条工器具仓库内货物的装卸要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严格杜绝人为损坏现象。
第十四条对进出仓库的物资要进行核对和确认,确保物资数量一致。
第十五条对于高值、易损物品要加强保护和监管,确保物资的安全有序。
第十六条仓库内每件工器具要进行编号、登记,建立档案资料,方便管理和查阅。
第十七条工器具仓库要做好仓库日报、月报等工作报表,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第三章仓库使用制度第十八条使用工器具仓库物资需要提出申请,并经过审批程序后方可领用。
第十九条领用工器具仓库物资的人员要按规定的使用要求进行使用,不得私自借用或变更用途。
第二十条领用工器具仓库物资后要及时报废或归还,不得擅自处置或转借给他人。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文件改正历史编制 / 更他日期版本号改正内容订正完美各部门职责完美部门职责与改正参照文件名称改正参照文件名称与编号改正有关名词定义及操作流程封面改正 ,部门名称改正有关评审人员会签 (**)总经办:研发一部:研发二部:研发三部:DQE 部:产品部:财务部:设计部:资料技术部:构造技术部:货仓部:计划供给部:供给开发部:后勤部:IE 部:PE部:生产一部:生产二部:机电部:工模部:信息管理部:注塑部:IQC 部:制程质量部:文控中心:人力资源部:审计部:有关评审人员会签 (**)总经办 :研发部 :采买部 :货仓部 :计划部 :生产工程部 :质量一部 :质量二部 :生产一部 :生产二部 :注塑部 :工模部 :机电部 :行政后勤部 :人力资源部 :信息管理部 :文控中心 :自动化工程部 :财务部:审计部:修订审核批准受控印台受控文件印章为蓝色有效未经受权,本文件不得拷贝目的规范标准工时管理,有关操作标准化制度化.使有关人员对操作加深认识,更好的展开工作.合用范围合用于广东品胜电子股分有限企业和四川品胜电子有限企业全部产品标准工时的管理.名词解说标准工时 : 合格的作业人员(拥有正常的体力和智力 ,在劳动技术方面受过优秀的训练 ,并拥有必定娴熟度的工人 )在标准的作业方法和条件下 ,以正常的作业速度达成某一工作所需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标准工时=实质作业时间×(1+评选系数 )× (1+宽放率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宽放率 (%): 指为剔除操作者因生理限制、操作方法、客观条件等造成的时间延迟影响,给正常作业时间加入的修正系数,往常以工作抽样法获得基础数据来确立;其计算公式为:宽放率 = 宽放时间/ 净工作时间*100%评选系数 :是校订正常作业速度差别的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评选系数= 实质速度评定值/ 正常速度评定值影像剖析:经过作业录像进行剖析,能够精准地对作业时间及动作因素,进行测定及研究剖析;MOD 法:依据人体动作的部位、动作的距离和工作的重量,展望操作所需标准时间的方法;生产线均衡:工序流动间负荷之差距最小﹐流动顺畅﹐减少因时间差所造成的等候或滞留现象;生产线均衡率计算公式为:生产线均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 (生产节拍* 投入人数))*100 %生产节拍:往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其工位的标准工时就称之为生产节拍。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工时标准,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标准工时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并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歇息时间,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二、标准工时的确定1.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普通采用工作时间与产出数量的比例来确定。
具体计算公式为: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产出数量。
其中,总工作时间包括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以及歇息时间。
2. 标准工时的调整标准工时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当生产任务较为紧张时,可以适当提高标准工时,以确保生产任务的及时完成;当生产任务较为宽松时,可以适当降低标准工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标准工时的管理1. 工时记录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工时记录系统,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歇息时间。
工时记录可以采用人工记录或者电子记录的方式进行,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工时统计与分析企业应定期进行工时统计与分析,了解员工的工作时间分布情况,发现工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3. 工时考核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进行工时考核,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工时考核可以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和客观。
4. 工时调度企业应根据生产任务的紧张程度和员工的工作能力,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歇息时间。
工时调度应充分考虑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动力,避免过度劳苦和工时冲突的发生。
四、标准工时管理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时间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 保障员工权益标准工时管理可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和歇息时间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苦和工时冲突。
3. 提高产品质量合理的工时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减少因疲劳造成的工作失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一、目的为规范公司标准工时的制定和管理,方便生产效率的计算,特制定本办法。
二、范围2.1 适用范围:本公司产品作业标准工时的测定、制定、修改等,均适用于本办法。
2.2 发布范围:生产部、财务部、生技部。
三、权责单位4.1 制造管理部是本办法的归口管理单位和解释单位。
4.2 IE工程师负责标准工时的测算、制定和变更。
4.3 制造管理部经理负责标准工时的审核。
4。
4 制造管理部总监负责标准工时的最终审批。
四、定义3.1 标准工时:某一加工工序,在正常的作业条件、正常的工作环境下,平均熟练程度的作业人员按正常的作业速度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称为标准工时,单位为“秒/人/件”。
3.2 标准产能:某一加工工序,在正常的作业条件、正常的工作环境下,平均熟练程度的作业人员按正常的作业速度,在一个工作日内,可以完成的产品数量,称为标准产能,单位为“件”。
3.3 宽放时间:为执行所规定的作业,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分为管理宽放、疲劳宽放、生理宽放.在现有管理现状下,为完成作业所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管理宽裕:如工装夹具的安装、整理整顿、填写报表、班组长宣导工作、定时维护机台等。
为恢复疲劳所必要的耽误时间,称为疲劳宽裕:如作业姿势、劳动强度、精神紧张程度、单调厌倦感觉等。
因人的生理需要必要的耽误时间,称为生理宽裕:如喝水、上洗手间等.3。
4 宽放率:宽放时间与正常作业时间的比值,称为宽放率。
3。
5 评价系数:测试实际作业时间时,参照的作业人员,其劳动熟练度与平均熟练作业人员的比较系数,称为评价系数.系数越大表示其熟练程度越高。
3.6 周期时间:作业人员从取料开始到下一次取料的总时间,称为周期时间(CT),它包括人的作业时间与机器的作业时间。
五、管理规定5.1 标准工时的制定5。
1.1 标准工时的制定分3个阶段1)产品开发阶段,根据5。
1。
2条进行计算标准工时2)产品试产阶段,作为量产的初始数据,根据5。
标准动作工时库管理办法
6.0 标准动作MOD时间库管理流程
移 动 小 臂 至 零 件 盒 抓 取 瓷片电容
M3P0M1G3拿 到 胸 前
M3P0校 正 并 插 入 PCB 板对 应 孔 中R2P5M1P0A1移 动 小 臂 至 零 件 盒 抓 取 电阻M3P0M1G3拿 到 胸 前
M3P0插 入 PCB 板对 应 孔 中
R2M1P5A1移 动 小 臂 至 零 件 盒 抓 取共模电感
M3P0M1G3拿 到 胸 前
M3P 0校 正 并 压 入 PCBA 对 应 孔 中R2P 5
移动小臂至PCB板被面弯脚
M3G 0M1*2*4M3P 0
移 动 小 臂 至 零 件 盒 抓 取 瓷片电容M3P0M1G5拿 到 胸 前
M3P0校 正 并 插 入 PCB 板对 应 孔 中R2P5M1P0
目视有无插到底
E 2移动小臂至零件盒抓取电 解 电 容M3P0M1G3拿 到 胸 前
M3P 0校 正 并 插 入 P CB A 对 应 孔 中
R2P5M1P0
18
一般执锡焊
2219
31
19
8.0 参考文件
PIE-WI-003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9.0 附表
MOD工时分析表
.. w。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的时间。
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对员工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控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以确保工时管理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
二、目的和范围标准工时管理规范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内部工时管理的流程和方法,确保员工的工时合理计算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适合于所有部门和岗位的员工。
三、标准工时计算1.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 = 标准产量 ÷单位时间产量2. 标准产量: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标准产量,可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单位时间产量: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确定单位时间的工作量,例如每小时、每天或者每周的工作量。
四、工时记录和统计1. 员工工时记录:员工每天上班前需打卡,并在下班后再次打卡。
打卡记录包括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和歇息时间。
2. 工时统计:每月末,由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工时进行统计,并生成工时报表。
报表中应包括员工姓名、工号、部门、工作日期、上班时间、下班时间、歇息时间和实际工时等信息。
五、工时管理1. 弹性工时制度: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可以实施弹性工时制度,即员工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由调整上班和下班时间,但总工时不能超过规定的标准工时。
2. 加班管理:员工加班需提前向上级主管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加班。
加班时间应按照规定进行计算,并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3. 请假管理:员工请假需提前向上级主管请假,并填写请假申请表。
请假期间的工时不计入实际工时。
4. 工时考核和奖惩:根据员工的实际工时和工作表现,进行工时考核和奖惩。
考核结果可作为晋升、薪资调整和奖励的依据。
六、工时监督和改进1. 工时监督:各部门主管应对员工的工时进行监督,确保工时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如发现工时记录异常或者不合理,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2. 工时改进:根据工时统计数据和员工反馈,不断改进工时管理制度,提高工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标准动作工时库管理办法
文件更改历史更改日期版本号更改容修订。
修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印台受控文件印章为蓝色有效未经授权,本程序不得拷贝1.0 目的1.1 规标准动作时间库管理,使相关人员更好的明确操作。
1.2 建立标准动作时间库,为标准工时制定提供参照基准,藉以提升标准工时制定的效率与准确性。
1.3 提供生产部门直接人员培训,技能考核的参考依据.2.0 适用围适用于**股份XX所有产品标准动作工时库制定与管理.3.0 名词解释模特法〔MOD〕:利用预先为各种操作所制作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展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的法.4.0 部门职责IE部:负责标准动作工时库的管理、制定和复核;生产部门:督导管理各项标准动作工时的达成。
5.0 运作程序5.1模特法的根本原理5.1.1人员操作时的动作均包括一些根本动作。
模特法把生产实际中的操作动作归纳为21中根本动作。
5.1.2不同的人在做同一根本动作时〔在操作条件一样时〕,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误差在1O%左右)。
这里所说的“不同的人〞指大多数人而言,对于少数特别快、特别慢的人不包括在。
5.1.3人体的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最快速度所需要时间与正常速度所需要的时间之比,大体相似。
5.1.4人体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动作所需时间互成比例。
〔例如:模特法中,手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两倍,小臂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三倍。
)5.2 模特法详细动作划分5.2.1上肢动作〔11种〕①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共有5种,分别为手指动作M1、手腕动作M2、前臂动作M3、上臂动作M4及伸直手臂动作M5。
②终结动作。
其中抓取动作G有3种:接触G0;简单地抓G1;复杂地抓G3。
放置动作P也有3种:简单放置P0;较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2(注);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5(注)。
5.2.2身体及其它动作(10种)①下肢和腰的动作。
包括:足踏动作F3;走步动作W5;弯体动作B17(往复) ;坐下起身动作S30.②附加因素及动作。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引言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制定和管理标准工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工时管理规范,确保工时管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标准工时管理,确保工时的合理安排和有效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2.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生产型企业,包括制造业、加工业等。
三、术语和定义1. 标准工时:指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或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2. 标准工时管理:指对标准工时的计划、分配、执行和监控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3. 实际工时:指员工实际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
四、标准工时的制定1. 标准工时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实际生产情况,结合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 标准工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制定,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3. 标准工时的制定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与实际生产情况的匹配性。
五、标准工时的管理1. 标准工时的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和工作量,合理安排标准工时,并制定详细的工时计划表。
2. 标准工时的分配: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需求,合理分配标准工时,并确保公平公正。
3. 标准工时的执行:员工应按照工时计划表执行工作,并及时记录实际工时。
4. 标准工时的监控: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对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六、标准工时的考核和奖惩1. 标准工时的考核:根据员工的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差异,进行考核评估,并记录在员工档案中。
2. 奖励机制:对于完成标准工时任务的员工,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如奖金、荣誉称号等。
3. 惩罚机制:对于未完成标准工时任务的员工,可以给予相应的惩罚,如扣减工资、降低评级等。
七、标准工时管理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制定和管理标准工时,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标准工时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工时管理方法,通过对工作时间的合理规划和控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文将介绍标准工时管理的相关规范,包括标准工时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范围以及管理流程等。
二、标准工时的定义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它是根据工作内容、工作难度、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测算和统计得出的。
三、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1. 任务分解法:将一个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工作步骤,然后对每个工作步骤进行时间测算,最后将各个步骤的工时相加得出总工时。
2. 样本法:通过对类似任务的多次观察和测算,得出平均工时,再根据具体任务的特殊性进行调整。
3. 标准时间数据库法:建立并维护一个标准时间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已有的标准工时数据,对新任务进行估算。
四、标准工时的应用范围标准工时管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工作任务,包括生产制造、服务行业、项目管理等。
通过合理应用标准工时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五、标准工时管理的流程1. 任务分析:对待测任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确定任务的具体内容、工作步骤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2. 工时测算:根据任务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工时计算方法,进行工时测算。
可以借助工时测算软件或工时测算表格等工具进行计算。
3. 标准工时评审:将测算得出的标准工时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专家组进行评审,确保工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标准工时发布:经过评审通过后,将标准工时发布给相关人员,包括员工、管理人员和生产计划人员等。
5. 工时监控:对标准工时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时偏差的问题,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6. 工时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对标准工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标准工时管理的优势1.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规划和控制工时,避免工时浪费和过度劳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2. 降低成本:通过准确测算和控制工时,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投入,降低企业的成本。
01-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1.总则1.1.制定目的为规范本公司标准工时之制定与管理,方便生产效率之计算,特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本公司产品作业标准工时之测定、制定、修改等,均适用本办法。
1.3.权责单位1)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标准工时管理规定2.1.定义2.1.1.标准工时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作业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完成一件工作的时间,称为标准工时,单位为分、人/件(或秒、人/件、小时、人/件)。
2.1.2.标准产量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在一个工作日内(一般为8小时),可以加工完成的产品数量,称为标准产量,单位为件。
2.1.3.标准工时与标准产量的关系标准产量=标准工时*标准人数*每日工作时间2.1.4.宽裕时间、宽裕率1)为了执行所定之作业,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宽裕时间。
2)在本公司管理现状下,完成作业所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管理宽裕,如工装夹具之安装、整理整顿等。
3)为恢复疲劳所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疲劳宽裕。
4)因人类生理需要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生理宽裕,如喝水、上洗手间等。
5)计算公式管理宽裕率=管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生理宽裕率=生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疲劳宽裕率=疲劳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宽裕时间=管理宽裕时间+生理宽裕时间+疲劳宽裕时间宽裕率=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管理宽裕率+生理宽裕率+疲劳宽裕率6)评核系数测试实际作业时间时,参照之作业人员,其劳动熟练程度与中等熟练工人之比较系数称为评核系数。
系数越大表示其劳动熟练程度越高。
2.2.标准工时的测算方法2.2.1.作业时间测算1)新产品小批试制是生技部工艺人员持秒表在作业现场对每一工序作业时间进行实际测算。
2)应选择生产较为顺畅时进行测算,并连续测试20个以上的周期时间。
库房工时管理制度
库房工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库房工时管理,提高库房工作效率,保障库房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库房所有职工,包括库房管理员、库房助理等。
三、工时管理原则1.贯彻实行全天候工时管理,确保库房工作的持续进行。
2.严格执行法定工时制度和加班管理制度,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鼓励职工自主管理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出个人的工作潜能。
四、工时管理方法1.每日工时登记(1)每位职工每天需在规定的工时登记表上登记自己的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
(2)上班迟到或早退的职工需在工时登记表上做出说明,并经相关领导批准后方可签字确认。
(3)工时登记表由库房管理员统一管理,进行统一归档,以备日后查询使用。
2.法定工时制度(1)依照国家法定工作制度,职工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
(2)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加班的,需提前向库房管理员请假,并经相关部门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加班工作。
(3)加班工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发放,不得低于法定标准。
3.休息时间安排(1)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每位职工每日休息时间不得低于1小时。
(2)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或取消休息时间的,需提前向库房管理员请假,并经相关部门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4.排班管理(1)库房管理员负责制定并及时发布每周的工作排班表,明确每位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安排。
(2)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工作排班的,需提前向库房管理员请假,并经相关部门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5.工时管理考核(1)库房管理员定期进行工时管理的统计分析,对迟到早退、未经批准加班等行为进行记录和考核。
(2)对于表现良好的职工,在工时管理方面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扬;对于表现不佳的职工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五、制度执行与监督1.库房管理员负责执行工时管理制度,对职工的工时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2.公司相关部门领导对库房工时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目的
1.1 规范标准动作时间库管理,使相关人员更好的明确操作。
1.2 建立标准动作时间库,为标准工时制定提供参照基准,藉以提升标准工时制定的效率与准确性。
1.3 提供生产部门直接人员培训,技能考核的参考依据.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产品标准动作工时库制定与管理.
3.0 名词解释
模特法(MOD):利用预先为各种操作所制作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的方法.
4.0 部门职责
IE部:负责标准动作工时库的管理、制定和复核;
生产部门:督导管理各项标准动作工时的达成。
5.0 运作程序
5.1模特法的基本原理
5.1.1人员操作时的动作均包括一些基本动作。
模特法把生产实际中的操作动作归纳为21中基本动作。
5.1.2 不同的人在做同一基本动作时(在操作条件相同时),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误差在1O%左
右)。
这里所说的“不同的人”指大多数人而言,对于少数特别快、特别慢的人不包括在内。
5.1.3 人体的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最快速度所需要时间与正常速度所需要的时间之比,大体相似。
5.1.4 人体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动作所需时间互成比例。
(例如:模特法中,手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
两倍,小臂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三倍。
)
5.2 模特法详细动作划分
5.2.1 上肢动作(11种)
①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共有5种,分别为手指动作M1、手腕动作M2、前臂动作M3、上臂动作
M4及伸直手臂动作M5。
②终结动作。
其中抓取动作G有3种:接触G0;简单地抓G1;复杂地抓G3。
放置动作P也有3
种:简单放置P0;较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2(注);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5(注)。
5.2.2 身体及其它动作(10种)
文件编号版本/修订发出部门生效日期页码总页数R01/00 第3页共11页
②附加因素及动作。
包括: L1重量因素,考虑重量对时间值的影响;目视动作E2(独);校正
R2(独);单纯地判断和反应动作D3(独);按下动作 A4(独);旋转动作C4。
5.2.3 动作分析时使用的其他符号如下表
5.3 模特法主要特点:
5.3.1 以手指动作一次(移动62.5px)所需时间作为动作时间单位,其它部位动作时间是手指动作时
间的整数倍。
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应用起来简单方便。
5.3.2 模特法在人体工程学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人的动作级次,选择以一个正常人的级次最低、速度
最快、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次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值,作为它的时间单位,即1MOD=0.129S。
5.3.3 模特法把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动作标号的数值也就是动作的时间值。
5.3.4 实用精度较高。
不需测时和进行评比.(评比系数为100%)
5.3.5模特法为PTS(时间预定)其中一种,但计算动作时间的精度并不低于其它PTS法。
5.4 本公司时间预定(PTS)一律采用模特法制定标准工时(特殊情形需注明),评比系数均为100%,宽
放系数参考<<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5.5 MOD法动作(21个动作)时间分类表
移 动 小 臂 至 零 件 盒 抓 取 瓷片电容
M3P0M1G3拿 到 胸 前
M3P0校 正 并 插 入 PCB 板对 应 孔 中R2P5M1P0A1移 动 小 臂 至 零 件 盒 抓 取 电阻M3P0M1G3拿 到 胸 前
M3P0插 入 PCB 板对 应 孔 中
R2M1P5A1移 动 小 臂 至 零 件 盒 抓 取共模电感
M3P0M1G3拿 到 胸 前
M3P 0校 正 并 压 入 PCBA 对 应 孔 中R2P 5
移动小臂至PCB板被面弯脚
M3G 0M1*2*4M3P 0
移 动 小 臂 至 零 件 盒 抓 取 瓷片电容M3P0M1G5拿 到 胸 前
M3P0校 正 并 插 入 PCB 板对 应 孔 中R2P5M1P0
目视有无插到底
E 2移动小臂至零件盒抓取电 解 电 容M3P0M1G3拿 到 胸 前
M3P 0校 正 并 插 入 P CB A 对 应 孔 中
R2P5M1P0
18
一般执锡焊
2219
31
19
移拿校
8.0 参考文件
PIE-WI-003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9.0 附表
MOD工时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