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性

合集下载

一个真正的林黛玉-《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一个真正的林黛玉-《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一个真正的林黛玉——《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华南师范大学 江雨浓【摘要】萧红的《小城三月》中翠姨这一形象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这里笔者主要从人物描写、情节设置和艺术手法方面进行分析,剖析其中的深刻内涵以及一窥萧红的创作初衷。

【关键字】 林黛玉 红楼梦 小城三月 萧红读萧红的《小城三月》之时,我总是会想到中国古典的那一类才子佳人的小说,文雅、压抑而伤怀。

在这里,萧红的文笔没有《呼兰河传》《生死场》中那种粗粝的质感,反而流露出一种哀婉的优雅。

这种特点,在翠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翠姨可谓是现代女性小说主角中的一个异类,她既非固守传统的旧社会女性,也非有自主思想的新女青年,甚至她没有鲜明的突出的典型性格,她整个人都是淡淡的优雅的。

她让我想起林黛玉,这倒并不是全为了我伯父打趣她那句“林黛玉”。

她和林黛玉不尽相同,如果一定要联系,我认为她是一个褪去了外在所有依附的、真正从内心表现出来的林黛玉。

作者是这样描写她的女主角的:“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

她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的捏着。

”一个古典的淑女形象立刻亭亭玉立在眼前了。

她这样柔弱而且处处含情的形象,不由得人不想到曹公对林黛玉的形容:罥“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都是活脱脱的静美人。

两人的家世更是极为相似。

翠姨是小说叙述者“我”的继母的非亲姐妹,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第一主人公贾宝玉的表妹;翠姨自小丧父,林黛玉自小丧母;她们都是一样的寄人篱下。

这样的环境,使得她们都有相似的脆弱和多愁善感,然而毕竟林黛玉家出身于富贵诗书之家又和贾府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相比出身贫寒寡妇之门的翠姨要任性恣意得多得多。

林黛玉是固执的,她可以把北静王的玉佩扔在地下,做好的扇子穗子说剪就剪。

但是翠姨对事对物的态度却是:“不管什么新样的东西到了,她总不是很快的就去买了来,也许她心里边早已经喜欢了,但是看上去她都像反对似的,好像她都不接受。

萧红《小城三月》赏析

萧红《小城三月》赏析
• 第一个片段, 翠姨到“我”家来住, 晚饭后, 大家在伯父的带领下 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的时候, 吹小箫吹得最好的哥哥让翠姨吹, 翠姨却不言不语, 站起来跑到了她自己的屋子去了;
• 第二个片段, 翠姨订婚之后来到“我”家小住, 大家都高兴得打 网球, 只有她站在旁边若有所思, 总是痴望着堂哥上学的城市哈 尔滨;
• 第三个片段, 过年看花灯的时候, 翠姨在路上一直看着穿西装的 哥哥;
• 第四个片段, 大家一起讲故事的时候, 只要哥哥讲, 翠姨会 比我们这些小孩子留心听;
• 第五个片段, 有一天的晚上, “我”找不到了翠姨和哥哥, 进 到屋里, 发现只有哥哥和翠姨在, 见“我”进去他俩马上就 散了, 出来后哥哥和“我”下棋总是输。
• 这样的一种叙述方式没有侧重爱情的始末, 因为第一人称 叙述的“我”懵懵懂懂, 所知所感都是有限的, 所以爱情本 身的详细过程就被简略化了。也正是因为这种模糊的爱情 描写,令翠姨的爱情更显凄凉。
• “春天为什么它不早一点来,来到我们这城里多住一些日 子,而后再慢慢的到另外的一个城里去,在另外一个城里 也多住一些日子。”
绳连着,不然就要掉下来了。很 好玩的,好像一颗大红枣被系到 脚上去了。因为她的鞋子也是枣 红色的。大家都在嘲笑她的鞋子
一买回来就坏了。
•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限知视角进行叙述, 因为不是全知全能, 所以, 在写翠姨和堂哥的爱情时, “我”只能写“我”看到的场景, 而非事件的详细过程。小说只用了五个片段书写爱情主题:
• 小说开头描写了北国充满生机的春天:绿色的原野,钻出 地面的草芽,咩咩的羊叫,棉花似的杨花,奔放解冻的流 冰,这一切都在宣告,大自然的春天来临了。这里“春吹 到每个人的心坎,带来呼唤,带来蛊惑„„”这也预示着人 生的春天已来临。借此引出下文翠姨哀婉的爱情故事。

小城三月读后感

小城三月读后感

小城三月读后感《小城三月》读后感读完《小城三月》,我的内心仿佛被一阵轻柔的春风吹拂过,留下了丝丝缕缕的感慨。

萧红笔下的这座小城,就像是一幅被岁月浸润过的老旧画卷,每一处线条都透着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故事中的翠姨,她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挥之不去。

翠姨是一个温婉而内敛的女子,她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那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她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有着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作者对翠姨的描写细致入微,让我仿佛能看到她在春日的阳光下,微微低垂的眼眸,那眼神中藏着的是无尽的心事。

记得文中有一处描写翠姨买绒绳鞋的情节,那场景在我眼前展现得如此清晰。

翠姨为了买一双心仪的绒绳鞋,反复地比较、挑选,那种纠结和认真的劲儿,真像我们平常在商场里为了买一件喜欢的东西而犹豫不决的样子。

她对每一个细节都那么在意,颜色要中意,款式要新颖,价钱也要合适。

这看似简单的买鞋过程,却透露出翠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她不是随便地挑选一双鞋子来应付,而是用心地在寻找能让自己满心欢喜的那一双。

在这小小的举动中,我看到了她对生活品质的讲究,也看到了她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珍视。

还有她学吹箫的那段描写,也是让我印象深刻。

翠姨刚开始学的时候,总是吹得不成调,那呜呜咽咽的声音在安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突兀。

可是她不放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那股子认真劲儿让人既佩服又心疼。

有时候她会因为一个音符吹不好而懊恼,有时候又会因为有了一点点进步而开心得像个孩子。

我仿佛能看到她在昏暗的灯光下,专注地拿着箫,嘴唇微微颤动,努力地想要吹出心中的旋律。

从她学吹箫这件事上,我感受到了她对自我提升的渴望,她想要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却被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束缚着,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她默默地喜欢着“我”的堂哥,却不敢表达出来,只能把这份感情深埋在心底。

这种压抑和无奈,让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在那个时代,爱情对于像翠姨这样的女子来说,是一种奢侈品。

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寂灭--《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寂灭--《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寂灭--《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王伟
【期刊名称】《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18)004
【摘要】翠姨是萧红短篇小说<小城三月>中的主人公.她悲剧性的命运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自身性格的含蓄矜持和封建婚俗制度的摧残.翠姨自戕式的毁灭之路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意义.<小城三月>叙事方式独特,以一个15岁的女中学生"我"的口吻讲述翠姨的故事,同时,又间或跳入翠姨的内心世界,实现叙述人称的"跳角".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对翠姨启蒙者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补求作用.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王伟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一个真正的林黛玉-《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J], 江雨浓;
2.风刀霜剑下的生命觉醒与寂灭--《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意蕴 [J], 王宏民
3.《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特点及原因探索——兼议单恋或互恋 [J], 杨昌俊
4.从萧红《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看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J], 姚冬青; 姜波
5.一个深沉内向的女性——谈《小城三月》中的翠姨形象 [J], 慕卫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萧红《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性

萧红《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性

《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性前言《小城三月》作为萧红最后的一部小说,展示了新旧文化冲突中的女性悲剧命运,也折射了那个时代女性所特有的生命体验。

女性主体意识被唤醒后,却面临着来自社会的巨大的压力,无路可走,而最终往往陷入幻灭的寂寞与悲哀。

《小城三月》中,翠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在未被唤醒前经受封建社会的桎梏,受到新文明的呼唤,却又遭受新旧更替时社会的摧残打击,而最终幻灭。

而这一前一后的摧残打击,造就了她的悲剧性命运。

如果说封建思想对翠姨的桎梏是造成她悲剧性命运的一小部分因素的话,那么在她觉醒之后,新思想与仍旧存在的旧传统的冲突,则是造成她悲剧性命运的最大因素。

一、遭受封建思想桎梏的悲哀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逐渐推翻,但旧的封建传统,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同时,新的文化,进步思想也已悄然传开,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这一时代的女性,绝大部分是受着封建传统教育长大的。

封建思想,传统道德深深地束缚着她们。

影响着她们的言行和生活。

女性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她们的思想大多是僵化,麻木的,不会想到去追求自由,平等。

不敢大胆地去追求爱情。

她们不够独立,因此在家庭或是社会中是没有地位的。

这些现状,决定了大部分女性的悲剧性命运,当然其中也包括翠姨。

文中写到了好几位女性。

其中一位是翠姨的堂妹妹,她永久是穿着深色的衣裳,黑黑的脸,一天到晚陪着母亲坐在屋子里。

母亲洗衣裳,她也洗衣裳;母亲哭,她也哭。

这是怎样令人窒息的一种生活,完全没有了年轻女性该有的青春活泼,有的只是压抑,沉闷得像死水一样的生活,爱情、自由、追求、文明在这里统统没有立足之地,更不要说这位堂妹会有什么思想。

她就被禁锢在“家”这个小圈子里,不和外界接触,近乎麻木地生活。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女性大多如此生活,到她这里,只是不假思索地沿袭而已。

而第二位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是翠姨的亲妹妹,一个大大咧咧,没有思想的女孩子,她突然地就定了婚,婆家的聘礼大概是几万吊,所以她忽然了不得起来了,今天买这样,明天买那样。

从《小城三月》萧红女性悲剧意识论文

从《小城三月》萧红女性悲剧意识论文

从《小城三月》探析萧红的女性悲剧意识【摘要】本文试图证明:翠姨的凄苦一生正是对萧红在颠沛流离的短暂一生中所形成的女性悲剧意识的注脚,在萧红看来,女人无论是沉默还是奋起抗争都将无可奈何的死去,但萧红的感情世界却是复杂的,认命又绝未放弃希望。

【关键词】女性悲剧意识自我写照深层动机《小城三月》中翠姨身上有萧红的影子,翠姨的经历有萧红的经验,翠姨的思想意识与萧红有着若隐若现的联系。

考察萧红的一生,她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32岁。

翠姨也是如此,只是生命如昙花一现,只有二十一二岁。

她们都是苦命儿,受到来自生命和爱情的太多折磨,悲惨寂寞地死去。

萧红生命的最后岁月写下了《小城三月》,像其他作品一样是往日生活经验的挖掘回忆,也不具有多少与1941年抗战大潮相关的现实意义,即使在萧红的意识中,她也不会认为这就是绝笔之作,以总结生命的历程。

因为他曾多次对亲友说过有很多工作等着她去做,脑子里构思了许多小说,然而却于无意中总结了另一个生命历程。

《小城三月》的写作方式是萧红式的。

这部作品也是她后期的重要的代表作。

之所以能把翠姨的一生写得凄楚动人,令人唏嘘不已,是因为作品渗透了萧红深沉的生命感,包括她对女人一生带有宿命色彩的命运观。

可以断定翠姨的凄苦一生正是对萧红在颠沛流离的短暂一生中所形成的女性悲剧意识的形象注脚。

纵观萧红一生,她有多少幸福呢?她是弱小的,渴望得到呵护。

在逃婚又被抛弃走投无路的时候,她结识了萧军,与他一起在痛苦中挣扎。

但萧军非性情中人,而往往脾气暴躁,无所顾忌而狂妄自大。

他对萧红总是高高在上。

“我从来没把她作为大人作为大人或妻子那样看待,一直把她作为一个孩子,一个孤苦伶仃瘦弱多病的孩子来看待。

”这一切让她伤透了心,“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

”她追求自由平等,渴望得到尊重。

萧军的种种行为恰恰无视其尊严。

与端木蕻良的结合正是对这种处境的抗争。

但她也未从端木那里得到多少幸福,反而是端木对她的轻视和精神虐待,甚至在朋友面前毁谤她视为生命的作品。

垂死的挣扎,灵魂的顿脱——也谈《小城三月》中翠姨之死

垂死的挣扎,灵魂的顿脱——也谈《小城三月》中翠姨之死

垂死的挣扎,灵魂的顿脱——也谈《小城三月》中翠姨之死[摘要]萧红是我国蜚声文坛的一位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和悲剧意识的女作家,她的一生经历磨难和曲折,这些都在她的小说中体现出来,她用自己的经历塑造了作品中的苦难与悲剧意蕴,其中《小城三月》就是代表。

《小城三月》是她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成为她最后的绝唱,内容优美而又悲凄,主人公翠姨的悲剧更使人思索。

翠姨之死是萧红自我悲剧意识的反映,更是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挣扎;悲剧;牺牲者《小城三月》是萧红生前最后发表的一部小说,与她的《生死场》、《呼兰河传》不同的是,她一改对生死的深刻描写,她用平和的语气写小城中发生的一切,并让翠姨在静谧的春天安静地死去。

“我”这个叙述者与继母似乎知道翠姨抑郁而终的原因,而与此事有密切关系的“我”的堂哥却在后来提起翠姨常落泪,还是不知道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纳闷。

翠姨为什么死了?从她的处境可以看出,翠姨是被封建礼教迫害的。

生长于旧家庭的翠姨与一个她不喜欢却有钱的人订婚,面对自己喜欢的“我”的堂哥,翠姨却始终无法从“改嫁的寡妇的女儿”的阴影中走出。

于是她默默地接受了,但在新婚前夕病倒至死。

这种封建礼教下牺牲的旧式女子在现代文学中比比皆是,《家》中的瑞珏、淑英,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等。

但与她们不同的是,翠姨的死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的婚姻悲剧。

《小城三月》写于1941年,虽然五四运动的思想已深入人心,新时代的女性可以冲破家庭,冲破礼教,取得肉体上的自由及爱情婚姻的自主权,但在作家们的眼中,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精神的高度上的,生长于封建旧家庭,却深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作者结合自己的婚姻纠结与当时贫病交加的生活状况,塑造了翠姨这个处于新旧夹缝中,在这种无法排解的矛盾中静静离去的悲剧女性形象。

翠姨生长在一个封建旧家庭,虽然家境颇好,让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沉闷的家庭氛围没有给她带来真正的快乐。

这些可以从她沉静的性格看出。

在她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新的追求,那就是对新事物的向往。

浅析《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性

浅析《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性

浅析《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性内容摘要:萧红最后的短篇《小城三月》是一篇内容凄楚、情调高雅、文字婉丽的幽美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一个东方女性的悲剧。

在恋爱题材上翠姨这个形象是独特的,她的悲剧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其内心的冲突与失衡,源于其悲剧性的性格。

在翠姨的悲剧里,我们看到的是人生如梦的轻烟,能悟到的是人生难永的凄凉。

这也是萧红眼中生命的真实底蕴。

她对生命现象进行哲理思索和艺术表现的作品无疑填补了众多作家选择政治视角来关照生活给现代文学史所带来的空缺,儿童的视角给我们带来真实感和亲切感。

关键词:恋爱婚姻悲剧性正文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她从30年代走上文坛,不足十年的创作历程却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这上百万字的创作带着她疲惫、多病、伤痕累累的坚韧与勤奋,映着她曲折、坎坷、顽强自立的纯真与赤诚,这也为她赢来了近代才女的盛誉。

综观她短暂一生的创作,不难看出,她是一个极端忠于自己内心感受、敏感而真诚的作家。

正是由于其强烈的个性要求,她的作品特别是后期作品长期以来得不到正确的评价。

在文学回归自身的今天,可以看出正是萧红后期风格独特的作品才是其成熟之作,才是文学史上永存魅力之作。

作者后期逃难于香港是的作品《后花园》、《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虽然它们与政治形势并不紧密结合,却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出了隽永的魅力。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绝笔之作,是一篇“内容凄婉、情调高雅、文字婉丽的幽美小说。

”(1)体现了作者圆熟精湛的艺术技巧,也凝聚着作者深沉的人生体验。

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刻画了春的背景,优美而悲切,使翠姨的悲剧--寂灭的春天,在她身后留给人更多的思索。

一:悲剧性的表现在叙事文学中,“叙事者与故事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又是异常复杂的,小说家詹姆斯曾略带夸张地说:‘讲述一个故事至少五百万方式’每一种讲述方式都会在读者身上唤起独特的阅读反应和情感效果。

小城三月赏析

小城三月赏析

《小城三月》赏析《小城三月》作为萧红最后的小说,描写了旧时代封建婚姻制度下一个少女的恋爱、婚姻悲剧。

主人公翠姨生活在旧式家庭中,她被家长许配给一个有钱的又丑又小的男人,而另一方面,新思想、新文化的气息吹进小城里,翠姨暗暗地爱上“我”的堂哥,她对自由对文明的美好追求被唤醒,但在这样封建的小城里,她还没有反抗封建旧婚姻的力量,只能把这份爱深埋心中,想爱而不能爱,想反抗又无力反抗,可见这是多大的悲哀啊!最终倔强的翠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选择了糟蹋自己的身体,用死亡来结束痛苦,而至死也没有讲出心底的爱字,她一心渴慕的男子---“堂哥”也不知她为何而死,所以说翠姨既是新旧文化冲突的牺牲者,也是男权意识的牺牲者。

小说对翠姨的艺术描写十分成功。

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刻划了翠姨柔美雅致、娴静孤傲的气质特点。

翠姨“生得并不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地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

她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象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地捏着。

”这一段就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翠姨的善良温柔,独具一种悲天悯人的气质。

文中的好几处都有细节描写,有一处是“我”帮翠姨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坐着马车去买绒绳鞋,尽管翠姨早就喜爱上那绒绳鞋,她从没说出口。

没有买到鞋子,便慨然落泪,“我的命,不会好的。

”“买绒绳鞋”的故事也为翠姨的恋爱悲剧埋下了伏笔。

“她是出嫁的寡妇的女儿,她自己一天把这个背了不知有多少遍,她记得清清楚楚。

”翠姨自从订了婚后,常常心不在焉打网球。

“球撞到她脸上的时候,她采用球拍遮了一下”,她也时常“向着远远的哈尔滨市影痴望着”,因为堂哥在哈尔滨读书。

这一段作者用含蓄的笔墨写出来翠姨对堂哥深藏不露的爱意。

这些细节描写简洁而传神,把翠姨的内向性格和感伤气质,写得淋漓尽致,她的性格确如小说中人物所云,有点像林黛玉,给读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不禁感慨这是一种何等的悲观形象。

萧红《小城三月》阅读理解

萧红《小城三月》阅读理解

萧红《小城三月》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城三月萧红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郊原上的草,是必须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钻出了土皮。

放牛的孩子,在掀起了墙脚下面的瓦片时,找到了一片草芽,孩子们到家里告诉妈妈,说:“今天草芽出土了!”妈妈惊喜的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天气突然地热起来,说是“二八月,小阳春”,自然冷天气还是要来的,但是这几天可热了。

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春来了,带着呼唤,带着蛊惑……翠姨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恋爱了。

翠姨十八九岁了,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

她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地捏着。

翠姨很喜欢我,因为我在学堂里念书,而她没有,她想什么事我都比她明白。

到夜里,我住在外祖父家里了,她就陪着我也住下的。

每每从睡下了就谈,谈过了半夜。

翠姨会弹大正琴,就是前些年所流行在中国的一种日本琴,她还会吹笛子。

我的堂哥钢琴弹得很好,吹箫吹得也好。

叔叔和哥哥他们都到北京和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了,回到家里来,大讲他们那里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故事。

翠姨听了许多故事。

过了不久,翠姨就订婚了。

她的未来的丈夫,我见过,人长得又矮又小,穿一身蓝布棉袍子,黑马褂,头上戴一顶赶大车的人所戴的五耳帽子。

她不知道那是她的什么人,她只当是哪里来了这样一位乡下的客人。

有一年冬天,刚过了年,翠姨就来到了我家。

伯父的儿子——我的堂哥,就正在我家里。

他人很漂亮,很直的鼻子,很黑的眼睛,嘴也好看,头发也梳得好看,人很长,走路很爽快。

大概在我们所有的家族中,没有这么漂亮的人物。

翠姨一直在看堂哥。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

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

平淡中的忧伤论《小城三月》中的悲剧意蕴

平淡中的忧伤论《小城三月》中的悲剧意蕴

多少 遍 了,她 记 得 清 清 楚 楚。”[2]399长 时 间 的 自 我 暗 示,使得翠姨将任何事情的失败、不如意都会不由自 主地归结为自己的“命”不好。“一直到天都很晚了, 鞋子没有 买 到,翠 姨 深 深 地 看 着 我 的 眼 睛 说:‘我 的 命,不会好的。’”[2]387即使是买不到鞋这样的小事,翠 姨也会归咎为自己命运不济。由此可见,翠姨自身的 悲剧性,除了出身不好导致的外,其爱情也是悲剧的。 翠姨喜欢“我”在哈尔滨读大学的哥哥,而哥哥对翠姨 也有着他自己没有发觉的好感。两个人的爱情是很 朦胧的、似有若无的关系。“我跑进去一看,不单是翠 姨,还有哥哥 陪 着 她 …… 他 们 出 来 陪 我 来 玩 棋,这 次 哥哥总是输,从 前 是 他 回 回 赢 我。 我 觉 得 奇 怪,但 是 心里高兴 极 了。”[2]389“惟 有 她 一 个 人 站 在 短 篱 前 面, 向着远远的 哈 尔 滨 市 影 痴 望 着。”[2]393每 回 赢 棋 的 哥 哥频频输棋,说明其心不在焉,而翠姨在旁边,说明哥 哥的注意力不在棋上,而在翠姨身上。哈尔滨市是哥 哥读书的地方,翠姨在打网球时经常眺望这个方向, 说明她心中挂念“我”的哥哥。由此,笔者以上举的两 个例子能够充分说明二人各自对对方有着朦胧的好 感。但是双方的互有好感,变成了翠姨自己的 单 相 思,哥哥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感,抑或是说哥 哥并没有喜欢过翠姨,只是有朦胧的好感。以至于翠 姨生病时,哥哥去看望她:“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喜欢 或是 什 么 新 奇 的 忧 郁,还 是 一 样 和 我 们 打 牌 下 棋。”[2]400在翠姨弥留之际,哥哥再去看翠姨时,“翠姨 就突然地拉住他的手,而且很大声地哭起来了,好像 一颗心也哭 出 来 了 似 的。 哥 哥 没 有 准 备,就 很 害 怕, 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他不知道现在就该是保护翠 姨的地位,还是保护自己的地位……哥哥后来提起翠 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 闷。”[2]401从开始两 人 具 有 朦 胧 的 好 感、互 相 在 意,到

《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大抵人家读书,须是先收拾身心,令稍安静,然后开卷,方有所益。

------朱熹《答周深文》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垒平。

-------雪芹遗诗一《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形象分析《小城三月》的悲剧让人迭叹不已。

我忽然想到,对于处在新旧礼教之中一个被新思想慢慢熏染并心有感触的这么一个传统而又心底纯良的少女,她的命运到底是有希望的好,还是没有希望的好或者说哪一种情况更为悲剧正如鲁迅关于铁屋子的思考:对于没有希望的民众,不去唤醒他们,固然可以让他们麻木的死去,不必经历心里的痛苦,但面对希望,还是有唤醒他们的责任。

那么,在旧礼教的中国,翠姨的命运到底有没有希望呢------也许有,但她的境遇却注定了是多么渺茫的一种奢望。

小说的尾声给了一点亮光。

“我”母亲在翠姨死后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意出嫁,那也是可以的,假如他们当我说。

”但翠姨的悲剧不在于嫁与不嫁,而在于她认识了一个有文字的文明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在当时还只是如试管中的胚胎,微动而脆弱。

这个世界让她对自己脱胎出来的世界绝望。

而她更大的悲剧是她却深爱上了这个本不属于她的世界,爱上了他不能爱的人。

可以想象,不嫁人的翠姨仍然要死!翠姨的性格直接导致了他的绝望。

她腼腆、柔弱、纯情;她没有反抗争取的勇气与能力,她只能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她的希望。

翠姨的世界是万分复杂的。

过分的复杂让她的选择没有空间。

她的爱是一种没有希望的冒险,相比于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这种爱更不为世俗所容,因为她与“表哥”的“姨侄”关系。

她没有曹七巧那么地蒙昧,所以她不愿只求得一个嫁或不嫁的结果。

嫁,她也不可能成为曹七巧;不嫁,她的世界是空的,她的生命在真空中不能存活。

所以如果她要活下去,又必然要成为另一个曹七巧。

女性爱情悲剧分析——以《小城三月》为例

女性爱情悲剧分析——以《小城三月》为例

女性爱情悲剧分析——以《小城三月》为例孙雅婷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摘 要:《小城三月》是萧红于1941年创造的一篇中篇小说。

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地主阶级家的少女翠姨,青春明媚、对爱情充满憧憬,但却因为自身、旁人和封建制度、社会的原因,失去了爱情的希望和追求,最终香消玉殒的悲凉故事。

翠姨代表了五四运动后处于新旧交替中的女性对于世俗的打破、爱情的向往,同时也真实地反映出大多数女性的爱情以悲剧结束的残酷事实。

关键词:翠姨;爱情悲剧;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指导老师:缪军荣[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47-02《小城三月》中的翠姨,是地主阶级家的小姐,她温婉、善良,在青春明媚的年纪对爱情充满了希望。

但在四十年代,一个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社会地位仍处于一个萌芽阶段,封建制度的残余仍影响着人们,翠姨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注定是不能收获所希望的爱情的。

导致翠姨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与禁锢。

一.内部原因1.翠姨的性格翠姨的性格是导致其爱情悲剧的一大原因。

首先,翠姨是一个青春明媚、不谙世事的少女。

翠姨虽然辈份上是“我”姨,但是却也不过十七八岁,她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翠姨订婚后接受了十多万的聘礼,竟心安理得地用了起来:穿了两次的流行市布大衫就不要了;有两对珍贵的耳坠子,“我”的母亲也不过只有两对。

而当三年订婚期满后,对方要娶她时,才明白自己是真的要被迫嫁给一个只有过几面之缘,又小又黑的男人。

其次,翠姨的谨慎的性格,封闭的内心也使得在爱情的表达上过于含蓄、委婉。

翠姨面对自己喜欢的绒布鞋时,将自己的喜爱藏于心中,不告诉其他人,甚至是与她相亲昵的“我”。

少女隐藏住自己的小秘密,当面对爱情时,翠姨也同样将感情内化于自己的心中。

“哥哥在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听些”,这其中透露着少女对于自己倾慕之人的一些小心思。

萧红的《小城三月》:女性的觉醒,是翠翠走向毁灭的根源

萧红的《小城三月》:女性的觉醒,是翠翠走向毁灭的根源

萧红的《小城三月》:女性的觉醒,是翠翠走向毁灭的根源01春天的命运这么短,这是翠姨的命运,也是萧红的命运你的一生,有没有倾尽全力去爱过一个人,不求他知道,不求他回报?著名诗人徐志摩曾说: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爱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这样不遗余力地付出,总是这样奋不顾身地爱恋,总是这样飞蛾扑火般热烈。

萧红的《小城三月》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为爱奋不顾身的爱情故事,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我”作为旁观者来讲述一个深情的女子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抵抗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

《小城三月》是萧红小说创作的绝笔,也是一篇在思想上、艺术上都非常令人惊艳的作品。

这部小说有一些细腻的心理分析,同时写出了爱情的含蓄,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在新思想萌芽的时期我们东方女性带着悲剧性意味的文化特质。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女子的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和封建思想的落后,也给现代的男女以警醒。

翠姨是封建家庭长大的女孩子,从小就和一般的女孩子不一样。

她对于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

当她接触了维新思想以后,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勇于对包办婚姻说不,敢于同封建思想抗争。

翠姨爱上了一个人,可她早已经在封建家长的压制下,订了婚。

而她心心念念的人,一直不回应她,没有勇气带她走出封建专制的牢笼。

她只能,一天一天糟蹋自己的身体,宁愿死也不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宁愿死也不向陈旧的封建礼教低头。

红楼式的悲剧在翠姨身上重演,她就像那林黛玉,爱恨不语,深情尽负。

然而凭借她一人的力量根本撼动不了封建家庭这座大山,也摧毁不了封建社会包办婚姻这堵铜墙铁壁。

翠姨死了,带走了小城的三月,带走了春天,但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文中写道:“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

这春天的命运,像极了翠姨的命运,也是萧红的命运。

萧红从小生活在一个封建家庭里。

她为了逃离封建专制的包办婚姻,逃离了家。

她一直在外漂泊,一生坎坷。

浅析萧红笔下女性的悲剧命运

浅析萧红笔下女性的悲剧命运

引言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历尽坎坷,可谓是不幸中的不幸者,然而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

她以女性的细致观察与敏锐感觉表现了黑土地上的生活场景与心灵世界,在其笔下,底层社会的生活艰难,尤其是女性的悲剧命运,刻画得异常真切。

她透过笼罩着她短促生命的精神暗影——荒凉之感看荒凉人间演出着的“生”与“死”,也把荒凉、寂寞感写进了小说人物的人生迷茫里了。

可以说,在萧红的作品里,流露出的悲剧意识,大部分是由女性的悲剧命运构成的,这与她本人的身世遭遇和当时的现实社会息息相关。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大致从如下几方面表现出来:一、遭受封建迷信思想摧残、毒害的女性在旧中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封建思想像无形的枷锁,压制着人性,对女性毒害、摧残尤其深。

萧红写作的时代背景是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当时,在作者眼中,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还沉落在文明前史的黑暗里。

封建迷信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就像毒液一样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和肉体,直至断送生活的希望或性命。

愚味的人民群众缺乏科学文化知识,认为生病是鬼附身,请“大神”来跳大神可以驱魔赶鬼,消除百病,因此,尽管生活艰难困苦,仍将平日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一点点钱倾囊而出,甚至债台高筑,只为了请大神或拿“云游仙人”的“帖儿”,结果怎样呢?不仅病没治好,反而加重了,有的甚至白白送命。

如《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本来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当了童养媳,就像卖了身,完全没有自由,成了婆婆的奶奶的“出气包”。

婆婆奶奶认为小团圆媳妇“太不像样”,应该“给她一个下马威”,好好“调教”。

因此,过了没有几天,就打起团圆媳妇来了,打得那么厉害,那叫声不管多远都可以听得见。

孩子凄厉的哭喊并未换来大家的同情,(只有“我”的爷爷除外),因为众人的善心都被封建思想蒙蔽着。

《小城三月》言情小说读书心得

《小城三月》言情小说读书心得

《小城三月》言情小说读书心得《小城三月》言情小说读书心得1萧红的小说《小城三月》以一个少女的角度讲解并描述了翠姨的悲剧爱情故事。

翠姨是与“我”年龄相仿的亲戚,常住在“我”家,与“我”非常密切。

翠姨的家人为她定了一门亲事,而她却爱上了“我”的堂哥,可是性格含蓄内向的她不敢将这“隐私”说出口。

随着婚期越来越近,翠姨愈加消瘦,最终一病不起香消玉殒。

翠姨的悲伤令人动容,小说中作者两次示意了她的命运结局,第一次出现在对于时尚面冷心热的翠姨执意要去买已经流行过了的绒绳鞋的时候,冒着漫天大雪,翠姨和“我”一家家商店挨个问过去最终也没有买到,她的愿望终究是落空了,此时她对自己的命运做出了推断:“我的命,不会好的。

”买不到的绒绳鞋就像是翠姨心中所期盼的爱情:有的时候,她止步不前,等到没有了,她只剩缺憾。

其次次是由伯父口说出的,爱美的翠姨为了面对自己爱的人细心装扮,早饭时迟迟不愿到位,伯父调侃她是林黛玉。

翠姨与林黛玉的确有相像之处,两人都弱不禁风,借居在他人篱下,都是有着敏感内心和爱情期许的少女。

在林黛玉的启发下,翠姨请了先生在家读书,“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起先咳嗽,而且成天闷闷不乐”,最终翠姨病死,她的命运轨迹和林黛玉重叠在了一起。

萧红在小说的结尾写到:“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

”这可以说是对翠姨命运的总结,翠姨是一个美妙的生命,却也是短暂的,令人惋惜。

翠姨的人物总体形象是美妙的,她身姿窈窕,像个大家闺秀,生在在相同环境的妹妹却不修边幅、俗气十足,在此对比下更是凸显了翠姨的沉静端庄。

在美妙的表象下,翠姨的性格中却有着冲突与病态的因素,她极度自卑,这首先是受她出身的影响,她是“寡妇的儿子”,母亲又二嫁;其次,外祖母为她提婚被拒肯定她而言也是一个莫大的打击;还有一个缘由是她对于教化的缺失,她没有读过书,心中对读书人有着憧憬与艳羡,所以她才会喜爱“我”,认为不管想什么“我”都比她明白,事事同“我”商议,在她心中读书人好像是高人一筹的。

《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特点及原因探索——兼议单恋或互恋

《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特点及原因探索——兼议单恋或互恋
翠姨所生活的时代就具有新旧时代文化交替的特点翠姨虽然生活在偏远的小城家庭环境又很死寂但新时代文忌不能望文生义对同形词的意义应当加以辨别区分从而保证我们能正确准确把握住中日两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1 0 0第 2 u. 1 2 9卷第六期
总第 6 8期
《 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特点及原因探索
— —
兼议单恋或互恋
杨昌俊
(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 乌鲁术齐 800 ) 301
[ 要] 姨 剧 有 旧 代 替 特 : 醒 蒙 并 , 争 化思潮的春风还是吹进了这个小角落。小城有了洋学堂,男子中学 摘 翠悲 具 新时 交的 点觉 与昧 行抗
与绝望沉沦并重。造成翠姨悲剧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 的学 生,一切洋 化,穿着裤子而不是长袍 。而更奇怪 的是他们 见了 因。翠姨为情而死,翠姨爱情具有含蓄性与执著性。翠姨的爱情是单相思还是两 女人不害羞 。从前的书生,一见 了女人 就脸 红。 情相悦的互恋。
心上 人表 白?
要回答 以上的 问题 ,首先让我们看看 翠姨足一个什 么样 的人。 翠姨十八九岁 ,生得并 足十分漂亮 ,但 长 得窈 窕,走起 路来 沉静而且漂亮 ,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 、静的感情 r 翠姨是否在恋爱?书中没有明说。翠姨的闺房密友 “ 我”—— 翠姨 的妹妹十七 八岁,大说人笑 ,不 分修边幅 , 时穿得仡 个还没有成熟的中学生写道:翠姨大概足恋爱 ' r 。 里胡哨 ,和她 的姐姐完全的不 。 传统的观点认为翠姨暗恋了,足 相思,得不到心上人徇情而 . 翠姨参加别人 的婚礼 ,其他 媳妇女人一律穿绣花 人祆,颜色特 死 ,而她 的意 中人不知道她 的真心真情 ,不知道她为什么而死 。表 卜 别的繁 华。她们 的脸 上也浓装艳抹 。翠姨从来 施脂 粉,那灭穿蓝 面.看,的确如此。从深层来看,翠姨爱情具有含蓄性与执著性, ・ 色缎子 的夹袍 。就 是这一次,翠姨把别人惊呆 1,人 们突然 发现她 翠姨的恋爱具有两情相悦的互恋性与无奈性。 广 翠姨非常聪 明,会 弹大正琴,还会吹箫和笛子 。而我 的堂 哥哥 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过 。 作者用对 比的手法塑造一个封 建社会 的淑 史形象 : 沉静 , 端庄, 钢琴弹得很好,吹箫吹得最好。有一次聚会,堂哥哥放下了箫,对 稳重 。朴素而 不妖艳 。内质荚胜过外在荚 。帮姨像所有 年轻 的女孩 翠姨说:“ 你来吹吧! ”翠姨却没有言语,站起身来,跑到自己的屋 样具有爱美的天性。十五年前的这个小城大街上流行一条宽大的 了去 r。翠姨 为什么为有如此反常的行为 ?答案只有 一个:面对所 披肩 ,翠姨的妹妹有 一张 ,翠姨有一张 ,几乎每 人都有 一张。 倾慕 的异性 的害羞 !我的堂哥哥,好久好久地看住 那帘子 。我 的堂 但 是翠姨对 美的追求有其特 点 。例 如那时候还流行 穿绒绳鞋 。 哥哥为什 么会有 如此 的行为 ?他其实 已经敏 感到 了某些朦 胧的情 翠姨,她没有买,她怀疑了好久。我陪她上街,先不告诉我去买什 素 。应 该说翠姨 和堂 哥哥彼此欣赏对方 的才 艺。 么,进 了铺 子选了半天别的 ,才 问到绒绳鞋 。走 了几家铺予,都没 但是 不久,翠姨就 订婚 了。她未来的丈犬 ,家 境很富有。人长 有,都说丈完了。后来举姨又提议要 去买绒绳鞋 ,我们在大雪天从 得又低又小,穿一身蓝布棉袍子,黑马褂,头上戴一顶赶大车的人 早上找到天黑也没买到满意 的绒绳鞋 。书中举 了这个买绒绳鞋的例 所戴的五耳帽子。十七岁,在乡下的私馆里读书。 子向读者展示 了 姨性格的犹疑 ,多虑 ,内敛 的一面。翠姨面对 自 翠姨 不满 意她的包办婚姻 ,但没有 言语 的反抗 更没有在行动上 翠姨在内心深处更愿意远远的推着。 己的密友 “ ,连喜欢绒绳鞋这样的小事都深埋心间, 我” 不肯轻易暴 表露不满。由于三年之后娶亲, 露。喜怒哀 乐 形于色 。这是封 建社会 对淑 女的要求 。 订婚后 翠姨足很有钱 l。她拿着朱来丈夫 的聘礼 ,不断买再式衣服 r 封建礼制要求 “ 女了无才便是德” 。所以翠姨犬字不识一个 , 她 和首饰 ,追赶时髦穿向 鞋 。似乎很快乐 。但 是当伙伴们玩耍忙碌 没有读过书 。总之 ,翠姨足 中固二十世 纪二三十年代淑女 的一个典 时, 惟有她 一人站在短篱前面 ,向着远远的哈尔滨市的影子痴望着 。 型形象 ,或者说她足按照封建社会传统 的礼制来规范约束 自己行 为 此时翠姨心中已经有了意中人, 但还是订婚了。 为什么会这样? 的典型 。 因为自古至今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人没有自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是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崩溃 瓦解 的时 己选择婚姻大事 的权利 。心里 希望嫁给一 个人是一吲事 ,现实 中嫁 代。但是传统的封建思想依然在普通 民众中根深蒂同 。这时 的中国 给一个人是另一 回事 。堂哥 哥只是她婚姻 理想的一个梦而 已!这时 已经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 的翠姨还没有想到抗婚。她本来准备听从命运安排,顺其自然。 有一年冬天,刚过了年,翠姨就来到了我家。当然堂哥哥也在 封建活动在酝酿发展中, 苏俄的共产主义运动也深深地影响到中国。 翠姨所生活的时代就具有新旧时代文化交替的特点 我家。伯父带着我们哥哥,弟弟……姨八九个去看花灯,路上又碰 翠姨虽然生活在偏远 的小城 ,家庭环境又很死寂 但新 时代文 到 了几个在哈尔滨和堂哥哥一起读书的男生 。翠姨觉得他们的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性前言《小城三月》作为萧红最后的一部小说,展示了新旧文化冲突中的女性悲剧命运,也折射了那个时代女性所特有的生命体验。

女性主体意识被唤醒后,却面临着来自社会的巨大的压力,无路可走,而最终往往陷入幻灭的寂寞与悲哀。

《小城三月》中,翠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在未被唤醒前经受封建社会的桎梏,受到新文明的呼唤,却又遭受新旧更替时社会的摧残打击,而最终幻灭。

而这一前一后的摧残打击,造就了她的悲剧性命运。

如果说封建思想对翠姨的桎梏是造成她悲剧性命运的一小部分因素的话,那么在她觉醒之后,新思想与仍旧存在的旧传统的冲突,则是造成她悲剧性命运的最大因素。

一、遭受封建思想桎梏的悲哀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逐渐推翻,但旧的封建传统,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同时,新的文化,进步思想也已悄然传开,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这一时代的女性,绝大部分是受着封建传统教育长大的。

封建思想,传统道德深深地束缚着她们。

影响着她们的言行和生活。

女性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她们的思想大多是僵化,麻木的,不会想到去追求自由,平等。

不敢大胆地去追求爱情。

她们不够独立,因此在家庭或是社会中是没有地位的。

这些现状,决定了大部分女性的悲剧性命运,当然其中也包括翠姨。

文中写到了好几位女性。

其中一位是翠姨的堂妹妹,她永久是穿着深色的衣裳,黑黑的脸,一天到晚陪着母亲坐在屋子里。

母亲洗衣裳,她也洗衣裳;母亲哭,她也哭。

这是怎样令人窒息的一种生活,完全没有了年轻女性该有的青春活泼,有的只是压抑,沉闷得像死水一样的生活,爱情、自由、追求、文明在这里统统没有立足之地,更不要说这位堂妹会有什么思想。

她就被禁锢在“家”这个小圈子里,不和外界接触,近乎麻木地生活。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女性大多如此生活,到她这里,只是不假思索地沿袭而已。

而第二位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是翠姨的亲妹妹,一个大大咧咧,没有思想的女孩子,她突然地就定了婚,婆家的聘礼大概是几万吊,所以她忽然了不得起来了,今天买这样,明天买那样。

而她的未婚夫,没有什么好看,很高,穿着蓝袍子黑马褂,好像商人,又好像一个小土绅士。

妹妹的生命里没有爱情,有的只是旁人眼里的“富有、幸福”,她的婚姻是由别人决定的,没有人在乎她喜不喜欢,而她自己也觉得大概应该就是这样吧。

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她这里得到了展现。

没有人尊重她的选择,而她自己对此也浑然不觉。

这是一种愚昧,麻木的生活状态。

她的命运是这样的,可想而知,成千上万个女性,她们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呢?再有,就是我陪翠姨一同去继母的族中做客时,所看到的八旗女子了。

继母的族人都是八旗人,婚礼的当天,所有族中的年青的媳妇都必得到场,而个个打扮得如花似玉,个个都穿得和现在西洋女人在夜会里边那么庄严。

一律都穿着绣花大袄,大袄的襟下一律的没有开口,而且很长。

大袄的颜色枣红的居多,绛色的也有,玫瑰紫色的也用。

而那上边绣的颜色,有的荷花,有的玫瑰,有的松竹梅……当时的社会,新生活的气息已悄悄地吹遍了大地,但是这些八旗女子,却还活在她们的祖制生活里,活在她们的世界里,她们的衣服繁褥,华贵,她们需得打扮得“如花似玉”,因为每一个人,都代表着夫家的“脸面”,而不是自己,或许她们就没有自我。

这些女人被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深深地禁锢着,没有自由,只有服从。

“她们的脸上,都擦着白粉,她们的嘴上都染得桃红”①“而在我,她们就都是一样的,好像小孩子的时候,所玩的的用花纸剪的纸人,这个和那个都是一样,完全没有分别。

都是花锻的袍子,都是白白的脸,都是很红的嘴唇。

”②她们就像一个个单薄的“纸偶”,没有人会想到“个性、思想、追求”这些词语,就算有过,或许也早已被扼杀在摇篮里了,这就是“我”眼中女性的生活,而她们欢天喜地地所要迎接的人,将会加入她们的阵容,重复她们的命运。

在这些苍白,单薄的“纸偶”中“我”和翠姨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尤其是翠姨,她穿了一件崭新的旗袍,没有涂抹胭脂,身上散发着年轻女子特有的清新。

所有人都惊异于翠姨的漂亮,说她漂亮得像棵新开的腊梅。

吃饭的时候,许多别的客人从别的屋子来呆呆的望着翠姨。

为什么呢?也许翠姨在这一群千篇一律地女人当中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吧,她的身上还洋溢青春的气息,年轻姑娘的那种未经规整、未经摧残的生命的气息。

“别的女人们羡慕了翠姨半天了,脸上都突然地冷落起来,觉得有什么话要说出,又都没有说,然后彼此对望着,笑了一下,吃菜了。

”③这些女人的脸上写了些什么呢?她们看到翠姨,也许会想到当年的自己,但那早已是往事了,她们也许想到,不久的将来,翠姨又会是什么样呢?她们觉得有什么话要说,又都没有说,然后彼此对望着,笑了一下,吃菜了。

谁又知道这背后有多少无奈与酸楚。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女性,被封建思想深深地禁锢着,被各种各样的规矩管制着。

她们麻木,愚钝地生活着,她们没有自我,更没有选择婚姻,选择生活的权力。

而翠姨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她的身上又怎能少得了封建传统所留下的印迹?翠姨相对于前面几位女性来说,是比较聪慧,娴雅的一位,她的身上有着东方女性特有的美,但同时也带着致命的弱点:强烈的宿命论。

这种宿命论是封建传统馈赠给她的,而这也奠定了翠姨命运的悲剧性。

当她的爱情觉醒时,她没有勇气去追求,只能痛苦,煎熬。

文中写到:“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

”④这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翠姨,她正安静地站在那儿,散发着高雅温柔的气息,像水一般沉静柔美。

这是一种东方女性身上特有的美,淳朴而优雅。

这样一位温柔、沉静的姑娘,内心却是极易伤感的,她骨子里的倔强最终也没能敌过深深扎根于她思想中的“宿命论”。

而这些也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就拿买绒线鞋来说,在外边飞着满天的大雪的时候,我和翠姨坐着马车去买绒线鞋。

路上行人稀少,外面天寒地冻,我和翠姨为了翠姨心目中的“幸福”,在小城里奔波着,翠姨最终没能买成绒绳鞋,很是伤感。

买绒绳鞋,她是倔强的,为了自己心爱的东西,冒着大雪,几乎跑遍了全城。

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姑娘,她的执着让人喜欢。

但是当她追求的东西没能及时得到时,深埋于她骨子里的伤感和宿命却跳出来了。

我们最终没有买到绒绳鞋,翠姨深深地看着我的眼睛说:“我的命,不会好的。

”翠姨自己这么想,她为什么会相信命运呢?为什么如此悲观?就因为没有买到绒绳鞋吗?因此,可以看出,翠姨是一个很容易伤感的人,而且,十几年的封建传统教育,以及周围社会的影响,早已深深地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那就是,寡妇的孩子命运是不会好的。

翠姨把他牢牢记在心里,也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当爱情在翠姨的心里萌芽时,她没有勇气去勇敢地追求,而是选择了深深地隐藏。

一遍一遍地在心里告诫自己,自己是寡妇的孩子,命不好,别人会瞧不起自己,或许连自己的心上人都会这么想的。

她自觉地觉得自己的命运不会好的,她自己一天把这个背了不知有多少遍,她记得清清楚楚。

是什么东西掌控着翠姨的思想?是几千年的旧传统,旧思想。

它们像一只毒爪,深深地钻进翠姨的心里,影响着她的,控制着她。

它们告诉翠姨,“你的命不会好的!”而翠姨自己,似乎也已接受了着一切,虽然她很倔强。

从上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封建思想,旧传统对女性的桎梏,它们造就了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的悲剧性命运,使她们麻木,愚昧或者说压抑地生活着。

而这也是翠姨形象悲剧性因素之一。

正是这些旧传统,旧思想浸染着,束缚着翠姨,带给她强烈的宿命感,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二、唤醒,幻灭的悲哀——新思想与旧传统的冲突翠姨所代表的一代女性,承受着封建思想,封建传统所带给她们的桎梏,一部分人麻木地承受着,还有一部分,在新文明,新社会的呼唤下,逐渐觉醒。

被封建思想和局旧传统禁锢是痛苦的,但当她们接受新生活,新文明的呼唤,逐渐觉醒时,她们的命运又将怎样呢?能否改变她们悲剧性的命运?答案是否定的,这个社会还没有做好接纳她们的准备。

换一句话说,当时的中国,虽然已经吹进了阵阵新文明,新生活的气息,但整个社会,其实还深受旧传统,旧观念的影响,远远没有转变过来。

在小说中,始终笼罩着一种春的气息,这其实代表着新思想的介入。

这种新思想让传统美的翠姨走向了文明美,让她逐渐走向了与旧传统决裂的道路。

在她一心向着新思想,新文明前进的路上,就传统势必会成为她前进路上最大的障碍,而作为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女子,一个没有经济基础,没有独立能力的人,等待她的,将是残酷的摧残,这比起她未觉醒之前所受到的桎梏来说,更加的残忍。

旧传统与新思想的冲突,是翠姨蜕变的大环境,也是她悲剧的根源。

(一)被新文明唤醒翠姨被唤醒了,她渴望爱情,渴望文明,渴望做一个有自主意识的“人”,但这一切,能被当时的社会接受吗?这对于翠姨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呢?当时的社会的确是吹进些许新的思想,文明已经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那个时候,我们的县里,早就有了洋学堂。

他们一切洋化,穿着裤子,把裤腿卷起来一寸,一张口“格得毛宁”外国话。

更奇怪的是他们见了女人不怕羞,男学生对待女学生特别尊敬,翠姨去哈尔滨买嫁妆时就遇到了这样的礼遇。

而且在“我们”家,做什么也是不分男女,大家一起去。

这一切的一切,强烈地吸引着翠姨。

她渴望融入到这个新的环境里。

在我家打羽毛球的时候,翠姨常常会一个人站在短篱前面,向着远远的哈尔滨市影痴望,她渴望那里的新鲜、文明的气息,想着那里有自己心爱的人。

翠姨于是也很勇敢、很坚定地去接受新事物,那时候流行的高跟鞋,我们大街上不大有人穿里,只有我的继母早就开始穿,其余就是翠姨了。

当时流行的银灰色市布大衫,翠姨就有好几件,而当时流行着的一种长穗的耳坠子,翠姨就有两对。

翠姨积极地响应着这个新环境,新社会,她努力通过一点小小的时尚来使自己与这新生活的距离近些,但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这个新的社会会接纳她吗?(二)经受旧传统摧残翠姨被唤醒了,但是这个新社会还没有做好接纳她的准备。

整个社会并没有完全摆脱旧传统旧思想的束缚,在新旧交替时代觉醒的女性,必将承受来自旧传统的巨大压力。

文中的翠姨,面对来自就传统的压力,失望、无助、喘不过气来,最后,只能以死来做最后的反抗、祭奠自己的青春。

她只是一个被时代的潮流落下的人,一个被唤醒却又无所适从的人。

翠姨从小就没有读过书,等她长大了,知道读书的好处时,却已快二十了,她到哪里去读书呢?旧社会不让她读,新社会她却已错过了读书的时间。

她又能靠什么途径去接近自己心目中的“文明的新社会”呢?翠姨所渴望的读书生活,对她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这残酷的现实只能让她更加痛苦和绝望。

翠姨的婚姻便是旧传统馈赠给她的礼物,婚姻是母亲张罗的,并没有人去问她愿不愿意。

当翠姨因为自己的婚姻,自己的爱情而郁郁寡欢,积郁成疾时,又有谁能理解她?就连她的母亲也始终不知道原因,只是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而我的母亲,即使是猜到了翠姨的心思,却也是无能为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