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萧红对女性悲剧根源的揭示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b28e6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b.png)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多以女性为主题,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和悲剧遭遇。
本文将以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为探讨主题,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红玫瑰与白玫瑰》以及《芳草地》三篇作品入手,分析其中女性角色的遭遇和她们的悲剧意识。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遭遇,展现出她的无助和无言。
小说开头,女主人公阿红被绑在牛车上进城卖身,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选择和反抗的权力,只能默默承受着命运的安排。
阿红的婚姻也是一个悲剧,她没有选择的嫁给了一个无能的男人,并为此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
阿红自己的母亲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她一直生活在贫困和痛苦之中,最终死于饥饿。
通过描写这些女性角色的遭遇,萧红展现了她们的悲剧意识,她们在社会中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任凭命运摆布。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萧红的另一部重要作品,通过比较两位女主人公的遭遇,揭示出女性在家庭中的悲剧地位。
红玫瑰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她在传统家庭中无法被接受,最终选择了自杀。
而白玫瑰则是一个传统女性的代表,她按照社会的期望选择了婚姻,但最终却陷入了婚姻的苦闷之中。
通过对这两位女性角色的描写,萧红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被束缚和被压迫,她们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对自由、对个人追求的渴望和无力实现的无奈之中。
《芳草地》是萧红的一篇自传体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展现了她在农村生活中的苦闷和悲凉。
女主人公身负家庭的重任,需要照顾残疾的父亲和弟弟,她没有时间和精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一个没有知识和文化的环境中,女主人公无法得到解脱,她的生活被彻底消磨殆尽。
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生活,萧红揭示了女性在农村社会中的悲剧命运,她们无法摆脱家庭和社会的束缚,只能在苦闷和无助中度过一生。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和探讨。
通过对女性角色的遭遇和内心情感的描写,萧红反映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和悲剧遭遇。
浅论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探究
![浅论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830f83c850ad02de8041ee.png)
浅论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探究提要:作为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萧红通过其作品描述了女性人生的自然悲剧和社会悲剧,不仅拷问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和迫害,而且深入女性精神肌理,挖掘女性自身的精神病弱,即充当了男权社会的同谋。
全面关照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直面女性的困境。
关键词:男权压制;悲剧命运;女性意识。
萧红,作为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其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女性。
在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在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上,称得上独树一帜。
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深切地关注和思考所处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探究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萧红的童年生活缺乏温暖和爱护;成年之后,把希望寄托于爱情,却又屡遭挫折,几次离异;一生追求爱和温暖,最后落得客死异乡。
所以她的作品大多关照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直面女性的困境,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何谓女性意识呢?乐黛云教授认为应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是社会层面,从社会阶级结构看女性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第二是自然层面,以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生理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验;第三是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
”[1]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体验,从社会层面观照下层女性的生存形态和生存困境,从自然层面表现女性的生育苦难,从文化层面揭示了性别关系中男性对于女性人格和尊严的践踏,批判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对于女性的束缚,这一切都使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说过:”凡是以自我为中心,受自我限制的作家都有一种为那些气量宽宏,胸怀扩大的作家所不具备的力量。
它能把他们的心灵所熔铸的形象原原本本的描摹出来,而且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美,独特的力量,独特的敏锐。
”萧红也正是这样有个性的作家,她不是政治理论或文学思潮的复写者,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书写着女人自身的生命体验,以女生为主体将人生的荒凉感与女性的悲剧融为一体。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101c1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d.png)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生死场》描写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态度。
本文将以《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为切入点,探讨其中蕴含的现代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死场》这部小说。
《生死场》讲述了一个女子静秋的命运,她因为家庭的贫困被迫与一个瘸子结婚。
在这段婚姻中,静秋遭受了丈夫的虐待和歧视,她的人格也逐渐受到了摧残。
最终,她怀有身孕,但却因为无法承受身心的折磨而选择了自杀,以求解脱。
小说中对静秋的描写,使得读者感受到了这位女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妇女地位低下且受到限制。
女性被视为家庭的附庸,她们的人格和自由常常受到忽视和侵犯。
《生死场》中的女性形象,正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生动再现。
静秋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是无数中国女性命运的写照。
她们或被迫婚姻、或受男性暴力、或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受尽委屈和折磨。
这些悲剧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
《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并非仅仅停留在历史的舞台上,而是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封建思想逐渐淡化,但女性地位和权益的保障仍然面临挑战。
女性权益和地位问题依然存在,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职场歧视、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
通过改革和取缔性别歧视,提高女性地位和权益,促进性别平等,仍是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来保障女性的权益和地位。
需要加强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在学校、媒体、社会中,普及性别平等观念,促进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人格和价值。
需要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女性的权益,提高女性地位,纠正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社会应当加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管理和预防,给予受害者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9ecc56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8.png)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萧红的《生死场》是一部关于女性悲剧命运的小说,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妇女地位低下、封建礼教束缚、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在面对生死场的考验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勇气,但最终仍被现实所击败。
这部小说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遭遇和境况,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
小说中的女性大多出身于贫苦家庭,缺乏知识、文化和教育,被传统封建礼教束缚,面临着男女不平等的处境。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小说中的女主角卓文君。
卓文君出身于贫苦家庭,由于生得美貌,成为了富家少爷的妾室。
她原本只想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但最终被现实所击败。
她的悲剧命运表达了萧红对当时中国女性境况的深刻反思和探讨。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在面临生死场的考验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勇气。
他们不畏艰险,不惧死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种坚强和勇敢的品质。
比如,在小说中,卓文君在面临死亡时,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坚定地选择了跳崖。
女孩子芳芳在被强奸后选择了自杀,即便家人多次试图阻止,她依旧决定了走向死亡。
这些女性的行为彰显出了她们内心深处的崇高品质和坚强勇敢的信念。
然而,这些女性最终都被现实所击败,其悲剧命运也提醒着我们:在当代社会中,女性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限制,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当今的社会中,女性已经获得了许多的权利和机会,我们应该以她们的悲剧经历为鉴,在今后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正的平等和尊重。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2478b5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3.png)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生死场》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残酷现实和女性的悲剧命运。
在小说中,萧红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性们在家庭、婚姻、社会等方面所遭受的苦难和艰辛,展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遭受的不公和压迫。
本文将就《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展开探讨。
小说中所描述的女性命运,可以说是充满了悲剧与苦难。
从女主人公小云、明娘、秧儿到其他的女性角色,她们在这个故事中都经历了种种不幸的命运。
她们在家庭中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受尽了丈夫和家庭成员的虐待和压迫,她们没有自己的人生和自由,生活得十分苦痛。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无一不显示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无助和悲剧。
在小说中,小云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和不甘屈服于命运的女性形象,但她最终也无法摆脱厄运的困扰。
她在家庭中遭受丈夫的压迫和虐待,无法得到婆婆和姑爷的支持和理解,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明娘则是一个不幸的女性形象,她被迫嫁给了不爱的男人,终日受尽欺凌和折磨,悲惨的命运着实令人心痛。
小说中的其他女性形象,如秧儿,她也是一个无辜受害的女性形象,她被迫堕入火坑,最终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
通过描绘这些女性的悲剧命运,萧红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同时也呼吁人们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对旧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苦难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的一些女性问题的深刻探讨。
在当下社会,尽管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着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许多女性仍然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她们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面临着职场上的不公平待遇,甚至遭受家暴和性骚扰。
小说《生死场》中描绘的女性悲剧命运也能引起我们对当代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深思。
通过深入了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不公,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并尊重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努力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我们也应该关注和关爱那些身处困境的女性,给予她们更多的支持和关怀,帮助她们走出困境,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c8c16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6.png)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20世纪中国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悲剧意识,描绘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困境和痛苦。
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破碎的家庭、痛苦的婚姻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在她
的小说中,女性们经历了生命的磨难,他们的悲剧意识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本文将从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悲剧意识的产生和表现以及对当代女性的启示等方面来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中国社会,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社会风气混乱的时期。
女性处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之下,她们缺
乏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被束缚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中无法自拔。
这种社会环境下的女性,往
往经历着家庭的不幸、婚姻的痛苦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她们的悲剧意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
下逐渐形成并得以表现的。
萧红通过她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承受的
不幸和痛苦,她们的悲剧意识如同一个时代的哀歌,唤醒了读者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不仅仅停留在对于过往的反思,更具有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意义。
虽然时代已经远去,但是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和痛苦并没有完全消失。
当代女
性在家庭和职场中仍然存在各种不公平和歧视,她们往往需要在追求个人发展和家庭责任
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悲剧意识,可以引起当代女性对自身处境
的思考和认识。
她们可以从萧红作品中汲取力量,坚定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和自由。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e76138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2.png)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小说,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中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深受现实生活的影响,展现出当时农村妇女的悲剧命运和社会地位的低下。
这部小说也带有鲜明的现代意义,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在《生死场》中,萧红通过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当时农村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
首先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花儿,她是一个贫苦农家的女儿,在家庭的压迫下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选择自己的婚姻。
她被迫嫁给了一个丑恶的老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在对丈夫的不堪忍受下选择了自杀。
其次是小说中的贾二嫂,她与自己的姐姐一同被强迫嫁给了同一个男人,最终被抛弃在艰难的环境中。
这些女性形象都展现了当时农村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她们的人生被社会制度和家庭压迫所扭曲,无法得到自由和独立。
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农村社会中妇女的困境和社会地位的低下。
在那个时代,农村女性的主要任务是生儿育女、料理家务,她们没有受过教育,没有独立的思想,也没有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
她们的人生被早婚、早育所束缚,没有选择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在男权社会压迫下,她们只是家庭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的人生和价值。
她们在生活中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和痛苦,最终被迫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生死场》中的女性形象也带有现代意义,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揭示了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依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妇女在家庭中遭受着各种形式的歧视和暴力。
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提醒人们,应当关注和呵护妇女的权益,保护她们的人身安全和尊严。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呼吁妇女应当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妇女应当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应当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她们应当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不应当被家庭和社会的压迫所束缚。
萧红的《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剖析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形象
![剖析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64bcf4b950e2524de4187e00.png)
Z 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萧红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她文学的生命却生生不息,她在有限的创作时间里,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回忆、感慨和震撼,萧红所创造的文学价值也留给了世人越发掘越耀眼的光辉。
一、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生死场》体现了萧红的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书中对女性的命运,能折射出在那样一个特定时代的生存环境里,生与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女性的身体上,小说从女性生育所受的痛苦写起,既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光环,又能从人的本性出发,要承受虐待以及自己不忍生活产生的扭曲心理,自残折磨到死,真是让女人受尽了世间的痛苦。
萧红在作品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关于女性生与死的世界,让我们深切的感受着女性存活的不易,所承受的极大的苦痛,得不到任何的理解与包容,这简直是对人生的灾难的描摹。
原本正常的女性,在那个黑暗的扭曲的世界里,难逃命运的捉弄。
最后沦为不堪的人生奴隶。
无法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在那个男权大过天的社会,她们只能默默地忍受着。
(二)隐形的封建残害《呼兰河传》里王大姐做姑娘时,像一棵灿烂的大葵花,都夸她将是兴家立业的好手,可她毕竟也是个普通的女儿家,人们发现她与磨倌冯歪嘴子同居,没有通过明媒正娶,在那个封闭落后的时代人们曾经的赞美之词在一夜之间全都被推翻了,更难以接受的时冷眼嘲笑,和那不堪入耳的恶毒的话语。
她有什么过错?怎么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每天承受着精神的莫大的痛苦,终于在寂寞冷眼中死去。
这群在贫穷困苦中挣扎的女性,被恶心摧残着,周遭的一切不成文的规定还在前方设法地继续折磨她们,面对她们的不幸,她们难以挣脱伦理的束缚,只能成为这个社会低廉的牺牲品。
王大姐,小团圆媳妇,她们的生命从升起到陨落,不断地受着封建的迫害,这一张无形的巨网,让她们承受灾难的同时毫无回天之力地接受命运的摆布。
(三)负重的情感、压抑的生命《小城三月》是萧红最后一部作品。
它是对人情感方式的一个历史检验,对其“剪不断,理还乱”的隐微心理的追求与探索。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072f0b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a.png)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20世纪中国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悲剧意识而闻名。
在她的小说和散文中,女性形象常常处于悲惨的境地。
她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犀利的笔调描绘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分析其原因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体现在她塑造的女性形象上。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往往是受压迫和悲惨命运的代表。
《呼兰河传》中的小翠,她从小就生活在贫苦的家庭中,饱受苦难,最终因爱情的悲剧而离世;《生死场》中的方玉珍,她经历了流亡、疾病、悲惨的婚姻,最终选择自杀。
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凸显了萧红对女性处境的深刻关注和悲剧意识。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还体现在对爱情和婚姻的描写上。
在《呼兰河传》中,小翠对爱情的追求和最终的悲剧结局,展现了萧红对女性爱情观念的探讨。
她揭示了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所面临的种种痛苦和困境,以及对这些困境的无力挣脱。
她认为,婚姻是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之一,而对爱情的渴望则成为她们悲剧的起点。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还表现在对社会和政治的关注上。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往往被社会和政治的压迫所困扰,她们的命运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摧残。
《生死场》中的方玉珍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她的悲惨命运与当时的政治乱象密切相关,她一生遭受的磨难和痛苦正是社会和政治的产物。
萧红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呈现了她对社会和政治的批判,以及对女性在其中所承受的悲惨命运的深刻关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尽管萧红所描绘的女性形象生活在旧社会,但她们的悲剧命运却反映了女性在当代社会依然面临的一些困境和挑战。
在当代社会,女性依然面临着来自爱情和婚姻的困扰,以及来自社会和政治的压迫和歧视。
通过对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以及她们在社会和政治中所面临的挑战。
浅析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浅析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064956fa45177232f60a253.png)
文学评析浅析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谈金晶萧红,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独立的品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我们无法忘记她深刻的洞察能力和敏感的情感体认,更无法忘怀一个女性内心的博大情怀和人性关爱。
回首中国文学史的道路,女作家的数目寥若晨星,女性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实中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
但是五四运动以来,个性独立和女性解放成了大势所趋,女性获得了许多权力,也开始一群进行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女性终于获得了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了宣泄长期以来郁积的途径。
女性的视角长期被限制,现在获得自由的时间比较短,所以短时间内情绪的积累很容易造成模式化。
此时的萧红却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独特个性。
虽然有着童年不幸的遭遇,生活中遇人不淑,但这并没有阻碍这个内心强大的女子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才情女作家。
她关注生活、关注大众,拥有清晰却不偏激的女性意识揭露男人的弱点,擅于挖掘女性内心深处最深的最真挚的情感。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男权文化中,女性始终是弱者,没有反抗,把自己对受压抑不快情绪的抵抗转换为了内心的无意识,《生死场》中的女性面对丈夫的责骂,从不敢抱怨,金枝和福发嫂被男性占有后,传统观念使她们忍气吞声,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更没有反抗意识。
张抗抗曾说:“在一个愚昧落后的社会,因为传统的意识往往在妇女的头脑中道德观念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女性的意识,残害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男性要求的标准。
女性只遭到来自各方面,包括同性的严厉谴责。
《生死场》中,无论是王姑娘因生产而死,还是王婆服毒即将惨死,她们身边的同性都只是木然,一点反抗的想法都没有。
当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城里,她周围那些与她有着相同遭遇的女人没有同情”。
萧红在揭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造成伤害的同时,也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女性自身有所思考。
男性对于女性的钳制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在大多数心中,总存在着“男尊女卑”的心理。
中国女性从小就被束缚在框框条条中,长期的压抑也“培养”了女性强大的忍耐力。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60089e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b.png)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萧红的小说《生死场》通过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探索,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极度剥削和压抑,进而揭示出女性在现代化进程中遭受的悲剧命运。
本文就从女性角度出发,探讨《生死场》中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首先,小说中的女性都是被动的受害者。
玉米、小红等女性主人公都经历了身心上的痛苦,承受着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小红在父亲的逼迫下成了养病地震的妓女,给她带来了无法描述的痛苦和寂寞,而玉米则被父亲放逐到农村,被迫嫁给相貌丑陋的文革闲散青年成勇,最后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些女性不得不接受她们不愿意的生活,承受着世俗的压力和社会的不公。
她们受到的是残酷的对待,是无限的悲痛。
其次,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凸显了女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身份危机。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女性都被贴上了“弱者”的标签。
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女性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地位愈加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萧红通过刻画女性人物,直观地展示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身份危机,使读者能够深刻认识到,女性也应当成为社会中重要的角色。
最后,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命运表明了女性已经迫切需要自我救赎。
尽管生存环境艰苦,小说中的女性们并没有失去自我,而是逐步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寻找自己内心的安宁。
这从小红在痛苦中祈求释放和玉米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态度中可以看出。
她们正在寻求自我救赎的道路,希望挣脱社会规则的束缚,追求自我价值的提升。
总之,《生死场》中的女性命运凸显了女性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身份危机和悲剧命运。
她们所经历的苦难,反映出中国社会对于女性权利和地位的忽视。
但是,小说同时也表明了女性不应该屈服和自卑,而应该得到平等和尊重。
对女性的关注和尊重应该是社会前进的必然步伐,而女性也应该挖掘自己潜藏的力量,争取自我救赎。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fae740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c.png)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一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思考角度。
《生死场》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女性在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理性思维之间所遭遇的挣扎和矛盾。
本文将从女性悲剧命运和其现代意义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首先,萧红在《生死场》中生动地展现了女性的悲剧命运。
在小说中,女性特别是中产阶级女性面临着诸多的限制和困境:家庭、传统道德、社会规范、男权主义等等。
她们往往被束缚在自己的社会阶层和性别角色中,无法自由发挥和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
例如,小说中的漂亮姐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因为母亲的过度保护和传统思想的限制,最终不能选择自己的婚姻对象和生活方式,只能为了家庭和社会做出牺牲和妥协,最终导致自己的悲剧。
其次,萧红的小说流露出了深刻的现代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她反对传统的、死板的道德规范和文化观念,主张个体的自由、独立和自我发展,追求真实、自然、本真的生活状态。
她的作品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多元性,赞扬自由创新的思想和精神,反对传统文化的僵化和机械性。
例如,小说中的赵大爷就是一位代表传统的老人,他坚持“三从四德”,为了维护传统的家庭和社会秩序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
相比之下,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发则是一个代表现代主义的人物,他具有自我意识和自主创意的精神,勇于挑战传统、批判社会,并最终获得自由和尊重。
总的来说,萧红的《生死场》揭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所遭遇的困境和矛盾,同时也体现了现代主义思想和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在当代社会,人们也面临着许多类似的挑战和困境,如性别歧视、传统文化僵化、社会规范过于繁琐等等。
我们可以从萧红的小说中汲取灵感和启示,勇于拥抱自由和多元性,摒弃迷信和盲从,推动社会的正义和进步。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ff108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2.png)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她以其深刻的女性视角和对生活的深刻剖析而闻名。
她的作品《生死场》刻画了一群女性在乱世中的悲剧命运,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本文将从《生死场》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描写入手,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现代意义。
萧红在《生死场》中刻画了多位女性角色,她们的命运都充满悲剧色彩。
女主人公王小凤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悲剧,她从小就被贫穷和压迫所困扰,被迫嫁给一个丑陋和邪恶的男人,过着悲惨无助的生活。
她的命运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迫,最终导致她跳河自尽。
除了王小凤之外,小说中还塑造了许多其他女性角色,她们或是受到了家庭暴力的侵害,或是被迫成为性奴,或是被迫背叛自己的爱情和理想。
这些女性的命运都充满了悲惨和不公,让人深感心痛和无奈。
萧红通过《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在20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地位低下,受到严格的束缚和限制,她们缺乏自由,无法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这种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使得她们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注定了她们的悲惨命运。
萧红在小说中深刻地揭露了这种不公和不平等,呼吁社会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
萧红通过《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女性问题的思考。
尽管时代变迁,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但在当代社会,女性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歧视和压迫。
在职场上,女性难以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在家庭中,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在社会中,女性经常受到性别歧视和暴力侵害。
萧红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引发了对当代女性问题的深刻思考,唤起了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呼吁。
从《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追求。
萧红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呼吁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珍视,并对压迫和歧视保持警惕。
她在小说中描绘的女性形象,都具有强烈的求生欲和追求幸福的渴望,她们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奋起反抗,为自己的尊严和理想而战。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21e42c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f.png)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揭示社会现实和深度刻画女性形象而闻名。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悲剧意识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呈现出了种种让人心酸的命运。
女性的社会地位局限了她们的命运。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女性被束缚在家庭和婚姻的桎梏之中,缺乏自主权和平等地位。
在萧红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白玫瑰和红玫瑰都是受压迫的女性形象。
白玫瑰是一个妇女学校的老师,她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最终不得不嫁给一个她不爱的男人。
红玫瑰则是一个舞女,她从小被卖给妓院,被迫陷入了靠身体来谋生的困境。
这两个角色的命运都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呈现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悲剧意识。
爱情和婚姻带来了女性的伤害和痛苦。
在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中,女主角可可儿的爱情经历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但是丈夫却对她冷漠和不闻不问。
可可儿在无尽的痛苦中挣扎,最终选择了自我犯罪和死亡。
她的遭遇展现了爱情对于女性来说可能是一种伤害和煎熬,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婚姻制度对于女性的束缚。
女性的追求和抗争往往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
在萧红的短篇小说《自序》中,女主角留守儿童晓云虽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最终却被命运所击败。
她的追求与她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最终导致了她的情感和精神的破裂。
晓云的遭遇象征着女性在当时社会中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努力往往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她们的抗争常常以悲剧收场。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悲剧意识得到了深刻而真实的揭示。
这些女性角色的命运和经历让读者感受到了当时女性的困境和痛苦,也提醒人们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不自由的问题进行反思。
萧红通过对女性悲剧意识的探讨,展现了她对于社会不公和女性命运的关注,也为后来的女性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浅析萧红笔下女性的悲剧命运
![浅析萧红笔下女性的悲剧命运](https://img.taocdn.com/s3/m/a6018faf2e3f5727a4e9621f.png)
引言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历尽坎坷,可谓是不幸中的不幸者,然而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
她以女性的细致观察与敏锐感觉表现了黑土地上的生活场景与心灵世界,在其笔下,底层社会的生活艰难,尤其是女性的悲剧命运,刻画得异常真切。
她透过笼罩着她短促生命的精神暗影——荒凉之感看荒凉人间演出着的“生”与“死”,也把荒凉、寂寞感写进了小说人物的人生迷茫里了。
可以说,在萧红的作品里,流露出的悲剧意识,大部分是由女性的悲剧命运构成的,这与她本人的身世遭遇和当时的现实社会息息相关。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大致从如下几方面表现出来:一、遭受封建迷信思想摧残、毒害的女性在旧中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封建思想像无形的枷锁,压制着人性,对女性毒害、摧残尤其深。
萧红写作的时代背景是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当时,在作者眼中,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还沉落在文明前史的黑暗里。
封建迷信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就像毒液一样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和肉体,直至断送生活的希望或性命。
愚味的人民群众缺乏科学文化知识,认为生病是鬼附身,请“大神”来跳大神可以驱魔赶鬼,消除百病,因此,尽管生活艰难困苦,仍将平日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一点点钱倾囊而出,甚至债台高筑,只为了请大神或拿“云游仙人”的“帖儿”,结果怎样呢?不仅病没治好,反而加重了,有的甚至白白送命。
如《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本来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当了童养媳,就像卖了身,完全没有自由,成了婆婆的奶奶的“出气包”。
婆婆奶奶认为小团圆媳妇“太不像样”,应该“给她一个下马威”,好好“调教”。
因此,过了没有几天,就打起团圆媳妇来了,打得那么厉害,那叫声不管多远都可以听得见。
孩子凄厉的哭喊并未换来大家的同情,(只有“我”的爷爷除外),因为众人的善心都被封建思想蒙蔽着。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b807a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6.png)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犀利的笔触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揭示而闻名。
她的短篇小说《生死场》描绘了一段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同时也引发了对当代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思考和警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生死场》中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了解《生死场》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在小说中,女主人公阿红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梦想的年轻女子,她迫于家庭的压力嫁给了一个并不爱的男人,并在婚后受尽了折磨和虐待。
阿红在婚姻中失去了自由和尊严,她的生活变得毫无希望和意义。
最终,她选择了自杀,以结束自己的痛苦和折磨。
这样的命运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旧时代,女性常常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她们的命运往往受制于男性的权力和社会的伦理观念。
《生死场》中的阿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形象,她所经历的艰辛和痛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压迫。
即使在当代社会,女性的命运仍然有着诸多不公和困难。
在职场上,女性面临着性别歧视和职业发展的困难;在家庭中,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阿红的悲剧命运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思考《生死场》的现代意义。
通过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我们不仅可以反思旧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也可以深刻地反思当代社会对女性的现状和未来。
从阿红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失去希望和自由的女性形象,这正是当代一些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而这些困境往往是由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所决定的,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变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和态度,为她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阿红的命运也提醒我们女性自身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阿红在遭遇困境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自杀,这说明她缺乏内心的坚韧和勇气。
相比之下,当代女性更需要学会坚强和勇敢,不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职场上,她们都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态度,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困难所压倒。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885f8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7.png)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揭示女性命运的悲苦为特点,深刻地探讨女性的悲剧意识。
通过对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情节的分析,可以看出她对女性悲剧意识的关注和思考。
首先,萧红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来探讨女性的悲剧意识。
她笔下的女性角色多种多样,有受压迫的农村妇女,有奋发向上的知识女性,有受伤害的城市女性,有受困于家庭的女儿等等。
尽管她们的背景和遭遇各不相同,但她们都面临着人生的困境和命运的束缚,都有一种无法逃离的悲剧意识。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两个姐妹分别代表了传统与现代的女性角色,她们都被男权社会的价值观所束缚,最终都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其次,萧红通过揭示女性的悲剧遭遇和心理状态来探讨女性的悲剧意识。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悲苦的情节和描写。
比如在《呼兰河传》中,女主人公丁丁经历了一个个婚姻的失败和人生的挫折,最终陷入了精神崩溃的边缘。
这种刻画不仅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和压抑,也展现了女性在追求爱情和幸福之路上所承受的苦难和痛苦。
同时,在《烟花》中,萧红通过女主人公小刚对于婚姻的理解和价值观转变的描写,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悲剧遭遇和自我解脱的意愿。
这些描写都反映了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所面临的悲剧现实和心理困扰,使她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三,萧红的作品中还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角色中的悲剧意识。
她通过描写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和被剥削的命运,以及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固化和歧视,来探讨女性的悲剧意识。
比如在《我为了人民办婚礼》中,妻子主动承担起家务劳动和照顾儿女的责任,但在家庭和社会中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导致了她内心的苦闷和悲观。
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女性在家庭中所承受的沉重负担和生活的艰辛,也暴露了家庭和社会对于女性的剥削和歧视,进一步加深了女性的悲剧意识。
总之,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得以深入地探讨和呈现,她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揭示女性的悲剧遭遇和心理状态,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角色中的悲剧意识,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处的困境和压迫,进而引发对于女性权益和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
![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d487488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7.png)
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一、本文概述《生死场》是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东北农村,一群女性在面对生存、死亡、爱情、家庭和社会等多重压迫下所经历的悲剧故事。
作品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承受的无尽苦难和无法逃避的命运。
本文旨在从女性视角出发,深入解读《生死场》中女性悲剧的内涵与成因,探讨萧红如何通过这部作品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悲惨境遇,以及她们如何以坚韧和勇敢的态度面对生活的重重挑战。
通过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萧红的女性观和她在文学创作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反思。
二、萧红的女性视角萧红在《生死场》中运用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女性的细腻情感和敏锐观察力,深入揭示了女性在旧中国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和悲剧命运。
她不仅通过女性的视角展现了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压迫,更通过女性的语言和身体的语言,对男权文化进行了有力的反抗。
萧红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在旧中国东北农村,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命运被束缚在家庭和土地上。
萧红通过描绘女性在家庭中的辛勤劳作和在社会中的受压迫,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女性生存状态的非人性、动物性。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让读者对女性的遭遇产生共鸣和愤怒不平的情绪,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女性意识,引发了对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深入思考。
萧红运用女性的语言来书写女性的身体。
在《生死场》中,萧红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语言,细腻地描述了女性在生育、疾病、劳作等方面的身体体验。
她通过女性的身体语言,将女性的痛苦和苦难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展示了女性身体的脆弱和无力,更对男权文化进行了有力的反抗。
在男权文化中,女性的身体往往被视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和满足男性欲望的工具,而萧红则通过女性的视角和语言,将女性的身体还原为她们自己的,让女性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苦难。
萧红在《生死场》中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语言,深入揭示了女性在旧中国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和悲剧命运。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67a78b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a.png)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中国20世纪作家,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为主题,尤其关注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困境和痛苦。
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女性悲剧意识,通过女性视角来探讨女性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压迫和痛苦。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通常是被父权社会压迫的弱者。
在《红灯照》中,女主人公阿凤成为寡妇后,她没有得到任何财产和权力,并且处处受到家族成员的歧视和虐待。
她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忍受一切痛苦。
这种女性意识使她感到无尽的绝望和无助。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往往受到性别歧视和性压迫。
在《霸王别姬》中,女主人公芳龄刚满十五岁就被卖入妓院,成为青楼女子,她没有选择和反抗的权力,只能忍受屈辱和身体的摧残。
这种对女性权利的剥夺和对女性身体的控制令她感到绝望和痛苦。
萧红的作品中还涉及到女性在感情上的痛苦。
在《原母》中,女主人公杨云华因为被丈夫抛弃而失去了所有的幸福。
她独自一人抚养孩子,辛辛苦苦的工作,但她依然无法摆脱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婚姻破裂的痛苦。
她内心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她对爱情和婚姻的失望和绝望上。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常常受到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化和定型化的限制。
在《绣红旗》中,女主人公红碧在结婚后对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感到厌倦和压抑。
她渴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的自由,但她却被家族和社会的期望所围困,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种女性意识的悲剧性体现在她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自由欲望与社会的束缚之间的矛盾中。
萧红的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是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她通过女性的视角和内心描写,将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压迫和痛苦暴露在读者面前,引起人们对社会性别问题和女性角色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不仅是对女性命运的抱怨和哀悼,更是对社会不公和压迫的揭露和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萧红对女性悲剧根源的揭示【摘要】萧红在其作品中,几乎写了女性所经历的一切人生苦难,不论这些女人的身份、遭遇有多么不同,但其悲剧命运都是相同的。
萧红正是通过这些女性的悲剧,向残忍的、不公平的社会提出了强烈控诉,为广大女性喊出了内心的冤屈与悲愤。
本文将着重分析萧红对女性悲剧根源的揭示。
【关键词】女性悲剧命运男权中心社会根源【正文】中国古代在性别伦理上形成的男女相生相依及男尊女卑的观念,究其文化根源,则在于原始农耕经济的宗法血缘的根基。
在以得力的农业劳作作为基本生存条件的情况下,自然把农业劳作主体——男人推倒家或家族关系体的重心位置。
尽管在家庭发展史上,确曾有过女性重心时代,但这样的时期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而结束,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经济生产权利就是决定一切的权利。
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形成男尊女卑的两性伦理。
在强大的夫权阴影的笼罩下,女性的精神触角长期处于萎缩状态。
以婚姻为边界,以家庭为天地,形成了女人被严格限制的空间,与世隔绝久了,被动顺从便成了女人的“天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女性主体意识也逐渐在沉睡中复苏。
但是,“儒家伦理道德在女性身上体现的二律背反现象也作用于女性自身,使中国女性在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解放的自觉性方面整体的迟钝于西方女性。
中国女人在成长过程中被规定的女儿、妻子、母亲三种身份中,前两种主要处于‘女从’地位,熬到母亲地位时有了翻身得解放的感觉,她们在儿孙辈那里可以找到压抑久矣的精神释放的突破口,所以她们格外看重母亲的地位与权利,尽管这是维护男权社会利益的地位与权利。
中国文学中的恶婆婆形象,从女性深层心理看,就是这种地位与权利扭曲张扬的表现。
”①在封建社会漫长曲折的发展进程中,除了少许几个女性在女性解放道路上作过反思,甚至挣扎,其余多数女性则墨守成规。
“纵观中国女性解放走过的道路,中国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突出表现主要发生在‘五四’和新中国成立时期,都是借助于男性领导的政治力量进行的。
”②“五四”女作家在西方新思潮的影响下,大胆革新,在创作中充分体现了女性对传统男权社会的反叛和对个体自由的不懈追求。
“‘五四’时期,个性解放与国民启蒙是女作家思想意识中的两大精神支点。
然而,严酷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她们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无法走通,因为当时中国绝大多数女性还处于社会最底层,连起码的生活需求都无法保障,根本谈不上真正的‘个性解放’。
”③如丁玲的《韦护》,叙述了二十年代初期共产党人韦护与新女性丽嘉自由恋爱、情投意合,但却为了革命而被迫分手的故事。
“《韦护》17次讲述韦护经历的焦虑,意在展示‘革命’与‘爱情’、‘政治’与‘性’、‘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展示革命战胜爱情的艰难程度。
”④从韦护17次的焦虑与犹豫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思想上的矛盾冲突与挣扎,最终丽嘉的个性解放功亏于溃。
在民族患难之际,个性解放服从于民族解放,无论革命战胜爱情的过程多么艰难,其结果毕竟是战胜。
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必然无法走通,女性生命中的悲剧性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抹杀的。
从而,难免造就了像萧红这样女性苦难意识浓重的个性作家。
在萧红作品中,她以大量生动、鲜活的日常生活片断,展示出中国女性最直接最经常的痛苦就是被男性奴役迫害,成为男人的奴隶。
男权中心社会赋予任何一个男人统治压迫女人的天生权力,不论这个男人本身在社会中韵地位如何,他总能有机会去奴役女人,如《生死场》中的成业,对金枝是那样的野蛮粗暴,只被本能支使着把金枝当作发泄原始冲动的对象,金枝的病弱与恐惧,他完全不关心,他把金枝压在墙角的灰堆上时,只想着:“管他妈的,活该愿意不愿意,反正是干啦。
”金枝与他结婚后,从早忙到晚,挺着大肚子干这干那,成业还时常骂她是懒老婆。
金枝生下女儿后,他更加烦躁,每天带着怒气回家,又是吵又是骂,认为妻子女儿拖累得他连做强盗都没有机会,都是败家鬼讨厌鬼,并扬言要把她们一块卖掉,最后竟残暴地将出生才一个月的小金枝摔死。
金枝后来当了寡妇;到哈尔滨去谋生时,又受尽了其他男人的欺凌侮辱,在尝遍种种身为女性的辛酸以后,金枝终于发出了这样的诅咒:“从前恨男人,现在恨小日本子”,“我恨中国人呢,除外我什么也不恨”。
金枝是个没文化的乡下女人,她不懂多少大道理,她只是从自己的切身经历感受到,男人才是女人不幸的根源,她恨男人,甚至超过了恨小日本,因为她的痛苦和灾难始于她和成业在河边野合以后。
日本人来以前,她的悲剧就已经无法避免了,日本侵略者来了只是加重了她的灾难而已,使她无法逃脱其他男人的凌辱。
还有那个丑陋笨拙的麻面婆,她的丈夫二里半窝窝囊囊,没有一点男人气,在人前人后都低眉顺眼,和村人发生冲突时,他总是以败逃告终,可就是这样一个卑微无能的男人,也经常骂老婆是混蛋、糊涂虫。
《生死场》里的许多男人本身就是奴隶,但女人又是他们的奴隶。
金枝、月英、王姑娘的姐姐、麻面婆、李二婶等每天面临的苦难,主要是来自男人的奴役与伤害,使她们整天生活在地狱般的深渊|之中。
在萧红看来,女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了悲剧命运,这是千百年来男权文化统治的结果。
在男权中心社会中,男人的权威,女人的卑下是无处不在的,甚至体现在庙中神像的塑造上和人们对男女神像截然不同的态度中,萧红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娘娘庙是在北大街上,老爷庙和娘娘庙离不了好远。
那些烧香的人,虽然说是求子求孙,是先该向娘娘来烧香的,但是人们都以为阴间也是一样地重男轻女,所以不敢倒反天干。
所以都是先到老爷庙去,打过钟,磕过头,好像跪到那先报个到似的,而后才上娘娘庙去……所以在老爷庙上磕头的人,心里比较虔诚田约那泥像,身子高,力气大……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侮,就是同类也不同情。
从这段冷冰冰的文字中,可以看到萧红对女人悲剧根源的揭示是很深刻的,在男权中心社会,男人打女人,女人被男人打,那是天经地义,自古如此,萧红对此表示了尖锐的嘲讽。
但是,萧红并没有仅从社会、客观原因这一角度来挖掘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她从无数女性和自身的悲剧中痛切地发现还有更为深刻、复杂的文化心理与女性个人的原因千百年来,女人卑贱、女人不是人,女人就应温顺、服从、奴颜卑膝这种种封建道德文化已经深入到民族的精神、思想、心理和言行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主宰力量,迫使着女性按照这种道德准则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穷困、阶级压迫、外敌八侵、自然灾害等同然是造成女子肉体生命被大量虐杀韵原因,,然而更为广大的妇女却在精神上心灵上被封建传统道德所毒化所虐杀了,成为传统习俗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或殉葬品,并且有意无意地充当着无壹名无意识杀人团中的一员。
《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并不是一个所谓的恶婆婆,她只不过是按照传统的老规矩办事而已。
在她看来,团圆媳妇一天不打几次的话,是不会长成像样的人的。
为此,她不得不狠狠责骂,打出毛病以后,这个平时不舍得吃、不舍喝的婆婆却出手大方起来,花大钱请跳大神的巫医来为小团圆媳妇治病驱魔。
婆婆本意上来说是要为她好,为了给她治病,婆婆家最终破了产,但结果却是把她推到了死路中去。
呼兰城人,尤其是女人们对此都是异口同声地说:“早就该打,哪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不害羞,坐在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的风快。
”她们不仅认为婆婆家打小团圆媳妇是理所当然,而且踊跃狂热的去参与到摧残小团圆媳妇的行列中。
这就是萧红笔下的麻木愚昧的女人们,她们本性善良,并不想害人,但在封建思想的毒害下,她们都变得如此残忍冷酷,她们不能容忍任何一个无意识或有意识的违背了几千年传统习惯的人们活在世上,必须置于死地而后快。
他们的心已经沉睡了,没有爱憎,没有活力,没有感情,没有人性,谁要有点人样,她们就把她看作异类,必定要群起而攻之。
对小团圆媳妇是这样,对待王大姑娘也是这样。
男权社会就是用这样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方式,把一个又一个女人摧残虐杀而死。
萧红的深刻与清醒就在于,她并没有写一个罪大恶极的人来与女人作对,她也没有写一个女人如何狠毒残忍,她写的只是中国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通的女人,然而正是这些女人与封建意识一起构成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吃人的大网,任何一个女人都是被吃者,她们在这个网中自吃、互吃、被吃,完全处于一种麻木、混沌、孤立、盲目的状态中,不知道谁是敌人,谁是债主,直到大家都一起落入到万劫不复的非人深渊里,永远不见天日。
萧红对此揭露得一针见血,难怪鲁迅先生非常欣赏她的创作。
在萧红的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里,更渗透着萧红对女性自身弱点的深刻反思。
翠姨作为一个温婉内向的女性,她身上体现了种种男权意识、男性审美规范对她的塑造与约束。
她的娴淑、文雅、宁静,都符合男人对女人的要求,她的沉默、内向、禁闭心扉更是封建礼教长期禁锢的结果。
她认为自己是改嫁寡妇的女儿,低人一等,不可能去爱在哈尔滨读书的洋学生,可对家中给她包办的未婚夫又不满意,不愿出嫁,但又从不表露心迹,只是借故推托时日,直到最后忧郁压抑而死。
翠姨的悲剧是社会的历史的悲剧,也是跟人的性格的悲剧,封建礼教已经把她变成了“木美人”,她不敢有七情六欲,更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拚命的压抑、摧残自己以求速死,这是多么的可怜而又可悲。
人们知道她死去,也不知道她是为什么死的,她宁肯把内心的秘密带到坟墓里去,也决不肯、也绝不敢说出来。
难道有什么比斯的力量更可怕吗?有,这就是封建礼教的力量,它让一个女人到死都不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只能怯弱的甘愿做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而她的这种怯懦、软弱、隐忍正是封建传统礼教长期毒化的结果,在这种毒化下,女人都心甘情愿的听任命运摆布,不敢也不会争得做人的权利,这样的女人,怎能不成为悲剧的主人公呢?难怪张洁女士发出这样的感叹:“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
”萧红不仅通过自己的创作深刻揭示了女性悲剧的根源,而且从自己一生的坎坷命运中,从个人惨痛的生命体验里,对女性自身的弱点进行了深入挖掘。
她说:“我是个女性。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
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社会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
”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社会心理总是以种种所谓的传统美德来要求女人,让女人们个个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宽容无私、牺牲奉献等等,仿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集女人于一身,似乎把女人看得无比光荣。
其实,这正是男权文化及男权社会给女人设置的温柔陷阱,让女人都去满足于当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女人,而忘记了忽视了自己的人格与价值,二者也正是造成无数女人悲剧根源的所在。
包括萧红自己,亦是如此。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萧红对女性的自我寻找与自我审视,显示了女性文学意识与文化意识的自觉,使女性文学更深层地透视了以男性意识为中心的权力文化,解构着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美学观念,表现出对女性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对善恶并存、美丑互渗的灵魂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