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育我们的科学讨论力量。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共享。

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篇1高校新生对法律的正义性普遍认同,但由于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文化、不良社会环境及学校教育局限性等缘由,导致高校新生法律学问不足,法律观念仍旧模糊,法律实际运用力量欠缺,法律意识不强;针对此现状,应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高校新生法律意识:依据高校新生的思想特点培育高校生法律意识;优化法制教育模式,重视高校新生法律素养的培育;创设社会与校内良好大环境,提高同学的法律力量等。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值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爱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现如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中国基本的治国方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意识指人们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观点、学问、思想等的总和。

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国家法治的盼望,是体现法治国家水平的标准,同时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重要条件。

当代高校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是中华民族腾飞的盼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学问水平的凹凸,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高校新生正处于从高中到高校生活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现状,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法律意识对于高校新生自身成长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分析当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本次调查对象为贵州高校本科一班级同学,在调查对象上从性别、专业等做了相关比例要求,34.97%来自城市,65.03%来自农村,具有肯定的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出贵州高校同学的法律意识现状。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制建设在我国变得日益完善,法律逐渐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的基本准则。

而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一些高校大学生对法律意识的淡薄现象逐渐凸显,这种现象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原因分析1. 教育体系不完善在我国,一些高校的法律教育还有所欠缺,法律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把法律课程作为选修课进行安排,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学习及其学习程度。

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对法律课程缺乏兴趣,甚至忽略了法律的重要性,导致了法律意识的淡薄。

2. 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变化。

一些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并不足够。

许多人认为法律是一种规则,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影响,因此对法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3. 个体自身原因一些大学生对法律意识淡薄还与个体本身的素质和观念有关。

有些学生对法律认识不够深刻,对法律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高。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法律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法律教育的重视,将法律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并且合理设置法律课程的内容。

学生应该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增加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培养对法律的尊重和重视。

2. 加强社会宣传社会宣传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上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讲座、开展宣传活动等,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和法律精神,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3. 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学生自身也要意识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法律修养。

可以通过自觉学习法律知识,阅读相关法律书籍,参加法律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4. 实践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法律实践活动,如法律援助、参观法院、模拟法庭等,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对法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5篇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群体犯罪率略有上升,各种恶意犯罪事件均有大学生参与其中。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专业知识教学的主要平台,不仅要重视专业课程教学活动,还需重视法制观念教育培养工作。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篇一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

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调查主体1 相关社会背景和主要目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十分严峻。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

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 调查对象的选择与简要情况此次调查选择的是高校在校及刚刚毕业的大四学生。

3 调查方法与过程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各大高校展开不记名调查,共征集问卷139份。

4 调查结果及分析(原始问卷见附录)你的性别A男 45.61% B女 54.39%你的你所在年级A 大一 23.68% B大二65.79% C大三4.39% D大四6.14%本次调查覆盖面比较广,男女比例较为平均你对法律方面的问题A很重视 40.29% B一般关心 56.12% C无所谓3.6%你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情况如何A很强13.67% B一般62.59% C较弱17.88% D很弱5.87%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法律与你的联系程度怎样A 很紧密41.77%B 一般50.21% C几乎没有8.02%被调查去的大学生平时对于法律方面,报以为所谓态度的是少数,但是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数同学都只报以一般关心,并且同时认为总体法律意识也只是一般。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及对策思考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及对策思考

2 . 缺乏法律知识, 主动学习 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刚刚脱
离高中教育的大学生 , 由于 教 学 体 制 的 改 变 , 对 自身 的 要 求也 有 所下 降, 对待专业课与非专业课 的态度有所不 同, 这 便 形 成 了考
前突击, 应 付 了事 的不 良学 风 。 由于 这 个原 因 , 大 学 生不 可能 有扎 实的法律知识, 犯 罪 现 象 的 增 加 也便 可 以解 释
E du c at i o n&T e ac h i n g 教育与教学
的特点, 并 结 合 在 模 拟 过 程 中 遇 到 的 问题 , 编 写 一本 配 套 教 材 。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 而 且 还 有 助 于 实 现 利 用较 少 的 课
得尤 为 重 要 。由于 E RP 模 拟带有对 抗性, 随着对手不 同, 每 次 结 果不 同, 因此 , 学生成绩 的评定不能仅看最 后的结果 , 还 要 强 调 过程的控制 , 从而 避 免 个 别 学生 因为 偶 然 决 策 失误 , 导 致 成 绩 出
肖靖 迪 周 海 峰 李 奎 南 昌航 空大 学
摘要: 本文从 当 代 大学生 法律 意识 淡薄、 不 能用合 法手段 维
违法 犯 罪 行 为 的产 生 。
护自 身权益、 缺乏法律知识、 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等
方 面进行 研 究, 通过 对历史传 统文化 、 大学生的思想价 值观 、家 庭 背景与学校教 学等多方面影响 因素的分析, 提 出了相应 的解决
[ 4 ] 蒋 平, 王琴. ERP沙盘 模拟 对抗 实验在 财务 管理教 学 中的应用 [ J ] . 江 苏商论, 2 00 7 ( 1 1 ) [ 5 ] 张庆华 , 彭晓英 . 高校 ERP沙盘 模拟教 学存在 自 勺 问题与 改革实 践[ J ] .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意识作为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在这其中,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究竟如何?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进行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1.意识上较为薄弱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意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模糊的道德标准或者道德规范上,并没有形成深刻的法律观念。

这也使得他们在法律问题处理或遇到法律难题时表现出的“不屑一顾”或“无从下手”现象。

2.法律知识缺失严重大学生虽然是知识分子的代表,但在法律知识上却较为缺乏。

很多大学生对于一些常见的法律案例、法律名词或法律常识等都只是浅尝辄止,没有形成深刻的了解。

这也为其日后在思想认识、言行举止等方面的误区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3.法治意识有待提高在大学生中存在一些法治意识不强的现象,如出现不遵守法律的现象、法律意识淡薄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在法律上理性思考能力不足、受其他因素影响所致。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影响因素1.教育问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其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一方面,一些“突击”式的教育体制或者教育内容中低下,未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和培养;另一方面,当前国内的法律教育,在与国外高水平法律教育学校相比,还存在差距。

因此,都会导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偏弱。

2.社会环境问题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在承受着学习、就业、人际关系以及独立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一些外部娱乐和创新形态的宣传亦可能误导大学生,引发一些不利于法律意识的行为。

三、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改进1.教育方面的改进教育也是帮助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校园中,应当将法律意识教育渗透进每个方面,可以专门开设法学课程或者开展讲座、培训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对法律的了解。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却并不够强烈,甚至可以说是淡薄。

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法律意识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以及对策分析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1. 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我们的社会中,法律意识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社会风气也并不够理性。

一些人在生活中常常会采取一些不合法的行为,尤其是一些不够严重的违法行为,例如乱扔垃圾、擅自占用公共资源等。

由于这种乱象比较普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认为这种行为很正常,甚至觉得无所谓。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不容易被重视起来。

2. 教育体系的不足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学校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法律意识的培养往往会被忽视。

学校普遍缺乏法律意识教育的专门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所接触到的法律知识也相对较少。

很多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对法律的认识也就比较模糊。

3. 自身认知的不足一些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并不多,他们对于法律所起的作用以及法律对自身的约束并不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法律的态度也就显得比较淡薄。

一些大学生甚至认为法律只是一些条条款款,与自己的生活无关,没有必要去深入了解。

这种自身认知的不足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对策分析1. 提高法律教育的重视度要解决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首先要改变教育体系对法律教育的不足。

学校可以增设法律意识教育的专门课程,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设置一些有趣有料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渊源和作用,激发他们对法律的兴趣。

2. 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的好转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各界也要努力创造一个尊重法律、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出正确的法律观念。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当下,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它不仅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还关系着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成败得失。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每个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每个公民都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而大学生更应是法治社会的典范和楷模,但当今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着实令人勘忧,如复旦大学研究生饮水机投毒事件, 药家鑫杀人事件,这些案例令人痛定思痛,令人深思。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使他们将法律意识付诸于行动,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1.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42 %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38%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朋友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0%。

对法律意识问题的很重视的人数占了5%,一般关心占了90%,有点关心占了5%。

45%的人知道法律宣传日是哪一天,80%的人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一般的重要性,只有少部分的人认为它重要。

对于公路上闯红灯或骑车带人的行为有40%的人是选择加强宣传教育。

数据表明大部分人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来接受法律知识,大部分人对法律意识问题呈一般重视的态度,而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知道法律宣传日的日期。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只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的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法律并没有在大学生心目中占据崇高的地位,而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法律不被信仰就形同虚设,而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则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境地,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经迫在眉睫。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愈发严重,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教育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将会给社会带来重大的不良影响。

那么,为什么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呢?这样的现象如何应对呢?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社会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媒体等可以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但是大部分的新闻报道都是关于社会负面事件,比如犯罪、腐败等。

这些负面新闻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对法律也无所谓。

其次是家庭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以求学业成功为主,对法律意识的培养并不够重视,因此大学生在家庭中也无法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这种思维方式会延续到大学阶段。

再次是学校的影响。

在一些高校中,法律教育并不是一个重点,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对法律主题的关注度不高。

对于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是要增加法律教育的力度。

学校可以增加法律类课程的设置,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实务知识、刑事法律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内容和作用,提高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

其次是要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教育。

家长和家庭成员要重视对孩子的法律教育,可以通过讲述法律案例、引导看法律题材的电视节目等方式,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

社会也应该提供公共教育的平台,如法制宣传活动、法律知识培训等,让大学生在社会中接受更多的法律知识和信息。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主动遵守法律,不违法,不触犯法律底线。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自身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同时也能对周围的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解决。

2024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引言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律意识的觉醒与提升1. 法律课程的普及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法律基础课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这一举措使得大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从而增强法律意识。

2. 法治文化的熏陶通过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大学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这种氛围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提升法律意识。

3. 社会热点事件的触动一些涉及法律问题的社会热点事件,如药家鑫案、昆明火车站事件的审判等,引发了大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事件促使大学生更加关注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提升法律意识。

二、法律意识的缺失与不足1. 法律知识的欠缺尽管大学生接受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但由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泛泛而谈等原因,很多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 法律实践能力的不足法律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

然而,当前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普遍不足,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法律案件中,导致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

3. 法律信仰的缺失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对法律信仰的缺失。

他们可能认为法律只是一些空洞的条文和规定,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

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

三、影响法律意识的因素分析1.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一些家庭中缺乏对法律知识的重视和传授,导致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法律意识的熏陶。

2.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6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6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6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篇1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

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计25道题。

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10.6%。

说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

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

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20%。

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

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

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一、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够,对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缺乏认识,法律监管和自我约束意识较弱,甚至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

这种现象的出现,既与社会环境因素、教育制度问题有关,也与个人意识与认知等因素密切相关。

有必要深入分析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提升高校的法律意识,促进全社会法制观念的增强和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1.2 二、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却显示出淡薄的倾向。

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为何高校大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疏漏和淡化呢?从社会环境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法治建设仍存在不少不完善之处。

一些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执行并不完善,导致人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不够强烈。

这种社会氛围也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和态度,使其法律意识相对较淡。

教育制度问题也是造成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大多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法律教育内容相对薄弱。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对法律相关知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

个人意识和认知等因素也会影响高校大学生对法律的看法。

一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不高,对法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独立思考和责任意识,这也造成了他们对法律的淡漠态度。

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多方面交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法律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

接下来将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探讨。

2. 正文2.1 一、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环境中存在普遍的法治观念淡漠现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7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7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7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精选篇1)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

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

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习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平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习惯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维权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习惯。

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现状描述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们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与之相比,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却显得相对淡薄。

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对法律知识的缺乏。

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未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导致他们对法律的了解仅限于表面,对法律规定和法治精神缺乏深入理解。

这使得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容易出现法律意识不足的现象。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现实社会中,一些负面案例时有发生,犯罪事件频繁,不法行为屡禁不止,这种现象也给大学生传递了消极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对法律的敬畏感和遵守意识降低。

一些学生自身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

个别大学生由于年轻气盛,对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产生怀疑,容易出现犯罪意识淡化或是觉得法律禁止的事情可以随意为之的情况。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十分严峻,亟需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法律教育,改善社会环境,以及引导学生自身提升法律意识,才能有效遏制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确保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遵纪守法,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1.2 问题意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较低,对相关法律知识知之甚少。

他们往往只对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有所了解,对于更深层次、更具体的法律规定则知之甚少,这使得他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缺乏正确的法律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二,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法律法规存在忽视和漠视的倾向。

他们可能觉得法律太过繁杂,不易理解,或者觉得自己遇不到法律问题,因此对法律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这种漠视法律的态度会导致大学生在面临法律问题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误区较多,存在一些对法律规定的错误理解。

他们可能会根据个人主观想法对法律进行歪曲解读,导致对法律的理解偏差,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最新4篇)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最新4篇)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最新4篇)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一般会把调查结果汇集成一份调查报告。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下面是整理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最新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篇一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

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

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

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平等的诉求,但对平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平等的思想意识,但对平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

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

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现状、成因及改善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现状、成因及改善
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缺乏遵守法 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法律实践能力欠缺
大学生在遇到法律问题时 ,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法 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影响因素探讨
学校教育因素
部分高校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 不够,法律课程设置不合理,师 资力量不足。
个人因素
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价值观 念、心理素质等也会影响其法律 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 演中了解法庭审判程序,加深对法律 条文和司法实践的理解。
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1 2
加强法律宣传
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法律宣传,普及法律 知识,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度和敬畏感。
整治网络环境
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和整治,打击网络违法犯 罪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和公共利益。
教育背景与知识水平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 和文化素养,但法律知识储备不足。
社会地位与角色转变
大学生逐渐脱离家庭和学校的管束,开始承 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需要独立面对法 律问题。
法律意识缺乏表现
01
02
03
法律知识掌握不足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 够,甚至存在误解和盲区 。
法律观念淡薄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现 状、成因及改善
汇报人:XX 20XX-01-31
目录
• 引言 •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 成因剖析:教育、社会与个体层面 • 改善策略与建议:多维度综合施策 • 案例分析:成功实践经验分享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较为缺 乏,对法律知识掌握不足,法律 素养有待提高。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原因包括法律教育不足、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心理心态问题等。

这种淡薄的法律意识给大学生们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法律,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加强法律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促使他们在面临法律问题时能够正确应对,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原因、对策、法律教育、社会环境、心理心态、影响、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律意识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大学生中,却普遍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这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法律教育不足、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心理心态问题等方面。

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希望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1.2 问题提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日益凸显。

这一现象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小的隐患,尤其是在当前法治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法律意识的缺失必将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深入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推进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整体法治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发人们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问题的关注。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究其原因何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接下来,将分别从法律教育不足、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心态问题这三个方面入手,逐一进行剖析,以期对该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2. 正文2.1 法律教育不足法律教育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是教学内容单一。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路径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路径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路径探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知识资源,也可以用互联网进行社交和娱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低,容易陷入一些法律风险之中。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路径,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互联网时代下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1.法律知识匮乏。

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够,对于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自身合法权益知之甚少,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不强。

2.法律风险增加。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大学生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在网络上侵犯他人隐私、肆意传播虚假信息、盗用他人作品等行为时有发生,而这些行为往往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而导致的。

3.法律纠纷频发。

由于在校园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法律纠纷,如租房纠纷、合同纠纷等,缺乏法律意识的大学生往往在这些问题上束手无策,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1.树立法治观念。

大学校园应当从宏观的层面,通过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尊法守法的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从小事做起,懂得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2.拓展法律知识渠道。

学校可以设置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

3.借助互联网平台。

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学校app等,扩大法律宣传的覆盖面,向学生推送法律常识、法律案例等信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4.开设法律课程。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针对大学生的法律课程,如《法律基础》、《法律实务》等,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5.加强法律实践教育。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权威和力量,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6.建立法律辅导机构。

学校可以建立法律辅导机构,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解答学生在法律方面的困惑,并提供建议和帮助。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进入大学是一个人社会适应和人格成长的重要阶段,大学学生在这一阶段期间,法律意识不足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责任感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一情况的原因和对策。

一.原因分析:1.缺乏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通常会开设政治课或法律课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些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但是进入大学后,这种课程通常被边缘化,甚至被取消。

缺乏专门的法律教育是导致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的主要原因。

2.文化熏陶的影响文化熏陶是法律意识淡薄的另一个因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普遍认为道德要优于法律。

大学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在处理问题时更容易遵循道德而不是法律。

3.对法律的漠视和轻视大学生对法律的漠视和轻视也是其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他们认为,除非违法行为严重,否则不需要太关注法律,而应该关注更加重要的事情,例如学业。

二.对策分析:大学应该积极设立法律课程,并且这些课程应该被视为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大学也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法律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帮助他们学习和实践法律知识。

2.积极发扬法治文化大学应该积极发扬法治文化,包括推广法治理念、弘扬法律精神、宣传法律意识,鼓励学生发扬真实、诚信、公正和爱国等法律价值观。

3.强化法律应用场景教育大学应该注重扎实的法律应用场景教育。

法律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标准和界限,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保护人们自由、肆意和自由开放的社会。

大学应该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或案例分析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和针对不同场景应采取的不同策略。

4.强化法律实施意识大学应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校园内建立完善的法律规定、规章制度和法律监管机制,鼓励学生严格遵守校规、学费、安全、消防、环境保护等法律规定和规章制度,切实增强自我约束和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促进其法律意识的提高。

在加强法律教育、弘扬法治文化、强化法律应用场景教育和加强法律实施意识等方面,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文范文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设计自我,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

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法律意识方面非常淡薄,甚至缺失。

有鉴于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而且应当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1.法律信仰缺乏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

部分大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有了权力和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颠倒是非。

2.法制观念淡薄人之为人,最首要的就是其言行举止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校规、道德、法律,以及各种社会礼仪习惯等,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应当是道德和法律,大学生更应如此。

然而,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或者动辄恶言相向,互相看不起对方;或者漠视对方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或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

例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恶性杀人案件,还有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等。

3.法律知识不足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法律素质不高,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

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

殊不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2]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虽然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二)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

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

《中国青年研究》(1999,2)[3]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35.1%,而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6.8%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

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的占第一位为79.7%,“不平等”的占第二位12.8%,认为“平等”的占9.5%。

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4]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

我们知道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

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

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却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犯罪。

现在知道了,自己很
后悔。

如此可见,刘海洋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

”因此,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犯罪)的人送到社会,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

”[5]我们知道今年“2.23”特大杀人案,其犯罪嫌疑人是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即将走向社会的2000级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马加爵,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高校用4年的时间为国家培养了一个“高级”犯罪分子,这将严重的威胁着社会的治安环境。

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治理社会的治安环境问题,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能治本的。

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

我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应注重《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对《法律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是高校对在校生法律意识教育和培养的主要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法律基础》课仅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看法,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

高等院校开设《法律基础》课是在1986年9月,其性质是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国家教育部还将它列为德育三大主干课程之一。

基于这一事实,很多人认为《法律基础》课具有“双重性”[6],即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课程。

《法律基础》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要达到既掌握法律这一重要武器,又提高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7]
2、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应实行以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因为这样做可以克服“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这种改革会使课程内容得以精练,即使讲些必要的具体条文,也只是作为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材料对待,而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这不仅会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主要内容,也会为运用其他的教学方式、手段提供可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应使《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三种教学观念。

一是树立“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求学;二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即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相辅相成,避免教书和育人相割裂。

4、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案例教学法”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院长郎代尔[8]曾经说过:“有效的掌握法律原理的最快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学习那些包含这些原理的案例。

” 案例教学是指由教师选用生动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司法判案成例,通过学生自己对案例分析及教师的指导、讲解,使学生掌握法学原理、基本制度。

这一教学方法,打破了原有的纯理论知识满堂灌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原来以教师为权威的教学变成了师生互相交流,学生充分参与的平等对话。

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说法、以案解法、法案结合来组织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掌握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的目的。

此外,高校要尽可能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法律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和报告。

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观点和法制观念,从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使大学校园形成一种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二)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高等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

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在学校的
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做到:首先,应从“依法治校”开始,因为一个学校的“法治”状况直接影响对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效果。

高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决不因人而异、因人而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北京大学精神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16%至25.4%的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

如今年在云南大学发生的“2.23”特大杀人案,马加爵于3月15日晚上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

云南人力资源中心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惠主任说,从提供的资料来看,马加爵可能是一个有人格障碍的人。

这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属分裂性质,表现在他性格内向、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另一方面则属攻击性质的人格分裂,表现在从提供照片上看,马加爵蛮有攻击性。

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平时很压抑,如遇上某些事情的话,就有可能爆发,且喜欢报复打击。

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良情绪源自于家庭、社会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使他们有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大学生违法犯罪动机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犯罪学认为,犯罪动机是犯罪人的内心动力,这种内心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行为人的内在条件(生理和心理需要),二是外在条件(各种刺激)。

从哲学角度分析,犯罪人的各种需要是内因,而外在刺激是外因。

[9]我们知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

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心理卫生知识、性知识、性道德的学习,全面认识自我,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业务来引导大学生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调节心理的大学生,从而抵制不良习俗的侵蚀,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10]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高校为了使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