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制冷设计计算书》完全免费

《制冷设计计算书》完全免费

目录一、确定制冷系统总制冷量- 2 -二、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2 -三、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5 -四、制冷压缩机和电动机的选型- 8 -六、冷凝器选型- 8 -七、辅助设备选型- 10 -八、确定系统调节控制方案- 12 -九、参考文献- 12 -制冷课程设计计算书一、确定制冷系统总制冷量①总制冷量用公式Φ0=AQ0max来确定,式中A=1.05~1.15(对于直接供冷系统热损失小取1.05,对于间接供冷系统热损失大取1.15)。

②该校空调实验室改建,原有冷源已不能满足要求,拟定重建一单元制冷系统,供给空调实验台合格的冷冻水(喷雾室和水冷式空气冷却器),故为间接供冷系统,所以A取1.15。

空调冷负荷Q0=53.5KW。

最低负荷Qmin=37KW。

③ Q0max=53.5KW。

Φ0=AQ0max =1.15×53.5=61.525KW。

二、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一)制冷剂的选择1.氟利昂(1)氟利昂排气温度比较低(与氨相比),所以氟利昂制冷剂中的油经油分离器分离后可直接返回曲轴箱。

(2)氟利昂制冷剂与水几乎不相容,所以在蒸发温度不低于0℃时,如制冷装置中存在水分,就会在节流阀处形成冰塞,堵塞节流阀,使制冷无法进行,所以在制冷装置中必须设干燥器。

(3)氟利昂液体与润滑油能很好的互相溶解,氟利昂蒸汽与润滑油不能互相溶解,所以,在蒸发器中,随制冷剂的蒸发,润滑油便被分离出来,留在蒸发器中形成油膜热阻,影响传热,同时压缩机也会缺油,在设计时要考虑压缩机回油。

(4)如系统中完全不含水分,氟利昂对金属无腐蚀性,如有水分(即使很少)氟利昂对金属腐蚀性会增加,尤其对铅、镁、铜等,会产生“镀铜“现象。

由于卤化物暴露在热的铜表面,则产生很亮的绿色,故可用卤素喷灯检漏。

(5)氟利昂与油共存状态下对填料有影响。

(6)氟利昂无燃烧爆炸性。

(7)只要不处于缺氧状态氟利昂对人体几乎无影响。

(8)氟利昂本身无色无味、无毒、不燃、与空气混合遇火也不爆炸,因此适用于公共建筑或实验室。

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

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

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制冷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制冷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学习制冷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理解不同设备的工作原理。

3. 掌握制冷剂的选择原则,理解其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制冷循环中各个组件的作用,绘制简单的制冷循环图。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制冷设备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能够运用制冷剂的特性表,选择合适的制冷剂应用于特定制冷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制冷技术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其选择环保制冷剂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科学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旨在使学生掌握制冷原理及设备的基本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阶段,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丰富的实例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应用制冷原理。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现,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成果评估标准。

二、教学内容1. 制冷原理概述- 制冷的基本概念与制冷循环- 制冷剂的物性与选择原则2. 制冷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 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主要组件的结构与功能- 不同类型制冷设备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3. 制冷循环的实际应用- 热泵原理及其在空调、热水器等设备中的应用- 冷链设备中的制冷技术,如冷藏、冷冻等4. 制冷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制冷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 制冷设备的日常维护方法与注意事项5. 环保制冷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环保制冷剂的种类及其特性- 制冷剂替代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环保要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制冷原理概述,制冷剂的基本概念第二周:制冷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主要组件的功能第三周:制冷循环的实际应用,探讨热泵技术及其应用第四周:制冷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分析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五周:环保制冷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关注制冷行业的发展动态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基于教材中关于制冷原理及设备的相关章节,结合实际应用和环保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拓展,确保学生掌握制冷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计算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计算书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一、原始资料 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合肥市某综合楼的空调工程,建筑单体共12层,建筑面积8400m 2,一至二层为裙房,每层建筑面积1200m 2,一层为宾馆大堂,商场:宾馆大堂建筑面积350 m 2,商场面积550m 2,办公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300m 2;二层为中式餐饮大厅及包间,建筑面积500 m 2,其余为厨房及背餐用房(不需要空调),咖啡厅、茶座建筑面积500m 2,三~十二层为标准层,三~八层为商务办公及会议中心,建筑面积共3600m 2,九~十一层为客房,建筑面积共1800m 2,十二层为多功能厅,建筑面积600m 2。

2、合肥地区室外气象参数地理位置:北纬32º;东经117.23º 大气压力:1000.9Pa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2.6m/s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空调:35℃;通风:32℃ 夏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空调28.2℃ 夏季室外最热月月平均计算相对湿度:81% 3、冷负荷概算本设计采用建筑面积指标法进行估算:F q Q n n ⋅=''其中:'n Q ——房间空调冷负荷,W ;'n q ——房间建筑面积冷负荷指标,2/m W ; F ——房间建筑面积,2m 。

查阅《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表11.1-2国内部分建筑空调冷负荷设计指标统计值,得由上表得出:该综合楼的总冷负荷为Kw Q 5.1198= 二、设备的选型计算 (一)冷水机组的选型 1、方案一:离心式冷水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将离心式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等设备组成。

电动机通过增速器带动压缩机的叶轮就爱那个来自蒸发器的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成为高压蒸汽,送入冷凝器。

被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经浮球式膨胀阀节流后送到蒸发器中吸热,冷却冷冻水。

离心式制冷机组的优点是叶轮转速高,输气量大,单机容量大;结构紧凑,噪音低;机组能效比高,单位制冷量量指标小。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当前制冷技术的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技术在食品冷藏、空调、数据 中心冷却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制冷技术的性能、效率和环保性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目的和意义
培养学生掌握制冷技术的 基本原理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了解制冷技术的 基本原理,掌握制冷循环的工作过程以及各 部件的作用和性能要求。
系统效率
优化系统设计,提高制冷效率 ,降低能耗。
设计流程与步骤安排
需求分析
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提出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初 步评估。
详细设计
对选定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制冷循环设计、关 键部件选型、控制系统设计等。
设计流程与步骤安排
建模与仿真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仿真分析,验 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完善模型细节,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验证方面,可以增加更多对照组实验,以更全面地评估所设计制冷系 统的性能。
07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与建议
心得体会分享
理论与实践结合
通过课程设计,我深刻体会到制冷技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制冷技术的核心原理。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和建议
深入学习制冷技术原理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深入地学习制冷技术的原理和 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注新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我将关注 最新的制冷技术动态,学习并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
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参加实验课程、实习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 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便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工作中。

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计算书

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计算书

安徽建筑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1热动(2)班组员:王桂生罗亮亮卯俊峰戈豹杨关指导老师:***实施周期:2013.12.19 至2013.1.2 共 2 周2013年12月前言本课程设计是对《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的进一步实际地了解和掌握,本次设计主要是通过对一给定的设计条件来设计合适的冷冻站。

制冷压缩机型号与台数的选择,包括确定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型式,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

冷凝器的选择,计算出冷凝器的热负荷,根据所选用的制冷剂种类和压缩机运行工况、冷却介质的种类、负荷变化情况等确定冷凝器的型式,然后进行冷凝器的选择计算,确定其传热面积,从而选定冷凝器的型号及台数。

蒸发器的选择,根据制冷量、制冷剂种类及载冷剂的种类、冷冻系统的型式等,确定蒸发器的型式,计算出蒸发器的传热系数、换热面积以及蒸发器的台数。

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有油分离器,贮液器,集油器,紧急泄氨器,空气分离器,过滤器。

冷冻站布置包括如下内容:制冷设备布置,制冷工艺管路布置,管路上各种阀件及自控部件的布置,绘出平面布置及必要的系统原理。

制冷工艺管路及阀件的选择,根据平面布置及制冷系统图估算各段工艺管路的总长度(包括直线长度和当量长度)以及不同的制冷剂、不同工艺管路的允许流速或允许压力降、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再冷温度、制冷剂流量等确定工艺管路管经。

根据制冷量、制冷剂流量、流速或管径等选择截止阀手动膨胀阀、浮球阀、热力膨胀阀及电磁阀等。

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应按设计程序编写,它应包括设计任务、原始资料、工况确定、负荷计算、设备选择、冷冻站布置方案的确定及说明、管路计算和有关设计草图等内容。

课程设计画图2张,它包括制冷工艺热力系统平面布置图和制冷工艺热力系统原理图。

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要求对空调用冷冻站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本次课程设计中任务分布如下:计算说明书:王桂生制冷系统原理图:罗亮亮制冷系统平面布置图:戈豹卯俊峰杨关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1二、原始资料1三、设计内容1(一)制冷压缩机的型号与台数的选择11、冷冻站的冷负荷的确定12、制冷工况的确定13、制冷压缩机的型号及台数的确定2(二)冷凝器的选择3(三)蒸发器的选择5(四)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61、油分离器的选择计算62、贮液器的选择计算73、集油器的选择74、空气分离器的选择85、急泄氨器的选择86、氨液分离器8六、制冷管道设计8(一)吸气管段8(二)排气管段10(三)冷凝器到贮液器管段11(四)贮液器到蒸发器管段14设计参考资料15一、课程设计任务已知某厂空调系统所需总耗冷量为1360 kw (1,000,000kcal/h ),以喷淋室为末端装置,要求冷冻水温为6℃,空调回水温度为13℃,制冷系统以氨为制冷剂。

制冷课程设计75kW计算书

制冷课程设计75kW计算书

1制冷循环系统热力计算条件:制冷量:75kW ;制冷剂:R22 蒸发温度:2℃;冷凝温度:50℃冷冻水进水温度:12℃;冷冻水出水温度:7℃ 进口空气温度:35℃;出口空气温度:43℃ 过冷度:5℃;过热度:5℃根据条件,查R22各状态点参数,压焓图如以下图。

〔1〕压力比:77.353.000.20===P P K π〔2〕单位质量制冷量:kg kJ h h /152258410'410=-=-=q 〔3〕单位体积制冷量:31/35.3304046.0152m kJ q ===νv q 〔4〕理论比功:kg kJ h h /37410447120=-=-=w 〔5〕制冷系数:11.43715200===w q COP 〔6〕单位质量冷凝热:kg kJ h h /189********=-=-=K q 〔7〕工质流量:s kg q Q /49.01527500===r M 〔9〕冷凝热负荷:kW q M K 26.9318949.0=⨯=⋅=r K Q〔10〕实际输气量:h s m M /71.81/0227.0046.049.0313r r m V ==⨯=⋅=υ 〔11〕压缩机理论功率:kW M 26.183749.00=⨯=⋅=w N r 〔12〕压缩机指示功率:kW 01.2573.026.18===ii N N η根据压缩比取指示效率73.0=i η 〔13〕压缩机轴功率:kW 08.2986.001.25===mib N N η 根据压缩比取指示效率86.0=m η 〔14〕压缩机配用电机功率:kW 99.31108.2910.110.1=⨯=⨯=dbe N N η 压缩机与电机直接连接时取传动效率1=d η〔15〕电机输入功率:kW e21.3485.0108.29=⨯==ηηd b in N N根据轴功率取电动机效率85.0=e η1.1压缩机选型计算由于本设计工况不是标准工况,需根据压缩机样本提供的名义工况对本设计的工况进展换算。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计算书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制冷方案的设计第四教学楼的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送往教学楼的各层,经过风机盘管后的12℃的冷冻水回水经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的32℃冷却水再返回冷水机组冷却制冷剂,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系统中还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等辅助系统。

二、冷水机组的选择第四教学楼总耗冷量为1500kw,宜选取两台冷水机组,而且两台冷水机组的容量相同。

因此,每台机组的制冷量Q=1500/2=750kw选择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其规格及主要参数如下三、水力计算1、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冷凝器侧水阻力为60KPa,冷却塔盛水池到喷嘴的高差为2.5m,水处理器的阻力为20KPa。

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量G=Φ/(cΔt)=1.2×0.86×785×2/5=324m3/h对于管段1,选用管径为公称直径DN250mm的钢管,管道流速为v=4G/(πd2)=4×324/(3.14×0.252)=1.85m/s查表得比摩阻R=131Pa/m,管长为2.5m,沿程压力损失为ΔP y=Rl=131×2.5=327.5Pa,弯头、止回阀、闸阀等管件的局部阻力系数总和Σζ=0,则总阻力ΔP j=0各管段各部件的局部阻力系数表和水力计算表分别如下:冷却水管水力计算表最不利环路为管段1-2-4-5-6-7-8构成的环路,则最不利环路的总阻力为327.5+62.7×103 +31980.2+13150.76+1986.86+66×103+4538.76=180.68×103 KPa=18.55m H2O冷却塔的喷嘴压力为4.2mH2O,冷却塔中水被提升的高度为2.5m,因此,冷却水泵的扬程为H=18.55+2.5+4.2=25.25m H2O,考虑到10%的余量,则H=25.25×1.1=27.7 m H2O冷却水泵流量G=G=0.5Φ/(cΔt)=0.5×1.2×0.86×785×2/5=162m3/h查相关手册选择的冷却水泵参数如下冷冻水循环系统中,系统末端阻力为0.18MPa,蒸发器侧水阻力为80KPa。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目录前言 (1)1 设计目的 (2)2 设计任务 (2)3 设计原始资料 (2)4 冷水机组的选择 (3)4.1 负荷计算 (3)4.2 机组的选择 (3)5方案设计 (4)6水力计算 (4)7设备选择 (6)7.1冷却塔的选择 (6)7.2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6)7.3水泵的选择 (7)7.3.1冷冻水泵选型 (8)7.3.2冷却水泵选型 (9)8 小结 (11)参考文献 (13)前言制冷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检验和巩固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可以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1 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设计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

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容、方法及步骤,培养确定空调冷冻站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2 设计任务(一)负荷计算(二)机组选择(三)方案设计(四)水力计算1、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2、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五)设备选择1、冷却塔的选择2、分水器及集水器的选择3、水泵的选择(六)机房布置1、设备与管道布置平面图2、机房系统图3 设计原始资料(一)建筑物概况:层高4.6米, 层数6层,总空调建筑面积:为15990m2。

(二)参数条件:空调冷冻水参数:供水7℃,回水12℃;冷却水参数:进水32℃,出水37℃。

(三)空调负荷指标:q=120~180 W/m2。

(四)土建资料:机房建筑平面图(见附图),选择其中部分作为制冷机房(以满足用途为原则,不要占用过大面积)。

4 冷水机组的选择4.1 负荷计算空调负荷指标取q=150W/m2,所以空调负荷为:Q=q×A=15990×150=2398.5kW。

制冷工艺课程设计计算书

制冷工艺课程设计计算书

制冷工艺课程设计任务根据《冷库建筑》课程设计中所设计的平面图的基础上,进行制冷工艺设计。

一、设计目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食品冷藏库的设计过程和进行方式;、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设计计算,绘制施工图纸,编制工程文件,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数据处理等。

二、设计程序:、设计准备。

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条件、内容和步骤;通过阅读专业资料、图纸、参观实习等,以了解设计对象;复习课程有关内容,以熟悉有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准备好设计需要的图书、资料和用具;拟定设计计划等。

、制冷系统的方案设计。

决定制冷系统的方案,包括蒸发系统的划分、冷却方式、供液方式、冷凝方式、运转方式、组合方式等的选择。

、制冷工艺设计计算。

制冷负荷计算,制冷压缩机的选型计算,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管径选择计算等、绘制制冷工艺设计图纸。

制冷系统原理图。

、整理和编写设计计算书及其它工程文件。

、设计总结三、库址及水文条件:、库址:合肥、冷凝器进水温度≤30℃四、生产能力:、冻结能力:吨日、预冷能力:吨日、制冰能力:吨日、冷藏容量:吨次、贮冰能力:吨次五、冷间温度要求:、冻结间:-23℃、冷藏间:-18℃、预冷间:-4℃、贮冰间:-4℃六、制冷方式及制冷剂:冷却方式、供液方式、冷凝方式、蒸发系统划分等由设计者自定,采用氨制冷剂。

七、冷库围护结构隔热构造:、屋盖(上→下)()厚预制混凝土板()厚空气间层()二毡三油()冷底子油一道()厚水泥沙浆抹面()厚钢筋混凝土屋盖()厚空气间层()聚氯乙烯农用薄膜()厚聚氯苯乙烯泡沫塑料()二毡三油()冷底子油一道()厚水泥沙浆抹面()厚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外墙()厚水泥沙浆抹面()厚砖墙()厚水泥沙浆抹面()冷底子油一道()隔汽层冻结间:二毡三油预冷间:一毡二油储冰间:一毡二油冷藏间:一毡二油()隔热层冻结间: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预冷间: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储冰间: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冷藏间: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防潮层冻结间:二毡三油预冷间:一毡二油储冰间:一毡二油冷藏间:一毡二油()厚预制混凝土砖墙()厚水泥沙浆抹面、内墙()厚水泥沙浆抹面()厚预制混凝土砖墙()厚水泥沙浆抹面()冷底子油一道()一毡二油()隔热层冻结间: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储冰间: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冷藏间: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一毡二油()厚预制混凝土砖墙()厚水泥沙浆抹面、地坪(上→下)厚钢筋混凝土面层厚水泥沙浆抹面一毡二油()隔热层冻结间:厚软木预冷间:厚软木储冰间:厚软木冷藏间:厚软木()二毡三油()冷底子油一道()厚水泥沙浆抹面()厚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架空层()厚号混凝土垫层()素土夯实八、设计要求:、编制制冷工艺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编制主要制冷工艺设计图纸、制冷系统原理图、编制设备材料明细表九、设计参考资料:、教材、冷库制冷技术(商业部冷藏加工管理局编)、冷藏库设计(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编)、冷藏库制冷设计手册(商业部设计院编)、制冷设备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吨冷库图纸(商业部设计院)、制冷设备产品样本(机械工业出版社)十、说明:、各冷间净高取米。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制冷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制冷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名称: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系别:城建系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热专1学号: 201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曲职称:副教授2013年 1月10日一设计对象 (1)二原始资料 (1)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1)Ⅰ确定制冷系统总制冷量……………………………………………………1Ⅱ.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1Ⅲ.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3)Ⅳ选择压缩机和电机功率 (5)Ⅴ选择蒸发器 (8)Ⅵ选择冷凝器 (8)Ⅶ选择系统辅助设备并计算制冷剂充灌量 (9)Ⅷ确定系统调节控制方案 (12)四附录 (13)五参考文献 (17)制冷课程设计一.设计对象:某校空调实验室改建,原有冷源已不能满足要求,拟定重建一单元制冷系统,供给空调实验台合格的冷冻水(喷雾室和水冷式空气冷却器)。

二.原始资料:1.本制冷系统主要为供给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用冷冻水,冷冻水温度t=5~7℃。

空调设计工况冷冻水温度t=5℃,空调回水t=11℃。

2.空调冷负荷Q0=53.5KW。

最低负荷Qmin=37KW。

3.实验室水源为本校自来水网供给的16℃深井水。

4.室外气象参数:夏季通风室外干球温度30℃,湿球温度26.5℃,风速1.9米/秒,大气压P=751mmHg;5.实验室现有设备规格:(1)4F-10氟利昂制冷压缩-冷凝机组一台,标准制冷量为28000千卡/时,空调制冷量60000千卡/时,配用压缩机4F10;转数960转/分;配用电机型号JO2-72-6,功率22KW,电压380V,转数970转/分;配冷凝器,卧式壳管式,面积14.4m2(武冷产品)。

(2)FW-30型满液式壳管式蒸发器一台,冷却面积30m2,筒外径Φ=400mm; 管板间长度1800mm,冷却管径Φ18×2.5mm,管根数138;水通程10;进液管38mm,回气管Dg50mm。

(3)玻璃钢逆流式冷却塔一台,型号BNL-20型,冷却水量M W在水温降Δt=5℃时为19.3m3/h,M W 在水温降Δt=6℃时为15.9m3/h,风机风量变11400m3/h,转速n=930转/分,功率P=0.8KW,塔高2030mm,直径1350mm,进水直径65mm,出水直径80mm,最大直径为1470mm填料高720mm.三.设计内容和要求:Ⅰ.确定制冷系统总制冷量制冷系统总制冷量包括空调冷负荷和制冷系统的冷量损失,其中空调冷负荷Q0max=53.5KW制冷系统总制冷量可表示为空调冷负荷乘以一个系数Φ0=A·Q0max式中A=1.05~1.15,直接连接时系统冷损失小,A可取小值1.05;间接连接时系统冷失大,A应取大值1.15。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空调制冷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空调制冷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分:3学分组织单位:X学院机械工程系前置课程:热工学、流体力学适用专业: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相关专业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空调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掌握空调制冷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空调制冷系统概述- 空调技术发展概述- 空调制冷系统的组成与分类2. 空调制冷循环分析- 空调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 空调制冷循环的性能参数3. 空调制冷系统设计- 空调制冷负荷计算- 空调制冷系统的选型与设计- 空调系统风管布局设计4. 空调制冷设备选择与安装- 空调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分析- 空调制冷设备的安装要点5. 空调系统调试与运行- 空调系统的调试方法与步骤- 空调系统的运行与维护6. 空调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 空调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空调系统的维修与维护技巧四.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五.评价方式课程评价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程设计报告、实践操作成绩、期末考试等综合考核。

具体评价方式将在开课时由教师进行说明。

六.参考教材1. 《空调制冷技术与设备》高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 《空调与制冷技术基础》段伟著,化学工业出版社3. 《空调制冷系统设计与运行》张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七.实验设备及场地要求该课程实验以实验室为主,需要有完备的空调制冷设备、测量仪器以及实验台等设备。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空气流通条件,以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八.课程进度安排根据教学计划,本课程将在一个学期内进行,每周2学时。

具体的课程进度安排将在开课时由教师进行说明。

以上为空调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基本内容,供参考。

具体的课程设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课程设计

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课程设计

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热动01班姓名姜旭2012年9月12日目录一、绪论·············································二、设计要求············································三、车内空调参数的确定········································四、汽车空调原理及热力计算···········································五、蒸发器与冷凝器的结构设计·············································六、主要元器件的选型·············································七、附录·············································八、参考文献·············································一、绪论在各种季节、天气及其它行驶条件下,人们总希望车厢内保持舒适的状态。

制冷课程设计

制冷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部分、目录 (1)第二部分、空调用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 (2)一、制冷工况的确定 (2)二、压缩机的选择计算 (3)三、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4)四、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4)五、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5)六、管径的确定 (5)七、水泵的选型计算 (6)八、制冷系统的流程图 (7)九、设备明细表 (8)十、参考文献 (8)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已知条件:已知空调系统要求冷负荷800kw ,拟采用R22制冷系统,循环水冷却,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回水温度12℃。

,冷冻水球的压头为25m ,机房面积14400mm ⨯9000mm ,机房高4000mm ,冷却塔放在机房顶上,其它设备及辅助用房都在机房空间内。

设计说明书根据设计要求,此系统的设备设计计算、选用与校核如下: 一、制冷工况的确定:由已知条件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回水温度12℃。

1t =32℃ 2t =37℃ 1s t =12℃ 2s t =7℃1.1 蒸发温度0t : 025s t t =- (比要求供给的冷冻水的温度低5℃) =2℃1.2 冷凝温度k t : 121()52k t t t =++(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取下限。

其范围是5~7℃)=39.5℃1.3 吸气温度吸t : 吸t =0t +8 (过热度3~8℃,并选8℃) =10℃ 1.4 过冷温度过冷t : 过冷t =k t -4.5=35℃ (过冷度:4.5℃)查R22 lgp-h 图可知根据0t =2℃,k t =39.5℃,吸t =10℃,过冷t =35℃,可得:1h =408 kJ/kg 1p =0.53 bar 1v =45 lkg2h =439 kJ/kg 2p =1.6 bar 2v =23lkg3h =250 kJ/kg 4h =250 kJ/kg 1'h =405 kJ/kg1.5 单位质量制冷量:0q =1'h -4h =405-250=155 kJ/kg 1.6 单位容积制冷量:c q =01q v =1553444.40.045= kJ/3m 1.7 冷负荷的计算j Q : j Q =ϕ0Q =1.1800880⨯=KW (ϕ=1.10~1.15) 1.8 制冷剂的质量流量(质量循环量):R M =00Q q =880155=5.68 kg/s 1.9 制冷剂的体积流量:R V =1R M v =5.680.0450.2556⨯= 3m s二、压缩机的选择计算:2.1 查手册由125系列中8FS-12.5型压缩机的性能曲线查得:(根据0t =2,k t =39.5℃)设计工况下的制冷量:g Q =450 KW 设计工况下的轴功率:e N =115KW 2.2 压缩机级数的确定 :依压缩比 :m=j gQ Q =880450=1.96台 选2台8FS-12.5型压缩机可满足要求。

制冷课程设计参考教材

制冷课程设计参考教材

目录1 设计资料 (1)2 设计说明 (1)2.1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2.2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确定....................................... ?2.3制冷系统热力计算............................................. ?2.4卧室壳管式蒸发器设计......................................... ?2.5冷凝器计算................................................... ?3 设计过程......................................................... ?3.1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3.2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确定....................................... ?3.3制冷系统热力计算............................................. ?3.4卧室壳管式蒸发器设计......................................... ?3.5冷凝器计算...................................................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设计资料冷冻水工艺需冷量Q 0‘=(150+50×22)=1250KW;载冷剂工质为冷媒水;冷冻水采用封闭系统;其供水温度t 1=5℃,回水温度t 2=10℃。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设计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设计


所以直接膨胀供液方式是大多数卤代烃(包括氟利昂)系 统采用的供液方法。这种供液方法基本采用热力膨胀阀供 液,由于选型、调节以及产品本身的问题,无法实现节能 的目的。电子膨胀阀的出现结合多点温度参数的库温调节, 可以较好地实现节能运行,一般可节能10%。卤代烃制冷 系统的热力膨胀阀产品已相当成熟而且还有专用的PLC库 温控制器。氨制冷系统蒸发器运行的过热度不大,控制难 度相对较大,目前尚无成熟的氨用电子膨胀阀产品。
设计示例

武汉市某大型制药集团,一、二合成原 料药车间,全天候运行,分别需要-10℃的冷 量1200kw,试设计冷冻站满足供冷。
第二章 设计指导
§2-1 工业制冷系统的应用特性


⑴ 系统容量大,意味着制冷系统各类主、辅设备繁多, 管路复杂,控制要求高,设计和施工难度大; ⑵ 蒸发温度广,一个工厂往往需要几千至几万千瓦的制
方案三: 循环式供水

这种冷却水系统就是将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却水, 在经过水冷却设备的冷却降温,然后用水泵送 回冷凝器循环使用,只需补充少量冷却水。循 环式供水系统适用于水源水量较少,水温较高 的地区,在目前城市供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一般制冷装置的冷却水系统多采用这种形式。 循环式供水系统需增设冷却水冷却设备和水泵 等设施,这样就增加了冷却水系统的投资、运 行费用及管理工作。
方案二: 氨泵供液

氨泵供液是指高压液体节流后进入低压循环桶,经氨泵输 往各蒸发器。氨泵的输液量一般为蒸发器蒸发量的3-6倍, 氨泵的排出压力应足以克服总流动阻力和液位升高所需的 液柱压力,并有一定的压差裕度以便于调节流量。在蒸发 器中一部分氨液汽化,剩余的液体随同汽体回至低压循环 桶,经分离后,气体被压缩机吸走,液体被氨泵送到蒸发 器进行再循环,故这种供液又称氨泵再循环供液。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引言制冷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实现冷却效果。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制冷原理、制冷循环系统及相关设备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制冷技术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 掌握制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了解制冷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3. 熟悉常见的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4. 能够进行制冷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三、课程设计内容1. 制冷原理制冷原理是制冷技术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热力学和热传导等相关知识,掌握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

课程内容包括热力学基础、热传导与传热、物质的相变过程等。

2. 制冷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是制冷设备的核心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制冷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课程内容包括制冷循环系统的分类、制冷剂的选择、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3.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实现制冷效果的关键,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课程内容包括制冷机组、冷藏冷冻设备、空调设备等的工作原理、能效评价和技术选型。

4. 制冷系统设计制冷系统设计是将制冷原理、制冷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等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学生需要学习制冷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制冷系统的参数计算和系统优化的技术。

课程内容包括制冷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热负荷计算、制冷剂流量计算、管道和阀门的选型等。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制冷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

2. 评估方式本课程设计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测试、课程论文和实验报告。

学生需要通过课堂测试来检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程论文来展示对制冷系统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实验报告来评估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本课程设计建议选用《制冷技术基础》等相关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建筑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1热动(2)班组员:王桂生罗亮亮卯俊峰戈豹杨关指导老师:***实施周期:2013.12.19 至2013.1.2 共 2 周2013年12月前言本课程设计是对《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的进一步实际地了解和掌握,本次设计主要是通过对一给定的设计条件来设计合适的冷冻站。

制冷压缩机型号与台数的选择,包括确定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型式,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

冷凝器的选择,计算出冷凝器的热负荷,根据所选用的制冷剂种类和压缩机运行工况、冷却介质的种类、负荷变化情况等确定冷凝器的型式,然后进行冷凝器的选择计算,确定其传热面积,从而选定冷凝器的型号及台数。

蒸发器的选择,根据制冷量、制冷剂种类及载冷剂的种类、冷冻系统的型式等,确定蒸发器的型式,计算出蒸发器的传热系数、换热面积以及蒸发器的台数。

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有油分离器,贮液器,集油器,紧急泄氨器,空气分离器,过滤器。

冷冻站布置包括如下内容:制冷设备布置,制冷工艺管路布置,管路上各种阀件及自控部件的布置,绘出平面布置及必要的系统原理。

制冷工艺管路及阀件的选择,根据平面布置及制冷系统图估算各段工艺管路的总长度(包括直线长度和当量长度)以及不同的制冷剂、不同工艺管路的允许流速或允许压力降、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再冷温度、制冷剂流量等确定工艺管路管经。

根据制冷量、制冷剂流量、流速或管径等选择截止阀手动膨胀阀、浮球阀、热力膨胀阀及电磁阀等。

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应按设计程序编写,它应包括设计任务、原始资料、工况确定、负荷计算、设备选择、冷冻站布置方案的确定及说明、管路计算和有关设计草图等内容。

课程设计画图2张,它包括制冷工艺热力系统平面布置图和制冷工艺热力系统原理图。

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要求对空调用冷冻站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本次课程设计中任务分布如下:计算说明书:王桂生制冷系统原理图:罗亮亮制冷系统平面布置图:戈豹卯俊峰杨关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1二、原始资料1三、设计内容1(一)制冷压缩机的型号与台数的选择11、冷冻站的冷负荷的确定12、制冷工况的确定13、制冷压缩机的型号及台数的确定2(二)冷凝器的选择3(三)蒸发器的选择5(四)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61、油分离器的选择计算62、贮液器的选择计算73、集油器的选择74、空气分离器的选择85、急泄氨器的选择86、氨液分离器8六、制冷管道设计8(一)吸气管段8(二)排气管段10(三)冷凝器到贮液器管段11(四)贮液器到蒸发器管段14设计参考资料15一、课程设计任务已知某厂空调系统所需总耗冷量为1360 kw (1,000,000kcal/h ),以喷淋室为末端装置,要求冷冻水温为6℃,空调回水温度为13℃,制冷系统以氨为制冷剂。

二、原始资料1、水源:呼和浩特是我国北方大城市,水源较紧张,所以冷却水考虑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

2、室外气象资料:室外空调干球温度29.9℃,湿球温度20.8℃。

3、呼和浩特海拔1063米,大气压力冬季676mmHg ,夏季667mmHg 。

三、设计内容(一)制冷压缩机的型号与台数的选择1、冷冻站的冷负荷的确定对于间接式制冷系统,A =0.1~0.15。

本课程设计属于此类,取A =0.125 T y Q (1A)Q 10.1251360kw 1530 kw =+=+=()2、制冷工况的确定(1)蒸发温度当采用喷淋室处理空气,即冷冻水喷淋室使用时,宜采用水箱式蒸发器(包括直立管式蒸发器和螺旋管式蒸发器)。

对于直立管式和螺旋管式蒸发器,蒸发温度宜比冷冻水出口干球温度低4~6℃。

0t 6462==℃-(~℃)℃(2)冷凝温度采用水冷式冷凝器时,冷凝温度可用下式计算:s1s2K t t t (5~7)2+=+℃ 式中——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温度,℃;——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温度,℃。

对于使用冷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可按下式计算:s1s s t t t =20.83~4=20.8 3.2=24=+∆++℃()℃℃℃℃式中——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小时的湿球温度,℃——安全值。

呼和浩特,选用机械通风冷却塔,s t 3~4∆=℃。

(3)压缩机的吸汽温度s2s1t t (24)27=+=~℃℃s1s2K t t 2427t (5~7)=(5~7)3122++=++=℃ 压缩机的吸汽温度一般与压缩机吸汽管的长短和保温情况有关,通常以氨为制冷剂时,吸汽温度与蒸发温度的差值不大于5~8℃。

但本设计考虑仅理论循环,不考虑过热,即10t =t =2℃(4)再冷温度t r.c对于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均不考虑再冷。

以上工况确定以后,就可在lgP ——h 图上确定整个制冷的理论循环;并进行 循环的理论计算。

3、制冷压缩机的型号及台数的确定考虑到厂房的大小,设备初投资,维护及管理,压缩机台数不应取太多,现取3台。

则每台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的制冷量至少为T Q Q /31530/3510kw ===查《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郭庆堂P166 查压缩机性能曲线,可用压缩机型号为8AS12.5(开启式,单级,960r/min )。

每台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的满负荷制冷量0Q =520kw 。

稍大于510kw 每台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的轴功率Pe=86kw 。

配用电机功率P 1.05~1.10e 1.05~1.1086kw 90kw ==⨯=()P ()(二)冷凝器的选择1、冷凝器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制冷剂和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的种类及冷却介质的品质优劣而定。

在冷却水质较差、水温较高和水量充足的地区,宜采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因为冷却水使用循环水,故采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冷凝器的台数参考压缩机的台数,暂取三台。

查查《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160 取ηm =0.882 则i m 0.8829079.38 kw η==⨯=P总共的冷凝负荷为k 0i Q =Q P 3=793.38=kw +⨯+⨯()(520)31798.14 2、传热温差21k 1k 2t t 2724t 5.366t t 3124ln ln 3127t t --===----Δ℃ 式中:t 1、t 2----冷却剂进、出口温度;t k ----冷凝温度。

冷凝水的流量为:()k 21Q 1798.14M 143.187kg /s Cp t t 4.186(2724)===-⨯- 3、冷凝器型号的确定及其传热系数的计算(1)选择冷凝器型号查常用冷凝器的传热系数表,由于采用立式冷凝器假定2t1q =3700kcal /m h ⋅ 则对每台冷凝器2k 1t1Q 1798.14F 417.881m q 4.303=== 每台2417.881F 139.294m 3==查《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P441(苏--冷)立式冷凝器规格示例表,取冷凝器型号为LN-150(其传热面积F=148.5 m ,通筒体直径D=1080mm ,高度H=4800mm ,管道211根), 则2k t Q q 1798.14/1503 3.996kw / m F==⨯=(); (2)计算冷凝器制冷剂侧放热系数 喷淋密度3n M*3600143.187********.154Kg /m.h d (5132)102113N -⨯Γ===-⨯⨯⨯⨯ππ 冷凝器的水侧放热系数1/32w =5139197.521w /m .k αΓ=(3)计算冷凝器制冷剂侧放热系数;由《制冷原理及设备》主编:吴正业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出版 P212: 对垂直面呈波形流动时=1.18,物性系数3232315-3g 0.461583.2649.8071099.41910 2.7793100.129310λργβμ⨯⨯⨯⨯===⨯⨯冷凝器制冷剂侧放热系数113153c t 2 2.779310C' 1.18?q 1000l 3.9961000 4.86197.81W /m .k α⎛⎫⎛⎫⨯==⨯ ⎪ ⎪⨯⨯⨯⨯⎝⎭⎝⎭=β (4)计算冷凝器传热系数由冷凝器型号知:管外径d=51mm 。

水垢的热阻查《传热学》P492得42f R =5.2810m .k /w -⨯。

取金属管壁的导热系数λ=43.2w/m 2.k ,油膜热阻=0.0006m 2.k/w1p i i 2c oil f C 0p w 1422A A 11W K R R m .k A A 1450.0035511W 0.0006 5.2810m .k 6197.815143.2489197.525W 719.425m .k---⎡⎤⎛⎫=++++⎢⎥ ⎪⎢⎥⎝⎭⎣⎦⎡⎤⎛⎫=+⨯+⨯++⨯ ⎪⎢⎥⎝⎭⎣⎦=δαλα() 此时热流密度*2t c q K .t 719.425 5.366 3.861kw / m =∆=⨯=;(为冷凝器对数传热平均温差)(5)比较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t t*t q q 3.996 3.861 3.265q 3.861--==%<%,说明假定合理,即所选择的冷凝器型号合适。

(三)蒸发器的选择在前确定蒸发温度时,已确定使用直立管式或螺旋管式蒸发器。

则每台蒸发器的制冷量即为一台压缩机的制冷量=520kww 2w1m w 20w10t t 136t == 6.917t t 132ln ln 62t t --=----Δ℃ 假设=520 (kcal/m ·h ·℃)2t m q t 520 6.9173596.84 kcal /m ?h 4.183kw =K ⨯=⨯==Δ蒸发面积2t 0t F Q /q 520/4.183124.312 m ===查《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P499 (上冷)SR-144(蒸发面积为=144 m )。

此时单位热负荷*2t 0Q Q /F 5203/3144 3.611kw / m.3104.97kcal /m h ==⨯⨯==⋅属于直螺旋管式单位热负荷(2500~3500 kcal/ m )范围之内,符合要求。

(四)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1、油分离器的选择计算根据压缩机台数取油分离器台数为三,一台压缩机配一台油分离器。

并选用离心式油分离器。

压缩机理论输汽2233h 1nz 18090V d s 0.1250.10.1473m /s 530.143m /h 460460ππ⨯==⨯⨯⨯== 查《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编写组.制冷工程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8年。

P156得压缩机输汽系数λa =0.782,取筒体内汽体流速w=0.9 m/s则.≥===D 02701m 查《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P614采用离心式有分离器,YF-50 (重冷),D=273mm2、贮液器的选择计算液体制冷剂循环量()0R 14M 520/1459.168376.676360031.6843kg /h 3 5.053kg /h Q h h ==-⨯⨯=⨯=- 液体制冷剂比容v=1.71707L/Kg=0.00171707m/kg取液体充满度β=0.8.贮液器的容积: R 3M .1111684.3330.0017145V (~)=3232~30.8=3.6097~5.415m ?v β⨯=⨯⨯ 查《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P536(上冷)选择ZA-4.5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