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为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接着,通过实例分析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即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在物质循环方面,重点讲述了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对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和特点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复杂的过程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示、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掌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碳循环的过程。
(3)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构建碳循环模式图,提高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别是碳循环的过程。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的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活动一】根据教材P93-94,完成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过程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过程:(1)最终能量来源:。
(2)输入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将光能转化为。
(3)传递过程:(4)转化和散失过程(以第一营养级为例):①在生产者的 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用于生产的 等生命活动。
③构成植物体的的 中的能量(a .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 分解释放出来;b .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 营养级。
)【活动二】 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2、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 营养级向 营养级,不可 ,也不能 。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 的,传递效率大约为 ;能量金字塔:将单位预算时间内各个 所得到的 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 个营养级。
【活动三】 依据教材P96-97,完成下列问题: 3、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使能量得到 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 的关系,使能量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点1〗 用示意图表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参考教材P94),并回答: (1)能量流动的起点、渠道;(2)流量形式的变化过程、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3)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主要形式;(4)能量在每一营养级的来源、去路。
〖典例1〗 1 根据能量流动示意图,回答问题:(1)请指出该能量流动图中几处科学性错误。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1. 教材分析1.1 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为1课时)该节是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第三小节.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
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作准备。
1.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挂图2.教法分析2.1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落实的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教学法图形直观教学法迁移比较法2.2 重难点突破策略:1.引导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为学习能量流动做好准备.2.运用能量流动的动画,形象地演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向,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3.联系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实例,分析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以验证和巩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4.运用教材中“能量金字塔”形象地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教学过程设计3.1教学内容程序设计: 按照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导课:复习提问:1、一个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2、什么叫食物链和食物网?3、请大家写出一个通用的食物链图解式.(学生回答并演板)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食物链的表达式的意思,及时总结出下一个营养级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物质和能量,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来进行流动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问题(引出新课)过程: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清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剖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以具有争论性的问题探讨引出能量流动过程、特点和研究意义三部分内容。
本节紧接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且对物质循环的理解有促进作用,在教学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从考试的角度看,本节内容为必考点;从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讲,本节是培养学生的能量和物质观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因此也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之一。
2、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上讲,学生已经储备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细胞内能量供应和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
从认知上看,学生都愿意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并希望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展示自己。
3、教学目标的设定:现行《课程标准》要求“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为知识技能的应用水平。
由此我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方面,说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阐明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方面,尝试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模型,进行“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数据处理和分析,尝试运用能量流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探讨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形成能量与物质观,形成科学利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观念。
4、重难点分析:依据教材地位和教学目标,确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能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能量流动也是抽象的,而且各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比较复杂,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于能量的认识不是很充分,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更是生疏,因而成为认知上的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做如下尝试: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针对本节图片、表格较多及思维量大的特点,在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小组讨论,构建(不断完善)模型,总结规律,内化概念。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说课稿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通过对能量流动特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能量流动特点的探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2、教学难点(1)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2)对能量流动特点的分析和应用。
二、说学情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对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过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动画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课(完美版)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说课主要内容:目标构建目标突破目标评价依据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要求分析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依据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点内容。
本节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与必修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建立联系,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稳定性的学习,并且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依据三: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对于能量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十分熟悉。
学习目标(构建):(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构建能量流动的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建立系统观、物质和能量观。
(2)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通过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能量的变化,构建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3)社会责任通过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能量流动的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构建。
难点: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构建。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直观展示法、创设问题情境法、分组讨论法等。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逐一进行环节一、与生活练习,构建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PPT展示超市猪肉价格,近段时间以来由于猪肉价格猛涨,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部分人开始只吃素。
素食主义者认为:吃素能够缓解世界上存在的食物短缺问题。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它蕴含着怎样的生物学原理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学习。
环节二、突破重难点PPT展示赛达伯格湖生态图片,学生观察并构建一条食物链。
1、设置问题,学生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1)太阳能是如何进入藻类体内的?(2)鱼的摄入入量和同化量之间是什么关系?2、分组活动一:学生和食物链中的生物进行角色互换,分组讨论各自的能量来源和去向。
高中生物优质说课稿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优质说课稿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构成的复杂网络,其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地流动,而营养物质则通过循环作用不断地被回收。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面,对高中生物的优质说课稿进行探讨。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转移原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移规律可以用能量金字塔来表示。
能量金字塔由底层的生产者,向上层的消费者逐步传递,每传递一层,能量都会减少。
在能量金字塔中,底层通常是植物,然后是食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
在这个过程中,越往上,每个阶层所得到的能量和数量也都会逐渐减少。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1. 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食物关系的模型,它将一个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按照食物关系从底层到上层进行排列。
在食物链中,底层是植物,然后是食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等。
以草原为例,植物(如草)为第一级,在一些昆虫、鸟类为第二级,食肉动物(如狐狸、豹子)则为第三级。
2. 食物网食物网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食物网始于光合细菌和细胞分裂细菌,细菌是最初生产者,再到植物,最后到达食肉动物。
食物网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
每个食物网中的物种都有多个食物来源,也就是说一个物种既可能是前一级的消费者,也可能是后一级的营养供应者。
生态学家们认为,食物网是更接近真实情况的表达方式,因为它不仅考虑了单一物种之间的直接关系,还考虑了更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在生态系统中,体内的有机物质都是由外界吸收获得的。
因此,这些营养物质也需要通过循环方式返回外部环境,以保持生态平衡。
其中两种重要的循环过程分别是氮循环和碳循环。
1. 氮循环氮是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同时在大气中的含量也很高。
氮循环包括吸收氮和步骤,其中吸收氮又包括固氮和硝化作用。
固氮:在一些细菌和植物的根结中,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气为氨,进而合成生物可利用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有机物。
高中生物优质说课稿范文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优质说课稿范文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操作过程及特点。
培养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优质说课稿范文三篇,希望能希望到大家!高中生物优质优质说课稿裴俊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作文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本节三年制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三《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物群落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习题设计等七个方面来简要谈一下我对这节内容的构思和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四部分内容,在教材内容统计分析的设计上首先由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动的方法:由个体→群体→系统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养科学知识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揭示能量流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桑基鱼塘、草原放牧两个实例分析,使学生切身体验生态学规律与生产实践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意识树立生态学观点,遵循生态学规律,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不懈。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起承上启下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学生巩固生态系统结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等医学知识知识的理论指导,它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是研究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标准内容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三)考纲要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四)教学目标为落实普及教育内容,结合本节教材内容设计及高中心理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二年级水准,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生态系统能量的过程及特点2.在运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实施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概述光子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功能;启下,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介绍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引出了能量流动的研究方法。
接着,以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为例,详细阐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包括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环节。
最后,总结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即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能量流动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一些复杂的生物学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构建能量流动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能量流动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2)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五章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二生物必修3 第五章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小编准备了高二生物必修3 第五章说课稿,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课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高二生物)
二、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着重是学习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该知识点是在前面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之后继续学习的一部分内容。
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量的制约与发展。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物质循环打好动力基础。
本堂课内容不多,难度不大,安排一课时完成任务,基本上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纲要和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弄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通过课堂课外的习题训练,通过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第二级 初级消费者
(传递效率为10%—20%)
第一级
生产者
??先如吃果鸡存在玉米→鸡→人,这一条食物链, ?那先么吃人玉若米增加1公斤体重,最少要消耗多少公 ?斤用玉玉米米?喂至鸡多,消再耗吃多鸡少下公的斤蛋玉米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3.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第三级 次Leabharlann 消费者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2009-2010学年
1.单向流动 (不循环)
各营养级的次序不可逆转,捕食关系是长久 自然选择的成果
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不能重复运用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太阳能
12.5
分解者 14.6
2.1
2009-2010学年 微量
生产者 464.6
植食性动物
62.8
12.6
肉食性动物
光能
生物体内的化学能
热能
➢摄入量 - 粪便所含的能量 = 同化量
➢同化量
=
呼吸量
+
遗体中所 含的能量
+
下一级 摄入量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
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太阳能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分 解者
呼吸
思考: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62.8
12.6
7.5
293
18.8
5.0
未固定
96.3
呼吸
29.3
未利用
122.6
327.3
请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顿。如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课件
二、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Ⅱ
“ 能量流动”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历年高 考中出现频率较高,常与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 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 识结合,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的能力。通常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侧重能量的去路、 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的效率。
无机环境
输入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热能 热能 散失Leabharlann 光能分解者热能
传递 转化
分析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
能量输入
种群
能量储存 能量散失
2.能量流动的过程
阅读教材P93-95,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输入的能量”和“储存的能量”,“摄入量” 与“同化量” 有何关系? (2)某营养级(生产者、消费者等)的能量的来源、 去向。 (3)如何从生态系统中总能量的变化的角度,分析 某个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为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 养级?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_______,总能量大小是_______ kJ/m-3·a-1。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
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体验高考
(2018年全国Ⅰ卷) 29.(3) 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__________,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018全国Ⅱ卷)31.(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 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 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福建卷)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 (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物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的核心内容。
本节知识立足于生态系统基本知识的了解,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能力。
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能量流动的过程(2)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图解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的观念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理论性较强,主要采用讲述法,分析归纳法,在讲述、分析中,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由某一事例推倒出普遍规律。
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根据普遍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上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本身对本部分知识有较好的掌握。
六、教学过程1.新课开始,先让同学们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同学带着这些目标展开学习。
2.新课导入选用的是一个情景假设,假设同学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同学随身有一只鸡和15kg玉米,为了维持最长的时间,学生如何吃这些食物。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由此引入能量流动这一内容的学习。
3.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四大块:一是概念的介绍,二是能量流动的过程,三是能量流动的特点,四是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1 本节内容的地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章其次节的内容。
本节支配两个课时,这节课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两部分。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同学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也为以后要学习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内容作铺垫,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也是生态学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定量讨论的学问模块。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育同学的学问迁移运用力量和计算力量1.3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力量目标、情感目标,三位一体、相互支撑。
【学问目标】:ⅰ、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概念。
ⅱ、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力量目标】:ⅰ、指导同学构建能量流淌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ⅱ、通过引导同学定量地分析某个详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过程和特点,培育同学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力量。
ⅲ、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育学问迁移运用力量和计算力量。
【情感目标】:ⅰ、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培育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力量。
ⅱ、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同学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进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预备。
二、教法分析2.1教学方法:依据这节课的特点,本节课采纳了以建构主义教学法为主,以问题导学法、分组争论法为辅的策略。
针对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可以提出很多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好材料。
针对本校高二同学有较多小组合作阅历等状况,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分组争论法。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谭丽莹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功能》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三册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的内容。
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本节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光合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能力。
而且,“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的计算及综合运用本章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能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课外的习题训练,通过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通过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分析和能量传递率的理解,体验能量、物质乃至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以及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
二、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基本建立;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之前学习的光合作用,能量的物质代谢等内容,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二)教法、学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将能量流动的知识重点、难点编制成图文、音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它们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易接收的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尊敬的评委和老师们,我今天的说课主题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后面进一步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研究能量流动,培养自主研究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研究。
三、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用多媒体播放“XXX漂流到孤岛的图片”,引发学生讨论:XXX应该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
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这样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一条食物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从输入、去路与散失三个角度分析,明确摄入量、输入量、同化量、净同化量之间的关系,同时理解能量流动的源头、食物链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研究能量流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而且比较抽象,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用多媒体播放“鲁滨逊漂流到孤岛的图片”的图片,引发学生讨论:鲁滨逊应该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这样的情景导
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一条食物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从输入、去路与散失三个角度分析,明确摄入量、输入量、同化量、净同化量之间的关系,同时理解能量流动的源头、食物链的功能,我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的点评和补充,让学生初步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并得出能量流动是单向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探究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过程这部分知识时,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引导学生对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能量的传递效率。
并讨论资料分析里面的四个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和过程并通过分析能量金字塔,让学生体会到能量流动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接着PPT播放桑基鱼塘的图片,进一步分析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这样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学习热情更高。
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这一环节我和学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深入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过程,同时评价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我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进行了分层训练,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四、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逐级递减
三、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