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 水平位移监测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版本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第1章 总则第2章 平面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2 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2.3 水平角观测2.4 距离测量2.5 内业计算第3章 高程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3.2 水准测量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第4章 地形测量4.1 一般规定4.2 图根控制测量4.3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4.4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四节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 4.5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4.6 水域地形测量4.7 地形图的修测第5章 线路测量5.1 一般规定5.2 铁路、公路测量5.3 架空索道测量5.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5.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第6章 绘图与复制6.1 一般规定6.2 绘图6.3 编绘6.4 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6.5 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6.6 打样与胶印第7章 施工测量7.1 一般规定7.2 施工控制测量7.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7.4 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7.5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第8章 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8.1 一般规定8.2 竣工总图的编绘8.3 竣工总图的实测第9章 变形测量9.1 一般规定9.2 水平位移监测网9.3 垂直位移监测网9.4 水平位移测量9.5 垂直位移测量9.6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附录一 本规范名词解释附录二 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附录三 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附录四 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附录五 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附录六 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附录七 本规范用词说明工程测量规范-总则工程测量规范第1章 总则第1.0.1 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工程测量学 课件 10-8引张线法测量水平位移
柔性弦线两端加以水平拉力引张后自由悬挂,则它在竖直面内呈悬链线形状,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应是一条直线,利用此直线作为基准线可以测定附近测点的横向偏移值,这种方法称为引张线法。
引张线法可以用来测定建筑物的横向水平位移,这在大坝变形测量中有较多的应用。
此时,一般将引张线布置在坝体廊道内、坝顶或土坝坡面上。
两端点应尽可能布设在两岸地基稳定处。
若端点布设在坝体上,则端点处需用倒垂线或其他措施测定端点的位移。
引张线的装置的组成:端点测点测线(不锈钢丝)测线保护管一、端点一、端点固定不锈钢丝位置嵌镶铜质类的较软金属二、测点由浮托装置、标尺、保护箱组成支承钢丝标尺固定在槽钢面上,槽钢埋入大坝廊道内,并与之牢固结合。
保护箱用于保护观测点装置,同时也可以防风,以提高观测精度。
三、测线及其保护管测线一般采用直径为0.6~1.2mm的不锈钢(碳素钢丝),在两端重锤作用下引张为一直线。
保护管保护测线不受损坏,同时起防风作用。
保护管可用直径大于10cm的塑料管,以保证测线在管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假定钢丝两端固定不动,因而引张线是固定的基准线。
由于各观测点上之标尺是与坝体固连的,所以对于不同的观测周期,钢丝在标尺上的读数变化值,就直接表示该观测点的位移值。
三、测线及其保护管读数显微镜法——利用刻有测微分划线的读数显微镜进行的,测微分划线最小刻划为0.1mm,可估读到0.01mm。
标尺整分划值+2ba三、测线及其保护管反向光学对点器可以用来测定测点相对于引张线的偏离值。
一般需专门设计制造,也可以利用一个望远镜加上五角棱镜后改造而成。
为了测量光学对中器中心轴偏离引张线的距离,把望远镜及五角棱镜装在滑块上,滑块在轨道上移动,其移动量用一只百分表测量。
轨道固定在坝体上与测线垂直。
三、测线及其保护管根据生产单位对引张线大量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计算得一次观测(三测回观测平均值)的中误差为±0.03mm。
可见引张线测定水平位移的精度是较高的。
水平位移及倾斜观测
24
部分规范要求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中对水平位移的相关规 定: 建筑在施工期间需实施水平位移观测的对象:斜坡、基坑及基坑 支护结构、周边环境,有施工需要的; 建筑在使用期间需实施水平位移观测的对象:高层、超高层及高 耸建筑物;当建筑运营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时应进行周边环境 的观测;有建筑运营管理需要的; 对位移观测,应取变形允许值的1/10~1/20作为位移量测定中误 差,并根据位移量测定的具体方法计算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对需实施 水平位移监测对象的相关描述:围护墙(边坡)顶部、周边建 筑、周边管线;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对需实施水平 位移监测对象的相关描述:坡顶;坡顶建、构筑物。
至稳定为止。若在观测期间发现异常或特殊情况,应提高观测 频率。
23
目的和意义
1、定位(有挤土效应的工程桩施工时的位置确定); 2、施工区打桩施工对周围有扰动时; 3、施工区支护对周围有扰动时; 4、施工区取土卸载对周围有潜在扰动时; 5、有潜在的滑移趋势,为安全使用需监控时;
6、根据需要实施地震等模拟试验时(如隔震垫等);
的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根据变形测量的类 型,可分为沉降监测点和位移监测点。水平位移监测点应选在
建筑的墙角、柱基、及一些重要位置,标志可采用墙上标志。
监测点的监测周期:施工期间,可在建筑每加高2~3层观测1次; 主体结构封顶后,可每1月~2月观测1次。使用期间,可在第一
年观测3次~4次,第二年观测2次~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
变形(《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建筑在荷载作用下产 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的现象。可分为沉降和位移两大类。 沉降指竖向的变形,包括下沉和上升;而位移为除沉降外其他 变形的统称,包括水平位移、倾斜、挠度、裂缝、收敛变形、风振 变形、日照变形等。 建筑位移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主体倾斜、水平位 移、挠度等。
第一章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第一章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概述土体和围护结构的深层水平位移通常采用钻孔测斜仪测定,当被测土体变形时,测斜管轴线产生挠度,用测斜仪测量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夹角的变化量,从而获取土体内部各点的水平位移。
一、实验目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可以连续地、逐段测出产生位移后的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或水平线的夹角,再分段求出水平位移(测斜管垂直埋设)或垂直位移(测斜管水平埋设时),累计得出总的位移量及沿管轴线整个孔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在总体上检测测斜管埋设处的岩体或土体的位移情况,为工程提供可靠地参数。
二、实验地点试验场地位于防灾科技学院北校区地下结构与工程地质试验场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
三、实验设备NJX2型系列数字式活动测斜仪(南京南瑞集团)、NDA151俊送器信号指示仪(南京南瑞集团)、NCXG-A测斜管。
四、实验步骤1、测量前准备工作首先检查测斜仪的导轮是否转动灵活、扭簧是否有力、密封圈是否完好。
将测杆上航空插座与电缆航空插头插好,并用扳手拧紧连接螺母,确保测杆和电缆连接头的连接密封性。
将电缆从电缆绕线盘上放出穿过整个测斜管所需要的长度,再将指示仪的测量线拧在电缆绕盘上放出穿过整个测斜管所需要的长度,再将指示仪的测量线拧在电缆绕线盘的插座上。
打开指示仪,进入主菜单界面按“测量”键,打开指示仪,选用-2.500~2.500V档进行测量。
NJX2-V型活动测斜仪探头专用于垂直测空的测量。
2、将测斜仪测头大致保持垂直,检查指示仪指示是否稳定,示值应“ +”向增大。
当测斜仪后导轮相对前导轮右偏时,示值应“一一”向增大3、在墩台上设置有测绘标的测斜管口处作为基点开始进行测量。
按照以下步骤完成:(1)将测头导轮卡在侧斜管的导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管内,慢慢放松电缆,使测头下到孔底。
快到孔底时,为避免与测头造成大的冲击,应减慢放电缆的速度。
使测头在孔底停止5分钟以上,以便传感器及电缆温度稳定。
(2)将测头拉起至设定的测量深度为测读起点,每0.5米测量一个数据。
水平位移观测PPT课件
一、测小角法 二、活动觇牌法
1.活动觇牌
2.测距装置
3.对点装置
多媒体课件
4
测小角法:利用精密经纬仪精确测出基准线与
置镜点到观测点
视线的夹角,即偏离值为
Li=αi·/ Si ρ
P
式中:
Si为端点 到观测点的距离
A αi
B
ρ"=206265
Si
一、对于距离Si的精度要求 将上式进行全微分,得中误差:
(1)检核方向线法 布设方法见黑板图表 (2)倒垂线法 2.垂线坐标仪器 (1)光学垂线仪 (2)电测垂线仪:光电式、电感式、电容式多媒体课件
16
面为基准面,根据它来测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 视准线法:由经纬仪的视准面形成基准面的基准线法。 激光准直法:通过激光
引张线法:通过拉直的钢丝的竖直面作为基准面来测定坝 体偏离值。
多媒体课件
2
二、观测墩
三、活动觇牌
1.基础、支撑均稳定 2.温度变形小 3.强制对中 4.便于安置
多媒体课件
1.反差大 2.无相位差 3.图案应对称 4.应有适当参考面积 5.便于安置
一、端点
1.墩座 2.夹线装置 3.滑轮 4.重锤 5.重锤联接装置
多媒体课件
7
二、观测点:1.浮托装置、2.标尺、3.保护箱
三、测线及保护管:
测线-φ0.6~1.2mm不锈钢 钢丝(碳素钢丝)
保护管-φ10cm的塑料管
多媒体课件
8
观测与读数显微镜成像
在测微尺上读钢丝左右边缘读数a、b,并取均值。如 图为:a=0.30mm,b=1.40mm,均值0.85mm;标尺读数为 72mm;最后钢丝中心读数为72+0.85=72.85mm
浅谈基坑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控制要点
浅谈基坑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控制要点在建筑工程基坑开挖施工中,深层土体的水平位移监测至关重要,通过水平位移监测可以准确了解到不同深度的土体变形情况及趋势、基坑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稳定,从而为工程施工提供多一层保障和必要的数据信息。
文章通过对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的布局、监测方法、操作流程以及异常情况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位移监测对基坑支护的预警功能。
标签:基坑开挖;水平位移;要点监测前言在对基坑进行挖掘之前,基坑中的土层还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一旦开始挖掘基坑,那么基坑中的土层原有的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掉,其土层之间的压力也会随即发生改变,严重的情况会造成土体与支护结构之间产生相对形变。
造成上述的形变的原因有很多种,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基坑内的土质状况、土层挖掘的先后顺序、基坑的挖掘深度以及基坑周围的环境等[1]。
在对基坑挖掘的过程中,除了会出现上述的形变之外,还有伴随着地面不同程度的下沉情况的发生,地面下降的程度与其离基坑的距离成线性关系,土层离基坑越近发生下沉的程度越厉害,相反土层离基坑越远,发生下沉的程度越弱。
如果土层发生下沉,这也会对土层旁边的建筑物以及地埋管道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及时的监测,提前预判出发生沉陷的部位,并且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防范事故的发生。
1 监测布局1.1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基坑的周围的四个边缘设立水平位置监测点(每边至少设1个监测孔),孔深根据开挖深度和地质情况确定,从而及时的监测土层的水平位置状态[2]。
1.2 地表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点布置在基坑的四周分别设置水平位置和沉降程度的观测点,上述观测点的距离间隔为15m,在施工的过程中实时的监测基坑的水平位移以及基坑的沉降程度。
2 现场监测2.1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2.1.1 PVC测斜管埋设首先根据设定选择恰当的位置,进行钻孔埋放测斜管;然后对其放置的位置进行比对,再使用較细的细沙把管口进行封闭。
在埋放斜测管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管口之间的对接要准确,并且使用专业的胶带把对接处进行封紧。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2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3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
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利用坐标变换法进行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第43卷第13期• 144 •2 9 2 1 年 7 月Na. 1Jul.2921•测量•DOI :19.13719/j. cvkP 1099-6825.2921.1.051利用坐标变换法进行基坑水平位移监测陈安(上海金地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上海204544 )摘要:针对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为避免基坑变形和施工等因素对监测基准点的影响而降低观测精度,提出了利用自由设站法进行观测,最小二乘法求坐标变换参数并解算监测点的水平位移的方法。
经验证,该方法能保证观测精度,提高作业效率,在基坑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平位移,自由设站法,坐标变换,最小二乘法中图分类号:TU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203)1-0144-63基坑开挖是坑内土体卸荷的过程,由于卸荷会引起坑 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同时基坑的侧壁围护体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产生水平方向位移,从而带来围护墙 外侧土体向坑内发生水平位移的现象。
通过有效的监测手 段能准确、全面、充分的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常 规测量方法根据监测点的分布情况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小角法、导线法、极坐标法及基准线法等。
由于基坑周边的环境常常比较复杂,特别是基坑形状不规则、周边场地狭小 以及周围密集建筑物等因素的制约,基坑周边几无可供设置 稳固测站点。
那么,采用自由设站法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成为优选,自由设站法只需要在基坑施工不受影响的稳固区域 设立基准点,以基准点为参考进行基坑的水平位移监测。
1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的测量原理全站仪自由设站观测是以极坐标法为基础的测量方法,在测量过程中,应用全站仪在基坑周边便于观测的地点 设置观测站,测站点的坐标和方位角可任意设置和定向,建立独立坐标系。
依次观测基准点和监测点的方向值和水平距离,按极坐标法计算出基准点和各变形监测点在独立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
位移 沉降监测管理制度
位移沉降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位移沉降监测工作的管理,保障工程安全,预防灾害事故发生,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建设工程的位移沉降监测工作,包括静载荷观测、动载荷观测、地下水位监测等内容。
第三条位移沉降监测工作应当遵循科学、严谨、规范的原则,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位移沉降监测工作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承担,监测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执行监测工作。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位移沉降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监测工作按照规定开展。
第六条监测数据应当及时、准确地报送到建设单位,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第二章监测工作机构和人员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位移沉降监测工作。
第八条监测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和实力,具备从事位移沉降监测工作的能力和经验。
第九条监测单位应当配备专业的监测人员和技术人员,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十条监测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第三章监测工作计划和方案第十一条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监测工作计划和监测方案。
第十二条监测工作计划应当包括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周期、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设备的选用和布设等内容。
第十三条监测方案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点位、布设监测仪器设备、确定监测频次和监测周期等内容。
第十四条监测方案应当经过建设单位和监测单位共同审核确认,确保监测方案科学严谨、可行可靠。
第十五条监测工作计划和监测方案应当及时报送相关部门备案,方可开展监测工作。
第四章监测工作实施第十六条监测单位应当按照监测方案和工作计划的要求,组织实施位移沉降监测工作。
第十七条监测点位的选择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监测仪器设备的布设应当符合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八条监测单位应当确保监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水平位移观测法、垂直位移观测法的种类,特点和适用条件
水平位移观测法、垂直位移观测法的种类,特点和适用条件水平位移监测:对水工建筑物的顺水流方向或顺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常用观测方法分两大类。
一类是基准线法,基准线法是通过一条固定的基准线来测定监测点的位移,常见的有视准线法、引张线法、激光准直法、垂线法。
另一类是大地测量方法,大地测量方法主要是以外部变形监测控制网点为基准,以大地测量方法测定被监测点的大地坐标,进而计算被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常见的有交会法、精密导线法、三角测量法、GPS观测法等。
一、视准线法:通过视准线或经纬仪建立一个平行或通过坝轴线的铅直平面作为基准面,定期观测坝上测点与基准面之间偏离值的大小即为该点的水平位移。
适用于直线形混凝土闸坝顶部和土石坝坝面的水平位移观测。
当采用这一方法时,主要的是要求它们的端点稳定,所以必须要作适当的布置,只能是定期地测定端点的位移值,而将观测值加以改正。
视准线观测方法特点是速度快,精度较高,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实施简便、投资较少的特点, 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足是对较长的视准线而言, 由于视线长, 使照准误差增大, 甚至可能造成照困难。
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
二、引张线法:利用张紧在两工作基点之间的不锈钢丝作为基准线,测量沿线测点和钢丝之间的相对位移,以确定该点的水平位移。
适用于大型直线形混凝土的廊道内测点的水平位移观测。
主要用于测定混凝土建筑物垂直于轴线方向的(顺水流方向)水平位移。
三、激光准直法:利用激光束代替视线进行照准的准直方法,使用的仪器有激光准直仪,波带板激光准直系统和真空管道激光准直系统等。
适用于大型直线形混凝土坝观测。
对于布设在直线型的土石坝或混凝土坝顶上观测点的水平位移,主要是采用视准线法和激光准直方法观测。
因为它们速度快,精度较高,计算工作也较简单。
当采用这一方法时,主要的是要求它们的端点稳定,所以必须要作适当的布置,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检核这一要求是否满足。
一级建造师 建筑工程技术(第一章 必考点)
2022.10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静 简 断、舍、离、悟(学习状态) 大智若愚,知而不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建筑物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高层民用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 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m 100m ); 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2.楼梯空间尺度:达四股人流时可加设中间扶手,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m 。
3.设置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4.耐火极限:甲1.5h ,乙1.0h ,丙0.5;双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设在变形缝处的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门扇不应跨越变形缝。
5.非承重墙的要求:防水、防火、防潮,隔热、隔声,保温。
6.结构适用性:吊车变形,水池裂缝;耐久性:钢筋锈蚀,混凝土老化,安全性:受力。
7.由于强连接的装配式结构在地震中依靠构件截面的非弹性变形耗能能力,因此能够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现浇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抗震能力;施工速度快,构件质量好,受季节性影响小,在建设量较大而又相对稳定的地区,采用工厂化生产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全柔预刚8.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特点:支撑部分是弯曲型结构,底部层间位移较小,而顶部层间位移较大,两者并联,可以显著减小结构底部的层间位移,同时结构顶部层间位移也不致过大;由于支撑斜杆仅承受水平荷载,当支撑产生屈曲或破坏后,不会影响结构承担竖向荷载的能力,框架继续承担荷载,不致危及建筑物的基本安全要求。
9.装配式装修特征: 模块化设计(是基础),标准化制作(整体化安装的前提),批量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节省劳动成本),整体化安装(重要表现形式)。
10.混凝土结构体系:承载能力、刚度、延性性能,设计考虑:极限状态。
《运营高速铁路基础变形监测管理办法》(2015)113
TG/GW260-2015运营高速铁路基础变形监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速铁路运营期基础变形监测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200公里/小时及以上铁路和200公里/小时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基础变形监测系指路基、桥涵、隧道的沉降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第四条基础变形监测应严格执行《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及《高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相关规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铁路局依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规定以及与合资铁路公司签订的委托运输管理协议负责或由合资铁路公司负责组织制定、审查基础变形监测方案,并按方案实施;根据变形监测情况调整变形监测方案及监测计划;组织监测成果验收。
作为产权单位的合资铁路公司或铁路局应保证运营期基础变形监测费用的及时投入。
第六条铁路局、铁路公司应做好建设期与运营期基础变形监测工作的衔接,保持变形监测及监测资料的连续性。
第七条铁路公司应组织施工、沉降评估单位及设备接管单位做好新建铁路基础变形观测标、测量及评估资料的验交。
对因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基础变形,应按规定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负责进行整治。
第八条铁路局、铁路公司应及时相互通报运营期基础变形监测情况,并移交变形监测成果。
第三章技术要求第九条新建铁路基础变形测量的相关资料应在竣工交验时移交。
铁路局应做好以下资料的接收:(一)施测方案与技术设计书。
(二)控制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三)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四)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
(五)观测记录手簿。
(六)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测量成果表。
(七)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
(八)变形分析成果资料。
(九)变形测量技术报告。
第十条运营期基础变形监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普查监测的范围。
(二)重点监测地段及周期。
(三)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布设及其监测网形。
(四)变形监测的仪器、方法、技术要求。
(五)施测组织方案、安全和质量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基础变形监测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工程测量资质,能够承担高速铁路的变形监测工作。
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点位移量的计算方法
(3)
2.3 与施工坐标 系 轴 向 成 任 意 角 度 的 道 路、场 地 边 坡
关 键 词 :边 坡 、基 坑 监 测 ;水 平 位 移 ;监 测 坐 标 ;位 移 量 计 算
中 图 分 类 号 :TU19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4G9944(2019)2G0147G02
Hale Waihona Puke 1 概 述Bi+1 -Bi.
在电力工程建设 的 换 流 站、变 电 站、火 力 发 电 厂 等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 中,依 据 建 设 部«危 险 性 较 大 的 分 项 工程安 全 管 理 规 定 »以 及 «建 筑 基 坑 工 程 监 测 技 术 规 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等规范要求,对建(构)筑 物 及 设 备 基 础 开 挖 的 基 坑 及 厂 站 区 外 围 、进 厂 站 道 路 等 工 程 项 目的挖、填方边坡,在达到3m 及以上深度(高度)时, 必须进行变形监测,其中就包括水平位移测量.以前 因 为仪器精度 的 限 制,多 采 用 基 准 线 法 或 距 离 法 进 行 测 量 ,然 而 这 些 方 法 则 要 求 有 良 好 的 地 形 地 貌 条 件 和 良 好 的自然通视条件;随着高精度全站仪及 GNSS技术的出 现和推广,用全站仪 极 坐 标 法、导 线 法 及 GNSS 测 量 方 法获得监测点坐标成为变形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2 监 测 点 水 平 位 移 量 的 计 算 方 法
基坑或边坡的水平位移量是指位移点沿着垂直基 坑边沿或边坡边沿方向的偏移值.对于边坡倾向、基 坑 边 沿 平 行 于 施 工 坐 标 系 任 意 一 轴 向 的 监 测 点 ,不 难 取 得 该点的水平位移量,对 于 边 坡 倾 向、基 坑 边 沿 不 平 行 于 施 工 坐 标 系 轴 向 的 监 测 点 ,不 能 直 接 获 得 该 点 在 滑 动 方 向 上 的 水 平 位 移 偏 移 量 ,本 文 推 导 了 一 种 针 对 不 规 则 的 弯 曲 边 坡 、与 施 工 坐 标 系 轴 向 成 任 意 角 度 的 边 坡 或 基 坑 侧壁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求解方法水平位移量的求解 方法. 2.1 常 规 监 测 点 水 平 位 移 量 的 计 算
第一章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第一章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第一章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概述土体和围护结构的深层水平位移通常采用钻孔测斜仪测定,当被测土体变形时,测斜管轴线产生挠度,用测斜仪测量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夹角的变化量,从而获取土体内部各点的水平位移。
一、实验目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可以连续地、逐段测出产生位移后的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或水平线的夹角,再分段求出水平位移(测斜管垂直埋设)或垂直位移(测斜管水平埋设时),累计得出总的位移量及沿管轴线整个孔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在总体上检测测斜管埋设处的岩体或土体的位移情况,为工程提供可靠地参数。
二、实验地点试验场地位于防灾科技学院北校区地下结构与工程地质试验场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
三、实验设备NJX2型系列数字式活动测斜仪(南京南瑞集团)、NDA1511变送器信号指示仪(南京南瑞集团)、NCXG-A测斜管。
四、实验步骤1、测量前准备工作首先检查测斜仪的导轮是否转动灵活、扭簧是否有力、密封圈是否完好。
将测杆上航空插座与电缆航空插头插好,并用扳手拧紧连接螺母,确保测杆和电缆连接头的连接密封性。
将电缆从电缆绕线盘上放出穿过整个测斜管所需要的长度,再将指示仪的测量线拧在电缆绕盘上放出穿过整个测斜管所需要的长度,再将指示仪的测量线拧在电缆绕线盘的插座上。
打开指示仪,进入主菜单界面按“测量”键,打开指示仪,选用-2.500~2.500V档进行测量。
NJX2-V型活动测斜仪探头专用于垂直测空的测量。
2、将测斜仪测头大致保持垂直,检查指示仪指示是否稳定,示值应“+”向增大。
当测斜仪后导轮相对前导轮右偏时,示值应“——”向增大。
3、在墩台上设置有测绘标的测斜管口处作为基点开始进行测量。
按照以下步骤完成:(1)将测头导轮卡在侧斜管的导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管内,慢慢放松电缆,使测头下到孔底。
快到孔底时,为避免与测头造成大的冲击,应减慢放电缆的速度。
使测头在孔底停止5分钟以上,以便传感器及电缆温度稳定。
(2)将测头拉起至设定的测量深度为测读起点,每0.5米测量一个数据。
变形监测复习总结
第1章概述简述变形监测的定义。
答: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
变形体一般包括工程建筑物、技术设备以及其他自然或人工对象。
简述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
答: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验证设计参数;反馈设计施工质量;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简述变形监测的特点。
答:周期性重复观测;精度要求高;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
简述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
答:主要可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
外部原因主要有: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地下水位的升降、建筑物附近新工程施工对地基的扰动等等。
内部原因主要有:地质勘探不充分、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建筑物变形一般如何进行分类?答:在通常情况下,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
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觉。
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将使变形即刻发生。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几类?答:对于不同类型的变形体,其监测的内容和方法有一定的差异。
总的来说可以分成现场巡视、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环境量监测等几个方面。
环境量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环境量监测一般包括气温、气压、降水量、风力、风向等。
现场巡视检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巡视检查的方法主要依靠目视、耳听、手摸、鼻嗅等直观方法,也可辅以锤、钎、量具、放大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器具进行。
位移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位移监测主要包括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挠度监测、裂缝监测等。
渗流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渗流监测主要包括地下水位监测、渗透压力监测、渗流量监测等。
对于水工建筑物,还要包括扬压力监测、水质监测等。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版本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第1章总则第2章平面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2 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2.3 水平角观测2.4 距离测量2.5 内业计算第3章高程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3.2 水准测量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第4章地形测量4.1 一般规定4.2 图根控制测量4.3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4.4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四节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4.5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4.6 水域地形测量4.7 地形图的修测第5章线路测量5.1 一般规定5.2 铁路、公路测量5.3 架空索道测量5.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5.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第6章绘图与复制6.1 一般规定6.2 绘图6.3 编绘6.4 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6.5 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6.6 打样与胶印第7章施工测量7.1 一般规定7.2 施工控制测量7.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7.4 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7.5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第8章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8.1 一般规定8.2 竣工总图的编绘8.3 竣工总图的实测第9章变形测量9.1 一般规定9.2 水平位移监测网9.3 垂直位移监测网9.4 水平位移测量9.5 垂直位移测量9.6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附录一本规范名词解释附录二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附录三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附录四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附录五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附录六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工程测量规范-总则工程测量规范第1章总则第1.0.1 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第1章 变形监测概述
第1章变形监测概述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建立正原因:分类:形任务:目的:防止(1(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
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
(二)原则:1.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2.当实际观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则应及时相应地增加观测次数。
八、简述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的主要内容。
主要技术:(1) 地面测量方法:包括常规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向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 (2)空间测量技术:包括卫星定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等;(3) 摄影测量和地面激光扫描;(4) 专门测量手段:包括激光准直、各类传感器测量和应变计测量等。
数据处理分析:1.成因分析(定性分析):成因分析是对结构本身(内因)与作用在结构物上的荷载(外因),加以分析、研究,确定变形值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 •由于导线的两个端点之间不通视,无法进行
术 方位角连测,故一般需设计倒垂线控制和校
核端点的位移。
2020/4/3
21
3
边角导线
第 节
精 密 导 线 测 量
2020/4/3
22
3
弦矢导线
第 节
精 密 导 线 测 量
2020/4/3
23
§4 全站仪空间交会
第 三 •原理:全站仪架设在已知点上,只要输入
水 •该方法具有观测方便、测量费用低、不需要
平 特殊仪器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人难以到达的变
位 移
监
形体的监测工作,如:滑坡体、悬崖、坝坡、 塔顶、烟囱等。
测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较
技 术
低,高精度的变形监测一般不采用此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测角交会、测边交会和后方
交会三种方法。
2020/4/3
其他观测点相对于该铅垂面的水平位移量的一种方
水 平 位
法。 •为保证基准线的稳定,必须在视准线的两端设置基
移 准点或工作基点。
监 •视准线法所用设备普通,操作简便,费用少,是一
测 种应用较广的观测方法。
技 术
•该方法同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照准精度、大 气折光等,操作不当时,误差不容易控制,精度会
1
•为保证变形监测的准确可靠,每一测区的基 准点不应少于2个,每一测区的工作基点亦不 应少于2个。基准点、工作基点应根据实际情 况构成一定的网形,并按规范规定的精度定 期进行检测。
2020/4/3
5
1
控制点的型式及埋设要求
•对特级、一级及有需要的二级、三级位移观
第 测的控制点,应建造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
•交会边长度a和b应力求相等,且一般不宜大于
600m
2020/4/3
19
2
后方交会法
xPxBxBP
第 节
yPyBkxBP
交
m pssi2m n()[b s(1 1)2(b s3 2)2]
会
法
观
测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还应注意工作基点和
监测点不能在同一个圆周上(危险圆),
应至少离开危险圆周半径的20%。
15
注意事项
2
•在进行交会法观测时,首先应设置工作基点。工作
第 基点应尽量选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基岩上,并尽可能离
节
开承压区,且不受人为的碰撞或震动。 •工作基点应定期与基准点联测,校核其是否发生变
交 动。工作基点上应设强制对中装置,以减小仪器对中
会 误差的影响。
法 •工作基点到位移监测点的边长不能相差太大,应大
水 因,将使建筑物本身产生平面位置的相对
平 位 移
移动。 •适时监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量,能有效
监 地监控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可根据实际
测 技
情况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
术
2020/4/3
3
测点布设(1)
1
第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的测点宜按两个 节 层次布设,即由控制点组成首级网(控 概 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 述 成次级网(拓展网);
测 •前苏联较早将其应用于大坝水平位移观
技 术
测,20世纪60年代该方法引入国内,并在 我国大坝安全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20/4/3
章 测站点、后视点的坐标,瞄准后视点定向,
按下反算方位角键,则仪器自动将测站与后
水 平 位
视的方位角设置在该方向上。然后,瞄准待 测目标,按下测量键,仪器将很快地测量水
移 平角、垂直角、距离,并利用这些数据计算
监 待测点的三维坐标。 测
技
术
2020/4/3
24
坐标测量原理
4
第 节
全
X=S sin Z cos Y S sin Z sin
33
5
活动觇牌法观测的步骤
•视准线端点架设好经纬仪,在另一端点安置固定觇牌,
第
经纬仪严格照准固定觇牌中心,并固定仪器。 •观测点上架好活动觇牌,经纬仪盘左位置,由观测员指
节 挥点上操作员,旋动觇牌中心线严格与视准线重合,读
视 准 线
取测微器读数。操作员反方向导入活动觇牌,使其中心 线严格与视准线重合,读取测微器读数。以上是半测回 工作。转动经纬仪到盘右位置,重新严格照准B点觇牌,
li
1
2
DBi
m2 li
( DAi
m1i
)2
(1
mD )2
忽略mD,mli
Di
mi
2020/4/3
35
5
小角法测量 (2)
•若在待测点i上观测,则:
第
节
视 准 线 测
li (180 0)D D AAi iD D BBii
mli
m
DAi DBi DAi DBi
量
当DAi
DBi
Di时,mlmax
线 后者是安置在位移标点上,供经纬仪瞄准以
测 量
测定位移标点的偏离值用。
2020/4/3
31
5
活动觇牌
第 节 视 准 线 测 量
2020/4/3
32
活动觇牌法测量
5
• 活动觇牌法观测时,在A点设置经纬仪,瞄准B
第 点后固定照准部不动。
节
• 在欲测点上放置活动觇牌,由A点观测人员指 挥,B点操作员旋动活动觇牌,使觇牌标志中心
节 标石,并应根据使用仪器和照准标志的类型,
顾及观测精度要求,配备强制对中装置。
概 述
•用于位移监测的基准点(控制点)应稳定可 靠,能够长期保存,且建立在便于观测的稳
妥的地方。
•位移监测点(观测点)应与变形体密切结合,
且能代表该部位变形体的变形特征。
2020/4/3
6
强制对中装置P131
第 节 概 述
第三 章 水平位移监测技术
变 形 监 测 与 变 形 分 析
2020/4/3
1
主要内容
第 三
•概述
章 •交会法观测
水 •精密导线测量
平 位
•视准线测量(活动觇牌法和小角度观测法)
移 •引张线测量
监 测
•垂线测量
技 •激光准直测量
术
2020/4/3
2
§1 概述
第
三 •大型工程建筑物由于本身的自重、混凝 章 土的收缩、土料的沉陷及温度的变化等原
1
2020/4/3
7
观测墩浇筑P130
第 节 概 述
1
2020/4/3
8
观测墩形式
第 节 概 述
1
2020/4/3
9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
第 节 概 述
1
2020/4/3
10
照准觇牌
第 节 概 述
1
2020/4/3
11
1
常用方法(1)
•大地测量法
第
主要包括:三角网测量法、精密导线测
节 量法、交会法等。该方法通常需人工观测,
测 再重复盘左操作步骤,完成一测回的观测工作。
量 •第二测回开始,仪器应重新整平。根据需要,每个观测
点需测量2~4个测回。
•一般说来,当用DJ1型经纬仪观测,测距在300m以内时,
可测2~3测回,其测回差不得大于3mm,否则应重测。
2020/4/3
34
小角法测量 (1)
5
第 节
视
准
线
测 量
li
1
1DAi
m
2
Di
这种布置形式对提高测定偏离值的精度更为有利。
2020/4/3
36
§6 引张线测量
第 三
•所谓引张线,就是在两个工作基点间拉 紧一根不锈钢丝而建立的一条基准线。以
章 此基准线对设置在建筑上的变形监测点进
水 行偏离量的监测,从而可求得各测点水平
平 位移。
位 移
监
•引张线法是精密基准线测量的主要方法 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测量。
•对于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监 测,可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 布设。
2020/4/3
4
测点布设(2)
•控制网可采用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和导
第 线网等形式,扩展网和单一层次布网有角度
节 交会、边长交会、边角交会、基准线和附合
导线等形式。各种布网均应考虑网形强度,
概 述
长短边不宜悬殊过大。
劳动强度高,速度慢,特别是交会法受图形
概 述
强度、观测条件等影响明显,精度较低。
•基准线法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直线形建筑物的水平
位移监测,其类型主要包括:视准线法、引 张线法、激光准直法和垂线法等。
2020/4/3
12
控制网
第 节 概 述
1
2020/4/3
13
1
常用方法(2)
•专用测量法
第
即采用专门的仪器和方法测量两点之间
y Py A ct c g y B tc g c t g tx g B x A
交 会
m psm i2( n D ) si2 nsi2n
法 观
•采用测角交会法时,交会角最好接近90°,若
测 条件限制,也可设计在60°~120°之间。
•工作基点到测点的距离,一般不宜大于300m,
当采用三方向交会时,可适当放宽要求。
受到明显的影响。
2020/4/3
27
5
视准线观测原理及观测点的布设
第 节 视 准 线 测 量
2020/4/3
28
视准线的布置(1)
5
•视准线一般分三级布点,即基准点、工作基 第 点和观测点,当条件允许时,也可将基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