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教案
辽大版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 我的责任我承担 教案
《我的责任我承担》教案一、教材说明:本课是辽宁大学出版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年级下册,第八课《我的责任我承担》。
二、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到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2.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增强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
3.认识个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如何培养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认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自己的责任。
四、教学难点:责任的含义,理解“做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探究、活动体验等。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聚焦、导入责任:老师:同学们,老师非常好奇,在学校值周活动中,你们班得到的三叶草徽章最多?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同学各抒己见。
老师小结:看来,尽管我们的肩膀还很稚嫩,但也能承担一些责任了。
老师板书课题:我的责任我承担(二)心理剧场、探索责任:老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心理剧场,观看心理剧。
看完后,想一想:在责任面前,你应该怎么做呢?1.请看第一场:板报风波。
学生表演,表演结束学生分享。
2.请看第二场:监督作业。
学生表演,表演结束学生分享。
3.请看第三场:失约。
学生表演,表演结束学生分享。
4.请看第四场:打碎玻璃。
学生表演,表演结束学生分享。
5.请看第五场:豆豆的去向。
学生表演,表演结束学生分享。
老师:谢谢同学们的表演和精彩分享。
同学们的心理剧演的入情入理,分享的更是多角度多感受。
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板书: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三)活动体验、承担责任:活动:建“责任之塔”活动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拥有相同数目的纸杯,用以建塔。
在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组同学最先建成。
在建塔过程中,若倒塌了,小组内讨论,责任在谁?老师组织学生分享活动结果。
引导学生明白:不应将自己失败或不顺心的事情完全归咎于他人,而为自己推卸责任找理由。
主动承担责任,从自身找原因。
(四)故事启示、升华责任:故事:为啥都选她当班长。
请班级的故事大王讲故事。
讲故事的同学:听了故事,谁愿意说说,他们为什么选李路做班长?同学回答。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案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案教案名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负责的行为态度。
教学目标与要求:1.学生了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概念,并认识到其重要性。
2.学生能够分析行为后果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原则评估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入主题,例如:“你们觉得什么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
通过讨论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概念进行初步了解,并帮助他们认识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性。
2.认知与探究(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行为案例,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行为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可以从行为的动机、后果、对他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并用具体的例子作为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3.角色扮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与对自己行为负责相关的情境,要求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例如:小组成员一起破坏了校规,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进行谈话,小组成员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展示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4.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几个与对自己行为负责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案例中涉及的责任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涉及的责任边界和责任归属,并帮助学生总结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5.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承担责任,培养积极负责的行为态度。
6.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解,可以布置拓展延伸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究,形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理解和态度,并展示给全班。
一年级新生心理辅导教案
一年级新生心理辅导教案第一章:适应新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态度,结识新同学。
3.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面对新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新的学习环境2. 学习与同学交往的技巧3. 培养自信,迎接挑战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新的学习环境的感受,以及如何适应新环境。
2.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在校园中与他人交往的场景,提高交往能力。
3. 故事分享:教师通过讲解有关自信和挑战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交往能力。
3.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写下自己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第二章:培养良好习惯一、教学目标3.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3. 健康的生活习惯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情况。
2.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写下自己在培养良好习惯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养成良好习惯的情况。
第三章:学会自我管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
二、教学内容1. 自我管理的重要性2. 如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 时间管理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自我管理的理解,以及如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任务驱动: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时间管理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讲解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情况。
2.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写下自己在学会自我管理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教案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教案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政治教案: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知道行为、后果是多样而复杂的;②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能力目标:①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②初步学会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②能够以正确的是非善恶标准实践和指导自己的行为;③树立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教学难点:行为与后果关系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教案-第八单元 分辨是非对自己行为负责
第9单元分辨是非对自己行为负责◆内容标准◆一2.5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3.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2.3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教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2.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能力目标】1.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3.学会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知识目标】1.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会造成不同影响。
2.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3.理解行为不同后果不同的道理,知道如何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第十八课看社会辨是非◆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第二个项目“在是非善恶面前”。
因为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明辨是非善恶,在学习了第一个项目后,学生知道了社会生活中存在是非善恶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而懂得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尤其是掌握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十分重要。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学生存在是非善恶标准不够明确,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问题,教会学生如何辨别是非善恶,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中走好人生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课程标准》来看,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也是其中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难就难在此部分的分析理论性较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论水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使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2. 常见不良行为及其危害3.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4. 学生如何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5. 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 观看教育视频:播放相关教育视频,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 小组互动法:开展小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2. 学习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讨论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原因。
3. 分析典型案例: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不良行为的发展过程,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4. 强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师讲解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5. 学习如何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6. 分享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
9. 课后跟进: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在抵制不良行为、遵守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跟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育部参赛_第七课第1课时行为与后果的关系_陈安霞
第7课行为与后果
第1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认识到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体验到任何行为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2:学会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没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理解行为
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
教学重点: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课本76页材料。
1:完成续写
2:分析海因茨行为的后果
3;谈谈自己的感悟
二:教授新课
1:完成课本77页的对话
(1)辩论
围绕海因茨偷药还是不偷药展开辩论
(2)你能给他一个更好的建议吗?
2:行为的分类
(1)行为分类
从是否有意识上分:
从动机上分:
从性质上分
从法律上分
(2)列举几个生活中不作为的例子
3:行为的后果
(1)行为产生的后果
是预期的或意料之外的
是有利的或有害的
是否显而易见的
是否随行为产生而产生
(2)选择生活中的几种行为,试着从多个
角度分析其后果
4: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行为一定有后果,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后果
后果一定是由行为引起的,可能是一个
或几个行为
5:阅读课本79页阅读感悟,谈谈自己的
感想
板书设计: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行为的分类
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课后反思
行为在性质上分为合法或非法于行为在法律上分为作为与不作为,对二者学生容易混淆。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我可以这样做教案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2. 教材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心态。
(4)培养学生自主调节心理压力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心灵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3. 教材内容第一章:认识自己的情绪1.1 情绪的类型及特点1.2 情绪的表达与调节第二章:学会调控行为2.1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2.2 积极行为的培养与践行第三章:我有我的需求3.1 认识自己的需求3.2 合理满足需求的方法第四章:面对困难我不怕4.1 困难的特点与应对策略4.2 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心态第五章:与人沟通无障碍5.1 沟通的重要性5.2 学会有效沟通的技巧4.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呈现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角色扮演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情感理解能力。
5.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定期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材内容6.1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6.2 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第七章:塑造自信的我7.1 自信的内涵与作用7.2 增强自信的方法与技巧7.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八章:感恩的心8.1 感恩的意义与价值8.2 学会表达感恩之情8.3 培养感恩的心态第九章:团队合作我最美9.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9.2 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与技巧9.3 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第十章:保护自己我最棒10.1 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与技巧10.2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七、教学方法(1)情境体验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中学行为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中学行为教育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行为的基本概念、行为动机、行为后果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行为的基本概念、行为动机、行为后果;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行为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2.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行为与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1. 行为的基本概念:讲解行为、行为动机、行为后果等基本概念,使学生理解行为的基本内涵。
2. 行为动机:分析行为动机的来源,如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行为动机的重要性。
3. 行为后果:讲解行为后果的类型,如积极后果、消极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行为后果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良好的行为习惯:介绍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如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持之以恒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行为动机、行为后果,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行为的重要性。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个人行为改善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行为教育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行为基本概念、行为动机、行为后果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情况。
3. 学生在课堂参与、讨论、实践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行为教育的基本概念、行为动机、行为后果等知识。
勇于承担后果教案小班幼儿
勇于承担后果教案小班幼儿教案标题:培养幼儿勇于承担后果的能力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勇于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的能力。
3. 提升幼儿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准备:1. 图书:《小熊的一天》、《小猪佩奇的生日派对》等。
2. 素材:图片、卡片或道具,用以呈现不同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3. 图表或海报:用于记录幼儿的表现和成长。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1. 教师向幼儿提问:“如果你不按时睡觉,第二天会发生什么?”2. 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鼓励他们说出可能的后果。
活动二:故事分享1. 选择一本适合的绘本,例如《小熊的一天》。
2. 通过朗读故事或展示绘本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小熊因为不听话而遇到的困境和后果。
3.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小熊是否应该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为什么?活动三:行为与后果游戏1. 准备一些行为卡片或图片,例如“整理玩具”、“分享玩具”、“不听话”等。
2. 将卡片或图片分成两堆,一堆代表正面行为,一堆代表负面行为。
3. 让每位幼儿轮流选择一张卡片或图片,然后描述该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4. 鼓励幼儿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角色扮演1. 分发角色扮演道具,例如医生服装、消防员服装等。
2.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并告诉他们扮演这个角色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
3. 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责任和后果,并鼓励他们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活动五:总结和反思1. 制作一个“勇于承担后果”的海报,让幼儿参与设计和装饰。
2. 鼓励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他们对于勇于承担后果的理解和体验。
3. 记录幼儿的表现和成长,例如通过奖励系统或星星图表等。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并及时引导他们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2. 鼓励幼儿在家中、幼儿园等环境中主动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例如整理玩具、为他人服务等。
对孩子来说的惩罚教案中班
对孩子来说的惩罚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培养自律意识——对孩子来说的惩罚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帮助孩子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孩子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孩子积极参与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了解惩罚的定义和目的。
2. 分析常见的不良行为及其可能的后果。
3. 学习如何制定适当的惩罚措施。
4. 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故事书,用于引入和讨论不良行为及其后果。
2. 惩罚措施的示例清单,包括适合中班学生的方法。
3. 奖励系统的相关材料,用于激励和鼓励积极行为。
4. 学生活动表,用于记录学生的行为和反馈。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使用图片或故事书引入话题,让孩子们思考不良行为的后果。
- 引导学生讨论不良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0分钟):- 解释惩罚的定义和目的,强调其作用是帮助孩子们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
- 分析常见的不良行为,例如打闹、不听话等,并讨论可能的后果。
3. 制定惩罚措施(15分钟):- 提供惩罚措施的示例清单,包括时间罚站、书写反思、道歉等。
- 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并选择适合中班学生的惩罚措施。
- 解释每种惩罚措施的原因和使用场景。
4. 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不良行为,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 分享一些简单的自我约束方法,例如深呼吸、数到十等。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5. 奖励系统(10分钟):- 介绍奖励系统的概念,强调积极行为的重要性。
- 分享奖励系统的相关材料,例如奖励图表、奖励小卡片等。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互相鼓励。
6.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惩罚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延伸:1. 家庭合作: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的惩罚和奖励制度,促进孩子在家庭中的自律能力。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 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 如何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3. 讲座法:邀请法制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介绍不良行为的概念、特点,以及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
2.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讲解法律、法规的作用,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讲座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其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5. 讲座环节:邀请法制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6.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
七、课堂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作文。
【K12学习】第七课《三思而后行》教案
第七课《三思而后行》教案一.学生自主学习:快速回顾:1、行为的分类:从行为的性质来看,行为可分为合法的和非法的;行为从法律上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
2、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怎样?①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②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
③个人、集体、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会生产一定的后果。
3、(1)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坏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
(2)任何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3)公民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
4、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对自己的行为不承担责任的危害(后果):不承担责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还会有损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人们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
(2)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关爱别人,关心社会,会以天下为己任,甘于承担重任,接受挑战,从而用自己的行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添光增彩。
问问自己,今天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负责任了吗?是个负责的人吗?(3)阅读教材p84-87完成下列各题:第一次学情检查二.学生合作学习:八年级学生小强在校期间经常上课迟到、不交作业,后来又中途辍学,走出校园后,他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通宵达旦地参与网上赌博,并走上盗窃的道路,最终因盗窃数额较大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在少年管教所里,通过管教干部的感化,小强决定痛改前非。
(1)材料中小强的哪些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哪些行为又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2)一个人不负责任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3)你打算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次学情检查三.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四.教师精讲:启发/启示类题目的做法:1.先回答材料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可以包括是什么、为什么等内容。
2.然后回答应怎么做(向***学习;自己应怎么做等)。
五.课堂检测.XX年1月8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共福建省原常委、原秘书长陈少勇受贿案。
第七课行为与后果教案
第七课行为与后果教学目标:1.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体验到你的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后果。
2.学会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
导入新课:心理测验:你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原始森林里探险,带着下面五种动物。
一路上险境重重,你不可能把他们全部带到最后,你不得不将他们一一放弃,你会按什么顺序放弃?老虎、猴子、孔雀、大象、狗。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分别代表什么?对权利和金钱的欲望、你的子女、你的伴侣爱人、你的父母、你的朋友。
想想你刚才的选择,你依次放弃了什么?有人说:人的一生,最大的愉快莫过于选择,最大的痛苦也莫过于选择。
因为我们总会遇到那些让我们很难取舍的事情而感到左右为难。
一旦我们有所选择之后就意味着必须为所做的事负责。
行为与后果是有密切的联系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讲解新课阅读书中P76海因茨的故事思考:1、此时的海因茨非常犹豫、矛盾。
为什么?2、海因茨偷和不偷到底会产生哪些后果?(讨论后回答)3、如果你是海因茨,会怎么做?把这个故事续写下去。
填写书本77页“对话”,为海因茨提供合适的既能说服自己又能说服他人的理由。
生:略。
师:其实,面对如此复杂的道德考验,人的行为不只是“偷药”与“不偷药”这种选择,难道他就死路一条了吗?你能为这个故事猜想一个美好结局吗?生:药剂师良心发现,同意暂时赊欠给他们;有好心人给他们提供祖传秘方;朋友借钱给他们;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商人被他们的爱情故事打动,愿意提供资金上的援助……师:上述的分析说明: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
想一想:人们的行为可以分为哪些类别?从目的来看:有的行为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的行为则可能是无意识中做出的;从动机来看:有的行为的动机是善良的,有的行为的动机是丑恶的。
从行为的性质来看,有些行为是合法的,而有些行为则是违法的。
六年级主题班会教案-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主题班会教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违法犯罪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的种类及危害。
2.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3. 如何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4. 法律法规教育。
5. 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阐述杜绝不良行为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6. 课后实践: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杜绝不良行为的计划。
六、板书设计1.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2. 主体部分:不良行为的种类、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如何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杜绝不良行为的计划。
2. 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的文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遵纪守法。
3.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知道行为、后果是多样而复杂的;②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能力目标:①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②初步学会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②能够以正确的是非善恶标准实践和指导自己的行为;③树立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教学难点:行为与后果关系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学而时习之(共同探究学习新知,了解行为与后果关系)
(一)讨论海因茨的故事(堂教学的背景铺垫和内容的逐渐生成)
教师引导:此时的海因茨非常犹豫、矛盾。
为什么?
海因茨偷和不偷到底会产生哪些后果?(分组讨论后回答)(板书—--后果)
这个故事最美好的结局是什么?并谈谈理由。
(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提问:为实现这样的后果,海因茨还有其他选择吗?(学生回答)(板书----行为)
(二)关于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关于行为
教师提问:海因茨的目的只有一个,但是他可能采取的行为是:多样的。
那么这些行为是不是都可以采用的呢?为什么?(学生讨论)
结论: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不仅是多样的,而且是复杂的,请同学们浏览本78页第1、2段。
2、关于后果
承上启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仅行为是多样而复杂的,行为导致的后果也是多样而复杂的。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析海因茨故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
结论:后果有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有的不利于他人和社会;有的的可预测的,有的是出人意料的;有的是随行为而产生,有的则是过一段时间才产生。
3、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教师提问:结合板书,谈谈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应该有哪些?(分组讨论后回答)
二、吾日三省吾身
、自我反思:(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进行行为指导)
近期一个行为
已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后果
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感受国家、集体积极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提问:个人的行为是这样,对一个集体、国家也是如此,请列举一个集体(班级、学校)、国家采取的积极的行为,并谈谈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后果。
回顾:神舟六号升空时刻。
小结:“神舟六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极大地鼓舞了每一个炎黄子孙,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地位、增强了综合国力。
它是几代中国人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激励每个中国人不断追求梦想的伟大行为!
3、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学习这节的收获。
三、履而行之乃足佳(行为作业)
尝试为班级(家庭、学校、社区)坚持做一有积极意义的事,并记录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他人对你的反映(表情、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