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模版

合集下载

《确定起跑线》附件4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

《确定起跑线》附件4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

附件4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一、项目概况《确定起跑线》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与实践活动,以数学为主,融合体育、语文、美术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此内容有以下的特点:1.综合强性。

本活动是数学学科与体育学科综合,也综合了各种数学知识,如平行线和同心圆的知识、圆的周长计算,数据的收集、数学推理等。

2.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与掌握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二、项目活动过程(一)明理阶段(课本400米跑道示意图)活动1:初步认识跑道结构(1)跑道由什么组成?(2)要计算每条跑道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3)内圈跑道与外圈跑道的区别是怎么形成的?活动2:计算每条跑道的长度。

(1)哪一圈跑道的长度会是400m呢?怎么计算?(2)如何计算第2跑道的长度?(3)第2跑道比第1跑道长了多少?(4)第3跑道与第2跑道相差多少?(5)不计算,你有办法知道第4跑道比第3跑道长多少?(6)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是多少?(7)观察每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学习单我们的发现:活动3:各小组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小结: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度×2×π”。

(二)实践阶段:(确定学校200米跑道的起跑线)活动1:确定活动方案,明确分工。

活动2:测量、计算,确定第二跑道起跑线。

①确定第一跑道起跑线;②测量、计算第一跑道的长度;③测量、计算第二跑道的长度;④计算第一跑道和第二跑道相差多少米;⑤确定第二跑道起跑线。

活动3:利用规律,确定其它跑道的起跑线。

相邻跑道起跑线长度差=跑道宽度×2×π=1.2×2×π≈7.5(米)(三)成果分享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展示、分享活动成果,如数学日记、数学小报等。

三、活动成果交流与评价活动评价四、活动成效与反思该案例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在逐一完成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材料、活动探究、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识记的水平,而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确定跑道的起跑线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幼儿园项目学习:案例分析与成果展示活动

幼儿园项目学习:案例分析与成果展示活动

幼儿园项目学习:案例分析与成果展示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项目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项目学习,幼儿可以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合作、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全面发展。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一次成功的幼儿园项目学习活动,并回顾总结其中的成果。

案例一:探索春天的变化1.主题介绍这次项目学习的主题是“春天的变化”。

老师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探索春天的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其中。

2.活动内容(1)观察植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去学校周围的公园或植物园,观察春天各种植物的变化,比如树叶的生长、花朵的开放等。

(2)种植体验:在幼儿园的花园里,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动手种植花草,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3)艺术创作:利用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比如用春天的花瓣制作画作,或者用新鲜的草叶编织手工艺品。

3.成果展示在项目学习结束后,幼儿园举办了春天主题的成果展示活动。

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参与,展示他们在项目学习中的成果和收获。

展示内容包括植物观察记录、种植花草的照片、艺术作品等。

4.个人观点和理解这次项目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

家长的参与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共享。

通过本次幼儿园项目学习案例的分析和展示,我们可以看到项目学习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希望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实践中获得全面而深刻的教育。

5. 教学设计与实施在这次项目学习活动中,老师们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芳龄和发展特点,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

首先通过观察植物的活动,让幼儿们亲自感受到春天的变化,通过观察而产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这个活动也培养了幼儿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让他们学会用眼睛去发现自然中的美。

种植体验活动不仅让幼儿们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年级劳动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案例番茄种植

四年级劳动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案例番茄种植

四年级劳动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案例番茄种植案例概述阳光小学组织四年级学生在劳动技术学科的番茄种植活动中学习材料与工具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亲历番茄的种植、维护、收获等全部劳动实践过程,落细劳动教育的总体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案例通过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劳动,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通过跨学科融合,综合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技术课程项目学习番茄种植案例内容劳动技术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

学校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积极在劳动技术学科中开展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寻求落实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新方法。

阳光小学基于场馆资源,以番茄种植活动为载体,拓展延伸课程内容,以劳动技术课程为基础融合各学科知识,为学生搭建劳动教育平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不仅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技术问题的解决、技术意识等,而且在亲历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等。

一、项目设计番茄种植活动属于农业生产活动,时间跨度较长。

为保证课程的实施开展,学校将本项目设置为劳动技术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内容并纳入课时。

根据番茄生长过程,对劳动技术课程重新架构,设置4课时的内容(每课时35分钟):选种与育苗,种植与维护,授粉与摘顶,采摘与分享。

每个内容包含“看看讲讲”“试试做做”“想想说说”等环节,让学生亲历劳动实践过程,具体见下表。

根据番茄生长的过程将四个板块有机融入劳动技术课程,学生亲身经历番茄由种子萌发成为幼苗,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直接参与种植的记录与管理。

在最后的“采摘与分享”环节,学生还需要制作宣传海报推销自己的成果,再把劳动所得进行捐赠。

项目实施的具体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产劳作,获得必需的有关材料、工具等基本知识;学会种植、管理、采摘的基本技能,重视实践活动中的操作规范,具备扎实的劳动能力。

五年级语文项目化学习案例遨游汉字王国

五年级语文项目化学习案例遨游汉字王国

五年级语文项目化学习案例遨游汉字王国01.研读教材,基于学情细分析。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但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更传承着中华灿烂的文化,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语文生活,拓展孩子们的语文实践,加强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的融合,五年级的同学们,围绕本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展开了以《遨游汉字王国,探秘字里乾坤》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等各方面进行归类辨析,通过自主活动增强对汉字构造的感性认识,悟出汉字的构字规律,对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增强对汉字的情感。

02.思维碰撞,共同讨论定方案。

1、项目方案本单元的活动板块分成三部分,一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围绕汉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展示和发现汉字的趣味以及汉字之美;二是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使用情况,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自觉性;三是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汉字的赞美之意,使学生们更为规范地使用汉字,维护汉字的纯洁神圣。

2、活动实施活动一:交流分享,体会汉字趣味。

同学们学完书上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举行了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同学们在课外通过查阅图书、搜索网络、请教他人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字谜和各种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歇后语、对联、古诗等资料,开展了趣味汉字交流,猜字谜活动,活动也在欢声笑语中进行着。

不仅如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甚至自己创编了字谜,做了美丽精致的灯笼来进行猜灯谜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汉字的趣味性。

分享故事环节,故事大王们形象生动的讲述着各种和汉字有关的故事,其他小观众们在欢笑声中领略到故事中的汉字乐趣与魅力。

活动二:学科联动,彰显汉字之美。

以“汉字设计”为主要题材,融汇美术学科,让同学们对汉字进行艺术创作,以24节气和12生肖为创作主题。

在进行汉字设计的过程中,同学们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原本熟悉的汉字又有了新的感悟,汉字像乐谱中跳跃的音符,又像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笔尖跳着令人心旷神怡的舞蹈,姿态万千、美不胜收。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探索图形世界》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探索图形世界》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探索图形世界》一、项目主题简介主题名称:探索图形世界简介:通过本项目,学生将深入探索图形的世界,从基础的形状识别到复杂的几何图形计算,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二、学习目标设定1.能够识别和分类基本的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长、周长、面积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图形变换(如平移、旋转、对称等)的理解。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详解1.基础图形认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教授学生识别各种基础图形。

2.图形属性学习:引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计算图形的边长、周长和面积。

3.图形变换实践:通过拼图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图形的变换。

四、活动流程规划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图形概念。

2.理论学习:讲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变换。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图形制作和变换实验。

4.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发现。

5.总结反思:回顾学习过程,分享心得体会。

五、资源准备清单1.教学用具:图形卡片、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彩色笔等。

2.实践材料:纸板、剪刀、胶水等制作图形的材料。

3.展示工具:投影仪、展示板等。

六、实施步骤指导1.分组与分工: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分成若干小组,并分配不同任务。

2.理论指导: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图形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小组内成员根据任务制作不同的图形,并进行变换实验。

4.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制作过程和发现的知识点。

5.总结与反思: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七、评价方式设计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其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和创意程度进行评价。

3.知识测试: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学劳动教育-端午节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

小学劳动教育-端午节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

小学劳动教育-端午节项目式学习活动案

1.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小学生们的劳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学校决定举办一次端午节项目式研究活动。

2.活动目标
- 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 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增进小学生对端午节俗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 激发小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3.活动内容和安排
3.1.活动前准备阶段
-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重要意义;
- 分组安排学生,每组成员5到6人;
- 指派一名老师作为每组的指导老师;
- 向学生介绍项目式研究的概念和目标。

3.2.实施阶段
- 第一周:学生分组,探讨端午节的俗,确定项目主题;
- 第二周:学生进行调研,收集与项目主题相关的资料;
- 第三周:小组成员合作设计制作手工艺品或食物,并准备相关演示材料;
- 第四周:各小组进行演示和分享,互相研究和欣赏。

4.活动评估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作品质量等方面的评估,来评判活动的有效性和成果。

5.活动效果
通过该项目式研究活动,小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他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端午节的俗和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6.其他说明
- 活动过程中需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 活动结束后,可以举办简单的庆祝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

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

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一、项目概况万物复苏,春回大地,而当时的语文书中的内容也正好与春天有关。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项目设计以主题化的形式,以“触摸春天”为主题设计系列活动,设计跨学科类、分层类、实践类等作业范式与实施方式,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为解决当下作业缺乏丰富性和趣味性、监督缺乏及时性等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与操作策略。

二、项目活动过程本次项目化学习,综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每个活动都以生为本结合学科特色,设置差异化的活动任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提升自己,展现自己。

活动一:学习语文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若能将语文教学体系在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都得到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结合教学情况做出正确的作业布置选择,有助于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周末鼓励孩子们走出家门,走进自然,用心去寻找美,留下美。

在自然的大环境下,去体验极致美学的魅力。

活动二:写作是语文思维最亮眼的根据地,结合第二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以《听听,春的声音》为基础,搭建语言创作的支点。

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在与美学融合的创作中提升语文素养,提高写作水平。

活动三: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中结合古诗文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

一首首诗跃然纸上,如灵动的音符敲击着孩子们的心灵,转而变成一幅幅颇有意境的画卷,或浓墨重彩,或清新淡雅,或动静结合,或人景相衬,无不诉说着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孩子们通过想、写、画,领悟了诗的意境,尽情地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春天。

三、活动成果交流与评价活动成果1.书签分享会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来分享自己制作的书签,介绍自己的在郊游踏春看到的春天,以及写在书签上的好句,最后互赠书签。

2.诗歌朗诵会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创编的儿童诗,可以配乐朗诵,可以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可以小组集体朗诵。

3.美术鉴赏展览会挂上展板,张贴学生的诗配画作品,“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

项目式学习化学教研活动(3篇)

项目式学习化学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非常适合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特举办此次项目式学习化学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掌握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促进教师将项目式学习理念融入化学教学中,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探索项目式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至X月X日四、活动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五、活动内容(一)项目式学习理论培训1. 时间:X月X日(上午)2. 内容:- 项目式学习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原则和实施步骤- 化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案例分析:优秀化学项目式学习案例分享(二)项目式学习实践操作1. 时间:X月X日(下午)2. 内容:- 教师分组讨论,确定项目主题- 每组教师根据项目主题设计项目方案- 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收集、问题分析等- 教师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观察、指导,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三)项目成果展示与交流1. 时间:X月X日(全天)2. 内容:- 各组教师汇报项目成果,包括项目实施过程、实验数据、问题分析等 - 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项目实施心得和经验- 评选优秀项目,颁发荣誉证书六、活动组织1. 主办单位:学校教务处、化学教研组2. 承办单位:化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3. 参与人员:全体化学教师七、活动评价1. 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程度2. 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实践能力3.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 项目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八、预期成果1. 提高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掌握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名著导读《水浒传》项目式学习案例

名著导读《水浒传》项目式学习案例

名著阅读《水浒传》项目式学习案例【项目确定】《水浒传》作为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曲折而又繁杂,对其主题思想的评价更是众说纷纭,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真正读懂这部经典名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初中生读《水浒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只去关注紧张的情节和感兴趣的人物,而忽视对其文学性和思想性的探究,使得自己的阅读只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而没有深入分析,没有读懂作品的精髓。

因此,我首先选择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因为多数初中生对这部作品是比较感兴趣的,我先安排学生在课下自读这部作品,然后准备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关于阅读《水浒传》的感受,了解其阅读的收获,让学生深入思考,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读出精彩,读出收获。

【项目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

学习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3)尝试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学习合作探究,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

【项目活动准备】1、学生阅读名著《水浒传》记录108位英雄好汉名字、绰号、故事,分析人物性格2、可以制作有关人物的读书卡片【项目活动时间】2017年11月10~2017年11月15日【项目活动过程】项目活动一、以画像激趣。

1、用多媒体显示水浒人物,重点展示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等主要人物,同时说明:戴敦邦是当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他所画的水浒人物,造型生动而又略有夸张,表现了水浒好汉的个性和英雄气2、自主学习与交流活动:作者简介:《水浒传》传统说法多为施耐庵所作,但亦有人说是罗贯中、施耐庵二人合作,至今尚无定论。

施耐庵(约1296---1370),元末明初作家,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原籍江苏,有关他的生平很少。

施耐庵约于元末明初至顺二年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苏州写作《水浒传》。

《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

内容精要: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猫》

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猫》

附件4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一、项目概况《猫》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老舍先生描写长大的猫“古怪”的性格和满月的小猫“淘气”的性格,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学生已开始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对生活也有所观察和感悟。

在本节课中,我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提前让学生准备素材,设置驱动问题,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学法迁移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朗读感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猫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感受语言的趣味,体会作者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重点之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不同作家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这是本课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

二、项目活动过程(一)项目准备:任务一:学生准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家中的“小猫”,拍摄图片或视频教师准备:课件、AR动画(二)项目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上课伊始,利用AR动画投屏出一只可爱的小猫,生动逼真的画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来。

2.读中感悟,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以读促悟驱动问题:长大的猫的“古怪”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文中体现作者对猫的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感情的?①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子任务1:作者是如何从“老实”、“贪玩”和“尽职”描写猫的古怪?学生抓住“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方面体会猫的古怪,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小组读、个别读和师生合作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特点以及对猫的喜爱的情感。

(2)子任务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3-5自然段,来思考问题:长大的猫的“古怪”还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自己身边的猫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①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3-5自然段②小组代表有创新地展示合作成果,并结合课前准备的有关“猫”的视频与课文联系,提出问题,朗读课文。

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案例:《有趣的曲桥》

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案例:《有趣的曲桥》

项目 简述
驱动性 问题
《有趣的曲桥》,是幼儿园中班年龄段的项目学习 活动,历时2周。本项目源于一次凤凰山公园曲桥 (离幼儿园仅100米左右距离)的参观活动。幼儿 对曲桥非常的好奇,“为什么要把桥造的弯弯曲曲 的?”“弯弯曲曲的桥是怎么建造的?”“我们能用 积木造一座曲桥吗?”由此引入本项目的主要学习 任务:利用积木建造凤凰山曲桥。通过建构,内化 对桥的构造的理解,感受曲桥的“曲折”,用建构 的方式解决生活的疑问,同时在系列活动中习得有 关科学、数学、建构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幼儿解决 问题的能力。
1. 实地探查,寻找 合适的建构材料和 场地。 2. 集体教学:有趣 的平面图
支持性活动
1. 实地测量曲桥 的折角大小。
2. 集体教学:形状 拼摆组合
通过设计,将已有经验进 行表达。同时通过绘制设 计图,平面图,提高幼儿 在建构游戏中的计划性和
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测量曲桥的折角可以 让幼儿感受曲桥折角的变 化。通过集体教学可以丰 富幼儿关于不规则图形的 拼摆组合经验,让幼儿在 建构曲折时能够解决折角 处不规则大洞的填补。
思维支架工具:游戏故事、思维导图、设计图、流 程图等
说明教学前学习、材料及推进项目 化学习成果达成的具体思维工具
任务规划
子任务
子任务名称
学习任务安排
支持性工具
任务一 参观凤凰山曲桥
(课时)
任务二 设计规划建构内容 (课时)
任务三 用积木建构曲桥 (课时)
1. 参观前的谈话,明确参观任务 2. 组织幼儿前往参观 3. 参观后的分享交流
通过参观,近距离的观察 曲桥的结构。 2天
1. 收 集 各 种 桥 的 图片和查阅关于曲 桥的资料,了解到 曲桥。 2. 鼓 励 幼 儿 利 用 桌面积木建模。

小学劳动教育-清明节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

小学劳动教育-清明节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

小学劳动教育-清明节项目式学习活动案

1. 前言
清明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也是悼念故人的日子。

通过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开展清明节项目式研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历史及意义,研究祭祀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并通过实际行动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3. 活动方案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3.1 清明节知识讲解
教师通过宣讲、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历史、意义和俗,使学生加深对清明节的认识和理解。

3.2 集体祭扫活动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当地公墓或文化园等地进行集体祭扫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向故人表达哀思之情,同时也体验到扫墓所需的体力和耐力。

3.3 劳动体验活动
学生分成小组,到学校周边的公园或街道等地进行环境整治活动,如捡拾垃圾、植树等。

通过实际劳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并培养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4. 活动效果
此次项目式研究活动,不仅让学生全面了解清明节文化,增强了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行动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意义。

同时,此次活动也对学生的团队协作、互助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进行了培养和锻炼。

5. 总结
此次小学劳动教育-清明节项目式学习活动,成功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祭扫和劳动,深度体验了传
统文化和劳动的意义。

经过此次活动的沉淀,相信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劳动意识等各方面能有所进步和提高。

二年级劳动实践专题项目式学习案例

二年级劳动实践专题项目式学习案例

二年级劳动实践专题项目式学习案例2023年新课标明确提出项目化学习方式,强调把学习融合在有意义的项目情境中,链接生活,获取知识。

结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围绕“勤俭节约光盘行动”专题,尝试从科学,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的角度结合生活实践,推进PB1项目化学习。

《“米”之不易》劳动实践专题项目式学习活动,以期给学生们提供全新的学习生活体验。

项目简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粒米轻若鹅毛,却又重过泰山。

二年级的小学生没有经历过粮食困难的灾荒年月,对于米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米的外形上。

为了让学生建立节约粮食的意识,养成光盘的习惯,《米之不易》项目式活动那个将引导学生调动感官观察米,然后发挥主动性了解米的生长过程,大胆分享讲述米的发展故事,积极实践参与到秋收的田间地头感受收获的喜悦,通过系列学习和体验活动,以此感受一粒米的来之不易。

鼓励学生开发利用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小米粒发挥大作用。

围绕“勤俭节约光盘行动”专题,从科学,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的角度结合生活实践分解和提出驱动问题。

驱动问题1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感认识大米;了解大米生长的过程;大米生长过程需要进行哪些劳动;2.从数学的角度,通过走访超市,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品种大米的价格,大概计算自己的家庭每个月买米需要花的钱数,一年需要花的钱数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调查结果;3.从美术的角度,绘制思维导图,展示大米的生长过程;绘制大米可以做成哪些东西;制作手工作品“大米拼贴画”;4.从语文的角度,收集2~3个关于大米的故事或绘本,挑选一个讲给大家听,或者录制视频分享;了解古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包含什么深刻涵义;发起“光盘行动”倡议书。

5.从生活实践角度,秋收时节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田间地头采风,有条件的同学参与收割活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学会煮饭。

学习目标1.二年级学生对于大米的认知比较缺乏,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通过走访超市,在父母的帮助之下查阅资料,对大米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垃圾分类项目化学习案例

垃圾分类项目化学习案例

垃圾分类项目化学习案例
一、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上分类垃圾桶的出现,媒体对环保的宣传,幼儿对这一事物产生了兴趣。

针对环保是当今一大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满足幼儿对环保知识的好奇,进行垃圾分类的学习。

使幼儿通过主动讨论、操作,知道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所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开展了活动《垃圾分类》。

一、活动内容:
《垃圾分类》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增添的影响,晓得乱扔垃圾可以污染环境,危害身心健康,存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
1.布置脏乱的小熊家和洁净的小兔家
2.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容废旧垃圾箱各一个。

毛巾架一个、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个小动物家的不同。

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2.教师了解垃圾箱,幼儿清扫垃圾,放进垃圾箱。

教师观测幼儿分类导入情况。

在操作方式中自学恰当分类。

3.根据幼儿投放垃圾的情况,提问:
(1)你为什么必须将这个垃圾放到蓝(白)色的垃圾箱里?
(2)什么叫可回收?
(3)为什么不容废旧?
4.升华幼儿经验,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仅不乱扔垃圾,还要少制造垃圾。

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5.教师小结。

6.延伸:介绍垃圾分类的图片,让幼儿在课外连线。

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方案(项目式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方案(项目式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方案(项目式学习教学案例)六年级语文项目式研究———走进魅力梨园活动方案目录1.项目背景2.项目目标3.项目准备4.任务启动5.项目实施(1)活动一《藏戏引路》(2)活动二传承文化(3)活动三:仿写结合6.活动小结一、项目背景:戏曲是一本书,它积淀着我们祖辈文明的印迹;戏曲是一幅画,它展示着多彩的社会生活;戏曲是一首诗,它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网络、影视、流行音乐在人们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专业演员的稀缺,经典剧目面临失传,受众群体狭窄,这些问题让一些地方的传统戏曲岌岌可危。

《藏戏》一文宣传了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藏戏的博大精深,更是承载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2、项目目标1.研究《藏戏》,了解藏戏的主要特色及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研究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2学会围绕主题搜集相关信息,并从中提炼有用信息,了解自己所研究戏曲剧种的相关文化。

3.运用画一画、学一学、唱一唱、说一说的活动方式记录自己对某个戏曲剧种的研究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做一名传承戏曲文化的小使者。

5.运用《藏戏》一文的语言特点、表达方法和构段方式,试着仿写自己研究的戏曲艺术形式。

三、项目准备1.广泛搜集所研究戏种的相关资料、视频等。

2.用思惟导图写出《藏戏》一文的内容、语言及布局特点。

3.运用画一画、学一学、唱一唱、说一说的活动方式记录自己对某个戏曲剧种的研究成果。

四、任务启动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XXX的高叹,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做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幼儿园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 幼儿园学习

幼儿园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 幼儿园学习

幼儿园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一、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和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以项目式学习为主题,分析一则幼儿园项目式学习的案例,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幼儿园在进行自然科学教学时,采用了项目式学习的方法。

该项目的主题为“春天的生机”,旨在通过观察和探究春天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与生机,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三、项目设计1. 项目目标- 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如万物复苏、风花雪月等- 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 项目内容- 春天的气候变化观察- 春天的植物生长观察- 春天的昆虫活动观察3. 项目组织- 教师根据项目主题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幼儿开展相关的观察和实践活动- 分组合作,分别观察记录春天的气候变化、植物生长和昆虫活动,然后进行汇总和共享四、项目实施1. 教师角色-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践探究- 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进行引导和评价2. 幼儿参与-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积极参与项目,带着问题主动探索- 利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记录和展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发现3. 整合资源- 利用图书、图片、实物、户外环境等资源,激发幼儿的多感官体验 - 利用家园通联,邀请家长一同参与春天的实践活动五、项目评价1. 教师评价-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进行评价,重视幼儿对春天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 对幼儿的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进行评价,鼓励幼儿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 幼儿评价- 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发现- 幼儿通过参与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六、项目成果1. 学习成果展示- 幼儿通过图片、手工作品、口头表达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发现- 学习成果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及其他班级幼儿参与,增加互动和交流2. 感想- 教师、幼儿及家长共享对项目的感想和体会- 反思项目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项目式学习提供参考七、结语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和教学模式,将幼儿教育贯穿于实践和探究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模版
一、项目名称:
走进疫情下和疫情后的揭西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文献查阅、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整合不同学科知识,锻炼学生的分析、概况能力,着力发展系统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感、科学精神和态度,感受中华民族面对危机时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2、通过一系列驱动性问题,以疫情为情境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的研究中综合运用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多学科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创意作品的形式,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展示学生的责任担当,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学生的实地调查和人物访谈,撰写学习日志,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兴趣,多渠道获取知识,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同时,通过职业体验,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发展空间,对未来职业选择与事业发展有精准的定位和规划,了解相关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感悟基层抗疫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及其以人为本,同心共济的“工匠”精神。

三、项目实施过程:
1、时间安排:2020年3月18日—2020年7月10日
2、具体分工和实践时间:
(1)任务一:走进揭西:科学识疫,科普防疫
2020.3.18—2020.5.8
①准备阶段:2020.3.18—2020.3.25 选题并制定计划
②实施阶段:2020.3.26—2020.5.2 活动探究、制作作品
③总结阶段:2020.5.3—2020.5.8 成果交流、活动评价
(2)任务二:走进揭西:农村抗疫,筑牢“安全墙”
2020.5.2—2020.6.30
①准备阶段:2020.5.2—2020.5.10 选题并制定计划
②实施阶段:2020.5.11—2020.6.20 活动探究、制作作品
③总结阶段:2020.6.21—2020.6.30 成果交流、活动评价
(3)任务三:走进揭西:疫情下最亮的“星”
2020.5.2—2020.5.28
①准备阶段:2020.5.2—2020.5.8 选题并制定计划
②实施阶段:2020.5.9—2020.5.20 人物访谈、制作作品
③总结阶段:2020.5.21—2020.5.28 成果交流、活动评价
(4)任务四:走进揭西:疫情下和疫情后揭西经济的新变化
2020.6.10—2020.7.10
①准备阶段:2020.6.10—2020.6.20 选题并制定计划
②实施阶段:2020.6.21—2020.6.30 实地调查和人物访谈访问,制作作品
③总结阶段:2020.7.1—2020.7.10 成果交流、活动评价
四、项目学习成果与评价:
“走进疫情下和疫情后的揭西”这个项目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乡土特点,以课外活动的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去进行跨学科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

五、项目成效和反思:
学生撰写的学习日志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设计和制作的创意作品丰富多彩,有思维导图、研究性学习报告、(纸质和电子版)宣传海报、PPT课件、视频等,展示了他们的风采。

对学生来说,在这次项目式学习中获益匪浅,比如: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课程生活化,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提升,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2、一系列的驱动性问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探求新知,发展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有益于学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会独立与合作、包容与理解。

4、通过搜集资料、整理和处理资料、实地调查、人物访谈等形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兴趣,多渠道获取知识,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

5、通过创意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能让学生懂得“生活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6、以时下热门的社会议题为情境载体,再结合揭西本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社会责任,可操作性强,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吻合新课标下立德树人的目标。

7、学生在这次项目式学习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学科基础知识较薄弱,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学习方法固化(习惯“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
团队成员间沟通、交流能力较差,生活体验不足,创新能力欠佳等。

同时,这个项目式学习也让我们老师们一起成长,比如:
1、从项目的启动、问题的设置和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让我们教师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标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挑战与机遇。

由于缺乏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整合跨学科知识的能力,让我们推进项目式学习进程举步维艰。

但在解决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和能力,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2、项目式学习,带给我们新的思考,比如:对我们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师角色的定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更多地锻炼,并在锻炼中丰满羽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