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细胞凝集反应 与细胞膜的渗透性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1.凝集素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转移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一起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刀豆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等,凝集素是他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
凝集素引起的血细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人们利用凝集素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识别和研究不同类型膜结构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进行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在皮肤、肾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ABO血型相符的供体;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及亲子鉴定等。
另外,凝集素在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生理活动调控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展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植物凝集素可抑制受精;芸豆凝集素可直接抑制HIV-1反转录酶的活性,减少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的糖链结构与肿瘤细胞增殖、侵染、转移等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凝集素芯片技术实现了对癌症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有助于筛选出癌症相关的糖链标志物。
2.细胞凝集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编号:1203003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学时/学分: 24/0.75开设学期:第四学期说明一、课程性质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在生命学科的本科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证,同时通过对细胞生命现象的观察和亲手操作,使学生获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感性知识,有效地提高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应用各种实验技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使学生们更加牢固地掌握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全面、真实的认识,使学生们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实验项目实验时数实验类型内容与要求小计实验1细胞膜的渗透性及细胞凝集反应4设计性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掌握细胞凝集反应的实验方法及细胞凝集的原理实验2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3验证性掌握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与次生荧光;通过对植物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实验3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4验证性掌握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骨架的原理和方法实验4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6综合性了解PEG诱导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通过PEG诱导鸡红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初步掌握细胞融合技术实验5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7综合性通过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血红细胞的活动观察,加深理解细胞吞噬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小白鼠腹腔注射给药方法和颈椎脱臼处死法合计24四、实验方法与要求建议本课程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2人一组操作,结合多媒体、小组讨论与集体讨论、实验设计、教学录像、细胞生物学小知识和小技巧介绍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地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以提高学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实验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显微绘图

100 1.25
分辨距离(d)
1μm
0.42μm
0.22μm
11
科勒照明
2019/2/6
优点:视场照明均匀,样品不受热,不产生耀眼眩光,影像清晰。
1893年德国杰出的学者August Kohler提出柯勒照明法。其具体做法:在光源与聚光器之
间,加放一光源聚光镜和视场光阑,光源聚光镜把光线集成光锥,使光源灯成像于聚光器的
2019/2/6
20
七、生物显微绘图
对标本进行镜检后,对一些要重点掌握的内 容,需要及时绘图记录观察结果。生物绘图不同
于一般的美术绘图,要求将所观察标本的外形和
内部结构准确地描绘,然后对各部分分别加以注
字说明。
2019/2/6
21
生物绘图方法
1.科学性和准确性
2.布局好
3.线条均匀划一 4.圆点衬阴,以示深浅。 5.图注用铅笔,用平行线引出。 6.写明题目、图题和放大倍数。
2019/2/6
14
低倍镜的使用
(1)检查:各部件有无损坏,如发现问题,立即报告教师请求处理。 (2)准备:将显微镜放于前方略偏左侧以便观察。打开电源开关,观察 底座的光路中是否有光亮。慢慢调节同一旋钮,光线应逐步增强。转动粗调 节钮,将载物台下降使物镜与载物台距离略拉开。再旋转物镜转换器,将低 倍镜4 X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可听到“咔哒”声)。 (3)放标本片:标本片标签面向上,用标本夹夹好,把要观察的部分移 到通光孔的正中央。 (4)调节焦距:边从目镜中观察,边调节粗聚焦旋钮,使载物台缓慢上 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为止。如物像不太清晰,可转动细调节钮,使物像
1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120211112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显微绘图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显微绘图2细胞膜的渗透性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观察3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4feulgen反应制作细胞反应制作细胞dna定性定定性定量测定样品量测定样品5减数分裂的观察减数分裂的观察6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7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8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细胞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细胞骨架骨架9细胞凝集反应及细胞吞噬细胞凝集反应及细胞吞噬10细胞融合细胞融合11染色体分带技术染色体分带技术实验实验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显微绘图及显微绘
细胞生物学实验

二、实验原理
植物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后为原生质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其中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是一个常用的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因而使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降解细胞壁成分,除去细胞壁而使原生质体释放出来。
原生质体分离纯化或融合后,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应用合适的培养方法,能够再生细胞壁,并启动细胞持续分裂,直至形成细胞团,长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发育成苗。其中,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是原生质体培养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选取新鲜的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后去除叶梗脉,称30g于150ml 0.35mol/L NaCl溶液中,装入组织捣碎机。
将匀浆用6层纱布过滤于500ml烧杯中。
利用组织捣碎机低速(5000r/min)匀桨3-5min。
将上清液在3000r/min下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沉淀即是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二、实验原理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01
凝集素与糖分子结合有一定的专一性和结合价,并与细胞膜上受体的分布有关。
01
三、实验仪器
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 管、 离心管、离心机等.
用镊子撕去叶的下表皮,然后将叶放有酶液的培养皿或带盖三角瓶,每10ml酶液放2g叶片;
洋葱、小麦种子或黄豆幼根根尖
人口腔上皮细胞
五、实验内容与实施过程
1.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清洁载玻片放在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 ↓ 滴2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 ↓ 用牙签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 ↓ 刮下的粘液状物放大载玻片的染液滴中 ↓ 染色10-l5min(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 ↓ 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一 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去污剂对红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30mL生理盐水,悬浮红血球,即为红血球等渗溶液,备用。
2. 不同去污剂对细胞膜的溶解作用
表1 不同去污剂对细胞膜的溶解作用
比较三种不同去污剂的相对溶解作用。
3. 不同浓度中性去污剂对细胞膜的溶解作用
表2 不同浓度中性去污剂对细胞膜的溶解作用
管 号0 去污剂浓度(mg/L) 加去污剂(1000mg/L)体积 (mL)(0.1%) 加生理盐水体积(mL) 红血球等渗液(mL) 溶血所需时间
学时数 实验性质 4
4 4 4 4 6 5 5 36
定性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设计性 设计性
实验一 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去污剂对红细胞膜稳定 性的影响
一 细胞膜的渗透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2.了解各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1 物质运输 小分子: 大分子:
室温
表3 不同去污剂对细胞膜的溶解作用
4.5 0.2
4.5
以Triton X-100的A值作为100%的溶解作用 (对照),计算其它去污剂的相 对溶解作用。
Triton X-100 CATB
分子量 647
364.446
SDS
288.38
4.5:X=647:364.446 X=2.534786 Y=2.005734
2. 等渗 (isotonic or isosmotic)溶液和溶血
在等渗溶液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圆碟形;在渗透压递减的一
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
积增加45%~60%则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絮状物消失,溶液由悬浊液变 为澄清,这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
凝集实验报告

凝集实验报告篇一: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二.实验名称:细胞凝集反应实验原理: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
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
血型鉴别实验,也是凝集反应的一种。
三.实验用品:土豆块茎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PBS缓冲液:称取NaCl7.2g,Na2HPO41.48g,KH2PO40.43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到7.2.4.2%的红细胞四.实验步骤:1. 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2. 以无菌方法抽取兔子静脉血液(加抗凝剂),加生理盐水3ml,在1000r/min,离心5min,重复3次离心,最后按压积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红细胞液。
3. 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红细胞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左孔内,充分混匀。
细胞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一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表面结构。
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被认为与糖的运输、储存物质的积累、细胞间的互作以及细胞分裂的调控有关。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因为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发生凝集。
大多数凝集素存在于储藏器官中,作为一种氮源;对某些植物而言,受到危害时,凝集素作为一种防御蛋白发挥作用。
凝集素与糖结合的活性及专一性决定其功能。
实验材料及试剂:1.马铃薯块茎2.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3.PBS缓冲液4.2%的红细胞液实验步骤:1.制备鸡血悬液:取1ml鸡血于离心管中,加食盐水至5ml,用滴管吹打均匀,平衡后放入离心机中,2000r/min来离心5min。
离心完毕后,将上清液倾倒再加食盐水至5ml,2000r/min,离心5分钟。
连续重复5次,最后得到的鸡血细胞再加入食盐水至5ml,即为2%的红细胞悬液。
2.取两个玻片,分别向两玻片上滴加一滴鸡血。
向其中一个鸡血玻片上再滴加一滴土豆凝集素,另一玻片不加,作为对照。
然后同时向两玻片滴加一滴PBS缓冲液,静置5min,观察血细胞的凝集反应。
注意事项:1.注意控制加入双凹片孔中的液体的量,以免双凹片的2个孔中液体混合。
2.样品加到孔中后,摇一下双凹片,并进行计时。
实验二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现象实验目的:1.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并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将组织匀浆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是分离细胞的常用方法。
由于沉降系数和所受到的离心力的不同以及自身性质的不同,可用不同的转速来分离出不同的细胞器。
荧光显微技术是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可发荧光的物质进行观测的一种技术。
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端的时间内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这种光称为荧光。
实验一 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

实验一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示教)日期年月日成绩教师签字【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低渗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加深理解血浆渗透压恒定的意义。
【原理】正常情况下,哺乳动物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约相当于0.9%Nacl 溶液的渗透压。
因此,将红细胞置于等渗的Nacl溶液中,其形态和容积保持不变。
若红细胞置于低渗的Nacl溶液中,则水分进入红细胞使之膨胀甚至破裂发生溶血。
故临床上常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来测定红细胞膜的渗透脆性。
开始出现溶血现象的低渗溶液浓度为该血液中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最大脆性,出现完全溶血时的低渗溶液浓度为该血液中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最小脆性。
正常值;红细胞最大脆性为0.42%-0.46%Nacl溶液,最小脆性为0.32%-0.34%Nacl溶液。
【用品】抗凝血液,小试管及试管架、滴管、2毫升吸管、1%氯化钠溶液、蒸馏水【步骤】1、取小试管10支,标号,依次排放在试管架上。
2、先按照下表所列数量向试管内加蒸馏水,匀加至2毫升。
这样便制成了从0/7%直到0/25%共10种浓度的低渗溶液。
3、向10支试管中滴加抗凝血液,每管1滴,摇匀,静置于试管架上一小时。
试管号试剂 1 2 3 4 5 6 7 8 9 100.9 0.65 0.6 0.55 0.5 0.45 0.4 0.35 0.3 0.25 1%氯化钠0.1 0.35 0.4 0.45 0.5 0.55 0.60 0.65 0.70 0.75 蒸馏水0.9 0.65 0.6 0.55 0.5 0.45 0.4 0.35 0.3 0.25 氯化钠浓度4、观察结果,所出现的现象可分为以下三种。
(1)试管内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说明全部红细胞破坏溶解,称为完全溶血。
记下最先开始出现现象的浓度(这表示最小脆性)(2)试管内液体分上下两层,上层透明红色,表明部分红细胞已破坏溶解;下层为混浊红色,表明部分红细胞未溶。
记下最开始出现的盐溶液浓度(这表明红细胞最大脆性)(3)试管内液体分上下两层,但上层液体为无色或极淡的红色,下层为混浊红色(说明红细胞完全没有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细胞膜的渗透性
• 在低渗液中,红细胞很快吸水胀裂,称为 溶血。在等渗液中,由于有些溶质会进入 红细胞内、引起细胞渗透压升高,细胞也 会吸水胀裂,由于各种物质透入细胞的速 度不同,溶血的时间不同
三、实验用品
• 1. 器材: 显微镜、天平、载玻片、滴管、离心管、烧杯、10ml移液管、试管、 试管架 • 2. 材料: 土豆块茎
四、实验步骤
• (一) 细胞凝集反应 • 1. 2%鸡血红细胞悬液制备 • 新鲜鸡血加抗凝剂,生理盐水洗5次,每次2000r/min,离 心5min,按红细胞压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鸡血红细胞悬 液。 • 2. 土豆凝集素制备 • 土豆2克,加10ml PBS,浸泡2h。
– 土豆凝集素1滴、2%鸡血红细胞液1滴。 – 载玻片上混匀,静置20min。
二、实验的原理
• 1. 细胞凝集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细胞膜表面的有分支状糖外被,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 长和分化、免疫反应、肿瘤的发生等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 状糖分子有关。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并能与糖分 子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 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 接,在细胞表面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 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 3. 细胞凝集反应
• 4. 对照
– PBS1滴、2%鸡血红细胞液1滴。
• (二)细胞膜的渗透性 • 1. 低渗溶液 • 试管一支:
– 鸡血红细胞液1ml; – 蒸馏水10ml; – 结果溶血,溶液变透明。
• 2. 等渗溶液 – 0.17M氯化钠、0.17M氯化铵、0.17M醋 酸胺、0.17M硝酸钠、0.17M草酸铵、 0.17M硫酸钠、0.17M葡萄糖、0.17M甘 油、0.17M乙醇、0.17M丙酮
实验一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
【课前预习】
• 1.土豆凝集素的本质及其使红细胞凝集的 原理? • 2.在等渗溶液中细胞一定能维持正常形态 吗? • 3.预测红细胞在各种溶液中的溶血速度?
一、实验目的
• 1 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 2了解细胞糖被的特点和功能,了解植物凝 集素的作用 • 3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 的速度
•
3. 试剂: 2%鸭血红细胞、抗凝血剂、PBS、土豆块茎、0.85%生理盐水、
2%鸡红细胞、PBS缓冲液、Alsever溶液、0.17M氯化钠、0.17M氯 化铵、0.17M醋酸胺、0.17M硝酸钠、0.17M草酸铵、0.17M硫酸钠、 0.17M葡萄糖、0.17M甘油、0.17M乙醇、0.17M丙酮
未溶血
溶血
【实验结果】
• 1.土豆凝集素能使鸡红细胞凝集,PBS对 照液中红细胞分散均匀
未凝血
凝血
2.细胞膜渗透性实验结果比较和分 析
• 【实验报告】 • 1.简图表示凝集素使血细胞凝集原理 • 2.怎样根据细胞膜渗透性实验结果分析确 定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物质进入细胞的 快慢有什么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