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细胞凝集反应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0bfd5a1f52d380eb62946da1.png)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1.凝集素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转移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一起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刀豆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等,凝集素是他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
凝集素引起的血细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人们利用凝集素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识别和研究不同类型膜结构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进行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在皮肤、肾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ABO血型相符的供体;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及亲子鉴定等。
另外,凝集素在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生理活动调控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展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植物凝集素可抑制受精;芸豆凝集素可直接抑制HIV-1反转录酶的活性,减少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的糖链结构与肿瘤细胞增殖、侵染、转移等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凝集素芯片技术实现了对癌症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有助于筛选出癌症相关的糖链标志物。
2.细胞凝集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
细胞凝集反应
![细胞凝集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0fc7a43aa32d7375a41780f6.png)
姓名学号班级组别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映的方法。
【实验原理】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
凝集素引起的血细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人们利用凝集素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识别和研究不同类型膜结构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进行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在皮肤、肾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ABO血型相符的供体;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及亲子鉴定等。
另外,凝集素在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生理活动调控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展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植物凝集素可抑制受精;芸豆凝集素可直接抑制HIV-1反转录酶的活性,减少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的糖链结构与肿瘤细胞增殖、侵染、转移等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凝集素芯片技术实现了对癌症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有助于筛选出癌症相关的糖链标志物。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a46f74866fb84ae55c8d30.png)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细胞凝集反应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外被.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
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
血型鉴别实验,也是凝集反应的一种。
三.实验用品:土豆块茎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PBS缓冲液:称取NaCl7.2g,Na2HPO41。
48g,KH2PO40。
43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到7.2.4。
2%的红细胞四.实验步骤:1.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2.以无菌方法抽取兔子静脉血液(加抗凝剂),加生理盐水3ml,在1000r/min,离心5min,重复3次离心,最后按压积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红细胞液。
3.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红细胞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左孔内,充分混匀。
4.同时分别用滴管吸取PBS缓冲液和1%的红细胞悬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右孔内,充分混匀,做对照实验。
实验一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一 细胞凝集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d661cd0abed5b9f3f90f1c80.png)
实验一细胞凝集反应1.实验目的1.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1.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1.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1.4掌握耳缘静脉兔子取血的方法。
2.实验原理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特能提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刀豆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等,凝集素是他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膜结构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
凝集素引起的血细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加入域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1983)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与血小板凝血的原理不同。
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迅速向血管破裂处大量聚集。
它们首先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使受损血管不同程度地紧闭,减少血流量。
然后血小板一旦与非血管内膜表面接触,便会迅速扩展,颗粒向中央集中,并伸出多个伪足,转变成树突型血小板,大部分颗粒随即释放,血小板之间融合,成为粘性变形血小板。
粘性变形血小板在伤口大量堆积粘附形成血栓,堵住伤口,制止流血。
如果伤口很大那还要与纤维蛋白一起封堵。
血小板凝血是一个生理反应,要注意与凝集素使细胞凝集相区分。
3.实验用品3.1材料家兔3.2试剂 PBS缓冲液土豆凝集素4.实验步骤4.1取土豆去皮块茎2克,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4小时,浸出的粗体液中即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凝集实验报告
![凝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128ff1bcd126fff6050b75.png)
凝集实验报告篇一: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二.实验名称:细胞凝集反应实验原理: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
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
血型鉴别实验,也是凝集反应的一种。
三.实验用品:土豆块茎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PBS缓冲液:称取NaCl7.2g,Na2HPO41.48g,KH2PO40.43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到7.2.4.2%的红细胞四.实验步骤:1. 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2. 以无菌方法抽取兔子静脉血液(加抗凝剂),加生理盐水3ml,在1000r/min,离心5min,重复3次离心,最后按压积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红细胞液。
3. 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红细胞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左孔内,充分混匀。
细胞凝集和细胞膜的渗透性
![细胞凝集和细胞膜的渗透性](https://img.taocdn.com/s3/m/80cf190aba1aa8114431d924.png)
是否 溶血
时间
结果分析
Company Logo
实验总结
溶血时间及现象的观察比较困难,可采用离 溶血时间及现象的观察比较困难,可采用离 心辅助的方法来判别兔血在哪些等渗液中最易溶 心辅助的方法来判别兔血在哪些等渗液中最易溶 血,哪些较慢,做一些定性的分析。经过离心之 哪些较慢,做一些定性的分析。 后,若上清液无色,证明在这个时间段血细胞没 若上清液无色, 发生溶血,若上清液略红,证明有溶血发生。 发生溶血,若上清液略红,证明有溶血发生。当 然这个方法不很精确,但却快速、便于观察。 然这个方法不很精确,但却快速、便于观察。
Company Logo
溶血现象
溶 血 前
溶 血 后
Company Logo
3. 兔红细胞的渗透性观察 等渗溶液( 种 等渗溶液(10种) 取试管一支加入3mL等渗溶液,再加入1~2滴 等渗溶液,再加入 ~ 滴 取试管一支加入 等渗溶液 稀释的兔血,轻轻摇动,注意颜色有无变化? 稀释的兔血,轻轻摇动,注意颜色有无变化?有无 溶血现象?为什么?若发生溶血,记下时间( 溶血现象?为什么?若发生溶血,记下时间(自加 入稀释兔血到溶液变成红色透明澄清所需时间)。 入稀释兔血到溶液变成红色透明澄清所需时间)。
Company Logo
概念区别
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之间的差别, 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之间的差别,除各种药物不同的理化 之间的差别 特性外,主要是因为红细胞膜是生物膜, 特性外,主要是因为红细胞膜是生物膜,而不是理想的半 红细胞膜是生物膜 透膜。它除了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外, 透膜。它除了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外,也能让其他物质通 过不同途径出入,所以应区分等渗和等张溶液。等渗溶液 过不同途径出入,所以应区分等渗和等张溶液。 不一定是等张溶液,溶液只有经生物学的方法试验以后, 不一定是等张溶液,溶液只有经生物学的方法试验以后, 才能认为是等张的。 才能认为是等张的。 简单说, 简单说,溶质分子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等渗溶液就是等 张溶液。 张溶液。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ab5f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3.png)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细胞凝集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布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细胞凝集反应来观察和分析细胞间的黏附和凝集现象,并探究其机制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细胞培养物、PBS缓冲液、细胞培养基、荧光显微镜、离心管、离心机、显微镜玻片、细胞计数板、细胞培养箱等。
方法:1. 细胞培养与收集:选择适当的细胞株进行培养,保持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
当细胞生长到合适的密度时,用PBS缓冲液洗涤细胞,使其悬浮于缓冲液中。
2. 细胞稀释:将细胞悬浮液用细胞培养基稀释至合适的浓度,以获得均匀的细胞分布。
3. 细胞凝集反应:将稀释后的细胞悬浮液分别加入不同的离心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试剂或药物,如抗体、抗原等。
轻轻摇动离心管,使细胞与试剂充分混合。
4. 离心: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进行适当的离心操作,使细胞沉积在离心管底部。
5. 观察与记录:将离心管取出,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凝集情况,并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的荧光标记物,以更清晰地观察细胞凝集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 细胞凝集现象:在加入特定试剂或药物后,我们观察到细胞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凝集现象。
这表明试剂或药物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细胞间的黏附和凝集。
2. 凝集程度与浓度关系:我们发现,试剂或药物的浓度对细胞凝集程度有明显影响。
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凝集程度也增加,呈现出浓度依赖性。
3. 受体特异性:不同的试剂或药物对细胞凝集的影响不同。
这表明细胞表面的受体具有特异性,只有与特定的试剂或药物结合才会发生凝集反应。
4. 温度和时间的影响: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细胞凝集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会增加细胞凝集的程度。
综上所述,细胞凝集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用于研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受体分布。
通过观察和记录细胞凝集现象,我们可以了解细胞间的黏附机制、试剂或药物的作用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等。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doc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8f9c391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c.png)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doc一、实验目的1. 学习细胞凝集反应的原理。
2. 了解细胞凝集反应在临床上的应用。
3. 掌握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胞凝集反应是一种反应类型,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作用而发生的细胞凝集现象。
细胞凝集反应可以用于检查人体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相关抗体。
在实验中,将悬浮的红细胞或细胞制备与抗体反应,出现凝集反应。
如果一定量以上的抗体和抗原完全结合,会出现凝集现象。
三、实验材料1. 抗D血清2. D型血样本3. 生理盐水4. 干净玻璃杯5. 长度游程法(gel card)四、实验步骤1. 用生理盐水洗净一只净化的碗形玻璃杯,待玻璃杯干后添加一滴抗D血清。
2. 取一滴D型血样本,在玻璃杯中滴入,使用棉签进行混合,保持1-2分钟。
3. 将金属片向右移置顶端,放置长度游程法中,等待5分钟。
4. 取下金属片,用水龙头用水冲洗一下杯子,然后轻晃地使用放置良久来确定观测结果。
五、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抗D血清与D型血样本发生了凝集反应,证明D型血中含有D抗原。
六、实验结果分析细胞凝集反应是指特异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作用而发生的细胞凝集现象,其过程即是抗体-抗原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用D型血样本制备、加入抗D血清,如果出现凝集,就表明血样本中包含D抗原。
所以,这项实验可用于D型血型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使用的玻璃器皿要干净,以免干扰结果。
2. 棉签和金属片一定要干净,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 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以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感染。
八、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习并熟悉了细胞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并了解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通过自己亲身操作,我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的抗原和抗体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需要仔细掌握并操作。
同时,在实验中,我们也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安全规范,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凝集反应(ABO血型的鉴定)
![凝集反应(ABO血型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f1f244412e3f5727a5e962d4.png)
实验一凝集反应(ABO血型的鉴定)[实验目的]1.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玻片法和试管法凝集实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2.了解凝集反应基本类型及血型鉴定的各种方法包括正、反定型,血型板鉴定法和血型卡鉴定法。
[实验原理]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人类ABO血型抗原主要有A和B两种,根据红细胞表面这两种抗原的有无可把血型分为四种。
据此,将抗A和抗B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抗A或(和)抗B抗体与红细胞表面上的相应抗原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据其凝集情况便可判定出受试者的血型。
[实验器材]1.器材:光学学显微镜,消毒缸2.材料:消毒干棉球,一次性采血针,载玻片,玻璃试管,一次性带刻度朔料吸管,医用黄色垃圾袋3.试剂:75%医用酒精,0.9%NaCl注射液,抗血清试剂抗A、抗B[内容与方法](一)玻片法凝集实验1.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
滴1至2滴血液于含有1ml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约0.5%血球悬液。
用干棉球止血。
2.取洁净载玻片1块,在中间用蜡笔画一条竖线,将抗A、B分型试剂分别加1滴于载玻片两端。
3. 用毛细吸管吸取血球悬液,在白瓷板的两个圆孔内各加一滴,并充分混匀,放置5-10分钟。
4.肉眼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发生。
如有凝集,可见红细胞凝集成块;无凝集,红细胞呈均匀分散。
若肉眼观察不明显,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微小凝集5.记录凝集情况,判定受检者的血型。
(二)试管法凝集实验1.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
滴1至2滴血液于含有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约0.5%血球悬液。
用干棉球止血。
2.取洁净试管2支,分别标记上A、B字样,将抗A、B分型试剂分别加1滴于相应标记的试管中3.用一次性吸管吸取血球悬液,在2支标记试管中各加一滴,并充分混匀,放置5-10分钟。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5f586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e.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表面的结构及其与糖分子的关系。
2. 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和机制。
3. 熟悉细胞凝集实验的操作方法,并观察细胞凝集现象。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主要由双层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在细胞膜的外层,蛋白质与糖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即糖被。
凝集素是一类能与糖分子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能够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的糖分子,从而促使细胞凝集。
细胞凝集反应的原理如下:1. 细胞膜表面的糖被具有特异性,不同的细胞表面糖被的组成和结构不同。
2. 凝集素能够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的特定糖分子,形成凝集素-糖分子复合物。
3. 凝集素-糖分子复合物在细胞间形成“桥”状结构,使细胞相互粘连,导致细胞凝集。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PBS缓冲溶液、0.9%的氯化钠溶液、不同浓度的凝集素、红细胞悬液、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2. 仪器:天平、载玻片、滴管、加样器、恒温水浴箱等。
四、实验步骤1. 将红细胞悬液用PBS缓冲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
2. 取两块载玻片,分别标记为A、B。
3. 在A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红细胞悬液,用加样器吸取少量不同浓度的凝集素,滴加到红细胞悬液中,轻轻摇匀。
4. 将A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凝集现象。
5. 在B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红细胞悬液,用加样器吸取等量的PBS缓冲溶液,滴加到红细胞悬液中,轻轻摇匀。
6. 将B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凝集现象。
7. 比较A、B两块载玻片上的细胞凝集现象,分析凝集素对细胞凝集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A载玻片上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凝集现象,细胞相互粘连,形成较大的细胞团块。
2. 在B载玻片上观察到红细胞分散,没有明显的凝集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凝集素能够促使细胞凝集,而PBS缓冲溶液对细胞凝集没有影响。
六、实验结论1. 细胞膜表面的糖被具有特异性,不同的细胞表面糖被的组成和结构不同。
2. 凝集素能够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的特定糖分子,促使细胞凝集。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f66bb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4.png)
细胞凝集反应王玉琼201005232142 齐鲁医学班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2了解血细胞凝集原理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
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如植物血球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和土豆凝集素等,它具有凝集细胞核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三实验用品:PBS缓冲液显微镜双凹载玻片滴管土豆凝集素土豆凝集素的提取:去皮土豆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4h,所得粗提液中既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1%兔血红细胞2.1%兔血红细胞制备:抽取兔静脉血1mL加抗凝剂,加入3mL生理盐水,1000r/min离心5min,重复洗涤三次。
按红细胞压积配成1%红细胞悬浊液。
四实验步骤:1.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兔血红细胞各一滴,置于双凹片左孔混匀。
2.吸取PBS缓冲液各一滴置于双凹片右孔混匀。
3.摇晃5-10min观察,并以低倍镜镜检。
五实验结果:反应前反应后(左为混合了PBS的兔血红细胞,右为混合了土豆凝集素的兔血红细胞)发生凝集的细胞未发生凝集的细胞图2 低倍镜(*10)下混合了了土豆凝集素(左)和PBS缓冲溶液(右)的兔血红细胞观察结果分析:混合土豆凝集素9分钟时细胞开始发生凝集,可以观察到细小沙粒状的细胞团,随时间流逝小细胞团变大。
如图1可看到,混合了土豆凝集素的兔血红细胞(右侧)聚集成块,周围液体较澄清;而混合了PBS缓冲溶液的兔血红细胞(左侧)未发生凝集,液体浑浊。
低倍镜下镜检(图2)可看到,凝集了的细胞聚成一簇不规则的团,而未发生凝集的红细胞很均匀。
细胞的凝集反应 实验报告
![细胞的凝集反应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b7520f6c85ec3a87c2c58c.png)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的凝集反应1.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2.实验用品:(1)仪器及器材:离心机、显微镜、镊子、注射器、离心管、滴管、双凹载玻片等(2)实验药品:PBS缓冲液、抗凝剂、生理盐水(3)实验材料:兔血、土豆去皮块茎3.实验原理:(1)细胞质膜是由蛋白质不同程度镶嵌在脂双层中所形成的动态流动结构,蛋白质和脂类分子又与寡糖链结合为糖蛋白和糖脂分子,糖蛋白和糖脂分子伸至细胞表面的分枝状寡糖链在质膜表面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细胞间的分子识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等均与细胞外被(分枝状寡糖链)有关。
(2)凝集素是一类可逆结合特异糖基的含糖蛋白质(少数例外),能与细胞外被的寡糖链相连接,使细胞发生凝集。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分子可以抑制细胞间的凝集反应。
(3)细胞凝集素还有促细胞分裂的作用。
4.实验步骤:(1)取去皮土豆块茎2支,加入到10mL PBS缓冲液中。
浸泡2小时后,浸出的粗提取液中即含土豆凝集素。
(2)在兔的耳缘静脉处抽取兔血2mL(加抗凝剂),再加入生理盐水3mL,放入离心机中。
(3)离心①把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以1000r/s离心5分钟。
②重复上述操作一次(4)按沉淀压积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5)在双凹载玻片的左孔加入土豆凝集素和2%的红细胞悬液各1滴;在右孔内加入PBS缓冲液和2%的红细胞悬液各1滴。
用手摇晃载玻片,观察现象。
5.实验结果:(1)刚开始摇晃时,双凹载玻片左侧细胞出现凝集现象,呈沙粒状,而细胞没有凝集。
①双凹载玻片上两种细胞对比②显微镜下左侧细胞出现沙粒状的凝集现象(2)继续摇晃,双凹载玻片左侧细胞凝集现象更加明显,红细胞聚成小颗粒;右侧细胞仍没有发生凝集现象。
①双凹载玻片上两种细胞的对比②显微镜下左侧细胞出现颗粒状的凝集现象6.分析与讨论(1)结果分析:双凹片右侧细胞其对照作用,它没有发生凝集,说明血浆中的物质不能使细胞发生凝集;而双凹片左侧的细胞发生凝集,说明使细胞发生凝集的是土豆凝集素。
细胞反应凝集实验报告
![细胞反应凝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05a9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7.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细胞凝集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3. 观察和分析细胞凝集现象。
二、实验原理细胞凝集反应是指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由于细胞膜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细胞相互聚集的现象。
凝集反应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血型鉴定、病原体检测等。
本实验采用凝集素作为凝集剂,通过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细胞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红细胞悬液、PBS缓冲溶液、0.9%氯化钠溶液、不同浓度的凝集素溶液、蒸馏水。
2. 仪器:离心机、移液器、试管、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红细胞悬液:将一定量的红细胞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中,混匀后离心,弃去上清液,加入适量PBS缓冲溶液重悬细胞。
2. 设置实验组: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红细胞悬液。
3. 加入凝集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凝集素溶液,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中浓度凝集素溶液,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高浓度凝集素溶液。
4. 观察细胞凝集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各试管中红细胞的凝集情况,记录结果。
5. 加入蒸馏水:取3支新的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红细胞悬液。
6. 加入凝集素与抑制剂: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凝集素溶液和适量的抑制剂,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凝集素溶液和双倍量的抑制剂,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凝集素溶液和三倍量的抑制剂。
7. 观察细胞凝集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各试管中红细胞的凝集情况,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随着凝集素浓度的增加,红细胞凝集现象逐渐明显。
低浓度凝集素溶液中红细胞凝集较少,中浓度凝集素溶液中红细胞凝集较多,高浓度凝集素溶液中红细胞几乎全部凝集。
2. 抑制剂组:在加入抑制剂后,红细胞凝集现象明显减弱。
当抑制剂浓度为凝集素浓度的1倍时,红细胞凝集现象减弱;当抑制剂浓度为凝集素浓度的2倍时,红细胞凝集现象进一步减弱;当抑制剂浓度为凝集素浓度的3倍时,红细胞几乎不发生凝集。
细胞凝集反应原理
![细胞凝集反应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4a2ec9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4.png)
细胞凝集反应原理
细胞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实验技术,通常用于检测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反应原理涉及到抗体与抗原结合导致凝集的现象。
以下是细胞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1.抗原和抗体结合:在实验中,通常使用红细胞(如羊红细胞)
或其他细胞作为抗原。
这些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特定的抗原。
当
与具有相应抗体的血清或其他抗体溶液相互作用时,抗体与抗
原发生结合。
2.凝集现象:当抗体与抗原结合时,会形成一个抗原-抗体复合
物。
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复合物可能会导致细胞凝集,即细胞
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
这种凝集现象通常是可见的,尤其是在
显微镜下。
3.最优反应条件:细胞凝集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适
当的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
这些条件的调节可以影响抗原与
抗体的结合强度,进而影响细胞的凝集程度。
4.阳性和阴性反应:在细胞凝集反应中,阳性反应表现为明显的
细胞凝集,而阴性反应则表现为细胞均匀分散,没有凝集现象。
阳性和阴性的判断可能通过目视观察或者使用适当的测量仪器
来进行。
5.应用:细胞凝集反应在免疫学和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例如血
型鉴定、病原微生物检测、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等。
不同的抗原
和抗体系统可用于检测不同的疾病或生物学过程。
总体而言,细胞凝集反应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技术,通过观察细胞的凝集状态可以获取有关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的信息。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共10张PPT)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共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868e9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4.png)
1 . 2%鸭血红细胞0悬.液1制7备mol/L醋酸铵、0.17mol/L硝酸铵、
0.32mol/L葡萄糖、0.32mol/L乙醇、0.32mol/L
丙酮等6种溶液进行同样实验,步骤同上。
在低渗液中,细胞很快吸水而胀裂,称为溶血异糖基的蛋白质,能与细胞外被的寡糖链相连接,使细胞发生凝集。
17mol/L氯化钠、0. 新鲜鸭血加抗凝剂,生理盐水洗5次,每次2000r/min,离心5min,按红细胞压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鸭血红细胞悬液。
– 结果溶血,溶液变透明 在等渗液中,由于有些溶质会进入红细胞内、引起细胞渗透压升高,细胞也会吸水胀裂,由于各种物质透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的时间
茎、0.17mol/L氯化钠和其他等渗液。
四、实验步骤
• (一) 细胞凝集反应 • 1 . 2%鸭血红细胞悬液制备 • 新鲜鸭血加抗凝剂,生理盐水洗5次,每次2000r/min,离心5
min,按红细胞压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鸭血红细胞悬液。
• 2 .土豆凝集素制备
• 土豆2克,加10ml PBS,浸泡2h • 3 .细胞凝集反应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
一、实验目的
• 1 .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 2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种物质进入细
胞膜的速度。
二、实验的原理
• 1、细胞凝集反应
• 凝集素是一类可逆结合特异糖基的蛋白质,能与细 胞外被的寡糖链相连接,使细胞发生凝集。
• 2、细胞膜的渗透性
• 在低渗液中,细胞很快吸水而胀裂,称为溶血。在等渗液
不同。
蒸馏水
10ml
• 2 .等渗溶液 1 .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1 .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土豆凝集素1滴、2%鸭血红细胞液1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细胞凝集反应
(赵海泉主编基础生物学实验指导细胞生物学分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8.)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1.目的
学习植物凝集素的提取方法,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2.原理
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和识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1ectin)是一类含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少数例外),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二、实验用品
1.材料
土豆块茎,兔血。
2.试剂
0.9 % NaCl溶液,PBS缓冲液(称取7.2 g NaCl、1.48 g Na2HPO4、0.43 g KH2PO4。
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I,pH 7.2)。
3.器材
离心机,显微镜,天平,注射器,6号针头,载玻片,容量瓶,滴管,离心管等。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提取凝集素
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0 g,加100 ml PBS缓液,浸泡2 h,将浸出的粗提液过滤,即为可溶性土豆凝集素提取液。
(二)制备2%的红细胞悬液
以无菌方法抽取兔静脉血液(加抗凝剂)2 mI。
加8 mL 0.9 % NaCl溶液,
以2 000 r/min离心5 min,去掉上清液,再加0.9 % NaCl溶液至10 ml,反复洗涤5次。
最后按沉淀压积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
(三)凝集反应
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2%红细胞液各1滴,置载玻片上,充分混匀,静置20 min后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凝集现象。
四、注意事项
1.若沉淀压积的红细胞暂时不用,应将其4℃保存。
下次使用前,先洗涤再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
2.以PBS液加2%血细胞液作对照实验。
五、作业与思考题
1记录血细胞凝集情况。
2实验课程感想或感受。
教学内容:
1实验室安全教育。
2教学方法改革。
创新小导师制
3实验报告写作要求
4本次实验内容讲解。
知识点:
实验动物知识。
采血操作。
凝集素。
显微镜。
记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