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转每章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杜甫传读书笔记5篇

杜甫传读书笔记5篇

杜甫传读书笔记1前些时候读冯至先生写的《杜甫传》一书。

书写得平实可信,叙述诚恳而质朴,没有一般传记作品常见的毛病,比如过多的抒情和哲人式的评价,以至淹没了传主本身的生命历程和品格风貌,读者看到的只是传记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对传主的阐释和渲染,正所谓“喧宾夺主”,传主本人的生平、情怀、遭际、作为,反而被叙述之外过多的虚饰之词遮蔽了。

我读《杜甫传》之前,也有一点担心,作者会不会对一位伟大诗人投注过多的赞美,而忽略了对他平生经历包括性格弱点的翔实叙述?杜甫作为诗人的伟大是人所共知的,我想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杜甫的平凡实在的一面。

读罢全书,我觉得这是一本朴素诚恳可信的书,我读到了一个伟大诗人的平凡之处,也从这平凡之处更感到了他的不容易,他的伟大,在那遍地烽火、国破家亡的苦难岁月,一个人能活下去已属不易,而他一边受苦、逃亡,一边忧患天下,还要苦苦锻造诗歌,像收养孤儿一样收养和安顿每一个文字,一个强盛的王朝终于无可挽回地衰落了,而他,骨瘦如柴的他,无家可归的他,却以一行行凝着血泪的文字,打造了一个不朽的诗的王朝。

这是一颗诗心对另一颗诗心的深挚观照,这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遥思和凭吊。

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写杜甫在生活艰辛、衣食无着的逃难日子里,他曾沿途采药、替人治病,收点微薄的钱以接济贫苦的生活。

看来杜甫是懂医的。

采药、制药、看病,他一个人为患者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

伟大诗人曾经做过小小的郎中。

我又想到,在古代,文、史、哲、医并不截然分家,文人们大多数也许都是懂医道的,中医从哲学得到直接启发,阴阳、虚实、表里等既是古典哲学的范畴,也是中医的基本概念,医书大都写得文采华赡,诗味浓郁,医书,简直是用文学语言写成的哲学。

所以在古代,文人懂医道也许是基本素养,不足为奇,而确确实实亲自上山采药,亲自制药卖药,亲自行医的,并不多见。

当我读到杜甫在成都、在甘肃同谷等地卖药行医的叙述,我的确有点感动。

诗或许也是一种药,尤其是古诗,似乎都像古老的中草药。

杜甫传冯至读书笔记13篇100字

杜甫传冯至读书笔记13篇100字

杜甫传冯至读书笔记13篇100字《杜甫传》冯至每一章的主要内容《杜甫传》冯至每一章的主要内容:1、家世与出身;2、童年;3、吴越与齐赵的漫游;4、与李白的会合;5、长安十年;6、流亡;7、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8、陇右的边警与艰险的山川;9、成都草堂;10、再度流亡;11、幕府生活;12、夔府孤城;13、悲剧的结局。

扩展资料:冯至的《杜甫传》这部传记的目的是要把我们祖国第八世纪一个伟大的诗人介绍给读者,让他和大家接近,让大家认识他;在他的时代里是怎样生活、怎样奋斗、怎样发展、怎样创作,并且在他的作品里反映了些什么事物。

作者写这部传记,力求每句话都有它的根据,不违背历史。

由于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个人的想象加以渲染。

这是一套以作家的人格为中心的传记丛书,作家的人格,既表现在创作中,也表现在他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作家的理想追求、精神气度、个性气质、性情旨趣、文化选择、价值取向等,都是作家人格的外化;正是大家在明晰地勾勒描述 -们的生命状态与生活经历全貌的同时,竭力要准确捕捉并细致描绘加以凸显的核心内容;此外,对作家创作心态的描述,无疑也是我们在这套作家传记写作过程中着意突出的一个方面。

作家心态学或文人心态史,是近年来兴起的文学研究新领域;作为一种思辨色彩较强的宏观研究,它关注的显然是群体或时代的作家、文人心态。

然而,这种宏观研究必须以大量的微观研究为前提,而微观研究正是作家传记的长处和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传谁给我(两)篇读书笔记要100字左右的,摘抄好句子就可以了1.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

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

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2、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杜甫传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杜甫传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杜甫传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传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杜甫传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杜甫传》读书笔记五篇中小学生范文

《杜甫传》读书笔记五篇中小学生范文

《杜甫传》读书笔记五篇中小学生范文《杜甫传》是一部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传》读书笔记五篇中小学生范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杜甫传》读书笔记五篇中小学生范文(一)羡慕和向往李白的谪仙风度、洒脱赤诚,但更敬佩杜甫的忧国忧民、大气博爱。

杜甫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我曾想过,倘若杜甫不是出生于一个官僚家族,倘若他没有熟读诗书,而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市井之家,那么凭着双手辛勤劳动,或许杜甫一生还能多吃上几顿饱饭,晚年也或许不至于那么凄凉吧。

可我又想,在那样一个乱世,像杜甫这样的官僚世家子弟,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他又是一个有名气的诗人,尚且落魄至此,若是做个普通老百姓,恐怕多半也就是他笔下“三吏三别”中人物的下场,甚至更凄惨吧。

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改变;杜甫就是杜甫,家世、才华和当时的社会共同造就了一个诗圣,一个独一无二的杜子美。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读杜甫的晚年,耳畔仿佛响起了这熟悉的歌词,歌声凄婉,闻之动容。

流亡天涯,衣食无着,举目无亲,故交不断丧亡。

天下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亲友故交;放眼望去,身在他乡,尽是陌路,我不识你,你不知我。

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人生在世,无论多么艰难的日子,也会因为有亲人和朋友的存在而变得容易坚持一些。

相反,即使富可敌国,却举目无亲,没有一个知心朋友,那再富足,又有何意义呢?当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最害怕听到的消息恐怕就是亲朋故旧的死讯了吧。

56岁的杜甫,一身是病。

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不断地缠绕着他,牙齿落了一半,耳朵也聋了,眼也花了,花白的头发也快掉光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

57岁的杜甫,耳聋了。

客人和他谈话时需要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右臂偏枯了,写信需儿子代书。

丑陋而衰老的容颜受尽幕府中官僚的冷淡。

他有时去拜访他们,扶杖步行,传达不肯通报,想乘轿子,又没钱去雇。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篇一:杜甫传读书笔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

这些伟大的作品背后,是一颗伟大的心灵,一种博大的情怀。

忧国忧民是杜甫诗作的一大特征。

这种风格不仅是乱世的产物,更是诗人伟大人格的体现——自觉不自觉地站在国家与人民的立场,心忧国家,心系民众,同情百姓的苦难遭遇,一颗挽救社会的心在剧烈跳动,一种帮助人民摆脱沉重枷锁的激情在涌动。

长安十年,历尽坎坷,杜甫仍旧不愿彻底放下自己的雄心,那颗渴望救黎民于水火的诚心。

这些因忧国忧民而兴起的满腔热忱,形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力量源泉,这种从政的热情,在屡遭冰霜之后,代作“诗史”创作的雏形。

把诗人从政的愿望转化为批判揭露黑暗现实正是当时的腐朽社会。

这种沉闷的黑暗,催生了一位政客从政救国救民的理想,但同时,它一次又一次戏弄着一位诗人。

如果腐朽的力量只是作用于黎民,那它将催生一代救世名臣,可悲的是它竟摧毁了一位救世之臣,那么,它将催生了它所摧毁不了的一代诗人。

长安十年,个人的凄凉际遇,与黎民的苦难交际交融,孕育出了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这份情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创作的灵感源泉。

篇二:杜甫传读书笔记闲坐岩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绕清风,一个逍遥的诗人。

观杜甫。

叹抉择。

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他怀念李白,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

人的一生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一颗心,两个方向,双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无奈。

转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许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却牵着握笔的双手遨游在书海,无奈,惟独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叹仕途。

上帝以胃口为诱饵将一颗颗飘荡的心领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

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荡荡,起起浮浮,忠的呈现似乎注定要以奸来陪衬,阴谋笼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这种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击,杜甫一生仕途坎坷。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7篇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7篇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7篇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7篇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1今天,怀着朝圣的心态,我来到了杜甫的故乡巩义。

原定今天下午3点从开封出发,下午5点到巩义。

但是由于开封与我心中的开封存在些许差异,所以决定提前离开。

8点先乘火车到郑州,停留半小时后转车去巩义。

巩义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康百万庄园,另一个是杜甫陵园。

其实还有一个地方是杜甫故里。

但是那里是开发后的旅游景点,想必不会缺少香火。

相比而言,陵园中的杜甫会更加需要人们的安慰。

独自旅行,比较随性。

我偏爱徒步,因为怕坐车会错过很多不为人知的角落。

从康百万庄园出来,直接沿路上山,一路上全是嵌在山崖里的民居。

已经风化多年的木头门周围是掉渣的土墙,不时有几个人从门里出来,用穴居人的目光目送着我走向山上。

途径一个小时,终于在半山腰找到了杜甫陵园。

杜甫墓与我之前看到的那些汉墓大小差不多,与他们不同的是这里有人收门票。

陵园里边在建的是杜甫祠堂还有类似博物馆之类的东西,目前仅仅是完成了搭建,里边什么也没有。

整个园林地处半山腰,十分安静。

杜甫的坟冢前有一尊康熙年间的石碑,上边刻着:唐杜少陵先生之墓。

坟冢周围杂草重生,好像是在诉说着这位唐朝诗人的多舛命运。

提到诗人,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李白。

没错,李白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成为了唐诗的代名词。

余光中先生曾评价李白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不光是当代人这么评价他,就连同在唐朝的杜甫都不禁赞叹道: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在我看来,李白的地位之高,常常令人望尘莫及。

他高的圣洁,甚至高的有些飘渺。

令人叹为观止,甚至令人不敢触碰。

相比于李白,杜甫则显得更为平易,更为亲民。

他的诗歌,被人们成为诗史,多是当时的社会写实。

也因此,读杜甫比读李白,我们能更加感受到亲和力,同时也更能看清杜甫漂泊后半生的惨淡命运。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

唐代是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

杜 甫传读书笔记

杜 甫传读书笔记

杜甫传读书笔记《杜甫传读书笔记》读罢《杜甫传》,我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与这位伟大的诗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杜甫的一生,就像一首波澜壮阔又饱含沧桑的史诗,让我感慨万千。

杜甫出生在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年少时也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渴望能够在仕途上一展身手,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他游历名山大川,结交文人雅士,那时候的他,意气风发,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当他满怀信心地踏入长安,准备考取功名时,才发现现实是如此的残酷。

奸相李林甫操纵科举,让所有考生全部落榜,杜甫也未能幸免。

这一打击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但他并没有放弃,依然留在长安,四处奔走,希望能够得到权贵的赏识和推荐。

在长安的日子里,杜甫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

他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经常食不果腹。

有一次,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饿得头晕眼花。

他强撑着身体走出家门,想看看能不能找点什么吃的。

走在大街上,他看到一家饭店门口有一些剩饭剩菜,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走过去,想要捡一些来吃。

可就在他刚要伸手的时候,饭店老板冲了出来,大声呵斥他:“走开!这不是你能吃的!”杜甫的脸一下子红了,他默默地转身离开,心里充满了屈辱和无奈。

为了生存,他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向一些权贵写诗献赋,以求得到一点赏赐。

但那些权贵们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消遣的工具,根本不把他的才华和抱负放在眼里。

他曾经给一个贵族写了一首很长的诗,赞美他的功德和财富,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帮助。

可是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任何回音。

后来他才知道,那首诗被那个贵族随手扔在了一边,根本就没有看。

在这样的困境中,杜甫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和责任。

他看到了长安城中百姓的疾苦,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一首首反映现实的诗歌,如《兵车行》《丽人行》等,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终于,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小小的官职。

但这个官职并不能让他施展自己的才华,也不能改变他贫困的生活状况。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出生于贫苦的农家,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歌深刻描绘了社会的种种不平等和不公,反映了他对时代的关注和关怀。

他的《绝句》、《登高》、《春夜喜雨》等经典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我读完了《杜甫传》这本书,深深被他的事迹所感动,也对他所创作的诗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早年经历杜甫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但他的父母却很注重他们的教育。

从小,他就展示了天赋异禀的才华,尤其是对诗歌和文学的热爱。

他曾向唐代著名的诗人崔郊请教,又自学经学,历史,特别是注重了诗歌的创作和研究。

他曾经写过一首咏樊姬的诗,自己不敢发表,暗示了他的创作才华。

第二章:宦途历程杜甫尝试过做官,但很快又离开官场,选择了逍遥游历天下,以便得到更多的写作灵感。

他曾亲眼目睹饥荒、战争和贫民疾苦的景象,这些遭遇都深深影响了他的情感表达和创作方向。

他的诗歌强调了人性的尊严和社会的公正,同时探讨了人生的苦难和意义。

第三章:诗歌创作杜甫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以大气磅礴、奔放慷慨为主,表现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人性情感的深刻理解。

他的《春望》、《登高》、《月下独酌》等多篇诗作都表现了他的诗性气质和出众才华。

他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讴歌人生的伟大,呼吁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第四章:影响和后世评价杜甫的诗歌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被维特根斯坦认为是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对中国文学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对人性的关怀和社会的反思,对今天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杜甫传》这本书通过对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进行深入了解和阐述,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缤纷和绚丽。

通过这本书,我对中国文学和诗歌创作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杜甫的诗歌和生平经历将会一直激励后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杜甫传每章内容概括100字

杜甫传每章内容概括100字

杜甫传每章内容概括100字
《杜甫传》是一部关于杜甫的传记,由著名学者陈寅恪撰写。

第一章:介绍了杜甫的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杜端是一位贵族,母亲李氏是一位
普通家庭的女子,他们的婚姻是一段不幸的爱情。

杜甫出生在一个悲惨的家庭,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贫穷和苦难。

第二章:讲述了杜甫的学习生涯,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了一
所名叫“景山书院”的学校,在那里他学习了诗歌、文学、哲学等知识,并且受到了许多老师的指导。

第三章:讲述了杜甫的官场生涯,他曾在多个地方任职,但是由于他的政治观
点不同,他总是遭到官方的反对,最终他被迫离开官场,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第四章:讲述了杜甫的文学生涯,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其中有《登鹳雀楼》、《茅山吟》等,他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诗仙”。

第五章:讲述了杜甫的晚年生活,他在晚年仍然创作诗歌,但是他的健康状况
日益恶化,最终他在八十岁那年去世,留下了无数经典的诗歌。

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传记《杜甫传》由著名学者
陈寅恪撰写,记录了杜甫的一生。

从他的家庭背景、学习生涯、官场生涯、文学生涯、晚年生活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展示了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一生也是一段不平凡的传奇。

《杜甫评传 全三册 》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杜甫评传 全三册 》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陇客秦州
2
第十二章 入Leabharlann 蜀“图经”3 第十三章“暂止”的 “飞乌”
4 第十四章 转

5
第十五章 “蛟龙无定窟”
杜甫评传(下)
01
第十六章 赢得千秋 “工部” 名
02
第十七章 孤舟一系
03
第十八章 丛菊两开
04
06
第十九章

江汉风帆
05
第二十章 潇湘夕霁
再版后记
作者赘语
三联版跋
谢谢观看
插图
杜甫评传(上)
01
当代学术 总序
02
序一
03
序二
04
作者自识
06
第二章 童年琐事
05
第一章 “未坠素 业”的家 世
第三章 壮游 第四章 续壮游
第五章 “应诏” 前后
第六章 旅食京华
第七章 续旅食京 华
第八章 惊变与陷 贼
第九章 长安遁复 还
第十章 天上人间
杜甫评传(中)
第十一章 度 1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杜甫评传 全三册 》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插图
03 杜甫评传(中)
02 杜甫评传(上) 04 杜甫评传(下)
著名学者陈贻焮先生的力作,共三卷一百多万字,被公认为“当代杜诗学中的一座丰碑”。全书以杜诗编年 为经,以同时代的历史记述与后代重要的杜诗注解为纬,以评带传,考、论相辅,既通脱恣肆又细针密线地为读 者复原了杜甫高才大志、仁厚爱民却又颠沛流离、命途多舛的一生:其诗艺的精湛与精神的丰瞻如何在盛唐因安 史之乱骤然衰败的历史危局中绽放光辉并绵延久远,成为一代诗圣。诚如葛晓因先生所言:“(《杜甫评传》) 尽可能设身处地,从理解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把古人还原成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的人:像修复一个打碎了的古董 花瓶那样,完整地展现作家的生活背景和时代风貌”,因而,本书既涉及了杜甫所遭逢的各种生活际遇、人事悲 欢、政治动荡、百姓苦难,以及山川地貌和风俗世态;也大量铺陈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性情面相和体己达物。 杜甫用诗歌承载的个人、时代与历史,作者将其完整、细腻且活泼泼地翻译和诠释了出来,如一部以杜甫为主人 翁全景书写大唐由盛转衰的史诗,可谓长歌当哭、荡气回肠。

杜甫传读书笔记(5篇)

杜甫传读书笔记(5篇)

关于杜甫传读书笔记〔精选5篇〕关于杜甫传读书笔记〔精选5篇〕杜甫传读书笔记1羡慕和向往李白的谪仙风度、洒脱热诚,但更敬仰杜甫的忧国忧民、大气博爱。

杜甫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我曾想过,倘假设杜甫不是出生于一个官僚家族,倘假设他没有熟读诗书,而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市井之家,那么凭着双手辛勤劳动,或许杜甫一生还能多吃上几顿饱饭,晚年也或许不至于那么凄凉吧。

可我又想,在那样一个乱世,像杜甫这样的官僚世家子弟,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他又是一个有名气的诗人,尚且落魄至此,假设是做个普通老百姓,恐怕多半也就是他笔下“三吏三别”中人物的下场,甚至更凄惨吧。

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改变;杜甫就是杜甫,家世、才华和当时的社会共同造就了一个诗圣,一个独一无二的杜子美。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读杜甫的晚年,耳畔仿佛响起了这熟悉的歌词,歌声凄婉,闻之动容。

流亡天涯,衣食无着,举目无亲,故交不断丧亡。

天下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亲友故交;放眼望去,身在他乡,尽是陌路,我不识你,你不知我。

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人生在世,无论多么困难的日子,也会因为有亲人和朋友的存在而变得容易坚持一些。

相反,即使富可敌国,却举目无亲,没有一个知心朋友,那再富足,又有何意义呢?当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最害怕听到的消息恐怕就是亲朋故旧的死讯了吧。

56岁的杜甫,一身是病。

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不断地缠绕着他,牙齿落了一半,耳朵也聋了,眼也花了,花白的头发也快掉光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

57岁的杜甫,耳聋了。

客人和他谈话时需要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右臂偏枯了,写信需儿子代书。

丑陋而衰老的容颜受尽幕府中官僚的冷淡。

他有时去拜访他们,扶杖步行,传达不肯通报,想乘轿子,又没钱去雇。

别人生最后一年半的岁月大局部是在一只小船上度过的,因为陆地上再没有了他的安身之所。

最糟的时候,他整整五天没有吃到一点点东西。

公元770年的冬天,这个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死在了湘江上的一只小舟中。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相关推荐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篇1杜甫是大家都知道的大诗人,都说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同样杜甫也是一个特别传奇的人物。

其实对于历史上的帝王,都有正史记载,而文学家记载的相当少,但是他们留下的作品已经足以证明他们在历史上的成就。

我今天看了冯至的《杜甫传》通过部作品我重新认识了杜甫。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诗人里面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写出了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

在过去无论多么黑暗的通知下,那些诗都不曾停止放射它们的光芒;杜甫出生在一个属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

他是晋代名将杜预的第十三代孙。

杜甫年轻时和很多年轻人一样自高自大,夸张甚于实质。

当时就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傲慢的言行。

他自己常说,他的文章超过屈原、宋玉、他的书法胜过王羲之。

在政治上自比稷契,想致君尧舜,在文学上把屈原贾谊、曹植、刘祯都不看在眼里。

从这里我能看出来一个放荡不羁,心高气傲的年轻人的张狂。

这一点和李白也非常像,李白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而杜甫也有“会当云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杜甫早年成长在唐朝发达的“开元盛世”。

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母亲在他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杜甫小时候经常生病,由于身体不好活下来也算是一个奇迹。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九岁开始学书法,他不断地作诗、写字、学习。

杜甫出生的地方在洛阳附近,杜甫身受洛阳文化的熏陶,在他常常上树折取梨枣的年龄,已经由于他的诗文在洛阳显露头脚了。

年轻的杜甫喜欢出门远行,他喜欢结交好友,欣赏祖国的好山好水。

杜甫漫游了十年,经历了不少秀丽和雄伟的山川,认识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

后来“安史之乱”他看到民不聊生,官吏欺负百姓。

这一段时间他改变了自己的风格,他开始关心平民百姓。

杜甫转每章读书笔记

杜甫转每章读书笔记

杜甫转每章读书笔记篇一:杜甫传读后感从诗人到圣人—读《杜甫》传有感卫俊看完冯志先生写的《杜甫传》后,我才慢慢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杜甫一个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的的真正的杜甫或许,杜甫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也打着自己的算盘,想着自己的利益,长安十年里,尽管他真真实切地艳羡李白的潇洒生活,但是杜甫照旧不愿放弃谋取一官半职的想法;尽管杜甫明白官场的黑暗,甚至亲身经受过中书令李林甫的阴谋,但在所进之赋中照旧无比夸赞那些势利的权贵们。

对于汝阳王李琎和驸马郑潜,杜甫一方面在赠给他们的诗中说他们对待自己“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难”,私下里却说自己“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看到这,我不禁觉得“虚伪” 、“趋炎附势”这些词用在此时的杜甫身上也毫不为过,杜甫好像与小人也差不了多少了。

但是,杜甫终究是杜甫。

《杜甫传》向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后来的杜甫,接近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状况下,仍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终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塌然摧肺肝”。

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担忧。

这时杜甫已完全融入百姓之中,他已将自己的生命与百姓紧紧相连,这一刻的杜甫,绝不再是虚伪的渴望谋求一官半职的杜甫,也不再是盲目侍奉皇帝、安于享乐的杜甫,这一刻的杜甫,才是我们始终仰慕的宏大的诗圣杜甫!从平凡甚至庸俗的一般诗人到宏大的圣人,杜甫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转变,而在这转变之后,毕竟是什么导致的呢?或许有人会毫不迟疑回答说是经受,是杜甫一生遭受的很多的坎坷和磨难。

对,这个回答自然是正确的。

十年长安的仕途之路让杜甫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官场黑暗,四处流浪的苦痛经受让杜甫深深体会到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仅仅靠此就能造就我们的一代诗圣?试问,莫非像杜甫这样仕途不顺的人很少? 莫非像杜甫这样被迫流亡的人很少?莫非像杜甫这样目睹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中的人很少?但是,诗圣又有几个?不也仅仅只有杜甫一个。

杜甫传第二章读后感

杜甫传第二章读后感

杜甫传第二章读后感篇一杜甫传第二章读后感读完杜甫传的第二章,我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你说杜甫这一辈子,咋就这么坎坷呢?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就是个古代诗人嘛,能有啥大不了的。

但我可不这么想!这第二章里描述的杜甫,那可是在困境中拼命挣扎啊。

他可能一直在想:“我这才华咋就不能换来一份安稳的生活呢?”我仿佛看到他在破茅屋里,被风雨打得瑟瑟发抖,嘴里还念叨着那些忧国忧民的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话说得多么豪迈,可他自己却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

这难道不可悲吗?我觉得杜甫这人吧,有时候太执着了。

他一心想着为国家为百姓,可谁又来为他着想呢?也许他要是稍微“圆滑”一点,日子是不是能好过些?但反过来想,要是他真的圆滑了,那还是我们心中那个伟大的杜甫吗?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那样的境遇,我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吗?我可能早就崩溃了吧。

杜甫的经历让我明白,人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许会有风雨,会有荆棘。

但像杜甫这样,哪怕身处困境,依然心怀天下,这是多么难得啊!篇二杜甫传第二章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杜甫传第二章,我这小心肝儿都被震撼得不行不行的!杜甫这家伙,真是让我又爱又怜。

你瞧他,才华横溢得能闪瞎人的眼,可命运却偏偏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第二章里,他那落魄的样子,真让我心疼。

就像一只孤独的大雁,在狂风暴雨中拼命扑腾着翅膀,却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温暖港湾。

我不禁想,这老天爷是不是瞎了眼啦,咋就这么亏待他呢?说真的,我有时候都怀疑,杜甫是不是太倔强了?他非要一根筋地追求那些高远的理想,把自己搞得这么惨。

也许他稍微低低头,就能过上舒服点的日子。

可转念一想,要是他真低头了,那还是我们敬仰的杜甫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嘛!我仿佛看到他在昏暗的灯光下,奋笔疾书,脸上写满了忧愁和无奈。

那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诗句,就像是他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血泪。

这让我不禁自问:我能像杜甫那样,在逆境中还坚守自己的信念吗?恐怕很难吧!杜甫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路上,困难重重,但只要心中有光,就有可能走出黑暗。

杜甫传第二章读后感

杜甫传第二章读后感

杜甫传第二章读后感篇一杜甫传第二章读后感读完杜甫传的第二章,我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也许这就是杜甫人生的魅力所在吧!这一章里,杜甫的遭遇让我忍不住要大喊一声:“老天,你咋能这么对他!”他怀揣着一腔报国的热血,一心想要为国家为百姓做点啥,可现实却给他来了个大大的“闭门羹”。

杜甫那时候的日子,过得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可能在我们现在看来,觉得这也太夸张了吧,但你想想,他四处奔波,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上,吃了上顿没下顿,这日子能好到哪儿去?我觉得吧,他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明明前面有一丝亮光,可怎么也抓不住。

不过,话说回来,杜甫这家伙还真够顽强的!就算生活虐他千百遍,他还是待生活如初恋。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傻嘛,干嘛不换条路走?”可我觉得,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啊。

他那种执着和坚定,就像一头犟牛,拉都拉不回来。

想想我们自己,遇到点小挫折就哭天喊地的,跟杜甫一比,简直弱爆了!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境地,能坚持下去吗?”我心里还真没底。

杜甫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人生这一路,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不都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嘛!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软弱和退缩。

总之,这一章读完,我是又佩服又感慨,杜甫,你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篇二杜甫传第二章读后感哎呀,读完杜甫传的第二章,我这心情啊,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你说说杜甫,满怀壮志,想要在那个乱世中闯出一番名堂,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看呐,简直太贴切了!他到处碰壁,求爷爷告奶奶的,也没人搭理他。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找工作的时候,那叫一个惨,投出去的简历就像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回音。

杜甫估计比我还惨,毕竟那时候的环境可比现在艰难多了。

不过,杜甫这家伙可没有轻易放弃,也许有人会说:“他这不是死脑筋吗?”但我觉得,这恰恰是他的可贵之处。

他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爬起来。

这要是换了我,可能早就找个地方躲起来,自暴自弃了。

杜甫传每章的笔记和摘抄

杜甫传每章的笔记和摘抄

杜甫传每章的笔记和摘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条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以及对应的小片段例子: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例子:杜甫这句诗多有气势啊!就好像你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周围的山都变得渺小了。

难道你不想体验那种豪迈的感觉吗?想象一下,当你站在那巅峰,俯瞰着脚下的世界,是不是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这就是杜甫诗的魅力,能让你瞬间心潮澎湃!结论:这句诗让人感受到壮志豪情。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例子:战争持续了三个月,一封家书珍贵得如同万金。

这得是多么渴望亲人的消息啊!就像你在外地很久很久,特别想念家人,这时候收到他们的信,是不是觉得比什么都珍贵?难道不是吗?结论:深刻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家书的珍贵。

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子:那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长江的水滚滚不停流淌。

这画面多壮观啊!就好比你站在江边,看着那一片片叶子落下,江水奔腾不息,是不是觉得时间都在流逝?这场景难道不让人感慨万千?结论:展现出宏大又苍凉的意境。

4.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例子:怎么才能有千万间宽敞的大房子,让天下贫寒的读书人都开心呢?这是多么伟大的胸怀!就像你看到那些贫困的学生,是不是也想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难道你不会有这种想法吗?结论:体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5.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例子:春雨随着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这多温柔啊!就像妈妈的爱,默默地关心着你,难道你感受不到这种温暖吗?结论:描绘出春雨的细腻与温情。

6.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例子:出师还没取得胜利就先去世了,让多少英雄落泪啊!就好像你努力做一件事,还没成功就失败了,那种遗憾是不是让你很难过?肯定会的!结论:抒发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惋惜。

7.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例子: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发臭,路边却有饿死的人。

这对比多强烈啊!想想看,一边是奢华浪费,一边是贫困饥饿,难道这不令人气愤吗?结论:反映了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不公。

杜甫传记读书笔记

杜甫传记读书笔记

杜甫传记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由杜甫想到的(一)晚上翻到《新唐书-杜甫传》记载—杜甫任右拾遗期间,与房官是贫贱之交,当时房官率军讨伐安禄山判军,打了败仗,再加上他任用的门客董延兰犯了罪,结果被罢免了宰相职务。

于是杜甫便上奏道:“房官的错误不大,不宜罢免宰相职务.房官学识精通,具有大臣的气质与才干,当代舆论都认为他能承担三公,??他能念念不忘朝廷的忧郁,仗义办事之气概时时溢于脸面.但他性格高傲,又酷爱弹琴,琴师董延便寄居于房官府内,这个姓董的贫困交加,年老糊涂,凭着房官之势干坏事.房官不过是因为同情他人而至使自己的名誉遭受玷污.我只觉得房官的功名尚未成就,却因故使其抱负中途断绝,十分可惜.才冒死上奏,希望陛下原谅他的小错,重用他的大才??”肃宗大怒,命令有关部门会同审讯杜甫,后因宰相张镐解围: “杜甫如因而得罪受罚,恐怕断绝了朝廷今后的言路”。

肃宗虽然赦免了杜甫,但再也不理睬重用他了。

李白“诗仙”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杜甫“诗圣”的现实主义态度共同筑就了唐代诗坛的绚丽和丰厚。

杜甫有“致群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抱负。

本篇就反映了因上书救助忠臣房官遭遇测而向唐肃宗剖明心迹的一翻辩解,从中可以看出不因小错而全盘否定人才的评人用才的政治眼光,以及他委婉尽致论证事理的口才,可惜肃宗没有他祖宗李世明那样的政治气度和才能,不喜房官,也不喜杜甫,才将其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才有了“诗史” 《安史之乱》,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巨变和民生的疾苦。

“安史之乱”一方面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另一方面却把杜甫推向了创作的高峰。

正是因为他举家南迁到了成都郊外的一处草房里,才于饥寒交迫中苦炼出那么多的好诗绝句,譬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用“江山”把“花鸟”衬托的更加美丽;紧接着,又用这美丽的春光牵动诗人的思乡之情:转眼又是一个春天过去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那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故乡啊?试想一下,倘若不是流落他乡,即便是同样的景物也未必能够引起杜甫的如此诗情。

杜甫传读书笔记(通用6篇)

杜甫传读书笔记(通用6篇)

杜甫传读书笔记(通用6篇)杜甫传读书笔记(通用6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传读书笔记(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传读书笔记1杜甫,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代诗人。

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当代称为“史诗”《杜甫传》的作者冯至自幼热爱杜甫,无论在什么时期,他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

就是他在思考中的节选。

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时的豪迈之情还未消逝,但与社会现实的接触渐多,豪迈之情也被一种心理矛盾渐渐替代。

由于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征象,杜甫这种矛盾心理也更加浓烈,心中的无奈也愈甚。

经过这十年的磨砺,使他的诗风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

这几年的流亡生活,也让杜甫更加贴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间疾苦,使其是个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当时社会状态、政治形势,表达了人民的情绪与愿望。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毁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毁了他的仕途和梦想,却成就了他的诗歌和他在中国诗坛中不可磨灭的地位,犹如凤凰涅盘般重生!从官宦世家的公子到为在长安谋职而不择手段的小吏;从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内心矛盾的无奈诗人;从只为个人忙碌的士人到忧国忧民的沉郁诗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进入“诗圣”,一步步迈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内心困顿转而进入民生之境。

杜甫,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爱国诗人,一位万方多难成就的诗圣!杜甫传读书笔记2以前读人物传记,总觉得书写得单调,不能引发读者深刻的兴趣。

但我得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亦是一场文化之旅。

杜甫传读书笔记摘抄

杜甫传读书笔记摘抄

杜甫传读书笔记摘抄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传读书笔记摘抄,欢迎阅读参考!杜甫传读书笔记摘抄一杜甫,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代诗人。

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当代称为“史诗”《杜甫传》的作者冯至自幼热爱杜甫,无论在什么时期,他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

本文就是他在思考中的节选。

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时的豪迈之情还未消逝,但与社会现实的接触渐多,豪迈之情也被一种心理矛盾渐渐替代。

由于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征象,杜甫这种矛盾心理也更加浓烈,心中的无奈也愈甚。

经过这十年的磨砺,使他的诗风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

这几年的流亡生活,也让杜甫更加贴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间疾苦,使其是个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当时社会状态、政治形势,表达了人民的情绪与愿望。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毁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毁了他的仕途和梦想,却成就了他的诗歌和他在中国诗坛中不可磨灭的地位,犹如凤凰涅盘般重生!从官宦世家的公子到为在长安谋职而不择手段的小吏;从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内心矛盾的无奈诗人;从只为个人忙碌的士人到忧国忧民的沉郁诗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进入“诗圣”,一步步迈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内心困顿转而进入民生之境。

杜甫,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爱国诗人,一位万方多难成就的诗圣!杜甫传读书笔记摘抄二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

这些伟大的作品背后,是一颗伟大的心灵,一种博大的情怀。

忧国忧民是杜甫诗作的一大特征。

这种风格不仅是乱世的产物,更是诗人伟大人格的体现——自觉不自觉地站在国家与人民的立场,心忧国家,心系民众,同情百姓的苦难遭遇,一颗挽救社会的心在剧烈跳动,一种帮助人民摆脱沉重枷锁的激情在涌动。

长安十年,历尽坎坷,杜甫仍旧不愿彻底放下自己的雄心,那颗渴望救黎民于水火的诚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转每章读书笔记篇一:杜甫传读后感从诗人到圣人—读《杜甫》传有感卫俊看完冯志先生写的《杜甫传》后,我才渐渐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杜甫一个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的的真正的杜甫或许,杜甫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也打着自己的算盘,想着自己的利益,长安十年里,尽管他真真切切地羡慕李白的潇洒生活,但是杜甫依旧不肯放弃谋取一官半职的想法;尽管杜甫明白官场的黑暗,甚至亲身经历过中书令李林甫的阴谋,但在所进之赋中仍旧无比夸赞那些势利的权贵们。

对于汝阳王李琎和驸马郑潜,杜甫一方面在赠给他们的诗中说他们对待自己“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难”,私下里却说自己“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看到这,我不禁觉得“虚伪” 、“趋炎附势”这些词用在此时的杜甫身上也毫不为过,杜甫似乎与小人也差不了多少了。

但是,杜甫终究是杜甫。

《杜甫传》向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后来的杜甫,接近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仍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终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塌然摧肺肝”。

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担忧。

这时杜甫已完全融入百姓之中,他已将自己的生命与百姓紧紧相连,这一刻的杜甫,绝不再是虚伪的渴望谋求一官半职的杜甫,也不再是盲目侍奉皇帝、安于享乐的杜甫,这一刻的杜甫,才是我们一直敬仰的伟大的诗圣杜甫!从平凡甚至庸俗的普通诗人到伟大的圣人,杜甫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转变,而在这转变之后,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呢?或许有人会毫不犹豫回答说是经历,是杜甫一生遭遇的无数的坎坷和磨难。

对,这个回答自然是正确的。

十年长安的仕途之路让杜甫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官场黑暗,四处流浪的痛苦经历让杜甫深深体会到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仅仅靠此就能造就我们的一代诗圣?试问,难道像杜甫这样仕途不顺的人很少? 难道像杜甫这样被迫流亡的人很少?难道像杜甫这样目睹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中的人很少?但是,诗圣又有几个?不也仅仅只有杜甫一个。

经历固然会对杜甫的转变起一定作用,但是我想,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他的经历,而是他自身,而是一颗他一直深深埋在自己内心的种子,一颗叫做“同情百姓”的种子!假如杜甫没有在内心埋下这颗“关心百姓”的种子,那么无论他经历多么多的人生坎坷,目睹多么多的百姓不幸,也只会变得更加麻木,对自己的人生更加麻木,对百姓的遭遇更加麻木。

但是从刚来到长安开始,杜甫除了与别人一样惊叹长安耀眼的事物外,还比别人多一样东西,那便是对百姓痛苦的同情,也就是那颗种子。

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当官,或是流浪、逃命,杜甫始终带着这颗同情百姓的种子,尽管有时虚伪,尽管有时趋炎附势,尽管有时自身难保,但那颗种子却一直在他的心中,并悄悄地生根、发芽、生长。

而杜甫的自身经历,无论是因被统治者搁置而壮志难酬,还是因四处流亡而目睹百姓的种种痛苦,全都成为那颗种子的养料。

最终,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让那颗种子变成了参天大树,而杜甫,也成为了为百姓的灾难而忧,为百姓的疾苦而吟的诗圣!从平凡甚至虚伪的人到最后让人敬仰的圣,看似天大的转变,或许,从杜甫在心中埋下“同情百姓”的那颗种子起,便已成为一个必然!篇二:杜甫传(读后感)杜甫传(读后感)这篇传记展现的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如同一首苦难而又壮美的歌.这篇传记是诗人写诗人,作者冯至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本书创作追求忠于史实,所有描写都有史实作为根据.但又不作烦琐考据.作品所展现的杜甫形象生动,性格心理发掘很深入,作品达到了艺术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是一部传记文学的佳作.长安十年杜甫35岁时(746)也到了长安,但他的眼光并没有局限在这些耀人眼目的事物上;他在这些事物外看到统治集团腐朽和人民的疾苦.在长安一住十年,他得到的并不是显耀的官职,而是对现实的认识,由此他给唐代的诗歌开辟了一片新的国土.他的眼光是那样的特殊.他对国家和人民倍加关心,统治集团的腐化是锝不到官职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民的疾苦是杜甫作诗的思想源头之一.最后达到忧国忧民的上一层次.李隆基将政权交给里李林甫,使得贤才,有能力的人,几乎没有一不遭受他的暗算与迫害,除李林甫外,政府里的人不是像杨国忠那样的贪污,就是像陈希烈那样的庸懦.杜甫的心情已大为改变,不得不放弃那种豪放的生活,等到752年李林甫死后,他放胆的述说出他几年来心中的悲愤,对于自己的生活的描写更体现其受迫害之深.他生活贫苦,曾做过别人的宾客,但目的还是为了谋取一个官职.他被贫穷所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达到为了得到一个官职不择手段的地步,另一方面他又是那样的抑郁,无奈.“丽人行”是描绘了杨氏姊妹丑恶的行为,在这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生渐趋凋敝的时代,玄宗奢侈的生活却有加无减.这是杜甫在长安的真实收获?他步履从贫乏的街巷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名阁,到互竟豪奢的曲江再到征人出发毕经的咸阳桥,他由于进士要求的失败,认识了这个政治集团的腐败,由于自身的饥寒触到了人民的疾苦.若是没有进士的失败,想必他也不会体会到这种社会的现实.流亡在安史之乱,及以后的战乱中他困居长安,从秋到冬再从冬到春,除去为国家忧愁外,自然他也时常思念他的家人;远在钟离的韦氏妹,滞留平阳的弟弟,鹿州的妻子,在长久的不到家中的消息,并听说胡人到处残杀,一直东到鸡犬.后来恢复了,他才得一令他称心的官职.短短三个多月,杜甫念及两京沦陷,人民疾苦,他忠于他的职责。

似乎没有这些经历杜甫也不会坚守他的岗位,他也有一些野心。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杜甫仍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

是风翔的一段经历给他的教训太大了呢,还是这平静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视野仅限制在皇帝周围,而看不见广大的人民呢。

这为杜甫再一次回到群众中作了一个铺垫。

杜甫经历了有关征兵役等事件,在那段日子里他写了“三吏”“三别”等佳作。

这风云多变,忧患重重的现实社会,导致了杜甫一生无穷的苦难杜甫诗感人的力量由此产生:诗人无论“慨世”还是“慨身”,他的感情总是和国家危机,人民疾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部分诗篇都充满着个人的与时代的血泪。

“杜甫传”让人们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而杜甫又是这个现实的受害者与申述者。

篇三:读书笔记—由杜甫想到的(一)晚上翻到《新唐书-杜甫传》记载—杜甫任右拾遗期间,与房官是贫贱之交,当时房官率军讨伐安禄山判军,打了败仗,再加上他任用的门客董延兰犯了罪,结果被罢免了宰相职务。

于是杜甫便上奏道:“房官的错误不大,不宜罢免宰相职务.房官学识精通,具有大臣的气质与才干,当代舆论都认为他能承担三公,??他能念念不忘朝廷的忧郁,仗义办事之气概时时溢于脸面.但他性格高傲,又酷爱弹琴,琴师董延便寄居于房官府内,这个姓董的贫困交加,年老糊涂,凭着房官之势干坏事.房官不过是因为同情他人而至使自己的名誉遭受玷污.我只觉得房官的功名尚未成就,却因故使其抱负中途断绝,十分可惜.才冒死上奏,希望陛下原谅他的小错,重用他的大才??”肃宗大怒,命令有关部门会同审讯杜甫,后因宰相张镐解围: “杜甫如因而得罪受罚,恐怕断绝了朝廷今后的言路”。

肃宗虽然赦免了杜甫,但再也不理睬重用他了。

李白“诗仙”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杜甫“诗圣”的现实主义态度共同筑就了唐代诗坛的绚丽和丰厚。

杜甫有“致群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抱负。

本篇就反映了因上书救助忠臣房官遭遇测而向唐肃宗剖明心迹的一翻辩解,从中可以看出不因小错而全盘否定人才的评人用才的政治眼光,以及他委婉尽致论证事理的口才,可惜肃宗没有他祖宗李世明那样的政治气度和才能,不喜房官,也不喜杜甫,才将其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才有了“诗史” 《安史之乱》,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巨变和民生的疾苦。

“安史之乱”一方面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另一方面却把杜甫推向了创作的高峰。

正是因为他举家南迁到了成都郊外的一处草房里,才于饥寒交迫中苦炼出那么多的好诗绝句,譬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用“江山”把“花鸟”衬托的更加美丽;紧接着,又用这美丽的春光牵动诗人的思乡之情:转眼又是一个春天过去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那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故乡啊?试想一下,倘若不是流落他乡,即便是同样的景物也未必能够引起杜甫的如此诗情。

窃以为,写诗一如淘金,但凡动人魂魄的诗句大都是“动荡”中筛选出来的。

古往今来,有多少诗词大家因祸得“福”,是在漂泊和困苦中反倒成就了“逾白之鸟”和“欲燃之花”。

前有流亡的杜甫,被俘的李煜,后有谪迁的苏东坡和逃难的李清照。

看来好的现实主义文字,既需要用动荡“筛”,也需要用苦难“酿”。

(二)或是盛唐的经济活跃,或是衰唐的政治动荡,总之,唐代的干部调动和人才流动相当频繁,为此的“别赋”也比比皆是,仅在《唐诗三百首》中便信手可得: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到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从杜甫的《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到高适的《别董大》,不一而足。

然而,一样离别,千般感动,同为“别赋”,诗人的心境和诗中的意境却大不相同:都是送友人川,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王勃既没有眼泪,也没有悲伤,情绪相当乐观,这才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名句;而历经沧桑的李白则不然,于是,状奇险之景,寓不平之意,从“蜀道难”点化出“仕途险”,用“路崎岖”隐含着“心不平”,真真是打心眼里不愿意和朋友分手。

长亭古道,杜甫执手相送的郑公是一位即将赴难的白头翁,于是恐怕此一别将成永远,再见面时大概要在九泉之下了;而白居易在古原上送别时的年龄只有十六岁,当然不知愁滋味,年轻的朋友走就走吧,反正不久以后还会见面的,友谊和青春一样生机勃勃,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窃以为,唐诗别赋中最动人的句子莫过于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者依恋满怀,生怕“元二”到了塞上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后者心潮澎湃,告诉“董大”普天之下到处都会有仰慕你的朋友。

时下的干部调动和人才流动也相当频繁,但是人们的情感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都与古人大不一样了——如果你是遭贬回乡,站台上一定是冷冷清清的;倘若你是荣升进京,有绿酒有红包却鲜见青灯黄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