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高考复习资料教师版

合集下载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第一章:仁者爱人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仁者爱人的定义和内涵。

仁者爱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仁者爱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仁者爱人的定义和内涵。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的例子。

小组讨论法:讨论仁者爱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仁者爱人的定义和内涵。

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仁者爱人的历史背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的历史背景。

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2.2 教学内容:仁者爱人的起源和发展。

仁者爱人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仁者爱人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仁者爱人的起源和发展。

文献分析法: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仁者爱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小组讨论法:讨论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仁者爱人的起源和发展。

文献分析:学生能够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仁者爱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第三章:仁者爱人的实践与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与应用。

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仁者爱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仁者爱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仁者爱人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意义和价值。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仁者爱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仁者爱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的案例。

小组讨论法:讨论仁者爱人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意义和价值。

提问: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仁者爱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分析仁者爱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的案例。

第四章:仁者爱人的价值与挑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的价值。

让学生认识仁者爱人在实践中的挑战。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仁者爱人》这一主题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对孔子仁学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回顾《仁者爱人》的核心观点和理论。

2. 教学难点:对孔子仁学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针对复习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口头报告:学生代表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仁者爱人》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相关的案例和背景信息。

3.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引导讨论和思考。

4. 口头报告:学生代表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进一步的思考题目。

六、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频率、思考深度和合作态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

3. 口头报告质量:评价学生口头报告的内容完整性、表达清晰度和语言组织能力。

4. 课堂提问和回答:记录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回答情况,考察其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仁者爱人》核心概念的复习是否充分?2. 学生对孔子仁学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是否得到提升?3. 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4. 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八、课后作业2. 阅读额外的文献或案例,深入研究孔子仁学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仁者爱人 -复习

仁者爱人 -复习

参考答案 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 、 己所不欲,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 、孔子的“忠恕观” 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做到“ 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做到“忠”, 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对他人的关心、 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对他人的关心、 友好、仁爱、和善;还应做到“ 友好、仁爱、和善;还应做到“恕”,待人 仁爱宽厚,推己及人, 仁爱宽厚,推己及人,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 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 包容开放的襟怀仲之器小哉 . ②管仲是仁者 2.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孔子的仁爱观,主要 .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孔子的仁爱观, 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 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仁的标准是维 护王权(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而不是, 护王权(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而不是,爱 护百姓/小信 小谅)。 小信( 护百姓 小信(小谅)。 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 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忽略 他的小节小信。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 他的小节小信。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说明 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虽有矛盾,但能通达。 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虽有矛盾,但能通达。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 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 、 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 、孔子旨在说明达到“ 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 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 的境界不可追求。 “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二、小结: 小结: 仁者爱人”为主题, 以“仁者爱人”为主题,塑造了仁者的风 表现为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 范,表现为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真诚体现的 社会良心和天地正气, 社会良心和天地正气,追求生命本质和意义的 完美实现、伟大人格的形成。具体理念有: 完美实现、伟大人格的形成。具体理念有:孝 谨信、爱众、亲仁为修身要务 为修身要务;己欲立而立 悌、谨信、爱众、亲仁为修身要务 己欲立而立 己欲达而达人;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老者安之, 人,己欲达而达人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怀之;做人要有恻隐之心 不忍之心、体贴之心、 做人要有恻隐之心、 怀之 做人要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体贴之心、 敬重之心、爱物之心;以天下为重 以天下为重, 敬重之心、爱物之心 以天下为重,义之所在是 大信,大信必守、小信可以变通等仁爱理念 等仁爱理念。 大信,大信必守、小信可以变通等仁爱理念。

05仁者爱人复习

05仁者爱人复习

6· 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 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 本章内容是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法。 【评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 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 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 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 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 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提问: 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法分别是什么?
7· 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具体表现)。
提问: 孔子在遭遇丧事的人旁边,为什么饭都不吃饱? 答案:这是孔子对“养生丧死”礼的重视,也是“爱 人”的具体表现之一。
15· 4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 “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 固相师之道也。”
答案: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 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 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 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 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 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 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 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
答案: 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 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 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 是子路无法相比的。 孔子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仁德爱 民。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完整版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完整版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一、复习要点1.背诵、章。

2.重点掌握“盍”、“诸”、“病”、“伐”、“施”、“匡”、“微”、“弟”、“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本章节的内容:理解“仁”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准确理解“忠恕”的内涵。

了解孔子的“仁爱”观与墨子的“兼爱”观的区别。

4.掌握“博施济众”、“一以贯之”、“能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立人达人”等熟语的意思。

二、重要思想陈述1.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外在的形式,而在其内在本质,即“仁”。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孔子的“仁爱”建立在“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以他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

而墨子“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

显然墨子的这种观点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

2.“仁”的根本: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即“孝悌”。

“仁”的内涵: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仁慈,即“忠恕”。

“仁”的实行途径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的评判标准: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出了贡献。

3.“忠恕”:“忠”是指对人尽心竭力,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是指待人宽厚仁慈,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

这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积极意义。

三、课文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左衽.壬.癸烹饪.荏.苒 B.盍.荷.枪溘.然磕.头C.匡.正诓.骗框.架眼眶. D.师冕.勉.励免.除分娩.1.B(A. rèn rén rèn rěn;é hè kè kē;C .kuāng kuāng kuàng kuàng; D. miǎn)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出则弟,谨.(言行不苟)而信夫子之道,忠恕..(饶恕)而已矣B.盍.(何不)各言尔志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周济)众C.见之,虽少,必作.(肃立)微.(卑微的)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D.愿无伐.(攻打)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化典籍)2.B(A忠恕:对人尽心竭力,仁爱宽厚 C微:无 D伐:夸)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谨而.信②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③子钓而.不纲④敝之而.无憾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3.A(①②表并列;③④表转折)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②子食于.有丧者之侧③非尔所及.也④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仁者爱人》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激发学生对《仁者爱人》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回顾《仁者爱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梳理故事脉络。

2. 分析《仁者爱人》中的主要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探讨其现实意义。

3. 欣赏《仁者爱人》中的文学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仁者爱人》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仁者爱人》的文本材料,包括小说原文和相关评论文章。

2. 准备教学多媒体材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仁者爱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预设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3. 小组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4.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提炼出《仁者爱人》的主要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评估学生对《仁者爱人》的理解深度。

2. 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评估学生对《仁者爱人》的感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仁爱主题的文学作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社团或读书会,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仁爱行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仁者爱人_高考复习加练习题

仁者爱人_高考复习加练习题

入,出:在家,在外。
弟:“悌”,尊重兄长
谨:做事一丝不苟,形作动
信:守信,名作动
泛:广博
仁:仁人。
以:用来,表目的
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高学历犯罪
德育第一,智育第二
1马加爵; 2记得曾经有一个大学生把硫酸倒在狗熊身上; 3最近一韩国大学生在美国枪杀同学.
要义:仁爱是修身要务,先“为人”后“为学”。 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一以贯之:以一贯之,宾前 (一:一个基本观念,数作名) 何谓:谓何,宾前 道:学说
文中第三、四章和“忠恕”又有何关系? 5.12: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恕 6.30: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5·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 26 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 接近“仁”?
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 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 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当今世界 霸权主义
美国
世界警察 台海问题
仁之内涵 仁之根本 基本原则
孝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积极为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推已及人)
仁之实践(表现)
[5.26] 侍:侍立 盍:何不
车马衣轻裘:把车马衣裘,名作状

《浙江高考《论语》复习之《仁者爱人》高频考点与配套试题》课件

《浙江高考《论语》复习之《仁者爱人》高频考点与配套试题》课件
孟子鄙视管仲因为当时不存在落后民族入主中原的问题,面 对的是中原各国争霸而与儒学王道不合的问题。
4.仁和礼的矛盾:原则性与灵活性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
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 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 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 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 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 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 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 盾之处。
②陶渊明《挽歌》:“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看破生死
3.协助盲人之“道”(15.42) (1)相师之道:诚恳(仁厚之心)——
阶(台阶),席(坐席),某(人)
(2)“道”—— 礼(“仁”),人道主义(合情合理)
(3)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写作方法) ①详叙——反映孔子对盲人关心得无微不至。
(4)人文思想—— 节制,规则
四、孔子仁爱观的争议(14.17) 1.管仲“非礼” 【原文】
“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
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 知礼,孰不知礼?”(《论语》3.22) 【译文】
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
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 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 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2.管仲的“仁” (1)“仁”的最高标准:社会贡献(经世济民)—— ①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维护王 权,安定百姓); ②右衽(华夏习俗),免遭异族奴役。

2024年度仁者爱人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2024年度仁者爱人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分层分类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分层分类的评价方式,为每个 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反馈。
重视能力评价
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能力表现,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 能力等,而不仅仅是知识掌握情况。
25
家校共育模式探索
2024/3/23
家长参与课堂
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增进家长对学 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同时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8
文本结构梳理与主题思想
2024/3/23
文本结构
全文可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正文 部分详细阐述仁爱思想的内涵和意义,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仁爱思想的重要 性。
主题思想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仁爱,即倡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文章通过阐述仁爱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 道德品质。
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方便家长和教 师之间及时沟通学生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家庭教育指导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 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26
PART 07
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
REPORTING
2024/3/23
27
本次课程总结回顾
2024/3/23
14
PART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REPORTING
2024/3/23
15
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
创设历史情境
激发情感共鸣
通过还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 情感和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仁者爱人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仁者爱人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仁者爱人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

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 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仁慈的人。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仁者爱人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仁者爱人》教案一、复习要点1、掌控文中触及的文言文常识。

知道词语的含义:盍、诸、病、伐、施、匡、微、弟、相掌控特别句式:何谓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背诵重点句子:2、知道孔子“仁”的含义3、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重要思想陈说1、对“仁”的知道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情势,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2. “仁”的根本是什么?孝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3.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仁”是孔子的全部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即“忠恕”“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智慧和道德到达最高境域)子贡“博施” 就是讲社会福利。

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

5.“仁”的具体行动表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对待盲人的态度孔子做人态度的诚敬《仁者爱人》测试练习卷一.拼音:厩焚( ) 瞽者( ) 沟渎( ) 弋不射宿( )( ) 齐衰( )(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说明。

⑴谨而信⑵散发左衽⑶己欲立而立人⑷老者安之⑸敝之而无憾⑹尧舜其犹病诸⑺愿无伐善⑻霸诸侯⑼子钓而不纲⑽弋不射宿⑾冕衣裳者⑿一匡天下三.划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说明。

⑴弟子,入则孝⑵何事于仁,必也圣乎⑶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⑴吾道一以贯之( )⑵门人问曰:“何谓也?”( )⑶固相师之道也( )⑷非尔所及也( )⑸子退朝 ( )《仁者爱人》同步练习一、(每小题4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仁者,无以尚之 (超过)B.友直,友谅,友多闻 (谅解)C.君子喻与义 (明白)D.克己复礼 (束缚)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己欲立而立人 (自立)B.回虽不敏,请事斯大语矣 (即便)C.君子无终食间违仁 (违抗)D.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邻近)3.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合而言之,道也B.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必也狂狷乎C.我未之见也得之不去也D.有杀身以成仁不以其道4.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己有耻,使于四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未见好仁者今之从政者殆而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狷者有所不为也D.尧舜其犹病诸其李将军之谓也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B.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C.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D.如有博施于民而济众,何如?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6.下列句子没有兼词用法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B.人心叵测C.尧舜其犹病诸D.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C.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如也D.仁者安仁,智者利仁8.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是己而非人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D.克己复礼为仁攻之不克也,9.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C.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D.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0.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颠沛必于是B.吾党之直异于是C.天之将丧斯文也D.为此诗者,其知道乎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情形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仁之实,事亲是也 B君子不器C言必信,行必果 D旷安宅而弗居12下列句子没有特别句式的一句是( )A.吾作甚不豫哉 B仁也者,人也C.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 D万钟于我何加焉13.下列句子没有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不病人之不己如也B.今也或是之亡也C.我未之见也 D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14.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知道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孔子以仁来规定礼,礼是仁的基础,靠仁来保护。

仁者爱人复习

仁者爱人复习
二、在射鸟的时候,不射杀正在巢穴中的鸟,因 为白天鸟在巢中,可能正在孵卵或者哺育幼雏, 大鸟被射杀,则幼雏也难以存活,其中有怜惜生 命的意思。
提问: 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说明
什么?
❖答:说明孔子的仁德之心,不但爱 人,而且也爱物。怜物惜命,取物 有度,是仁者之心的体现。 其次,孔子尊重自然,有一种原 始的环保观念。
【补充】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
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 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sài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diàn ,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 知礼,孰不知礼?” (3.22)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 “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 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 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 “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 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土台,管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让 别人也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上就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 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 就是实践“仁”的方法。
博施济众
特点--------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 (积极为人)
南怀谨说:人活在世上,许多人都是把自己 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 所谓“享受”,所谓“幸福”。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 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05仁者爱人复习

05仁者爱人复习

7· 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14· 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 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 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1· 6,仁的根本。 4· 15,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5· 12,仁的实践(具体表现)。 6· 30,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法。 5· 26,仁的理想。 10.17、7.9、15.42、9.10、7.27,仁的实践(具体表 现)。 14.17,看一个人是不是“者仁”的标准。
典型问题阐释 例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 6 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15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 之道,忠恕而已矣。” 6·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 30 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 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思想的? 答案: 1.6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 4.15章提出“忠恕”乃待人的基本原则。 6.30提醒在实践仁爱的过程中不妨从小处着手。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 17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 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 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3· 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 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 之好有反坫(diàn ),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 不知礼?” 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 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 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四:仁者爱人一、复习目标(1)背诵并理解重要语录。

(2)了解“忠恕”内涵,认清孔子“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3)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二、课文梳理1.解说“仁”的内涵——忠恕对己弟子,入则孝章(1.6)——孝弟立本,谨信持身,爱众亲仁(修身首要,学文次要)对人参乎!吾道一以贯之章(4.15)——忠(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章(5.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章(6.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3.实践“仁”的途径——能近取譬(仁之方)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章(6.30)立志于仁:颜渊、季路侍章(5.26)言行求仁:厩焚章(10.17),问人不问马,以人为本子食于有丧者之侧章(7.9)师冕见,及阶章(15.42)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章(9.10)子钓而不纲章(7.27)4.评价“仁”的标准管仲非仁者与章(14.17)——重大节轻小信(孔子认为仁的最高标准是看是否对社会有贡献,是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5.探讨“仁”与“圣”的关系——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章(6.30)《论语》全书大都说“仁”大于高于其他范畴,如大于高于礼、义、忠、信、亲、庄、敬、恭等等。

唯独此处提出更大更高的“圣”的范畴。

这恰好说明,“仁”主要是指一种心理情感和精神境界,“圣”则因包括外在功业的整个客观成就,所以“大”于仁。

由此亦可见孔子颇重“博施于民”的功业成就。

——李泽厚《<论语>今读》三重要思想(1)“仁”的内涵:“仁”的基本要点是“爱人”,而其具体体现则包含方方面面,诸如“教悌、谨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2)“仁爱”与“兼爱”: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孔子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

墨子的“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

显然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

(3)孔子的仁爱观: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

而具体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一方面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看到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的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指责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立“三归”、“反坫”、“塞门”。

(4)推己及人: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考虑自己的同时要想到其的他的人。

在这里孔子并没有否定个人的利益,只是强调一定要由自己的难处或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愿望,并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实了也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

难点:1、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通过儒、墨比较,更为深入地认识孔子的仁爱观: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

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

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

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

四、练习训练1.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仁者爱人》)(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

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3.22)(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14.17)(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参考: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样的?参考: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

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和所选语段中哪个词对应?“硁硁然”之“小人”又和哪个词对应?(1分)参考:“言必信,行必果”:“为谅”或“谅”;“小人”:“匹夫匹妇”。

(2)从这段文字中,可见孔子确立了一个真正仁者的标准,在做一个真正仁者的问题上,他反对什么,推崇什么?(3分)参考:①他反对一个真正仁者只善于拘泥小节小信,也反对人们只从小节小信方面来要求一个真正仁者。

②他推崇真正仁者就应该是坚守正道,担当大任,思量大事,化育万民,泽被后世的大人和君子。

③管仲在春秋诸侯争霸中,多次促成齐桓公召集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尊王攘夷”,“匡正天下,保存中原文化,不以“事其主不忠”的一时过错为意。

他才是真正的仁者。

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颜渊在谈自己的志向,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认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认同子路的志向子路的志向是“自己有东西要与朋友共享,朋友用坏了东西自己也不心痛”。

理由:a、帮助朋友是爱心的体现b、如果人人都能关心、帮助朋友,那么这个社会风气就会很好了。

(2)认同颜渊的志向颜渊的志向是,不要自我夸耀。

理由:a、夸耀的实质是自我骄傲。

b、夸耀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自己,达到一定的目的。

c、自我夸耀不利于向善,不利于进步(3)认同孔子的志向孔子的志向是,使老人安逸,信任朋友,关心小孩。

理由:a、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达到极至的表现;b、这是大爱大同世界的体现。

真正仁者是“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夫子之志表现出来的是心怀天下,为天下人着想,是无私无我的博大真诚的仁心仁术,夫子之志才最接近真正仁者的标准。

(子路局限于与朋友交往的范围内,颜渊局限于与个人修养的范围内。

4、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子贡认为“仁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孔子认为“仁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2)你同意孔子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子贡认为“仁者”应该忠于主上,应该为主上死难,杀身成仁。

孔子认为“仁者”应该看他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天下统一,安定百姓,造福民众。

(2)同意。

“仁者”必然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

孔子的“仁爱”注重道义,讲求社会责任,“仁者”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讲求小谅小信。

5、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3)题。

(7分)甲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及席,子曰:“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欤)?”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⑴孔子相师体现了儒家仁道的什么原则?【答案】忠,即尽心待人的原则。

⑵请简要分析孔子相师一事所反映的儒家思想中仁和礼的关系。

【答案】“仁”是“礼”的道德情感依据和基础,“礼”是“仁”在制度和礼节上的表现形式。

孔子提醒乐师注意脚下,向他介绍在座的人,这都是“相师之道”,是礼节;孔子帮助乐师,能做到言辞恳切,礼节周到,态度诚挚,是有仁爱之心的表现。

乙孔子认为,君子为人庄重矜持,不争强好胜。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君子,一定要表现得温文尔雅;和人相处,要注意团结;遇到不平的事,要一团和气,保持超然的态度,置身事外。

(3)、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君子”学说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不正确。

理由:君子不争强好胜,指的是君子不为一己私利和人相争,并不是说君子置天下之公义于不顾;君子以义与人相处,虽然追求团结和谐,但这种团结和谐是受礼节制约的,不合乎礼义的事,都是君子所反对的。

6、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3)题。

(7分)甲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孔子认为评价一个人的准则应该是“义”或“是否合乎义”。

(1分)(2)孔子为什么不同意子贡对管仲的评价?(3分)【答案】子贡只立足于管仲的个人行为,认为他不合乎礼,因而不仁。

但孔子立足于国家社稷,认为管仲能辅佐齐桓公,匡正天下,使百姓免遭异族的奴役,他的行为合乎“义”的标准,不能只从小节小信来要求他,因此肯定管仲是“仁者”。

乙纵观孔子的一生,他的政治抱负就是要革除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恢复“文武周公之道”,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便是出于这种诉求提出的,“仁”的观点不只为了规范人民的道德行为,更要为治平天下提供理论基础,所以,“仁”除了伦理的含义外还有深层的政治意义,而这种政治含义才是“仁”思想的核心。

(3).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联系《论语》的有关论述简要说明理由。

(3分)【答案】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