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

生产经营思想
比较著名的有范蠡、计然的“待乏”原则和“积著之理” 比较著名的有范蠡、计然的“待乏”原则和“积著之理”。 “待乏”原则强调预测市场物资的需要和价格的变化,以有利可图 待乏”原则强调预测市场物资的需要和价格的变化, 待乏”就是指在货源充足, 。“待乏”就是指在货源充足,或者是某种商品处于销售淡季时低 价购进,待货源紧张或销售旺季时抛出, 价购进,待货源紧张或销售旺季时抛出,如此不仅调剂了市场供求 稳定了物价,还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稳定了物价,还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积著之理”则注重于猎取利润的方式,主张经营高质量物品,促 积著之理”则注重于猎取利润的方式,主张经营高质量物品, 进货币流动运行,并以存货多寡预测价格贵贱。 进货币流动运行,并以存货多寡预测价格贵贱。 在南宋时期的会计原则中,就提出了出纳与会计分离的思想。 在南宋时期的会计原则中,就提出了出纳与会计分离的思想。 后人尊称“商圣”。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 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 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演 变 , 中
业发 化\ 化 运 方 的 功运
国 社


如何提高运作的 细化\ 性 定量管理思想
科 学 出 版

化\

化加剧
社 , 1 9
如何 的 权变管理思想
9 2 年
亚当.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人观点
管什么? 治人” 管什么?“治人” 谁来管? 劳心者治人” 谁来管?“劳心者治人” 怎样来管? 和为贵” 怎样来管?“和为贵”、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己所不 勿施于人” 欲,勿施于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
道家学派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无为而治 老子提出“四不”来保证管理者、 老子提出“四不”来保证管理者、 领导者的永久成功: 领导者的永久成功:

第二章_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二章_管理思想的发展

这些现在早已熟悉的常识,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 这些现在早已熟悉的常识,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
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业人员 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
对科学管理理论作出贡献的其他人物:
亨利·甘特(Henry L Gantt,1861-1919),从事企
管理科学” (二).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 (三). “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
(一). (一).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际关系”
霍桑试验:1924-1932年,美国国家委员会在西方 1924-1932年,美国国家委员会在西方
行为科学学说
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和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控 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目标。 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目标。
需要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 亚伯拉罕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 马斯洛
(1)人类的需要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需要得到满 足后,另一层次需要才会出现。 (2)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和还缺少什 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3)人的需要分五层: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
( 18世纪~19世纪末)
•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 是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在他的著作《国 富论》中系统阐述了劳动分工论和劳动价值论。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1) 主要观点 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和利润的源泉;2)劳动分工有利于提 高劳动效率和工具的改进;3)提出 “经济人”的观点。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人员任用
“不縻不疑”、“能与任宜”、“材与政合”、 “用长避短”
人员激励
榜样激励、关怀激励、赏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孟母三迁
时间管理
信息管理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内容与体系
LOGO
目标管理的心理思想
“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远谋方有深韬略。”
《孙子兵法》“五事”和“七计”
“志”即目标。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LOGO
人力管理的心理思想 人员甄选
“八观”、“六验”、“五视”
完善阶段
唐宋鼎盛时期
衰落阶段
元明清整体衰退
王夫之、四大名著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主要特征
LOGO
以人为本
得气说
智慧说
道德说
以德为先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主要特征
LOGO
中庸之道
凡是适度
统一把握好矛盾双方
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 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无为而治 以和为贵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LOGO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滥觞阶段
《尚书》《周易》《诗经》 “九德”
LOGO
形成阶段
“百家争鸣” 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墨家等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等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LOGO
过渡阶段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二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

第二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

讨论:
怎样看待”管理理论的丛林”现 象?
提示:对现代管理理论的认识
人们心理、行为的多样性和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广度不同,管理 大师所采用的分析模式也是多视角的,所以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管理流派。 由于个人的世界观和使用方法论的不同,由于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 由于客观环境的多变性,使得管理大师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管 理思想、理论也就不同,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也是不同的,试图用一种观 点、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来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提供解释和指导是不 行的。所以,管理理论流派纷呈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且随着人类 活动的日益多样化、丰富化,人类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化,管理理论也要 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节 当代管理理论发展 的趋势
一、 当代主要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 1、70年代管理理论的“三热”现象 2、80年代的“企业文化热” 3、90年代的“企业再造热” 当代经典管理理论(除目标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除目标管理、 二、当代经典管理理论 除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绩效管理 等) 1、威廉·大内的Z理论 2、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3、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 4、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5、企业再造理论
组织内部由分工走向综合。 8、组织内部由分工走向综合。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专业化分工大发展的世纪,人 类从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20世纪的文明可以 说是专业化分工的文明。然而分工愈深愈细愈有可能偏 离本原要旨,使综合性的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如大至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变薄的问题,小至一个企业拓展新市 场的问题。21世纪可能是重返综合的世纪,人类或许可 从综合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企业或许能在综合中获得新 生,管理学或许要创造综合性的理论与方式方法。
讨论
现代管理理论与古( 现代管理理论与古(经)典管理理论相比,具 典管理理论相比, 有哪些先进性? 有哪些先进性?

第二章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第二章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孔子对以往儒家思想进行了总结、阐发和传播,提 出了儒家思想主体的思想构架,再经较晚的孟子和荀子 进一步的补充,正式形成了一门儒学。 儒家学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焚书坑儒,对儒家进行彻底的否定。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明时期,儒家的理论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二)人本主义的管理目标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讲“为政以德” 、 “正己正人”,把人以及人际关系作为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儒家认为 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前提是“人性”,管理的方式是“人 治”,管理的关键是“择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出“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把“重 人”作为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提示要奇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大 事、人是第一位。
返回
儒家关于人性改造的思想

儒家认为人性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自身修养来解决。儒 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一个人最高奋斗目标是做圣人, 并提出了向此目标奋斗的途径。 孟子的“天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苦其心志,空乏其身。”和他的“达可兼济天下, 贫可独善其身,”对后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三个层次: 1、形体上的合一: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 肢五脏; 2、情感上的合一:天有风雨阴晴,人有喜 怒哀乐; 3、规律上的合一:天有四季物候,人有春 种、夏锄、秋收、冬藏。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 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 谓之王。”



(三)基于实用理性精神的管理手段
工具理性是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达至目的 的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 观,所以“工具理性”又叫“功效理性”或者说“效率理 性”。 实用理性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 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解决问 题的经验论的思维水平。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2、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与创新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集权与分权结合、经济与 社会并重的管理思想 ① 工作重点: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 管理方面:政治性 经济性 经济与社会并重性; ③ 经济方面: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④ 管理方式:集权型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2)企业管理改革与理论创新 大量引进西方管理思想 + 结合我国国情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理论。
第二章 管理思想
古典理论 近代管理理论 管 理 现代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论 梅奥与霍桑试验 分散化与集中化 系统、权变理论 管理理论新发展 当代管理思想 文化结构与功能 学习型组织理论 改革后的管理 泰罗与法约尔


中国管理思想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建设
建设的要求阶段与方法
第一节 近代管理理论
一、近代管理理论概述 1、经验管理理论 在古典管理理论出现之前,管理者完全凭自己的经验进行管 理,没有管理规范与系统制度,这种管理被称为经验管理或传 统管理。 2、管理理论萌芽的出现(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 (1)亚当· 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 ① 劳动分工在管理上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三个好处: a、分工可以使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很快提高; b、分工可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种作业,可以减少从一项 工种转到另一项工种所失去的时间; c、分工使劳动简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工 具和改进设备。 ② “经济人”观点: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 所产生的。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之有利于他人,要 达到目的就容易多了。
5、古典管理理论的缺点: (1)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 对人性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之 内。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没有把人作为管理的中 心; (2)古典管理理论仅仅把管理的对象看作是一 个客观存在,这个客观存在没有一定的抽象性, 就事论事,尽管也对这种客观存在进行了一些 概括,并提出了一些规律和原则,但没有把管 理上升到系统来认识; (3)古典管理理论的着重点是放在企业内部, 而不是企业发展环境考虑得非常少。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1.文化集权。(1)统一文字。将大篆改为小篆。(2)统 一思想。反对儒学文化,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集权管理影响。积极方面:如使黔首自实田等。 (见书)。消极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等。
2011-10-12
3.释放奴婢,罢兵归田。战争平息后,复原官兵多数成为 自耕农。
4.轻徭薄赋,力主节俭。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3.文化管理思想。秦朝:文化集权。隋唐推行科举制,给中 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打开了仕途之路。
4.军事管理思想。曹操(战略战术);诸葛亮(审时度势), 《隆中对》。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二)秦朝至唐朝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确立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妻子杨贵 妃 •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后周五个朝代 •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 构)(公元1127-1279年)。 •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 思汗的孙子。 •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母亲是清教徒,认为浪费就是犯 罪。
“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他不用 花很多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
同时使老板相信他干得不错.” ——弗里德克·W ·泰罗
19
➢主要著作 4个:《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 (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在美国国会上 的证词》(1912年)。其中,《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是其 代表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石。
⑧节俭:勤俭治国、勤俭持家。 ⑨法治:包括:明法:将发条公布于众
一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在 1776年发表《国富论》,奠定了“自由经济之祖”的地位
亚当·斯密在劳动分工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 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 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 间 ➢ 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 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⑥求实:包括:量力:量力而行,即:不强求+充分发挥 时空:办事时注意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件
⑦对策: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活动中, 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其中: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 一是预测:有备无患 二是运筹:战国时期,田忌和齐王赛马; 宋朝丁谓修复焚毁的皇宫: 取土、运料、处理垃圾。
➢通过4个试验总结出了科学管理思想。这4个试验是:工 时研究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铁锹试验和金属切削试 验。
理论的内容:
1.科学制定工作定额。泰罗提出要用科学的观测分析方法对 工人的劳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归纳出标准的操作 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 (搬运生铁块试验)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道家顺道无为辨道准确认识客观规律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组织和管理儒家重人求和兵家预谋慎战、分权而治法家依法治理明法公开性一法统一性、公平性常法相对稳定性西方传统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自由经济之祖经济人假设劳动分工观点劳动价值理论马萨诸塞车祸事件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管理开始成为一种职业欧文人事管理之父、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巴贝奇计算机之父劳动分工能够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这些思考的积累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核心问题是雇主与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观点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标准化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为后来的分权化管理和事业部制准备了理论依据评价泰勒以自己的管理实践冲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促进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泰勒制在现场生产组织的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生产效果提高了2~3倍不足局限于低层次——车间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泰勒的追随者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动作研究之父莉莲管理第一夫人甘特甘特图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计件奖励工资制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之父;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管理职能之父六项职能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活动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等一系列职能。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


一、以人为本——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乾卦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 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故易六画而成卦。 ——《说卦传 》

1、人的生命和智慧的优先性 孟子:仁义礼智——四种善端 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 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 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尚书· 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 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 用皇极,次六曰义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 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容貌要恭敬,言论要正当,观察要明白,听闻要 广远,思考要通达。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三、过渡阶段(鼎盛时期)——汉唐时期 魏征《谏唐太宗十思疏》 :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 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 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 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四、完善阶段——宋 理学的开创,儒学的发展 双重人性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 后世的批评: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衰落阶段——宋元明清 思想火花:清初 特征:回归孔孟

六、振兴阶段——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特 征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先 三、以义为重(补) 四、以和为贵 五、以中为用 六、无为而治
孟尝君忙问“买义”是什么意思。冯谖说:“您 以薛为封邑,却对那里的百姓像商人一样盘剥 刻薄,我假传您的命令,免除了他们所有的欠 债,并把债券也都烧了。”孟尝君听罢心里很 不高兴,只得悻悻地说“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由于失宠被新即位的齐王赶出国 都,只好回到薛邑。往日的门客都各自逃散了, 只有冯谖还跟着他。当车子距薛邑还有上百里 远时,薛邑百姓便已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 尝君好生感慨,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您为我 所买的‘义’,今天终于看见了!‖

《管理学》管理思想的发展

《管理学》管理思想的发展
• 莉莲·吉尔布雷思 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 :美国第一 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管 理学的第一夫人” 。
– 强调通过减少浪费提高工人 生产力的方法。
– 发明精确定时装置对工人行 动分解研究进而优化工作表 现。
• 三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 利.法约尔加以补充的。 “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 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 亨利 ·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 之父 Henri Fayol,1841-1925
– 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三个方面: 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 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 和14条管理原则。
<吕氏春秋>:“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
三 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四 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五 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六 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
的准则
七 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
二 对“泰罗制”的评价
“泰罗制”应用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效果显著,但其推 广却很不顺利,遭到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反对。“泰罗 制”当时之所以遭到反对,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传统 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也存在着弱点,我 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客观地评价。
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 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
• 道家——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道 家提出人性自然的假设,认为“道法自 然”,“无为而万物化”,主张以弱小 胜刚强,以反求正,以实现至德之世的 理想境界。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管理思想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管理思想史发展概况1、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产生了儒、道、法、兵等学派的管理思想。

18世纪后的管理思想发展:答:1、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2、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3、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20世纪60年代后,人来在科学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管理思想被称为“系统理论的管理思想”。

4、当代管理思想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的“追求卓越”,到20世纪90年代的“公司再造”,再到20世纪末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管理理论处于未出“丛林”又进“丛林”的状态。

一、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英国数学家、机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于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詹姆斯·瓦特——“蒸汽机之父”:1800年创办某公司属下的苏霍制造厂,是最早使用科学管理于制造业的工厂之一。

罗伯特·欧文:关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条件,注重对人的行为教育,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二、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

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1、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思想有那两个重要贡献?答:第一、他们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管理问题的看法,他们用一套严密的并且通过实践证明的理论告诉人们,要想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传统、依靠个人的良好愿望以及直接接受,而要从科学的意义上去探索共产运作各个方面的规范方法和技术。

管理学: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管理学: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9
第一节 古代管理思想
(3认识到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 理 (4)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
10
第一节 古代管理思想
4.古罗马 (1首先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发展了一些类似工厂的体制且用建立公路 体系的办法以保障军事调动和商品分配 第一个采取类似现代股份公司的形式向公 众出售股票 (2)在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中,罗马人具 有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
对泰勒制的评价(续
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是有效管理的充分必 要条件; 把人当经济人; 局限于基层管理
30
课堂讨论
讨论内容:为什么说彻底的心理革命的主 要内容是科学管理的核心 举身边实例说明怎样运用例外原则? 阅读资料 铁锹试验、搬铁块试验
返回31
2.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Henry Fayol 1841-1925)法国人1860 年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进入康塔 里·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工作。从采矿工 程师一直做到公司总经理。
下一页33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
劳动分工 权力与责任 纪律 统一指挥:一个人只能有一个上司 统一领导:一个领导一个计划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人员报酬:数量和支付方式要公平
34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续
集中:传递信息不得加入自己的意思 等级链Chain of Command):上下级之间建 立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 秩序:成员明确其岗位 公正:对下属仁慈、公平 保持人员稳定 首创精神 团队精神
理10名奴仆
7
第一节 古代管理思想
2.古巴比伦 (1中央集权 国王——司法、行政、军事 官吏——贯彻国王政令 2)汉谟拉比法典:国家行为的准绳
8
第一节 古代管理思想
3.古希腊 色诺芬的管理思想——家庭管理(《经济 论》 (1)首先提出了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优 秀的主人如何管理自己的财产的问题 (2)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问题: 财富是否得到增加且认为管理的中心任务 是得到更多的财富

第二章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二章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十分重视信息和情 报的作用,《孙子兵法》载:“知己知彼,百 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 知己,每战必败。”

不仅在军事上运用信息管理手段,在经济 管理上也运用信息手段。唐代刘晏建立全 国信息网,以迅速掌握全国各地的经济信 息和物价状态。他以朝庭用驿道快马传递 公文的办法,设置知院官,收集各种庄稼 好坏、市场价格的变动、四方物资的余缺 等情报交给招募来的“驶足”,由他们一 站接一站传递。

问题:案例表现古代什么管理思想? 答案:古代对策、决策管理思想
以下案例表现了古代什么样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选才用人的管理思想, 认识到“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的重要性。墨 子提出要“察其所能而慎予官”。荀子告诫执 政者“无私人以官职事业”,切不可任人唯亲, 而主张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晏子则进一步指 出:人的才能也是不同的,应当让人专司一事, 不能要求他无所不能。用人的优点,不用他的 短处;用人所擅长的,不用他所不擅长的。这 就是任用人才的要略。
管理思想的发展
趣味阅读 求道
有一个年轻人经过千山万水跋涉来到森林中的 寺院,请求寺院里德高望重的住持收他为徒。住 持郑重地告诉他:“如果你真要拜我为师追求真 道,你必须履行一些义务跟责任。”“我必须履 行哪些义务和责任呢?”年轻人急切地问。“你 必须每天从事扫地、煮饭、劈柴、打水、扛东西、 洗菜……的工作。”“我拜你为师是为了习艺正 道,而不是来做琐碎的杂工、无聊的粗活的。” 年轻人一脸不悦地丢下这句话,就悻悻然离开了 寺院。

问题:案例表现古代什么管理思想? 答案:古代系统管理思想
以下案例表现了古代什么样的管理思想?

万里长城的修筑,主要目的是防御敌人的进犯, 因而及时传递信息、掌握敌情是十分重要的, 其信息传播技术、方法都令人叹服。长城上的 烽火台就起着“信息源”的作用,白日以烟、 夜晚以火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明代规定,来 敌百人左右,一烟一炮示之;五百人二烟二炮; 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五烟五炮。 这种信息传递,既定性(敌人来犯),又定量 (来敌人数),烟炮配合,光声并举,相互核 对,几小时之内就能把军情准确地传递至千里 之外的指挥机关。

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

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
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
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 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 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慎到、商鞅、申不害、李斯、
韩非子等。

“崇法”是他们思想的中心
守信: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孔子对弟子注重
“四教:文、行、忠、信”。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 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所谓“不行不可复” 管理者:信誉是国家和企业的生命; 要注重信誉
预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者,预测、预谋、
预备,核心是预谋。 为预谋必须先预算,谋划出方案,再落实到人力、物力的 预备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
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 自然规律,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规 律最相近的一个字就是“道”。这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
人为之道。

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
然欲求,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相处,谁 违背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同外界产生抵触。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流派及特点
五大流派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家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1.儒家思想
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以“仁”为核心,把人作为管理和实施管理的
中心,把仁爱看成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做人的根本
由重人伦、人性、道德引发出民本论,在内涵
上很符合后来提出的人本管理
2.道家思想
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 1)“道法自然”,是道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管理学 第二章 早期管理理论

管理学  第二章  早期管理理论

• 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a.贡献 a.贡献 ⅰ 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管 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 理方法,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 理方法,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 主张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 ⅱ 主张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使 得专职人员从事管理工作, 得专职人员从事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对管理实践 的思考,有利于管理理论的发展; 的思考,有利于管理理论的发展; 现场生产组织的推广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ⅲ现场生产组织的推广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b.局限 b.局限 对工人有错误的看法,假定其为“经济人” ⅰ 对工人有错误的看法,假定其为“经济人”; 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ⅱ 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该如何管理的问题( ⅲ 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该如何管理的问题( 只关注操作过程和计划及现场管理) 只关注操作过程和计划及现场管理)
(1)该国从事有用劳动的居民占总人口 ) 的比重; 的比重; (2)这些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 )这些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 判断力高低。 判断力高低。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的好处: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的好处: 可以通过简单化重复操作; 可以通过简单化重复操作;节省工作转 换时间; 换时间;便于专门化使用而提高劳动生 产率。 产率。
三、求和 地利、人和” “天时 、地利、人和”— 成功的三 要素 人和:强调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 人和:强调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 强调团结(安邦定国民平家和) 强调团结(安邦定国民平家和) 求和的关键 :当权者起关键作用 不仅要团结顺从自己的人, 不仅要团结顺从自己的人,而且还 要善于团结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人。 要善于团结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人。
第二章
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_管理学——新结构、新观点、新实践_[共6页]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_管理学——新结构、新观点、新实践_[共6页]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在处理文臣武将关系中的“将相和”,在处理民族关系中的“和亲”,以及在为政治国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是“和为贵”原则的具体运用。

再如,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皇家花园——“颐和园”的命名,也无不与这“和”的文化有关。

改革开放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社会各部分人之间利益的再分配、再调整,然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内外环境,首先要求政治上的稳定;改革的目标也是要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长期稳定的发展。

我们只能在稳定中求改革,以改革和稳定求发展。

因此,“和为贵”的传统原则,在处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企业事业单位,处理社会上各部分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仍不失为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原则。

在人与人之间,在上下级之间,加强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基础上,实现上下同欲、同心同德,那么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以及整个国家,就会出现安定团结的“人和”局面,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把我们难倒。

对一个企业而言,“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内和外争原则,应该是一个可供选择的高明策略。

它已被我国的许多企业成功的实践所证明。

海尔公司的哲学叫作“中正之道”,主张中和、公正,追求大中至正,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而衡水电机厂则依靠“和谐管理”,在全行业亏损局面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确实难能可贵。

这类事例充分说明中庸之道“和为贵”观念的巨大的现实意义。

(四)勤俭传统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黄河,狂暴的河;黄土,贫瘠的土。

在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里孕育的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勤劳和节俭,争生存,求发展。

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就以勤俭为大德,奢侈为大恶,主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诗中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种克勤克俭的传统,在社会主义时代,得到了最充分的弘扬,发展为艰苦创业的民族精神。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精神,在鞍钢、大庆、一汽、二汽、首钢、攀钢等大型骨干企业的企业文化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本章的基本内容:《管理思想史》第二章主要讲述了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是关于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制度,财政赋税的管理、官吏的选拔与管理、人口田亩管理、市场与工商业管理、漕运驿递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方面,历朝历代都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管理人才,在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教育与外交等领域,显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文景之治使国家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将防洪、排灌、航运综合规划,章显示了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与组织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谓主持的“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范例。

还有许多令人赞叹的管理实践都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管理智慧。

综观中国古代管理实践可以看出,管理与行政基本融为一体。

由于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经济,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模式,因此,任何一项工程,任何一项管理活动,无不以国家或官府的名义展开,管理实践也只有在和行政融合过程中才有表现的机会。

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管理实践,无一例外不是行政中的管理实践。

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是一种经验管理。

古代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

管理者的个人知识、能力和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否则,管理就可能缺乏成效,甚至失败。

因此,管理实践是和个人经验分不开的,是一种典型的经验管理。

二是关于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

其中,老子、孔子、商鞅、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也包含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

诸如“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等许多思想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嫡派传人,也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被后世尊为“亚圣”,堪称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

孟子的管理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性善论的人性观、施“仁政”的管理准则以及“修其身而天下平”等思想,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思想和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传世之作《孙子兵法》中。

国外的许多大学师生和企业家们都把《孙子兵法》作为管理著作来研读。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 、“必以全争于天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唯民是保”等思想至今仍为管理者们所运用。

管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曾经辅佐齐桓公40年,政绩卓著,富国强兵,帮助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

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时变”的发展与创新精神、德能并举、“德”与“能”不可偏废的选贤标准等许多管理思想,无不透射出永恒的智慧之光。

从研究中国古代丰富的管理实践和古代名家管理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丰富的、无尽的宝库,不仅成为滋养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智慧之源,而且也被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所开发和利用。

我们有责任发掘、利用他,并为他的发展做贡献。

三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管理思想进行归纳、提炼、综合的结果。

尽管今天的概括难免有局限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借助已有资料发现其带有共性的和突出的特征。

第一,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管理者必须以人为本,“爱人贵民”,认为管理的成败在于用人。

第二,把组织与分工作为管理的基础。

强调组织与分工是管理的基础,建立层次分明的组织体系,家庭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儒家和法家的富国富民之学都是把一家一户作为一个单位,以男耕女织的个体农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齐家”是管理的主要方面。

第三,强调了农本商末的固国思想。

重农限商的思想一直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居于主导地位,倡导以农富国,《管子》认为农业是富国富民的本事、本业,韩非提出:“富国以农”。

“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

荀子主张,“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

” 商鞅主张以农固国,认为:“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兵力不足也。

”只有通过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把农民稳定在土地上,国家才能安稳。

第四,突出了义与情在管理中的价值。

中国古代充满着浓重的讲情讲义的管理思想,倡导“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义,利也”,“兼相爱,交相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德服人”等。

第五,赞赏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

重视谋划,主张以谋取胜为上策,适应环境变化,善于权变,不拘泥于既定的清规戒律。

第六,把中庸作为管理行为的基准。

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重要地位,把中庸作为道德标准、决策准则庸。

第七,把求同视为管理的重要价值。

重求同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

中国地大物博、自给自足的地理及经济生活特点使得中国的管理活动获得了一个天然的“隔离机制”,管理体制和思维方式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没有发生过大的文化“断层”、交融与更替现象,长期以来一直稳定地延续下来,使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中凸显出求同性。

孔子毕生致力于“克己复礼”;董仲舒甚至把封建统治制度—“道”与“天”联系起来,提出“道之原大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国家的统一始终成为当政者的追求,这种思想被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章应该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一)有代表性的管理实践活动1.商鞅变法中的管理措施。

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商鞅(约前390—338,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在秦国进行的一场政治经济改革。

商鞅变法,⑴在法律上承认井田制的崩溃和土地私有的合法化,促进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解放了生产力;⑵按军功授爵,取消旧贵族世袭的政治特权;⑶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⑷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禁止弃农从商,鼓励开荒,任其所耕,不限多少,以增加封建国家收人,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对从事工商或闲懒贫困之人收入官府为奴;⑸统一秦国度量衡,统一赋税。

变法加强了中央管理,使秦国的奴隶制废除了,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

2.文景之治。

西汉文、景二帝时期,出现政治安定,国家繁荣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文帝名刘恒(前202—157),为刘邦之子。

景帝名刘启(前188—141),为文帝之子。

文景两帝在位期间推行汉高祖刘邦制定的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把原来的十五税一减成三十而税一。

景帝时继续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把三十税一正式定为制度。

人头税、徭役都有所减轻。

同时奖励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在刑罚方面,文帝作了两点改变:1.废除连坐法,对犯人全家不再一同问罪,对犯人妻、子不再罚作奴婢.2.废除肉刑。

景帝时又减轻了刑罚。

此即所谓“刑罚大省”。

文景政策的实施,体现了以民为本、繁荣经济的管理思想,合乎封建经济发展的方向,对恢复和发展生产,安定人民生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起到一定的作用,国家逐渐走向富强道路。

3.万里长城工程建设中体现的管理特点。

万里长城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4年,命令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时,役使40多万人把原来燕、赵、秦等国修筑的长城连接并加以扩建而成的。

万里长城总长6000多公里,气势雄伟。

长城建筑在地势险峻的山巅,工程复杂而浩大,而当时施工仅凭肩挑手抬,其困难可想而知。

长城的建设,第一是有严谨的工程计划。

对工程所需土石及人力、畜力、材料、联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一环扣一环,使工期不至于延误。

第二,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

主要是工程验收制度,如规定在一定距离内用箭射墙,箭头碰墙而落,工程才算合格。

否则返工重建。

第三,有效的分工制。

长城建设在事先确立走向前提下,分区、分段、分片同时展开,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步性,体现了有效的分工。

4.北宋丁谓的“一举三得” 重建皇宫方案。

我国古人管理策略。

丁谓的“一举三得”方案表明了这一点。

宋真宗时期,大臣丁谓用“一举三得”方案重建皇宫,是一次典型的系统管理实践。

当时,由于皇城失火,皇宫被焚,宋真宗命丁谓重修皇宫。

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要设计施工,运输材料,还要清理废墟,任务十分艰巨。

丁谓首先在皇宫前开沟渠,然后利用开沟取出的土烧砖,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人沟中,使船只运送建筑材料直达工地。

工程完工后,又将废弃物填人沟中,复原大街,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取土烧砖、材料运输、清理废墟三个难题,使工程如期完成。

工程建设的过程,同现代系统管理思想何其吻合。

丁谓主持的皇宫修建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智慧的管理实践。

(二)孔子的管理思想孔子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1.“为政以德” 的治国思想。

即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实行“礼治”或“德治”,把德、礼施之于民,是治国的理想方案。

在具体方法上,他提出要重教化,“富而后教”,轻刑罚,在教与刑上宽猛相济,并反对对民众的过度榨取,要把人当作人,给以起码的生活条件。

他还提出正名的学说,要求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树立君主权威。

2.举贤才的用人之道。

孔子十分重视人才在管理国家中的作用。

他说:“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孔子的弟子仲弓向他请教怎样管理政事时,孔子回答说:“举贤才”(《子路》)。

对贤才的标准,一是要“学而优”,学识出众;二是善于通达权变,在内政外交方面能独立行事;三是不求全责备。

3.和与中庸的管理哲学。

孔子继承了前人关于“和同之辨”的正确观点,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他提出“和为贵”,主张“君子群而不党”。

在“和”的方法论上,便是“中庸之道”。

中庸就是达到“和”的方法。

这个方法,通俗地说,就是正确掌握事物发展的“度”。

孔子说:“过犹不及”(《先进》),过头与不足同样不好,只有“中行”,即合乎中庸之道,才是理想的人格。

4.以信为本的生存法则。

信是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组成他的仁学伦理的基本德目之一。

他认为:如能把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品德推行于天下,便是仁了。

他把信作为“四教”(文、行、忠、信)的内容之一。

孔子认为,从管理国家政事的角度说,“民信”比“足兵”、“足食”更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