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法律体系
请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概念
请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
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其核心环节就是怎样使静态的法律制度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实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执法机关要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这一系列中国特色,归根结底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转型在法律层面映射的结果,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的文化要求,以及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必将为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实践与成果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未来展望正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系统总结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法治体系。
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施体系。
法治实施体系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施体系以法治政府建设为重点,推进公正司法,强化执法监督,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3.全面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监督体系。
法治监督体系是维护法治权威、保障法治实施的重要手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监督体系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强化对行政、立法、司法等机关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4.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体系。
法治保障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体系包括法治队伍建设、法治宣传教育、法治研究等方面的保障,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5.严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促进人民幸福为目标,构建起全面、系统、完善的法治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实践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实践与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治建设成果显著。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1、标志: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2、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保障国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律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1、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2、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3、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它由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为主干,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立法的依据。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的宪法性法律规范的总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都是宪法相关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构、特色和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构、特色和趋势一、本文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特点。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结构、特色和趋势,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这一法律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多个层次和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色。
这些特色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等等。
这些特色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区别于其他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法律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分析当前法律体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结构、特色和趋势,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这一法律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结构协调、内在统有机联系的整体。
它的结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包括法律的层级结构、功能结构、领域结构等。
在层级结构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根本,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
这种层级结构确保了法律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使得各个层级的法律规范能够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阶段。
法律体系“七个部门”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中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及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等方面法律规 范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反分裂国家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民法商法
民法商法是规范社会民事和商事活动的基础 性法律。
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涉及物
权制度、债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人身权制度、 亲属和继承制度。
《民法通则》《婚姻法 》 《合同法》
2、民法商法
民法商法是规范社会民事和商事活动的基础 性法律。
商法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之间的商事关
系,主要包括公司、破产、证券、期货、保险、 票据、海商等方面的法律。
这一修改的时代意义在于第一次从制度层面明
确取消城乡差别,使得城乡居民选举的实质平等和
形式平等更加统一,更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国
家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33
具体过程: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11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
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
标志着中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迈向了新的发展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大 诉讼法和《仲裁法》
法律体系“三个层次”
法律体系“三个层次”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制定,国家主席签署 主席令公布
《民法》、《刑法》 、 《婚姻法》、《行政法》
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公布《驻外外交人员法 》
法律体系“三个层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关于鼓励华侨 和香港澳门同胞投资的 规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经济法
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 法律,主要是有关财政、税务、金融、审 计、统计、物价、技术监督、工商管理、 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法律。
《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残 疾人保障法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法》
6、刑法
6、刑法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大 诉讼法和《仲裁法》
《广西住房公积金业务管理规范 (试行)》 规定,从2010年起, “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的” 可以办理住房公积金的“非 销户提取”,这意味着长期 以来只能用于买房的住房公 积金有了另一种利用方式。
地方性法规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行政法规
法律体系“三个层次”
小
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 出及发展历程
《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法》
2、民法商法
民商法最重要的特点和原则—— 意思自治(契约自由) 意思自治: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意思自由 地确定各自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意思自治的限制:不得违反法律。
2、民法商法
意思自治的限制:不得违反法律。
案例:男女双方感情不和离婚,离 婚时男方与女方签订协议:“房子归 女方所有,小孩归女方抚养,但女方 不得再婚,如再婚,女方失去房屋所 有权及小孩抚养权并从此不得探望小 孩”,后女方再婚,双方闹到法院。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 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出现大量新问题。
刑事方面:洗钱、毒品犯罪、计算机犯罪 行政方面:民告官案件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 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出现大量新问题。
国有企业破产 私营企业 农村土地承包 股票、证券
新 问 题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 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出现大量新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宪法为核心,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为基础构建的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这个法律体系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法律基本原则、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特点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法律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包括:1. 党的领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党对法律体系各个环节的决策、实施和监督起着重要作用,确保法律体系始终与党和人民的意志保持一致。
2. 宪法权威原则: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本法律。
法律体系的构建以宪法为基础,其他法律法规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宪法对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正当性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3. 以人民为中心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基本人权,为人民群众提供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充分体现。
二、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积极吸收借鉴了国际上的法律经验,并根据自身国情进行了创新和完善。
法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建设宪法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各类法律法规要与宪法相衔接、相协调。
中国制定了宪法法院法、宪法实施条例等配套法律,加强了宪法的实施和监督。
2. 完善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民法典。
中国民法典将民事关系纳入法律规范,加强了对私权的保护,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关键领域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着重关注涉及国家安全、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的立法工作。
例如,制定了反恐怖主义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和人民意愿,体现了中国法治的特有特点和价值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法治建设等首要目标。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为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确保国家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确保国家永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奠定了法制根基。
因此,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统帅作用。
(一)以宪法为统帅主要表现在法律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统帅的。
这主要表现在我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各方面的法律都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的。
(二)以宪法为统帅是由宪法的性质、地位和内容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宪法为统帅,这是由宪法的性质、地位和内容决定的。
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政治制度等的根本原则。
宪法所规定的这些根本原则需要其他各项单行的法律加以具体化,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统帅作用与统帅地位是必然的和必要的。
(三)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应以宪法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容极其丰富,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作为一个法律体系,它是一个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整体。
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一、概述中国法律体系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总则、刑法总则、行政法总则等基本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的系统性法律框架。
该体系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理念,构建了一个符合国情、稳定可靠的法律框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宪法宪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最高法律法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等内容。
中国宪法自1954年开始制定,历经多次修订,现行宪法于1982年颁布实施,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进行了多次修改。
三、民法民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法总则为核心,包括婚姻家庭法、民事责任法、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多个分支法律。
此外,还包括有关人格权、担保物权、继承等法律规定。
民法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公民之间的民事关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四、刑法刑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以刑法总则为基础,包括刑事责任法、刑罚执行法、刑诉法等法律法规。
刑法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五、行政法行政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涉及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和职权、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行政法的主要任务是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六、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中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法治理念的深入推进,法律法规的体系也在不断扩充和完善。
例如,近年来出台的网络安全法、反家庭暴力法、环境保护法等,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规范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
七、法律体系的特点中国法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 高度的集中统一性:由于中国是一个单一制的国家,法律体系具有高度的集中统一性,法律法规具有普遍适用性。
2. 结合国情和传统文化:中国法律体系充分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和传统文化,将法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法律具有更强的社会认同感。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1000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1000摘要:一、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的背景和意义二、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三、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的实践成果四、推进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的展望正文: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历史和实际需求,逐步发展完善的一种法治模式。
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继承了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又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一、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的背景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立,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它有助于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二、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法治体系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
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治体系建设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
保障人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治体系建设要确保法律的权威和严肃性,实现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和公平公正。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法治体系建设要注重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强化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素质。
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5.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法治体系建设要立足中国国情,总结和运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借鉴国外法治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发展创新。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1000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1000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成为了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与特征、主要内容、实践意义与启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们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一、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内涵与特征、主要内容、实践意义与启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与特征1.内涵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法律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整体系。
2.特征解析(1)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地位。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
在法治建设中,党的领导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
(2)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价值。
法治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3)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各方面都要依法进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神支柱。
法治建设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法治与道德相辅相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1.法律体系(1)宪法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2)法律法规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我国法律法规要适应国家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是经过全民讨论,于1982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改。
中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国现行宪法在保持稳定的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及时将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经验、原则和制度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结束语前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到2010年底,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它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而逐步形成的。
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组建和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艰巨任务。
根据政权建设的需要,从1949年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颁布实施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惩治反革命条例、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及有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的组织、民族区域自治和公私企业管理、劳动保护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开启了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诉讼法》 1989 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 1990年1月1日正式 实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七个部门”
★ 2002年11月14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 指出,中国已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
★ 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 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出现大量新问题。
刑事方面:洗钱、毒品犯罪、计算机犯罪 行政方面:民告官案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最早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民主法治建设提到崭新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中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及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等方面法律规 范的总和。
PPT文档演模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反分裂国家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商法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之间的商事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享有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及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而制定并修正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的而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的总称。
构成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门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特征我国初步形成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性质、功能和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系列论述,推动和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我国法律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客观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
2.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党的领导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政治保障。
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我国的法律体系集中反映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3.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
为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据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形成和发展。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借鉴国外的经验,但又不照抄照搬,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最可靠的制度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享有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及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而制定并修正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法律体系的总称。
提出时间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
完善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形成时间201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
这表明法律体系的形成只是实现了立法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并不意味着立法任务的终结。
2011年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构成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一)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国法律体系的性质由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决定。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就决定了我们构建的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它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摘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概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重要性四、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正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是我国根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为主要内容,形成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
这个框架旨在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核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实现宪法的具体化。
3.法规:法规是国务院、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4.规章: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地方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5.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对司法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解释的规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稳定。
2.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3.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保证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2.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体系。
3.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以德治国
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 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 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 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 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 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 统一发挥作用。“ 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明确提出 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 方略。
民法体系: (1)总则编:《民法通则》(1986年)及实施意见; (2)物权编:《物权法》(2007年)、《担保法》(1995 年) (3)债权编:《合同法》(1999年)及合同法解释1、2 (4)知识产权编:《著作权法》(1991)、《商标法》 (1993年修正)、《专利权》(2008年修订) (5)家庭关系编:《继承法》(1985年)、《婚姻法》 (2001年修订)、《收养法》(1998年修订) (6)侵权责任编:《侵权责任法》(2010年) (7)人格权编:《人格权法》(草案) (8)涉外民事关系编:《涉外民事关系法》(草案)
“亲亲相隐”——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 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 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 路》) 西方世界虽无“亲亲相隐”,却也在“证人 作证豁免”的制度安排中,特别赋予近亲 属可以拒绝作证。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 法是调整因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 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1986年通过《民法通则》 • 1986年通过《经济合同法》 • 1988年通过《全民所有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特点形成的法律框架。
它的建立和完善旨在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的顺利运行,并确保人民民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机构和政府的组织形式,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基本政策和发展方向。
中国的宪法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宪法为其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基本框架。
二、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行为的法律体系,旨在规范政府机关的权力行使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行政法包括行政法律和行政法规。
行政法律主要包括《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
三、刑法刑法是调整犯罪行为的法律体系,规定了犯罪行为及其责任的界定、刑罚的种类和适用等。
中国刑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的刑法解释。
四、民法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规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民事争议的解决方式。
中国的民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各个专门的民法法律,如《婚姻法》、《合同法》等。
五、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旨在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并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
六、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调整环境保护行为的法律体系,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国的环境保护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行政诉讼法》3.《行政处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解释》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7.《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机构和政府的组织形式,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而逐步形成的。
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组建和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艰巨任务。
根据政权建设的需要,从1949年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颁布实施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惩治反革命条例、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及有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的组织、民族区域自治和公私企业管理、劳动保护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开启了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是经过全民讨论,于1982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改。
中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国现行宪法在保持稳定的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及时将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经验、原则和制度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中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解决的是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国家法制的基础,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立法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立法法还规定,对国家主权的事项,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等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确立了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重要的基本的法律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也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这是国务院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的重要形式。
行政法规可以就执行法律的规定和履行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作出规定,同时对应当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将法律规定的相关制度具体化,是对法律的细化和补充。
国务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了大量行政法规,包括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务等各个方面,对于实施宪法和法律,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宪法和法律,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这是人民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决定,可以根据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地方性法规可以就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属于地方性事务的事项作出规定,同时除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外,对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是对法律、行政法规的细化和补充,是国家立法的延伸和完善,为国家立法积累了有益经验。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行使地方立法职权,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了大量地方性法规,对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有效实施,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宪法相关法。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方面的法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
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宪法相关法方面的法律38部和一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中国制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构领导人员选举制度,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国家机构的产生提供了合法基础;制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建立了有关国家机构的组织、职权和权限等方面的制度;为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实现国家统一,制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建立了特别行政区制度,保持了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制定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了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公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这成为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制定了缔结条约程序法、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反分裂国家法和国旗法、国徽法等法律,建立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法律制度,捍卫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制定了集会游行示威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以及民族、宗教、信访、出版、社团登记方面的行政法规,保障了公民基本政治权利。
中国充分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实行普遍、平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以及差额选举的原则。
中国宪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国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依法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依据宪法和法律,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此外,还建立了1100多个民族乡。
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拥有广泛的自治权。
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国宪法全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制定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法规,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以及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权利得到切实维护。
中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民法商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
商法调整商事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中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对民事商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作出规定,明确了民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以及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陆续制定了合同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建立健全了债权制度和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物权制度;制定了侵权责任法,完善了侵权责任制度;制定了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法律,建立和完善了婚姻家庭制度;制定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健全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制度;制定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建立健全了商事主体制度;制定了证券法、海商法、票据法、保险法等法律,建立健全了商事行为制度,中国的海上贸易、票据、保险、证券等市场经济活动制度逐步建立并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