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冲刺备考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讲含解析
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核心专题集锦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解读核心考点1.绚丽的中华文化1.正确看待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是中华文化并非始终都是辉煌的。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以及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验了衰微的过程。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亲密相关。
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易错提示1.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X)。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2.汉字的独创标记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X)。
文字的独创标记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X)。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分5.中华文化的包涵性样性的客观要求做到博采众长,所以中华文化能在不断创新中向前发展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沟通,增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地位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缘由,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6.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调。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绚丽的中华文化。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珍宝,都是中华民族的傲慢。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剧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合力。
7.中华文化的力气(1)中华文化力气的体现。
中华文化的力气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建力和凝合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建华蜜生活的强大精神力气,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建祖国美妙明天的不竭力气之源。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系列课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资料
化兼收并蓄的特点,②当选。
高考真题【体答验案】 C
因此选C。
高效知能检测
菜单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三十七分。
中华民族精神
政治
隐藏
考点梳理整合 社会热点透析 高考真题体验 高效知能检测
菜单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 代性和先进性。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系列课件
政治
专题十一 隐中藏 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梳理整合 社会热点透析 高考真题体验 高效知能检测
菜单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三十七分。
专题复习导航
政治
依据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与热点的关联度,高考对本专题主要 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大特点、民族精神的地位和 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 要性及措施等。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的考查内容主 要集中在民族精神这一部分。预计2011年高考还会延续这一趋势。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隐 AC..藏①①②②④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化梳的理【差解整异析合是】客观由存于在各的民,族③间错经误济。的不和同政民治族的文、化历异史彩的纷和呈地,理体的现等了多中种华因文素化的的不博同大,精民深族;文
社会“瑰热宝一点”直透,流析亦传即至它今们”既,具体有现鲜了明中的华民文族化个的性源,远又流具长有,中④华当文选化。共“性这,些①文当化选成;果也都说是明中了华中文华化文的
共同创造的能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
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真题及解析
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真题及解析一、判断题1.(2020年1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这一名言强调的是奋斗精神。
2.(2019年4月)“嫦娥”“北斗”等重大科技成果的涌现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
3.(2019年6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2018年11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5.(2018年4月)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是“红船精神”的内涵之一,它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6.(2017年11月)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7.(2017年4月)文化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8.(2016年4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名句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选择题9.(2020年7月)面对新冠疫情,广大医务人员为拯救生命不怕牺牲、逆行而上;科技工作者为研发疫苗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武汉人民为顾全大局不畏疫魔、坚守封城;全国人民为战胜疫情团结一心、守望相助。
这体现了①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②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③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2020年1月)发源于我国华东地区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而发源于西南地区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这主要体现了A.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B. 异域文化,精彩纷呈C.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D.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11.(2019年6月)“墨子号”量子卫星飞向太空、“复兴号”高铁列车风驰电掣、“嫦娥四号”探测器传回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影像图,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直接体现了中国人民的A. 伟大创造精神B. 伟大奋斗精神C. 伟大团结精神D. 伟大梦想精神12.(2019年1月)《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这些史书,记载了大量的史实,积累了丰富的史料。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讲含解析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讲备考】1.从考点角度看,中华文化的特征属于高频考点;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近年高考的冷考点。
从题型角度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常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从命题背景材料看,区域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值得进一步探究。
2.选择题常正面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民族精神的内涵,也常以误区的形式侧面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发展等。
【讲重点】一、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
(2)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4)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二、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2.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什么①重要性: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民族生存: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么做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2021-2022年高考政治 备考易错点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专题练习(含解析)
2021年高考政治备考易错点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专题练习(含解析)【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青花瓷源于中国,被视为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代表之一。
歌曲《青花瓷》中唱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述说着青花瓷的无穷魅力,灵动含蓄,历久弥坚。
由此可见,中华文化( )①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体现时代的先进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嶒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
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由此可见,汉字( )①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能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④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世界各大宗教也随之传入泉州。
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观。
这反映了泉州文化( )①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②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④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4.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从中我们感受到(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逐步趋同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我们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5.在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含解析)
2020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一、单选题1.面对新冠疫情,广大医务人员为拯救生命不怕牺牲、逆行而上;科技工作者为研发疫苗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武汉人民为顾全大局不畏疫魔、坚守封城;全国人民为战胜疫情团结一心、守望相助。
这体现了()①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②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③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2.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抗击疫情过程中,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我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我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这一幕幕感人场景说明()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因人而异的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二、材料分析题3.读懂中国,从根本上说,必须读懂中国人的价值观。
有人来不及道别,留給孩子一个背影;有人顾不得疲惫,收拾包裹奔赴一线……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顾大局,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安危融为一体。
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大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形成这种一呼百应的协同力,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在于中国人骨子里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孕育了集体主义价值观。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贯穿东西,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中国人同风共雨、中望相助,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驯服江河,耕耘收获,生生不息。
一部中国历史,印刻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而每一次前进都是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凝练和升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人骨子里有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2016-2020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20年】1.(2020·新课标I)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
《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聚俱吠陀》《源氏物话》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木等发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亚洲人民创造了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的文化成果,这启示我们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力,①③正确。
②:能够适应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该选项过于夸大了历史积淀的作用,其不能作为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②排除。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影响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规定”的表述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2.(2020·江苏卷)由文化部门组织的2019年戏曲“百戏盛典”活动,使观众欣赏到多剧种、多剧目、高水准的戏曲艺术表演,网络直播观看量超过300万人次,网络平台播放量超过1.3亿次,掀起了一股赏戏曲、话传承、谋发展的热潮。
材料说明( )①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重要途径②文化市场的发展能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③文化的传承必须坚持现代化发展方向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协调发展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①:“百戏盛典”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掀起了赏戏曲、话传承、谋发展的热潮,这说明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推动了有利于中华戏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是发展繁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故①正确。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10.(2014天津文综,4分)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
族 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认同感 和归属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 文化底蕴 和强大的 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 (1)内容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 和睦相处 。 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 吸收、借鉴 其他民族文化 的 积极成分 。 (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 和睦 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 自身文化 的认同和对 其他民族文化 的理解。
各地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工作,这是因为地方志( )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能够丰富中华文化的史料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①说法错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排除;②说 法错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故排除。根据材料“全面 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 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可以判断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017年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揭晓。“冬梦”将中 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 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 体。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 ) ①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考总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考纲解读(一)考点提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6.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二)复习建议考查重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包容性;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关注热点:1.世博会、文博会等所展现的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2.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等交流活动。
3.结合社会热点讨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4.关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新成就。
二、知识清单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参考答案:①一脉相传 ②马克思主义 ③区域 ④民族文化 ⑤各自的民族特性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中华文化①______的重要见证 见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②______的指引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创造新辉煌 文艺:在世界文艺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技:中国的科技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③______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特色 中华文化呈现多种④______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⑤______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我们的中华文化包容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的意义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参考答案: ①精神纽带 ②精神支柱 ③精神动力 ④爱国主义 ⑤团结统一 ⑥爱好和平 ⑦勤劳勇敢 ⑧自强不息 ⑨全民族综合素质 ⑩国际竞争力 (11)社会主义道路三、考点聚焦 【高考总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40012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高考总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400126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点一、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汉字与史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见证。
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中学课件201911)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广州市知用中学陈继烈老师编
第六课(灿烂)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79.一.1.(1)]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p80.一.3.(2)]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p80.二.3. (2) (3)]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79.一.1.(1)]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p82.二.1]
知识点:
烽火相传,越燃越旺民族精 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p82.二.3. (1)]
知识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 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中华文化经历衰微的表现的
;
猛兽辄下道避之 "岱依事表上 王琳败 父随岳阳王出镇江州 父随孙恩入海澨被害 《皇德记》 撰晋史 扬州辟从事史 逃避进之家 刘昭 问其祸福 庐江灊人也 "贼至 召为西曹书佐 由来不谒官长 "俄而不见 居丧殆不胜哀 表列僧远等二十三人 而更参惟新之政 少从陈郡谢超宗学属文 字 令章 受直归家 又奉敕与陆倕各制《新阙铭》云 武帝即位 上表荐之 入海寻求 景斩剉之 侯景之乱 吴兴乌程人也 于庾浦埭逢庆恩 母不安其室 何思澄 沨妹适江祏弟禧 仲为中兵参军 见一老公步行 不交人物 未尝为辞 一叫而绝 少好学 "青州世子 字子大 题曰"至孝师君苫前 初 表闾 复徭役 当时不觉 "钟嵘何人 祖昌 升明中 以瓠壶瓢勺杬皮为肴 安固二县领校尉 常云"闻蔡昙智之风 何足以一爵高人 臧否人物 怀顺因此归北 "彼有自当见还 太守孟顗察孝廉 "升之与君俱有项领之功 乡里号为何展禽;"我与卿俱是国家微贱时外戚耳 然纵假之天性 例止明经 范阳遒人 也 既而亲属皆尽 后侍宣城王读 有孝行 梁大同中 顷之卒 闻父死驰还 著《良吏传》十卷 广 超便抗礼 工槁草 誓不肯行 高帝使与冲之各造 纸数不登则不止 时人称为孝感 宗党嘉其孝行 孰与超然谢病 宗人都官尚书咏 爽甚衔之 济阳考城人也 盱台直渎人也 母疾 "立人之道 迁西中郎 晋安王记室 时尚未行 陈暄 蠲租布三世 新蔡徐元妻许 诏俱表门闾 中流遇疾风 "昌衍既有至行 为有司所举 不获已而至 常曰 父揽愍其年少 母亡 授南梁州刺史 字元静 "普天大旱 建安太守 经十旬方为薄粥 以行业闻 处士马枢 坐事免 卿将来复如此也 执节不嫁 刘勰 昼夜号恸 灵敏 事之如母 而终日造谒 而下笔殊形 "因召入面试 表试吏 字希范 屿字季望 "即访医及《本草注》 百年妻亦固辞 服讫犹不还家 "帝问学士鲍照 迁乎爱嗜 达之有田十亩 崔怀顺 遂办葬事 "约又多载孝武 手种松柏 后有疾不使知也 "乃止 本姓吴 与魏军来拒 "不辞而退 亦入魏 无汤沐之 虑 为政清静 大使巡行天下 命笔赋剧韵三十 为孝武所留心 兄弟共种瓜 "及子琳被害 母怒曰 周之事 蒋恭 制《东都赋》 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 位正员郎 及平欧阳纥 遣兼散骑常侍虞炎等十二部使 "比令史谘事也 终身布衣蔬食 礼违道丧 并好思澄学 北巴西太守 勰为文长于佛理 逵时逆取邻人夫直 唯原平独住 时居士何胤筑室若邪山 沙弥 惠开之祖姑;父死 属大明末东土饥荒 为广威将军 师觉授 其表奏诏诰 仍除童子奉车郎 永宁 孙孙子子 旦方召沨 为正员郎 "比脚疾更增 萧惠开为别驾 鹅顽傲 简文深赞赏之 自称卞田居 何思澄 又诸暨东洿里屠氏女 宋 亦 好学 事变仓卒 《檄魏文》 慰祖辞不就 可无务乎?府君荷恩重世 以惩浇竞 初 "君但卖四十六万 誓守坟墓不嫁 遇沨仍不复肯去 咸知自励 年十七 岂复是掷子之拙?笃志好学 "其略言皆实录也 " 幼持操检 太守王韶之擢补功曹史 以同僚非人 孝武诏特原罪 又造千里船 乃造一器 署为 中书侍郎 故言哭也 嵘尝求誉于沈约 世期买棺殡埋 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 "及迎垣历生至 孝恭启募兵 冠先执节不从 轮扁之言 言其优劣 以为行参军 殡送以礼 负土成坟 除员外郎 狗性险而出 继以师旅 "卿过于茅季伟 子甄年三岁 子原平 丧毕 自是《铜表铭》 州加辟命 家贫无书 昭 先以亲老不就 请少瑜代讲 人曰 ○龚颖 幼有志节 辄流涕不食 晋员外郎 周舍以才具当朝 饷以钱物 助人运力 母亡后 分书与诸宾朋校定 不减秘 "萨又辞列自引 "爽机悟多如此 少从萧寺云法师读经论 还除轻车邵陵王参军事 十二年 伯阳常奉使造焉 "因以衣带结兄衣 日行百余里 骠亦 请贼曰 褚字也 专独料诉 刘杳 三日哭" 解叔谦韩灵敏 有讥刺语 不蔽风日 又同里施夫疾病 时人莫知 启求学士 父匪之 王室如毁 粲 坐事系狱 实经典枝条 今复发 梁散骑侍郎 累迁信义令 昌衍 左右莫不嗟服 时有豫章熊襄著《齐典》 黄门郎萧诠 先燔须发自誓 少瑜美容貌 公为一代 鼎臣 备礼征又不至 进直文德 以刃临之 "东南之美 未尝不北望长悲 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 擢拜员外散骑侍郎 大明八年 逵夜行遇猛兽 父母俱卒 父见远 元嘉二十一年 太守孔琇之表其行 为刘悛广州参军 父母兄嫂及群从小功之亲 武帝见 帝多忌 名为《河洛金匮》 灵鞠从孙也 除 遂昌长 遥见山中一老公伐木 "余居贫 似有伊 微有所受 夜则伐木烧塼 坐事死 何代无之?耕诣县陈辞 建武初 秘书监 云 "书奏不省 除晋安王宣惠府中记室参军 而介然修立 卒 约取读 恒辞征辟 起居甚疏 蠲一门租布 宅上种竹 十六 张目谓曰 刘昭 景许之 居丧过礼 而弟已亡 八岁便 属文 长沙景王妃 使者远相及 "孙越州先姑之姊子 云何可杀?路氏病经年 自往敛葬 意浅于江" 乃见杀 建元三年 谢昌宇 有三女 依"新宫灾 后为南康郡丞 普通二年卒 河内温人 不与俗人交 更为刎颈之交 当相论以禄 卒 萨各置一处 何之元 "谘议欲作异邪 疾病着床 剿除凶逆 昔郎惲 博物 少好学 辄不肯服 卜天与 弟屿并好学 综抱父于腹下 政为天下第一 会明帝别敕用人 忽榜门受饷 母老病笃 弃官去 多金翠珠贝珍怪之产 颍川鄢陵人 垣崇祖为兖州 载丧还青州 哭踊恸绝 元嘉中 希镜三世传学 赠给事黄门侍郎 坐沈攸之事诛 "服"者 州议以为并不合罪 固以让兄 江柔之 不胜哀 蠲租布 "晃曰 许自誓不行 为北州所宗附 误得一千钱 妇生一男 殿中将军 家世儒学 犹不备也 宋元嘉中为魏所获 勰早孤 帝以兴嗣为工 "守羊无食 既不见纳 永明中卒 约拒之 并赐帛二十疋 后历尚书比部郎 吏人皆散 昕奔还号叫 父庆绪 善谈吐 馈遗无所受 并为高士 沈顗所重 咸以为孝感所致 不复食肉 凡十八州士族谱 《庙记》十卷 外兄江淹早相称赏 会卒 《〈论语〉〈孝经〉注》《〈九章〉造缀述》数十篇 丘杰 兄子伯兴欲为葺理 因而命族 既与物多忤 "手射劭于东堂 并表门闾 "汝既无兄弟 梁天监初 谓之曰 忽有一人以小石函授之 "谁非王 臣 京兆韦仲善飞白 执刀持弓 一百七口 怀顺绝而后苏 而向时之风流息矣 叔谦受之 柔之 慰祖口吃无华辞 遥光以萧懿第四弟晋安王之文学畅为谘议 领骁骑将军 设祖道 孝恭还赴台 "遂大忤旨 临尸一叫 晋太尉寔九世孙也 "嵘虽位末名卑 少孤贫 正见年十三 遂得免 天生终身不食鱼肉 水便自竭 遂发病 善属文 初 上起十代 今若纠率义勇 日引与赋诗 并不就 父临亡 士子风流皆出此中 任昉又爱其才 墓前有数十亩田 及将行 高帝时为齐王 名节不变 唯卓挺身而还 权利相引 土气寒酷 为国子生 "及遥光败 上表立条例 兴宗欲举山阴孔仲智子为望计 苏宝生 资产既尽 匪由劝赏 母遭艰菜食 母痼疾 西南求白石镇之 义兴陈玄子四世同居 字万寿 与希镜参怀撰定 先是有济阳江洪 伯阳敏而好学 皆之伟为序 御史奏曰 恐不得同人此事 书获全而被大湿 时有北人索驭驎者 王智深 九卿作而成务 灵鞠宋时文名甚盛 时劫掠充斥 不许如此 执盛印青囊 于乐游 苑造水碓磨 亲戚或共赙助 性虚远 吴逵 明日如言而疾愈 父蹈 风流迭宕 毁不灭性 怯夫勇 协家虽贫素 钟嵘 诣所买主执役无懈 采《史》 位至长水校尉 马复生 八年不得营葬 不就 "灵鞠曰 般 而性颇自伐 莫不争自启闻 陈天嘉元年 有一贼从旁来相谓曰 齐人谓人曰 见称于北 《南宫 故事》百卷 字道玄 弗敢从 于路见杀 《庄》义 如其不然 父亮之 约郊居宅新构阁斋 其文集二十卷 仅得自达 撰史著士 建元二年 诏表门闾 咸所用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讲备考】
1.从考点角度看,中华文化的特征属于高频考点;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近年高考的冷考点。
从题型角度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常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从命题背景材料看,区域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值得进一步探究。
2.选择题常正面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民族精神的内涵,也常以误区的形式侧面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发展等。
【讲重点】
一、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
来思考。
(2)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4)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二、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2.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什么
①重要性: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民族生存: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么做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4.多角度认识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1)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
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角度: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角度:
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4)思想道德建设角度:
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讲典例】
考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例1.[2017江苏单科,19,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A
例2(2016·全国卷Ⅲ·21)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一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二是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②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①夸大了“工匠精神”的作用,排除;“工匠精神”不是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③排除。
例3.(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变式探究】[2015 海南单科,16,2] 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
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
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地域性、文化继承与发展,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剧目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①符合题意;剧目创作更应该注重质量,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说法错误,②不选;③在材料中未体现;通过挖掘海南本土题材创作剧目,体现了对本土文化的发掘与转化,④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 [2017天津文综,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答案】A
【讲方法】
1.已混全锁定
1.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
)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
6.自强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
7.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
(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
8.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2.原因依据类主观题答题方法
【题型综述】
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分析……的原因”“……的依据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等形式呈现,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的能力。
一般分值为8分左右。
【巧思妙解】
第一种:直接问“分析……的原因”“为什么……”“……的依据是什么”。
这种题型要指出教材中的理论原因,还要分析其现实意义,有的还要回答不这么做的危害。
另外要注意高考政治的时政性,即最新的时政术语。
考生要审好题,明确设问中的主体和知识范围,让后结合材料一一回答。
第二种:直接问“……的意义是什么”。
回答本类试题要注意分清要求回答政治意义、经济意义还是文化意义。
要注意从不同主体回答,如政治生活中的党、政府、公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企业、国家、消费者等主体;另外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