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散文知识点
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手写笔记
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手写笔记(文章开头)在文学创作中,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形式,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作为一种自由写作方式,散文既能表达作者真实的情感,又能反映社会现实。
为了更好地了解散文,在读书笔记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一些归纳总结,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的魅力。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指以散文形式写作的文学作品。
与诗歌和戏剧等文体相比,散文更注重文字的表达和叙述,旨在描绘现实生活或虚构事件。
散文的特点主要包括:1. 自由性:散文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律,写作上更加自由灵活,注重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思想。
2. 语言优美:散文注重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运动,以期达到文字美感的效果。
3. 叙述性:散文主要通过叙述的方式展示事件和人物的形象,让读者获得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按照不同的创作主题和风格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散文类型:1. 记叙散文:以叙述的方式描写事件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让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2. 抒情散文: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情绪,通过文字展现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3. 游记散文:记录作者的旅行经历和所见所闻,通过文字描绘旅行中的景色和人文风情。
4. 随笔散文:作者的个人感悟和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5. 小品散文:以小事小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生活中的细节和人物形象。
三、散文的创作技巧散文的创作技巧对于提升作品的质量和吸引读者十分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散文创作技巧:1. 描述: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文字,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和形象。
2. 比喻和象征: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深意,增强读者的审美享受。
3. 对比:通过对比展现事物的差异和冲突,营造紧张感和冲突感,提升作品的吸引力。
4. 反问和排比:运用反问和排比手法,让读者产生思考和共鸣,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散文的经典作品欣赏散文作品中有一些经典之作,下面列举了几部著名的散文作品:1. 《红楼梦》:这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散文知识点归纳 (清晰)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 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 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 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 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 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
• 因此,找文眼既应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更应注 意那些能统领全文的“警策”之语。
• 一、品味词语 • 1.解释词语含义。 •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 “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 推知其语境义。
• 1.解释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 语含义,即结合语境答题。格式:“××”一词原指……, 这里表达了……。如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的含义(4分)
散文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写景
(状物) 抒情
直抒胸臆
哲理散文
(议论性散文)
景语
情语
叙述(交 待)语
散文的分类
• (1)叙事散文
•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 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 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 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 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3)写景散文
•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 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 或寓情于景。
•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更好的表现主题。
•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
(4)哲理散文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专题0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含解析)
专题01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常见考查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思路导航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 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
专题6.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一)知识梳理小说阅读散文阅读、(二)考点指津小说阅读◆考点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问法】1. 文章以“……”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知识放送】小说标题的作用1. 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 设置悬念。
4. 贯穿全文的线索。
5.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6.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技巧】详见“散文阅读”专题讲解中“考点一”的“解题技巧”。
【答题模板】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考点二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问法】1.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2. 请根据文章内容及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3. 根据提示,将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4. 请按照时间顺序将小说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题技巧】1. 首先,审清题意,弄清楚题目要求填写的内容。
所填写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
2. 其次,确定答题范围。
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提示,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找到空缺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 最后,概括段意,精练表达。
抓住关键语句,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加以提炼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三探究小说主题【常见问法】1. 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 说说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解题技巧】1. 把握主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把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1)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2)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
(3)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考察所领悟到的哲理。
2. 应多注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作者的思想、观点往往隐藏于其中。
高考备考——散文化小说知识点总结
高考备考——散文化小说知识点总结一、知识点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到了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在《小说的散文化》与《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等文章中正式将其命名为“散文化小说”。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小说创作始终有“散”的一脉存在,以小说的“散文化”特征闻名的作家主要有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他们的探索实验虽然未构成现代小说的“主流”,但仍然是推进中国小说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小说史上,散文化小说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鲁迅先生的《故乡》《社戏》,然后是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的作品。
散文化小说再次走向前台,是在20世纪80年代。
当时,思想解放的风潮和开放变革的时代语境推动着文学观念的刷新和写作规范的改变,以汪曾祺、钟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创作了不少带有散文化特征的中短篇小说,为小说界带来新鲜的气息。
如汪曾祺的《幽冥钟》《茶干》近似随笔,《受戒》《大淖记事》则重“氛围”的营造而不刻意追求情节故事;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商州初录》在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中,以散文化的形式叙写商州的景致风光、风俗人情、历史沿革;钟阿城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以干净冷峻的文字、短小的篇幅、散文化的倾向为突出特色;何立伟的《小城无故事》《白色鸟》则是“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的代表范例,等等。
简言之,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对此类小说的阅读,既要立足文体(小说),又要对其特质(散文化)有所关照。
★小结:小说中的散文化特点:思考角度:形象塑造上(小说的要素之一就是塑造典型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上(小说往往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主题表现上(小说注重反映社会现象、凸显人性、表现社会的美丑等)环境氛围营造上(小说以情节取胜,而散文……)语言特色上(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典雅、符合人物特征、口语化等)具体答题思路:①虚化人物。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大全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合●文章体裁=文体1、按表达方式划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2、按文学作品划分: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12、排比、对比、对偶、借代、夸张、互文、3(巧设)悬念、联想、想象、象征、铺垫、渲染、烘托、讽刺、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叙议结合、伏笔照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虚实相生(结合)、由实入虚、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运用典故等。
一.基本知识:1.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般要综合运用五种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记叙)、抒情、议论、说明),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1)正确辨别五种表达方式: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B记叙: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说&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小说文体知识1.人物描写(1)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描写(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描写(4)从描写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称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人物形象(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环境(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要思想的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主人公(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的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3.故事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部分(1)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2)发展是作品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3)高潮时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是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4)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的部分,人物的性格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4.环境描写(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鱼虫等场景的描写(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4)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有些环境描写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小说的阅读阅读小说应做到:1.分析典型人物形象:一是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衣着神态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分析,发我人物的性格及其与主题思想的联系;二是要分析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三是把人物放到作者特设的情节和环境中去分析。
2020高考小说、散文、诗歌…答题术语汇总(全面实用)
2020高考小说、散文、诗歌…答题术语汇总(全面实用)高中语文学习助手高考作文试卷复习资料高考志愿高考小说、诗歌、散文、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清单一、小说阅读【考纲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鲁迅的小说及散文知识点总结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3部小说集:《呐喊》(1923)、《彷徨》(1926)、《故事新编》(1936)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16部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续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2部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呐喊》具有充沛的反专制反传统的热情,表现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特色,深刻揭露了宗法制度和专制文化传统的弊害,刻画了一群“老中国的儿女”——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彷徨》在对旧制度旧传统进行深刻的揭露的同时,比较集中地描写了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浮沉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他们的软弱、动摇、孤独、颓唐的精神状况,也寄托了个人在绝望中的情绪,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
中国现代小说自鲁迅开始,又以鲁迅的创作标示着这种新的文学样式的成熟。
《故事新编》(以古代神话、历史与传说为题材的小说)是鲁迅的第三本小说集,写作时间几乎贯穿其白话小说创作的始终。
《野草》收散文诗23篇,发表于《语丝》。
1927年在广州结集出版。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它标志着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专制的罪恶,礼教的杀人,国民的麻木,革命者的孤寂,历史因袭的重担,现实的重重罗网,父母问题,青年问题,儿童问题等都以高度凝炼集中的艺术形式在小说中反应出来。
作品首先揭示了狂人周围的环境,一个充满杀机的生存空间。
(发现史书上“易子而食”、“食肉寝皮”、“仁义道德”,实质是“吃人”。
将历史和现实中具体的肉体上的“吃人”上升到仁义道德等纲常名教“吃人”这一更深的层次)其次,鲁迅不仅看到了统治者要吃掉被压迫者的事实,还看到了被压迫者之间也在相互地“吃人”。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小说阅读十个考点:1、叙述特点2、描写特点3、语言特点4、情节的作用5、环境描写的作用6、首段、尾段的作用7、标题的作用8、主题思想探究(先读最后三段)9、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情节紧凑,结构清晰。
10、赏析画线句作用题答题的五个(3+2)角度:1、对人物的作用(性格、心理、情感)2、对主题的作用(烘托、深化、揭示)3、对情节的作用(引出、铺垫、暗示、伏笔、抑扬、留白、线索、双线、巧合、悬念、时空交错【以“意识流”为叙述结构,将故事的时间线打乱后重新剪接组合,从而使历史与现实交错,真实与虚幻反差,给读者以新奇的体验;叙述灵活自由,情节充满魔幻性,结构有张力;借历史影射现实,深化了主题】、承上启下、前后照应、呼应前文、点明题旨、文眼、突转【结局出人意料】、富有戏剧性、欧亨利式结尾)4、对读者的作用(引起共鸣、引发思索、耐人寻味、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了解更加全面、更有人情味、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读者引入故事情境,增强真实感)5、表达效果:反差巨大、对比鲜明、充满张力、委婉含蓄、含而不露、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场景浓缩、情节集中、反复渲染、形散神聚、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窥一而知全貌(冰山理论)、利用简笔来加快叙述节奏、利用繁笔或宕开一笔来舒缓叙述节奏、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铺陈、延宕【副线情节穿插】、摇摆【连续设置悬念或意外】、曲笔【有意遮掩,不直书其事】、叙议结合、叙述结合描写、叙述结合抒情、多感官描写结合、使内容更加丰富、使表达更加细腻、使感情更加饱满、使形象更加鲜明、现实与历史交错、真实与虚幻交织、使情节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魔幻而不失其真实、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作品余韵十足“反复出现...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答题术语如下:(1)反复渲染...气氛,凸显...(主题或人物性格、心理、情感)(2)反复点出...来暗示(衬托)....(3)反复强调...与...形成强烈反差。
记叙文、小说、散文的共同特点考点汇总
记叙文、小说、散文的共同特点考点汇总
- 描述性语言:记叙文、小说和散文都使用描述性语言来描绘
场景、人物和事件。
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作者能够让读者身临
其境,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
- 叙事结构:这三种文体都有明确的叙事结构,包括开头、引子、和结尾。
通过恰当地构建叙事结构,作者能够将读者的注意力
引向关键情节,并创造出紧凑、连贯的故事线索。
- 人物塑造:记叙文、小说和散文都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来展示
他们的特点、情感和经历。
作者可以运用对话、动作和思想等方式,使人物更加生动立体,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 主题探索:这三种文体都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探
索各种主题。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传达他们对于生活、人性、情感等主题的理解和探索。
- 符号象征:记叙文、小说和散文常常使用符号和象征手法来加深故事的意义和表达。
作者通过隐喻、比喻等手法,使故事更富有象征性和哲理性,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和解读。
- 情感表达:这三种文体中,作者往往会用心灵的感知去表达内心情感。
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和对事件背景的渲染,作者能够把情感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 文学技巧:记叙文、小说和散文都运用了各种文学技巧,如比喻、拟人、对仗等,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这些技巧能够提升作品的品质,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上是记叙文、小说和散文共同具有的特点考点的汇总。
这些特点帮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故事与感受。
散文的知识点归纳
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散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真实、生动、感人。
散文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也可以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反思。
下面将以散文的知识点为标题,来探讨散文的魅力所在。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与诗歌、小说并列为三大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以故事性、真实性和平实性为主,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和精准的语言来打动读者。
与诗歌相比,散文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更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和真实感的表达。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可以分为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两大类。
古代散文主要包括经典散文和文言散文,如《论语》、《史记》等;现代散文则是指近现代以来的散文作品,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等形式。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 以真实为基础:散文要求真实、生动、感人,作者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展示真实的情感和观点。
2. 注重细节描写:散文的魅力在于对细节的把握和描绘,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 运用修辞手法:散文中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能够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4. 注重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散文要求语言流畅、节奏感强,通过合理的句子结构和词语运用来营造出韵律感。
5. 引用典故和文学常识:散文中可以适当引用典故和文学常识,以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内涵。
四、散文的作用和意义1. 表达情感和思想:散文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通过文字的力量来传递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 观察和记录现实生活:散文可以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来展示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启发读者的思考:散文作品常常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社会和价值观等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4. 传递文化和价值观念:散文作品可以传递作者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展示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五、散文的经典作品1. 《鲁迅杂文集》:鲁迅的散文作品以尖锐的批判和深刻的思考著称,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犀利的揭示和批评。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完整版)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知识梳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与“四要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而在实际的考查过程中,“人物”和“情节”是最常见的考点,“环境”考查相对少点(其作用多为烘托人物、凸显主题),我们还要再加一个鉴赏要点——“主题”。
也就是说,鉴赏小说,牢牢抓住“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这是高考小说鉴赏的最核心概念,看上去四个名词而已,实则“百变不离其宗”。
做所有的小说题,都要自觉地关联到这“四要素”。
比如解释词语意思,解读句子含义,分析语段作用,鉴赏艺术手法,分析语言风格,探究小说特色,都可能与“四要素”关联。
如果我们去认真做全国卷历年小说题,答案设置角度往往和这四个角度相关,哪怕答案字面上没有点明。
而我们在答题时,也应该优先考虑从这几个角度作答。
比如,2014年全国乙卷的《古渡头》(叶紫)第4小题: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难度系数:0.2110,人均仅1.6分左右,很难的一道题)参考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不难看到,答案③④小点有关人物和主题。
①小点,实际上有关情节和人物,②小点也关乎人物和主题。
再比如,2015·全国卷乙卷《马兰花》: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难度系数0.433)第二问参考答案: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
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此外,还要注意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来体会其含义。
《合欢树》中第⑧段中作者说“悲伤也成享受”,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母亲的早逝是令人悲伤的(1分);想起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往事,又是让人感到温馨的(1分);母亲的爱、母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难,让作者明白了生存的意义(1分),并鼓舞作者在逆境中更坚强(1分),因此这种悲伤也是享受。(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上坡》中: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猛地”是“忽然”“突然”的意思,在这里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他”希望有人来帮忙,却又不希望这人是他的解答技巧:审清题目意思;确定答题区域;筛选关联信息;分析归纳整合(注意赋分);概括要点全面;语言表达规范。
1.《消失的麦客》:简要概括本文写了麦客哪几件事?(3分)
①麦客帮我们割麦是个好手②麦客帮母亲提水烧火③麦客把工钱放在被子上默默地走了④麦客再也没有回来拿钱。(答出一点给1分,三点即给满分)
C、写法上: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象征、设悬念…… d、修辞上
三:理解句子含义
(一)理解文章重要句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结合背景和语境,注意整体把握,寻找解题的隐含信息。
2.要结合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分析句子的深层含意。
3.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等。
4.注意句中重点词语,明确这些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一词多义等。
表现出橄榄树为家乡渲染出了一种静谧恬美的氛围(1分);橄榄树也给家乡孩童带来了快乐的享受(1分);在文章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
《拥你入睡》:仔细品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其作用。(4分)
与第③段“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而紧凑(1分),点明中心(1分),表现作者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能够长一点,表达了作者浓浓的爱子之情(1分),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知识梳理,快来收藏!【小说备考】(一)情节结构安排模式:(1) 摇摆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使小说读起来引人入胜。
《清兵卫的葫芦》(2) 结构上延迟——(《牲畜林》)“延迟”是层层推进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在小说的进程过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
(《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与“三打白骨精”)(3) 欧·亨利式。
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产生戏剧性效果。
(4) 蒙太奇式。
或叫“镜头组合式”。
即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或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实现时空交错和大幅度跳跃的效果,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呆板)(5) 独白式。
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种形式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思考。
(6) 倒叙式。
先写结果,再写起因、经过的一种结构方法。
这种结构既有倒叙的往事的回叙,又有顺叙的线的延伸。
(7) 留白式。
留白式的结构,注重的是叙述的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8) 抑扬式。
“扬”是主体,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
或者相反。
用这种方法,造成鲜明对比,形成波澜起伏的情节,更突出主旨。
(9) 误会法,巧合法(10) 双线结构。
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马兰花》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11) 设悬念: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12) 埋伏笔,做铺垫: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做好铺垫,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13) 情节的曲折起伏:全文一波三折,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14) 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有首尾(前后)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二)叙述角度、人称、手法1.叙述角度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如莫泊桑的《项链》。
有限视角: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更真实自然亲切。
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也可能有视角的转换。
如鲁迅的《祝福》。
2.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真实生动之感。
(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第二人称,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或突出……的情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受叙述人所闻和感觉的限制,更灵活、自由、广泛地表现生活。
因而也称为“万能人称”。
3.意识流意识流是西方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
意识流叙述打破了传统的因果关联的叙述,用人物的意识流动,如回忆、梦幻、感受、联想、情绪、心理独白等来组合作品。
内心独白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
如《墙上的斑点》。
4.冰山理论海明威认为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读者通过自己的想像加以补充。
“冰山理论”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二是叙述者的不动声色,即“静”。
如《桥边的老人》5、表现主旨:以小见大。
如《桥边的老人》(三)分析写作技巧(小说、散文)①从叙述方式与叙述手法角度:……②从结构情节安排角度:开头结尾特色,结构严谨;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摇摆,突转,巧合,误会……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想像、联想、虚实、象征、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抑扬、照应、托物言志、叙事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卒章显志、侧面、正面描写细节描写……④从表达方式角度(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⑤从材料安排角度:主次、详略、繁简。
⑥从语言艺术特色角度:……(四)作用分析(基本角度:“四循环”“一读者”)1、小说、散文情节作用题①情节结构上:(看位置)衬托、悬念、伏笔、铺垫)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②环境上:……③人物形象上:……④主旨上:……⑤读者的角度:……⏹∙开头作用:(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埋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2)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引人注意(吸引读者兴趣)(3)设疑法(悬念法、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思考,激起阅读兴趣;揭示小说的主题(4)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奠定情感基调。
⏹∙结尾作用:①总括全文,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②表现人物;③(揭示、突出、升华、深化、暗示)主旨;卒章显志。
(1)出人意料的结局。
欧.亨利”式结局(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戏剧化效果,增添曲折性,可读性。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震撼)。
(3)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小说更含蓄蕴藉,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令人回味,引人思考;(4)写景结尾: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补叙作用: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意料。
⏹∙叙述方式作用:顺序: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或者是对比鲜明,突出中心;或者是使叙述有波澜,结构有变化。
插叙:通过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充分,使形象更丰满。
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双线结构)①条理清晰,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②丰富作品内容,拓展作品容量。
③使情节更集中、紧凑④人物形象上:……⑤主旨上:……⑥环境上:……2、线索作用:《天嚣》“渴”感变化(2)线索作用(明暗线):①结构清晰完整,情节集中紧凑;②巧妙安排结构,突出主题;③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衬托对比)④更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使主题更丰富、深刻3、标题的赏析:①理解标题意蕴;②分析标题作用两个“关注”:✧∙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象征、比喻、反讽、引用、设问、双关;表层义与深层义)✧∙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情节、人物、主旨、环境①探究标题的含义:本义?指代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文章主旨义?②探究标题的作用,可根据标题的类型来分析: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
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引人思考”的作用。
4、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社会)《缝山针》①交代时间、地点,时节季候、地域风貌,展示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情节开展提供场景②暗示社会环境,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揭示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社会基础。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下文铺垫;④结构作用:推动(预示)情节发展;作为情节线索,勾连故事;(悬念、呼应)承上启下过渡,照应标题。
⑤烘托人物心情、心理活动、突出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结局;⑥暗示主旨、深化主旨,增强意蕴、情景交融、营造意境。
⑦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景物描写的相关术语(诗歌鉴赏通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多角度写景动景和静景远景与近景实景与虚景俯视之景与仰视之景多感觉(视、触、听、嗅)写景移步换景定景换点定点换景绘声绘色(绘形)色彩映衬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对比、烘托、拟人比喻、象征联想、想象……⏹∙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5、物象的作用:《鞋》《锄》《缝山针》①衬托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点明社会环境,揭示时代背景;④具有象征意义,揭示深化主旨。
6、其他手法作用: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②抑扬:使文章曲折多变,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主旨上)③照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题目、首尾、伏笔悬念铺垫)④伏笔、铺垫: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清晰。
⑤铺垫:衬托主要人物、事件;为下文蓄势;突出文章主旨。
⑤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曲折性;人物形象;突出主旨。
(五)人物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小说刻画的核心对象,揭示小说主题;次要人物形象:衬托主要人物形象,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推动情节的发展;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或凸显主题;特定物象:小说的线索、某种精神的象征物、主要人物形象的烘托物。
1、注意:Ø全面、恰当;✧∙Ø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Ø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Ø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2、塑造人物的手法:正面描写:动作、语言、神态、肖像、心理、细节描写等侧面描写:正衬、反衬、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工笔与白描(六)语言赏析答题建模第一步,概括特点。
从用词、句式、修辞或风格等角度,用一两个词概括。
第二步,举例分析。
结合文本具体表现,紧扣内容(关键词、上下文)析作用(对主旨的体现、对情感的表达)。
第三步,指明效果,要注意运用表达语言效果的术语。
1、从表现力、感染力的角度:①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传神。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生动形象地表现性格。
③语言风格:朴实简洁、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使用方言、有生活气息等。
还要注意三个特色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方言、俚语、口语化);语体特色(口语: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典雅庄重)2、语言艺术特色赏析角度①修辞手法;④句式选择(长句短句,整句散句,整散结合;反问句、感叹句等)⑤大量引用古诗词名句,典故(旁征博引,典雅韵味)⑥使用方言,口语化,通俗易懂(老舍)⑦叠字叠词,押韵音律和谐,朗朗上口⑧传神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准确生动⑨细节描写(动作、外貌、心理等),细腻传神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反语,反讽⑨关于句式:长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富有气势;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