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1. 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避免高盐和高脂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控制食量,以减轻体重压力。

- 中药治疗:可使用降血压药物如丹参、山楂等,同时配合其他药物来调节血压。

-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高血压症状。

2. 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控制糖分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 中药治疗:使用降血糖的中药如苦瓜、黄芪等来调节血糖水平。

- 中医针灸: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血糖代谢。

3. 冠心病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黄芪、丹参等来促进心血管功能恢复。

-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技术按摩胸部和心脏区域,缓解冠心病引起的胸闷症状。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金银花、桑白皮等具有祛痰和舒张支气管作用的药物。

-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按摩胸部和背部的穴位,缓解呼吸困难和咳嗽症状。

5. 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忌烟、酒,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黄连、白及等来抑制胃酸分泌和缓解炎症。

-中医针灸:通过针灸刺激胃部穴位,促进胃部血液循环,改善胃炎症状。

6. 慢性肾炎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薏苡仁、金银花等来促进尿液排出和改善肾脏功能。

-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按摩肾部和腰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肾脏代谢。

7. 脑卒中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饮食,控制糖分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丹参、三七等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恢复。

-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头部、颈部和四肢的穴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是指中医学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不同疾病和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1.失眠症:通过针灸、按摩和中药调理,调整脾胃功能,安神助眠。

2.便秘:通过中药泻下和推拿手法,改善肠道蠕动,达到通便的效果。

3.高血压:采用穴位按摩和草药调理,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4.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针刺和中药调理,调节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5.冠心病: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舒张血管,改善心脏供血。

6.慢性胃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保护胃黏膜,缓解症状。

7.脑卒中: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促进脑细胞再生,恢复运动功能。

8.哮喘:采用推拿手法和草药调理,舒展气管,减轻病情。

9.慢性肾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

10.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推拿手法和中药调理,缓解腰痛,改善脊柱功能。

11.风湿关节炎: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减轻关节疼痛,改善活动能力。

12.痛经:通过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调节血气,缓解痛经。

13.月经失调: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改善内分泌功能,调整月经周期。

14.慢性咽炎:通过食疗和中药调理,减少咽炎发作,缓解症状。

15.肝炎:使用中药调理和针刺,提高免疫力,促进肝细胞修复。

16.乏力症:通过中药调理和按摩,补气养血,增加体力。

17.子宫肌瘤: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缓解瘤块,改善月经。

18.肺结核:通过中药调理和针刺,抗菌排痰,促进康复。

19.白血病:采用中药调理和针刺,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恢复。

20.胃溃疡: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少酸性刺激,促进溃疡愈合。

除了上述疾病,中医还有更多护理方案,如肺痨、脑瘤、溃疡性结肠炎、甲亢等,每一个方案都是根据具体疾病的病理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的。

这些中医护理方案综合运用了中医的诊疗思想、草药知识以及针灸操作技术等,能够调理身体的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20种中医护理方案

20种中医护理方案

1. 按摩按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护理中,通过施加适度的压力和刺激,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舒缓肌肉紧张等效果。

常见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揉捏、按压等。

2. 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入针具来调整人体气血流动,以达到治疗疾病、调整身体功能的目的。

3. 中药浴中药浴是以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药剂,通过将药剂加入热水中,让药物的挥发成分渗透到皮肤,起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4. 拔罐拔罐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产生负压,使皮下组织产生充血和淤血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放松肌肉以及排除体内的湿气和寒邪。

5. 刮痧刮痧是使用刮痧板或类似器具,在患者的皮肤上反复刮拭,以刺激皮肤和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和排除体内湿气等疗效。

6. 脚底按摩在中医理论中,脚部视为人体的第二心脏,通过对脚底的按摩,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舒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等。

7. 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质、舌色、舌苔等变化,以判断人体内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8. 推拿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技巧对患者进行抚摸、推压、拉伸等操作,以调理经络、改善气血循环和缓解疼痛的中医护理方法。

9. 刺血刺血是通过将针具刺入特定穴位,让一定量的血液排出体外,以达到疏通经络、排毒养生的效果。

10. 艾灸艾灸是利用燃烧艾叶产生的热量和药性,刺激人体穴位,以调理气血、暖通经络、驱寒除湿的中医疗法。

中医护理中,根据人体体质和疾病特点,制定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案,通过调控饮食结构和食物的烹调方法,以帮助恢复健康。

12. 草药敷贴将中草药加工制成敷贴剂,并贴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通过草药的药性渗透,来治疗身体的问题。

13. 足浴足浴是一种将双脚浸泡于草药液中的方法,通过草药的渗透和足部的按摩,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和舒缓疲劳。

14. 拇指压法拇指压法是一种以拇指按压身体特定穴位的方法,通过对特定穴位施加适当的力度,以调整人体经络和气血的流动。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览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览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览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五脏的协调以及经络的畅通来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本文将对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总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护理的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中医护理的核心是“防病于未然”,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来防止疾病的发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1. 个体化护理: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 微调整护理:通过微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理顺经络来促进身体健康。

3. 结合中医药:中医护理常常结合中药的使用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4. 多维度保健:中医护理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护理,还包括心理和精神上的护理。

中医护理方法的分类中医护理方法包括了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手段,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 饮食调理:中医护理注重饮食的调理,根据人体的特点和疾病的表现来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2. 中药疗法:中医护理常常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3. 按摩推拿:按摩推拿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护理手段,通过按摩和推拿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疲劳。

4. 古法温灸:古法温灸是一种利用燃烧的中草药来进行温热疗法的方法,通过温灸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5. 心理护理:中医护理还包括对心理和精神的护理,通过放松心情、调整情绪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护理在特定疾病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在特定疾病的护理中有着独特的应用效果。

以下是几个常见疾病中的中医护理方法:1. 高血压:中医护理常常采用针灸、中药和调整饮食结合的方法来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糖尿病:中医护理通过饮食调理、中药治疗和适量运动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冠心病:中医护理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注重调理心脏功能、调整血脂和血压,通过针灸、中药和心理护理的方法来改善症状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中医护理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护理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护理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感冒:推荐采用中药汤剂进行疗程治疗,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2.咳嗽:建议采用中药合剂进行治疗,配合刮痧、艾灸等中医疗法。

3.高血压:推荐采用中药调理血压,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4.糖尿病:建议采用中药降糖,配合推拿、足浴等中医疗法。

5.冠心病:推荐采用中药调理心血管功能,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6.高血脂:建议采用中药调理血脂,配合刮痧、艾灸等中医疗法。

7.便秘:推荐采用中药通便,配合腹部按摩、中药灌肠等中医疗法。

8.痛经:建议采用中药调理月经,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9.颈椎病:推荐采用中药调理颈椎,配合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

10.腰椎病:建议采用中药调理腰椎,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1.风湿性关节炎:推荐采用中药调理关节,配合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2.鼻炎:建议采用中药滋阴清热,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13.风热感冒:推荐采用中药清热解毒,配合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

14.肺炎:建议采用中药清肺化痰,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15.高原反应:推荐采用中药调理气血,配合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

16.慢性支气管炎:建议采用中药调理气道,配合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17.肾结石:推荐采用中药利水通淋,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8.肠炎:建议采用中药清热解毒,配合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19.失眠:推荐采用中药安神补脑,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以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19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这些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试行,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中医护理服务,促进疾病康复和健康保健。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览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览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览背景介绍中医护理是一种以中医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综合运用中医药学知识,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个体差异而设计的护理方案。

通过中医护理的实施,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发生等。

本文将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总览,介绍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中医护理方案的主要内容1. 脉诊和舌诊:中医护理方案中,脉诊和舌诊是首要的评估手段。

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和舌苔颜色、形态等,来判断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因,为后续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2. 药膳饮食:根据中医药学的理论,中医护理方案会给出患者适宜的药膳饮食指导。

不同的疾病和体质,需要采取不同的饮食调理方法,如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等。

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药膳饮食来改善疾病症状,促进康复。

3. 中药疗法:中医护理方案中,常常包括对患者进行中药疗法辅助治疗。

中药采用中医药学中的草药材料,通过煎煮、煎炸等方式制成药物,供患者内服或外用,以调节体质,疏通经络,缓解症状等。

4. 中医推拿按摩:中医护理方案通常也包括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经络、关节等部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缓疼痛、调节气血等作用。

推拿按摩在中医护理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作用。

中医护理方案的特点1. 个性化:中医护理方案注重个体化,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设计方案。

中医理论中有“君臣佐使”之说,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体质差异,灵活调整中药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综合性:中医护理方案综合运用多种中医理论和方法,如脉诊、舌诊、药膳饮食、中药疗法和推拿按摩等。

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全面护理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3. 自然疗法:中医护理方案注重通过调理患者自身的阴阳平衡,促进自身的康复和治愈。

相比于西医药物疗法,中医护理方案更强调调理患者自身的能力,提高整体的免疫力,以达到治愈和痊愈的目的。

总结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以中医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护理方案,通过脉诊、舌诊、药膳饮食、中药疗法和推拿按摩等多种方法,全面护理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目录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二、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三、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四、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五、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六、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七、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八、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九、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十、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十二、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十三、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通则十四、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十五、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十六、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3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十八、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十九、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二十、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二、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三、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四、丹毒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五、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六、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七、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八、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九、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三十、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二、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三、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四、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五、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六、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七、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八、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九、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四十、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一、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二、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三、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四、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五、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六、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七、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八、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九、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一、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二、内服中成药三、中药注射剂四、外用中药的使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二、艾灸注意事项三、拔火罐注意事项四、刮痧注意事项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八、药熨法注意事项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二十一、腹部按摩注意事项二十二、中药外洗注意事项二十三、蜡疗注意事项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目录一、中医护理基本原则与操作规范 (2)1. 中医护理理念及特点 (3)2. 护理操作技术规范 (4)3. 患者安全护理要求 (6)二、中医内科护理方案 (8)1.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方案 (9)1.1 感冒护理方案 (10)1.2 咳嗽护理方案 (11)1.3 哮喘护理方案 (12)2.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方案 (13)2.1 心悸护理方案 (15)2.2 胸痹心痛护理方案 (16)2.3 高血压护理方案 (17)3.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方案 (18)3.1 胃痛护理方案 (19)3.2 泄泻护理方案 (20)3.3 黄疸护理方案 (22)三、中医外科护理方案 (23)1. 疮疡护理方案 (24)2. 骨折护理方案 (25)3. 软组织损伤护理方案 (25)四、中医妇科护理方案 (27)1. 月经病护理方案 (28)2. 妊娠病护理方案 (29)3. 产后病护理方案 (31)五、中医儿科护理方案 (32)1. 小儿感冒护理方案 (32)2. 小儿咳嗽护理方案 (33)一、中医护理基本原则与操作规范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强调人的整体状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

护理时需全面考虑病人的全身状况,进行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包括病因、病性、病位等)进行辨证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这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原则。

预防为主: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前进行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疾病的症状。

护理结合:中医护理不仅包括生活起居的指导,还包括饮食调养、情志调节、运动康复等多方面的护理。

饮食护理: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如对于阳虚体质的病人,应多吃温补食物;对于阴虚体质的病人,应多吃养阴润燥的食物。

还要根据病情避免某些食物的摄入。

情志护理:中医重视情志对疾病的影响,通过心理疏导、情志调节等方法,帮助病人保持平和的心态,促进疾病的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医护理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医护理方案1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胁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

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

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3个中医护理实施方案

33个中医护理实施方案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脏腑1. 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誉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2. 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誉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舌苔黄腻。

3. 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1. 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 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 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 气虚血瘀证:面色咪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澹,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 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 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 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 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霍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 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 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 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腌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二)半身不遂1. 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Word版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Word版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目录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二、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三、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四、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五、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六、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七、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八、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九、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十、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十二、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十三、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通则十四、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十五、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十六、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3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十八、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十九、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二十、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二、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三、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四、丹毒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五、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六、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七、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八、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九、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三十、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二、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三、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四、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五、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六、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七、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八、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九、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四十、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一、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二、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三、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四、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五、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六、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七、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八、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九、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一、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二、内服中成药三、中药注射剂四、外用中药的使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二、艾灸注意事项三、拔火罐注意事项四、刮痧注意事项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八、药熨法注意事项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二十一、腹部按摩注意事项二十二、中药外洗注意事项二十三、蜡疗注意事项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标题: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引言概述: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方案,包括护理对象、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一、护理对象1.1 病情适用范围:中医护理方案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疲劳乏力等情况。

1.2 年龄范围:中医护理方案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

1.3 病情严重程度: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设计。

二、护理内容2.1 中草药治疗:中医护理方案中常常包括中草药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药物的搭配。

2.2 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是中医护理方案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和经络。

2.3 膳食调理:中医护理方案还包括膳食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设计合理的饮食方案。

三、护理方法3.1 个性化护理:中医护理方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设计,包括药物的搭配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3.2 定期随访: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3.3 家庭护理: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四、护理效果4.1 病情改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后,患者的病情有望得到明显改善,包括症状减轻、体质增强等。

4.2 预防复发:中医护理方案还可以帮助患者预防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3 促进康复:中医护理方案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五、注意事项5.1 遵医嘱: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5.2 饮食调理: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需要遵守医生的饮食调理建议,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5.3 定期复诊: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后需要定期复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践探索

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践探索

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践探索目的深入的探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中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通过建立组织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制定管理制度,制订评价标准体系,组织分层次培训,分划科室落实,加强质量控制,优化流程和优化评价体系等系列工作,对对全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中医护理方案情况应用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运用过程中遇到的相应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做出可持续改进措施。

结果中医护理方案多方面给予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提高了中医治疗效果及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而该院52个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医护配合欠佳、主观评价性较强等问题,通过出台相关文件及奖惩措施给予支持、制定客观评价指标等措施,通过改善前后统计对比,取得满意结果。

结论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当今卫生系统医改新形势下,中医护理面临着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对规范中医护理行为,培养护士的临床思维,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了中医护理效果,推动了中医护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践;探索[Abstract] Objective To deeply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practice of 52 TCM nursing plans issu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TCM nursing plan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by establishing and organizing the leadership team and implementation team,mak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formulating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system,organizing the layer training,enhancing the quality control,and optimizing the process and evaluation system,and the solutions were search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and making the sustainable improvement measures. Results The systematic and definite professional guidance from many aspects in TCM nursing plans improved the TCM treatment effect and compliance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tients to the TCM nursing technologies,and in the implementation course of 52 TCM nursing plans,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bad medical cooperation and strong subjective evaluation,and the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issuing the related paper and measures. Conclusion The TCM nursing is facing a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under the health system medical reform situ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course of TCM nursing plan,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CM nursing pla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andardizing the TCM nursing behavior,training the clinical thinking of nurses,promoting the disease recovery,improving the TCM nursing effect and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CM nursing work.[Key words] TCM nursing plan;Clinical practice;Exploration2013—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颁布了52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33个中医护理实施方案

33个中医护理实施方案

33个中医护理实施方案以下是33个中医护理实施方案点:1.采用针灸疗法,调理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功能。

2.根据气血不足的体质特点,采用中药调理,补充所需营养物质,改善机体状况。

3.运用推拿手法进行全身推拿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

4.应用艾灸疗法,刺激穴位,调整体内气血流通,改善身体功能。

5.采用拔罐疗法,促进体内淋巴循环,排除体内毒素,提高免疫力。

6.进行中药浴疗法,通过皮肤渗透,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7.运用手法调理经络,疏通经络通道,恢复机体正常功能。

8.配合适量运动,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改善身体状况。

9.根据体质特点,进行针灸艾灸疗法,调理气血,提高免疫力。

10.运用中药精油进行推拿按摩,促进身体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11.进行中药脚浴,有助于改善足部循环,缓解腿部疼痛。

12.进行中药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13.采用经络穴位按摩,调理经络气血,增强身体免疫力。

14.进行中药熏蒸疗法,通过药物蒸汽进入体内,改善呼吸道疾病。

15.运用针灸疗法调理心脑血管系统,降低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

16.进行中药围炉疗法,通过艾草燃烧,温热全身,补充体内阳气。

17.进行膏方外敷,通过外用药物贴敷,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

18.运用洗脚液泡脚,有助于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19.进行中药熏蒸疗法,通过药材蒸汽进入体内,促进新陈代谢。

20.运用经络贴敷,通过艾灸热量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1.采用中药熏泡,通过中药草香蒸腾,调理气血,改善精神状态。

22.进行中药气雾吸入,改善呼吸道疾病,促进气管扩张。

23.运用按摩手法,刺激关键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

24.进行中药熏蒸室疗法,通过药材蒸气进入体内,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25.采用艾灸刺激鼻腔,改善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26.进行中药洗液冲洗,通过温热中药冲洗,缓解腹痛和消化不良。

27.运用指针压力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淋巴循环。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一)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一)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一)方案策划:国家52个中医护理背景和目的•建立国家中医护理制度,提高中医传统诊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推广中医护理服务,普及中医保健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建立全国性中医护理服务网络,推进中西医结合,提高综合诊疗水平。

方案内容1.成立国家中医护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协调、指导、监督国家中医护理服务规划和实施;2.在全国范围内选取52个中医护理服务模范机构,设立52个中医护理服务示范基地,由国家中医护理委员会组织和指导;3.对中医护理服务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证,建立中医护理服务使用标准,确保服务质量;4.加强中医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中医护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5.推广中医护理知识,组织开展中医保健知识普及活动;6.建立中医护理服务评价机制,对中医护理服务进行定期评估,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实施措施高层次支持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建立国家中医护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并协调相关部门配合;2.国家发改委给予资金扶持,支持国家中医护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工作,并鼓励社会投入。

选址设立示范基地1.根据城乡区域分布、经济水平、医疗条件等因素,选取52个中医护理示范基地;2.确定基地建设标准和建设时间表;3.建立基地管理机制,确保基地规范运营。

中医护理服务认证1.制定中医护理服务认证标准和评价指标;2.开展中医护理服务认证工作,建立认证机构,并对通过认证的中医护理服务机构进行公示;3.对未通过认证的机构和不符合服务标准的中医护理服务机构进行整改和取缔。

人员培训和考核1.制定中医护理服务人员培训和考核标准;2.组织开展中医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并建立考核机制;3.对未通过考核的中医护理服务人员进行整改和培训。

中医护理知识普及1.开展中医护理知识普及活动,利用多种媒介宣传中医护理知识;2.建立中医护理知识问答平台,方便民众咨询和学习中医护理知识;3.加强中医护理知识普及对学生、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教育。

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XXX 中医院优势病种护理方案护理部目录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1)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9)3、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8)4、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26)5、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32)6、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37)7、中风(脑埂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42)8、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50)9、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58)1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63)11、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68)12、中风(脑埂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73)13、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81)14、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86)15、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92)16、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96)17、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101)18、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06)19、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11)20、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15)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121)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123)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13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

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

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眩晕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二、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三、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四、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五、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六、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七、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八、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九、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十、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十二、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十三、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通则十四、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十五、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十六、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3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十八、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十九、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二十、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二、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三、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四、丹毒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五、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六、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七、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八、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九、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三十、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二、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三、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四、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五、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六、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七、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八、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九、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四十、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一、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二、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三、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四、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五、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六、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七、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八、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九、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一、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二、内服中成药三、中药注射剂四、外用中药的使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二、艾灸注意事项三、拔火罐注意事项四、刮痧注意事项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八、药熨法注意事项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二十一、腹部按摩注意事项二十二、中药外洗注意事项二十三、蜡疗注意事项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

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三)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

苔白腻,脉弦滑。

(四)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

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少食多餐。

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喘息气短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以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氧疗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

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5.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6.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位。

7.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列缺、内关、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8.艾灸疗法:遵医嘱艾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9.指导患者进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三)发热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2.体温37.5℃以上者,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9.0℃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3.采用温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患者汗出时,及时协助擦拭和更换衣服、被服,避免汗出当风。

4.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经常漱口,可用金银花液等漱口,每日饮水≥2000ml。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

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绿豆、荸荠等,忌煎炸、肥腻、辛辣之品。

6.遵医嘱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7.刮痧疗法:感受外邪引起的发热,遵医嘱刮痧疗法,可选择大椎、风池、肺腧、脾腧等穴位。

(四)腹胀纳呆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及时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患者食欲。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或漱口液漱口。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

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胰、胆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物的摄入。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中药汤剂、中成药)(详见中药制剂使用通则)2.中药静脉给药(详见中药制剂使用通则)(二)特色技术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3.中药熏蒸(详见附录)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5.艾灸(详见附录)6.中药泡洗(详见附录)7.拔火罐(详见附录)8.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9.雾化吸入:遵医嘱用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三)物理治疗1.抹胸拍肺:两手交替由一侧肩部由上至下呈斜线抹至另侧肋下角部,各重复10次。

两手自两侧肺尖部开始沿胸廓自上而下拍打各10次。

注意事项:拍肺力度适中。

2.胸部叩击:患者侧卧位或在他人协助下取坐位,叩击者两手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

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每分钟叩击120~180次,叩击时发出一种孔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叩击手法正确。

注意事项:①叩击前听诊评估;②用单层薄布覆盖叩击部位;③叩击时避开乳房、心脏、骨突部位及衣服拉链、纽扣等处;④叩击力量应适中,宜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

3.有效咳嗽:指导患者尽可能采用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的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注意事项:①不宜在空腹、饱餐时进行,宜在饭后1~2小时进行为宜;①有效咳嗽时,可让患者怀抱枕头。

4.振动排痰:可采用振动排痰机每日治疗2~4次,每次15~20分钟。

注意事项:①不宜在饱餐时进行,宜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为宜;②叩击头应避开胃肠、心脏,脊柱等部位。

③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制叩击头罩,避免交叉感染。

(四)呼吸功能锻炼1.腹式呼吸: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两膝半屈或膝下垫小枕,使腹肌放松。

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幅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手感向上抬起,胸部手在原位不动,抑制胸廓运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气潮气量。

同时可配合缩唇呼气法,每天进行锻炼,时间由短到长,逐渐习惯于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

2.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每分钟呼吸7~8 次,每次1O~20分钟,每日锻炼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