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东北部气候

合集下载

海北

海北

刚察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投资环境优越,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白云岩、石灰岩、金、银、铜、铁、硅石等,其中煤炭储量达28.44亿吨;动植物药材资源比较丰富,有白唇鹿、棕熊、岩羊、普氏原羚、青海湖裸鲤鱼——湟鱼、雪鸡、红狼、天鹅、黑颈鹤、冬虫夏草、雪莲、小大黄、草茵成等。此外,刚察县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极具高原特色,民俗风情更是别具一格,境内不仅有古老的佛教文化胜迹,还有先人留下的石岩字画,广袤的湖滨、草原和多样的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前景十分广阔。县境内交通便利、通讯方便、电力充足、青藏铁路、国道315线及湟嘉公路穿人乐土”。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青海湖、鸟岛、五世达赖泉、祭海台、舍布其岩画等自然景观,同时,还有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景观,其主要有沙陀寺、刚察大寺等大小13座藏传佛教寺院,其中沙陀寺地处青海湖鸟岛旅游区;独具魅力的湖光山色和奇异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特有的地域特色。
县境内风光秀丽,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东有卡约、辛店文化遗址、岗隆岩雕(东晋),碧水翠木相连的仙米国家级森林公园,有明珠相连的近十座电站构成的水电走廊,珠固古佛寺;中有万亩相连的油菜花海,世界第一高位隧道——大坂山隧道、浩门、旱台古城;西有被誉为夏都第一峰的岗什卡雪峰、永安古城。再加上回、藏、蒙多种民俗文化构成了门源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刚察县位于青海湖北岸,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东与海晏县接壤,西与天峻县毗连,北隔默勒河与祁连县为邻,南濒青海湖与共和县相望。总面积8138平方公里,全县辖四乡一镇一场,地区总人口4.2万人,有藏、汉、蒙、回、土等十一个民族,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8%,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300——3500米以上,具有明显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0.6℃,一年多风少雨,冷季长达8个月,无绝对无霜期,畜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经营各类牲畜81万头只,是环青海湖的重点牧业县之一。1997年9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刚察县基础设施步伐加快,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资源开发保持良好势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旅游资源开发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循化县夏季气候特征分析

循化县夏季气候特征分析

循化县夏季气候特征分析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祁连山脉东段,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夏季是循化县气候的一个重要季节,气候特征明显,下面我们对循化县夏季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一、高温干燥循化县夏季气候以高温和干燥为主要特征。

在夏季,受到青藏高原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使得气温迅速升高,大部分时间气温都在20℃以上,最高温度可达30℃以上。

受海拔较高的影响,太阳直射角大,紫外线辐射强烈,日照充足,导致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

夏季降雨少,风大,蒸发大,土壤水分流失较快,造成干旱现象较为严重。

二、降雨少夏季是循化县的旱季,降雨量明显减少。

气温升高导致水分蒸发增加,而降水量较少,每年6月至8月为主要降水季节,但降雨量较小,且呈现集中性降雨,降雨强度大,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由于夏季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快,植被蒸腾增加,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也明显增加,因此降雨不足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三、大风频繁夏季循化县大风较为频繁,尤其是午后到傍晚时段,大风更是猛烈。

这与青藏高原季风的影响有关,太阳能强烈,地面气温急剧升高,形成热力对流,促进了大气的垂直运动,形成强风。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东伸展,与我国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交界地区的低压相遇,形成了强风天气。

四、昼夜温差大循化县夏季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骤降。

这主要是受太阳辐射和地面反射的辐射影响,白天太阳充足,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使得气温迅速升高,而夜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又很快散失,气温迅速下降。

这种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对庄稼的生长发育有利,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五、气候适宜度高夏季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是徒步、登山、野外露营等旅游度假的好时节。

夏季气温适宜,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对一些慢性病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循化县夏季气候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高温干燥、降雨少、大风频繁、昼夜温差大和气候适宜度高。

循化县夏季气候特征分析

循化县夏季气候特征分析

循化县夏季气候特征分析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东邻甘肃省,北濒乌苏市,是一个地处高原的县城。

夏季是循化县气候最炎热的季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

下面将从温度、降水、日照等角度,对循化县夏季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首先是温度。

受高原地区的影响,循化县夏季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在20℃至25℃左右。

而在7月和8月份,气温更是高达30℃以上。

这样高温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遇到高温天气,人们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更需要注意。

农作物也会受到高温的影响,需要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其次是降水。

夏季是循化县的雨季,降水量较大。

特别是5月至9月份,降水量最多,尤其是7月份的降水量最大。

一场场暴雨经常会带来城市内涝和山洪等灾害。

循化县夏季需要做好防汛工作,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加固河堤和山体等,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和农田的危害。

最后是日照。

夏季是循化县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在6月至8月份,白天的日照时间可以达到10小时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2小时。

这样的长时间日照,既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照,也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也需要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以免晒伤或中暑。

循化县夏季气候特征主要是高温、多雨和长日照时间。

这些气候特征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在应对高温和大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也需要合理利用日照资源,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

希望通过不断地气候监测和科学研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夏季气候特征,为循化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海省简介-1.doc

青海省简介-1.doc

青海省简介
地理: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东经89°35′~103°03′,北纬31°4′~39°19′,面积72.4万平方公里,大多在海拔3000米以上。

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气温低,平均气温1月在-8℃以下(西南部达
-20℃)。

7月为0-20℃。

昼夜温差大,夏季气温日差达15℃左右。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年均降水量一般在300毫米以下。

人口:518万(2000年),主要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39%。

行政:全省共划1地级市、1地区、6自治州、2县级市、30县、7自治县。

风味菜肴:牛羊肉杂碎、醪糟、甜醅、锅榻。

地方文艺:藏族歌舞、土族召安舞。

藏族热贡艺术。

青海省简称青。

省会西宁。

古为西羌居地,汉设郡,隋设二郡,唐、宋属吐蕃。

元多属,明为西番地,1928年置青海省。

青海省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产品以石油、天然气、原盐、盐碱化工、毛纺织品居重要地位。

青海地处高原,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湖泊沼泽星罗棋布,珍禽异兽数不胜数,黄羊、野驴、棕头鸥、斑头雁、天鹅不时出没,青海湖鸟岛尤为突出;雪山和冰川景色壮丽;古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经过青海,留下许多遗迹和传说;高原牧场绿草如茵,牛羊成群。

青海盛行喇嘛教,湟中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故多有寺庙,且规模宏伟,建筑辉煌,更形成独特的宗教艺术,驰名中外。

少数民族聚居,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可考察和体验藏、土、撒拉等族的传统和习俗。

青海省气候状况

青海省气候状况

青海省气候状况青海冬天平均最低温度可达到-20℃,最高温度也只有-7℃,十分寒冷,不过在西宁和格尔木等大城市的室内一般都有暖气。

去青海旅游最佳季节为夏季,也就是5-10月;7月的青海湖边盛开有大片的油菜花,黄色的花海和一望无际的蓝色湖水,景色绝佳,湖边也是游人最好的扎营地,那时的气温不超过18℃,气候凉爽宜人。

青海是高原大陆性气候,春秋两季有来自戈壁的沙尘会形成扬尘天气,污染严重。

特别是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在春秋两个雨季盛行大风,更糟糕的是这里还常有飓风,不仅能吹起小石子,而且能将鸡蛋大小的鹅卵石吹离地面。

因受到西部昆仑山脉的阻挡,狂风在这里改变风向,同时风速也降了下来,于是在这块带状地域沉积了很多的卵石和沙粒。

青海省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四省区比邻。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

全省面积7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第四位。

其中草地3160万公顷,耕地58.99万公顷,森林25万公顷,其余为高山、湖泊、荒漠、戈壁、冰川等。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地形青海处在我国地形三大阶梯的第一级上,绝大部分属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境内呈现出高山、峡谷、盆地、高原、台地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其中4000至5000米地区占全省总面积54%,最低点1650米,最高点6860米。

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岭谷地,南部为青南高原,东部为河湟谷地,间有小块盆地和台地,西部主要是柴达木盆地。

由于地形多样,适宜于多种动物和植物生长,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前景。

气候由于受海拔、地形、纬度、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青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其主要特点是:冬季较长而不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气温地区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降水分布地区差异显著,季节集中。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5.6℃——8.7℃左右,东南部年降水量为450毫升到600毫升。

2023年青海标准冻深

2023年青海标准冻深

2023年青海标准冻深2023年,青海省的冬天格外寒冷,大家都在期待冬季的标准冻深。

标准冻深是指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壤温度达到冰点以下的最小深度。

这个数据对于交通运输、建筑工程等行业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2023年青海省的标准冻深。

青海是中国的西部省份,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该地区因其高海拔和寒冷气候而闻名。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青海的标准冻深较其他地区普遍较深。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海的标准冻深也在逐渐改变。

首先,2023年的青海省标准冻深与往年相比可能会有所减小。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地球的气候系统变化,导致地表温度的升高。

这也会导致地下土壤的温度变化,从而影响到标准冻深的深度。

预计2023年的冬季,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青海的标准冻深可能会有所下降。

其次,青海省的地理条件也会对标准冻深产生影响。

青海省地处高海拔地区,大部分地区高度在海拔3000米以上,甚至有部分地区超过5000米。

这样的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地下土壤的温度也相对较低,因此标准冻深通常会比低海拔地区更深。

问题是将会有很大的地区航空、公铁交通对标准冻深的规定要求,尤其是在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

此外,青海省的地理特点也会影响标准冻深的深度。

青海省的大部分地区是高原和山地,山地区的陡峭地形会降低太阳直射到地表的程度,使得土壤更容易冻结。

因此,标准冻深在山地区可能会相对较深。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山地区的陡峭地形也会导致水分排泄不畅,在冻结期间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例如坍塌、滑坡等问题。

另外,青海省的标准冻深还受到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动的影响。

青海省地下水资源丰富,其中部分区域地下水位较高。

地下水的渗透和流动会导致土壤温度的提高和冻结的减缓。

因此,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标准冻深可能会比较浅。

当然,这也取决于地下水的具体情况和流动的速度。

综上所述,2023年青海省的标准冻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地理条件、地形特点和地下水位都会对标准冻深的深度产生重要影响。

海北州旅游气候区划

海北州旅游气候区划

海北州旅游气候区划作者:黄桂玲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20年第03期本文利用能夠概括海北州全部气候区、气象观测资料较为完整的17个站点,根据其地面气候资料(2017-2018年)进行计算,得到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寒冷指数,并对各旅游地的旅游气候进行聚类分析,将海北州划分为3个旅游气候区,指出各区的旅游气候条件差异。

引言现代旅游业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而加快了发展速度。

目前,世界旅游业的新趋势是单纯风光旅游渐少,以消遣度假、避暑疗养与风光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为主。

海北州是一个遍布旅游资源的地区,旅游资源汇集观光览胜、避暑疗养、红色教育等多方位价值于一体,本文通过对海北地区旅游综合气候进行区划,对旅游者出行提供一定参考。

一、自然地理概况海北藏族自治州,简称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因地处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北岸而得名。

全州总面积3.41万km2,有海晏县、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刚察县4个辖县。

境内平均海拔3 100m,处于东南季风、西北干旱、青藏高原3种气候交汇处,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寒冷期长,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大,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310~529mm,年日照时数2 518~2 995h,年均辐射量每平方米5 210~6 568MJ,丰富的气候资源孕育了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创造了被世人赞叹的“魅力海北”。

二、海北州旅游气候分析(一)气候条件对旅游的意义人们在出门旅游之前,一般都会选择最合适的出行季节和最适宜的气象条件进行旅游,“舒适”是旅游的重要属性,而气候是是否舒适的决定条件之一。

当各气象要素配合恰当,人们就感觉到舒适,否则就感觉到不舒适,甚至当某些气象要素值超过一定的“标准值”,超过人体能承受的“最大值”时,便会出现生病的情况。

(二)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标的选择从气象条件来看,温度、湿度、风速3个要素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最敏感。

格尔木天气

格尔木天气

格尔木天气格尔木是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城市,属于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的内陆高原城市之一。

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格尔木的气候异常严寒,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格尔木的天气特点。

格尔木的冬季从11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的4月下旬。

在这个时候,格尔木的气温极低,常常可以达到-30°C甚至更低。

由于缺乏日照和大风的影响,寒冷感更加明显。

此外,由于高原地势的影响,当地的气温变化幅度也非常大,早晚温差常常超过20°C,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夏季是格尔木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但相比其他地区,夏季的格尔木依然凉爽宜人。

从6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夏季,这段时间的气温维持在15°C左右,最高气温很少超过25°C。

同时,由于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的原因,格尔木夜晚的气温也很低,常常在0°C以下。

因此,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游客们来到格尔木都需要做好防寒准备。

格尔木的春季和秋季是相对较短的过渡季节。

春季一般在4月下旬开始,秋季则在9月中旬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格尔木的气温逐渐回升或降低,但温差较大,早晚依然较冷,白天阳光温暖,但夜晚仍然寒冷。

因此,游客们来到格尔木时需要根据自己的活动行程来选择适当的衣物。

格尔木的气候极其干燥,年降水量很低,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在寒冷的冬季,格尔木的降雪对当地的旅游和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由于气温低和相对湿度较低,格尔木的水分蒸发速度相对较快,空气湿度也比较低。

因此,人们在这里的肌肤容易变得干燥,需要特别注意保湿。

总的来说,格尔木的天气特点是寒冷干燥,冬季特别严寒,夏季凉爽,春秋季早晚较冷。

无论是冬季的寒风刺骨,还是夏季的阳光明媚,格尔木的天气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当你前往格尔木时,请提前检查当地的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旅程的安全和愉快。

地理赏析青海省青海湖

地理赏析青海省青海湖

地理赏析青海湖青海(注意,青岛在东部沿海,是山东省下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而得名,简称青,省会西宁。

青海总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2020年总人口592.40 万(常住人口)。

青海省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呈阶梯状下降,整个青海兼具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三类地貌,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东部多山,西部为高原和盆地),地跨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大通河5大水系。

青海北部为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地,海拔高度在4400米以上,山间多盆地和谷地。

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的青南高原,海拔4500—5000米,分布着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山、布尔汗布达山、阿尼玛卿山等。

祁连山东南的湟水谷地,因水源(充足)、热量(丰富)、地形(平坦)及土壤(肥沃)等自然条件,而成为了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包括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一。

祁连山西端的柴达木盆地,是巨大山间断陷盆地(内含沙漠),因铁矿、铜矿、锡矿、盐矿(含钾盐、食盐等)等矿物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其中,茶卡盐湖、查尔汗盐湖,(各类盐)资源丰富,风景迤逦。

青南高原是中国诸多江河的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即“三江源”。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而青南高原则是中华的水塔。

此外,三江源湿地沼泽遍布,也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是一个构造断陷湖(水深,岸坡陡峻或湖岸平直,多呈狭长形)。

青海湖的形成初期是一个淡水湖(外流湖),与黄河水系相通。

由于新构造运动(印度洋板块的向北挤压碰撞),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使注入黄河的倒淌河(原为自西向东流向,后改为自东向西流向)被堵塞,外加气候变干(海拔升高,海洋水汽影响小),青海湖变成了内流湖(咸水湖),今面积4500平方千米(受气候变暖,冰雪消融影响,有扩大趋势)。

青海湖岸上牧草丰茂,牦牛、绵羊成群。

青海环境气候

青海环境气候

青海环境气候1、青海高原的环境青海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

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海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

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2、青海属于什么气候?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

其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

全省年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祁连山区在410~520毫米之间,东南部的久治、班玛一带超过600毫米,其中久治为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达到745毫米;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在17~182毫米之间,盆地西北部少于50毫米,其中冷湖为降水最少的地区。

(2)青海环境气候扩展资料:青海的地理环境:1、位置境域青海位于中国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

2、地形地貌青海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

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内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地区面积为1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15.9%;海拔高度3000到5000米地区面积为53.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76.3%。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海3、青海这个城市环境气候怎么样?会不会很干?很多土?青海是我国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并不是一个城市。

青海海拔是最高的省份。

气候相对比较干旱环境。

比较优美。

青海省省情.doc

青海省省情.doc

青海省省情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青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基本特点:一是地广人稀。

青海东西长约1200公里,在东经89?35'——103?04'之间;南北宽约800公里,在北纬31?39'——39?19'之间,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51%,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

到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

二是多民族聚居。

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

全省现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总面积的98%。

三是资源丰富。

共发现各种矿产127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9种居全国首位。

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此外,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四是生态地位重要。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土地资源: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公里, 约占全国的1/13,仅次于内蒙古、西藏、新疆,居全国第4位。

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各类矿产129种,其中54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10位,23种排前3位。

锂、锶、钾、镁、芒硝、石棉、石英岩等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全省已发的矿种129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7种,其中,已发现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72种,水气矿产3种。

全省共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19处。

水能资源:青海省河流众多,河床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青海省简介

青海省简介
● 南宋理宗元庆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进军洮、河、西宁州,青海东部地区纳入蒙古汗国版图。 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设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青、甘一带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 (1281年)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辖西宁诸州。
● 明洪武六年(1373年) [7] 改西宁州为卫,下辖6千户所。以后又设“塞外四卫”:安定、阿端、 曲先、罕东(当今海北州刚察西部至柴达木西部,南至格尔木,北达甘肃省祁连山北麓地区)。 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设西宁兵备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宁近地,“塞外四卫”由西 宁卫兼辖。明初青海东部实行土汉官参设制度。在青南、川西设有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又在今青 海黄南州、海南州一带设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
矿产资源
● 青海省境内祁连成矿带以有色金属、石棉、煤为主;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以贵金属、有色金属、 煤炭为主;柴达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气、盐类矿产为主;东昆仑成矿带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 为主;“三江”北段成矿带以铜、铅、锌、钼等有色金属矿产为主。按矿产种类的区域分,大致 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属,西部盐类和油气,中部有色金属、贵金属,东部非金属”的特点; 矿种上,有矿产种类多,共生伴生矿产多,小矿多,矿产地部分散,矿产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特 点。全省盐湖类矿产资源(钾、镁、钠、锂、锶、硼等)储量相对丰富。石油、天然气、钾盐、 石棉及有色金属(铜、铅、锌、钴等)矿产品的供应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各类矿产135种, 查 明 矿 产 8 8 种 , 单 矿 种 产 地 数 11 2 1 个 , 其 中 , 大 型 1 8 4 个 , 中 型 2 2 4 个 , 小 型 7 1 3 个 。 在 已 探 明 的矿种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6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盐(氯化镁和硫酸镁)、钾盐、锂矿、锶 矿 、 石 棉 矿 、 饰 面 用 蛇 纹 岩 、 电 石 用 灰 岩 、 化 肥 用 蛇 纹 岩 、 冶 金 用 石 英 岩 、 玻 璃 用 石 英 岩 等 11 种 矿产居全国第一位,有25种排在前三位。

青海地理知识点高考总结

青海地理知识点高考总结

青海地理知识点高考总结青海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省份之一,青海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十分丰富多样。

在高考中,青海地理知识点常常是考生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下面将从青海的地貌、水系、植被和气候等方面对青海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青海的地貌主要以高原和山脉为主。

青海高原是中国的第三大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

高原上地势起伏,山脉纵横交错,其中最著名的是祁连山和昆仑山。

祁连山是青海省的界山,位于青海东北部,海拔超过5000米。

昆仑山位于青海的南部,被誉为“中国屋脊”,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之一。

青海拥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系。

最著名的湖泊是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除此之外,青海还有洪湖、星星海等许多湖泊。

河流方面,青海有长江源、黄河源等重要的河流发源地。

这些水系为青海的农业和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青海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

青海高原上的植被主要有草原、沙地植物和苔原植物等。

青海的草原面积广阔,是中国重要的牧区。

青藏高原东部有较为发达的草甸草原和典型的黑土草原。

沙地植物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沙漠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等。

苔原植物则分布在高海拔地区,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

青海的气候因地处高原和山脉之间而呈现出多样性。

青海高原上的气候以寒冷干旱为主,年降水量较少,日温差较大。

青海东部山区气候较为湿润,年降水量明显增加。

青海的气候特点对青海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以上提到的地貌、水系、植被和气候,青海还有其他许多地理特点值得关注。

比如,青海还是中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拥有众多的水电站和风电站。

此外,青海也是世界闻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

总之,青海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包括了青海的地貌、水系、植被和气候等内容。

青海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省份,其地理各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

了解和掌握青海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片美丽的土地,还可以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
一个大型盆地。

在柴达木盆地的东部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适宜发展枸杞产业。

本文将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区,温带半干旱气候,受青藏高原的西北季风
的影响,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温暖。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枸杞的生长非常有利,可以保
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年均温度在8-10摄氏度左右,日照充足,降水量适中,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枸杞的生长。

枸杞生长喜欢充足的阳光和适量的降水,而柴达木盆地东部
地区的气候条件正好符合这一需求。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土壤条件较为肥沃,土壤pH值适中,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这对于枸杞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而且,在这种土壤条件下生长的枸杞,不仅质量好,口感佳,而且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夏季阳光充足,气温适宜,有利于枸杞果实的生长和成熟,无
论从气候条件还是土壤条件来看,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都非常适宜发展枸杞产业。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发展枸杞产业的气候条件非常优越,夏季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绝对有利于枸杞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生长。

而且,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土壤条
件更是为枸杞的生长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发展枸杞产业必将有着
广阔的发展前景。

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加大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枸杞产业的投入和
发展,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循化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循化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循化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循化县的降水变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循化县的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也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一、循化县的降水情况循化县属于寒温带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较少。

根据气象数据显示,循化县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00mm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6月至8月,占全年降水的70%以上。

在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甚至出现了连续多年的干旱情况。

这种季节性分布的降水特点,决定了循化县的农作物生长季节和水资源供应情况。

二、近年来的降水变化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循化县的降水情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据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近10年来,循化县的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尤其是在冬季,降水量减少的情况比较严重,导致了当地的干旱问题愈发突出。

而在夏季,降水量的分布也出现了不规律的情况,有时出现了降水不足的情况,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监测数据还显示,循化县的降水事件中,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也有所增加。

这意味着虽然整体降水量减少,但降水量的强度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种变化对当地的水文情况和土壤侵蚀等问题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未来的应对措施针对循化县降水变化的特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应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入的气候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当地降水变化的情况,为农作物种植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应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当地农田的灌溉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应加强抗旱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作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从而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于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增加,应采取相应的防汛措施,加强对险工程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还可以通过水资源的调配和输水工程的建设,来缓解极端降水事件对水资源的影响,确保供水的安全和稳定。

青海省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的危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青海省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的危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青海省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的危害及防灾减灾措施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常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尤其是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防灾减灾工作,对于青海省的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

1. 干旱灾害青海省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干旱灾害一直是农牧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干旱导致土地干裂,植物生长受阻,牲畜缺水,农牧业产量大幅减少,严重影响着青海省的农牧业发展和农民的生计。

2. 暴雨洪涝灾害青海省地处高原,地势起伏大,山洪暴发的可能性较大,暴雨过后常常引发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会导致农田被淹没,作物受损,牲畜死亡,农田土壤流失,农村道路被毁等严重后果,给青海省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3. 雪灾青海省高寒地区较多,冬季降雪较多,雪灾对农牧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大雪压垮棚舍,冻死牲畜,导致道路交通阻塞,农作物受灾等问题频发,为青海省的农牧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4. 冰雹灾害冰雹灾害是青海省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冰雹冲击力强,容易导致农作物受损,果树受伤,牲畜受伤等情况,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防灾减灾措施针对青海省的主要灾害性天气,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对农牧业产生的危害,确保农牧业的稳定发展。

1.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针对干旱灾害和暴雨洪涝灾害,需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修建水库、堤坝、排水渠等,有效地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提高灾害的抵御能力,保障农牧业的生产。

2. 推广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包括灌溉设施和排水设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改善土壤排水状况,减少农田水患和干旱对农田的不利影响,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 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农牧民做好防范准备,减少灾害对农牧业的危害。

4. 推广抗灾作物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抗灾作物品种进行种植,提高作物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循化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线辣椒种植的影响

循化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线辣椒种植的影响

循化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线辣椒种植的影响循化县位于中国青海省海东市的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县。

由于其高海拔、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特点,循化县的气候变化特征对线辣椒种植有着重要的影响。

循化县的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凉爽。

年平均气温在-3℃至6℃之间,冬季最低气温可达-30℃以上。

这种严寒的气候条件对于许多蔬菜作物是不利的,包括线辣椒。

线辣椒生长期较长,需要相对较高的温度和日照时间。

循化县的寒冷气候使得线辣椒的种植周期变得更加困难,且产量较低。

循化县的降水分布不均匀,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500毫米左右,主要分布在夏季和秋季。

夏季降水相对较多,但温度较低,不利于线辣椒的生长和发育。

由于循化县面临的地势较高且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导致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

这种不均匀的降水分布会使辣椒种植面临着干旱和水分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循化县的日照时间较短,平均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

线辣椒是喜光植物,对光照的要求比较高。

缺乏充足的日照会影响辣椒的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在循化县的现实情况下,针对线辣椒种植的气候变化特征,可以采取一些适应措施来提高产量和质量。

可以通过选择早熟、耐寒性强的线辣椒品种来适应低温条件。

可以利用温室大棚等技术手段,为辣椒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环境。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水源管理和灌溉措施来解决水分不足的问题,提高辣椒的生长条件。

循化县的气候变化特征对线辣椒种植有着重要的影响。

寒冷的气候、不均匀的降水和短暂的日照时间是线辣椒种植面临的主要挑战。

通过采取适应措施和技术手段,可以克服这些影响,提高种植效果,实现辣椒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海北州概况

海北州概况

海北州概况自然地理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介于北纬36°44′00″~39°05′18″、东经98°5′00″~102°41′03″之间。

东南与大通、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青海湖相望;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肃南县为邻。

全州东西长413.45公里,南北宽261.41公里。

土地总面积34068.44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71%。

海北州地处祁连山中部地带,祁连山系的走廊南山(往东南向延伸称冷龙岭)、托勒山、托勒南山、大通山(往东南向延伸称达坂山)等由西北走向东南,层峰起伏,巍峨绵延。

托勒山、托勒南山、大通山(往东南向延伸到达坂山)等由西北走向东南,层峰起伏,巍峨绵延。

上述山脉构成海北高原明显的骨架,境内山峰海拔大都在40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托勒南山五个山东沟脑主峰,海拔5287米,最低点位于祁连黑河下游大子龙沟口南500米处,海拔2180米,相对高差3100米。

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温度和降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表现出有规律地带性变化。

海拔超过3000米的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85%以上。

从地貌成因看,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和冰川地貌。

从地貌形态看,有川谷、盆地、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

全州分为三个地貌区:祁连山高原区、青海湖北部湖盆区和浩门河河谷区。

海北州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寒冷期长,温凉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夜雨和大风。

年平均气温-0.3‴~-0.7‴,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39‴。

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

年日照时数2440~3140小时。

年辐射热量每平方厘米131~177千卡。

无绝对无霜期。

行政区划海北藏族自治州(驻西海镇)辖4个县:门源回族自治县(驻浩门镇)共有4个镇,8个乡,109个村(牧、居)民委员会,各乡镇是浩门镇、东川镇、泉口镇、青石嘴镇、仙米乡、珠固乡、北山乡、阴田乡、麻莲乡、西滩乡、苏吉滩乡、皇城蒙古族乡;祁连县(驻八宝镇)共有3个镇、4个乡、45个村(牧、居)民委员会,各乡镇是八宝镇、峨堡镇、默勒镇、阿柔乡、扎麻什乡、野牛河乡、央隆乡;海晏县(驻三角城镇)共有2个镇、4个乡、29个村(牧、居)民委员会,各乡镇是三角城镇、西海镇、金滩乡、青海湖乡、哈勒景蒙古乡、甘子河乡;刚察县(驻沙柳河镇)共有2个镇、3个乡、31个村(牧、居)民委员会,各乡镇是沙柳河镇;哈尔盖镇、伊克乌兰乡、吉尔孟乡、泉吉乡。

青海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

青海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

青海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势西高东低,属于高寒半干旱气候区。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青海农业发展一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
土地肥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青海省制定了水肥一体
化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着重于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

青海省拥
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湖泊水源,但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水资
源的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因此,
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水资源调配和利用效率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
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管理等,以确保农田灌溉水
源的充足和稳定。

其次,实施方案还注重提高土壤肥力,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青海省土地多为高原草甸土壤和黄土,土壤肥力较低,且容易出现
盐碱化现象。

因此,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包
括推广有机肥、生物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利用,加强土壤保护和
改良工作,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此外,实施方案还强调了水肥一体化的管理和技术支持。

通过建立
健全的水肥一体化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水
肥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以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和农作物的良好生长。

总的来说,青海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是为了解决青海农业发展中的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肥力不足问题而制定的。

通过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和加强管理和技术支持,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希望在未来的实践中,青海省能够进一步完善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为青海农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东北部气候
1、青海省的大致水文土文以及气候资料
境内除黄河湟水谷地及柴达木盆地等部分地区外,其余地区都在
海拔米以上,是世界屋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省地形差异显著。

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
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


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
的黄土层,是本省主要的农业区。

西北部的柴达木,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盆地,海拔600至3000米,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 200至300公里,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南部
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

“柴达木”在蒙古语中为“盐泽”
之意。

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
均海拔4500米以上。

现已对外开放的阿尼玛卿峰(即玛积雪山),在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峰高6282米。

河流山川:境内江河有流量在每秒0.5立方米以上的干支流
217条,总长1.9万公里。

较大的河流有黄河、通天河(长江上游)、扎曲(澜沧江上游)、湟水、大通河。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

全省水力资源十分
丰富,水力蕴藏量为21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电站单机在500 千瓦
以上有172座,总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770亿千瓦小时,省内有湖泊 230多个,总面积约 7136平方公里,其中咸水湖50
多个,淡水湖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2个。

我国第一大内陆湖——青海湖,海拔3200米,是本省重要的渔业基地。

察尔汉、茶卡、柯
柯等盐湖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盐化资源。

民族与人口: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34个民族,全省总人口为51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
人口占42.8%。

全省辖西宁市、海东地区,以及海南、海北、黄南、
玉树、果洛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8个市、地、
州,共计47个县、民族自治县和县级市。

省会西宁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青海省气候咋样?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
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

但各地区气候又有明显差异,东
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在2~9℃,无霜期为100至200天,年降雨
量为250~550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热量水份条件皆能满足一
熟作物的要求。

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温度 2~5℃,年降雨量近200毫米,照长达3000小时以上。

东北部高山区和青南高原温度低,除祁连山、
阿尔金山和江河源头以西的山地外,年降雨量一般在100~500毫米。

3、青海高原在青海省中部中南部为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其气候特点
是什么?
青海高原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内陆,气候属于典型的高知原大
陆性气候,即道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气候,低温、干燥、高寒、缺
氧形成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

从南向回西北大体表现出温暖湿润、寒
答冷半湿润、寒冷半干旱和寒冷干旱气候。

4、青海省气候跟广东省有多大的区别
青海省绝大部分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
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雨热同季、日照长、太阳辐射
强等特点。

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南部高海拔地区无
绝对无霜期。

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渐增。

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年降
水量不足50mm,植被稀少,以荒漠为主。

而西南部降水量可达近
500mm,地表水量丰富,森林密布。

广东省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为地处低纬,面临广阔的
海洋,因此海洋和大陆均对广东气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春季这
个时候是当地冷暖天气交替的变化季节,所以它的不稳定性很大。


的年份会出现春光明媚的春天,而有的年份却会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
倒春寒天气;在某些年份因为雨季来得迟,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干旱。

夏季广东由于纬度较低·临海,气温较高,并且受海洋气团的影响,
普遍吹偏南风,带来丰沛的雨水同时易受热带气旋影响。

秋季多
晴朗天气,少降水,开始进入干季,热带气旋活动可能逐渐减小。

冬季普遍盛行东北风或北风,气温偏高,但个别年份在寒潮来临时,
也可出现霜冻天气。

冬季是广东的干季,降水较少,多晴好天气,光
照充足。

5、青海省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有以下特点:
(1)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

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是
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

(2)平均气温低,境内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7℃~8.5℃之间,全省各地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17℃~5℃之间。

(3)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

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
毫米以下。

(4)雨热同期,青海属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以后进
入雨季,至9月中旬前后雨季结束,这期间正是月平均气温≥5℃的持
续时期。

(5)气象灾害多,危害较大。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

6、青海省西宁市的气候环境
西宁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

其特点是:气压低、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强,日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值得一提的是,冬季气候相当的干燥,紫外线也强烈
消费水平西宁市消费水平在省内算是比较高的,但是全国范围
内仍比较一般,普通住宿约200元/晚,打车市内基本10元以内。

但是每年的7、8月旅游旺季时,住宿会涨价1-2倍。

西宁的物价也是比较高的,蔬菜水果跟一线城市价格相当,有时候还更贵一些,餐馆里的拉面也是每碗15元左右,冬天的葡萄达到16元一斤,物以稀为贵呀。

7、青海属于什么气候?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

其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

全省年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祁连山区在410~520毫米之间,东南部的久治、班玛一带超过600毫米,其中久治为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达到745毫米;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在17~182毫米之间,盆地西北部少于50毫米,其中冷湖为降水最少的地区。

(7)青海省东北部气候扩展资料:
青海的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

2、地形地貌
青海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

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内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地区面积为1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15.9%;海拔高度3000到5000米地区面积为53.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76.3%。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海
8、我是山西人想问一下青海气候怎么样啊
青海省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

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下川口村,海拔为1650米。

青南高原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

在总面积中,平地占30.1%,丘陵占18.7%,山地占51.2%,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面积占26.3%,3000米—5000米的面积占67%,5000米以上占5%,水域面积占1.7%。

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

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

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

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然区域。

全省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有以下特点:(1)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

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

(2)平均气温低,境内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7℃~8.5℃之间,全省各地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17℃~5℃之间。

(3)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

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4)雨热同期,青海属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至9月中旬前后雨季结束,这期间正是月平均气温≥5℃的持续时期。

(5)气象灾害多,危害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