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的构成及认识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文化的构成及认识路径
彭兰
尽管已有很多研究者对于网络文化做出了自己的界定, 但对于网络文化, 要做出一个简单的定义, 是很困难的。网络文化的研究, 其目的不是要在网络中划出一个圈, 指出哪些对象属于或不属于网络文化的范畴, 而是要从文化的角度揭示网络中所有活动与现象的社会意义, 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因此, 要全面认识、分析网络文化, 更重要的在于找到认识网络文化的角度与路径。
网络文化的构成层面
要认识网络文化, 需要将它放在不同层面加以考察, 这包括:网络文化行为: 网民在网络中的行为方式与活动, 大多具有文化的意味, 它们就是网络文化的基本层面, 是网络文化的其他层面形成的基础。
网络文化产品: 这既包括网民利用网络传播的各种原创的文化产品, 例如文章、图片、视频、动画等, 也包括一些组织或商业机构利用网络传播的文化产品。
网络文化事件: 网络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文化意义的社会事件, 它们不仅对于网络文化的走向起到一定作用, 也会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网络文化现象: 有时网络中并不一定发生特定的事件, 但是, 一些网民行为或网络文化产品等会表现出一定的共同趋向或特征, 形成某种文化现象。
网络文化精神: 网络文化的一些内在价值取向与特质。目前中国网络文化精神的主要取向表现为: 自由性、开放性、平民性、非主流性等。但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渗透程度的变化,网络文化精神也会发生变化。
网络文化产业: 网络文化具有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它不仅是文化产业的增长点与制高点, 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和其他传统产业变革的力量。
网络文化制度: 网络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也会在社会制度层面反映出来。网络文化所推动的制度发展、变化甚至变革, 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体现。
网络文化秩序与格局: 网络文化具有复杂的主体构成, 由文化的生产、消费、管理、应用等多种主体间形成的关系与秩序, 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群体文化的相互关系与态度, 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构成层面。
不同层面的网络文化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网络社会景观。研究网络文化, 有时需要从以上层面的某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有时又需要将这些不同层面的认识综合起来、统一起来。
网络文化的基本认识框架
网络文化依托于网络这一特殊的土壤, 但它的根基来自于现实社会。网络社会所遵循的仍是传统社会运行的那些主要“公式”。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在网络里, 某些“变量”的“值”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革命性结果的产生。因此, 网络文化既有一般文化的共性, 反映了中国社会总体的某些特点, 又具有一定的个性, 网络技术、网络环境、网络互动无疑是这种个性形成的关键因素。
也就是说, 网络平台的属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因此,认识网络文化, 就要认识网络这一空间的特殊属性, 这些属性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以及这些属性对于网络文化个性的影响。
一直以来, 网络被人们更多地视作媒体, 但是, 网络的不断发展, 使人们意识到, 它具有比传统媒体复杂得多的属性。它同时具有技术平台、媒介、经营平台和社会等四种属性。这些属性并非彼此割裂, 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交叉作用, 正因为如此, 网络传播才显现出复杂的社会景观, 网络文化也是网络多重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 研究网络文化, 需要认识网络的这些不同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观察在网络属性变化的过程中网络文化的演进过程。
技术属性下的网络文化
从目前来看, 网络同时具有四种属性, 但这种四种属性并不是同时出现的, 网络最早表现出来的是技术属性,当WWW( 万维网) 技术普及后, 它作为大众媒介的属性逐渐突出。另一方面, 尽管在较早阶段网络中就出现了虚拟社区, 但是, 它作为社会形态的属性,是到了21 世纪后才表现得日益充分。而网络的商业属性也是伴随着媒介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发展才出现并且不断强化。
在网络属性的演变过程中, 网络文化也在完成着它的演进与扩展。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从技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扩展。网络在最早期, 是技术精英的专利, 网络文化的“血统”是小众的、精英的。在那个阶段, 网络文化的发展动力是以技术为主的, 技术的交流、共享、谋求技术进步、通过技术建造乌托邦等构成这一阶段网络文化的主要特点,此外, 由于当时的技术精英的价值观取向, 那一阶段的网络文化也具有反主流、反商业等特色。但是, 在商业力量等的推动下, 网络文化已经变成了大众文化。
2. 从反主流文化向主流文化的扩展。网络文化起源于技术精英, 所以它从一开始也表现出较为浓烈的反主流意识, 黑客现象及黑客文化就是其主要表现之一。除了黑客以外, 恶搞等反主流文化也是网络文化早期的基调。从总体来看, 网络文化在最初更多的是以主流文化的叛逆者的面貌出现。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应用的深入, 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互动日益密
切, 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也从简单的对抗发展成对话、合作甚至融合, 网络文化自身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因此,一方面是网络文化向主流文化的靠拢,另一方面是网络媒介本身的主流化, 两者交织作用的结果, 是网络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3. 从同质文化向异质文化的扩展。在普及程度较低的互联网早期, 互联网更像一个大家庭, 它跨越地域界限, 将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连结在一起, 此时的网络文化表现出较大的同质性。但是, 随着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和商业化程度的提升, 网民构成日益多元, 网络应用的形式也日益丰富,BBS、即时通信、博客、SNS、微博等各种应用将网络人群细分, 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出异彩纷呈的群体文化、亚文化, 网络文化的异质性日益明显。网络文化的异质性, 也是网络经营的需要, 只有异质的市场, 才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因此, 商业力量也在不断推动网络文化的异质化, 甚至个性化。
4. 从技术文化向商业文化的扩展。网络是以计算机技术的身份诞生的, 因此, 早期的网络文化也是以技术文化为主的。它在初期的发展动力, 主要来自技术自身。但是,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当互联网开始变成一种公共信息设施和公共媒体时, 商业的力量开始渗透到网络中, 商业力量成为网络发展的新的主导力量。网络文化中商业文化的属性逐渐凸显, 而且最终促使网络文化的深层转型。
尽管网络文化的性质在发生变化,但由网络技术的特性带来的一些网络文化特质却是一直保留着并不断延续,例如它的开放性、多元性、分权性、集群性、参与性等。网络文化正是基于这样的特质, 在与现实社会进行着互动。
媒介属性下的网络文化
网络无疑是一种媒介, 很多新的网络文化现象, 与网络的媒介属性相关。下面三个方面是认识网络媒介与网络文化关系的主要角度。
( 一) 网络新闻与网络文化的互动关系
网络新闻与网络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作为网络文化表现方式的网络新闻。新闻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特定社会文化的表现方式。网络新闻也不例外。网络新闻的内容、传播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网络文化的表现。从专业网站的新闻传播活动角度看, 网络文化同时体现在网络新闻内容的选择与加工这一微观层面和网络新闻的结构与传播理念这一宏观层面, 所借助的是网民的价值取向这样一个桥梁。网络新闻的加工、整合、版面编排形式等, 都要针对网民的需求特点来考虑, 也就是需要与网络文化的某些取向相契合。
网络新闻内容的整体结构, 也与传统媒体的新闻有所不同, 例如, 娱乐新闻、社会新闻的比重要更大, 这也都反映了网络文化的需求特点。而传播策略上, 网络新闻更注重互动性、参与性, 这也是顺应网络文化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