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武汉市2024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一、整体目标
1.实施全市范围内的土壤污染调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2.制定并实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评估方法。
3.开展土壤修复与治理技术研究,建立修复与治理示范项目。
4.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和法规体系,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
5.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土壤污染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共治。
二、调查与监测
1.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以农田土壤、园林绿化土壤和工矿用地等为重点调查对象。
2.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包括固定站点监测和移动监测。
3.制定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三、标准与评估
1.制定并完善相关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确保科学准确。
2.推进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工作,对土壤质量进行定期监测评估。
四、修复与治理
1.进行土壤修复与治理技术研究,开展修复与治理关键技术攻关。
2.建立土壤修复与治理示范项目,推广先进有效的修复与治理技术。
3.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农民使用绿色环保的农残和农药,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五、法规与政策
1.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法规章程,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
2.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宣传和社会监督,提高管理执行力度。
六、宣传与教育
1.加强土壤污染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2.开展土壤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培训活动,提高社会共治的能力。
以上是武汉市2024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的大致内容和要点,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武汉市将全面加强土壤污染的监测、调查、修复和治理工作,有效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安全。
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引言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土壤修复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技术的原理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技术是一种生物修复技术,其原理是将植物和固氮菌共同利用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修复。
固氮菌是一类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的微生物,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共同生长并利用土壤中的养分。
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时,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将其积累在地上部分,并将部分重金属通过根分泌物排出体外或沉积在根系周围,同时利用固氮菌将土壤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促进植物生长,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二、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技术的适用性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技术适用于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并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植物的选择是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技术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较好的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重金属性和较高的寿命,如铜钱草、石蒜等。
固氮菌的选择也是影响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固氮菌菌株对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促生作用和固氮效果。
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技术的适用性较强,但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和污染情况进行合理的植物和固氮菌选择。
三、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技术的优势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技术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该技术是一种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避免了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中对土壤进行挖掘和替换的方式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
在修复过程中,植物的生长能力和固氮菌的促生固氮作用可以促进土壤的自然修复过程,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综合性能。
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技术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植物和固氮菌菌株,因此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出较好的修复效果。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土壤污染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立法与政策制定:1.制定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责任分工和监管机制。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多部门合作、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污染源控制与防治:1.加强农业生产、畜禽养殖和工业生产等关键行业的环境监管,实施污染源排查与整治。
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的认知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三、土壤修复与治理:1.实施土壤修复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和示范工作。
2.推进农业有机肥料和环保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壤的污染。
四、监测与评估:1.建立全国性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定期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进行监测和评估。
2.加强土壤采样与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标准化,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五、责任与管理:1.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和监管权限。
2.加强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工作推进,提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1.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他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经验和技术。
2.参与国际土壤环境保护合作项目,获取国际合作资金和技术支持。
七、投入与保障:1.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科研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支撑能力。
2.制定专项经费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是一份较为简要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实施细节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通过全面推进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土壤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各种治理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来修复污染土壤的一种方法。
其中,微生物修复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
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种,可以分解、转化或吸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而降低土壤污染程度。
例如,国内某研究团队在某工业废弃场进行了微生物修复试验。
他们通过添加一种特殊的细菌,成功降解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土壤恢复了一定的生态功能。
二、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手段对土壤进行处理,以达到去除或减少污染物的目的。
常见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热解、超声波和电动力场等。
热解技术是通过加热土壤,使污染物蒸发或分解,从而达到治理的效果。
超声波技术则是利用超声波的震荡作用,使污染物颗粒分散,增加其与土壤颗粒的接触面积,加速污染物的迁移和分解。
电动力场技术则是利用电场的作用力,推动污染物的运移和迁移,达到去除的效果。
这些物理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化学物质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化学氧化、还原和沉淀等。
化学氧化技术通过添加氧化剂,使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降解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化学还原技术则是通过添加还原剂,使污染物发生还原反应,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
化学沉淀技术则是通过添加沉淀剂,使污染物与沉淀剂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污染物。
这些化学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
四、综合修复技术综合修复技术是将多种修复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理方案,以提高治理效果。
例如,某地区的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研究人员采用了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
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现状及其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现状及其修复技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有机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保障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之而来的农药残留问题也逐渐凸显,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本文旨在综述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分析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探讨现有的土壤修复技术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未来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和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有机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情况,阐述农药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和机制。
接着,将重点分析农药污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农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综述现有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以期为解决有机农药污染土壤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二、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现状分析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有机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保障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方式以及农药残留问题,使得有机农药成为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前,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十分严峻。
一方面,许多地区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依赖农药,导致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
这些残留农药不仅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肥力,还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农药使用指导和技术支持,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往往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污染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需要开展系统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这包括对土壤中农药残留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农药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监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还需要加强对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2024年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范文
《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石油泄漏和意外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因此成为了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石油污染土壤的危害石油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石油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因此,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当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1.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换土、去表土、热处理等方法去除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
其中,换土法是通过移除受污染的土壤,用未受污染的土壤进行置换;去表土法则是去除表层受污染的土壤,深层的土壤则通过自然降解或生物修复等方法进行处理。
热处理则是通过加热使石油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2.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与石油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其危害性。
常用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化学氧化法、化学还原法、溶剂浸提法等。
3.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及其代谢活动来去除或降低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其中,微生物修复是通过投加具有降解石油能力的微生物,加速石油的分解;植物修复则是通过种植能吸收或降解石油的植物,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四、当前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虽然当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物理修复技术成本较高,且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化学修复技术存在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有害中间产物的风险;生物修复技术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温度、湿度、pH值等。
此外,对于复杂多变的石油污染物,现有的修复技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五、未来展望未来,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将朝着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的研究策略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的研究策略摘要:积极开展土地污染调查和有关工作,是确保土地使用安全、公共卫生、人民生活得放心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文章从污染场地土壤的环境现状为调查参照,讨论土壤管理修复的对策。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目前,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面临着“粮食安全,生态退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全球变化,灾害频发”的问题。
土壤是地球表面系统最基本的环境因素,它是一个具有固、液、气多相的开放性系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整个陆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环境的时空变化是动态的,空间变化是连续的。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土壤环境保护与生产功能、生态工程建设的支持功能以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是当前土壤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具体情况(一)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工作开展程序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调查既需要系统的学科知识予以支撑,还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细心不断投入到调查过程中。
工作程序一般囊括三个方面:首先,不论开展何种调查,都必须做好充分的资料搜集与了解,专业的人员进入现场踏勘后,详实记录有关数据,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
在这个阶段,不建议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其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入采样分析的重要阶段,只有通过逻辑紧密的推理论证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该阶段,采用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两步进行,每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最后,在数据支持力不足证的情况下,在调查中进一步进行补充采样和测试,从而获得足以支撑计算的风险评估参数和修复方案的思考依据。
(二)污染场地土壤的主要特征根据国家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显示,对650万平方公里的全国普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目前的环境质量并不好,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污染。
全国土壤污染总量超标率为16.1%,严重超标占1.1%。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研究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研究摘要:通过对土壤环境管理和污染场地修复的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国家已经提出了许多要求,但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在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管理和维修效果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许多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迫切需要对这项工作进行研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本文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土壤修复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修复对策1土壤污染的分类根据污染物的类型划分,可以大致分为重金属、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三类情况。
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
这些重金属来自于工业废水、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有机物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如石油类、农药、化肥等。
这些有机物来自于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和城市生活等。
微生物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人畜粪便、污水等。
2常见修复方法2.1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指利用各种物理作用将污染物从污染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一种技术。
目前,热处理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物理修复方法之一。
热处理技术通过加热污染土壤,使污染物发生物理变化,从而实现其去除或分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挥发的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类、溶剂类等。
常见的热处理技术有蒸气浸提、微波/超声加热以及热脱附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1)蒸汽浸提技术污染土壤蒸气浸提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土壤中注入高温蒸汽,使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被蒸发出来。
蒸汽中的污染物随后被冷凝成液体,并通过收集系统进行分离和回收。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其他有机污染物。
高温蒸汽可以迅速将有机污染物蒸发出土壤,从而实现高效去除。
通过冷凝和收集系统,蒸汽中的污染物可以被有效地分离和回收,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废水排放到土地上,导致污染问题日发严重。
许多地方的土地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污染,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还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因此,对污染场地的修复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从事土壤修复的人员和机构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但是由于修复技术的不成熟、修复成本的高昂等问题,困扰着整个领域。
因此,需要开展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综合示范项目,落实科技创新,开展高质量、有效的环境治理工作。
修复技术研究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土壤修复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加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利用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去降解或吸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通过添加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来处理污染土壤,将一部分添加了微生物的土壤与未添加的土壤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添加微生物后有机物的分解、重金属的吸附等方面都有所改善。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代谢和吸收的特性,通过植物对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和植物与细菌共同的修复作用,实现污染土壤的修复。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被污染土壤中栽种特定植物,例如夏枯草、大米草等,通过这些植物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去除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达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目的。
综合示范项目为了验证修复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需要开展一系列综合示范项目。
在综合示范项目中,需要考虑多种修复技术的应用,从而达到最好的修复效果。
青岛港区修复案例青岛港区是典型的工业污染场地,由于化工、重化工等行业在此繁盛,形成了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为了修复污染场地,提高环境质量,青岛港区投入了1.5亿元人民币,用于实施土壤修复综合示范项目。
在该项目中,采用了多种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等。
经过三年的修复时间,该区域的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得到极大改善,取得了显著的修复成效。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外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回顾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了土壤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等,同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本文还探讨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方向。
结合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政策导向,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分析,期望能够为推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一直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土壤,研究者们已经开发出多种修复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大类。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换土法、电热修复和土壤淋洗等。
这些方法通常适用于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土壤。
化学修复技术则包括化学淋洗、化学氧化和化学还原等,这些方法对于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生物修复技术则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来降解或转化污染物,包括生物降解、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纳米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修复效果。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近年来,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对农田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威胁。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科研人员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开发和应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一、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利用物理方法来修复土壤污染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物理修复技术有热解、高压水洗和土壤通气等。
热解技术通过加热污染土壤,使有机物蒸发或分解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高压水洗技术则是利用高压水流冲刷土壤,将污染物冲刷出土壤,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效果。
土壤通气技术则是通过注入气体,提高土壤中污染物的挥发性,进而促使其蒸发或分解。
二、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修复土壤污染。
比较常见的化学修复技术有氧化还原法、络合剂法和酸碱调节法等。
氧化还原法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改变土壤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络合剂法则是通过添加络合剂,使络合剂与重金属离子产生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减少其毒性。
酸碱调节法则是通过调节土壤的pH值来改变污染物的溶解度和迁移性,以达到修复的目的。
三、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以生物的活动来修复土壤污染。
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有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是通过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或吸附,从而修复土壤污染。
植物修复则是利用植物的生物活性和吸收能力来修复土壤污染。
植物吸收污染物后,可以通过植物的代谢活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通过植物的根系持久地稳定地保持住这些污染物。
四、复合修复技术为了更好地修复土壤污染,科研人员们也开始将不同的修复技术进行组合,形成复合修复技术。
复合修复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方法的互补性,提高修复效果。
常见的复合修复技术有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化学-生物修复技术和物理-生物修复技术等。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得越来越成熟,研究人员们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复合修复技术都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矿山土壤污染分析及生态修复研究
矿山土壤污染分析及生态修复研究矿山土壤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健康。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艺的不断更新,矿山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急需开展深入研究和有效修复。
本文旨在对矿山土壤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生态修复技术在矿山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为解决矿山土壤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建议。
一、矿山土壤污染的成因分析矿山开采过程中,矿石的开采、破碎、精选和矿石的浮选过程往往会伴随着大量的粉尘和废渣的产生,这些粉尘和废渣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和有害物质,如铅、锌、铬、镍等。
这些重金属元素和有害物质通过大气降尘、水体渗漏等方式进入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
此外,矿山尾矿库的崩塌、酸性矿山排放等也是造成矿山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二、矿山土壤污染的危害及修复的必要性矿山土壤污染不仅对土壤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地下水、土壤生物和植物的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加强对矿山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显得尤为迫切。
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矿山土壤进行修复,可以有效恢复土壤功能、改善生态环境。
三、矿山土壤污染治理的现状与挑战目前,我国在矿山土壤污染治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比如,矿山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不够完善,治理效果不佳;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矿山土壤污染监测手段和机制;矿山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不强等。
在此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矿山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完善相关法规,提高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
四、矿山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治理矿山土壤污染的有效手段。
其主要包括植被修复、土壤修复、水域修复等技术。
在这些技术中,植被修复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修复技术。
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种类,可以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促进土壤的修复和生态恢复。
五、矿山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实践与案例分析通过对国内外一些矿山土壤污染生态修复案例的分析,发现采用植被修复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土壤保护制度加强土壤修复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土壤保护制度加强土壤修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并建立土壤保护制度,加强土壤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土壤污染防治1.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明确土壤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管理部门,规范土壤资源利用和管理的行为。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企业和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2.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为了及时了解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需要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主要农田、工矿区和城市土壤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对于防治土壤污染至关重要。
采取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合理利用农药和肥料,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的影响。
二、建立土壤保护制度1.建立土壤保护区为了加强土壤保护和管理,可以建立土壤保护区。
土壤保护区是指对土壤资源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地区。
通过划定土壤保护区,严格控制开发利用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壤资源。
同时,加强对土壤保护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功能不受破坏。
2.加强土壤质量监管建立土壤质量监管制度,加强对农田土壤质量的监管和管理。
制定土壤质量标准,并制定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加强对农田土壤的监测和评估,对于土壤污染超标的农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加强土壤修复1.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土壤修复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关键环节。
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修复研究进展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修复研究进展1.引言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农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介绍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并探讨目前的修复研究进展。
2.土壤镉污染的现状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土壤中。
土壤镉污染主要源自工业废渣、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城市排放等。
镉离子具有亲水性、迁移性强的特点,因此易溶于土壤水溶液中并迅速被植物吸收,进而进入人类食物链。
3.土壤镉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土壤镉污染对环境影响多方面,首先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土壤中镉的累积和富集会导致土壤中部分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死亡,影响土壤中的生态平衡。
其次,土壤镉污染还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破坏农田的肥力。
最后,土壤中镉的富集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风险。
被污染的农产品经人类摄入后,会对肾脏、骨骼等器官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
4.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为了修复土壤镉污染,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修复技术。
主要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三个方面。
4.1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对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或吸附的方法。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菌根菌修复、微生物菌剂修复和植物修复等。
菌根菌修复是利用植物与菌根菌共生作用,通过对污染物的吸附和转化来修复污染土壤。
微生物菌剂修复则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剂来降低土壤中镉的含量。
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对镉具有吸附和富集能力的特点,通过种植适应镉胁迫的植物来修复土壤镉污染。
4.2 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一种利用外部能量或物质的作用来改变土壤环境,从而降低镉的含量和毒性的技术。
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包括电渗析、超声波辐射和热分解等。
这些方法通过物理力学的原理,将土壤中的镉离子迁移至电场中的阳极或通过超声波波动将镉溶解或通过热分解将镉氧化物分解。
4.3 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来改变土壤环境,从而降低土壤中镉含量和毒性的技术。
常见的化学修复方法包括石灰法、化学还原法和配位修复法等。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土壤生态保护措施研究
Vol.39No.4 2021年4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环境保护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土壤生态保护措施研究张艳丽(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郑州450016)摘要:随着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储油库建设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
储油库存储的介质为易燃易爆且有毒的物质,如果发生事故,尤其是溢油事故,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近年来,储油库生态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引发大量原油外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因此,关口前移,在综合设计、施工与日常管理中科学制定储油库环保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在强化源头把控的同时,要实施末端治理,减少油晶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土壤生态保护措施。
关键词:储油库;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生态保护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21)04-0125-03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1.04.036Research on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Soil EcologicalProtection MeasuresZHANG Yanli(Henan Branch of Sinopec,Zhengzhou450016,China)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the number and scale of construction of oil storage depots continue to expand,The medium stored in the oil storage depot is flammable,explosive and toxic,if an accident occurs,especially an oil spill,it will cause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In recent years,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ccidents in oil storage depots have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causing a large amount of crude oil to leak,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seriously polluted.Therefore,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move forward the checkpoint and scientifically formul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oil storage in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construction and daily management.While strengthening control at the source,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end-of-pipe treatment to reduce soil pollution caused by oil products.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soil pollution restoration technology and soil ec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Keywords:oil storage;soil pollution;remediation technology;ecological protection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修复技术实施方案
土壤修复技术实施方案一、前言。
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因此,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土壤修复技术实施方案。
1. 土壤调查与评估。
首先,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土壤的污染程度、类型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污染源控制。
在进行土壤修复之前,必须首先控制污染源的排放,阻断污染物对土壤的继续侵害,以免修复工作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3. 土壤修复技术选择。
根据土壤污染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应用。
4. 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或吸附,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常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土壤动物修复等。
5. 物理修复。
物理修复是利用物理手段对土壤进行修复,包括土壤剥离、渗滤、气体抽提等,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和性质来减少或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6. 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包括化学还原、氧化、中和等,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7. 修复效果评估。
在修复工作完成后,需要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指标和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的指标,以验证修复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8. 长期监测与管理。
修复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修复效果的持久稳定。
三、结语。
土壤修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能够保护好我们的土壤资源,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的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的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年6月目录一、项目概述 0(一)工程背景概述 0(二)污染土治理的一般方法 (5)(三)重点关注治理方法 (8)1、换土技术 (8)2、固化/稳定化(S/S)技术 (10)3、化学淋洗技术 (11)4、植物修复技术 (15)二、项目目标、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19)(一)项目目标 (19)(二)研究内容 (19)(三)关键技术 (20)三、技术路线方案、课题分解 (21)四、组织方式及分工 (23)(一)科研项目工作措施 (23)(二)现场组织措施 (24)参考文献 (24)一、项目概述(一)工程背景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和围绕着城市的工业设施健全,城市周边土壤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剧。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空气粉尘所携带大量污染物,雨水对城市区域的冲刷携带的污染物最终会汇聚到土壤中和河道中。
这些堆积的污染物会很容易地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食物链再一次进入到人体,危害健康。
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其冶炼排放、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地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结果,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
3%,多是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另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组织的《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显示,珠三角部分城市有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
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毒害性、累积性、长期性、多样性和滞后性的特点,被污染的土壤通过地下水或生物富集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健康。
出于历史原因,中国土壤污染主体大多是各类国有工厂,经过多轮的改制重组,很多工厂产权归属关系已经多次变化,即便产权明晰的,也很难有能力再去支付高额的土壤修复费用。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在环境修复与恢复中的工作流程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在环境修复与恢复中的工作流程一、背景介绍环境修复与恢复是环境生态部的重要职责之一。
在人类活动中,经常会产生各种环境问题,例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承担着修复和恢复受损环境的任务,以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问题识别与评估1. 调查与数据收集:工作人员首先需要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受损环境的情况,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包括土壤、水体和生物样本的采集,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 问题识别: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工作人员可以确定主要的环境问题和潜在的生态风险。
例如,确定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超出安全标准,或者水体中存在有害物质的问题。
三、制定修复方案1. 目标设定:工作人员在制定修复方案时,需要明确修复的目标。
例如,目标可以是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降至安全标准以下,或者恢复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
2. 技术选择: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规模,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
这可能涉及到物理方法(如土壤剥离和植被重建)、化学方法(如土壤迁移和修复剂添加)以及生物方法(如生物降解和植物修复)等。
3. 预算和资源安排:工作人员需要估算修复工作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并将其纳入修复方案中。
四、修复实施1. 土壤修复:根据修复方案,工作人员对受损土壤进行相应的修复措施。
这可能包括土壤剥离、添加修复剂或引入具有修复能力的植物等。
修复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修复效果的达到预期目标。
2. 水体修复:针对水体污染问题,工作人员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来恢复水体的水质。
例如,通过建设湿地来过滤和净化污水,或者利用生物技术来降解有毒物质。
3. 生态系统修复: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时,工作人员会采取种植植物、引入保护物种或建设人工栖息地等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提供适当的生境条件。
五、效果评估与监测1. 修复效果评估:修复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环境保护行业中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行业中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显,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土壤污染治理成为环境保护行业的重点领域之一,各国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以环境保护行业中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不同技术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应用效果,以期为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自然和人工引进的微生物和植物修复土壤污染的技术。
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植物吸收和转化污染物等方式达到治理目的。
现实中,生物修复技术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中国南京市江北新区某农田油污染案为例,该地区由于企业违法倾倒工业废弃油导致土壤油污染严重。
当地政府采用了生物修复技术进行治理。
首先,立体搭建油田栽植系统,种植梭梭、油菜等能够吸收和转化油污染物的植物。
然后,引进适应性强的微生物,增强土壤生态功能。
经过数年的修复,该农田油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并成功恢复了农作物的种植。
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对土壤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可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生物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有限,对重金属等无机物的修复效果较差,修复周期较长。
二、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化学药剂改变土壤环境,使污染物在土壤中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技术。
该技术在短时间内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污染物,成为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
日本东京湾地区汞污染的治理是一个成功的应用案例。
该地区的土壤受到了来自电池、电子产品等企业废弃物的汞污染。
当地政府采用化学修复技术,在受污染区域表面喷洒氧化铁等改性药剂,通过与汞形成化学结合物,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有效性和毒害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汞污染得到了明显控制。
化学修复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治理效果,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然而,化学修复技术会产生大量药剂,可能对土壤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土壤镉污染现状及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镉污染现状及修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镉污染作为一种典型的重金属污染,已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分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探讨土壤镉污染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
本文还将综述国内外在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的原理、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综合比较和评价,旨在为土壤镉污染的防治和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土壤镉污染现状土壤镉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情况尤为严重。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对环境和生物体具有极大的危害。
土壤中的镉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农药和化肥的滥用。
在我国,由于长期的矿产开采、冶炼和化工生产等工业活动,大量含镉废水、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土壤镉污染日益严重。
农业活动中过量使用含镉农药和化肥,也是土壤镉污染的重要来源。
土壤镉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镉能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降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导致土壤退化;镉能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对生物体造成毒害,特别是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镉污染还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进一步扩大污染范围。
目前,我国土壤镉污染形势严峻,污染面积广,污染程度重。
据相关统计,我国受镉污染的土壤面积已达数百万公顷,部分地区土壤镉含量超标数倍甚至数十倍。
因此,加强土壤镉污染的研究和治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壤镉污染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强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推广环保农业技术,提高公众对土壤镉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土壤镉污染问题。
三、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土 壤取样
•微生物筛 分
•土壤污染 状况检测
高效降 解微生
物
•单菌降解 效果实验
•混菌降解 效果实验
•固态菌剂
菌剂
•液态菌剂
降解效 果小试
•污染物去 除效果
•微生物生 长效果
降解效 果中试
•污染物降 解效果
•宏观条件 参数控制
菌剂研究工作路线
¾
Rhizobium sp. Psedumonas sp.
¾
将现有对多环芳烃有降解效果的菌种制成能应
用于实际修复案例的菌剂制品,实现产品化。
三、微生物—植物修复技术的开发
制作了植物-微生物修复反应器,进行了若干个处理的试验。研究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吸附 植物以及微生物的联合修复效果。自2009年6月-10月份以来,对植物修复区实验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及设 计。主要围绕高效修复植物修复效率评价以及修复机制研究展开。目前,已完成了物种种质的筛选以及 前期各实验区植物动态采样。
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以生物修复技术为依托,积极开展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实验研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实 践中应用理论,将理论变得更具操作性和易用性。进而不断推进技术以及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 化。为解决北京和我国的污染土壤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污染土壤取样 • 微生物筛分 • 土壤污染状况检测
高效降解微生物 • 单菌降解效果实验 • 混菌降解效果实验
菌剂 • 固态菌剂 • 液态菌剂
实际修复工程 • 原位修复技术实践 • 异位修复技术实践
降解效果中试 • 污染物降解效果 • 宏观条件参数控制
降解效果小试 • 污染物去除效果 • 微生物生长状态
多种修复技术组合
• 生物修复技术为主• 化学淋洗技术 • 化学氧化技术
菌剂及土壤修复制剂 的市场化及产品化
菌剂镜检和鉴定
将来的工作
¾
建立环境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监测和评价技术;
¾
发展微生物下游技术,包括菌种的固定化和投
物理化学包埋法
加技术,形成一套适合特定污染场地、针对特 定污染物的以微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场地修复技
术并主持或参与至少一项场地修复工程。
¾
开展菌类改良技术,获取更高活性菌株。
吸附法 菌剂固定化技术
修复植 物育种
植物种植
修复植 物筛选
污染场地 前处理
数据检 测分析
植物修复研究路线
工作成果
污染调查结果
完成了高效修复植物的筛选及种植。筛选出了高效修复植物: 黑麦草、紫花苜蓿、蜈蚣草、高羊茅、红三叶五种牧草,并经过 研究摸索出了的种植条件,经过一年的处理,污染物含量降到北 京土壤背景值以下。 设计并制作了植物-微生物修复反应器,进行了若干个处理的 试验。研究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吸附植物以及微生物的联 合修复效果。 开发了室内盆栽实验-钝化技术: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开展强 化植物修复技术以及重金属稳定化和钝化技术研发。研究了化学 添加剂对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及化学形态的影响;化学添加剂对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污灌农田农田基地农作物种植实验研究。完成了粮食和蔬菜风 险评估。高梁由于对PAHs具有较好的吸收能力,且其生物量较大, 因此对PAHs累积量最大,进而在污灌土壤上种植具有较高的风险。 黄豆的风险最小,较适合在此类环境中种植。 污灌农田农田基地蔬菜种植实验研究。对PAHs的积累量表现为 胡萝卜>西芹>油菜>茴香。胡萝卜由于对PAHs具有较好的吸收能 力,且其生物量较大,因此对PAHs累积量最大,进而在污灌土壤 上种植具有较高的风险。茴香的风险最小,较适合在此类环境中 种植。
研究工作的开展技术路线
组建高水平、综合性、专业性的污染土壤修复基础性研究实验基地,营造开放、共
远 享的研究实验环境。 污染土地修复技术的集成示范、工程建设与环境效益评估;
景 修复目标确定、修复技术和工艺路线选择、土壤修复标准建立等污染土壤修复工程 目 的设计规范研究; 标 修复技术工程实施、修复过程监测与效率评价、修复植物安全处置及修复后土壤的
四、污染土壤修复中试试验研究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现场中试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2007年,我所在北京焦化厂建立 了国内第一个异位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堆,运行一年后,PAHs去除率达到75%以上。在取得了大 量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于2010在房山建立了异位生物修复污染土壤实验系统。该 系统更加容易控制通风等参数条件,提高了通风效率,是一套多功能实验系统。 总结分析原生物堆运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修正设计及施工方法。 更加开放和使用广泛的实验系统。不但进行生物堆修复,由于池子的开放性,可以针对不同需要控制调 节系统的运行参数及营养条件,也可以进行化学修复技术的开发。
¾
¾
目前工作成果
从各类污染场地中分离筛选和驯化具有环境效益的菌种, 扩充现有微生物资源库(100多种),预计3年内达到 1000种。 进行菌剂应用效果(小试及中试)10余次。有机污染物 (PAHs)去除率均在80%以上。 将实验室已经开发的固体菌剂6种,液体菌剂4种应用于 异位生物修复中试,目前效果正在监测中。
安全利用规划等修复技术规程研究;
修复风险评价与技术规范; 土地修复评估:在对北京市污染农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评估其农产品污染程度和
人体健康风险,划分土壤污染和修复等级。
二、微生物修复菌剂
污染场地在我国大量存在,而修复技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众多的污染修复技术中,以生 物修复技术的性价比较高。生物修复是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和发展的清除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生物 工程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环境中烃类污染的治理,此后该技术被不断扩大应用于环境中其他 污染类型的治理。
重点污染源(燕山石化)周边 背景调查:调查区域土壤PAHs 超标率为40 %,农田蔬菜中 PAHs含量均高于国外相关研究。 以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为 标准值,表层土壤砷超标率为 85.2%,铬超标率为100%,铅 超标率为44.4%,铜超标率为 100%,锌超标率为100%。
将来的工作
¾植物修复技术对污灌农田等低浓度有机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的场地修复具有极好的应用价值, 对土壤破坏极小,花费低,适应性广,无二次污染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¾进一步研究在低污染场地中,阻止污染物被植物吸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