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

合集下载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语文要素”是统编版教材中的一个新名词、新概念,同时也是教材的“指南”。

对于教师来说,理解语文要素的含义非常重要。

语文要素指的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惯等等。

通过对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可以勾勒出学生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发展的基本图景。

2.构建符合语文研究规律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统编版教材通过对各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构建了一个符合语文研究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

这样的梳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用好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材的研究价值。

3.统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对教师教学有积极意义和价值与以往教材不同,统编版教材中引入了“语文要素”这一概念,对于教师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和解读,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语文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梳理和解读统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以实现其积极意义和价值。

过去,我们曾寄希望于课程标准能够让语文教师清晰地了解小学生在六年语文研究中所经历的过程,以及他们的语文素养发展路径和最终境界。

然而,多年来的现实情况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个过程,除了试卷上的分数,我们对学生的语文研究情况总是一笔糊涂账。

这种“浪漫”本质上是课程标准的难堪,也是教材使用的难堪。

当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肯定还需要修订。

但如果我们认真梳理和研读统编版教材单元语文要素,就可以勾勒出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基本图景。

在一篇名为《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想象》的文章中,笔者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现在再与大家分享其中的主要部分。

首先,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想象依据。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儿童生活”,选编了《明天去远足》《大还是小》《项链》等文本。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包括:文字、语言、思维、文化等几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这些要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

首先,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

小学生接触的最基础的学习内容就是汉字的认读、书写和组合。

文字作为语言的载体,是我们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切实地抓好汉字的基础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汉字识别、书写和运用能力。

其次,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认知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并且灵活应用。

在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语篇等方面都是重要的知识要点。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辅导,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听说、写作的能力。

再次,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言语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技巧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最后,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综合的一个方面。

语文不仅是流传和传承着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灵魂和精神的体现。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文化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努力发掘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涵盖的语文要素非常丰富。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理解和把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文化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指导和辅导,争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引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小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主要教材之一。

它涵盖了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包括基础的汉字学习、词语、句子的掌握,以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这些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接触并学习了大量的语文要素,这些要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解析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

汉字汉字是汉语的基础。

小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是从认读单个的汉字,逐渐过渡到认读汉字组成的词语、句子和篇章。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对汉字的学习是逐步深入的。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常用的125个汉字;到了四年级,他们将学习更多的汉字和复杂的汉字结构。

同时,小学生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词语和成语,为学习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词语除了汉字的学习,小学生还需要学习各种词语。

词语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单位,是构成句子和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词语,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量词。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词语,例如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地点的词语等。

整个词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词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并逐渐扩展和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为后续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句子句子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之一,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学生将学习句子的基本结构、句式、修辞手法等。

在学习句子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句型,并且学习如何用不同的语序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句式的修辞手法,例如排比、对仗、比喻、拟人等,这些手法可以让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类型的文本,包括儿童文学、散文、诗歌等。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方法,并学习如何理解文本的主旨和细节。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阅读策略,例如推理、归纳、演绎等,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统编版教材是指国家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标准化教材。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统编版教材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性。

统编版教材按照新的课标要求编写,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在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统编版教材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统编版教材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品味和文化素养。

三、统编版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统编版教材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机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中,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统编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统编版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和探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根据统编版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建议: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注重启发性教学。

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课堂互动。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注重实践教学。

教师应该通过实践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注重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的特点,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及其理解。

首先,本文将对语文要素的基本概念进行概述,包括语言、文字、文化、语言学习等四个方面。

其次,本文将重点讨论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并对其各个要素的理解和应用进行分析。

最后,本文总结了有关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语文要素;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理解;实践正文: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文字、文化、语言学习。

语言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传达信息的工具。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要求学生学习使用基本语言要素,开展其他与语言有关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语言感知能力。

文字是用文字表达的语言的形式。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文字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字的发展史,学习使用文字进行书面表达,提高自身文字运用能力。

文化是一种社会传统、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实践,包含许多内容,如历史、宗教、伦理、道德、文学等。

文化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使之能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文化精神。

语言学习是指学习使用语言、掌握文字和文化等知识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材中,学生要学习利用语言、文字和文化学习,加强语言能力,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二、语文要素理解与实践语文要素的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字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准确的运用语言、文字和文化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分为两个阶段:接受阶段和实践阶段。

在接受阶段,学生要认真学习语文要素的知识,掌握其基本概念;在实践阶段,学生要运用所学知识,加强语言应用能力,通过实践熟练掌握语文要素,逐渐形成语文习得能力。

三、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及实践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因素。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是语言的基础,也是学习
语文的第一步。

2. 字形:字形是汉字的形态结构,包括笔画、结构、部首等,
是认识、书写汉字的基础。

3. 词语:词语是由一个或多个汉字构成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单位,在语言中承担重要的表达功能。

4. 句子:句子是由一个或多个词语构成的可以独立表达完整意
思的单位,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

5. 语篇:语篇是由多个句子组成的连贯、完整的语言表达,具
有较复杂的语言结构和意义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字形、词语、句子和语篇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语文,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同时,还需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不断拓展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和
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
爱和热爱程度。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语文要素”,与统编版教材一起诞生的新名词、新概念,同时也是统编版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的一个“亮点”,还是统编版教材使用的“指南”。

语文要素到底指什么?在手头没有全套小学教材的时候,在没有对十二册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的时候,可能大多数教师对这个新名词、新概念一头雾水,陌生且莫名。

后来,笔者在一边思考、追问的同时,花了不少时间将统编版小学十二册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了分册梳理,并且有意识地对某些专家缺乏逻辑的“梳理”进行纠偏(在教材解析和单元说明中,将指向阅读的单元重点目标称为语文要素,而将指向习作表达、口语交际等方面的不称为语文要素)。

做完这项工作之后,笔者发现,即使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将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梳理出来,认真研读一番,也当慢慢心领神会。

——的确,语文要素指的就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等。

语文要素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是单元教学的抓手。

将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就能发现教材努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规划了一条条比较清晰的路线,努力构建了一个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常用的学习方式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

这样的梳理,对语文教师用好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材的学习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往我们使用某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也会强调教师要研究教材,要“通读”教材,但因为教材本身缺乏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这样显性的抓手,即便“通读”了,教材如何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编写意图,仍然是很糊涂的。

从这一点上说,与统编版教材一起诞生的“语文要素”,对于用教材教语文的教师来说,是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当然,积极意义和价值的实现,还有赖于教师对统编版教材对于语文要素的进一步梳理和解读。

语文要素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语文要素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编写时,强调了语文要素的重要性,将读写训练作为语文训练的主线。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为单元内容的组织形式,同时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形成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

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惯。

抓基本方法,学基本内容,形成基本惯,形成基本能力是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何梳理语文要素?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导引、课后题、语文园地、作设计之中。

在教学中,需要根据语文要素确定相关教学内容,并树立准确的目标意识,关注目标的层递性,把握目标的整组性。

教学路径包括通过导语点明语文要素,通过课后题落实语文要素,通过语文园地梳理总结语文要素,通过作进行实践运用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的教学化路径有哪些?从统编教材单元的功能来看,有识字、阅读、作、综合性研究等单元。

在阅读单元中编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四个阅读策略单元。

教材编写史上的一大突破是以阅读方法与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

语文要素的教学化路径包括专门指向相关语文要素为重要教学内容,从纵向上把握相关要求,以及教学某一语文要素时,着眼于儿童已有经验,采用适切的研究方式,以达到有效生成。

理解语文要素——对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教学实施

理解语文要素——对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教学实施

理解语文要素,践行素养教学——对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教学实施
目录
一、厘清语文要素系统 (1)
二、把握语文要素内涵 (4)
三、实践习得语文要素 (6)
统编教材编排上显著的特点是,提出并有序安排语文要素。

全面认识与理解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积极落实语文要素,是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重要任务。

围绕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教学,本文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厘清语文要素系统
关于语文要素,教材编者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知识、方法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的内容,指向的是学科关键能力。

这些语文要素源自何处?细细阅读十二册教材会发现,其呈现的语文要素大多是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细化与具体化。

也就是说,这些语文要素大多源自课程标准。

如,第二学段语文教材中提出的“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1。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统编版教材推出了“语文要素”的概念,勾勒出学生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发展的基本图景。

通过对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惯等等。

这样的梳理,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工具。

2.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通过对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教材构建了一个符合语文研究基本规律、常用的研究方式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

这个体系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提供了一条条比较清晰的路线,帮助学生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这个体系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用好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材的研究价值。

3.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使用效果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统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是一个显性的抓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用好教材。

通过对统编版教材对于语文要素的进一步梳理和解读,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教材,提高教材的使用效果。

因此,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梳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单元中,最主要的训练要素通常集中在读和写两个方面。

自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导语页都会列出两到三条语文训练要素,分别指向读和写。

为什么听说训练要素没有获得同样的地位呢?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时刻处于交际情境中,因此听说的素养提升机会更多。

当然,在必要的、目标明确的口语交际训练方面也不可或缺。

每个学期,部编版教材都会编排四次左右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

单元内读写训练要素的横向联系指的是读写结合。

在读写结合方面,部编版教材有新的突破,即“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旨在构建相对独立的作文教学体系。

无论怎么尝试“读写分编”,读是写的基础,写需要读的积极迁移,这是真理般的事实。

因此,我们会发现,很多单元的读写训练要素都隐含着读写结合的意图。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统编版教材是指由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划、编写的教材,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教材。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的特点,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统编版教材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体系完整:统编版教材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要求,对语文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内容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如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阅读理解、作文等,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编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将语文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教材中融入了许多实用的语文技巧和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突出育人功能:统编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教材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诗文,还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文化修养。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统编版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师可以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统筹安排学习,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讲解故事背景、进行互动讨论、开展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三、注重语文实践: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语文运用。

可以设计写作任务、阅读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语文的乐趣和实用性。

四、培养学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五、提高评价方式: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除了注重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外,还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全面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语文要素”,与统编版教材一起诞生的新名词、新概念,同时也是统编版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的一个“亮点”,还是统编版教材使用的“指南”。

语文要素到底指什么?在手头没有全套小学教材的时候,在没有对十二册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的时候,可能大多数教师对这个新名词、新概念一头雾水,陌生且莫名。

后来,笔者在一边思考、追问的同时,花了不少时间将统编版小学十二册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了分册梳理,并且有意识地对某些专家缺乏逻辑的“梳理”进行纠偏(在教材解析和单元说明中,将指向阅读的单元重点目标称为语文要素,而将指向习作表达、口语交际等方面的不称为语文要素)。

做完这项工作之后,笔者发现,即使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将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梳理出来,认真研读一番,也当慢慢心领神会。

——的确,语文要素指的就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等。

语文要素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是单元教学的抓手。

将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就能发现教材努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规划了一条条比较清晰的路线,努力构建了一个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常用的学习方式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

这样的梳理,对语文教师用好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材的学习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往我们使用某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也会强调教师要研究教材,要“通读”教材,但因为教材本身缺乏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这样显性的抓手,即便“通读”了,教材如何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编写意图,仍然是很糊涂的。

从这一点上说,与统编版教材一起诞生的“语文要素”,对于用教材教语文的教师来说,是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当然,积极意义和价值的实现,还有赖于教师对统编版教材对于语文要素的进一步梳理和解读。

1. 勾勒学生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发展的基本图景曾经寄希望于课程标准,能够让语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经历六年语文学习生活的过程,其语文素养发展到底走过怎样的路径,抵达怎样的境界,有比较清晰的蓝图想象。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统编版语文1-6年级语文要素梳理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统编版语文1-6年级语文要素梳理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统编版语文1-6年级语文要素梳理随着国家语文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教育的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为此,2001年和2011年,国家分别出台了小学语文教材新版:部编版和统编版。

本文将重点梳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要素,为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结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按年级分册,分为一至六册。

每册分为基础篇和拓展篇两部分,共计12本教材。

其中基础篇重点讲解语文基础知识,拓展篇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阅读、写作、翻译等训练内容。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要素1.语音、语调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语音、语调和书写联系在一起,旨在让学生理解语言与文学的内在联系。

教材主要包含以下教学要点:(1)声母、韵母及声调的认读,部分课文还包含多音字的音。

(2)自然语调和句子语调的辨析和咬字训练。

(3)基准字的书写与课文书写对比,提高写作技巧和细致程度。

2.字词、词汇在字词、词汇教学中,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拓展学生词汇量,提高词汇认读和造句能力,具体要求包括:(1)辨析字的音形意,掌握词语的审美价值,提高语言修养。

(2)多角度训练词语搭配和造句能力。

(3)拓宽词汇范畴和思维深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态度,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具体要求如下:(1)多角度解析文本,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深度。

(2)通过朗读、赏析等方式增强对文本的感性认识,并指导学生进行实用运用。

(3)充实阅读素材,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反思能力。

4.写作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要素之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兴趣,具体要求如下:(1)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理解文本结构和表达方式,掌握基本写作方法。

(2)结合学生实际,指导学生学会写作不同形式的文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强调写作规范和语言运用的正确性,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

语文统编版教材分析

语文统编版教材分析

语文统编版教材分析语文统编版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之一,它起源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旨在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语文统编版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其特点、内涵和实施效果。

语文统编版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立足现代课程改革,突出主题性。

它以世界与人生、自然与科技、传统与文化等主题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种综合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世界与人生主题中,教材引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方式和人生观。

其次,语文统编版教材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材中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阅读与写作任务,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语文统编版教材注重传承和创新。

它既保留了我国文化传统和优秀文化资源,又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材中融入了一些新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跨学科思考和拓展知识面。

对于语文统编版教材的实施效果,我们可以从师生和教学成果两个方面来评估。

从师生角度看,语文统编版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组织和设计,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同时,教材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多样化、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从教学成果角度看,语文统编版教材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生在阅读、写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思辨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教材的指导和教师的努力,同时也得益于学生的积极付出和学校的良好教育环境。

总的来说,语文统编版教材通过立足主题、注重综合素养培养和传承创新的特点,为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教材的设计和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匹配性、教师培训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统编语文要素梳理

统编语文要素梳理

统编语文要素梳理统编语文是指在国家统一的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语文要素和内容。

统编语文的要素梳理包括了语文教材中的各个方面,如词语、句子、篇章、修辞等。

以下是对统编语文要素的梳理和介绍。

一、词语要素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成句子和表达意思的基本要素。

统编语文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通过学习词语,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句子要素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表达完整思想的基本要素。

统编语文要求学生学习句子的结构、成分和用法,包括主谓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等。

通过学习句子,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篇章要素篇章是由若干句子组成的完整文本,是表达复杂思想的基本要素。

统编语文要求学生学习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通过学习篇章,可以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四、修辞要素修辞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技巧,用于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统编语文要求学生学习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比喻、夸张、对比等。

通过学习修辞,可以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五、文化要素语文教材中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要素,如古代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历史事件等。

统编语文要求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学习文化要素,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六、阅读要素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统编语文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本,包括课文、文章、报刊杂志等。

通过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七、写作要素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统编语文要求学生学会写作各种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创造力和逻辑思维。

八、口语要素口语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语表达,可以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交际能力。

统编语文要求学生学会口语表达,包括口头表达、演讲、辩论等。

通过口语训练,可以提高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统编版语文1-6年级语文要素梳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统编版语文1-6年级语文要素梳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统编版语文1-6年级语文要素梳理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熟悉教材内容并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要素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按照部编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年级划分,对语文教材的要素进行梳理,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一年级语文要素梳理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启蒙为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初步的语文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年级语文教材的要素梳理:1. 拼音教学:认识声母、韵母、声调,学习拼读和词语的组合。

2. 识字教学:学习基本的汉字,尤其是一些常用的生活字和基本的语文符号。

3. 习字书写: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掌握基本的笔画和常用字的书写。

4. 听写训练:培养学生的听写能力,让他们能正确听写和书写简单的汉字和词语。

5. 课文学习:通过简短的语文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二年级语文要素梳理二年级的语文教学进一步加深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以下是二年级语文教材的要素梳理:1. 课文阅读:学习不同类型的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 语法基础:学习简单的语法知识,如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的词类。

3. 词语运用:学习使用一些常见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4. 写作训练:通过简单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5. 古诗词欣赏:学习一些优秀的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文学的兴趣。

三年级语文要素梳理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进一步扩大了阅读范围,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

以下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的要素梳理:1. 阅读训练: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快速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2. 作文写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作文写作,培养他们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古文阅读:学习一些经典的古代文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统编版教材是指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全国性教材,其特点是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该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

统编版教材的特点是内容丰富、系统全面。

教材的编写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技能、文学鉴赏、交际与表达等内容。

教材内容充实,涵盖了丰富的文本类型和题材,包括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同时也包括了科普、社会学、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旨在通过多样性的文本学习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统编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素质,包括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等。

统编版教材在内容安排和教学目标上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内容上,教材将文本的理解与鉴赏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批评。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文本,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改进。

对于统编版教材,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也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作品展示、课堂演讲、综合评价等,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

浅谈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

浅谈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

浅谈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而语文教材更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统编教材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教材编写与实施更是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落实。

因此,对于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需要系统性、综合性的策略来进行规范和指导。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落实策略,来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进行探讨,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加强经典诵读、拓展阅读内容、注重写作训练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等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全面地发展,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进行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念,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梳理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梳理是对当前教材内容的系统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在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主要包括诗词、文言文、现代文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等。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诵读,通过诗词的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感知能力。

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意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深度研习统编教材,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深度研习统编教材,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深度研习统编教材,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作者:郑云铝来源:《新教师》2022年第01期统编教材与之前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其中语文要素是单元教学的主线,也是单元学习的重点。

那么,教师要如何组织单元教学内容,落实语文要素呢?下面笔者结合统编教材,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解读要素,精准把握教学基点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许多个“点”,由易到难地分布在各年级的教材中。

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解读语文要素,把握单元教学重点。

1. 纵向联系,梳理感知语文要素。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梯度编排在各个年级的教材中,因此,教师要纵观整套教材,认真梳理语文要素的前后联系。

以“朗读课文”这一语文要素为例。

一年级的要求是“朗读课文”,二年级的要求是“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年级的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年级的要求是“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年级的要求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可见,“朗读课文”这一语文要素是由浅入深地编排在各年级的教材中。

三年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刚好处在中间位置,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学会“朗读课文”,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则是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上的提升。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纵向联系语文要素的编排体系,注意层次性和连续性,由易到难地对学生进行梯度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横向联系,厘清单元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的每篇课文不仅体现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还体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并且在课后习题中也加以体现。

因此,教师要横向联系单元教学内容,厘清单元语文要素。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导语明确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美好的回忆”,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明晰了单元语文要素后,教师就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

从《牛和鹅》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要明确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从《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这两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要学会运用批注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课文作批注。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语文要素”,与统编版教材一起诞生的新名词、新概念,同时也是统编版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的一个“亮点”,还是统编版教材使用的“指南”。

语文要素到底指什么?在手头没有全套小学教材的时候,在没有对十二册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的时候,可能大多数教师对这个新名词、新概念一头雾水,陌生且莫名。

后来,笔者在一边思考、追问的同时,花了不少时间将统编版小学十二册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了分册梳理,并且有意识地对某些专家缺乏逻辑的“梳理”进行纠偏(在教材解析和单元说明中,将指向阅读的单元重点目标称为语文要素,而将指向习作表达、口语交际等方面的不称为语文要素)。

做完这项工作之后,笔者发现,即使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将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梳理出来,认真研读一番,也当慢慢心领神会。

——的确,语文要素指的就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等。

语文要素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是单元教学的抓手。

将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就能发现教材努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规划了一条条比较清晰的路线,努力构建了一个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常用的学习方式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

这样的梳理,对语文教师用好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材的学习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往我们使用某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也会强调教师要研究教材,要“通读”教材,但因为教材本身缺乏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这样显性的抓手,即便“通读”了,教材如何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编写意图,仍然是很糊涂的。

从这一点上说,与统编版教材一起诞生的“语文要素”,对于用教材教语文的教师来说,是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当然,积极意义和价值的实现,还有赖于教师对统编版教材对于语文要素的进一步梳理和解读。

1.勾勒学生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发展的基本图景曾经寄希望于课程标准,能够让语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经历六年语文学习生活的过程,其语文素养发展到底走过怎样的路径,抵达怎样的境界,有比较清晰的蓝图想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对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进行梳理“语文要素”,与统编版教材一起诞生的新名词、新概念,同时也是统编版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的一个“亮点”,还是统编版教材使用的“指南”。

语文要素到底指什么?在手头没有全套小学教材的时候,在没有对十二册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的时候,可能大多数教师对这个新名词、新概念一头雾水,陌生且莫名。

后来,笔者在一边思考、追问的同时,花了不少时间将统编版小学十二册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了分册梳理,并且有意识地对某些专家缺乏逻辑的“梳理”进行纠偏(在教材解析和单元说明中,将指向阅读的单元重点目标称为语文要素,而将指向习作表达、口语交际等方面的不称为语文要素)。

做完这项工作之后,笔者发现,即使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将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梳理出来,认真研读一番,也当慢慢心领神会。

——的确,语文要素指的就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等。

语文要素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是单元教学的抓手。

将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就能发现教材努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规划了一条条比较清晰的路线,努力构建了一个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常用的学习方式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

这样的梳理,对语文教师用好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材的学习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往我们使用某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也会强调教师要研究教材,要“通读”教材,但因为教材本身缺乏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这样显性的抓手,即便“通读”了,教材如何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编写意图,仍然是很糊涂的。

从这一点上说,与统编版教材一起诞生的“语文要素”,对于用教材教语文的教师来说,是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当然,积极意义和价值的实现,还有赖于教师对统编版教材对于语文要素的进一步梳理和解读。

1. 勾勒学生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发展的基本图景曾经寄希望于课程标准,能够让语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经历六年语文学习生活的过程,其语文素养发展到底走过怎样的路径,抵达怎样的境界,有比较清晰的蓝图想象。

但是,多年的现实情况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糊里糊涂走过六年光阴,语文学得怎么样,除了一张试卷上的分数,总是一笔糊涂账。

这种“浪漫”,本质上是课程标准的难堪,也是教材使用的难堪。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肯定还需要修订。

这是后话。

如果用心梳理和研读统编版教材单元语文要素,大致上可以帮助教师勾勒出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基本图景。

关于这一点,笔者曾经在题为《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想象》一文中有过细致分析,这里再将其中主要部分重新分享。

其一,部编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想象依据。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儿童生活”,选编了《明天去远足》《大还是小》《项链》等文本,识字训练要素可以表述为:“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

”阅读训练要素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基于单元文本的学习和学习要素的定位,我们如何想象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状况呢?一是学生积累的语文知识:汉字的偏旁一般标示了汉字的意思,学生以后遇到自己熟悉的偏旁能初步判断这个字的意思与什么有关;学生能注意到相似笔画的区别并能准确书写;二是语言的积累:学生积累了一些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他们能结合生活经验准确运用这些称谓;三是言语技能的发展:学生阅读与自己生活经验能够建立起联系的简短文本,能读懂内容,产生共鸣的愉悦——学生有会心之感,能够联想到自己的相似经验(儿童生活)并兴致勃勃地与自己信任的人分享(读得懂-乐读-分享)。

教师使用具体教材,一般都是凭借自己个人的语文知识和经验来发现、构建教学内容,所研制的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切合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是需要做学理的考察和验证的。

以往,我们考察验证的方法之一就是直接比照“课标”,但课标表述的笼统性和内容标准的缺位,给比照带来了实际上的技术困难。

现在统编版教材清晰地定位了每个单元重点的读写目标,教师就可以直接比照单元导语页呈现的读写训练要素,看这些提炼的教学内容是否切合课程目标,是否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了。

同时,语文训练要素还为教师进行课程创造提供了可能和方向。

因为有了可以帮助教师想象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图景的语文要素,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个人理解补充、替换、重组单元文本。

其二,单元内语文训练要素之间的横线和单元与单元之间相关语文训练要素之间的纵向联系。

先说单元内的横向联系。

一般而言,一个单元最主要的训练要素集中在读和写两个方面,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导语页列出的两到三条语文训练要素,分别指向的就是读和写。

为什么听说训练要素没有获得这样的地位呢?可能是听说的素养提升机会更多,因为学生几乎无时无刻不处在交际情境当中——当然,必要的、目标明确的口语交际训练也不可或缺,所以部编版教材每个学期都会编排四次左右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

单元内读写训练要素的横向联系,指的就是读写结合。

部编版教材在读写结合上有新的突破,即“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目的是努力构建相对独立的作文教学体系。

无论怎么尝试“读写分编”,读是写的基础,写需要读的积极迁移,这是真理般的事实。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单元的读写训练要素是隐含着读写结合意图的,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习作训练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这是内容和方法上的读写结合。

学习这个单元,有了这两个相互联系的读写训练要素,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相关语文素养的发展进行想象和期待了:学生阅读了单元文章,对作者能将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写得如此细致、生动、准确产生敬佩和向往之情,有探究何以写得如此精彩的欲望,有了探究所得,便跃跃欲试,要将探究所得迁移运用于自己的观察和写作当中。

这样的想象指向的是学生语文素养中知识的习得、语言的积累、习惯的养成等。

再来看看相关语文训练要素之间的纵向联系。

这一“想象”,可以运用“以终为始”的策略。

例如有关运用想象策略体会语言文字形象之美的训练要素,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这样表述的:“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下学习至此,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图景:阅读表现事物之美的文本,学生能边读边根据文字的描绘展开想象,“身临其境”,体会文字传达的艺术作品的形象之美,受到美的熏陶——沉醉、惊叹、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这样的想象指向的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中语言积累的丰富、语言技能的熟练、文化素养的提升等。

那么,学生达到这样的语文素养,需要经历怎样的实践历程,逐步实现能力叠加、情趣提升呢?往前回溯,关于运用想象策略将文字转换为形象图景的阅读训练要素依次有: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这些形成发展逻辑链条关系的阅读训练要素,因为教材同时提供了承载相应学习价值的适量文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想象每一个节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状态、图景,还能帮助我们想象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路径。

这样的梳理也同时提醒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做足整个小学阶段统编版教材研读的功夫,才能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做生长性的想象。

其三,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

我们来简单罗列一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哪些人文主题。

一年级:自然四季、想象、儿童生活、观察、心愿、同伴、家人、夏天、习惯、问号;二年级:大自然的秘密、儿童生活、家乡、思维方法、伟人、想象、相处、春天、关爱、童心、办法、大自然的秘密、改变、世界之初;三年级:学校生活、金秋时节、中外童话、留心观察、祖国山河、我与自然、美好品质、可爱的生灵、寓言故事、传统文化、观察与发现、大胆想象、多彩童年、奇妙的世界、有趣的故事;四年级:自然之美、留心观察、神话故事、童年生活、家国情怀、古代故事、田园生活、科普知识、现代诗歌、动物朋友、七彩童年、美好品质、童话之美;五年级:万物有灵、民间故事、深爱祖国、舔犊之情、四季之美、读书明智、童年往事、古典名著、汉字之美、家国情怀、思维火花、异域风情、幽默智慧;六年级:走进自然、革命岁月、美好品质、保护环境、艺术之美、走近鲁迅、民风民俗、外国名著、革命理想、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总览人文主题,我们会发现,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写意图上,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是放在生活和成长逻辑中考量的,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充分感受到语文是生活的语文,是成长的语文,是为人生幸福奠基的语文。

简单分类可以发现,每个年级的人文主题大致都会涉及这样几个领域:我与我们(心愿、同伴、家人、相处、关爱等)、我们与自然(自然四季、夏天、大自然的秘密、春天、动物朋友、保护环境等)、我们与社会(学校生活、家国情怀、田园生活、古典名著、革命理想等)、我们与世界(思维方法、改变、世界之初、异域风情、艺术之美等)、我们与未来(想象、奇妙的世界、科普知识)。

也就是说,这些人文主题基本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或与学生当下的生活和成长息息相关,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心自然、了解社会、探索世界和创造未来。

在分析理解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思路时,大家都会强调“人文主题”是暗线,人文素养是用渗透的方式落实在课程实践中的。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母语教育中的人文素养的渗透,应该从各角度来认识和落实。

一是教师要树立“为儿童全生活着想”(叶圣陶)的理念,将人文主题成为学生学习母语的“境遇”,即具有生命力的学习背景、情境和体验,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到不是学教材,也不是仅仅用教材来学习母语,而是在真实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母语;二是要利用人文主题设计创造性、开放性、立体的单元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真正通过母语学习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三是借助人文主题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母语学习生活,在反思性、批判性学习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2.瞻前顾后,找准“最近发展区”学习真正发生,不仅仅需要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学习活动并经历体验过程,还需要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正好与“最近发展区”相吻合。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是维果茨基提出来的,十分好理解。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