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工作队”先进集体事迹《一次援藏行 终身援藏情》word精品模板
绿叶对根的情谊:援藏干部先进事迹word精品模板
绿叶对根的情谊:援藏干部先进事迹“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里。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也是崇州市地方税务局优秀党员、援藏干部何平安同志对藏区的一片深情。
2012年7月,响应省委“千名干部人才援藏行动”的号召,何平安带着亲人的牵挂,肩负着组织与群众的希望,怀着满腔热血奔赴援藏第一线。
曾经有人这样说:不说工作,从平原地区去藏区本身就是最大的奉献。
白玉县的海拔比崇州市高了3500米,如果每层楼高3米的话,那么在白玉县就相当于是在1100多层的高楼上工作、生活。
每当有人惊叹于此,何平安总是淡淡地说:援藏工作虽然艰苦,但也是我人生中难得的一笔财富啊。
景美、路烂、经济差,是白玉县的缩写。
整个白玉县城,只有一个加油站,纳税企业只有23户。
何平安挂职白玉县地税局长助理,分管办公室和培训工作,在他们来之前,全局干部培训仅靠上级调训,一年仅开展一两次,全局二十多个人,要两三年才能轮一圈;新入职公务员执法资格考试,连续几年无人通过;全县税法知晓率不到25%......这一连串沉甸甸的数字,压在何平安心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个状况”。
他将第二课堂引入白玉地税,请老师讲课、请局领导讲课和自己授课开展干部培训,两年来,共培训近20次,参训人员400余人;精心组织执法资格考前培训,打破了零通过的魔咒,考试通过率达到50%。
在走访企业的时候,纳税人纷纷反映:专管员服务态度比以前好多了,而且业务也更加熟练了。
听到这些话,何平安心里乐开了花。
在藏区,除了业务工作,还有一项重要任务:维稳。
2012年12月的一天,一项紧急维稳工作摆在白玉地税面前。
通往维稳工作点的山路路基狭窄,坡陡弯急,特别是冬天,道路上铺满冰雪。
何平安主动对领导说,“让我去吧,那里不能成为维稳工作的盲区!”汽车在山路上缓慢行驶,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危险。
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车越走越慢。
“援藏工作队”先进集体事迹《一次援藏行 终身援藏情》word精品模板
“援藏工作队”先进集体事迹《一次援藏行终身援藏情》2016年9月,泸州市派出第四批共28名援藏干部人才进驻乡城县开展对口帮扶。
两年来,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忠实践行“奉献藏区,建设乡城”的铮铮誓言,主动融入,真情帮扶,聚焦脱贫攻坚,着力民生改善,狠抓项目建设,努力拓展援藏工作内涵,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帮扶模式,狠抓落实,为藏区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规划乡城发展新蓝图“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
进藏区后,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克服高原反应不适,迅速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全面熟悉和掌握乡城县情,制定《泸州市对口帮扶乡城县五年规划》,规划实施援建项目23个,总投资亿元,计划投入援藏资金亿元,科学制定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蓝图。
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整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设立2000万元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引导基金,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安排5400万元援藏资金打造12个旅游扶贫新村。
搭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平台,积极筹办“ 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活动”,引进泸州联运旅行社,投资1200万元,与乡城文旅投资公司合作开辟“泸州-乡城”26辆旅游大巴专线,共同打造内地进藏旅游线路,合力培育藏区当地旅游从业人员,预计每年吸引上万名内地游客到藏区观光旅游。
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发挥品牌基地作用推动农牧产业。
协调中国农科院为乡城县编制特色农牧产业发展规划,设立农牧产业扶持基金520万元,助力乡城藏猪地理标志通过部级评审,投入援藏资金1850万元建设赤霞珠葡萄基地,并配套建设藏乡红葡萄酒生产加工厂房,打造藏香红韵、田园天香、藏香情等品牌。
加快推进藏香猪、藏鸡、藏羊等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投入援藏资金530万元建设白依乡藏猪保种养殖项目;建成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发展园区及农特产品市场;引进益康富硒牧业,打造“有机富硒农旅文科技示范园”。
通过乡城本土品牌培育和种养殖基地建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藏区特色产业提升。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资料性文件材料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材料痴心谱写援藏歌---记★★第四批援藏干部★★★★,男,44岁,现任★★政府常务副县长。
XX年他积极响应国家支援xz的号召,踊跃报名,来到平均海拔4100米的藏北小镇——★★。
他在进藏工作期间,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扬“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讲标准”的实干精神,大力弘扬“团结奋进讲奉献,勤政为民谋发展”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遇到困难,知难而退,一向是懦夫的行为;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必定是勇者的选择。
”熟悉★★的都说,他是一名在困难面前永远不会低头的勇士,是一名真抓实干的援藏大哥。
为了尽快掌握全县的真实情况,他进藏上任伊始,就克服高原缺氧,克服语言不通,不辞辛苦,带领县直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全县10个乡镇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与县直部门领导、与乡镇领导、与农牧民群众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安危冷暖,倾听他们所思所想,聆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使之掌握了详细、真实的第一手家底资料。
他每到一处都从不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而是与当地干部群众推心置腹,其言切切,其意诚诚,干部职工莫不为之感动。
在摸清“家底”的本文来自之音,更多精品免费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同时,还积极征求县四大班子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共想办法,共谋思路,在进藏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确定了第四批三年援藏项目规划,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干。
在他远离故乡、告别亲人,来到★★后,他就把★★作为第二故乡,并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经济腾飞、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决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他的信任,决不为援藏干部的脸上抹黑。
他工作中他常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精神,立足本职、倾心为民、切实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当他看到★★职工周转房分配管理比较混乱,于是就亲力抓、亲手搞,在征求当地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职工周转房分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房屋管理秩序。
采样援藏事迹报告范文
采样援藏事迹报告范文援藏事迹报告自从我被分派到西藏援藏工作以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西藏这片美丽的土地和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所面临的困境。
作为一名援藏工作队队员,我秉承着保护环境、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宗旨,尽自己的努力为西藏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所在的工作队主要负责支教工作,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教育帮扶。
由于西藏地理环境复杂,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使得当地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在这半年里,我和我的团队走遍了西藏的各个乡村和小镇,到许多偏远的地方给孩子们上课。
起初,由于我们对西藏的了解不够,孩子们对我们抱有疑虑和敌意。
但是,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和沟通,我们用温暖的爱心和耐心的付出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喜爱。
我们每天早上给孩子们上课,下午则是举办各种有趣的活动,例如绘画、手工制作等,使得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增长知识。
同时,我们还发动了一些爱心企业为孩子们捐赠教学用具和校服等物资,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除了支教工作,我还参与了一些环保项目,为当地农牧民提供技术培训。
西藏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但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和环境破坏,使得西藏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我们在农牧民中推广耕地、养殖、园艺等环保技术,教授他们科学的养殖环境保护知识。
通过我们的努力,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在援藏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合作和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正因为有了团队的支持和帮助,我才能够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相互合作,共同攻克了许多难关,实现了我们的工作目标。
援藏工作虽然艰苦,但这种艰苦是值得的。
看到孩子们的笑容和农牧民的感激之情,我感到由衷的快乐和满足。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西藏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总之,援藏事迹报告展示了我在西藏援藏工作中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支教工作和环保项目,我为西藏的教育事业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
援藏干部事迹不远万里支援竭尽所能奉献
援藏干部事迹不远万里支援竭尽所能奉献援藏干部事迹不远万里支援竭尽所能奉献只为守护雪域高原上的碧海蓝天告别新婚的妻子。
他毅然选择了为祖国的雪域高原做贡献,他说,我是环保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20__年,在日喀则环保局的7个月里,他不顾路险山高,多次深入偏远地区基层一线进行环保执法检查,尤其是在4.25地震后,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进行执法检查,最长时间一次连续行程时间达21个小时,检查存在环境隐患的企业40余家,有效保障了震后的环境安全。
他还为日喀则地区基层多次进行环保知识讲座,结合__地区实际,发表多篇有针对性的环境论文,给__的环境治理工作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也为__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圆梦__,克服困难入藏开展工作20__年3月,__接到局领导电话,环保部在吉林省延边州选择一位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支援__地区环保事业的发展,问他去不去,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志愿报名。
他说,支援西部是他作为一名党员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回报社会的一个梦想,并且怀有这个愿望有很多年了。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报名的事情告诉妻子、家人和朋友时候,遭到了很多质疑和阻碍。
有人告诉他,高原地区的环境,对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也有人说,在__生活一年对身体的消耗很大,在那块什么也不做,就相当于自然负重30斤。
为了这个事情,妻子也哭过很多次,但是,他没有动摇,他说,服务于祖国西部是我的一个愿望,太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会把这次机会当成对我党性的考验和人生的淬炼,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为西部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
__,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最终说服了家人和朋友。
20__年4月14日,带着领导的嘱托,亲人和朋友的祝福,他踏上了支援__地区日喀则市的征程。
飞机从拉萨贡嘎机场降落后,__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慌恐,喜悦于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慌恐于自己是否能适应高原气候。
在拉萨第一天晚上,他就遇到了一个麻烦,由于水土不服,到拉萨后,头疼的难以入睡,并且出现腹泻和呕吐现象。
援藏医疗队优秀事迹
援藏医疗队优秀事迹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西藏的发展和建设。
为了改善西藏地区的医疗条件,中国政府派遣了大量的医疗队伍前往西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援藏医疗队。
援藏医疗队是由中国政府派遣的一支医疗队伍,旨在为西藏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和技术支持。
这支医疗队伍由一批优秀的医生和护士组成,他们在西藏地区工作了多年,为当地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援藏医疗队的成立,是为了解决西藏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在西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等原因,医疗资源十分匮乏。
很多地方的医疗设施简陋,医生和护士的数量也十分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派遣了援藏医疗队,为西藏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和技术支持。
援藏医疗队的成员都是一些非常优秀的医生和护士。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国内一流的医学院校毕业的,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西藏地区,他们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当地人民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援藏医疗队的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
在西藏地区,他们经常需要徒步走很长的路程,穿越高山和草原,才能到达一些偏远的地区。
在这些地方,他们需要面对极端的气候条件和缺乏基础设施的情况。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而是一直坚持工作,为当地人民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援藏医疗队的工作非常重要,他们为西藏地区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他们的帮助下,西藏地区的医疗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他们为当地人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健康问题。
同时,他们还为当地的医生和护士提供了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了自己的医疗水平。
援藏医疗队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西藏地区的医疗水平,更是为了传递中国的友谊和爱心。
在西藏地区,援藏医疗队的成员经常与当地人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通过这种交流,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为中西两地的人民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援藏医疗队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医疗队伍,他们为西藏地区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援藏干部事迹材料三篇
援藏干部事迹材料三篇援藏干部事迹材料三篇【篇一】经市委组织部批准,我院办公室副主任**同志成为**市第五批援藏干部,现已奔赴西藏日喀则地区中级法院工作。
**加入援藏队伍并非一帆风顺,是他积极要求和努力争取的结果。
当院里发出关于选拔第五批援藏干部的号召时,他就积极响应,主动向政治部报名。
**同志的父母年近八旬,**是他们唯一的儿子;**的儿子只有十一岁。
**数次向组织表明了自己援藏的决心。
他的家属也很支持,表示:支持法院援藏工作,支持亲人在藏建功立业。
在援藏干部统一体检中,**被查出血压偏高,可他之前并没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为了核实病情,**特意自费去别的医院作了进一步的检查。
检查结果表明,他的血压完全正常。
医生说人的血压会受测量当时情绪、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偶尔一次出现偏高或偏低也是很正常的。
听了医生的话,**悬着的心才稍稍趋于平静。
事后的体检结果也证实了医生的说法,**的身体状况完全符合进藏条件。
进藏之梦得以实现,**难抑心中的喜悦,他坚定地表示:一定不辜负院党组和全院干警的期望,不辱使命、克服困难、勤奋工作,为推动西藏司法建设,促进和谐的汉藏民关系做出积极贡献,为**法院争光。
**同志援藏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他胸怀大局、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不仅政治素质高,近年来在审判工作中也取得令人称道的业绩。
针对审监复查案件涉及面广,矛盾易激化的特点,**迎难而上,注重把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融于对案件事实的剖析、审理、调解之中,耐心细致以案释法、以情动人不厌其烦,化解了诸多矛盾和纷争。
**与**县**镇卫生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申请再审一案的成功化解就是一例。
**年,**诉至**法院,要求卫生院对因医疗不当,造成其双眼视功能障碍的损害后果,承担共计69万余元的赔偿责任及今后继续治疗费用。
因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为卫生院的治疗不构成医疗事故,**法院综合考虑**的实际情况判决卫生院承担35%的赔偿责任共计15万元,继续治疗费可待损失发生后再行主张。
《援藏干部事迹材料三篇》
《援藏干部事迹材料三篇》【篇一】经市委组织部批准,我院办公室副主任xx同志成为xx市第五批援藏干部,现已奔赴西藏日喀则地区中级法院工作。
xx加入援藏队伍并非一帆风顺,是他积极要求和努力争取的结果。
当院里发出关于选拔第五批援藏干部的号召时,他就积极响应,主动向政治部报名。
xx同志的父母年近八旬,xx是他们唯一的儿子;xx的儿子只有十一岁。
xx数次向组织表明了自己援藏的决心。
他的家属也很支持,表示:支持法院援藏工作,支持亲人在藏建功立业。
在援藏干部统一体检中,xx被查出血压偏高,可他之前并没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为了核实病情,xx特意自费去别的医院作了进一步的检查。
检查结果表明,他的血压完全正常。
医生说人的血压会受测量当时情绪、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偶尔一次出现偏高或偏低也是很正常的。
听了医生的话,xx悬着的心才稍稍趋于平静。
事后的体检结果也证实了医生的说法,xx的身体状况完全符合进藏条件。
进藏之梦得以实现,xx难抑心中的喜悦,他坚定地表示:一定不辜负院党组和全院干警的期望,不辱使命、克服困难、勤奋工作,为推动西藏司法建设,促进和谐的汉藏民关系做出积极贡献,为xx法院争光。
xx同志援藏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他胸怀大局、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不仅政治素质高,近年来在审判工作中也取得令人称道的业绩。
针对审监复查案件涉及面广,矛盾易激化的特点,xx迎难而上,注重把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融于对案件事实的剖析、审理、调解之中,耐心细致以案释法、以情动人不厌其烦,化解了诸多矛盾和纷争。
xx与xx县xx镇卫生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申请再审一案的成功化解就是一例。
xx年,xx诉至xx法院,要求卫生院对因医疗不当,造成其双眼视功能障碍的损害后果,承担共计69万余元的赔偿责任及今后继续治疗费用。
因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为卫生院的治疗不构成医疗事故,xx法院综合考虑xx的实际情况判决卫生院承担35%的赔偿责任共计15万元,继续治疗费可待损失发生后再行主张。
支援西藏典型事迹新闻稿
支援西藏典型事迹新闻稿支援西藏典型事迹:一份对雪域高原的深情厚谊一、前言西藏,这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土地,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这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此,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行动,以各种形式支援西藏的发展建设。
本文将通过报道一些支援西藏的典型事迹,展现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二、援藏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在支援西藏的队伍中,有一群人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就是援藏干部。
他们放弃内地舒适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地来到西藏,投身于这片土地的建设事业。
例如,来自湖南的援藏干部李明,在西藏工作期间,他深入了解当地的情况,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工作,帮助当地的农牧民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收入水平。
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也为其他援藏干部树立了榜样。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除了政府的援助,许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到支援西藏的行列中来。
他们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投入人力物力,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比如,中国石化在西藏投资建设了多个油气田,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他们还注重环保,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保护了西藏的生态环境。
四、志愿者的力量在支援西藏的队伍中,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那就是志愿者。
他们不求回报,只为能够为西藏的发展尽一份力。
比如,来自北京的大学生王刚,他在暑假期间参加了支援西藏的志愿服务活动。
他深入农村,教孩子们学习汉语,传播科学知识,他的行动深深打动了当地的孩子们,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志愿者的力量。
五、结语支援西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拿出实际行动,用爱心和责任去温暖这片土地。
让我们一起,为了西藏的美好未来,不断前行!六、后记以上只是支援西藏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更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学习。
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不仅推动了西藏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支援西藏的行列中来,共同为这片美丽土地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3篇援藏干部事迹材料(供参考)
3篇援藏干部事迹材料(供参考)12月的****,寒风刺骨,海拔4900多米的**早已白雪皑皑。
紧邻的**镇**村**岭,上百亩苹果已经卖完,眼下正是村民农闲的时候。
第一书记**终于可以落实他的计划:带领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近10人到**市**区参观考察葡萄、泡菜、蔬菜等产业发展。
12月6日,他从**赶回**区,来不及去接体弱多病的女儿放学,就赶紧落实参观点位和食宿等事宜。
今年42岁的**是**区**镇副镇长,**年6月,作为全省3万多名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中的一员,开始援助**,现在是****镇**村第一书记,**区援茂驻村工作组组长。
崎岖山路,见证着**作为**干部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日日夜夜;清清江水,诉说着**与脱贫群众血肉相连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
到藏干什么?让群众脸上洋溢脱贫致富的幸福笑容四周是万仞大山,中间是飞流急湍的深谷。
**记得,第一次走进****镇**,这个**最远、条件最艰苦的村子时,腿都是软的。
通往村里的路全是“Z”字形,很多地方导航都没有显示。
村子最高海拔4500多米,是一个羌族同胞聚集村寨。
在村里,**和村干部“搭伙”吃饭,但是麦面混着土豆捏成的疙瘩汤,**怎么也吃不习惯,许多年纪较大的村民不会说汉语,他和村民交流也遇到了难题。
很多时候只有连蒙带猜加手势沟通。
坚定的使命感是**快速融入的“加速器”。
“说**话、干**事、做**人。
”这是**对自己的要求。
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情,**带着队员走村进户,用半个月的时间,将村里72户村民家全部走到。
每到一户,**不是寒暄几句就走,而是坐下来摆至少半小时龙门阵,收集意见、宣传政策。
当地许多羌族群众招待客人不是递烟递茶,而是撬开啤酒瓶盖,端出一盘老腊肉,边喝边聊才能真正“交心”。
一点一滴的风土人情,**迅速融入。
**因为深处高山,村民大多养殖牦牛、黄牛和马作为经济来源。
**组织党员群众翻山越岭,耗时8天时间,把被大雨冲断了的4千米牧道进行了集中维护。
【张宇、黄平、李桂芳、马彩凤、耿永红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黄平泥哨
【张宇、黄平、李桂芳、马彩凤、耿永红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黄平泥哨文章摘要:耿永红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张宇同志先进事迹张宇,作为一名援藏干部,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用他的足迹丈量了噶尔的土地,用他的行动走进了群众的心里,用他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诠释了新时期党员干部应有的风采.追寻孔繁森的足……张宇、黄平、李桂芳、马彩凤、耿永红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张宇同志先进事迹张宇,作为一名援藏干部,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用他的足迹丈量了噶尔的土地,用他的行动走进了群众的心里,用他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诠释了新时期党员干部应有的风采.追寻孔繁森的足迹张宇出生在陕西岐山县.1991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张宇先后担任共青团宝鸡市委副书x、书x,宝鸡市金台区副区长,金台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务.2010年,对口援建阿里的陕西省选拔第六批援藏干部,42岁的张宇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同年6月,张宇作别年迈的父母、牵挂他的妻儿,毅然踏上了援藏的道路并担任阿里地区噶尔县县委书x.噶尔县海拔4300米,既是阿里地委、行署所在地和地区中心,也是一个边境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内地有不小的差距.甫抵噶尔的张宇,不顾尚未适应的高原反应,立即开始下乡摸底调研.两个月间,他走遍了全县的各个乡镇、村组,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沟通、交换意见,一条适合噶尔县情的发展思路在他的脑海里成型了.2010年11月,张宇提出了建设藏西中心城市、阿里经济强县、边境模范县三大战略目标,噶尔县明确了发展方向.围绕三大战略目标,张宇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工作.他首先从事关群众生计的牧业入手,开展了人工种草.我们从陕西引进了紫花苜蓿并试种成功,这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首次试种成功.彼时的张宇,谈起人工种草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紫花苜蓿人工种植面积提高到7000亩,张宇还提出每年扩大1万亩、3年后达到5万亩、农牧民人均7亩的目标.在高海拔、生态脆弱的阿里地区,能否发展工业、该不该发展工业一直困扰着当地干部群众.噶尔县不能自外于工业化潮流,仍然要走工业化的道路,但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张宇的一席话让大家心里一下子亮堂了.而从西北综合勘察设计院请来的专家考察后,得出的结论同张宇一致,那就是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如今,噶尔创办了占地300亩的狮泉河生态产业园,全面打造以极地特色高端产品为主导的省级以上综合区.投资1500万元的混凝土项目已开工建设;噶尔县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也极大地丰富了狮泉河镇蔬菜供应;加木村红柳公园、那木如温泉等景点建设,仅一年就实现旅游收入78万元他的心里装着老百姓行走在狮泉河镇,街道干净、草木葱郁,让这个地处西部边陲的重镇给人深刻的印象.而几年前,这里还是风沙肆虐,市政建设落后.这样的巨变要归功于张宇提出的打造西藏最干净城市的阶段性目标.为了改善环境卫生,张宇亲自带领干部职工走上街头,对狮泉河镇市容市貌进行清理.他们耗时40天,拆除了狮泉河镇入口处的棚户区.同时,拿出援藏资金,增加环卫工人人数、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并购买了30多万元的压缩式垃圾处理车.此外,噶尔县连续两年共投资500万元用于推进城镇园林化建设,全面打造园林宜居噶尔.在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一栋栋整齐的二层小楼正在紧张施工当中,让这个地处边境一线的村庄有了现代文明的驻足.这个村庄气候条件恶劣,距离县城较远.张宇多次实地考察后,争取到陕西援藏资金4200万元,实施了典角边境模范村建设项目,给典角二组的22户群众每户修建了一套两层住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我这辈子都没想过能住进两层高的大房子.典角村65岁的老支书嘎玛次仁红着眼圈说,现在我们马上就要搬进去了,张书x 却走了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噶尔县委副书x程文杰说,一次他和张书x下乡,由于天色已晚,可能无法到达预定的村组,便劝其返回县里,改日再去,却被张宇断然拒绝了.不巧此时汽车又陷进了沼泽当中,张宇第一个脱掉鞋子跳进冰冷刺骨的泥水里,继续向前走去:今天就是走也要走到村里去.在张宇担任县委书x的两年时间里,噶尔县民生工作稳步推进,累计发放医疗、养老、农牧民群众及牲畜过冬饲草料等各类补助300多万元,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投资577万元完成了校舍维修工程,小学入学率达到99.92%,初中入学率达到97.63%.狮泉河畔的哀思作为一名援藏干部,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张宇用他的足迹丈量了噶尔的土地,用他的行动走进了群众的心里,用他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诠释了新时期党员干部应有的风采.两年来,张宇几乎全勤全岗坚守在噶尔县委书x的岗位上.每年一次的休假,他只能趁着春节期间,匆匆忙忙地回到陕西与家人小聚,假期还没结束,便冒着接近零下30摄氏度的气温返回阿里.今年1月,张宇的父亲去世,由于工作需要,他甚至没来得及处理完父亲后事,便又回到了工作岗位.那时,张宇臂缠黑纱、面容沉静地坚持工作的形象,深深印在了噶尔县干部群众的脑海中.作为领导干部,张宇不仅对工作要求严格,更是严于律己,他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权力有限,责任无限,时间有限,目标无限.针对个别干部作风懒散、做事拖沓的问题,他带头进行整顿,对每一项工作都定好时间表,工作安排下去后,他会不定期地督导检查.在这样一位好班长的带领下,2011年,噶尔县获得阿里地区县级领导班子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第一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第一名、2010201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基层党建责任制第二名8月21日,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张宇参加了在户外举行的阿里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年现场经验交流会.由于衣着过少,在寒风中他冻得有些发抖,但仍然一丝不苟地向与会代表介绍噶尔县的基层党建相关情况,直到会议结束才返回.当天晚上,他一直在医院输液到凌晨,直到感觉稍好些后,才对守护在旁的同事说:我没事了,大家都回去吧.张宇是第二天早上9点被发现躺在宿舍地上的,他的卧室门半开着,人穿着睡衣,头朝外趴在地上,手里攥着盆景上扯下的几片叶子.阿里地区行署副专员田建文说,医生抢救了47分钟,但还是无济于事.陕西汉子张宇,从故乡出发,怀抱理想信念,支援西藏阿里.如今,他走了,牺牲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的古战场上,那个地方叫噶尔,在地球最高的地方,终年盛开着雪莲花.黄平同志先进事迹扶风县水利局纪检书x、治渭办副主任黄平的拿手本领是恪尽职守、勇挑重担、无私奉献.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普通干部,黄平的最大愿望是让党旗闪耀服务人民的光芒.2011年12月17日,当同事们正在渭河堤防挥汗如雨时,黄平却因病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渭河,享年46岁.用忠诚践行誓言我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努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这是黄平在入党志愿书中写下的誓言.1990年测量渭河桩,看着滚滚的渭河,比黄平长一岁高半头的马建武因不会凫水,不敢过河.来吧,我背你.时任河道管理站副站长的黄平说.就在马建武犹豫之际,快人快语的黄平背起马建武下了河.凭着对河道和水情的熟稔,他顺利的将同事背过了河,完成了河岸测定工作.因为工作出色,1995年黄平被借调到宝鸡市水利局工作,随后又被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相中,借去工作.最后,因为机构改革,市发改委忍痛割爱地把他归还给扶风县河道管理站,并批示该同志业务工作能力强,请充分考虑予以重用.丰富的砂石资源让渭河成为不法分子们的淘金库,任意开挖、乱开乱采,使得渭河段河道采砂一度泛滥.为了做好河道管理工作,坐落在渭河岸边的河道管理站成了黄平的家,27.3公里的河道成了他的战友.经过实地调研,黄平提出了科学规划、招标实行开挖、收取砂石资源费的科学管理办法.将沿河原来的几十个砂厂全部取缔,经过招投标,确定了三家砂厂,规划采砂点科学进行采沙,使得困扰河道管理多年的毒瘤得到了根除.为了肃清河道碍洪物,保证渭河行洪畅通,他严格执法,不讲情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河道采砂执法队伍,彻底解决了河道管理中的疑难病症.出色的工作,使得黄平2004年又被组织委派到防汛的岗位上来,担任县防汛办副主任.扶风县地形呈阶梯状,暴雨频发,渭河穿境而过,七星河穿城而过,三座水库串葫芦似的悬在县城头顶,使得每年全县的防汛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防汛办五名同志,有两名都是非业务出身.每周除正常的防汛带班外,黄平还亲自值班.24小时的值守,将他死死地拴在了防汛抗洪中.2004年7月,一场高强度的暴雨让地势低凹的县城,出现严重内涝和人员伤亡.在圆满地完成抢险救灾后,黄平积极总结经验,下决心要加强县城防汛预警建设.通过积极争取,为县城架设了一个防汛警报器,填补了县城防汛预警的空白.通过充分的调研、踏勘和查阅资料,黄平将原本只有3页纸的防汛预案修订成了一本书厚,使得渭河、一城两河、三库等防汛重点部位的度汛预案得到了科学完善,至今仍在沿用.2008年,宝鸡市启动全市河库大典编辑工作,要求各县在一周内完成本辖区有关资料的编辑工作.为了保证如期完成任务,黄平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带着两名职工连轴转的加班.白天踏勘河库情况,校核数据,晚上赶写资料,设计图纸.有一天晚上加班到九点钟,职工王瑾的孩子哭闹着要回家,他就让王瑾先回家照看孩子,而他在完成了自己的那份工作外又帮王瑾完成了工作,保证了编撰工作如期完成.为了确保三座水库的安澜,他做前期,编规划,上市跑省,汇报工作,积极争取,使得全县三座水库被纳入国家第一批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得到很快实施.同时,他还密切省市关系,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在渭河中游治理的五年中,年年有建设项目,为全县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出色的业务能力,使黄平2008年被提拔为县水利局总工,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农发水保、田间渠系改造、水毁修复,大批的水利建设项目每一项都要由他把关、审查.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节假日,为了赶工作,他要么在单位灶上凑合着吃,要么在办公室里泡着方便面充饥.累了就睡在办公室或单位的职工宿舍里,充分发挥个人优点,统筹安排重点水利工程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等工作.虽然掌握着全县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杀大权,但黄平对工程招标和建设质量却是一丝不苟,从不讲私情,严于律已,谨小慎微.2011年被委任为县水利局党委委员、纪检书x.把生命融入使命渭河综合治理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工程.按照规划,扶风县渭河段需全线治理,要完成堤防建设27.3公里.其中2011年规划建设8.7公里,后期又追加3.9公里,这相当于把渭河段北岸全部建设完成.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县水利局实行领导分片包抓制.黄平负责包抓最偏远的第六标段,该标段地处扶风与杨凌交界处,在征地和滩区清理中牵扯到3个村子3家砂厂.为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工,黄平一天跑几趟的找村上、找砂厂做工作,宣传治渭工作的重要性,讲政策论道理.凭着自己几十年的河道管理人脉关系,使得蛮不讲理的砂霸终于给了面子,村上也做了让步,让被阻挡的施工建设队伍终于进驻了工地.为了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他曾在渭河滩与单位间,来来回回好多次,一趟需要一个小时车程,有时一天能折腾四五次,但他从没有厌倦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渭河扶风段工程建设进度一直缓慢,在受到省上批评的情况下,扶风县高度重视,对治渭办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由熟悉河道情况、业务精的黄平担任治渭办常务副主任,全力抓治渭工程建设.为了赶上治渭建设进度,黄平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协调各方关系,抓质量,促进度,抢天气,赶时间.今年暑假,在武汉上大学的女儿在家里等了快一个假期,都没能见上黄平的面,眼看着快要开学了.为了见上父亲一面,女儿和妻子搭着班车,赶到渭河滩才匆匆地见上了黄平一面.从夏季到冬季,隔三差五的降雨,严重影响了渭河堤防建设进度.上涨的河水使得沙石料源异常紧张,堤防上满是泥泞,无法施工.针对此,黄平紧急召集监理、施工单位负责人,商量对策,采取多开料场、抛石压淤的办法,保证施工进度,使原本排名在后的渭河堤防建设一下子步入全市前列.8月28日,局里组织全局职工进行体检,已经赶往医院准备体检的黄平,接到局长打来电话,让立马下渭河,给来检查工作的领导汇报工作.他立马放弃体检,赶往渭河滩,而体检也就这样被搁置了.从岳母生病住院直到10月17日去世的大半年时间,繁忙的黄平都没有抽出时间去医院看过老人一次,直到10月17日,老人去世,黄平才挤出时间去送老人最后一程,但刚处理完老人的丧事,他又回到了渭河工地上.11月12日,借去宝鸡开会结束的机会,黄平回了一次家,晚上12点,局里打来电话,说第二天一大早,省上来检查工作,让做好准备.已经睡下的黄平赶紧穿衣起床,连夜往回赶.妻子阻挡说,第二天早上可以起来早点走.他说来不及,要提前准备汇报材料和有关东西.踏着茫茫夜色,他连晚赶回到办公室,准备相关材料.谁也没有想到,这一走,黄平就再也没能踏进他那温馨的家门.11月底,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治渭劳动竞赛会,以推进治渭工作.就在市上为选点发愁时,黄平主动请缨,要求市上将现场会放在扶风.为了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黄平每天几乎都守在渭河滩上.冬日渭河滩的寒风如刀割似的,让人疼痛.但从现场洒线到展版制作,他事无巨细地一一过问、检查,直到满意.一环接一环的工作让他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从11月25日开始,黄平就感觉身体不舒服,浑身酸痛,发高烧.他想可能是在渭河边让风吹的,加之办公室里也没暖气,可能是加班受了寒,感冒了,仍坚持准备着布置竞赛活动.12月2日下午,渭河边寒风凛冽,作为竞赛会的承办者黄平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面部有些潮红的他浑身乏力,恶心的想吐,好不容易地坚持到整个仪式的结束,已是下午四点钟.感觉实在撑不住的他,赶往大众医院去看病.妻子打电话问黄平周末回家不,黄平说,工程紧可能回不去,好像感冒了.妻子叮嘱他赶紧去医院看看,别再抗着了.正在医院输液时,局长又打来电话,说让和县长第二天一块去西安,汇报项目.疲惫的黄平说,实在是去不了了.第二天早上醒来,黄平感觉身体仍然困乏无力,而且症状似乎越来越重.于是他去县医院检查,医生严肃地说,诊断为出血热,让黄平立即住院,并下发了病危通知书让家属签字.黄平自己给自己办理了住院手续,在病危通知书上签了字.11点钟,妻子在忙完手头工作打电话询问情况时,黄平才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了妻子,惊慌失措的妻子赶紧从宝鸡往扶风县医院赶.3日一大早,家人又将黄平紧急转移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进行救治.一进院便被送进重症室,连续的超强度工作使得病毒已经迅速扩展到黄平的全身毛细血管,满脸潮红的他体温一直在40多度维持着,人已进入昏迷.而从始至终,黄平都没有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单位领导和同事,在转院前他对妻子说,大家都很忙,好不容易到了周未,让大家都休息,不要麻烦组织和领导.12月7日,昏迷不醒的黄平被出血热引起了并发症脑出血,医院连夜进行手术全力抢救.而急速扩张的病毒使得黄平的血小板急剧下降,不到2000,生命垂危.而符合要求的血小板西安血库暂时没有.闻悉此时,局里派专车组织四名和黄平血型一样的职工去西安献血可是一切的努力,都没有挽留住黄平年轻的生命.17日17时,在和病魔经历了十多天的战斗后,黄平还是走了.来的太晚了,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期.医生无耐地说.用奉献诠释大爱12月21日早上七点,天还没有大亮,扶风河道站患有帕金森已病退在家半年多的59岁的张金科,闻听黄平去逝的消息,顶着刺骨的寒风,骑了20多公里的摩托车,赶来参加黄平的葬礼.这是个好人,对人很和气,不送他最后一程,让人心不安.每年都因为资金批复早晚问题与黄平争吵的县财政局农财股陈股长也来参加葬礼,并按照乡俗上了礼金送了布.想想过去,经常为资金批复的早晚问题和他争吵,现在真后悔.虽然我们为工作吵,但他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却让人打心眼里佩服.陈股长说.还在为黄平当上县水利局纪检书x、不再用那么忙的跑项目、干工程窃喜的岳父,直到现在还不知道女婿已去逝.而是不停地催问女儿,黄平将老伴的住院丧葬费用送到单位报销了没有.而那些报销票据在黄平的办公室里整整的躺了两个多月,直到他去世,仍没挤出时间为老人去办理.从记事起,女儿黄玫玫就对父亲有太多的不理解.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父亲接送上学,为什么父亲从来没空辅导自己作业,为什么自己中考、高考、上大学父亲都没有陪在身边,为什么十天半月自己见不上父亲一面.你简直是个工作狂,眼里就没有我和我妈.这是女儿怄气时说给黄平的话.那一年女儿考上武汉大学,当邻居说黄平从女儿上学到考上大学几乎没有管过女儿时,这个坚强的从不流泪的关中汉子不禁失声痛哭,感觉愧欠女儿的太多了.从九月入学别离父亲,直到最后在医院重症室里见到父亲.黄玫玫怎么也想不到,她和至亲至爱的父亲再也说不上一句怄气的话,看她最后一眼.此时,她才理解了父亲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人格魅力.与丈夫同为同班同学,却分居两地20多年、同干水利工作的妻子,此时才理解丈夫为什么在自己脚崴了一个月,没有回家照顾自己和女儿;为什么在自己眼睛失明时去西安求医十多次,丈夫不能去陪同的原因;为什么丈夫每次到市区开会,都没有回家,直到离去时才匆促地给她一个电话.过去,我经常说他没有人情味.不顾家不管孩子,结婚20多年里,几乎没照顾我们娘俩.我开玩笑地说,大禹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而你是多少次过家门而不入。
援藏先进事迹材料
援藏先进事迹材料篇一:援藏干部事迹材料(20XX)援藏好干部优秀事迹材料20XX年7月,重庆市第五批援藏干部黄燕像很多援藏干部一样离开故乡和亲人,走进了藏东南的门户芒康,担任分管水利和旅游的副县长。
这位重庆汉子与沟壑纵横、“三江并流”环境培养出的康巴人有着同样的性格——豪爽、质朴。
他日夜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多做点实事,让老百姓富起来。
黄燕在自己主管的水利和旅游业上做起了文章。
旅游业是西藏的主导产业,而芒康与云南、四川接壤,214、318国道在此交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
更让他惊喜的是,芒康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品质较高,既有历史和文化积淀厚重的茶马古道、邦达仓遗址、尼果寺、西藏惟一的天主教堂等人文景观,又有曲孜卡温泉、千年盐田等自然景观。
黄燕的思路随着对芒康了解逐渐打开,他立志要让旅游成为芒康强县富民的“助推器”。
在县委班子的领导下,黄燕积极着手芒康旅游开发。
他深知旅游开发,规划要先行。
由他牵头组织干部、邀请专家召开了旅游发展研讨会,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芒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炉。
把规划变为蓝图需要社会资金的注入,在他的努力下,20XX年6月县政府与西藏宏绩建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西藏旅游开发总公司签署了芒康南部旅游景区景点整体开发协议,项目总投资5亿元,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打造节庆文化,推动旅游品牌建设。
你只要在百度、搜狐网页输入“第三届西藏茶马古道芒康·盐井旅游文化艺术节”,就会有数千条相关报道,“芒康”、“盐井”已经成为世人皆知的名片。
20XX年艺术节期间,6万余人次的群众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参加了开幕式、文艺表演、弦子及服饰表演、传统赛马、特色产品展销等活动,经贸洽谈成功签署协议资金6.505亿元。
古盐田、曲孜卡温泉、天主教堂被批准为国家预备4a级旅游景区(点)。
援藏“苦”,但黄燕不这么想,他始终坚持“艰苦不降标准,缺氧不缺精神”的信条。
在芒康的1000多个日夜里,他走乡串户深入基层,下乡不住乡政府,而是住农牧民的家庭旅馆,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林芝 援藏 事迹》
《林芝援藏事迹》中央和各省市对西藏地区的援助热潮,应该说是从xx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才大规模兴起的。
一时间,“62项援藏工程”、“对口援助西藏”、“科技援藏”、“人才援藏”等等陌生而又熟悉的字眼,给西藏的各项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生活在雪山与森林世界中的14万林芝人带来了蓬勃生机。
全国支援西藏的62个援藏项目中,林芝有10个项目。
全国各兄弟省(市)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林芝的无偿援助,给林芝地区带来了各种机遇和发展观念。
在林芝近年的发展中,对口援助省广东和福建做出了积极贡献。
仅xx年,两省在八一镇市政建设的投资就达1.2亿元,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修建了福建路、广东路、珠海路等7条街道;完成了城市排水管道、路街路灯、通讯管道、街道绿化、街心花园等配套工程并新增建房面积11万平方米。
现在八一镇的市政建设已初具规模。
短短的几年时间,林芝变了。
1200万元的防洪和水利设施建起来了;2300万元的6个小城镇建起来了;300万元的6所乡村小学建起来了;20万元的血库结束了林芝地区没有血库的历史;还有6个卫生院,5个奔小康示范区……林芝的路通了,灯亮了,每年的生产总值,都在以15%的速度递增。
而当今的西部大开发,再一次促动了东部的援藏热潮。
福建省援藏走到了全国最前列提起福建省,林芝人没有不知道的。
正如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xx所说,“由于区域面积和人口数量局限,福建经济总量在全国居第十一位,并非排在全国前列,但援藏工作却走在全国最前列。
”从xx 年以来,福建省的援藏工作已经进行了两期。
到今年8月份之前,福建人落实援藏项目120个,资金近3亿元,有82个已投入使用,其余的也全部开工。
福建省第二期援藏投资了近2亿元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福建省援藏工作十分重视科技投入及科技幅射作用,从而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福建省帮助引进了越冬能力强的黑麦草,实施了黄牛品种改良,建立了种子工程,引进了“u”型防渗水渠,深受当地农牧民的欢迎。
先进集体主要事迹
先进集体主要事迹近年来,一些先进集体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涌现出了一些令人瞩目的事迹。
这些事迹或许都不是特别轰动,但它们坚守初心使命,勇毅前行,充分彰显了集体的能量和凝聚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先进集体的一些主要事迹:一、援藏集体:陕西援藏集体陕西援藏集体是一个由陕西省内几个县的单位组成的援藏团队,为了推动西藏的发展,提高西藏的生活水平,这支团队已经在此前先后前往西藏推进农业、教育等多个领域,为西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坚守初心,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用艰苦卓绝的劳动和优异的工作表现取得了广泛赞誉。
他们不辞辛苦,卧薪尝胆,倾注心力,为推动西藏的发展继续前行。
二、扶贫集体:福建福鼎扶贫集体福建福鼎扶贫集体,是一支致力于帮助山区贫困地区解决脱贫的队伍。
他们整合各方资源,聚焦扶贫重点,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捐款、援助、教育等,协助有困难的贫困户逐步脱贫,增强山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脱贫质量。
福建福鼎扶贫集体的每个成员坚持扶贫攻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为社会各界树立了典范。
三、文艺集体:中国文工团中国文工团,作为一个旗帜鲜明、红色传承的文艺集体,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貌。
他们以舞蹈为主,力图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和人民的崇高理想。
同时,中国文工团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各种活动,展现了负责任的公益形象。
四、救援集体:中国医疗队中国医疗队是一支素有国际声誉的救援队伍。
在海外援助任务中,他们时刻肩负起为海外人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使命,不仅从技术上保障了医疗设施的完善,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工作。
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整个国民,也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人类间的亲情和温暖,中国医疗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以上就是那些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他们是非常有意义的样板,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团队素质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他们的成功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信念,热爱工作,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秀品质,必将铸就人生的辉煌。
电力援藏团队先进事迹材料【优质】.doc
电力援藏团队先进事迹材料扎根雪域高原助力措美管理提升首先从提升帮扶单位专业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指标,发挥“传帮带”作用等角度,制定了预期帮扶成效。
在克服身体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措美县供电公司综合部主任的帮扶岗位上兢兢业业、扎实苦干,沿着前两届援藏同志的脚步,为受援单位措美县供电公司的人资、财务、办公、安全、党建、工会、文化等方面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夯实基础,为实现代管县管理稳步提升,同时带动和支撑运检、营销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实现措美县供电公司安全形势平稳、职工队伍稳定、经营业绩提升、平稳顺利的由代管转变为直管的帮扶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措美县供电公司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制度体系完善,机制建设有序。
1、提升措美县供电公司规范化管理水平对照西藏代管县供电公司管理提升要求和受援单位管理现状,从对口支援专业出发,通过多次开展员工恳谈在财务、人资、党建文化方面先后出台与国网公司通用制度接轨的等系列制度。
2、完善组织建设,合理配置关键岗位人员按照山南供电公司对县公司直管工作的总体要求,做为帮扶人员配合山南公司很好地完成了与地方政府的衔接工作。
各项管理工作平稳推进。
根据岗位需要,积极向山南公司上报人员需求计划,并分配在运检、营销、财务等关键岗位,为措美公司今后的发展注入活力。
3、实施例会管理制度,推进提升管理综合部牵头建立起以月度例会引领、周例会落实的理会管理制度,同时带动其他专业工作会议指导工作开展,基本上支撑了公司专业提升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全面顺利完成。
4、财务核算进一步规范财务岗位人员规范配置,通过传帮带方式让新入职大学生按照会计法和自治区财务制度要求开展了经济业务事项规范核算,基本上能够实现财务独立核算和编报财务报表。
日常财务核算已以实现符合国网公司直管财务核算统一要求。
5、安全生产稳步有序由于区公司“阿里联网工程”建设需要,措美公司2名帮扶人员被抽调至区公司。
本人担起了安全生产帮扶的职责,“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分享援藏事迹报道
分享援藏事迹报道自从18世纪开始,藏区便成为了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藏区也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然而,因为一些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现实,依旧存在许多需要援助的地方。
以下,我将分享一起援藏的事迹。
在2015年,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加入了一项援藏活动。
到达了目的地之后,我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参观当地民居、学校以及医院。
在当地,我们看到了很多贫困的家庭,孩子们的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更让我们惊讶的是,藏民区域的医疗资源十分匮乏,甚至很多治疗基本疾病所需的药物都无法供应。
这些情况深深感染了我们的内心,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援藏的决心。
为了尽可能的帮助当地的贫困家庭,我们组织了一些募捐活动。
我们在当地开展了义卖活动,利用所得来帮助贫困家庭。
我们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与感激,这也让我们意识到援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学校里,我们发现孩子们需要更好的教育资源。
我们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些学习用具,同时也举办了一些安全教育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以及提高安全意识。
医疗援助更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我们利用所得,购买了许多基本药品,同时为当地医生们提供了一些专业的医学知识。
之后我们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义诊活动,为那些无法支付医疗费的患者提供帮助,排解了当地医疗资源的短缺问题。
这段时间,除了工作之外,我们还深入了解了藏区的文化,学习了藏语并尝试着去了解当地民族风情。
在与当地人民的接触中,我们感到了他们纯朴的感情与民族情结。
最终,在一系列的援助行动之后,我们认为这次援藏没有仅仅是一次短暂的做好事情的行动,而是一次慢慢孜孜不倦发现和解决当地问题的过程。
这次援助行动对当地民众的生活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当地民众对于我们的援助非常的感激,并且为此建立了长期友谊。
最后,我想说的是,援助藏区无论是取得了何种成果,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行动。
我们身处于一个大的时代环境下,唯有深入贫困的地方,才能毫无偏见地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感受到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援藏工作队”先进集体事迹《一次援藏行终身援藏情》
2016年9月,泸州市派出第四批共28名援藏干部人才进驻乡城县开展对口帮扶。
两年来,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忠实践行“奉献藏区,建设乡城”的铮铮誓言,主动融入,真情帮扶,聚焦脱贫攻坚,着力民生改善,狠抓项目建设,努力拓展援藏工作内涵,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帮扶模式,狠抓落实,为藏区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规划乡城发展新蓝图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
进藏区后,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克服高原反应不适,迅速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全面熟悉和掌握乡城县情,制定《泸州市对口帮扶乡城县五年规划》,规划实施援建项目23个,总投资亿元,计划投入援藏资金亿元,科学制定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蓝图。
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整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设立2000万元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引导基金,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安排5400万元援藏资金打造12个旅游扶贫新村。
搭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平台,积极筹办“ 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活动”,引进泸州联运旅行社,投资1200万元,与乡城文旅投资公司合作开辟“泸州-乡城”26辆旅游大巴专线,共同打造内地进藏旅游线路,合力培育藏区当地旅游从业人员,预计每年吸引上万名内地游客到藏区观光旅游。
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发挥品牌基地作用推动农牧产业。
协调中国农科院为乡城县编制特色农牧产业发展规划,设立农牧产业扶持基金520万元,助力乡城藏猪地理标志通过部级评审,投入援藏资金1850万元建设赤霞珠葡萄基地,并配套建设藏乡红葡萄酒生产加工厂房,打造藏香红韵、田园天香、藏香情等品牌。
加快推进藏香猪、藏鸡、藏羊等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投入援藏资金530万元建设白依乡藏猪保种养殖项目;建成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发展园区及农特产品市场;引进益康富硒牧业,打造“有机富硒农旅文科技示范园”。
通过乡城本土品牌培育和种养殖基地建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藏区特色产业提升。
凝心聚力抓脱贫走出对口帮扶新路子
针对乡城县存在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致贫原因复杂等问题,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对全县12个乡镇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组织召开7次专题研究座谈会,研究援藏项目如何与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有机结合,规划援藏资金中直接投向贫困村、贫困户的项目资金达亿元,占资金总量的%。
抽调援藏队3名骨干到县攻坚办,协助制定脱贫攻坚考核办法、细则等相关文件,牵头负责“社会扶贫”工作,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
然乌乡、水洼乡通过工作队领导的联系,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以及社会扶贫等方面倾力帮扶,在全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援藏队员总共联系了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队员们从政策宣传到具体帮扶,从数据采集到资料汇总,均是真帮实扶。
泸县、乡城县就业局联合开展就业扶贫技能培训8期450人次,开展扶贫就业专场招聘会2次,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实现就业120余人。
扎扎实实促民生迈出藏汉相融新步伐
全体队员视乡城为第二故乡,视藏族同胞为亲人,汉藏亲情血浓于水,将援藏工作向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倾斜。
大力实施“安居保障工程”,统筹援藏资金6000万元,实施住房保障及新村建设类项目7个,在色坝村和浪冲村,投入350万元改善34户214人的住房条件,在青麦乡打绕古,投入250万元修建虫草采集点临时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
全面启动以保障藏房安全用电线路为主的“绿盾行动”,预安排援助增量资金750万元,对全县12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室内用电力线路改造提升。
此外,规划实施“五改三建”项目4个,总投入达1400万元,帮助13个村244户实施庭院改造。
大力实施“健康惠民工程”,先后投入495万援藏资金,用于改善提升贫困村卫生室场地建设及设施设备完善,有力提升乡城县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惠及33个贫困村7000余人。
多渠道开展医疗技术人才培训,形成“五个一批”培养培训模式。
截至目前,有134名卫生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泸州顶岗培训,共为全县培训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人次。
积极开展医疗帮扶,西南医科大、市人民医院等 9所医院与乡城县医疗系统开展对口帮扶,从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全面预防保健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援藏医生牵头组成精准医疗卫生帮扶队,为9个贫困村2090名村民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在乡城开展0-6岁儿童健康体检全覆盖工作,免费体检儿童1655名,并成功申报为省级科研项目,打破了乡城县医疗卫生科研零记录。
大力实施“教育提升工程”,聚焦偏远山区孩子入学难的问题,安排援藏资金400万元修建正斗二完小。
建立每年30万元的教育人才培养援助基金,加强教师人才培训。
促成泸县尚春中学等6所学校与乡城县13所学校达成对口帮扶对子。
设立100万元的教育扶贫专项基金,已安排9万元资助15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农牧民学生完成学业,两年来选派资助了6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在泸州就读高中。
大力实施“基础夯实工程”,为保障藏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用水,解决农业
“靠天吃饭”难题,安排援建资金700万元,实施卡心村、布机村两个太阳能提灌站项目,解决52户397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投入1055万元新建、扩建34个村民活动中心。
为切实保护藏区生态环境,规划实施了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站项目,总投入1100万元,其中援藏资金700万元,可改善县城及周边17个贫困村491户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团结齐心带队伍树立泸州援藏新形象
两年来,一直面临着高海拔、低含氧、空气干燥对身体的考验,忍受着来自身体、心理、生活、工作的各种挑战,但是,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队员们怀着责任与使命,恪尽职守,不敢有丝毫懈怠,展示出了“不怕吃苦、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树立了泸州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将队员分为四个生活管理小组,按队员专业特长划分四个项目推进小组。
建立了工作管理、项目推进和目标考核“三大管理机制”,每月制定援藏队责任清单,将各项责任细化到每一名援藏队员,通过严格纪律管理、强化后勤保障,让全体队员全力援藏、安心援藏。
援藏干部人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职、找准定位,成为帮扶前线的中坚力量,作出了突出贡献,两年来,全队有6名干部受到省级表彰,13名干部受到州级表彰,11名干部受到县级表彰。
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注重援藏工作的外延丰富。
两年来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活动50余次,协调内地民间组织开展人文交流活动10余次,组织开展农特产品助销活动帮助本地农牧民销售农特产品200余万元,发起社会捐助,为水洼乡受火灾群众捐款4万余元。
积极对接四川天府银行、重庆绿叶义工、四川众诚公益等企业和社会组织,累计捐款捐物约100余万元,汇水成海,聚沙成塔,将民族情谊化为对乡城县弱势群众的暖暖爱心。
援藏队员与128名本地干部人才结对“传帮带”,打造一支“留得住的援藏队”,与城关小学32名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结对活动,培植一脉“带不走的民族情”,与尼斯镇则鲁村党支部结对共建,结下一段“永远相连的亲戚缘”!
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不断拓展援藏工作内涵。
创新“医疗资源共享”模式,打破传统医疗援藏格局,根据医疗人才专业特长,结合受扶地医疗实际现状进行综合调配使用。
与省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规划,实施保障民房用电安全“绿盾行动”。
探索“教育模块共建”模式,采取“泸州课程+藏语课程”模块相结合方式,在乡城县中学开设泸州试点班,学生48人,为藏区初中教学探索迈出了实践步伐。
两年来,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编发援藏工作简报40余期、涉及工作信息280
余条,撰写、采编的相关援藏工作稿件在全国各级各类媒体采用报道400余篇次,《泸州倾情倾智助力乡城脱贫攻坚》一文被《四川日报》采用并被省政府网站转载,7名援藏干部人才的先进事迹被人民网报道,泸州援藏故事广为流传,援藏精神深入藏家人心。
华波、王全生、周熙、黄萍、苏懿……一个个援藏典型,一段段生动故事,通过宣传报道,感染社会,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