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雎》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有关关雎教案4篇

有关关雎教案4篇

有关关雎教案4篇关雎教案篇1教学内容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诗经2、了解比兴手法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教学难点:1、对每句诗的理解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件及音频资料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资料共享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

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

《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

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一唱三叹吟诵《关雎》1、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2、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

(老师板书课题)3、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6、一生说说内容。

(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

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

《关雎》教案5篇

《关雎》教案5篇

《关雎》教案5篇《关雎》教案篇一重庆市渝北区南华中学校际交流课教案课题名称:关雎执教者:重庆市南华中学校代璐时间:2023年11月15日班级:初三5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根本知识;过程与方法:感受全诗的音乐美、画面美、韵味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理解人之性情、纯洁爱情,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一〕课前播放《关雎》音乐,营造气氛。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几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二〕介绍文学常识《诗经》。

二、诵读诗,感受诗的意境〔一〕配乐美读1.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诗歌。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抑扬顿挫。

2.教师配乐范读。

教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二〕再读,感受诗的绘画美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描绘自己感受到的诗中的画面。

2.教师描绘其中的一个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

〔此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品读诗,感受诗的内容美 1.诗中讲述什么内容?2.诗歌中的君子对女子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3.诗中描绘的君子和淑女是怎样的形象?重庆市渝北区南华中学校际交流课教案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联系乐府《江南》理解女子美好善良的形象四、小结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可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已不知如何去爱了,很庆幸我们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责任的男子向自己的心上人郑重许诺婚姻的模样,庆幸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重拾了究竟什么样的女子才值得深爱。

也难怪那么多的学者都认为“君子〞即指周文王,“淑女〞即指其妃太姒了,也难怪人将它推举为了歌颂“后妃之德〞的典范。

《关雎》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比赛课一等奖

《关雎》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比赛课一等奖

《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把握诗的情感变化。

2、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比兴手法、重章叠句。

3、积累古诗中的文言词语及相关文学常识。

4、解读君子、淑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对心中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

【教学重点】多种方式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课前放吟诵版《关雎》一、以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导入有一天,孔子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叫住儿子问:“你学诗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呀。

”孔子便教导他:“不学诗,无以言。

”于是,孔鲤回去就学诗。

又一天,孔子又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又叫住儿子问:“你学礼了吗?”孔鲤回答,“没有。

”孔子便说:“不学礼,无以立。

”于是,孔鲤回去就学礼。

“诗”就是《诗经》,意思就是说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学诗可以提高文化修养,满腹珠玑才能够谈吐如云;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礼记·经解》)孔子还说过一个地方的人如果温柔敦厚(待人温和宽厚),那便是《诗经》教育的结果。

可见孔子对《诗经》的推崇。

二、介绍《诗经》及其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大铃)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诗经》分为“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雅”(多为贵族文人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全文。

(2)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诗歌主题及表达技巧。

(3)分析《关雎》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关雎》的诗意及表达技巧。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关雎》中的生僻字词解释。

2. 古典诗歌的韵律特点及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关雎》的创作背景、诗意、作者简介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辅段,营造有利于诗歌鉴赏的氛围。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关雎》中的典型意象、修辞手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教学氛围。

(2)简要介绍《关雎》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生僻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关雎》的诗意和表达技巧。

(2)分析《关雎》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诗歌默写练习。

(2)选取其他古典诗歌,进行鉴赏练习。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课下多阅读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7. 课后作业:(1)背诵《关雎》。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反馈意见等方面进行总结。

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节奏等进行调整,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关雎》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关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运用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通过对《关雎》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关雎》这首古诗的字词理解和意义解读。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对《关雎》这首古诗的深层意义和主题的理解。

对诗中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

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造性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关雎》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2. 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 朗读法: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 背诵法:学生通过背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关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古诗的译文、注释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关雎》,对古诗进行初步的理解和阅读。

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和疑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文化知识,引起学生对《关雎》的兴趣。

学生分享预习中的发现和疑问。

2. 讲解与分析:教师对《关雎》进行逐句讲解,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思考和笔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对《关雎》的某个方面进行讨论,如主题、意象等。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朗读与背诵:学生进行《关雎》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记忆和理解。

5.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关雎》的短文、背诵《关雎》等。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这首古诗;(2)理解《关雎》的内容,把握其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关雎》的文学特色,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美好时光,追求真爱的人生观;(3)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关雎》的诗意理解和情感体会;2. 《关雎》的文学特色分析;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关雎》中古代文化背景和词语含义的理解;2. 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关雎》的背景知识、诗歌内容和文学特色;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关雎》的理解和感悟;3. 实践法: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关雎》全文;2. 参考资料:关于《关雎》的背景知识、文学评论和解读文章;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关雎》,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鼓励学生背诵《关雎》,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 内容理解:(1)分析《关雎》的主题思想,探讨诗歌所表达的爱情观念;(2)解读《关雎》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4. 文学特色分析:(1)探讨《关雎》的文学特色,如韵律、节奏、意象等;(2)了解《关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理解《关雎》的诗意、诗境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分析《关雎》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关雎》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感受《关雎》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诗歌的鉴赏和评价。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组内的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2)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2. 作业评价:(1)对学生的作业(如诗歌翻译、赏析文章等)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具体评价和建议。

(2)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字词的正确使用、句子的通顺和表达的准确性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雎》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有关《关雎》的解析和评论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朗读指导: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关雎》,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味。

2. 词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关雎》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能够背诵并默写《关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使用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体会诗中表达的爱情、友情等美好情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关雎》的诗意和主题。

2.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诗的韵律特点和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3. 诗词创作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运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诗词,提高文学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复习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

提问:《关雎》这首诗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关雎》,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情感。

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对《关雎》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引导学生探讨诗的主题和情感。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见解。

提问:诗的韵律特点是什么?如何朗读《关雎》?5. 诗词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运用学到的诗词创作技巧。

展示并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雎》的诗意和主题。

强调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创作能力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关雎》,并默写下来。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分析鉴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理解《关雎》的背景、作者简介、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3)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关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激发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引导学生从《关雎》中汲取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1. 《关雎》的背景、作者简介、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2. 《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关雎》的句子翻译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对《关雎》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雎》的原文和相关注释、译文。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句子翻译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和韵律特点。

(2)教师举例讲解《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主题思想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从《关雎》中汲取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

(2)学生分享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熟读并背诵《关雎》。

(2)结合《关雎》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美好爱情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关雎》背景:周代民歌作者:不详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诗歌形式:四言为主,间杂五言韵律特点:平仄韵律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主题思想:美好爱情、道德修养、人生哲理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理解《关雎》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雎》的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悟诗歌中所传达的真挚情感,提升个人情感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关雎》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基本内容。

2. 《关雎》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难点:1. 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2. 领悟诗歌中所传达的真挚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所传达的真挚情感。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情感素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雎》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关雎》。

2. 结合课后注释,进一步理解《关雎》的内涵。

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分析鉴赏。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雎》。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3. 对比教学: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关雎》的独特之处。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3篇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3篇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篇3一、写作背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注音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好(hǎo)逑(qiú)荇(xìng)寤(wù)寐(mèi)芼(mào)三、注释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jū)鸠(jīu):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ci):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ù)::睡醒。

寐(mè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⑾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四、词类活用左右流之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

钟鼓乐之名词用作动词,敲钟打鼓。

钟鼓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友好、亲近。

琴瑟友之名词做状语,像琴瑟一样和谐。

五、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手法;通过学习《蒹葭》、《关雎》、《硕鼠》、《相鼠》体会《诗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知道《诗经》的基本常识;四首诗中情感的体会与艺术手法的运用;把握诵读要领,掌握背诵技巧。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

它是选自《史记》的。

我们知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了解《诗经》概况:1、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常识,然后同桌讨论,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诗经。

明确:(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成书于春秋。

本名为《诗》,又因其篇目为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汉朝被奉为儒家经典《诗经》(3)六艺:风、雅、颂、赋、比、兴(4)句式上:四言为主,重章叠句(5)反映内容(6)《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三、关于《蒹葭》和《关雎》的理解1、在早读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朗读《蒹葭》时最为整齐,那今天我们就学习《蒹葭》,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注意一下它的结构2、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这三章的结构是否一样?明确:重章;诗中句子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只有几个词不同?明确:叠句;这首诗是几言?明确:四言。

小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3、学生自己默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4、听《在水一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来描绘一下这首诗。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2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关雎》的诗意和文学特点。

能够分析《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能够背诵并默写《关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关雎》的情感内涵。

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关雎》中的象征和隐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关雎》所传达的爱情和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关雎》的诗意和文学特点。

《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关雎》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关雎》中的象征和隐喻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关雎》的学习。

2. 朗读《关雎》: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关雎》,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3. 文本分析:分析《关雎》的诗意,解读象征和隐喻。

引导学生关注《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关雎》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作业: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关雎》的重要内容和技巧。

布置背诵和默写作业,加深学生对《关雎》的记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关雎》的背诵和默写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关雎》的诗意和文学特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关雎》原文。

相关注释和解释。

参考资料和学术文章。

朗读和音乐素材。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创作活动:学生根据《关雎》的意境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 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关雎》在当代文学中的影响和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探讨如何将古典文学融入现代创作中。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关雎教案(通用5篇)

关雎教案(通用5篇)

•••••••••••••••••关雎教案关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雎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

(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3)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1)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2)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3)提高想象力。

3、德育目标:(1)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听)和背诵(读)。

【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说)和用白话写出本诗的主要情节(写)。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吸取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首篇--《关雎》。

二、学习《关雎》(一)简介《诗经》(提问讲解、课件显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五百年内流传的305篇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反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有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还有描写爱情婚姻生活的。

《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

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直陈其事,直截了当,明快淋漓;比--以彼物比次物;兴--寄托,即托事于物,先言它物以引所咏之辞。

)(二)课文说明《关雎》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

诗中写一个男子爱慕思念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寝,梦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与少女结为夫妇,和谐美满地生活。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理解《关雎》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

分析《关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关雎》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人文精神。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关雎》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结构分析。

2. 《关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关雎》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关雎》原文及其注释。

3. 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关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关雎》,理解字词含义。

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关雎》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

分析《关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鉴赏训练学生欣赏《关雎》,感受其美好情感和人文精神。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强调《关雎》的重要性和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6.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背诵《关雎》。

选择一篇相关的古典诗歌进行鉴赏。

7. 板书设计《关雎》作者:未知主题:爱情与婚姻艺术特色:赋、比、兴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关雎》在古代文学中的独特性。

3. 利用多媒体展示《关雎》的古代绘画和音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七、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关雎》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关雎》的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八、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背诵《关雎》和鉴赏古典诗歌的作业。

《关雎》精品教案

《关雎》精品教案

《关雎》精品教案1.初读《关雎》,把握其节奏和韵律。

2.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诗歌的情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白居易诗中爱的誓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笔下爱的表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心里对爱的描画。

古往今来,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是不变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那通过诗歌,跨越千年的古人的爱。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描摹爱情的诗句导入,内容关联主题,形式紧扣文体,让学生快速迈入古诗大观园,感受诗歌之美。

二、初读《关雎》,感受韵律和节奏1.预学展示,了解作品(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品简介”和“背景链接”栏目)2.初读诗歌,把握字音字形雎鸠..(hǎo qiú)荇.菜(x..(yǎo tiǎo)好逑..(jū jiū)窈窕ìnɡ)寤寐..(wù mèi)钟鼓乐.之(lè)芼.(mào)3.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师:上古诗歌多出于街头巷尾,吟之,诵之,歌之。

《关雎》为四言诗,采取两字一顿的读法。

同时,我们用符号区分平仄,体会其长短分明、强弱分明、高低分明的特点。

原则:一二声平,三四声仄。

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注意:波浪号为平声,短横线为仄声。

(教师示范朗读后,学生标记出整首诗的平仄,然后自由朗读,读出节奏。

)4.再读课文,读出韵律师:《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或叠句,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生朗读体会,师引导)师小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出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双声/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动作。

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读来韵味十足。

“参差荇菜”“窈窕淑女”等句子的重复吟咏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诗经《关雎》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关雎》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解读《关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介绍《关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如韵律、对仗等解读《关雎》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关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关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的分析主题和情感表达的解读2.2 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把握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发展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讲解《关雎》的作者背景和诗歌形式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关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鉴赏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默写来感受《关雎》的语言美3.2 教学手段投影片:展示《关雎》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图表多媒体:播放《关雎》的朗读音频或视频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讲解过程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关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让学生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美分析:讲解《关雎》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读:解读《关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4.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阅读:10分钟分析:15分钟解读:20分钟总结: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回答来评估学生对《关雎》的理解程度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朗读和默写来评估其对《关雎》的鉴赏能力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关雎》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和影响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关雎》的形式和语言特点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关雎》的理解和感受6.2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关雎》的兴趣和热爱第七章:教学资源与材料7.1 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提供关于《关雎》时代的文化背景资料诗歌鉴赏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诗歌鉴赏书籍在线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站和在线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关雎》文本:提供《关雎》的打印文本或电子文本分析指南:提供一份详细的《关雎》分析指南,帮助学生进行诗歌分析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注意事项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注意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文化解释和引导学生的语言能力: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适时进行调整和激发8.2 解决方案针对文化背景差异,可以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雎》针对语言能力,可以适当简化语言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跟上教学进度针对兴趣和参与度,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第九章:教学反思与改进9.1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效果: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等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9.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十章:教学评价与总结10.1 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学习反馈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认可程度10.2 教学总结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第十一章:教学延伸活动11.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关雎》中的角色,体会古人的情感表达。

关雎-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关雎-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关雎【教材分析】这首诗是我国古老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一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直率,清新动人。

全诗分三章。

首章以滩头水畔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

一个青年小伙儿,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他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会引起自己的无限柔情。

第一句“关关雎鸠”,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第二句“在河之洲”,是寻声而望,是所见;第三句“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末句“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福。

虽短短四句,却极有层次,而语约义丰。

第二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这个青年男子所恋的乃是河边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正是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极写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这里两个“悠”字,双双以感叹语气出之,着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情到极处必生幻。

紧接着第三章,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

“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幻想当然并非现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

这其实是对生活中所习见的爱情心理的深微的捕捉和真实的刻画。

《关雎》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

它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

它感情率直、淳朴、真挚、健康,难怪孔子评价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二、学习《关雎》
1.顺畅朗读:
2.注意读音:
雎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逑(qiú)荇(xìnɡ)菜寤寐(wù mèi)
3.有感情地朗读。

4.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

(想象、交流)
5.译诗
(1)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2)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3)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亮。

(4)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5)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6.诗句分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

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致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

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7.主题: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

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

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8.表现手法: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

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

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