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词西江月
古诗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翻译赏析
古诗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翻译赏析《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
白鸥往来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鉴赏】解读这首词的词序,它提供了一个矛盾焦点,矛盾在于“感心之物”(采石岸)与他的“感物之心”(词人所表达的感情)相悖。
这首词是船行长江采石矶时所作,采石矶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为长江最窄之处。
它无论对于宋朝历史还是对于辛弃疾个人经历来说,都是一个极具意义的地点。
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十月戊午,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参谋军事;……十一月甲戌,命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文往芜湖,趣(李)显忠交(王)权军,且犒师采石。
丙子,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督舟师败金兵于东采石。
”这一仗虞允文带领一万宋军打败了四万金兵,是南宋难得的一次辉煌。
辛弃疾渡淮时,应该正是宋金鏖战之时,虞允文大败金兵,辛弃疾一定知道。
何况虞允文是辛弃疾的恩师,辛弃疾曾于南归十年后的干道七年,在司农主簿小官任上写了著名的战略文章《九议》呈给当时的丞相虞允文,得到虞的赏识和采纳,辛弃疾后来的升任也与此不无关系。
按说到采石矶的辛弃疾应该是回顾胜利缅怀恩师激发诗情的地方,面对这个“感心之物”,按辛弃疾的性格应该浮想联翩、壮怀激烈奋而作豪放词才是,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偏偏作了一首戏作词,并且是他的创作历程中的第一首“戏作”的词。
表面看,淳熙五年是辛弃疾仕途平坦顺利的一年,稼轩时年39岁,正当年富力强,仕途亨通。
淳熙二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受丞相叶衡的举荐,辛弃疾出任江西提刑,平茶商军赖文正之后,受到朝廷赏识,得到嘉奖与升迁,先后除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再迁隆兴府江西安抚,到了淳熙五年的春天,在江西安抚任上只三个月的辛弃疾,就被召为大理少卿,到了京城临安。
西江月古诗词
《西江月》是词牌名,有许多首,下面列举几首: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2、《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者:苏轼宋朝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3、《西江月·遣兴》作者:辛弃疾宋朝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4、《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作者:朱敦儒宋朝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
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
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
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
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
辛弃疾《西江月》原文和翻译
辛弃疾《西江月》原文和翻译1、辛弃疾《西江月》原文和翻译辛弃疾《西江月》原文和翻译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2、《宋史·辛弃疾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辛弃疾列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
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
”弃疾曰:“勿忧。
”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闲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古诗词《西江月》赏析
古诗词《西江月》赏析《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西江月辛弃疾翻译赏析
西江月辛弃疾翻译赏析西江月辛弃疾翻译赏析《西江月》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作品在构思上颇有特点,上下两阙分别抓住特点描写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物。
以下是整理的西江月辛弃疾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朝代: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释】《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枝,另一枝,有“使……‘别枝’”之意。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出现,展现。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1】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赏析2】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宋代〕地平线上的月亮升到树顶,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凉爽的晚风似乎传到了远处的蝉。
在稻花香中,人们谈论着一年的收成,耳边一片蛙鸣,仿佛在一个丰收年。
以前茅店在森林附近,路转西樵。
翻译:皎洁的月光掠过枝头,吓得枝头的喜鹊直跳,凉爽的晚风仿佛听到了远处的蝉鸣。
田野里稻花和青蛙的香味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个丰收年。
几颗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山前开始下起了毛毛雨。
老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边,路拐到小溪源头时,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注释:1、旧时:往日。
2、西江月:词牌名。
3.不要被树枝惊到:惊扰喜鹊飞离树枝。
4.谢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会,土地庙。
古时候村里有一棵社稷树,是祭祀神灵的地方,所以叫社稷林。
5、鸣蝉:蝉叫声。
6.茅店:茅草搭建的乡村客栈。
7、见:同“现”,显现,出现。
8.黄沙:黄沙岭,江西上饶以西。
赏析一:这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一首咏物诗。
这首词描述了人们熟悉的月亮、鸟、蝉、青蛙、星星、雨、商店和桥梁。
但诗人巧妙地组织了这个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的美。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就显得不平常了。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夜间的鸣叫声不一样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异常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然而,诗人所描绘的夏日风景并未就此结束。
如果说上阙不是对辽阔夏日景色的描写,那么下阙显然是胜利者,因为它的动荡变化和柳荫的旋律。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翻译及读后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作者夜行黄沙道的景象。
以下是该词的原文、翻译以及对词的读后感:原文:明月清风疏星稀,蝉鸣稻花香水流。
听杜宇啼响,愁多,黄沙夜行卧看牛。
河山如画,随风翻叠,云雨空流,舒卷波澜。
月光一片,澄江如练,柔波涟漪,拾取水漾。
青梧影断,鸦啼乱树,鹊飞寂寞,孤云流浪。
怀人心事,倚楼吟唱,黄河迢递,思彼长堤。
翻译:皎洁的月光清新的风,星星稀疏如细沙,蝉鸣声中传来稻花香,溪水悠悠流淌。
听着杜宇啼鸣的声音,心情愈发沉郁,在黄沙道上夜行,我躺下来看着远处的牛。
河山美如画,随风飘动翻腾,云雨在空中流动,波澜舒展收敛。
月光如薄纱一片,洒在江面如同练丝,柔软的波浪荡漾,拾取水中的涟漪。
青梧树影断续,鸦啼声混乱在树梢,鹊鸟飞翔寂寞,孤云漂泊无依。
怀着深深的思念,站在楼上吟唱,黄河曲曲迢迢,心中思念着远方的长堤。
读后感: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对夜行黄沙道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宏伟壮丽以及诗人内心深深的思念之情。
词中通过对月、风、星、水、牛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清新宁静、富有诗意的画面。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河山的热爱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月光洒在江面如同练丝,黄河迢递,思念着远方的长堤,这些描写使词充满了旷远辽阔的意境。
而在细腻的描写中,又透露出词人对于故土的深情厚意,对自然景色的敏感感知。
词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个词在语言上更为生动有趣。
通过“听杜宇啼响,愁多”等表达,诗人将自身的心情巧妙地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使词情感丰富而深沉。
总体来说,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其清新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远方故土的深深眷恋,令人在阅读中沉浸于那悠远夜行的黄沙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激荡。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赏析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前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是指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⑺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⑼见:同“现”,显现,出现。
⑽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正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西江月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
西江月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西江月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这是词表达了词人辛弃疾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不屈服的人生态度。
全词如下: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著通:着)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赏析】词的上片词人说忙在喝酒贪欢笑。
可是用了一个“且”字,就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这“欢笑”比“痛哭”还要悲哀:词人是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姑且想借酒醉后的笑闹来忘却忧愁。
这样,把词人内心的极度忧愁深刻地反映了出来,比用山高水长来形容愁显得更深切,更形象,更可信。
接着两句进一步抒写愤激的情绪。
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说的是书上的话不能完全相信。
而词人却说,最近领悟到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如果相信了它,自己便是全错了。
表面上好像是否定一切古书。
其实这只是词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是针对南宋朝廷中颠倒是非的状况而说的。
辛弃疾主张抗战,反对投降,要求统一祖国,反对分裂,这些本来都是古书中说的正义事业和至理名言,可是被南宋朝廷中的当权派说得全无是处,这恰恰说明古书上的道理现在都行不通了。
词人借醉后狂言,很清醒地从反面指出了南宋统治者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训。
下片则完全是描绘一次醉态。
先交代一句:时间发生在“昨夜”,地点是在“松边”。
这次醉后竟与松树对话,问松树自己醉得如何,这是醉态之一。
以松树为友,可见知音极少。
自己醉后摇晃,却以为松树摆动;明明是自己扶着松树站起来,却说松树要扶他,这是醉态之二。
最后是用手推开松树,命令它走开。
表现独立不倚的倔强性格,这是醉态之三。
初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鉴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
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
“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
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
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
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
“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
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
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
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
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
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
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
辛弃疾田园词10首
辛弃疾田园词10首以下是辛弃疾的10首田园词: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父老争言雨水匀。
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头新。
4、《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
小炉生火薄粥鱼,古柳垂阴当路午。
醉眼天地入船窗,十载江湖无限恨。
5、《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6、《江郎山和韵》三峰一一青如削,天际孤云将野鹤。
万壑千岩如画图,劳君收拾归诗轴。
作栏干、添花竹,翠深红隙。
更小驻、解鞍厨头,且莫教、鸡黍供宾仆。
7、《行香子·白露园蔬》白露园蔬。
碧水溪鱼。
笑先生、网钓还锄。
小窗高卧,风暖烟微。
正梅柳、弄春如许。
8、《丑奴儿·此生自断天休问》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9、《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0、《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进退存亡,行藏用舍。
小人请学樊须稼。
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胡不归?这些田园词表现了辛弃疾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展示了他创作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原文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喜鹊。
清凉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蝉叫声。
在稻花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小雨,从前那熟悉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眼前。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
夜间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辛弃疾《西江月》全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辛弃疾《西江月》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写出作者热爱自然,夏天的生机勃勃。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辛弃疾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辛弃疾身上。
喜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
》有“月明星稀,喜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首句中“别枝”之意,一直众说纷纭。有解作“远枝”;有解作“斜伸的树枝”;有解为“乌鹊要离开树枝飞走”;有解为“乌鹊拣选树枝”;还有人解为“月亮离别了树枝”.虽然难有定论,但从一二两句对偶考虑,“别枝”对应“半夜”,“别”字当是形容、修饰“枝”的,故解释为“远枝”或“斜伸的树枝”似乎更为恰当。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辛弃疾不禁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现在辛弃疾眼前。高兴的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西江月辛弃疾意思
西江月辛弃疾意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江月辛弃疾意思西江月辛弃疾意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及创作背景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及创作背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及创作背景,欢迎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⑶,清风半夜鸣蝉⑷。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⑸。
旧时茅店社林边⑹,路转溪桥忽见⑺。
注释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
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又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诗:“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⑷七八个星二句:何光远《鉴诫录》卷五“容易格”条:“王蜀卢侍郎延让吟诗,多着寻常容易言语。
有松门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⑺忽见:忽然出现。
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辛弃疾《西江月》全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句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意思_辛弃疾的西江月古诗赏析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意思_辛弃疾的西江月古诗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桥:(有的版本为“头”,小学语文义务教育人教版上为“桥”)见:通假字“见”念“现”注释1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7见:同“现”。
8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9西江月:词牌名。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赏析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辛弃疾的《西江月》赏析
辛弃疾的《西江月》赏析辛弃疾的《西江月》赏析引导语:《西江月》是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想必很多人都学过,那么要如何赏析这首词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赏析这首词题目是“遣兴”。
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
酒可消愁,于是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
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但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却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
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
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
而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
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
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
”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些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
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
西江月辛弃疾的中心思想什么
西江月辛弃疾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人
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西江月辛弃疾的中心思想什么,我们来看看。
南宋诗人辛弃疾西江月辛弃疾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南宋诗人辛弃疾西江月辛弃疾字词解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
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南宋诗人辛弃疾西江月辛弃疾中心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南宋诗人辛弃疾西江月辛弃疾背景: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
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的词西江月 《西江月》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下面小 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 一 作:溪头)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 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 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山路一转, 曾经那记忆深刻 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 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 1181 年 (宋 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 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 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 岭高约十五丈,
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 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 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 》(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 《西江月》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 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 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 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 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 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 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 把半夜“清风”、 “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 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 田野, 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 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 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 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 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 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 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以蛙声说 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 然而其核心 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 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 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
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 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
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 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 对仗手法, 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在这里, “星” 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 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 本来是遥 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 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 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 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 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 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 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 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相得益彰, 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 语言没有
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 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 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