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第三节第四节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的发展

11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2,当代的游戏理论 学习理论 – 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 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 – 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12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二,游戏的种类 从认知水平分:机能游戏,建筑游戏,假 装游戏,规则游戏 从社会化水平分:无所事事游戏,单独游 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 作游戏.
41
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 会性的发展
五,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 同伴关系的作用 1. 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 重的需要; 2. 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 会; 3. 同伴是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4. 同伴是情感支持的来源.
42

29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两种记忆策略的形成 – 儿童复述策略的发展 – 元记忆的形成 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 活动.包括(1)有关记忆主体方面 的知识;(2)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 知识;(3)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 识.
30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 1,幼儿的思维的特点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或表象来进行,而主要不是凭借对事物的 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来进行. 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25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二,语法的掌握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是儿童口头表 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晚期能较清楚,系统,绘声绘色地讲 述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或故事.
26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认知的发展就是人的信 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 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 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 展. 幼儿的认知活动更多依赖感觉,知觉和表象, 抽象概括的能力差. 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幼儿认知从具体形象性向抽 象逻辑性过渡,从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为 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做准备.

阶段复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阶段复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3.具体运算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7—12岁)
特点: (1)思维具有可逆性 (2)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 (3)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 (4)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 (5)掌握了群集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阶段(12—15岁)
特点: 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 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能对命题进行 运算。
(五)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第三节 小学儿童感知的发展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 2.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的反映。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 2、物理环境 关于客体的物理经验----是对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 数理的逻辑经验----理解动作间的协调结果。 3、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4、平衡——决定因素 平衡是一种调节者和主要的工具。 平衡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
皮亚杰(1896—1980) 是瑞士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 理学家或发生认识论专家。 主要研究儿童认识、智力或 思维的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 熟一直处于不断编织、演进和递进的过程中。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完善、由较低 水平过渡到较高水平的过程。)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认知:就是人的认识活动,指人们如 何获得、存储、转换、运用以及沟通 信息的过程。
○广义地说,指人的认识活动,包 括注意、知觉、学习、思维和记 忆。

幼儿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PPT课件

幼儿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PPT课件

8
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发展 (二)幼儿皮质抑制功能的发展
内抑制 的发展
3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很慢,约从4岁起,由于 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皮质 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 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强,表现在儿童的睡眠
兴奋过程 的发展
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相对延长。新生儿每日睡眠时
19
第二节 幼儿认知发展
3. 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天津幼儿师范学校心理组(1979)的研究发 现,幼儿的形状知觉随年龄发展提高很快。认识 图形正确率高,而对图形命名则正确率低。 丁祖荫(1985)研究发现,幼儿辨认开关时 配对最容易,指认次之,命名最难,幼儿掌握形 状的易难次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 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
28
第二节 幼儿认知发展
(2)元记忆的形成
元记忆就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记忆的元认 知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 ②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③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 。 弗拉韦尔等人(Flavell,Friedrick,&Hoyt,1 970)的 实验中,当呈现给被试一套印有10张图画的卡片后,问被试是 否能够全部记住这套卡片。大多数5岁儿童认为能够记住,只 有较少的8岁儿童也这样认为。如果不限定时间,让被试识记 这套卡片,5岁儿童很快就宣布他已识记好了,即使他只记住 很少几张。而8岁儿童却知道花较多的时间去识记,对自己记 忆能力的评价比幼儿要客观得多。
13
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发展
2.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精细动作是指协调胳膊、手和手指等 的更小的肌肉的能力。如大肌肉动作的发 展,精细动作技能在儿童早期也有了飞跃 性的发展。 4岁儿童能够很容易地拿着蜡笔或钢笔 在墙上涂写。他们能够运用小剪刀、堆摆 积木、用刷子画画、能够折纸等。5岁儿童 能够系口子、拉拉链,在吃饭的时候能够

婴儿认知发展PPT课件

婴儿认知发展PPT课件
周岁左右是感觉动作期的最高表现 主要目的是探寻物体的特性
第六分阶段-以心理操作创造新行为
一岁半左右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
似乎有能利用心理操作(想)的方法,解
决一些问题。
例如:以嘴吧翻开代表翻开火柴盒, 这是最初的表征也是思考最开始的
形式
〔二〕前运算阶段
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 两个小阶段: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 哭、笑、蹬腿或发不同音来吸引成人注意。
2.学习交际“规那么〞〔4-10个月〕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 不同的婴儿会用自己经常重复的 声音表达自己的某种意思。
三、婴儿的言语形成
〔一〕单词句阶段〔1-1岁半〕 婴儿言语开展的的根本规律是先听懂再学说。 18个月大左右,孩子能说出50个字,此时
听 觉记忆。
新生儿期〔0-1个月〕: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 发音游戏期〔2-3、4个月〕:和成人“相互模
仿〞。
语音修正期〔5-8、9个月〕 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2.言语知觉能力的三种水平〔周兢〕
〔1〕辨音水平〔0-4个月〕 婴儿形成了感知区分单一语音的能力。
〔2〕辨调水平〔4-10个月〕 婴儿在整体感知语音时,能分化出不同的 语调。
6-8个月,胎儿开始记忆感觉信息和情绪 信息。
二、婴儿的思维和记忆
〔一〕分类能力的开展
1.对图形的辨识 婴儿大脑中可能具有对图形进行加工和辨识的能 力。
2.对物体的区分 3个月大的婴儿,有能力将同形状的各式物件归为同
一类。
6~9个月大的婴儿,将细微的差异也考虑在归类过 程中。
〔二〕推理能力的开展
1.相似性推理 2.类比性推理
〔三〕记忆能力的开展
婴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属于“再认〞,记忆 带有很大的内隐性。

保育员理论课件(第七章 第三四五六节)

保育员理论课件(第七章 第三四五六节)
抽象逻辑思维(大班)
定义:是依靠词所代表的概念以及判断、 推理来进行的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过渡。但只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萌 芽。
如有的幼儿知道“见到女的叫阿姨,男的叫叔叔 伯伯” 早期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 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 明。 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 的数目,“5”既可以是5个苹果,也可以是 5张 桌子或5把椅子。
分析:把事物的个别方面从整体中区分出 来,认识这些不同方面的个别特点的思维 过程
让2岁的孩子看白兔、黄兔、灰兔等。
问:这些兔子一样吗? 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 让幼合的发展
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点、不 同方面结合起来的心理过程
2、幼儿比较的发展
第七章 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就是指人脑对 感知到的事物的形 象加以改造,形成 新形象的过程。
一、想象的要素
想象三要素:
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想象依靠感知和记忆 想象是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二、想象的作用
想象对幼儿学习和游戏的意义 想象是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三、幼儿想象的特点
(一)无意想象为主和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幼儿初期想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 引起的,幼儿的想象常常没有主题,没有预定目 的。如,3~4岁幼儿玩积木时,究竟要搭什么? 事先不会进行想象,只是在摆弄的过程中看它象 什么就是什么。一个3岁多的幼儿玩剪纸,七剪 八剪,剪成了一个个图样,问他剪的是什么?他 先说:“不知道。”然后又看看自己剪的图样说: “这是小熊和飞机。”第二天,再请他剪一个和 昨天一样的小熊和飞机,他却怎么也剪不出来了, 这个事实说明了幼儿的想象事先是没有明确目的, 而是受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所以他们想象的主 题容易变化,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坚持下去。

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能力的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认知能力概述
在思维方面,借助实际动作进行的直观行动思维,是婴儿最早获得的一 种思维能力。在幼儿期个体逐步借助具体的表象和简单的符号进行思维, 获得初步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儿童期遵循逻辑规则、运用概念进行判 断和推论的抽象逻辑思维才逐步形成。
在言语方面,在掌握言语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 为“前言语阶段”,这一阶段婴儿的言语知觉能力、发音能力和对语言 的理解能力逐步发生发展起来9个月时婴儿才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言 语;12个月左右,婴儿对语词的理解和表达开始相互联系起来;15个月左 右,个体可以说出一些单词句,随着掌握词汇的增加,复杂句开始出 现;3岁左右时,个体已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具有表达能 力;五六岁时,儿童能使用像成人那样完整、复杂的句子。
由于心理活动对一定刺激的有选择的集中,这些刺激就被我们清晰地 意识到,而同时作用着的其他刺激,或者被模糊地意识到,或者没有被 意识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刺激处于注意的中心,其余的刺激有的 处于“注意的边缘”,多数则处于注意的范围之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注意力的发展
二、注意的功能 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注意本身
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影响到注意在它上面维持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单调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相对于一个透明的玻璃茶杯人们可能会花更多时间来关注一幅色彩丰富的图画此外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相对于一幅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人们又可能花更多时间关注活动的电视画面对新生儿研究表明他们注视人脸和复杂图形的时间远比注视墙壁和灯光的时间长但并不是说事物越复杂刺激越丰富注意力就越稳定过于复杂变幻莫测的对象反而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导致注意的分散除了外部刺激物的特点之外个体的主观状态也影响注意的稳定性一个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相反一个人处于失眠疲劳疾病状态或者情绪受挫的情况下注意无法保持稳定活动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八注意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种干扰

第三节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节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2010.5

第三节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节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2010.5

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 约4周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
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自我体验的一个表现形式——即儿童自尊心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
趋势:
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品质 特征的注意。 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 看待问题。
(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转折的关键期大约在小学四年级前后
(三)不平衡性 表现在不同的思维对象、学科和教材上 如“偏科”现象
(四)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具有目的性、完整
的思维过程),但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概括能力
直观形象水平(低年级)——形象抽象水平(中年级)
——本质抽象水平(高年级) 从对事物外部特点的概括发展为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
三、记忆的发展
(一)有意识记和有意再现逐渐占有主导地位 北师大心理系儿童心理组和天津师大教科所的协作研究 (二)理解识记(或意义识记)逐渐占有主导地位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都随年龄而提高,但后者效果更佳
研究 沈德立、陈辉、丁祖荫等人的研究
(三)词的、抽象的记忆也在迅速发展, 但具体形象记忆仍然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 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 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城乡学生、男女学生间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
得分进行差异考验,结果无显著差别。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些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
2、教师的期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幼儿的认知发展[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幼儿的认知发展[精]

第四节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三、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特征
第四节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研究
年龄特征和规律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幻想中 创造性思维成分随之增多,精细性 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各个发展阶 段中有波动。
影响因素
家庭
个性
社会文化
第四节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解析幼儿创造力发展
好奇心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 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探究活动是发展创造力的主要手段 积极情绪是创造力发展的推动力 创造力发展过程充满着矛盾
第三节 幼儿的智力发展
智力三元理论
智力三元理论是斯腾伯格(Sternberg)提出的。斯腾 伯格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提出人的智慧行为包括三个 方面的成分,即情景、经验和信息加工。
第三节 幼儿的智力发展
社会智力的提倡
“社会智力” 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人的内心洞察 能力、对社会公德和礼仪的认知能力等。
第二节 幼儿的记忆发展
康威(Conway)认为自传 体记忆是对个人信息或个人所经 历的生活事件的回忆,它包含感 知体验、情节记忆、语义记忆、 自我表征等成分的复杂过程,是 自我记忆系统的核心部分。
纳尔逊(Nelson)等认为 自传体记忆包含来自一个人生活 中有个人重要意义的、具体的事 件情节的记忆,它对于自我同一 性和心理健康是关键的。
第一个阶段
分析阶段
第二个阶段
综合阶段
第三个阶段
分析综合 阶段
学前儿童的阅读,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五节 幼儿的言语发展
成人对幼儿阅读的影响
选择适龄的读物 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 读书给幼儿听,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共读
善用故事录音带 采取多种参与形式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一、研究对象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0-18岁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社会行为等方面。

2. 具体研究内容:- 认知发展: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

- 情感发展:情绪体验、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

- 意志发展: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

- 个性发展:性格、气质、自我意识等。

- 社会行为发展: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道德行为等。

二、研究任务1. 揭示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探讨心理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 分析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 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2. 分析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研究性别、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 探讨不同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 探索心理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基因、遗传性疾病等。

-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

- 个体与环境互动:适应、学习、教育等。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形成一、历史背景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

2.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霍尔的心理测量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影响。

二、发展过程1.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霍尔的《青少年:他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的关系》(1904)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 桑代克的动物学习实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2. 中期阶段(20世纪中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 现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 神经科学、遗传学、进化心理学等领域的成果被整合到儿童发展心理学中。

- 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新兴理论丰富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第三节: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连续性与阶段性1. 连续性: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

幼儿园中班认知能力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认知能力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认知能力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园中班认知能力的培养重要性;2.理解认知能力的定义及其组成因素;3.掌握一些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方法和活动;4.提高幼儿对自己认知能力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认知能力及其组成因素;2.幼儿园中班认知能力的培养重要性;3.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方法和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幼儿园中班认知能力培养方法和活动;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认知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幼儿园中班教学材料;2.幼儿认知能力培养活动相关素材,如图书、拼图等;3.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认知能力简介1.导入:通过展示幼儿认知能力相关的图书与拼图,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思考;2.介绍认知能力的定义和组成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观察、注意等;3.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已经具备的认知能力,例如看图说故事、辨认物品等;4.给幼儿一个任务,让他们在课间时间观察并记录自己的认知能力表现。

第二节:幼儿园中班认知能力的重要性1.导入:和幼儿一起回顾上节课的任务,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认知能力表现;2.让幼儿理解在日常生活中,认知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3.通过实例和故事,讲解幼儿园中班认知能力在不同学科和活动中的应用;4.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认知能力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

第三节:培养认知能力的方法和活动1.导入:与幼儿分享幼儿园中班中常见的认知能力培养方法和活动;2.分别介绍感官训练、记忆游戏、观察实验、思维拓展等认知能力培养方法;3.给幼儿展示相关的活动示例,并邀请他们参与其中;4.引导幼儿自行设计并实施一个认知能力培养活动,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四节: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1.导入:让幼儿回顾自己设计和实施的认知能力培养活动,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收获;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通过自主评价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3.教授一些自我评价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制定学习目标、记录学习过程、及时反馈等;4.鼓励幼儿在日常学习中运用自我评价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 四 ) 胸围 胸围为沿乳头下缘和两肩胛下角水平绕胸一周的长 度。胸围的大小与肺、胸廓的发育密切相关,是衡量胸 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肺的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 胸围的测量方法如下 :3 岁以下取卧位,3 岁以 上取立位。立位时,婴幼儿两手下垂,测量者左手将软 尺固定于乳头下缘,绕经背部在两肩胛角下缘绕至左侧 乳头下缘回到零点,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数,读数精 确到 0.1 cm。
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第一节 0~3岁婴幼儿生理发展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 第三节 0~3岁婴幼儿感知觉发展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 第五节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 第六节 0~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一节 0~3岁婴幼儿生理发展
婴幼儿生理发展是指婴幼儿大脑和身体在形态、结构及 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生长发育是婴幼儿的生理现象,婴 幼儿的生长发育不仅仅是简单地身体大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 长,而是一个交织着量变和质变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包含 生长、发育和成熟。
( 二 ) 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 应。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产生的。但是,知觉并不是感 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的信息的加工, 它反映出刺激 所代表的意义。由于知觉受经验的影响,因此,对同一 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例如,同一个图形,在不同的 情况下,人会对它产生不同的知觉反应。
( 三 ) 大脑皮质特异化功能定位 神经元之间的联结组成网络,按照神经纤维联结和 投射走向形成特质化功能区域,接收从不同感觉器官输 入的特异信息,保证能够更好地对特异刺激进行分析并 作出有效的反应。
(四 ) 大脑的可塑性 大脑的可塑性主要指细胞发育的潜力。婴幼儿的脑 细胞有惊人的增生能力,但大多数脑细胞的增生发生在 妊娠头 3 个月至出生后 1 年。神经细胞从多向联系发 展到单向联系,使婴幼儿的反应从泛化变为集中。大部 分脑细胞由于没有接触刺激,在生成后就终止了发育。 有研究证明,婴幼儿生活环境的刺激越频繁、越强烈, 脑细胞发育的速度就越快。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PPT课件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PPT课件
4
一、视觉的发展
• (一)视觉的产生
• 1、20st初:医学上还普遍认为“婴儿刚生下来
时既盲又聋,而且要经过很多周以后才能注视物 体”。
• 2、1961年:范茨采用“视觉偏好” 法所做的
研究表明,婴儿并不是任凭环境支配而毫无能力, 他们一出世就有了某些视觉活动。
• 3、近年来:庞丽娟等人的研究发现,4-5个月
性概念
• 第二阶段(2-4个月):“被动地期望”阶段
• 第三阶段(4-8个月):“探索部分被遮盖的物
体”
24
• 第四阶段(8-12个月):儿童开始出现主动寻找 • 第五阶段(12-18个月):“客体位移后寻找” • 第六阶段(18个月以后):儿童看不到客体位移
也能建构客体
• 六、跨通道知觉
• 指将中枢神经将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联系起 来,进行加工处理。
34
•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 6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 (一)记忆保持时间延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 (二)内隐记忆逐渐丰富,外显记忆不断发展 • (三)情景记忆占优势,语义记忆逐渐发展 • (四)自传记忆更加清晰详细
35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策略
• 1、概念: • 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有意识可
• 按照知觉反映对象的不同,可把知觉可分为:形 状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
19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辨别。
•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 1、婴儿出生几天后,即出现视觉偏好。 • 2、婴儿对面孔的内部特征的关注中,对眼睛的注
视最多。
•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 1、主要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儿童形状

幼儿认知发展PPT课件精选全文

幼儿认知发展PPT课件精选全文
4
一、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由认知观念上升 到信息加工理论)
研究儿童如何获得对心理状态的认识,构成了当代发 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心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认知研究的具体应用,也有 长足的进步,产生了一门应用认知心理学。
5
二、认知研究的新方法
出生不到12小时的新生儿对草莓和香蕉的味道 表示满意,对臭鱼和臭鸡蛋的味道表示拒绝, 这表明区别味道的能力有可能是天生的。
33
嗅觉
34
味觉
味觉是口腔里的味蕾对溶解于水的物质刺激的 反应。
新生儿的味觉十分敏感,尤其对甜味十分偏好。
新生儿对甜的刺激表现出满意的表情,对酸的 刺激表现出噘嘴、耸鼻、眨眼的表情,对苦的 刺激表现出厌恶和拒绝甚至是呕吐的表情。
感觉是人认识过程的最初阶段。感觉是关于客 观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是认识世界的第一 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11
知觉
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个婴儿在伸手抓苹果时,如 何苹果太大,他就用一只手抓,如果一只手抓不了, 他就会伸出两只手抓,可见并不只是感受到红色、香 味等的单一刺激,而是对苹果的整体有反映。
3、------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信息加工的来源。 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的反映称-----。
85
5、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 称作------。
6、肤觉包括-----、-----、----- 7、当我们的身体加速运动时,淋巴液的晃动能引起
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这种感觉叫---------。 8、鼻腔里的嗅细胞对散发在空气中的气体刺激引起
的反应叫---- 9、口腔里的味蕾对溶解于水的物质刺激的反应叫-----

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智育

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智育

–回忆
• 回忆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以适 当的方式把它重新呈现出来。
–回忆和再认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保持 程度不同。能回忆的一般都能再认,而能再 认的不一定都能回忆。
–幼儿的回忆和再认,取决于下列条件:
• 幼儿的生理健康状况 • 幼儿的心理状况
–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自信会对材料的回忆有较好的效果。 所以,教师在让幼儿回忆有关事情时,要注意先稳定幼 儿的情绪,避免紧张因素,培养自信心,提高回忆效果 。
–掌握知识、技能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能力制约着掌握知识、技能的快慢、深浅、 难易和巩固程度; –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三、智育
–幼儿智育的概念:
• 幼儿智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知识、技 能形成的逻辑特点对幼儿实施的一种教育,是通 过发展语言、传授知识与技能来开启幼儿智慧的 教育。
–知识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包括 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两大类。
(二)认知与知识的关系——互有联系互为因果
–知识通过认知活动而获得; –已有的知识又是认知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 知识一经获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认知活动 中。
(三)智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互依存彼此促进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
• 知识丰富的孩子,智力发展比较好,认识事物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得更迅速。
生理成熟为智育提供了可能性
–幼儿期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迅速发育的时 期。
• 研究表明,幼儿3岁时的脑重量相当于成人脑重的 2/3,7岁时相当于成人的9/10。大脑皮层细胞的分 化在幼儿晚期已基本完成。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智育的必要性
–从幼儿认识发展的情况来看
–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来看

第二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三节 幼儿的思维(二)

第二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三节  幼儿的思维(二)

• 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 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 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 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 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 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 • 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于批评明明的 现象?
3.判断根据客观化 【案例分析】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 因为怕它冷;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 它“不想呆在上面。”如何看待孩子的类 似判断? •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 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 的逻辑”来进行。 4.判断论据明确化 【案例分析】问一幼儿:“你知道为什么 要刷牙吗?”幼儿说:“因为是妈妈说 的。”如何看待这类现象?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 并有所发展。我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 以看出,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 的是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 判断,6~7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 变化的转折点。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 3~4岁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 脚”。 5~6岁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 来,因为这儿有小山,球是圆的,它就滚 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就不会滚 动了。” •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 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 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 关系。
第二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的思维(二)
上节回顾
• • • • 什么是思维? 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 表征 概念
本节大纲
• 问题解决和推理 • 幼儿的社会认知
一、问题解决
• 问题解决是指有目标指向的认知活动。 • 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让 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梳理经验, 学习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是解决问题 能力的直接体现。

幼儿认知训练课程设计

幼儿认知训练课程设计

幼儿认知训练课程设计第一节:引言幼儿期是人类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幼儿认知训练课程对于幼儿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套丰富多样且富有深度的幼儿认知训练课程。

第二节:认知领域的基础知识概述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领域,包括语言、数学、逻辑思维等,并解释它们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同时,强调综合性发展的重要性,不仅要注重单一领域的培养,还要兼顾其他领域的培养,以促进幼儿全面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观察与思考让幼儿通过观察现象和思考问题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提供具体的实例和情境,引导幼儿分析和推理,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语言训练语言是人类认知的基石,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训练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故事阅读、角色扮演、语言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环境中提升语言水平。

第五节: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思维能力对幼儿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幼儿认知训练课程中,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拼图、计数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加强幼儿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第六节:空间感知训练空间感知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图形拼插、立体模型搭建等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对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感知能力的提升。

第七节:记忆力训练记忆力是幼儿认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如记忆卡片游戏、识图游戏等,可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第八节: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绘画、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创造性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九节:情感认知训练情感认知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情感教育和情绪管理的训练,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第十节: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象夸张
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以及 印象中特别深刻的部分。如,幼儿画人常 常是头特别大,若是戴眼镜的会画上一副 大大的眼镜。有的幼儿在争论中为了证明 自己比别人强,也会过分地夸大想象,如, 毛毛说:“我要长得比爸爸还高。”亮亮 马上会说:“我要长得比长颈鹿还高。” 明明则会说:“我要长得比天还高。”
想象有时与现实混淆
幼儿初期想象容易跟现实混淆,还不能把想象的事物和现 实中的事物清楚地区别开来,有时把想象当现实,把自己 臆想的事物、渴望的事物当作真实的、并且以肯定的形式 进叙述,告诉别人,分不清什么是想象的,什么是真实的。 例如,一个3岁多的幼儿听到他爸爸介绍了出差广州的情 况,他也很想去广州玩一玩。星期一去幼儿园,老师问他: “星期天去哪儿了,玩得好吗?”他回答说:“去广州了, 玩得真高兴。”
无意想象为主和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想象受兴趣的影响 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幼儿初期想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 引起的,幼儿的想象常常没有主题,没有预定目 的。如,3~4岁幼儿玩积木时,究竟要搭什么? 事先不会进行想象,只是在摆弄的过程中看它象 什么就是什么。一个3岁多的幼儿玩剪纸,七剪 八剪,剪成了一个个图样,问他剪的是什么?他 先说:“不知道。”然后又看看自己剪的图样说: “这是小熊和飞机。”第二天,再请他剪一个和 昨天一样的小熊和飞机,他却怎么也剪不出来了, 这个事实说明了幼儿的想象事先是没有明确目的, 而是受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所以他们想象的主 题容易变化,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坚持下去。
三、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的思维的典型方式。幼儿 期还不能形成典型的人类思维方式,但是幼 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 辑思维的萌芽。
阶段 直觉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年龄
概念/ 特点
2-3岁 思维在直接感知中、在 3-4岁 实际行动中进行。
学前 期
再造想象为主和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幼儿想象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表现在幼儿在游 戏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言行举止都酷似他们最熟悉 最贴近的人,演妈妈象他自己的妈妈,演老师象 他自己的老师,这告诫我们成人,要特别注意树 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有意想象开始发展,不但想象内容更加丰富,而 且想象过程也具有更大的目的性的独立性。如, 编往事时,幼儿已有可能围绕一个主题运用已学 过和掌握的知识经验与词汇,首尾连贯,合情合 理地编出故事来了。
2、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
(一)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 (二)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
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3、学前儿童概括发展的特点
实验表明,幼儿的概括水平是处于表面的、 具体的感知和经验的概括到开始进行某些内 部的、靠近本质概括的发展阶段。
四、幼儿思维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三)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 性联系的思维,是使用概括、通过判断和推 理进行的。
严格说来,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思维工具的变化
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是与所用工具的 变化相联系的。
直观行动思维——感知和动作 具体形象思维——表象 抽象逻辑思维——概念
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 志。
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直观行动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以
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
(二)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 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形式。
一、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思维的直观行动性是思维发生阶段的主要特 点。
(一)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二)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概括化 (三)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成为主要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具体性、形象性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派生特点: 1. 经验性 2. 拟人性 3. 表面性 4. 片面性 5. 固定性 6. 近视性
第七章 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一、想象的概念和要素
想象就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 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三要素: 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想象依靠感知和记忆 想象是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二、想象的作用
想象对幼儿学习和游戏的意义 想象是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三、幼儿想象的特点
这正是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我们绝不能误认为孩子 在说谎,而应帮助孩子从混淆中分清想象与现实。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原则
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加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游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两个突出特点: 间接性和概括性
学龄 初期 逐步 过渡
依靠事物的表象进行。 具体性、形象性;
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 能性。
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 的思维形式达到对物体 本质特征和联系的认识 过程。
三、幼儿思维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1、幼儿分析综合的发展
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分析和综合有不同的水 平。对事物感知形象的分析综合,是感知水 平的分析综合。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 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 中分析综合。
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 幼儿判断和推理的特点 幼儿理解的发展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